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11)C-乙酸盐自动化合成改进工艺及PET/CT显像 被引量:3
1
作者 甘满权 唐小兰 +2 位作者 唐刚华 王红亮 胡孔珍 《同位素》 CAS 2013年第2期73-78,共6页
采用国产碳-11胆碱/蛋氨酸自动合成模块,研究简单、快速、自动化合成11 C-乙酸盐(11 C-AC)的工艺流程。11 C-CO2与溴化甲基镁(MeMgBr)在改进的Loop环内反应生成中间体乙酰溴化镁加合物,中间体经在柱水解和SEP-PAK小柱纯化后制备11 C-AC... 采用国产碳-11胆碱/蛋氨酸自动合成模块,研究简单、快速、自动化合成11 C-乙酸盐(11 C-AC)的工艺流程。11 C-CO2与溴化甲基镁(MeMgBr)在改进的Loop环内反应生成中间体乙酰溴化镁加合物,中间体经在柱水解和SEP-PAK小柱纯化后制备11 C-AC注射液。总合成时间约8min,校正放化产率为(40.5±4.6)%,放化纯度大于95%。该改进法适于多种商用全自动化模块自动化生产11 C-AC。生产的11 C-AC注射液安全、有效,有望用于动物和人体PET显像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1c-乙酸 PET显像剂 自动化合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产碳-11多功能模块全自动化合成^(11)C-乙酸盐
2
作者 赵书强 张锦明 +2 位作者 张晓军 李云刚 刘健 《同位素》 CAS 2016年第1期25-29,共5页
采用国产碳-11多功能合成模块,研究全自动化合成11 C-乙酸盐的工艺流程。用0.1mL 1.5mol/L的溴化甲基镁在Loop环中与11 C-CO2反应生成中间体乙酰溴化镁,中间体由乙酸水解,再经纯化、洗脱、盐酸酸化,通入氮气除去未反应的11 C-CO2,以磷... 采用国产碳-11多功能合成模块,研究全自动化合成11 C-乙酸盐的工艺流程。用0.1mL 1.5mol/L的溴化甲基镁在Loop环中与11 C-CO2反应生成中间体乙酰溴化镁,中间体由乙酸水解,再经纯化、洗脱、盐酸酸化,通入氮气除去未反应的11 C-CO2,以磷酸三钠中和后过无菌滤膜得11 C-乙酸盐注射液。总合成时间约为10min,校正放化产率为(58.5±6.7)%,放化纯度大于99%。使用气相色谱仪测得产品中有机溶剂丙酮和乙腈的残留浓度分别为(0.007±0.002)%和(0.005±0.002)%。整个合成过程实现全自动化,操作简单、灵活,合成产率和放化纯度较高,可以满足临床使用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1c-乙酸 多功能模块 自动化合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1)C-乙酸盐心脏PET/CT成像动力学参数与成像时长关系研究
3
作者 龚坦 尚斐 +2 位作者 唐晓英 霍力 刘帅 《协和医学杂志》 CSCD 2023年第4期758-765,共8页
目的评估成像时间对动态^(11)C-乙酸盐(^(11)C-acetate,^(11)C-AC)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positron emission tomography,PET)检查心肌组织^(11)C-AC药代动力学参数计算结果的影响,探究临床缩短成像时间的可行性。方法本研究为回顾性分析,... 目的评估成像时间对动态^(11)C-乙酸盐(^(11)C-acetate,^(11)C-AC)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positron emission tomography,PET)检查心肌组织^(11)C-AC药代动力学参数计算结果的影响,探究临床缩短成像时间的可行性。方法本研究为回顾性分析,研究对象为北京协和医院接受^(11)C-AC PET/CT心脏成像检查的46名受试者(来自于一项评估饮酒男性心肌组织和代谢特征的临床研究)。每名受试者注射740 MBq^(11)C-AC后均进行40 min动态^(11)C-AC PET/CT扫描。以从左心室血池中获取^(11)C-AC的时间活度曲线作为输入函数,40 min(53帧)图像数据拟合得到的^(11)C-AC药代动力学参数(K_(1)值、k_(2)值)为参考标准,从最后一帧依次减少纳入的动态图像帧数,计算不同成像时长动态数据对应的^(11)C-AC药代动力学参数,与参考标准进行相关性与变化趋势一致性分析并进行差异性比较,以所有心肌节段中线性回归模型拟合优度评价指标R^(2)均大于0.9时对应的时间为最短成像时间。结果当成像时间≥17 min(37帧)时所有心肌节段中的^(11)C-AC药代动力学参数K_(1)与k_(2)值同参考标准的相关性均较好(R^(2)均>0.9),心肌整体平均结果中K_(1)值、k_(2)值与参考标准拟合的线性回归模型的回归系数分别分布于0.982~1.007和0.783~1.000。当成像时间为17 min(37帧)时,左前降支、右冠状动脉以及左回旋支灌注区域的K_(1)值、k_(2)值与参考标准均具有显著差异(P均<0.001),其中左前降支灌注区域相对差异(relative difference,RD)最高[K_(1)值:(3.93±1.98)%;k_(2)值:(13.79±6.40)%],右冠状动脉灌注区域RD最低[K_(1)值:(2.84±1.89)%;k_(2)值:(9.74±5.62)%]。结论对于饮酒或健康的男性人群,心脏^(11)C-AC PET/CT成像检查时,缩短成像时间至17 min(37帧)可获得与标准时间相一致的示踪剂药代动力学参数,为临床优化图像采集时间提供了一定的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 ^^(11)c-乙酸 心肌灌注 药代动力学参数 单组织室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1C-乙酸盐PET/CT显像对肝细胞癌的辅助诊断价值 被引量:3
4
作者 包惠桢 宋普姣 谢晓菲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8期803-808,共6页
目的探讨C-乙酸盐PET/CT局部显像对肝细胞癌(HCC)的辅助诊断价值,并与CT增强扫描进行对比。资料与方法对2015年6月—2021年1月于贵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核医学科经F-FDG PET/CT全身显像呈阴性、临床疑诊为肝脏肿瘤样病变的23例患者(其中... 目的探讨C-乙酸盐PET/CT局部显像对肝细胞癌(HCC)的辅助诊断价值,并与CT增强扫描进行对比。资料与方法对2015年6月—2021年1月于贵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核医学科经F-FDG PET/CT全身显像呈阴性、临床疑诊为肝脏肿瘤样病变的23例患者(其中伴乙型病毒性肝炎肝硬化病史22例,甲胎蛋白升高12例)进行回顾性分析,均行F-FDG及C-乙酸盐PET/CT显像,分析图像并收集其临床资料,计算双核素PET/CT显像及CT增强的敏感度、特异度等诊断效能指标。结果最终诊断为HCC 13例,诊断为非HCC 10例。在诊断为HCC的13例中,4例经病理证实均为中分化HCC,9例经临床随访15个月以上临床确诊为HCC。诊断为非HCC的10例中,1例经病理证实,9例经临床随访15个月以上临床确诊。23例均行C-乙酸盐局部显像,其对HCC的诊断敏感度、特异度、约登指数、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及准确度分别为84.6%、100%、0.846、100%、83.3%、91.3%。结论C-乙酸盐PET/CT局部显像对于分化程度较高的HCC可作为补充检查进行联合显像,弥补F-FDG在诊断中、高分化HCC方面的不足,提高定性诊断的准确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细胞癌 11c-乙酸 氟脱氧葡萄糖F18 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1C/18F-乙酸盐在CFN-MPS200上的自动合成
5
作者 程亮 陈尚东 +3 位作者 崔夫新 刘丹 何爽 朴永男 《同位素》 CAS 2020年第2期110-116,I0003,共8页
采用CFN-MPS200多功能合成模块分别进行11C-乙酸盐(11C-Acetate)和18F-乙酸盐(18F-Acatate)合成,并用TLC法和HPLC法进行质量分析。将11CO2释放到1.0 mol/L甲基溴化镁的四氢呋喃溶液中,2 min后用1 mol/L盐酸水解,反应液经ON Guard-Ag、ON... 采用CFN-MPS200多功能合成模块分别进行11C-乙酸盐(11C-Acetate)和18F-乙酸盐(18F-Acatate)合成,并用TLC法和HPLC法进行质量分析。将11CO2释放到1.0 mol/L甲基溴化镁的四氢呋喃溶液中,2 min后用1 mol/L盐酸水解,反应液经ON Guard-Ag、ON Guard-H柱纯化后,再经PS-OH柱吸附,用生理盐水淋洗,最后由CM柱纯化并经无菌滤膜过滤得到11C-乙酸盐;合成时间约为10 min,不校正放化合成产率(53.5±5)%(n=6)。18F-与溴代乙酸苄酯发生取代反应,经C-18柱吸附去除杂质后洗脱,碱水解后经IC-H、PS-2、氧化铝柱纯化后通过无菌滤膜得到产品18F-乙酸盐;合成时间为40 min,不校正放化合成产率(20.2±5)%(n=5)。分别对两类化合物进行TLC和HPLC分析,以95%乙腈水溶液(V∶V)为TLC的展开剂,比移值Rf分别为0.31 min与0.60 min,放化纯度大于99%;HPLC进样质控,紫外检测器和放射性检测器的出峰时间均在2.3~2.4 min之间,化学纯度和放化纯度大于99%。11C-乙酸盐和18F-乙酸盐的合成均由CFN-MPS200多功能合成模块自动合成,过程简单,合成产率稳定,放化纯度和化学纯度高,可以满足临床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1c-乙酸 18F-乙酸 CFN-MPS200合成模块 自动化合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联合示踪剂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用于肝脏占位术前诊断 被引量:1
6
作者 杜顺达 桑新亭 +9 位作者 胡蓉蓉 卢欣 毛一雷 杨志英 徐意瑶 徐海峰 赵海涛 迟天毅 钟守先 黄洁夫 《协和医学杂志》 2011年第1期15-18,共4页
目的观察两种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positron emission tomography,PET)示踪剂对肝脏占位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本院2004年10月至2010年8月经常规检查无法定性的肝脏占位患者40例,所有患者均接受18F-去氧葡萄糖(18F-fluorodeoxygluco... 目的观察两种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positron emission tomography,PET)示踪剂对肝脏占位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本院2004年10月至2010年8月经常规检查无法定性的肝脏占位患者40例,所有患者均接受18F-去氧葡萄糖(18F-fluorodeoxyglucose,18F-FDG)-PET和11C-乙酸盐(11C-Acetate)-PET检查。结果 40例肝脏占位患者经病理证实恶性病变33例,癌前病变2例,良性病变5例。双示踪剂PET检查诊断恶性病变34例,敏感性为97.1%,阳性预测值为91.9%;18F-FDG PET诊断恶性病变20例,敏感性为57.1%;11C-Acetate PET诊断恶性病变29例,敏感性为82.9%。对于不典型增生、高分化及中高分化的肝脏恶性肿瘤,11C-Acetate的敏感性为100%,显著高于18F-FDG的敏感性28.6%(P<0.01);对于低分化、中低分化的肝脏恶性肿瘤,18F-FDG的敏感性稍高,但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两种PET示踪剂联合应用能提高肝脏占位的术前诊断率,且有可能提示肿瘤的分化程度,对于手术的选择有一定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脏占位 正电子断层显像 18F-去氧葡萄糖 11c-乙酸 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