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利用^(1)H NMR测定姜中姜辣素与姜黄素
1
作者 张皓然 张琴 +5 位作者 文丽琼 零莉 胡俊杰 岑仕宇 王勤志 陈德慰 《中国调味品》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93-200,共8页
该研究采用核磁共振氢谱(proton nuclear magnetic resonance,^(1)H NMR)技术对冻干生姜与烘干生姜中的姜辣素和姜黄素类化合物的变化进行定性定量分析,发现姜中姜辣素提取物主要包括6-姜酚、8-姜酚、10-姜酚等姜酚类物质以及少量姜烯... 该研究采用核磁共振氢谱(proton nuclear magnetic resonance,^(1)H NMR)技术对冻干生姜与烘干生姜中的姜辣素和姜黄素类化合物的变化进行定性定量分析,发现姜中姜辣素提取物主要包括6-姜酚、8-姜酚、10-姜酚等姜酚类物质以及少量姜烯酚。经过烘干处理后,总姜酚的含量由(1.5±0.3)mg/g降低至(0.89±0.06)mg/g(鲜重),总姜辣素的含量由(2.3±0.4)mg/g降低至(1.4±0.1)mg/g,6-姜烯酚的含量由(4.8×10^(-3)±2.7×10^(-3))mg/g升高至(0.0209±0.0004)mg/g。烘干后姜黄素类化合物的含量由(4.4±0.2)mg/100 g降低至(1.5±0.6)mg/100 g,香草醛的含量由(1.20±0.07)mg/100 g升高至(1.87±0.01)mg/100 g,说明热处理会导致生姜中的姜辣素与姜黄素类化合物降解,姜酚类物质向姜烯酚转化。该试验结果为研究姜中姜辣素与姜黄素类化合物的变化机理以及姜制品的生产与工艺优化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姜 ^核磁共振氢谱(^(1)h nmr) 姜辣素 姜黄素 6-姜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1)H NMR的代谢组学技术在食品掺假及溯源分析中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8
2
作者 李占明 戴宇琪 +4 位作者 宋嘉慧 贺光云 陈明煌 付才力 侯雪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1期18-23,共6页
受产地、加工、贮存以及运输过程中的各种影响,引起食品的复杂性和可变性,导致食品的掺假及溯源分析具有一定的挑战性。现有的食品掺假溯源方法主要集中在理化测试及分子生物学技术等方面,相关鉴别的准确性有待提高。基于核磁共振氢谱(^... 受产地、加工、贮存以及运输过程中的各种影响,引起食品的复杂性和可变性,导致食品的掺假及溯源分析具有一定的挑战性。现有的食品掺假溯源方法主要集中在理化测试及分子生物学技术等方面,相关鉴别的准确性有待提高。基于核磁共振氢谱(^(1)H NMR)的代谢组学技术与多元统计分析相结合,可以完整地描述食品的整体特征,收集食品的产地、品质等信息,近来在食品领域应用较为广泛,已成为食品质量分析和溯源等的有力工具。本文阐述了^(1)H NMR组学技术在农产食品掺假及溯源分析中的应用进展,在概述^(1)H NMR技术原理的基础上,针对^(1)H NMR与化学计量学分析方法的结合及其应用进行了介绍,对其在典型性食品的掺假及产地溯源上的研究进行了概括总结,旨在为^(1)H NMR组学技术在食品品质分析中的研究及应用提供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磁共振氢谱 代谢组学 掺假 溯源 鉴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1)H-NMR的冠心病血瘀证、痰浊证的代谢组学研究 被引量:16
3
作者 易敏 戴幸平 +3 位作者 李秋霞 赵玉航 聂闪闪 王东生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591-600,共10页
目的:冠心病以其极高的发病率严重威胁着人类的健康,对冠心病药物治疗及作用靶点的研究仍非常迫切。本研究旨在运用核磁共振氢谱(^(1)H nuclear magnetic resonance spectroscopy,^(1)H-NMR)代谢组学技术建立冠心病血瘀证及痰浊证的指... 目的:冠心病以其极高的发病率严重威胁着人类的健康,对冠心病药物治疗及作用靶点的研究仍非常迫切。本研究旨在运用核磁共振氢谱(^(1)H nuclear magnetic resonance spectroscopy,^(1)H-NMR)代谢组学技术建立冠心病血瘀证及痰浊证的指纹代谢图谱,寻找这2种证型的血浆标志性代谢物,并揭示血府逐瘀汤治疗冠心病血瘀证的机制。方法:采集符合纳入标准的69例冠心病血瘀证患者、60例冠心病痰浊证患者及40例健康对照受试者的清晨空腹血浆,基于^(1)H-NMR构建冠心病血瘀证及痰浊证的^(1)H-NMR指纹代谢图谱。使用多元统计分析方法主成分分析(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PCA)、正交化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orthogonal partial least squares discriminant analysis,OPLS-DA)寻找冠心病血瘀证及冠心病痰浊证的标志性代谢物。随机抽取冠心病血瘀证患者30例,予血府逐瘀汤治疗30 d,对治疗前后的清晨空腹血浆进行^(1)H-NMR检测,分析冠心病血瘀证患者服药前后标志性代谢物的变化。结果:冠心病血瘀证组与对照组存在显著性差异的代谢物有以下15种:3-羟基丁酸、乳酸、丙氨酸、谷氨酸、谷氨酰胺、丙酮酸、磷脂酰胆碱、甘油磷脂酰胆碱、甘氨酸、葡萄糖、苯丙氨酸、柠檬酸、酪氨酸、甲酸盐、极低密度脂蛋白,除葡萄糖、3-羟基丁酸、极低密度脂蛋白水平升高外,其他12种代谢物水平均下降。冠心病痰浊证组与对照组存在显著性差异的代谢物有以下16种:缬氨酸、乳酸、丙氨酸、N-乙酰-β-葡萄糖苷酶、谷氨酸、谷氨酰胺、丙酮酸、肌酸、胆碱、甘氨酸、葡萄糖、苯丙氨酸、柠檬酸、组氨酸、酪氨酸、甲酸盐,除葡萄糖和胆碱2种水平升高外,其他14种代谢物水平均下降。冠心病血瘀证患者服用血府逐瘀汤治疗后胆碱、磷脂/甘油磷脂类、肌酸、脂质、柠檬酸水平升高,乳酸水平下降。结论:^(1)H-NMR结合多元统计学方法能够建立诊断冠心病血瘀证和痰浊证证型的有效模型,找到证型相关标志性代谢物;血府逐瘀汤可通过调节脂质代谢、能量代谢治疗冠心病血瘀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血瘀证 冠心病痰浊证 代谢组学 核磁共振氢谱 血府逐瘀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1)H NMR分析小龙虾的特征性滋味组成 被引量:6
4
作者 姚静玉 刘洁 +2 位作者 柏雪莹 莫雪莹 陈德慰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170-175,共6页
为深入研究小龙虾的非挥发性滋味活性物质,利用^(1)H核磁共振(nuclear magnetic resonance,NMR)对小龙虾中游离氨基酸、核苷酸、有机酸、可溶性糖和生物碱等滋味成分进行定性定量分析,并采用味道强度值(taste activity value,TAV)分析... 为深入研究小龙虾的非挥发性滋味活性物质,利用^(1)H核磁共振(nuclear magnetic resonance,NMR)对小龙虾中游离氨基酸、核苷酸、有机酸、可溶性糖和生物碱等滋味成分进行定性定量分析,并采用味道强度值(taste activity value,TAV)分析其味觉活性成分,以及通过味精当量(equivalent umami concentration,EUC)评价鲜味。结果表明,使用^(1)H NMR共检测到小龙虾中33种滋味化合物,其中精氨酸、组氨酸、谷氨酸、丙氨酸、赖氨酸、甘氨酸、5’-单磷酸腺苷二钠、5’-单磷酸肌苷二钠、琥珀酸和乳酸的TAV大于1,它们对小龙虾的滋味有重要影响。EUC值以谷氨酸钠质量计,发现小龙虾样品的EUC值为9.1 g/100 g,说明小龙虾具有非常强烈的鲜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龙虾 ^^(1)h核磁共振 滋味成分 鲜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缴获电子烟油样品中75种合成大麻素的^(1)H qNMR定量分析研究 被引量:8
5
作者 刘翠梅 贾薇 +1 位作者 宋春辉 花镇东 《分析测试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605-613,共9页
通过考察75种合成大麻素(SCRAs)的关键定量参数,首次建立了可用于电子烟油样品中75种SCRAs定量分析的核磁共振氢谱定量分析方法(^(1)H qNMR)。以1,3,5-三甲氧基苯为内标,将烟油样品经氘代甲醇稀释后直接进行分析。方法的定量下限为0.03%... 通过考察75种合成大麻素(SCRAs)的关键定量参数,首次建立了可用于电子烟油样品中75种SCRAs定量分析的核磁共振氢谱定量分析方法(^(1)H qNMR)。以1,3,5-三甲氧基苯为内标,将烟油样品经氘代甲醇稀释后直接进行分析。方法的定量下限为0.03%(质量分数),日内相对标准偏差(RSD)小于0.90%,日间RSD小于1.5%,基质加标回收率为93.3%~100%。采用1H qNMR法对19份缴获烟油样品中的4种合成大麻素3,3-二甲基-2-[1-(5-氟戊基)吲唑-3-甲酰氨基]丁酸甲酯(5F-ADB)、2-[1-(5-氟戊基)-1H-吲哚-3-甲酰氨基]-3,3-二甲基丁酸甲酯(5F-MDMB-PICA)、2-[1-(4-氟丁基)-1H-吲唑-3-甲酰氨基]-3,3-二甲基丁酸甲酯(4FMDMB-BUTINACA)、N-(1-氨基-3,3-二甲基-1-氧代丁-2-基)-1-丁基-1H-吲唑-3-甲酰胺(ADB-BUTINACA)进行定量分析,得到其含量范围为0.072%~2.056%。19份烟油样品的^(1)H qNMR定量结果与高效液相色谱法定量结果无显著性差异。该研究所建立的电子烟油中SCRAs的定量分析^(1)H qNMR法无需标准物质,操作简单,定量结果准确,解决了缺乏标准物质时复杂基质中SCRAs定量分析的难题。目前国内外尚未有采用^(1)H qNMR对电子烟油中75种SCRAs定量分析的报道。该研究进一步拓宽了^(1)H qNMR技术在禁毒领域的应用范围,为复杂基质中毒品和新精神活性物质的定量分析提供了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子烟油 新精神活性物质(NPS) 合成大麻素 核磁共振氢谱定量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1)H定量核磁共振法同时确定成盐化合物的质量分数和各组分的比例 被引量:1
6
作者 冯玉飞 马玲云 +4 位作者 刘睿 关皓月 刘倩 杨东升 牛剑钊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396-400,共5页
^(1)H定量核磁共振(^(1)H quantitative nuclear magnetic resonance,^(1)H qNMR)方法具有操作简便、实验快速等优点.本文通过该方法可准确测定富马酸丙酚替诺福韦在样品中的含量,并给出丙酚替诺福韦和富马酸的比例,结果与其他分析测试... ^(1)H定量核磁共振(^(1)H quantitative nuclear magnetic resonance,^(1)H qNMR)方法具有操作简便、实验快速等优点.本文通过该方法可准确测定富马酸丙酚替诺福韦在样品中的含量,并给出丙酚替诺福韦和富马酸的比例,结果与其他分析测试所得结果相符.该方法以氘代二甲基亚砜(DMSO-d^(6))为溶剂,采集待测样品的核磁共振氢谱,对比丙酚替诺福韦定量峰、富马酸定量峰与内标物响应峰面积,分别计算丙酚替诺福韦和富马酸的质量分数.富马酸丙酚替诺福韦和富马酸与内标物的质量比值在0.91~1.24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1)H qNMR法测得二者质量分数分别为100.06%和10.90%,与质量平衡法测得的结果基本一致.本研究建立的核磁共振定量方法不仅可准确、快速地测定丙酚替诺福韦和富马酸这2种成分的质量分数和比例,还为多组分、成盐的化学原料药的比例确定、绝对含量测定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h定量核磁共振波谱法 富马酸丙酚替诺福韦 质量平衡法 原料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NMR技术测定小麦胚芽中的脂质成分
7
作者 陈德慰 莫雪莹 +4 位作者 张皓然 胡小双 肖金珊 周夏陶 赵子建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254-263,共10页
为深入探究小麦胚芽中的脂质成分,该研究采用不同溶剂分别提取小麦胚芽中的磷脂和中性脂质,利用核磁共振技术(nuclear magnetic resonance,NMR)对小麦胚芽中的脂质成分进行分析,结果表明:^(31)P NMR在小麦胚芽中检测到6种磷脂和相对应的... 为深入探究小麦胚芽中的脂质成分,该研究采用不同溶剂分别提取小麦胚芽中的磷脂和中性脂质,利用核磁共振技术(nuclear magnetic resonance,NMR)对小麦胚芽中的脂质成分进行分析,结果表明:^(31)P NMR在小麦胚芽中检测到6种磷脂和相对应的5种溶血性磷脂,以及非脂质含磷化合物甘油磷脂酰胆碱(GPC);磷脂中含量最高的是磷脂酰胆碱(PC),其摩尔浓度为0.42μmol/g,摩尔分数为28.50%,质量浓度为0.31 mg/g,质量分数为30.20%;^(1)H NMR测定小麦胚芽中的多种中性脂质组成及含量,包括甘油三酯(TG)、甘油二酯(DG)、甘油单酯(MG)和游离脂肪酸(FA),其中含量最高的甘油酯是TG,占比为77.25%,含量最低的是2-甘油单酯(2-MG),占比为0.03%;小麦胚芽的甘油三酯和磷脂中检测出亚油酸(L)、油酸(O)和亚麻酸(Ln)等6种不饱和脂肪酸,其中亚油酸的含量最高,在甘油三酯中占比56.26%,在磷脂中占比45.37%。溶血性磷脂和GPC是磷脂的水解产物,DG、MG和FA是甘油三酯的水解产物,这些物质可以反映样品中脂质的水解程度。研究结果表明,利用NMR不仅能够对小麦胚芽脂质的组分进行定性定量分析,而且可以监测小麦胚芽脂质水解程度的变化。NMR技术在小麦胚芽相关产品的脂质分析研究具有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脂质 磷脂 小麦胚芽 ^^(31)P核磁共振 ^^(1)h核磁共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胶比对碱激发矿渣早期反应动力学的影响
8
作者 张兆瑞 金祖权 李宁 《建筑材料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1159-1168,共10页
为研究水胶比对碱激发矿渣早期反应动力学的影响,采用1H低场核磁共振测试了矿渣浆体碱激发3 d的横向弛豫时间与不同状态水相对含量的变化,并通过29Si魔角自旋核磁共振、等温量热、热重分析和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测试,揭示了早期矿渣碱激... 为研究水胶比对碱激发矿渣早期反应动力学的影响,采用1H低场核磁共振测试了矿渣浆体碱激发3 d的横向弛豫时间与不同状态水相对含量的变化,并通过29Si魔角自旋核磁共振、等温量热、热重分析和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测试,揭示了早期矿渣碱激发过程的机理.结果表明:不同水胶比下矿渣浆体的横向弛豫时间随着碱激发反应的进行逐渐减小,可动水逐渐转化为不可动水;在碱激发3 d时,随着水胶比的增加,高聚合度碱激发产物增加;[AlO4]-四面体提高了[SiO4]4-四面体的聚合程度和连接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期反应动力学 矿渣 1h低场核磁共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核磁共振法测定42%威百亩水剂的含量 被引量:1
9
作者 李姣 楼圣婷 +1 位作者 祝晴晴 余晓峰 《农药科学与管理》 CAS 2024年第11期33-36,共4页
采用定量核磁共振法(^(1)H qNMR),建立了42%威百亩水剂样品定量分析方法。以1,3,5-三甲氧基苯为内标物,氘代二甲基亚砜为溶剂,以威百亩δ2.80质子信号峰为定量峰、1,3,5-三甲氧基苯δ6.09质子信号峰为内标峰,计算威百亩含量。方法重复... 采用定量核磁共振法(^(1)H qNMR),建立了42%威百亩水剂样品定量分析方法。以1,3,5-三甲氧基苯为内标物,氘代二甲基亚砜为溶剂,以威百亩δ2.80质子信号峰为定量峰、1,3,5-三甲氧基苯δ6.09质子信号峰为内标峰,计算威百亩含量。方法重复性实验RSD为0.05%,稳定性实验RSD为0.02%,平均回收率为100.69%,RSD为1.39%,并与化学滴定法验证,结果基本一致。该方法用于威百亩含量分析,快速简便,准确度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定量核磁共振法(^(1)h qnmr) 42%威百亩水剂 1 3 5-三甲氧基苯内标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核磁共振氢谱法测定甘露聚糖肽中多糖的含量 被引量:2
10
作者 吴梦琪 张文清 +3 位作者 徐志珍 宛燕飞 张力 夏玮 《分析测试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693-696,共4页
以甘露聚糖肽为研究对象,首次采用1H-NMR法测定多糖产品中的多糖含量。以基准试剂邻苯二甲酸氢钾为内标,考察了弛豫延迟时间和采样次数对测定结果的影响。选定核磁共振参数弛豫延迟时间1 s,采样次数16次。考察结果表明,该方法具有很好... 以甘露聚糖肽为研究对象,首次采用1H-NMR法测定多糖产品中的多糖含量。以基准试剂邻苯二甲酸氢钾为内标,考察了弛豫延迟时间和采样次数对测定结果的影响。选定核磁共振参数弛豫延迟时间1 s,采样次数16次。考察结果表明,该方法具有很好的重复性和精密度。在对甘露聚糖肽定性鉴定的基础上,采用绝对定量方式测定了甘露聚糖肽实际样品的多糖含量,结果与苯酚-硫酸法一致。该方法专属性高,操作方便,结果准确,不仅可用于甘露聚糖肽中多糖含量的测定,还可用于其它结构明确的多糖含量测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磁共振氢谱 多糖含量 甘露聚糖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核磁共振研究脂肪氧合酶酶促氧化蛋黄磷脂 被引量:4
11
作者 俞舜杰 赵子建 +2 位作者 万鹏 杨晓莹 陈德慰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2期121-128,共8页
利用^(31)P核磁共振比较酶促氧化前后蛋黄磷脂的组成,通过^(1)H核磁共振监测并比较空白组(未氧化)与脂肪氧合酶酶促氧化及95℃水浴加热氧化过程中脂肪酰基的相对物质的量、一级和二级氧化化合物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磷脂酰胆碱和磷脂... 利用^(31)P核磁共振比较酶促氧化前后蛋黄磷脂的组成,通过^(1)H核磁共振监测并比较空白组(未氧化)与脂肪氧合酶酶促氧化及95℃水浴加热氧化过程中脂肪酰基的相对物质的量、一级和二级氧化化合物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磷脂酰胆碱和磷脂酰乙醇胺是蛋黄磷脂的主要成分;蛋黄磷脂氧化后,磷脂酰胆碱和磷脂酰乙醇胺含量均下降,而溶血性磷脂含量增加;所有被氧化的蛋黄磷脂样品中总不饱和脂肪酸相对物质的量均下降,而饱和脂肪酸相对物质的量均上升;其中在pH 6酶促条件下,亚油酸降解速率最快。脂肪氧合酶在pH 6条件下催化氧化蛋黄磷脂生成更多的氢过氧化物,加热后主要生成(Z,E)-2,4-二烯醛;而在pH 9条件下蛋黄磷脂生成氢过氧化物后快速降解,在加热后生成较多正构烷醛。因此,可以利用脂肪氧合酶在pH 6条件下催化氧化蛋黄磷脂生成更多的2,4-二烯醛类风味化合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蛋黄磷脂 脂肪氧合酶 酶促氧化 ^^(31)P核磁共振 ^^(1)h核磁共振 氢过氧化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热法制备3D花球状Bi_(2)SiO_(5)及其光催化油酸酯化反应 被引量:2
12
作者 常耀萍 官修帅 +3 位作者 郑谦 靳山彪 张长明 张小超 《化工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8期4181-4191,共11页
化石燃料资源的枯竭和环境污染等问题,使寻找生物燃料等可持续、可再生能源成为世界关注的焦点。本文通过简单水热法制备3D花球状Bi_(2)SiO_(5),并用于在模拟太阳光照射下油酸与甲醇的光催化酯化反应。为了解Bi_(2)SiO_(5)催化剂的物理... 化石燃料资源的枯竭和环境污染等问题,使寻找生物燃料等可持续、可再生能源成为世界关注的焦点。本文通过简单水热法制备3D花球状Bi_(2)SiO_(5),并用于在模拟太阳光照射下油酸与甲醇的光催化酯化反应。为了解Bi_(2)SiO_(5)催化剂的物理、化学和光学性质,采用X射线衍射(XRD)、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扫描电子显微镜(SEM)、高分辨率透射电子显微镜(HRTEM)、氨-程序升温脱附(NH_(3)-TPD)和紫外-可见漫反射光谱(UV-vis DRS)对其进行表征,且通过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分析反应产物成分组成。酯化反应产物油酸甲酯的产率通过^(1)H NMR进行定量分析,计算过程简单、结果精确可靠。在模拟太阳光照射下,最优反应条件为:醇油比为12∶1、催化剂用量为5%(质量分数)、反应温度为70℃、光照反应时间为6h,油酸甲酯产率为28.8%。核磁共振氢谱(^(1)H NMR)分析结果显示油酸甲酯选择性高达100%,且催化剂循环3次后油酸甲酯产率仍可达26.8%,稳定性强。电子自旋共振(ESR)测试表明,Bi_(2)SiO_(5)光催化酯化反应过程中存在羟基自由基(·OH)和超氧基自由基(·O_(2)^(-))。基于Bi_(2)SiO_(5)首次用于光催化酯化反应,为解释其具有催化活性的原因,提出了其光催化酯化反应机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酸 油酸甲酯 光催化酯化反应 反应机理 氢核磁共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核磁共振技术在植物研究中的应用进展 被引量:4
13
作者 韦丹 李涛 +3 位作者 邹显花 陈思同 蔡一冰 马祥庆 《福建林业科技》 2018年第4期116-121,127,共7页
概述了核磁共振(nuclear magnetic resonance,NMR)技术的发展简史、基本原理及在植物研究中的应用。主要从核磁共振磷谱在植物磷分级、细胞p H值和木素结构研究中的应用,核磁共振氢谱在植物结构鉴定和代谢研究中的应用及碳谱在植物木素... 概述了核磁共振(nuclear magnetic resonance,NMR)技术的发展简史、基本原理及在植物研究中的应用。主要从核磁共振磷谱在植物磷分级、细胞p H值和木素结构研究中的应用,核磁共振氢谱在植物结构鉴定和代谢研究中的应用及碳谱在植物木素结构、化学结构研究中的应用3个方面进行论述,探讨研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研究展望,为今后的进一步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磁共振 磷谱 氢谱 碳谱 植物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核磁共振氢谱的葡萄酒真实性鉴别技术研究进展 被引量:5
14
作者 赵玉立 王丽 +4 位作者 谭丹 温昊松 金刚 李响 张昂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305-313,共9页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葡萄酒在我国广泛受到消费者的喜爱。近年来中国葡萄酒市场日渐壮大,假冒现象日渐严重,因此,开展葡萄酒的真实性研究也变得至关重要。本文综述了国内外近16年来核磁共振氢谱(^(1)H-nuclear magnetic resonan...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葡萄酒在我国广泛受到消费者的喜爱。近年来中国葡萄酒市场日渐壮大,假冒现象日渐严重,因此,开展葡萄酒的真实性研究也变得至关重要。本文综述了国内外近16年来核磁共振氢谱(^(1)H-nuclear magnetic resonance,^(1)H-NMR)技术在葡萄酒真实性鉴别中的应用现状,重点阐述了^(1)H-NMR技术在葡萄酒产地、品种和年份真实性鉴别方面的研究进展,旨在为启迪和推动我国葡萄酒真实性鉴别及促进葡萄酒真实性鉴别的深入研究提供思路和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葡萄酒 核磁共振氢谱 真实性 鉴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代谢组学辨析广西长寿饮食模式对机体的有益影响
15
作者 韩坤宸 朱雯君 +5 位作者 赵海燕 何潜祖 马金克 于晓涵 张钦任 李全阳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5期9-18,共10页
为了深入探究饮食与机体健康状态的关系,本研究试图从代谢组学的角度,评估所构建的广西长寿饮食模式对人体的有益影响。筛选志愿者在经过2周习惯性饮食后,高依从性地遵循这种饮食模式2周,在习惯性饮食前,广西长寿饮食前(习惯性饮食后)... 为了深入探究饮食与机体健康状态的关系,本研究试图从代谢组学的角度,评估所构建的广西长寿饮食模式对人体的有益影响。筛选志愿者在经过2周习惯性饮食后,高依从性地遵循这种饮食模式2周,在习惯性饮食前,广西长寿饮食前(习惯性饮食后)和广西长寿饮食后3次分别采集志愿者的血液和粪便样品,进行代谢组学分析。归纳所得结果发现,广西长寿饮食干预后志愿者血清组氨酸、甘油、α-葡萄糖和β-葡萄糖相对丰度显著增加(P<0.05),胆碱和乳酸的相对丰度显著降低(P<0.05)。此外还发现,粪便中的乙酸盐和丁酸盐含量显著上升(P<0.05)。代谢物组富集分析和途径分析结果表明,这些代谢物的变化可能与糖酵解/糖异生途径、丙酮酸代谢和半乳糖代谢3条途径密切相关。通过对差异代谢物的分析,认为广西长寿饮食模式对改善机体炎症水平、调节机体健康状态、预防机体罹患心血管疾病具有一定的作用。上述结果也从代谢组学角度对饮食促进机体健康长寿的关系提供了一定机制方面的阐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饮食模式 益生效果 代谢组学 ^核磁共振氢谱(^(1)h nmr) 气相色谱-质谱法(GCMS) 短链脂肪酸(SCFA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氢谱核磁共振的岭回归算法快速预测煎炸油氧化指标 被引量:1
16
作者 荣菡 游杰舜 +2 位作者 甘露菁 黄茜楠 林小凤 《中国调味品》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9-14,共6页
通过氢谱核磁共振技术检测并分析大豆油煎炸时的氧化产物,经主成分分析后确定Z,E-共轭结构、E,E-共轭结构、直链饱和醛、(E,E)-2,4-二烯醛、(E)-2-烯醛5种特征基团作为特征矩阵,采用岭回归算法构建了煎炸油同时检测过氧化值与极性组分... 通过氢谱核磁共振技术检测并分析大豆油煎炸时的氧化产物,经主成分分析后确定Z,E-共轭结构、E,E-共轭结构、直链饱和醛、(E,E)-2,4-二烯醛、(E)-2-烯醛5种特征基团作为特征矩阵,采用岭回归算法构建了煎炸油同时检测过氧化值与极性组分的快速预测模型,结果表明,交叉验证下正则化参数α为0.077,过氧化值与极性组分模型的决定系数(R2)分别为0.968与0.957,均方根残差(RMSE)分别为0.208与5.249,经重现性检验,预测值与国标值相对标准偏差小于5%,说明预测法重现性和精度良好。同时,采用两种方法检测时没有显著性差异,说明基于氢谱核磁共振和机器学习算法联用,构建氧化指标的预测模型,可为煎炸油品质监测指标提供一种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氢谱核磁共振 岭回归 煎炸油 氧化指标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