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31篇文章
< 1 2 2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Studies on Resource Management of Sanjiang Plain Groundwater with the Analytical Finite Method Based on Square Grid
1
作者 REN Yongtai DENG Hualing XU Dan 《Journal of Northeast Agricultural University(English Edition)》 CAS 2006年第1期65-68,共4页
This article established groundwater flows differential equation mathematical model of San iiang Plain on the hydrology theory foundation, and used the analysis finite element method to liner change the differential e... This article established groundwater flows differential equation mathematical model of San iiang Plain on the hydrology theory foundation, and used the analysis finite element method to liner change the differential equation into the large-scale system of linear equations, it took linear equations as a part of constraint conditions of the optimized model, carried on the groundwater flow status equation and the optimized model the coupling, and carries on the solution with the Lingo software. The results indicated that this local shallow layer groundwater resources were rich and have the big development potential. But recent years water resources disposition was unreasonable and ground water mining quantity was oversized, these caused the region water flux to assume the drop tendenc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anjiang plain groundwater mathematical model analysis finite element method LINGO
在线阅读 下载PDF
REMOTE SENSING ANALYSIS OF WASTELAND EXPLOITATICN OF SANJIANG PLAIN IN CHINA
2
作者 Zhang Yangzhen (Changchun Institute of Geography, Academia Sinica) 《遥感信息》 CSCD 1990年第A02期13-14,共2页
1. Introduction Sanjiang Plain is situated in northeast part of Heilongjiang Province in China. The area is 108,900km^2. The mountain and hill make up 39% and the plain makes up 61% in the whole plain area. The marshl... 1. Introduction Sanjiang Plain is situated in northeast part of Heilongjiang Province in China. The area is 108,900km^2. The mountain and hill make up 39% and the plain makes up 61% in the whole plain area. The marshland is a special landscape of the plain. After the People’s Republic founding, the wasteland has been reclaimed 27,440,000ha. through three times of large scale reclaimation. The farmland has been enlarged three times in 35 years, in which the exploitation speed of state farm system is much faster than county system. Its farmland has been increased from original 7,267ha. to current 1,644,700ha.. The farmland increasing brings about raising of grain production to a great exten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EMOTE SENSING ANALYSIS OF WASTELAND EXPLOITATICN OF sanjiang plain IN CHIN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江平原生长季植被覆盖时空变化及其对气候变化的响应 被引量:1
3
作者 李海燕 张弘强 +6 位作者 何璞 曾星雨 崔玲 周博奇 罗春雨 任卓群 曲艺 《安徽农业科学》 2025年第5期82-87,共6页
基于2000—2020年的遥感数据以及气温和降水量数据,采用相关分析等方法,研究三江平原区域及不同植被类型生长季NDVI时空变化及其对气候变化的响应。结果表明:2000—2020年三江平原生长季平均NDVI和各植被类型NDVI均呈上升趋势,森林上升... 基于2000—2020年的遥感数据以及气温和降水量数据,采用相关分析等方法,研究三江平原区域及不同植被类型生长季NDVI时空变化及其对气候变化的响应。结果表明:2000—2020年三江平原生长季平均NDVI和各植被类型NDVI均呈上升趋势,森林上升趋势最大(0.0162/a);三江平原全年气温和降水量整体呈上升趋势,生长季气温呈下降趋势、降水量呈上升趋势。三江平原2000、2005、2010、2015和2020年生长季NDVI空间分布格局总体相似,植被覆盖总体呈现改善趋势。生长季植被生长较好,中(0.4<NDVI<0.6)、高(NDVI≥0.6)覆盖植被区域占比较高,占整个区域的98.22%。2000—2020年三江平原生长季大部分区域植被NDVI与气温呈负相关,与降水量呈正相关,说明该地区气温的升高对生长季植被NDVI主要起抑制作用,降水量的增多对生长季植被NDVI主要起促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 相关性分析 时空变化 气候变化 三江平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营规模、黑土地保护技术采纳与农地经营效率——农地细碎化的调节效应 被引量:1
4
作者 黄善林 邓月洪 《中国土地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70-81,共12页
研究目的:完善经营规模与农地经营效率的作用机制研究,为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提供理论基础。研究方法:基于东北典型黑土区——三江平原672份农户问卷调查数据,采用随机前沿模型、中介效应模型、调节效应模型进行分析... 研究目的:完善经营规模与农地经营效率的作用机制研究,为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提供理论基础。研究方法:基于东北典型黑土区——三江平原672份农户问卷调查数据,采用随机前沿模型、中介效应模型、调节效应模型进行分析。研究结果:(1)经营规模与农地经营效率之间存在“倒U型”关系。(2)黑土地保护技术采纳在经营规模对农地经营效率的影响中发挥部分中介作用。(3)农地细碎化在黑土地保护技术采纳对农地经营效率的影响中起负向调节作用。(4)黑土地保护技术采纳对不同农户农地经营效率的带动效果存在差异,较兼业户和非示范区农户而言,对纯农户和示范区农户的效率提升有更明显的推动作用。研究结论:研究区应推动农地适度规模,同时扩大地块规模、促进农地集中连片,并加快黑土地保护技术的推广应用,提高农户农业生产的专业化水平,助力农户农地经营效率的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营规模 黑土地保护技术采纳 农地细碎化 农地经营效率 三江平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江平原不同季节植被覆盖变化及其对气候变化的响应
5
作者 李海燕 曾星雨 +6 位作者 何璞 张弘强 崔玲 周博奇 任卓群 罗春雨 曲艺 《安徽农业科学》 2025年第6期195-200,共6页
应用遥感和GIS技术,结合统计和相关分析等方法,基于MODIS NDVI和气象(气温、降水)数据,探讨2000—2020年三江平原植被各季节NDVI变化趋势、空间分布格局及其对气候变化的响应。结果表明:在时间尺度上,近21年三江平原春季、夏季、秋季植... 应用遥感和GIS技术,结合统计和相关分析等方法,基于MODIS NDVI和气象(气温、降水)数据,探讨2000—2020年三江平原植被各季节NDVI变化趋势、空间分布格局及其对气候变化的响应。结果表明:在时间尺度上,近21年三江平原春季、夏季、秋季植被NDVI呈上升趋势,春季升幅最大(0.156/10 a),秋季升幅最小(0.075/10 a)。在空间分布上,春季NDVI较低,约70.10%区域处于低覆盖植被区(NDVI≤0.4),中覆盖植被区(0.4<NDVI<0.6)占29.10%;夏季植被生长较好,NDVI迅速增加,高覆盖植被区(NDVI≥0.6)几乎占三江平原整个区域,占比为97.53%;秋季植被NDVI空间分布与春季相似,但数值与春季相比,低覆盖植被区有所减少,中、高覆盖植被区均有所增加。在相关性分析中,春季94.18%植被NDVI与气温呈正相关,夏季(91.21%)和秋季(63.46%)大部分区域植被NDVI与气温呈负相关,说明春季气温的升高对大多数植被生长主要起促进作用,夏季气温的下降对植被生长主要起促进作用,秋季气温的升高对植被生长主要起抑制作用;夏季(88.90%)和秋季(80.81%)大部分区域植被NDVI与降水量呈正相关,春季82.46%区域与降水量呈负相关,说明夏季和秋季降水量的增多对三江平原植被生长主要具有促进作用,而春季降水量的增多对大多数植被生长具有抑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 植被覆盖 季节变化 气候变化 三江平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业机械化作业对三江平原农田土壤PAHs分布特征的影响及风险评价 被引量:2
6
作者 卞雯茹 王东红 +4 位作者 杜川 刘权震 谢咏昌 林利华 梁文艳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685-695,共11页
为探讨农业机械化作业活动可能导致的多环芳烃(PAHs)在农田土壤中的残留问题,本研究于2022—2023年在我国三江平原作物生长期和成熟期的土壤开展样品采集,应用加压溶剂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的分析技术,对16种优先控制的PAHs进行分析。... 为探讨农业机械化作业活动可能导致的多环芳烃(PAHs)在农田土壤中的残留问题,本研究于2022—2023年在我国三江平原作物生长期和成熟期的土壤开展样品采集,应用加压溶剂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的分析技术,对16种优先控制的PAHs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作物成熟期,农田土壤中Σ_(16)PAHs含量高于作物生长期,均值达到218.26μg·kg^(-1),但与国内其他商品粮种植基地相比处于偏低水平;对采样点所在的农田区域依据种植规模进行划分后发现,大规模耕种区域平均Σ_(16)PAHs含量在成熟期高于小规模耕种区域;同分异构比值法分析表明,成熟期大规模耕种区域土壤中的PAHs主要源于煤炭、生物质燃烧和石油源,而小规模耕种区域的PAHs主要源于煤炭和生物质燃烧,进一步说明农田土壤中PAHs的来源可能与农业机械化作业有关;对比成熟期不同农场区域的农田土壤发现,友谊农场农田土壤中平均Σ_(16)PAHs含量要低于兴凯湖农场,推测可能是不同农场机械化水平的差异造成的。依据《土壤环境质量农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标准(试行)》(GB 15618—2018),对不同耕种区域内的苯并[a]芘(BaP)开展风险评估,大规模与小规模耕种区域内BaP低于风险筛选值,说明该研究区域内农田土壤污染风险较低。同时,应用效应区间中低值法,对成熟期不同耕种规模农田土壤中PAHs进行生态风险评估,发现农田土壤中PAHs尚未对环境造成显著的负面影响,但不同耕种规模农田土壤中PAHs生态风险值存在差异,大规模耕种区域农田土壤中芴(Flu)和菲(Phe)的生态风险值分别已达到效应区间低值(ERL)的35.42%和16.56%,比小规模耕种区域高出10.43个和7.44个百分点。研究结果表明,农业机械化作业对三江平原农田土壤PAHs污染水平及分布特征存在影响,对于大规模农业机械化作业的农田土壤中的PAHs污染需要予以进一步关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机械化作业 农田土壤 多环芳烃 生态风险评价 三江平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多源遥感影像的三江平原水域覆盖变化特征
7
作者 曾星雨 曲艺 +4 位作者 张弘强 罗春雨 李海燕 崔玲 周博奇 《安徽农业科学》 2025年第1期76-79,共4页
针对以往研究利用Landsat TM影像进行水域覆盖识别存在的时间分辨率低、信息缺失等问题,结合Landsat TM影像的高空间分辨率和MODIS影像的高时间分辨率优势,通过建立Landsat TM影像提取的水域分布比例与MODIS波段及衍生指标之间的关系,... 针对以往研究利用Landsat TM影像进行水域覆盖识别存在的时间分辨率低、信息缺失等问题,结合Landsat TM影像的高空间分辨率和MODIS影像的高时间分辨率优势,通过建立Landsat TM影像提取的水域分布比例与MODIS波段及衍生指标之间的关系,构建水域分数覆盖模型(FCWM),模拟形成水域覆盖时空序列,分析三江平原水域分数覆盖变化特征。结果表明:2002—2020年三江平原整体上水域分数覆盖呈下降趋势,整体水域分数覆盖平均值下降了23.63百分点,在2020年降水量高于2002年的情况下,许多具有高等、较高、中等水域分数覆盖的区域降级为较低和低等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源遥感 水域覆盖 变化特征 Landsat TM MODIS 三江平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变量筛选的典型三江平原耕地土壤肥力属性光谱预测
8
作者 姚成硕 王昌昆 +5 位作者 刘杰 郭志英 马海艺 袁自然 王晓盼 潘贤章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422-1431,共10页
三江平原是东北黑土地的重要粮食产区,自开垦以来区域耕地土壤肥力下降明显。传统化学测量方法效率低,难以满足快速精准监测需求。光谱技术具有土壤肥力预测潜力,而已有研究中较少同时针对多种土壤肥力属性,且部分土壤肥力属性的预测精... 三江平原是东北黑土地的重要粮食产区,自开垦以来区域耕地土壤肥力下降明显。传统化学测量方法效率低,难以满足快速精准监测需求。光谱技术具有土壤肥力预测潜力,而已有研究中较少同时针对多种土壤肥力属性,且部分土壤肥力属性的预测精度偏低。本研究以三江平原典型耕地区域——友谊农场为研究区,采用可见光-近红外光谱,结合SG(Savitzky-Golay)光谱平滑、一阶微分、标准正态变换和多元散射校正四种光谱预处理方法及竞争性自适应重加权(CARS)波段筛选算法,采用偏最小二乘回归模型同时针对有机质(SOM)、全氮(TN)、全磷(TP)和全钾(TK)四种土壤关键肥力属性进行预测,探讨光谱预测多种土壤肥力属性的潜力,并探索变量筛选在精度提升中的作用。结果表明:(1)未经变量筛选使用全波段(400~2400 nm)时,SOM和TN的预测精度较高,交叉验证R^(2)在不同光谱预处理方法间差异不大,分别介于0.85~0.89和0.86~0.89之间,TK的预测精度也相对较高,R^(2)介于0.63~0.72,而TP的预测精度较低,R^(2)介于0.08~0.34;(2)经CARS波段筛选后四种土壤肥力属性预测精度均有所提升,TP的提高幅度最大,SOM、TN、TP、TK的最优交叉验证R^(2)分别为0.97、0.96、0.82、0.92;(3)CARS变量筛选方法能够识别出SOM和TN相关特征官能团对应的波段,TN的预测同时采用其与SOM之间的关系和自身特征波段信息,TP的预测主要采用了土壤光谱信息,而TK则同时采用土壤光谱以及其与SOM和TN之间的关系。本研究证实了光谱技术在三江平原典型耕地区域同时进行多种土壤关键肥力属性预测的潜力,发现变量筛选能够显著提高不具备明显光谱特征土壤属性(TP)的预测精度,为黑土地土壤肥力快速监测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江平原 土壤肥力属性 可见光-近红外光谱 变量筛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江平原孤立沼泽湿地保护优先性评价与保护策略 被引量:2
9
作者 张凤 张双伟 +3 位作者 刘晓健 刘吉平 宗思迪 王发斌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0期9122-9134,共13页
随着人们生活生产、经济开发等活动加剧,导致湿地面积减少,湿地破碎化严重,形成大量孤立湿地。研究基于压力-状态\响应理论和层次分析法构建了湿地保护优先性评价模型,对三江平原沼泽湿地进行评价。评价结果表明,2000—2020年三江平原... 随着人们生活生产、经济开发等活动加剧,导致湿地面积减少,湿地破碎化严重,形成大量孤立湿地。研究基于压力-状态\响应理论和层次分析法构建了湿地保护优先性评价模型,对三江平原沼泽湿地进行评价。评价结果表明,2000—2020年三江平原自然沼泽湿地保护优先性空间分布由东北高西南低的格局转向东高西低的格局,而孤立沼泽湿地由东北高西南低的格局向分散无空间分布趋势格局转换,2000—2020年自然沼泽湿地和孤立沼泽湿地保护优先性质心都由东北向西南移动;2000—2020年三江平原的孤立沼泽湿地与非孤立沼泽湿地保护优先性强度均呈降低趋势,孤立沼泽湿地降低的幅度较大;保护区外孤立沼泽湿地的保护优先性强度高于保护区内孤立沼泽湿地。基于孤立沼泽湿地变化规律、驱动力和保护优先性评价结果,提出三江平原孤立沼泽湿地的保护策略,即对现有重要孤立沼泽湿地进行优先保护,对已丧失的重要孤立沼泽湿地进行恢复。加强保护区外孤立沼泽湿地的保护力度,特别是保护区外6km缓冲区内的孤立沼泽湿地保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孤立沼泽湿地 保护优先性 PSR模型 保护策略 三江平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气候变化与物候期的关系及农户感知研究——以三江平原为例 被引量:1
10
作者 褚春燕 王婷婷 +3 位作者 陈莉 杨清彤 王艳 白玉兰 《农学学报》 2024年第10期79-86,共8页
通过研究物候期对气候变化的响应,评估农户对气候变化认知水平,实施气象为农服务提质增效行动,基于三江平原佳木斯市1993—2022年的物候期、1961—2022年气温和降水量、农户气候变化感知数据,利用数理统计方法,分析气候变化与物候期关... 通过研究物候期对气候变化的响应,评估农户对气候变化认知水平,实施气象为农服务提质增效行动,基于三江平原佳木斯市1993—2022年的物候期、1961—2022年气温和降水量、农户气候变化感知数据,利用数理统计方法,分析气候变化与物候期关系及农户对气候变化的感知。近30 a三江平原春季物候期变化均呈提前趋势,秋季物候期变化均呈延后趋势,蒲公英物候期趋势变化最为显著,蒲公英萌芽日期提前,变化速率为5.5 d/10 a,黄枯日期延后,变化速率为10.6 d/10 a;春秋季温度、降水和春秋季物候期之间的相关系数,共有8对极显著相关和6对显著相关,其中正相关有7对,负相关有7对,春季物候期的变化主要是受温度影响,秋季物候期变化则是降水量影响;农户对温度变化感知结果与实测数据基本一致,准确率达到80%以上,农户感知到的降水变化趋势与气象实测数据存在差异,准确率达到58.0%,自然现象物候期感知结果准确性低于温度和降水变化感知结果。三江平原物候期随着温度升高及降水增加,出现日期提前,结束日期延后,物候期呈延长趋势,农户对农业生产相关的气候变化感知更为敏感,也相对准确。研究结果为农业生产制定有效的气候变化适应政策提供科学依据与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江平原 气候变化 物候期 农户 感知准确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江平原松花江流域地下水环境变化及其控制因素 被引量:2
11
作者 吴泽新 武瑶 +3 位作者 于叶翔 章光新 孙颖娜 符前念 《水电能源科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38-42,共5页
针对近年来我国农业地区地下水水质明显退化,严重威胁水环境安全和人类健康的问题,选取典型农业区——三江平原松花江流域作为研究区,基于2012、2022年采集的浅层地下水样品,运用熵权水质指数(EWQI)评估地下水水质变化情况,并通过Piper... 针对近年来我国农业地区地下水水质明显退化,严重威胁水环境安全和人类健康的问题,选取典型农业区——三江平原松花江流域作为研究区,基于2012、2022年采集的浅层地下水样品,运用熵权水质指数(EWQI)评估地下水水质变化情况,并通过Piper图分析地下水的水化学特征变化,进而综合运用Gibbs图和阴阳离子比值分析法,识别地下水环境变化的主要控制因素。结果表明,研究区地下水水质明显下降,水化学类型由HCO_(3)-Ca·Mg型演变为HCO_(3)-Ca·Mg和SO_(4)·Cl-Ca·Mg混合型;研究区地下水化学特征主要受水—岩相互作用控制,同时也受到阳离子交替吸附作用的影响;2022年农业活动、粪便和污水排放等人为输入对研究区地下水水质的影响加剧,是导致地下水水质下降的主要因素,未来应加强区域人为输入对地下水水质影响的研究,制订相关污染物排放管理政策。研究结果可为三江平原松花江流域地下水资源的可持续开发利用提供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下水 水化学特征变化 控制机制 松花江流域 三江平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互补相关原理的三江平原蒸散发时空变化规律分析 被引量:1
12
作者 李宇琪 黄鹏 +4 位作者 宋长虹 徐阳 章策 崔远来 罗玉峰 《中国农村水利水电》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58-66,共9页
研究蒸散发的变化对灌溉水分管理和水资源利用有重要作用。三江平原是中国重要的农业区,灌溉用水量巨大。研究的目的是探讨三江平原蒸散发的变化趋势,为水资源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研究选用了3种基于互补相关原理的蒸散发模型,比较... 研究蒸散发的变化对灌溉水分管理和水资源利用有重要作用。三江平原是中国重要的农业区,灌溉用水量巨大。研究的目的是探讨三江平原蒸散发的变化趋势,为水资源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研究选用了3种基于互补相关原理的蒸散发模型,比较了其在估算三江平原蒸散发(ET_A)时的精度,并根据水量平衡方程对蒸散发模型进行参数调整,最终选择精度最高的模型用于估算1960-2020年三江平原ET_A。研究采用了多种分析方法,Mann-Kendall检验和反距离权重法用于讨论ET_A时空变化规律,相关系数和单因素敏感性分析法用于讨论气象因素对ET_A的影响。结果表明,使用原始参数值的3种蒸散发模型在估算ET_A时误差较大,在对3种模型的参数进行调整后,互补相关陆面蒸散模型表现出更高的准确性,成为估算三江平原ET_A的最优模型;三江平原年ET_A在61年间处于显著上升趋势,线性增长速率为0.4mm/a,夏季ET_A的变化趋势与年ET_A一致,其余季节的ET_A变化趋势不同,夏季ET_A的上升是影响年ET_A上升的最主要因素;ET_A的空间分布不同,多年平均值和季节平均值集中出现在三江平原的中部区域,三江平原东部ET_A的上升速率快于中部和西部区域;最低气温与ET_A的相关性最强,风速与ET_A的相关性最弱,ET_A对气温变化敏感,最高气温的变化对ET_A的影响程度最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蒸散发 互补相关 时空变化 三江平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气候变化下黑土区陆地生态系统碳储量时空格局与模拟 被引量:2
13
作者 盖兆雪 郑文璐 +1 位作者 王洪彦 杜国明 《农业机械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303-316,共14页
以典型黑土区——三江平原为研究区,采用最小二乘法揭示1990-2020年气候变化下研究区陆地生态系统碳储量变化趋势,借助重心分析和冷热点分析方法揭示研究区陆地生态系统碳储量时空分异特征,利用地理加权回归法分析气候因子对碳储量的影... 以典型黑土区——三江平原为研究区,采用最小二乘法揭示1990-2020年气候变化下研究区陆地生态系统碳储量变化趋势,借助重心分析和冷热点分析方法揭示研究区陆地生态系统碳储量时空分异特征,利用地理加权回归法分析气候因子对碳储量的影响,并借助CMIP6数据模拟和预测高强迫情景(SSP585)和中等强迫情景(SSP245)下陆地生态系统碳储量。结果表明:气候变化背景下1990-2020年研究区碳储量呈波动下降趋势,碳储量损失约2.66×10^(7)t;碳储量高值区主要分布在西北部和东部地区,碳储量低值区主要分布在北部和东南部地区;1990-2020年研究区碳储量下降速率变化幅度较大,其中鹤岗市碳储量下降速率最大,佳木斯市最小。1990-2020年研究区碳储量重心向东北方向移动1340m,其中2000-2020年向东北方向偏移1680m;碳储量热点区呈片状和块状分布格局,冷点区呈片状和带状分布格局,热点区范围基本保持不变,冷点区范围缩小。1990-2020年研究区年均气温、年降水量与碳储量关系具有显著性,呈正负无规律交错分布的空间格局。气候与土地利用变化决定碳储量的时空格局,其中林地-林地和耕地-耕地碳储量损失最大。在SSP585和SSP245情景下,2030年研究区碳储量分别为2.22×10^(7)t和2.26×10^(7)t,相比2020年分别减少2.17×10^(7)t和2.13×10^(7)t,碳储量空间分布格局未发生显著改变,但冷热点区范围均缩小,重心将持续向东北方向偏移6525m和6000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陆地生态系统碳储量 时空格局 气候变化 模拟 三江平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江平原噻虫嗪网格化使用和残留清单的建立及生态风险评估
14
作者 崔嵩 李斐 +2 位作者 贾朝阳 贾宏亮 李一凡 《南水北调与水利科技(中英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708-718,共11页
以我国三江平原为研究区域,采用水稻、玉米和大豆种植面积作为替代数据,通过估算噻虫嗪使用量建立其网格化使用清单;应用改进后充分考虑环境行为过程的网格化农药排放和残留模型(simplified gridded pesticide emission and residue mod... 以我国三江平原为研究区域,采用水稻、玉米和大豆种植面积作为替代数据,通过估算噻虫嗪使用量建立其网格化使用清单;应用改进后充分考虑环境行为过程的网格化农药排放和残留模型(simplified gridded pesticide emission and residue model,SGPERM)建立噻虫嗪网格化残留清单,并以此估算土壤中噻虫嗪残留的质量分数。同时,使用风险熵法(risk quotient,RQ)评估新烟碱类杀虫剂的潜在生态风险。结果表明:2011-2020年三江平原累计使用噻虫嗪约85.6 t,通过喷洒飘移和径流排放造成的噻虫嗪损失量约为0.97 t;2020年三江平原噻虫嗪的总残留量为13.1 t,基于残留量估算得到各网格内表层土壤中噻虫嗪的空间质量分数范围为0~3.45 ng/g;三江平原土壤中噻虫嗪的残留会对研究区域内典型生物--赤子爱胜蚓(Eisenia foetida)产生潜在风险。使用清单的建立方法及改进的排放/残留清单模型能够有效揭示使用和残留情况的时空演变规律,为农药的污染控制措施及相关政策与行动计划的制定提供基础数据和科学依据,也可为相关农药网格化清单的建立提供技术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噻虫嗪 使用清单 残留清单 三江平原 生态风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江平原沼泽湿地与稻田CH_4排放对比研究 被引量:51
15
作者 王德宣 吕宪国 +2 位作者 丁维新 蔡祖聪 王毅勇 《地理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500-503,共4页
2 0 0 1年 5~ 10月 ,在三江平原对毛果苔草沼泽湿地和由沼泽湿地开垦后稻田的CH4排放通量进行了同步观测。三江平原毛果苔草沼泽湿地CH4排放通量范围是 1.32~ 4 6 .38mg/ (m2 ·h) ,平均值为 17.2 9mg/ (m2 ·h)。稻田的CH4... 2 0 0 1年 5~ 10月 ,在三江平原对毛果苔草沼泽湿地和由沼泽湿地开垦后稻田的CH4排放通量进行了同步观测。三江平原毛果苔草沼泽湿地CH4排放通量范围是 1.32~ 4 6 .38mg/ (m2 ·h) ,平均值为 17.2 9mg/ (m2 ·h)。稻田的CH4排放通量范围是 0 .0 5~ 2 4 .37mg/ (m2 ·h) ,平均值为 6 .6 7mg/ (m2 ·h)。沼泽湿地CH4排放通量平均值是稻田的 2 .5倍 ,水分条件和因土地利用方式改变引起的土壤理化条件变化是导致二者的CH4排放通量产生差异的主要原因。CH4排放通量有明显的季节变化 ,7~ 8月高温期出现CH4排放高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H4排放 沼泽湿地 稻田 三江平原 季节变化 土地利用方式 甲烷 温室气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江平原沼泽湿地枯落物分解及其营养动态 被引量:85
16
作者 杨继松 刘景双 +3 位作者 于君宝 王金达 李新华 孙志高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1297-1302,共6页
分解袋法研究了三江平原典型沼泽湿地枯落物的分解速率和N、P营养动态.湿地枯落物的分解速率(0.000612~0.000945 d^-1)在群落间差异显著,分解480d,分别损失初始重的45.36%(Carexpseudocuraica)、35.32%(Carex lasiocarpa)、33.72... 分解袋法研究了三江平原典型沼泽湿地枯落物的分解速率和N、P营养动态.湿地枯落物的分解速率(0.000612~0.000945 d^-1)在群落间差异显著,分解480d,分别损失初始重的45.36%(Carexpseudocuraica)、35.32%(Carex lasiocarpa)、33.72%(Deyeuxia angustifolia)和29.13%(Deyeuxia angustifolia-Shrub),即随淹水深度由大到小、淹水时间由长到短,枯落物分解由快到慢,说明湿地的淹水状况是影响枯落物分解速率的主要因素.分解过程中,漂筏苔草和毛果苔草枯落物N浓度持续上升,N在枯落物中积累;小叶章枯落物N浓度在第1个月快速下降而后缓慢上升,分解使枯落物释放N.各类枯落物P浓度的变化大致呈不同程度的降低趋势,分解使湿地枯落物均发生P释放.结果表明,微生物的营养需求状况决定了湿地枯落物N、P的动态变化,而其积累或释放的强度则可能与枯落物初始C:N和C:P的大小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枯落物分解 N、P动态 积累 释放 沼泽湿地 三江平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江平原典型湿地枯落物早期分解过程及影响因素 被引量:86
17
作者 武海涛 吕宪国 +2 位作者 杨青 姜明 佟守正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0期4027-4035,共9页
枯落物分解是湿地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关键环节,是维持湿地功能的重要过程之一。采用分解袋法对三江平原3种典型湿地植物枯落物分解过程及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研究表明,在164d实验过程中乌拉苔草分解速率始终最快;在分解前103d中... 枯落物分解是湿地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关键环节,是维持湿地功能的重要过程之一。采用分解袋法对三江平原3种典型湿地植物枯落物分解过程及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研究表明,在164d实验过程中乌拉苔草分解速率始终最快;在分解前103d中毛果苔草分解速率大于小叶章,但在103~164d间小叶章分解速率大于毛果苔草;分解164d,小叶章、乌拉苔草和毛果苔草枯落物的失重率分别为初始重的31.98%、32.99%和28.91%。分解过程中小叶章和毛果苔草枯落物中有机碳浓度波动较大,而乌拉苔草枯落物中持续下降;3种枯落物有机碳绝对含量都表现为净释放。小叶章枯落物中N浓度波动较大,绝对含量发生净释放;毛果苔草枯落物N浓度持续增加,绝对含量净增加;乌拉苔草枯落物N浓度先增加后减少,绝对含量发生净释放。3种枯落物中P浓度都先迅速下降后缓慢上升,绝对含量都表现为净释放。3种枯落物中C/N和C/P也相应的发生变化。小叶章和乌拉苔草枯落物分解速率与枯落物C/P显著相关,而毛果苔草枯落物与枯落物N浓度显著相关;对应3种枯落物分解速率的主要环境因子分别为土壤含水量、土壤容重和土壤温度。3种枯落物分解速率和营养物质含量动态受到枯落物自身质量和温湿条件、周围环境营养状况等自然环境条件的共同影响,相比而言,受枯落物质量的影响更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枯落物 分解过程 影响因素 典型湿地 三江平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954-2010年三江平原土地利用景观格局动态变化及驱动力 被引量:141
18
作者 刘吉平 赵丹丹 +2 位作者 田学智 赵亮 刘家福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2期3234-3244,共11页
受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的影响,近60年三江平原土地利用景观格局发生了明显变化。以遥感影像为主要信息源,利用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和数理统计方法,对1954—2010年三江平原土地利用景观格局动态变化及其驱动力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954—2010... 受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的影响,近60年三江平原土地利用景观格局发生了明显变化。以遥感影像为主要信息源,利用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和数理统计方法,对1954—2010年三江平原土地利用景观格局动态变化及其驱动力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954—2010年三江平原耕地、居住建设用地和水域面积呈增长趋势,林地、草地和湿地面积呈减少趋势;土地利用综合动态度呈先增加后降低再增加的趋势;三江平原斑块密度、周长面积比、景观分离度和Simpson's多样性指数都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最小值出现在2010年,斑块密度和周长面积比的最大值出现在1976年,景观分离度和Simpson's多样性指数的最大值出现在1986年;1954—2010年三江平原斑块密度和周长面积比的高值区由东北向西南转移,低值区由中部向东部转移,景观分离度指数呈现先聚集后分散的趋势,Simpson's多样性指数由中间高四周低格局,逐渐转变为南部高北部低的格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态变化 景观格局 驱动力 三江平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江平原沼泽湿地土壤有机碳的垂直分布特征研究 被引量:158
19
作者 刘景双 杨继松 +1 位作者 于君宝 王金达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5-8,共4页
以三江平原腹地挠力河、别拉洪河、浓江河流域天然沼泽湿地为研究对象,并以湿地开垦后的农田为对照,研究了沼泽湿地不同层次土壤中有机碳含量的垂直分布特征及其与pH值、N素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沼泽湿地土壤有机碳的垂直分布随土壤深... 以三江平原腹地挠力河、别拉洪河、浓江河流域天然沼泽湿地为研究对象,并以湿地开垦后的农田为对照,研究了沼泽湿地不同层次土壤中有机碳含量的垂直分布特征及其与pH值、N素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沼泽湿地土壤有机碳的垂直分布随土壤深度、植物群落类型和农业耕作方式的变化而变化;开垦使天然沼泽湿地0~45cm土壤有机碳损失90%以上;土壤不同层次有机碳含量与pH呈显著负相关(r=-0.651**,P<0.01),与全氮呈显著线性正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江平原 沼泽湿地 土壤有机碳 垂直分布特征 土壤深度 植物群落类型 农业耕作方式 土壤pH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江平原富锦地区浅层地下水水化学特征及其形成作用 被引量:50
20
作者 董维红 孟莹 +3 位作者 王雨山 武显仓 吕颖 赵辉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542-553,共12页
三江平原富锦地区是我国重要的产粮基地,农业灌溉对当地地下水水质造成了一定程度的影响,而地下水水质的变化制约着当地农业的发展及居民的饮水安全,因此对三江平原富锦地区地下水水化学特征及其形成作用进行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三江平原富锦地区是我国重要的产粮基地,农业灌溉对当地地下水水质造成了一定程度的影响,而地下水水质的变化制约着当地农业的发展及居民的饮水安全,因此对三江平原富锦地区地下水水化学特征及其形成作用进行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次研究对浅层地下水及地表水进行采样,运用Gibbs图、离子比例系数、δD和δ^(18)O同位素、克里金插值及反向地球化学模拟等方法,对三江平原富锦地区浅层地下水的水化学形成机制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地下水中TDS、NO_3-N质量浓度沿地下水流向呈递增趋势,地下水水化学类型以HCO_3-Ca和SO_4-Ca为主;硅铝酸盐以及岩盐的风化溶解是研究区地下水中离子的主要来源;溶滤作用、阳离子交替吸附作用和农业施肥、地下水开采等人类活动影响是控制地下水化学特征形成的主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下水 水化学 反向水文地球化学模拟 三江平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