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腹腔液及血清中干细胞生长因子的测定及意义 被引量:6
1
作者 韩燕华 王晶晶 郑春勤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1期3534-3536,共3页
目的:通过测定子宫内膜异位症(EMs)患者腹腔液及血清中干细胞生长因子(SCF)水平,初步探讨SCF在EMs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选择经手术治疗并经病理诊断证实的EMs患者35例(异位症组),同期因不孕或卵巢囊肿行腹腔镜手术的患者30例作为对照... 目的:通过测定子宫内膜异位症(EMs)患者腹腔液及血清中干细胞生长因子(SCF)水平,初步探讨SCF在EMs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选择经手术治疗并经病理诊断证实的EMs患者35例(异位症组),同期因不孕或卵巢囊肿行腹腔镜手术的患者30例作为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方法(ELISA)测定两组患者腹腔液及血清中SCF水平。结果:异位症组腹腔液SCF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异位症组血清SCF水平高于对照组,但差异无显著性(P>0.05)。异位症组腹腔液SCF水平明显高于血清值(P<0.01)。对照组腹腔液SCF水平略高于血清值,但差异无显著性(P>0.05)。异位症组Ⅰ期和Ⅱ期患者腹腔液SCF水平明显高于Ⅲ期和Ⅳ期患者(P<0.01),而Ⅲ期和Ⅳ期患者腹腔液SCF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患者腹腔液及血清SCF水平分泌期及增殖期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结论:EMs患者腹腔液SCF水平升高,提示SCF可能在EMs发病过程中发挥一定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内膜异位症 干细胞生长因子 腹腔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脾气虚证模型小鼠骨髓CD_(34)^+与血清SCF含量变化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5
2
作者 丛培玮 尚冰 +3 位作者 史冰洁 许南阳 王铎 王蕊芳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2013年第4期808-810,I0003,共4页
目的:通过研究脾气虚模型小鼠造血干细胞因子对红系造血系统的作用,为中医脾统血提供实验学依据。方法:采用复合因素造模法建立脾气虚证小鼠模型,运用血细胞计数板镜下计数外周全血细胞数,运用直接免疫荧光标记法检测骨髓CD34+及ELISA... 目的:通过研究脾气虚模型小鼠造血干细胞因子对红系造血系统的作用,为中医脾统血提供实验学依据。方法:采用复合因素造模法建立脾气虚证小鼠模型,运用血细胞计数板镜下计数外周全血细胞数,运用直接免疫荧光标记法检测骨髓CD34+及ELISA法检测血清SCF含量,HE染色观察胸腺、脾组织的形态改变。结果:脾气虚证模型组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小鼠外周血象有明显下降,骨髓CD34+与血清SCF的含量也明显降低。结论:脾气虚证小鼠骨髓CD34+与血清SCF的含量明显降低,为脾为气血生化之源提供了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脾气虚 模型 CD34+ SCF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体外诱导脂肪来源干细胞向黏膜上皮细胞分化的研究 被引量:5
3
作者 王程 徐潇 +3 位作者 陈冲 李梁 闫俊灵 汤苏阳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0期798-802,共5页
目的探讨在体外诱导脂肪来源干细胞(ADSCs)分化为黏膜上皮细胞的可能性。方法获取成年人皮下脂肪组织,进行ADSCs的分离、培养,扩增至第三代进行细胞免疫表型、分化情况及遗传稳定性鉴定。分别采用含10%胎牛血清、8μg/L表皮生长因子(EGF... 目的探讨在体外诱导脂肪来源干细胞(ADSCs)分化为黏膜上皮细胞的可能性。方法获取成年人皮下脂肪组织,进行ADSCs的分离、培养,扩增至第三代进行细胞免疫表型、分化情况及遗传稳定性鉴定。分别采用含10%胎牛血清、8μg/L表皮生长因子(EGF)、10%胎牛血清+8μg/L EGF、10%胎牛血清+8μg/L EGF+30%成纤维细胞培养基、10%胎牛血清+30%成纤维细胞培养基的DMEM培养液进行培养,于培养前及培养后7、14d观察各组细胞的光镜特征,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特异性细胞表面标记物的表达以及Western blotting方法检测诱导前后ADSCs中CK-7、CK-14的蛋白表达水平。结果与未加EGF诱导剂培养组比较,经EGF诱导14d后多数ADSCs细胞形态、排列方式发生改变。CK-19免疫组化染色显示呈强阳性。Western blotting检测结果提示诱导后的黏膜上皮细胞特异性蛋白CK7、CK14呈高表达。结论 ADSCs在一定诱导条件下可向黏膜上皮样细胞分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脂肪干细胞 表皮生长因子 上皮样细胞 细胞分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胚胎血管发育早期PDGF-BB对血管平滑肌细胞趋化的影响 被引量:4
4
作者 韩雅玲 肖艳平 +3 位作者 齐岩梅 康建 徐凯 闫承慧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251-256,共6页
目的:建立胚胎血管发育早期血管平滑肌细胞(VSMCs)趋化模型,并观察胚胎血管发育早期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BB(PDGF-BB)对VSMCs趋化的影响。方法:采用转染平滑肌特异性蛋白SM22α启动子控制下表达增强型绿色荧光蛋白(GFP)报告基因载体的胚... 目的:建立胚胎血管发育早期血管平滑肌细胞(VSMCs)趋化模型,并观察胚胎血管发育早期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BB(PDGF-BB)对VSMCs趋化的影响。方法:采用转染平滑肌特异性蛋白SM22α启动子控制下表达增强型绿色荧光蛋白(GFP)报告基因载体的胚胎干细胞制备拟胚体,然后接种于under-agarose凝胶作为平滑肌细胞趋化模型。用慢速视频显微摄像技术观察拟胚体分化后表达GFP的VSMCs,分析比较不同浓度PDGF-BB对VSMCs分化和移行的影响。结果:在under-agarose凝胶中,拟胚体在无外源性生长因子存在的条件下可自发向心肌细胞、内皮细胞和VSMCs分化。拟胚体贴壁分化20 d时,对照组及4种浓度PDGF-BB(5μg/L、10μg/L、20μg/L、50μg/L)组VSMCs的平均迁移速率分别为(94.07±23.80)μm/h、(118.08±31.63)μm/h、(173.53±24.58)μm/h、(380.74±39.56)μm/h和(335.62±32.16)μm/h,峰值浓度为20μg/L。经浓度大于10μg/LPDGF-BB处理后,VSMCs向PDGF-BB孔方向移行,对照组、低浓度PDGF-BB组VSMCs呈不规则性迁移。结论:该模型能够模拟胚胎血管发育早期全过程,可用于研究不同生长因子对VSMCs趋化的影响。外源性PDGF-BB能定向诱导胚胎血管发育早期VSMCs迁移,其定向趋化作用在一定浓度范围内呈量效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胚胎干细胞 血管 平滑肌细胞 趋化作用 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负载转化生长因子β1的生物蛋白胶促进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体内构建组织工程软骨 被引量:4
5
作者 葛薇 姜文学 +3 位作者 李长虹 尤佳 邱录贵 赵春华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692-695,i0011-i0012,共6页
目的探讨负载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的生物蛋白胶(FS)促进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体内构建组织工程软骨的可能性。方法体外分离扩增健康人BMSCsK以含有TGF-β1、地塞米松的特定培养基进行软骨起源的诱导。将诱导7d的BMSCs分别与含... 目的探讨负载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的生物蛋白胶(FS)促进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体内构建组织工程软骨的可能性。方法体外分离扩增健康人BMSCsK以含有TGF-β1、地塞米松的特定培养基进行软骨起源的诱导。将诱导7d的BMSCs分别与含或不含有TGF-β1的FS复合后接种于裸鼠背部,作为BMSCs+FS-TGF-β1和BMSCs+FS实验组,同时设只注射FS和BMSCs的对照组。12周后从裸鼠体内取出组织工程标本进行大体观察、湿重测定、蛋白聚糖含量测定,并进行组织学及免疫组织化学检测。结果BMSCs以特定培养基诱导后可具备软骨细胞的形态和功能特征。复合物接种后两个实验组均可形成软骨样组织块,BMSCs+FS-TGF-β1组与BMSCs+FS组相比,可形成体积和重量更大的软骨样复合物;阿尔新兰染色显示具有更多的细胞外基质分泌;蛋白聚糖含量明显增高;免疫组织化学检测Ⅱ型胶原表达增强。而两个对照组无软骨样组织块形成。结论负载TGF-!1的FS支架可以促进BMSCs体内构建组织工程软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转化生长因子Β1 可注射软骨 生物蛋白胶 组织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丹酚酸B对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向胆碱能神经元分化的影响 被引量:3
6
作者 万东君 赵波 +4 位作者 罗芸 王晓辉 张新宇 尹榕 付学锋 《神经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389-395,共7页
目的:评估不同剂量丹酚酸B联合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对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hUCMSCs)向胆碱能神经元分化的影响。方法:流式细胞技术鉴定培养的hUCMSCs细胞表型;MTT法评估丹酚酸B浓度对hUCMSCs细胞增殖生存率的影响;观察3种不同剂量... 目的:评估不同剂量丹酚酸B联合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对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hUCMSCs)向胆碱能神经元分化的影响。方法:流式细胞技术鉴定培养的hUCMSCs细胞表型;MTT法评估丹酚酸B浓度对hUCMSCs细胞增殖生存率的影响;观察3种不同剂量丹酚酸B联合BDNF诱导hUCMSCs分化后的细胞形态学变化;ELASA法测定培养上清液中乙酰胆碱(Ach)浓度,免疫组化法测定细胞神经巢蛋白(Nsetin)、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和胆碱乙烯转移酶(ChAT)表达水平。结果:hUCMSCs细胞表型具有干细胞的表型特征,丹酚酸B随着作用浓度的增大对hUCMSCs的增殖具有抑制作用。丹酚酸B联合BDNF诱导分化后的hUCMSCs可见神经元样分化及轴突形成的网状结构;上清液Ach浓度和细胞Nestin、NSE及ChAT表达率,在中、高剂量联合组中的表达均高于低剂量联合组和BDNF组(P<0.05),而中、高剂量联合组之间差异不显著。结论:丹酚酸B联合BDNF能提高hUCMSCs向胆碱能神经元分化效率,丹酚酸B的最宜诱导分化浓度为50 mg/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丹酚酸B 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 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 胆碱能神经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体外内皮细胞诱导分化的研究(英文) 被引量:3
7
作者 郭新 李玉林 +5 位作者 何旭 李伟 李一雷 张丽红 杨瑞光 赵维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8期1586-1590,共5页
目的:探讨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hMSCs(hum an m esenchym al stem cells,hMSCs)体外内皮分化基础及其诱导条件。方法:采用密度分离与贴壁筛选结合法分离hMSCs,体外联合应用生长因子VEGF165和不同细胞外基质纤维连接蛋白(FN)与Ⅰ型胶原(Co... 目的:探讨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hMSCs(hum an m esenchym al stem cells,hMSCs)体外内皮分化基础及其诱导条件。方法:采用密度分离与贴壁筛选结合法分离hMSCs,体外联合应用生长因子VEGF165和不同细胞外基质纤维连接蛋白(FN)与Ⅰ型胶原(Col),对其进行内皮诱导分化。通过免疫细胞化学、细胞化学、流式细胞分析法及透射电镜对其分化后细胞进行鉴定。结果:hMSCs表达早期内皮分化标志之一KDR;PAS反应阳性及超微结构显示,hMSCs胞浆内含有大量糖原形成糖原池,分化后细胞胞浆外质内糖原明显减少或消失,暗示细胞发生分化;细胞诱导后CE34、β1整合素和KDR表达均增强。结论:诱导后细胞为过渡细胞群类型(transit popu lation,TP),可向内皮前体细胞(endothelial progen itor cells,EPC)EPC方向分化。推测由此类型细胞再分化为内皮细胞(endothelial cells,ECs),即hMSCs→TP→EPC→EC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髓间质干细胞 内皮细胞 内皮生长因子 纤维蛋白类 胶原Ⅰ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转化生长因子β诱导骨髓干细胞分化为心肌样细胞的研究 被引量:2
8
作者 吕洋 吴志刚 +2 位作者 王海萍 霍艳丽 高辰玮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62-65,共4页
目的探讨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定向分化为心肌样细胞的影响。方法取SD大鼠四肢骨髓,分离培养MSCs,应用2、5、10、15 ng/ml TGF-β1对第2代MSCs定向诱导,依次为A组、B组、C组和D组,不加TGF-β1诱导为对照组。... 目的探讨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定向分化为心肌样细胞的影响。方法取SD大鼠四肢骨髓,分离培养MSCs,应用2、5、10、15 ng/ml TGF-β1对第2代MSCs定向诱导,依次为A组、B组、C组和D组,不加TGF-β1诱导为对照组。各组培养4周后,倒置相差显微镜观察细胞形态学变化,应用免疫细胞化学技术检测结蛋白、α横纹肌肌动蛋白及p38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p38MAPK)的表达,通过肌钙蛋白Ⅰ表达计算心肌样细胞的转化率。结果对照组结蛋白、α横纹肌肌动蛋白及p38MAPK均为弱阳性或阴性表达。与对照组比较,其他4组上述各标记物阳性表达均明显升高(P<0.01)。B组表达呈峰值水平,明显高于A、C和D组(P<0.05,P<0.01)。对照组的心肌样细胞转化率较低。与对照组比较,其他4组心肌样细胞转化率均明显升高(P<0.01),B组最高,明显高于A组和D组(P<0.05,P<0.01),但与C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TGF-β可诱导MSCs获得心肌分化表型,TGF-β1 5 ng/ml可能是一种合适的诱导浓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化生长因子Β 间质干细胞 肌细胞 心脏 P38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类 肌钙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纳米微孔聚乙酸内酯联合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对兔损伤关节软骨结缔组织生长因子蛋白的影响 被引量:1
9
作者 姚军 李佳 +1 位作者 杜刚 赵劲民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8期2887-2890,共4页
目的:研究纳米微孔聚乙酸内酯(NSP-PCL)联合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对兔损伤关节软骨中结缔组织生长因子(CTGF)蛋白的影响。方法:将50只新西兰白兔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NSP-PCL组、BMSCs组、NSP-PCL+BMSCs组。建立新西兰白兔双膝... 目的:研究纳米微孔聚乙酸内酯(NSP-PCL)联合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对兔损伤关节软骨中结缔组织生长因子(CTGF)蛋白的影响。方法:将50只新西兰白兔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NSP-PCL组、BMSCs组、NSP-PCL+BMSCs组。建立新西兰白兔双膝软骨损伤模型,术后1周将纳米微孔聚乙酸内酯(NSP-PCL)、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NSP-PCL+BMSCs分别注射到NSP-PCL组、BMSCs组和NSP-PCL+BMSCs联合治疗组的兔软骨损伤处,连续注射3周,每周注射1次。末次给药后24 h,切取缺损软骨组织。通过HE染色法,对双膝关节软骨进行病理学检查;Hoeehst33342标记检测移植1周和3周后兔关节软骨中BMSCs的存活细胞数;免疫组化法检测软骨中CTGF蛋白的表达。免疫蛋白印记(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软骨中CTGF的蛋白水平。结果:模型组软骨层变薄,有纤维原细胞增殖,软骨表面凹陷较明显。各治疗组的损伤软骨表面凹陷处均有新生软骨细胞,软骨层较模型组厚。BMSCs移植3周后BMSCs组和NSP-PCL+BMSCs联合治疗组的BMSCs细胞数量较移植1周后的细胞数量明显增加。免疫组化法和免疫蛋白印记法的结果显示,与模型组相比,各治疗组软骨中的CTGF的蛋白水平均有提高,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结论:纳米微孔聚乙酸内酯联合骨髓间充质干细胞通过提高损伤软骨中CTGF的蛋白水平修复损伤的软骨组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纳米微孔聚乙酸内酯 关节软骨 结缔组织生长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骨髓干细胞动员治疗急性心肌梗死 被引量:1
10
作者 王立新 王奇 +2 位作者 石海燕 邱立成 薛炎 《中国比较医学杂志》 CAS 2007年第5期249-252,共4页
目的研究骨髓干细胞动员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可行性。方法24只新西兰大白兔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结扎实验动物前降支制作急性心肌梗死模型。实验组动物心肌梗死后24 h开始皮下注射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100μg/Kg,连续注射10 d;... 目的研究骨髓干细胞动员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可行性。方法24只新西兰大白兔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结扎实验动物前降支制作急性心肌梗死模型。实验组动物心肌梗死后24 h开始皮下注射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100μg/Kg,连续注射10 d;对照组动物心肌梗死后24 h开始注射等量生理盐水,连续注射10 d。检测实验动物外周血骨髓干细胞动员情况、心功能变化及心肌梗死区毛细血管密度。结果两组实验动物骨髓干细胞动员前外周血有核细胞计数与单个核细胞比例近乎相等,差别无统计学意义;实验组动物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皮下注射,外周血骨髓干细胞一般在5 d左右达到峰值,外周血有核细胞计数(63.10±16.72)×109/L及单个核细胞比例(97.1±2.88)%明显高于动员前,同时亦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实验动物心肌梗死模型术后4周左心室射血分数与术前相比明显降低,分别为(50.11±6.37)%vs(42.27±9.35)%,实验组高于对照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实验组心肌梗死区内有大量岛状存活心肌,毛细血管计数(3.68±0.78)/HP,而对照组心肌梗死区内岛状存活心肌少,坏死心肌由均质瘢痕组织替代,毛细血管计数(1.38±0.87)/HP,对照组明显少于实验组,P<0.05。结论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100μg/Kg)皮下注射可有效动员骨髓干细胞入外周血参与梗死心肌修复,增加心肌梗死区毛细血管密度,改善心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梗死 骨髓干细胞 动员 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驱虫斑鸠菊联合紫外线照射对HaCaT细胞分泌细胞因子及其对A375细胞增殖和迁移的影响
11
作者 张荣华 张美华 +1 位作者 喻丽婷 于燕华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296-299,共4页
目的:研究驱虫斑鸠菊(Vernonia anthelmintica,VW)分别联合长波紫外线(UVA)、中波紫外线(UVB)照射对人永生化角质形成细胞株HaCaT细胞产生细胞因子及其对人黑素瘤细胞株A375细胞增殖和迁移的影响。方法:UVA及UVB分别照射预先用VW孵育的H... 目的:研究驱虫斑鸠菊(Vernonia anthelmintica,VW)分别联合长波紫外线(UVA)、中波紫外线(UVB)照射对人永生化角质形成细胞株HaCaT细胞产生细胞因子及其对人黑素瘤细胞株A375细胞增殖和迁移的影响。方法:UVA及UVB分别照射预先用VW孵育的HaCaT细胞,ELISA方法测定培养上清液中内皮素(ET)-1、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及干细胞生长因子(SCF)含量,培养上清液作为条件化培养基培养A375细胞,MTT法测定A375细胞增殖变化,微孔滤膜法测定A375细胞迁移功能的变化。结果:VW联合UVB能明显促进HaCaT细胞分泌ET-1、bFGF及SCF;UVB能促进HaCaT细胞ET-1及bFGF分泌,这两组细胞的培养上清液明显促进A375细胞的增殖及迁移。VW、VW联合UVA及UVA对HaCaT细胞3种细胞因子分泌及对A375细胞增殖和迁移均无明显促进作用。结论:VW联合UVB及UVB可上调HaCaT细胞ET-1和bFGF的分泌,前者还能提高SCF的分泌;两组都能促进A375细胞增殖及迁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素瘤 驱虫斑鸠菊 HACAT细胞 紫外线 内皮素-1 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 干细胞生长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脐血间充质干细胞诱导分化成心肌细胞的研究
12
作者 杨水祥 黄景岭 +1 位作者 王佐岩 魏晓菲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292-295,共4页
目的探讨体外脐血间充质干细胞诱导分化成心肌细胞的可行性和最佳方法。方法收集获知情同意的健康产妇脐血细胞,分离单个核细胞,从中进一步分离间充质干细胞,传代培养至第3代,应用免疫荧光流式细胞仪标记间充质干细胞特异性抗原CD34、C... 目的探讨体外脐血间充质干细胞诱导分化成心肌细胞的可行性和最佳方法。方法收集获知情同意的健康产妇脐血细胞,分离单个核细胞,从中进一步分离间充质干细胞,传代培养至第3代,应用免疫荧光流式细胞仪标记间充质干细胞特异性抗原CD34、CD44和CD90。5-氮胞苷诱导分化4周后,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和RT-PCR法分别检测心肌细胞标记物肌钙蛋白Ⅰ、转录因子GATA 4和β-肌球蛋白重链。结果在第3代细胞中,可检测到CD44、CD90的表达,未检测到CD34的表达。脐血间充质干细胞经5-氮胞苷诱导分化后,呈现成纤维细胞样形态和克隆增殖特点。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和RT-PCR可检测到肌钙蛋白Ⅰ,GATA 4和β-肌球蛋白重链的表达。结论脐血间充质干细胞能够被诱导分化成心肌样细胞,可成为干细胞移植的细胞来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间质干细胞 胎血 肌钙蛋白Ⅰ 转录因子 肌球蛋白重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bmp-2和vegf165共表达基因修饰的BMSCs对腱骨界面愈合的研究 被引量:3
13
作者 车伟 赵其纯 +2 位作者 尚希福 贺瑞 陈敏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324-328,共5页
目的探讨骨形态发生蛋白-2(bmp-2)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165(vegf165)共表达基因修饰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对兔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腱骨界面的组织形态学和生物力学的影响。方法将66只大白兔,随机分成实验组、对照组及正常组。实验组... 目的探讨骨形态发生蛋白-2(bmp-2)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165(vegf165)共表达基因修饰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对兔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腱骨界面的组织形态学和生物力学的影响。方法将66只大白兔,随机分成实验组、对照组及正常组。实验组术后在腱骨界面注入经慢病毒转染稳定表达bmp-2和vegf165的BMSCs和纤维蛋白胶(FG),对照组腱骨界面注入BMSCs和FG,分别在术后第3、8和12周进行组织学观察和生物力学检测。结果组织学病理显示,实验组新生血管和成纤维细胞浸润高于对照组,并在术后第12周形成典型的4层直接止点结构,其组织愈合情况优于同期对照组。生物力学显示相同时间点实验组最大载负荷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bmp-2和vegf165共表达基因修饰的BMSCs对腱骨界面愈合有促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165 骨形态发生蛋白-2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腱骨愈合 前交叉韧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体外诱导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向肝细胞样细胞方向分化 被引量:3
14
作者 胡晶 牟玲 罗恩杰 《微生物学杂志》 CAS CSCD 2008年第3期30-33,共4页
探讨成纤维生长因子-2(FGF-2)在体外定向诱导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MSCs)向肝细胞样细胞分化的作用及量化关系。体外分离培养大鼠BM-MSCs,将第3代BM-MSCs采用不同剂量的FGF-2诱导。诱导后,在显微镜下观察细胞形态学的改变;用免疫细... 探讨成纤维生长因子-2(FGF-2)在体外定向诱导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MSCs)向肝细胞样细胞分化的作用及量化关系。体外分离培养大鼠BM-MSCs,将第3代BM-MSCs采用不同剂量的FGF-2诱导。诱导后,在显微镜下观察细胞形态学的改变;用免疫细胞化学法检测白蛋白和CK19的分泌;Shiff染色法检测糖原的分泌。诱导后BM-MSCs由梭形向多角形、卵圆形方向变化,白蛋白、CK19和糖原12 d即有阳性表达,以后随着诱导时间的延长阳性率逐渐升高。20 ng/mL FGF-2诱导比10 ng/mL FGF-2诱导细胞白蛋白、CK19和糖原的表达量均多。20 ng/mL FGF-2具有较强的诱导BM-MSCs向肝细胞样细胞分化的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成纤维生长因子-2 肝细胞样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iR-210促进小鼠BMMSCs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表达和分泌 被引量:1
15
作者 孙世林 周咏 +5 位作者 张雷 李岩 张凯 何家才 邹多宏 王元银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0期1485-1488,1494,共5页
目的通过体内与体外的手段验证miR-210能够有效的促进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MSCs)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表达和分泌。方法构建慢病毒载体,分别转染BMMSCs和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Lenti-miR-210/BMMSCs和Lenti-Lac Z/BMMSCs培养第7天... 目的通过体内与体外的手段验证miR-210能够有效的促进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MSCs)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表达和分泌。方法构建慢病毒载体,分别转染BMMSCs和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Lenti-miR-210/BMMSCs和Lenti-Lac Z/BMMSCs培养第7天RT-PCR法检测VEGF表达,第14天Western blot法检测VEGF表达,PKH26荧光染色Lenti-miR-210/HUVEC和Lenti-Lac Z/HUVEC,Matrigel成管实验24 h,荧光显微镜观察成管效果;agomir-210和agomir-NC分别与BMMSCs复合Hy Stem-HP凝胶缓释系统裸鼠皮下注射7 d后取标本CD31免疫荧光染色。结果miR-210慢病毒载体转染BMMSCs,第7天RT-PCR和第14天Western blot法检测VEGF表达,明显高于Lenti-Lac Z/BMMSCs(P<0.05);Matrigel成管实验24 h结果显示:LentimiR-210/HUVEC组与Lenti-Lac Z/HUVEC组相比,端端接触明显且管状结构完整;agomir-210和agomir-NC与BMMSCs复合Hy Stem-HP凝胶缓释系统裸鼠皮下注射7 d后标本CD31免疫荧光染色结果:agomir-210组CD31阳性细胞含量明显高于agomir-NC组。结论通过体内与体外的检测,miR-210过表达能够有效促进BMMSCs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表达和分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IR-210 BMMSCs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基因转染 Hystem-HP水凝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