期刊文献+
共找到1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大穗型水稻^13C光合产物的积累与分配 被引量:17
1
作者 闫川 洪晓富 +3 位作者 阮关海 余守武 王绍华 丁艳锋 《核农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7期1282-1287,共6页
为了研究大穗型水稻品种穗、后光合产物的积累与分配,本试验以不同穗粒型的杂交粳稻品种为材料,研究了大穗型水稻穗后的光合生产、积累及物质转运特性,并通过13CO2标记技术,研究了水稻穗后不同时期光合产物的去向。结果表明,大穗型品种... 为了研究大穗型水稻品种穗、后光合产物的积累与分配,本试验以不同穗粒型的杂交粳稻品种为材料,研究了大穗型水稻穗后的光合生产、积累及物质转运特性,并通过13CO2标记技术,研究了水稻穗后不同时期光合产物的去向。结果表明,大穗型品种的穗粒数、单穗重显著大于中穗型品种。大穗型品种在齐穗后剑叶的净光合速率和上三叶的SPAD值显著高于中穗型品种。大穗型总13C同化物量显著高于中穗型品种,尤其表现在灌浆后期的穗部,而灌浆后期中穗型品种茎秆和叶片中的13C同化物量高于大穗型品种。大穗型品种具有较强的CO2同化能力优势,穗后光合产物的积累优势明显,且茎鞘物质向穗部的转移量、转运率及抽穗至成熟干物质积累占籽粒产量的百分率明显高于中穗型品种,具有更高的增产潜力。该研究以期为水稻超高产育种和栽培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大穗型 ^^13c标记 光合生产 积累与分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整株尺度上核桃初果期光合同化物向果实的分配特性
2
作者 郝洪龙 张翠芳 +5 位作者 王世伟 杨先安 郭桐 耿召坤 赵龙 李振瑜 《新疆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461-1468,共8页
【目的】研究温185核桃(J.regia Wen185)叶片光合同化物向果实分配的特性。【方法】采用^(13)C同位素脉冲标记技术对5年生核桃树全株进行标记,分析核桃不同果实发育时期果实、叶片和其他器官中^(13)C分配率(R^(13)C)、叶片源强和果实库... 【目的】研究温185核桃(J.regia Wen185)叶片光合同化物向果实分配的特性。【方法】采用^(13)C同位素脉冲标记技术对5年生核桃树全株进行标记,分析核桃不同果实发育时期果实、叶片和其他器官中^(13)C分配率(R^(13)C)、叶片源强和果实库强的变化。【结果】R^(13)C在叶片中逐渐降低,在花后40~60 d维持在较高水平;R^(13)C在果实中呈‘升-降-升-降’的变化,在花后40~60 d和80~100 d显著升高(P<0.05);叶片中叶绿素含量和Rubisco羧化酶活性呈‘升-降’的变化,净光合速率呈‘升-降-升-降’的变化,均在花后40~60 d显著升高(P<0.05);果实重量和体积均在花后40~60 d和80~100 d显著上升(P<0.05)。【结论】花后40~60 d,大部分光合同化物用于叶片的快速生长,叶片的快速生长伴随着光合能力的升高,此时叶片完成从库到源的转变;花后40~60 d,和80~100 d,是光合同化物向果实分配较多的两个时期,其中花后40~60 d果实迅速生长,库强提高,光合同化物主要用于果实细胞分裂和形态构建,花后80~100 d时果实处于油脂转化期,库强提高,促进光合同化物向果实的分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桃 光合同化 ^^(13)c同位素标记 源强 库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钾营养对甘薯块根薄壁细胞微结构、^(14)C同化物分配和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50
3
作者 史春余 王振林 +2 位作者 赵秉强 郭风法 余松烈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335-339,T001-T002,共7页
选用徐薯 18号为材料 ,通过大田试验研究了供钾水平对甘薯块根薄壁细胞显微和超微结构、块根呼吸速率和ATP含量、14 C同化物分配和产量等的影响。结果表明 ,施用适量钾肥 ,甘薯块根薄壁细胞膜结构完整、清晰 ,内含较多的线粒体和质体 ,... 选用徐薯 18号为材料 ,通过大田试验研究了供钾水平对甘薯块根薄壁细胞显微和超微结构、块根呼吸速率和ATP含量、14 C同化物分配和产量等的影响。结果表明 ,施用适量钾肥 ,甘薯块根薄壁细胞膜结构完整、清晰 ,内含较多的线粒体和质体 ,胞质较丰富 ;块根的呼吸速率和ATP含量较高 ,有利于提高块根“库”的活性。适量供钾 ,增加单位体积块根内的淀粉粒数 ,提高块根淀粉含量 ;促进光合产物由叶片向块根的运输 ,提高了14 C同化物在块根中的分配比例 ;促进块根迅速膨大 ,增加单薯重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钾营养 甘薯块根 薄壁细胞 微结构 ^^14c同化分配 产量 呼吸速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烯效唑干拌种对小麦光合作用和^(14)C同化物分配的影响 被引量:14
4
作者 杨文钰 樊高琼 +3 位作者 任万君 赵莉 董兆勇 韩惠芳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9期1173-1178,共6页
研究了烯效唑干拌种对小麦生育后期光合作用及14C同化物分配的调节效应。结果表明,烯效唑处理增加了植株冠层叶面积,处理间差异显著,以20mg/kg处理的效果最好。与对照相比,旗叶全展后30d,MDA含量降低了14.3%,可溶性蛋白质和叶绿素含量... 研究了烯效唑干拌种对小麦生育后期光合作用及14C同化物分配的调节效应。结果表明,烯效唑处理增加了植株冠层叶面积,处理间差异显著,以20mg/kg处理的效果最好。与对照相比,旗叶全展后30d,MDA含量降低了14.3%,可溶性蛋白质和叶绿素含量分别增加了59.4%和12.6%。烯效唑处理提高了小麦旗叶后期光合速率,改变了14C同化物在各器官中的分配比例,分蘖盛期标记的14C同化物分配到穗的比例提高了25.9%;灌浆中期标记的14C同化物分配到主茎穗和分蘖穗的比例分别提高了10.8%和27.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烯效唑 小麦 干拌种 光合生产 ^^14c同化分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旱地覆膜对冬小麦花后^(14)C-同化物转运分配的影响 被引量:14
5
作者 杨俊峰 龚月桦 +2 位作者 王俊儒 吕金印 李生秀 《核农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70-74,共5页
利用14CO2示踪研究了覆膜对旱地冬小麦花后14C-同化物在灌浆期转运分配的影响。结果表明,花后同化的14C在标记后24h约78%已储存在茎鞘和穗轴中,11%已转运至籽粒,11%还滞留在叶片中;成熟时叶片的14C-同化物几乎都外运了,茎鞘和穗轴中还... 利用14CO2示踪研究了覆膜对旱地冬小麦花后14C-同化物在灌浆期转运分配的影响。结果表明,花后同化的14C在标记后24h约78%已储存在茎鞘和穗轴中,11%已转运至籽粒,11%还滞留在叶片中;成熟时叶片的14C-同化物几乎都外运了,茎鞘和穗轴中还滞留约28%,70%已转运分配到籽粒中。覆膜小麦的14C-同化物向籽粒的转运比对照慢。另外,研究还表明覆膜小麦花后叶片的叶绿素含量比对照高,MDA含量比对照低,叶片衰老延缓,同化能力强,干物质多,籽粒产量高。因此,覆膜使小麦增产的原因在于小麦中前期生长加快,后期衰老延缓,同化能力增强,最终使得同化的干物质总量大大增加;但并不促进同化物向籽粒的转运分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覆膜 ^^14c同化 转运 分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追氮时期对小麦光合作用、^(14)C同化物运转分配和硝酸还原酶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31
6
作者 潘庆民 于振文 王月福 《西北植物学报》 CAS CSCD 2001年第4期631-636,共6页
采用盆栽和水泥池栽研究了追氮时期对小麦光合作用、14 C同化物运转分配和硝酸还原酶 ( NR)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 ,拔节 (雌雄蕊原基形成 )期较起身 (二棱 )期追施氮肥 ,显著提高了小麦开花后的旗叶叶绿素含量和单叶光合速率 ;灌浆期旗... 采用盆栽和水泥池栽研究了追氮时期对小麦光合作用、14 C同化物运转分配和硝酸还原酶 ( NR)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 ,拔节 (雌雄蕊原基形成 )期较起身 (二棱 )期追施氮肥 ,显著提高了小麦开花后的旗叶叶绿素含量和单叶光合速率 ;灌浆期旗叶 14 C同化物向籽粒转移比例显著提高 ,而在营养器官的滞留比例显著降低 ;旗叶和根系中硝酸还原酶 ( NR)活性亦显著提高。小麦穗粒数、粒重和产量增加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追氮时期 光合作用 ^^14c同化 运转分配 NR活性 硝酸还原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短季棉与中熟棉花品种^(14)C同化产物分配规律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8
7
作者 郭庆正 董合忠 +1 位作者 刘勤红 王志芬 《核农学报》 CAS CSCD 1998年第1期56-58,共3页
短季棉14C同化物苗期运向顶芽、盛蕾期运往棉蕾的比例明显高于中熟品种,而苗期至盛蕾期运向根系、盛花期运向顶芽的比例却低于中熟品种,推测这是早熟品种晚播早熟、结铃性强、根系欠发达的重要生理原因。短季棉去叶枝可降低14C... 短季棉14C同化物苗期运向顶芽、盛蕾期运往棉蕾的比例明显高于中熟品种,而苗期至盛蕾期运向根系、盛花期运向顶芽的比例却低于中熟品种,推测这是早熟品种晚播早熟、结铃性强、根系欠发达的重要生理原因。短季棉去叶枝可降低14C同化物运往根系的比例,所有供试品种去第1果枝皆可增加14C同化物运向根系的比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棉花 ^^14c同化 分配 整枝 短季棉 中熟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那氏778诱导剂浸种对冬小麦^(14)C同化物生产及运转分配的影响 被引量:5
8
作者 王明友 杨秀凤 +4 位作者 郑延海 王晓理 薛玉剑 祁士军 耿建芬 《麦类作物学报》 CAS CSCD 2004年第3期64-68,共5页
为了研究那氏778诱导剂浸种后冬小麦的增产机理,采用14C示踪技术研究了那氏778诱导剂浸种对冬小麦14C同化物的生产及运转分配的影响,结果表明,那氏778诱导剂浸种可显著提高冬小麦苗期、拔节期和灌浆期各器官及整株的相对光合强度和光合... 为了研究那氏778诱导剂浸种后冬小麦的增产机理,采用14C示踪技术研究了那氏778诱导剂浸种对冬小麦14C同化物的生产及运转分配的影响,结果表明,那氏778诱导剂浸种可显著提高冬小麦苗期、拔节期和灌浆期各器官及整株的相对光合强度和光合物质同化量。苗期各叶位叶片和整株的相对光合强度分别提高30.00%~43.00%和30.89%,整株光合物质同化量增加45.02%;拔节期展开叶、未展开叶和整株的相对光合强度分别提高30.41%、26.02%和31.81%,整株光合物质同化量增加47.06%;灌浆期叶片、叶鞘、节间的相对光合强度分别提高18.05%、17.00%、17.51%,整株相对光合强度提高31.37%,光合同化量增加65.08%。那氏778诱导剂浸种的小麦在生育前期以提高展开叶和冠层上部各器官的同化能力为主,生育后期在冠层下部弱光条件下各光合器官同化能力的提高更为明显。那氏778诱导剂浸种还提高了冬小麦的同化物向穗部、根系等输入的比例,生育前期(苗期)主要以向根系和未展开叶输入为主,分配比例分别提高4.06和2.46个百分点;生育后期(灌浆期)主要以向穗部输入为主,分配比例提高10.5个百分点,这有利于促进小麦的生长发育,为小麦的高产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那氏778诱导剂 冬小麦 ^^14c示踪 同化 生产 运转分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棉花叶枝叶与果枝叶^(14)C同化物的转运分配 被引量:8
9
作者 别墅 唐仕芳 +4 位作者 张教海 何杏姣 王少华 冯胜彦 陈尉梅 《湖北农业科学》 1998年第4期8-10,共3页
运用14C示踪技术研究结果表明,叶枝同化产物的转运速率相当于果枝,但其转运量明显高于果枝。标记叶枝14C同化物的再分配结果表明,分配到果枝蕾铃部分的光合产物相当于标记叶枝蕾铃的3005%;标记果枝14C同化产物再分... 运用14C示踪技术研究结果表明,叶枝同化产物的转运速率相当于果枝,但其转运量明显高于果枝。标记叶枝14C同化物的再分配结果表明,分配到果枝蕾铃部分的光合产物相当于标记叶枝蕾铃的3005%;标记果枝14C同化产物再分配结果,分配到叶枝蕾铃部分只相当于标记到果枝蕾铃的09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棉花 叶枝 果枝 ^^14c同化 运转分配 果枝蕾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DPC对麦套棉^(14)C同化物运转分配及再分配的影响 被引量:3
10
作者 王明友 董玉香 +2 位作者 高淑萍 杨秀凤 曹鸿鸣 《棉花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1期39-41,共3页
试验结果表明,棉花(G.hirsutumL.)苗期、蕾期和花铃期DPC化调可显著增加14C同化物在根、蕾及花铃中的分配率,降低14C同化物在顶(边)心中的分配率。从苗期到花铃期,随着生育期的延后,在吐絮阶段茎叶等营养... 试验结果表明,棉花(G.hirsutumL.)苗期、蕾期和花铃期DPC化调可显著增加14C同化物在根、蕾及花铃中的分配率,降低14C同化物在顶(边)心中的分配率。从苗期到花铃期,随着生育期的延后,在吐絮阶段茎叶等营养器官滞留的14C同化物逐渐减少,棉铃尤其是子棉的分配比率逐渐提高。DPC化调减少了茎叶和铃壳的14C同化物滞留量,增加了在子棉和根中的分配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棉花 套作 ^^14c同化 运转 分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4C示踪同化物在柽柳和管花肉苁蓉寄生系统内的分配
11
作者 明鹤 杨太新 +1 位作者 杜艳华 刘金娜 《西北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7期87-90,共4页
利用14 C同位素示踪技术,探讨碳同化物在柽柳和管花肉苁蓉寄生系统内的分配,为明确两者同化物的源库关系及光合产物调控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不同时期柽柳和管花肉苁蓉中14 C同化物的分配比例差异显著,8-10月分配给柽柳的14 C同化物... 利用14 C同位素示踪技术,探讨碳同化物在柽柳和管花肉苁蓉寄生系统内的分配,为明确两者同化物的源库关系及光合产物调控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不同时期柽柳和管花肉苁蓉中14 C同化物的分配比例差异显著,8-10月分配给柽柳的14 C同化物比例显著降低,分配给管花肉苁蓉的比例显著升高,10月达到峰值,柽柳和管花肉苁蓉中14 C同化物的比例分别为14.95%~20.54%和79.46%~85.05%。随着管花肉苁蓉寄生数量的增加,分配给柽柳的14 C同化物比例显著降低,分配给管花肉苁蓉的比例显著升高,管花肉苁蓉的14 C同化物分配比例表现为接种8个的处理>接种4个的处理>接种1个的处理。14 C同化物在柽柳和管花肉苁蓉寄生系统内的分配比例随肉苁蓉寄生数量和生长时间而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柽柳 管花肉苁蓉 ^^14c同化 分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种植密度对烤烟叶片碳同化能力及同化产物分配的影响 被引量:6
12
作者 赵会杰 张皓帆 +6 位作者 李华 张鹏举 许海良 蒲文宣 易克 张锦韬 汪耀富 《河南农业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1期35-41,共7页
以烤烟品种K326为材料,设置D1(16 529株/hm2)、D2(18 182株/hm2)、D3(20 202株/hm2)3个种植密度处理,于圆顶期对各处理烟株上、中、下3个部位叶片进行13C同位素标记,研究了烤烟不同部位叶片的碳同化能力差异和同化产物的分配特点,并探... 以烤烟品种K326为材料,设置D1(16 529株/hm2)、D2(18 182株/hm2)、D3(20 202株/hm2)3个种植密度处理,于圆顶期对各处理烟株上、中、下3个部位叶片进行13C同位素标记,研究了烤烟不同部位叶片的碳同化能力差异和同化产物的分配特点,并探讨了种植密度对烤烟叶片碳同化能力差异和同化产物分配的调节效应。结果表明,烤烟不同部位叶片的13C同化能力表现为中部叶>上部叶>下部叶;同一叶片不同区段13C同化能力大小依次为叶中部>叶基部>叶尖部。上部叶的13C同化产物平均有19.71%运往根系,42.22%运往茎秆,38.07%留在叶片且大部分留在被标记的上部叶;中部叶的13C同化产物有33.42%运往根系,26.00%运往茎秆,40.58%留在叶片且大部分留在被标记的中部叶;下部叶的13C同化产物有33.67%运往根系,23.72%运往茎秆,42.61%留在叶片且大部分留在被标记的下部叶。上部叶的13C同化产物向茎秆的中部供应较多,中部叶和下部叶的13C同化产物向茎秆基部分配较多。随着种植密度增大,叶片的碳同化能力降低,向根、茎分配的同化产物量减少,尤其是在较高的种植密度(D3)下,各部位叶片的碳同化能力显著降低。综上,烟叶产量和品质形成的物质基础主要来源于烟叶生长期间自身的同化作用,种植密度对烤烟叶片的13C同化能力具有显著影响,在设置试验条件下,18 182株/hm2左右的种植密度有利于提高烤烟叶片碳同化能力和协调同化产物的运输分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烤烟 ^^13c标记 种植密度 同化能力 同化分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土壤干湿交替对小麦花前碳同化物分配的影响 被引量:9
13
作者 吕金印 山仑 高俊凤 《西北植物学报》 CAS CSCD 2004年第9期1565-1569,共5页
采用盆栽小麦试验,在开花前7d利用14CO2光合标记,花后设置对照(A)、干湿交替5d循环(B)和10d循环(C)共3种水分处理。研究结果表明:约有19.0%~22.0%花前14C同化物被转运到籽粒。在B、C两种干湿交替处理中,籽粒对花前14C同化物动员量分别... 采用盆栽小麦试验,在开花前7d利用14CO2光合标记,花后设置对照(A)、干湿交替5d循环(B)和10d循环(C)共3种水分处理。研究结果表明:约有19.0%~22.0%花前14C同化物被转运到籽粒。在B、C两种干湿交替处理中,籽粒对花前14C同化物动员量分别高出对照4.38%和3.02%,并且叶、鞘、茎等花前临时库中同化物输出比例相对高于正常供水的A处理。旗叶中可溶性糖和脯氨酸(Pro)含量对干湿反应敏感。灌浆后期,干湿交替处理的小麦旗叶中叶绿素(Chl)含量和光合速率与对照相比,相对减小,蒸腾速率和气孔导度也大大降低,并且二者变化趋势相一致。干湿交替供水,可部分补偿灌浆后期干旱导致光合不足、同化物减少的籽粒干物质的损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土壤干湿交替 ^^14c同化分配 动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施氮量对烤烟叶片碳同化能力及同化产物分配的影响 被引量:3
14
作者 赵会杰 周颖 +6 位作者 李华 王斯琪 许海良 蒲文宣 张锦韬 易克 汪耀富 《河南农业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603-608,共6页
以烤烟(Nicotiana tabacum)品种K 326为材料,采用稳定同位素13C标记技术,研究了烤烟圆顶后1周不同部位叶片、同一叶片不同区段的13C同化能力差异及同化物运输分配的特点,探讨了施氮量对烤烟叶片碳同化能力及同化物分配的影响。结果表明... 以烤烟(Nicotiana tabacum)品种K 326为材料,采用稳定同位素13C标记技术,研究了烤烟圆顶后1周不同部位叶片、同一叶片不同区段的13C同化能力差异及同化物运输分配的特点,探讨了施氮量对烤烟叶片碳同化能力及同化物分配的影响。结果表明,烤烟不同部位叶片13C同化能力表现为中部叶>上部叶>下部叶;同一叶片不同区段13C同化能力依次为叶中部>叶基部>叶尖部。随施氮量增加,上部叶和下部叶的13C同化能力有增大的趋势,而中部叶的13C同化能力以中等施氮量处理(N2)最大。各部位叶片的13C同化产物主要分配于相应部位叶片及根和茎中,增加施氮量具有促进上部叶同化物向根部和茎部运输分配的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烤烟 13c标记 同化能力 同化分配 氮肥调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硫酸锌对苹果叶片光合产物的合成及其向果实运输的影响 被引量:2
15
作者 于波 秦嗣军 吕德国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9-15,共7页
为明确叶面施硫酸锌对苹果叶片光合产物合成及其向果实转移分配的影响机理,进而为生产上在苹果果实发育关键时期通过叶面补锌的措施提高果实品质提供理论依据,以8年生寒富/GM256/山定子为试材,设置0(CK)、0.1%(ZS1)、0.2%(ZS2)、0.3%(Z... 为明确叶面施硫酸锌对苹果叶片光合产物合成及其向果实转移分配的影响机理,进而为生产上在苹果果实发育关键时期通过叶面补锌的措施提高果实品质提供理论依据,以8年生寒富/GM256/山定子为试材,设置0(CK)、0.1%(ZS1)、0.2%(ZS2)、0.3%(ZS3)和0.4%(ZS4)5种不同浓度硫酸锌处理,采用^(13)C同位素标记技术,结合相关生理生化指标测定,研究叶面不同浓度硫酸锌对果实膨大期苹果叶片^(13)C光合产物的合成及其向果实运输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叶面施锌浓度的增加,叶片Rubisco酶活性、净光合速率、PSII最大光化学效率、PSII实际光化学效率、光化学淬灭系数、PSII电子传递速率、山梨醇和蔗糖含量、6-磷酸山梨醇脱氢酶和蔗糖磷酸合酶活性及果实山梨醇脱氢酶和酸性转化酶活性均呈现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且均以ZS3处理最高(其值分别为8.56μmol·min^(-1)·g^(-1)、15.84μmol·m-2·s-1、0.838,0.751,0.843,92.1,35.41mg·g^(-1)FW、5.25mg·g^(-1)FW、412.99μg·min^(-1)·g^(-1)、420.87μg·min^(-1)·g^(-1)、7.19μmol·h-1·g^(-1)FW和9.25μmol·h-1·g^(-1)FW),CK处理最低。^(13)C示踪结果表明,各处理果实^(13)C含量随时间增加逐渐增高,而果实^(13)C转运速率则随时间的增加逐渐降低。与其他处理相比,ZS3(0.3%ZnSO_(4)·H_(2)O)处理显著提高了叶片^(13)C光合产物向果实运输速率,同时该处理下果实^(13)C含量最高。综上表明,叶片涂抹适宜浓度硫酸锌(0.3%ZnSO_(4)·H_(2)O溶液)处理优化了叶片光合性能,提高了苹果叶片光合同化物的合成能力,提高了源叶的生产力;同时提高了果实糖代谢相关酶活性,提高了果实库强,增强了果实对光合同化物的竞争力,促进了叶片光合产物向果实的输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硫酸锌 苹果 ^^(13)c同化 转运 果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行距和种植方式对小麦光合特性和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3
16
作者 张振 何建宁 +2 位作者 石玉 于振文 张永丽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2396-2407,共12页
为研究不同行距对宽幅精播小麦产量和干物质积累与转运的影响,阐明其高产高效的生理机制,给宽幅精播技术在黄淮海平原的进一步推广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撑,于2017-2019小麦生长季,以‘济麦22’为试验材料,在20 cm (R1)、25 cm (R2)和30 ... 为研究不同行距对宽幅精播小麦产量和干物质积累与转运的影响,阐明其高产高效的生理机制,给宽幅精播技术在黄淮海平原的进一步推广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撑,于2017-2019小麦生长季,以‘济麦22’为试验材料,在20 cm (R1)、25 cm (R2)和30 cm (R3) 3个行距下,设置宽幅精播(K)和常规条播(T)两种种植方式,分析不同行距下宽幅精播种植与常规条播种植对小麦旗叶光合特性、干物质积累与分配和旗叶^(13)C同化物分配特性差异。结果表明:在相同种植方式下,R2处理下小麦的旗叶净光合速率,开花期和成熟期干物质积累量,花后干物质在籽粒中的分配量和贡献率,籽粒产量均显著高于行距R1和R3处理;在R2行距下, K处理灌浆期叶面积指数、光合有效辐射截获率和开花后14、21和28d旗叶净光合速率和蒸腾速率显著高于T处理,两年度K处理通过增加穗数和粒重使得籽粒产量较T处理提高8.67%;^(13)C示踪结果显示, R2K处理旗叶^(13)C同化物在籽粒的分配量和分配比例显著高于其他处理;R2K处理开花期和成熟期干物质积累量和单茎质量、开花后干物质向籽粒的分配量和对籽粒的贡献率最高,均显著高于其他处理,获得了最高的籽粒产量。综上所述,行距25 cm、宽幅精播种植方式是本试验条件下小麦高产高效的最佳种植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宽幅精播 光合特性 ^^(13)c同化积累与分配 籽粒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