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18篇文章
< 1 2 3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折射波−瑞雷面波联合分析方法在QL3D工区表层调查中的应用
1
作者 陈习峰 谈晓东 石一青 《石油物探》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826-834,共9页
表层地质结构调查是地震采集工作中的重点环节之一,其在指导施工对策制定,提供数据处理关键参数等方面具有重要的支撑作用。针对高邮凹陷QL3D工区土层结构复杂、火成岩起伏剧烈的表层地质特征,提出了一种结合浅层折射波和瑞雷面波的地... 表层地质结构调查是地震采集工作中的重点环节之一,其在指导施工对策制定,提供数据处理关键参数等方面具有重要的支撑作用。针对高邮凹陷QL3D工区土层结构复杂、火成岩起伏剧烈的表层地质特征,提出了一种结合浅层折射波和瑞雷面波的地震表层调查方法。利用两类波的传播特性和介质敏感性偏好,以标志层的横波速度作为联系媒介,使用折射波观测数据约束瑞雷面波数据的反演和解释过程,有效提升了表层调查结果的灵敏度和分辨率。在QL3D工区开展的现场试验证明,相较于传统的浅层折射调查方法,折射波−瑞雷面波联合调查方法在不明显增加施工成本的前提下,有效提升了对火成岩顶界面的探测深度与探测面积,同时加强了对工区表层土体结构与火成岩起伏趋势的刻画能力,厘清了影响工区地震数据采集质量的主要因素,并以此为依据,给出了针对工区内不同区块的观测系统设计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浅层折射 瑞雷面波成像 地震勘探表层调查 火成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阿拉斯加俯冲带构造不均匀性及其对板间逆冲型大地震的影响
2
作者 王超平 刘鑫 +2 位作者 赵大鹏 郭玲莉 苟涛 《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96-108,共13页
由于太平洋板块俯冲到北美板块之下,阿拉斯加俯冲带弧前地区频繁发生板间逆冲型大地震。大地震的空间分布并不均匀,且孕震机制仍不清晰。为了厘清阿拉斯加俯冲带弧前板间逆冲型大地震的成因机制,本研究收集了2018—2019年间布设在阿拉... 由于太平洋板块俯冲到北美板块之下,阿拉斯加俯冲带弧前地区频繁发生板间逆冲型大地震。大地震的空间分布并不均匀,且孕震机制仍不清晰。为了厘清阿拉斯加俯冲带弧前板间逆冲型大地震的成因机制,本研究收集了2018—2019年间布设在阿拉斯加地区的268台地震台站记录到的远震波形数据,从中测量了25~100 s周期的远震瑞利波振幅和相位数据。通过地震层析成像方法,建立了一个新的阿拉斯加俯冲带上地幔三维剪切波速度模型。成像结果显示,在阿拉斯加弧前之下,存在着沿海沟方向的横向构造变化。在弧前板间逆冲型大地震震源区之下,俯冲板片常呈现为显著的高速异常体,并被具有明显低速异常的板下地幔所撑起。该特征表明,在板间逆冲型大地震震源区之下发生了软流圈的聚集,这可能增加了俯冲板片的浮力,从而加强了俯冲板片与上覆板块间的耦合,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控制了弧前板间逆冲型大地震的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层析成像 逆冲型大地震 剪切波 瑞利波 阿拉斯加俯冲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瑞利波-体波复合EMAT及缺陷检测研究
3
作者 陈果 王雪梅 +1 位作者 倪文波 武森林 《电子测量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08-117,共10页
针对传统的超声无损检测技术存在检测盲区,单一的超声探头无法同时检测试件表面和内部缺陷的问题,基于电磁超声原理,设计了一种新型电磁超声换能器,能够同时激发瑞利波和横波,实现对试件表面和内部缺陷的同时检测。基于COMSOL建立了瑞利... 针对传统的超声无损检测技术存在检测盲区,单一的超声探头无法同时检测试件表面和内部缺陷的问题,基于电磁超声原理,设计了一种新型电磁超声换能器,能够同时激发瑞利波和横波,实现对试件表面和内部缺陷的同时检测。基于COMSOL建立了瑞利波-体波复合EMAT仿真模型,分析了复合电磁超声波产生及其与缺陷相互作用的机理。设计制作了复合EMAT并建立了电磁超声信号检测系统,对定制的铝合金试件进行了表面及内部缺陷检测与定位检测试验,结果表明,利用所设计的瑞利波-体波复合EMAT,既能有效探测到表面缺陷回波,又能检测到内部缺陷回波,且对表面缺陷的检测定位误差为0.48%,对内部缺陷的检测定位误差为0.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磁超声换能器 瑞利波 体波 缺陷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谐振腔周期表面波屏障的超宽低频带隙及隔震性能研究
4
作者 丁兰 杨航 +2 位作者 李田军 吴巧云 朱宏平 《岩土力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907-1918,共12页
针对具有较强破坏性的地震Rayleigh波,提出了双谐振腔周期表面波屏障。采用室内模拟模型试验对屏障结构的减隔振性能进行研究,并与有限元计算结果进行相互验证。进而利用有限元法分析能带结构和振动传输特性,通过模态振型和位移场分布... 针对具有较强破坏性的地震Rayleigh波,提出了双谐振腔周期表面波屏障。采用室内模拟模型试验对屏障结构的减隔振性能进行研究,并与有限元计算结果进行相互验证。进而利用有限元法分析能带结构和振动传输特性,通过模态振型和位移场分布阐释带隙形成机制,提出了Rayleigh波与屏障竖向共振和水平共振交互作用的频散曲线简化公式,研究了屏障在实际地震动作用下的动力响应。结果表明:所提屏障对地震Rayleigh波具有良好的抑制效果,水平方向上的地震加速度峰值降低了56.8%,其本质原因是Rayleigh波一部分被局限到共振单元中,另一部分转化成远离地表的体波。该研究结果为周期表面波屏障的超低频减隔震应用提供了新的设计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周期结构 带隙特性 RAYLEIGH波 局域共振 隔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瑞利波法的堤坝渗漏通道探测布线及尺寸确定方法
5
作者 陈荣劭 许增光 +1 位作者 曹成 赵凌峰 《水电能源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12-116,共5页
渗流管涌是堤坝最常见的破坏形式之一,精确定位和探测渗漏通道对于堤坝安全至关重要。为准确探测堤坝渗漏通道范围及尺寸大小,降低瑞利波探测方法的工作量,提出了正交、平行和环形综合测线布置方案,同时对不同尺寸渗漏通道进行数值模拟... 渗流管涌是堤坝最常见的破坏形式之一,精确定位和探测渗漏通道对于堤坝安全至关重要。为准确探测堤坝渗漏通道范围及尺寸大小,降低瑞利波探测方法的工作量,提出了正交、平行和环形综合测线布置方案,同时对不同尺寸渗漏通道进行数值模拟分析,创新了一种渗漏通道尺寸确定方法。研究结果表明,测线对称布置对探测结果影响较小,采用正交布置测线可确定渗漏通道深度,而结合平行布置测线可确定渗漏通道走向,环形布置测线则可对结果进行辅助验证。通过对比不同渗漏通道尺寸频散曲线“之”字形拐点的“曲折度”变化,建立了“之”字形拐点“曲折度”与通道尺寸之间的联系,可通过“曲折度”推断出通道尺寸具体大小。研究成果可为确定渗漏通道具体位置和尺寸大小提供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渗漏通道 瑞利波探测 数值模拟 频散曲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Rayleigh波作用下海水-层状海床动力响应研究
6
作者 王韫戬 章敏 +1 位作者 王奇琪 王栋梁 《太原理工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88-297,共10页
【目的】基于耦合的有限元法-解析法的海水-层状海床地基中Rayleigh波的传播特性以及土层动力响应研究不充分。【方法】将上覆沉积层和海水层分离成(二维杆系单元),将下覆半空间表面结点位移和节点力关系与整体刚度矩阵联立,建立波数-... 【目的】基于耦合的有限元法-解析法的海水-层状海床地基中Rayleigh波的传播特性以及土层动力响应研究不充分。【方法】将上覆沉积层和海水层分离成(二维杆系单元),将下覆半空间表面结点位移和节点力关系与整体刚度矩阵联立,建立波数-相速度(k-c)域内R波弥散特征方程及其二次特征值形式,探究R波的频散特性及不同阶数模态下场地的动力响应。【结果】结果表明,当海水层或上覆沉积层厚度较大时,基阶模态下的R波相速度相对较小,随频率的降低速率也更为明显,但海水层底部水平和竖向位移相对较大;海水动水压力随着频率的增加表现出先增后减的规律,并最终衰减至0;同一频率下,高阶模态的位移相对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AYLEIGH波 海水-层状海床 有限元-解析法 弥散特性 动力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土地区强夯施工地面振动衰减规律研究
7
作者 任会明 姚毅 +2 位作者 朱武卫 魏平平 李浩 《太原理工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583-590,共8页
【目的】旨在探究黄土地区强夯施工地面振动影响。【方法】开展有、无空沟下地面三向振动衰减现场测试,分析夯点距离、夯击次数、隔振沟尺寸等参数对不同方向振动速度影响,并与振动衰减理论进行对比分析。【结果】结果表明:不同实测条件... 【目的】旨在探究黄土地区强夯施工地面振动影响。【方法】开展有、无空沟下地面三向振动衰减现场测试,分析夯点距离、夯击次数、隔振沟尺寸等参数对不同方向振动速度影响,并与振动衰减理论进行对比分析。【结果】结果表明:不同实测条件下x向和z向振动速度均远大于y向,其中x向振动速度最大,根据典型振动波形峰值振幅换算,勒夫波能量(y向)仅为瑞利波(x和z向)的7.8%。无空沟下,地面三向振动均服从指数衰减,其中z向衰减最快,x向稍次之,y向衰减最慢。同一夯点振动速度随夯击次数增加而增大,但三个方向对夯击次数的敏感性不同,夯击次数对z向振动速度影响最大。空沟隔振下,测线一、二在沟后的各测点x向振速平均减小33.9%和6.4%,其机理在于沟壁拐点位置的能量衰减和面波沿沟壁传播时的路径增长;沟前各测点x向振速平均分别增大34.6%和15.8%,这是由于沟壁反射能量与夯击点传递能量相叠加。空沟尺寸增大对瑞利波(x向和z向)隔振效果提升明显,但对勒夫波(y向)作用不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土地区 强夯施工 地面三向振动 隔振沟 瑞利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速铁路运行引发场地地振动隔振效果研究
8
作者 刘世杰 张立 +1 位作者 宋玉兰 杜清岭 《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90-194,共5页
传统工艺一般采用开挖沟渠的方式来减少高速列车运行对周边建筑物的影响,为了探究该方法的有效性,本文采用数值模拟与现场实验相结合的方式来验证隔振沟的隔振效果。基于大型有限元软件,通过对比数值模型与现场实验结果,分析高铁列车经... 传统工艺一般采用开挖沟渠的方式来减少高速列车运行对周边建筑物的影响,为了探究该方法的有效性,本文采用数值模拟与现场实验相结合的方式来验证隔振沟的隔振效果。基于大型有限元软件,通过对比数值模型与现场实验结果,分析高铁列车经过高架桥时瑞利面波椭圆极化率的频散特征。结果表明,与单点震源激发类似,高速列车从高架桥通过时呈现均匀稳定的面波传播特征,当线路设有隔振沟时,后方地基的振动会表现出一定的抑制作用,隔振效果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速列车 瑞利面波 数值模拟 椭圆极化率频散 隔振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波质点偏振与Rayleigh波分析法对于地震计方位角的检测
9
作者 李晓姝 张蒙 +1 位作者 朱飞鸿 刘庚 《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15-220,共6页
以往对于宽频带地震计方位角的研究主要基于P波质点偏振原理,通过计算P波能量在横向分量上的最小值所对应的角度,来获取地震计北南方向与地理北极之间的夹角。此外,也可以利用Rayleigh波椭圆运动特性来估计存在方位偏差台站的地震计方... 以往对于宽频带地震计方位角的研究主要基于P波质点偏振原理,通过计算P波能量在横向分量上的最小值所对应的角度,来获取地震计北南方向与地理北极之间的夹角。此外,也可以利用Rayleigh波椭圆运动特性来估计存在方位偏差台站的地震计方位角。本文基于这2种不同方法对公开的中国地震台网20个台站进行地震计方位角偏差估计,结果表明,2种方法计算得到的方位角偏差具有较好的一致性,说明可以在后期地震计方位角检测时适当加入Rayleigh波分析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计方位角 P波质点偏振 RAYLEIGH波 质点运动和分量旋转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铁地震数据瑞雷面波全波形反演浅地表速度建模
10
作者 王磊 任志明 包乾宗 《地球物理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444-1456,共13页
利用高铁地震数据进行浅地表成像可服务于地下路基监测和工程建设等重大需求.高铁地震数据存在波模式复杂(纵波、横波、面波、噪声等)和多震源串扰问题,将不同类型波场分离和不同震源波场解耦都较为困难.高铁地震数据中面波能量占主导.... 利用高铁地震数据进行浅地表成像可服务于地下路基监测和工程建设等重大需求.高铁地震数据存在波模式复杂(纵波、横波、面波、噪声等)和多震源串扰问题,将不同类型波场分离和不同震源波场解耦都较为困难.高铁地震数据中面波能量占主导.本文直接采用高铁地震数据中的瑞雷面波进行全波形反演获取浅地表的纵横波速度结构.通过对高铁激发地震波的过程进行简化构建了震源函数,实现了高架桥上单趟列车激发的高铁地震数据瑞雷面波模拟,建立了基于模拟与观测数据残差的极小化目标函数,给出了与面波相关的模型参数梯度/敏感核提取方法,基于高铁地震数据的窄带分立谱特征选取合适的频率成分实现了瑞雷面波多尺度全波形反演.干净和含噪理论数据测试结果表明,高铁地震数据瑞雷面波全波形反演均可得到合理的纵横波速度模型,具有实现浅地表地质结构高精度探测的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铁地震数据 全波形反演 瑞雷面波 浅地表成像 多尺度反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阶面波频散全参数全局反演的冰川结构研究
11
作者 艾寒冰 李红星 +5 位作者 宋先海 李涛 苏可嘉 陈昊 付宇 梅竹虚 《地球物理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2320-2347,共28页
冰川中冰层厚度的获取和冰下沉积物冻结程度的估计是冰川学研究中的基础内容,并且具有十分重要的科学意义.各种简便和“无损”的地球物理方法已经被用于实现这些目标,其中包括多道面波分析.针对传统藤壶交配算法优化过程受制于关键参数... 冰川中冰层厚度的获取和冰下沉积物冻结程度的估计是冰川学研究中的基础内容,并且具有十分重要的科学意义.各种简便和“无损”的地球物理方法已经被用于实现这些目标,其中包括多道面波分析.针对传统藤壶交配算法优化过程受制于关键参数(生殖器长度pl)的选取,种群进化方式多样性以及当藤壶位置超出模型空间时处理方式的影响,本文提出一种结合变生殖器长度plvar策略、新型藤壶子代更新策略和越界校正策略的改进藤壶交配算法,并将该算法应用于多阶面波频散联合全参数反演,即在联合基阶、高阶频散数据约束反演过程的同时,获取层厚(h)、横波速度(V_(S))、纵横波速度比(V_(P):V_(S))和密度(ρ)信息,以更好地确定冰川冰层厚度和冰川内沉积物的冻结程度.不同理论频散数据反演测试结果一致表明,改进藤壶交配算法相较于传统藤壶交配算法和粒子群优化算法具有更小的数据拟合误差和更准确的模型参数.10个复杂基准函数测试结果说明改进藤壶交配算法出色的优化效果具有一般性.含噪且只有基阶信息的反演测试进一步验证了三种改进策略的有效性.针对实际数据反演测试,本文采用在挪威Hardangerjøkulen冰盖Midtdalsbreen冰川采集得到的主动源数据集对改进藤壶交配算法的实用性进行测试.反演得到的冰川结构同前人研究结果以及掌握的GPR资料吻合良好,并且该算法效率更高,反演不确定性更低,为多参数反演提供有力支持.此外,文末的三个详细讨论说明,对于Midtdalsbreen冰川数据而言,改进藤壶交配算法的反演过程对反演层数(5-8层内)的选择并不敏感;该算法的反演性能无疑会因选择更大的参数搜索范围而被破坏(即多解性增强),然而可以将来自其他地球物理手段获取的有效信息直接整合到该算法的反演过程中以重新获得满意的反演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冰川地球物理学 多阶面波频散数据 改进藤壶交配算法 粒子群优化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多策略改进量子粒子群算法的直流电与Rayleigh波联合反演
12
作者 朱春光 管泓清 +3 位作者 秦天 张富翔 王强 高远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37-151,共15页
针对浅地表地质分层问题,文中分析了直流电(DC)法与Rayleigh波(RW)法共同探测并进行数据联合反演的可行性,重点研究了融合多种优化策略后形成的基于重心反向学习(Centroid Opposition-Based Learning,COBL)和混沌搜索(Chaos Search,CS)... 针对浅地表地质分层问题,文中分析了直流电(DC)法与Rayleigh波(RW)法共同探测并进行数据联合反演的可行性,重点研究了融合多种优化策略后形成的基于重心反向学习(Centroid Opposition-Based Learning,COBL)和混沌搜索(Chaos Search,CS)的量子行为粒子群(Quantum-behaved Particle Swarm Optimization,QPSO)算法(简称为COBL-CS-QPSO算法)应用于二者的一维联合反演。通过联合反演可以从电阻率数据中提取层厚信息,弥补单独Rayleigh波反演难以精确解析层厚的问题;同时多策略算法的引入使解在搜索过程中不易陷入局部最优,并加强了不确定环境下的随机搜索效率。理论模型实验考虑了无噪声与有噪声以及已知模型层数与未知模型层数的多种情况,并使模型反演在宽泛的搜索区间内进行,最终取得了良好的反演效果。随后将该联合反演算法应用于实际数据,结果表明基于COBL-CS-QPSO算法的直流电与Rayleigh波联合反演在无钻孔信息或未知地下详细分层的条件下,能够获得相比于单独方法更为准确的结果。同时与自适应粒子群(APSO)算法的对比也体现了改进算法的反演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ayleigh 波法 直流电法 联合反演 量子行为粒子群算法 重心反向学习 混沌搜索 无限折叠的迭代混 沌映射 浅地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裂纹深度的激光超声透射瑞利波定量检测
13
作者 颜江涛 赵纪元 王琛玮 《中国测试》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40-147,154,共9页
针对金属增材件的表面裂纹深度检测,提出一种利用波长频率关系建立的函数模型来进行定量检测的方法。采用激励源与接收源在裂纹异侧的方式扫查获取激光超声信号,结合B扫图和到达时间公式分析各模态波的分布情况,探究不同裂纹深度的透射... 针对金属增材件的表面裂纹深度检测,提出一种利用波长频率关系建立的函数模型来进行定量检测的方法。采用激励源与接收源在裂纹异侧的方式扫查获取激光超声信号,结合B扫图和到达时间公式分析各模态波的分布情况,探究不同裂纹深度的透射瑞利波时域和频域变化规律。采用变分模态分解对不同深度的原始信号进行变分模态分解提取透射瑞利波,在透射瑞利波中提取三个维度特征信息,探究其与裂纹深度的变化规律。建立TR1透射瑞利波峰峰时间差值与裂纹深度之间的函数模型,实现裂纹深度0.2~0.4mm的定量检测,绝对误差不超过35μm,相对误差不高于11%,检测结果有较好的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光超声 变分模态分解 透射瑞利波 定量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25年西藏定日6.8级地震本地次声波观测与特征分析
14
作者 郭泉 杨选辉 木英 《安全与环境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4-19,30,共7页
2025年西藏定日6.8级地震触发的本地次声波信号被滇西北丽江和宁蒗次声台阵(震中距分别为1271 km和1303 km)同步观测。通过对比2地本地次声波信号特征差异,结合浅层钻孔地质剖面与断裂带分布,揭示浅表地层结构对地震能量耦合机制的影响... 2025年西藏定日6.8级地震触发的本地次声波信号被滇西北丽江和宁蒗次声台阵(震中距分别为1271 km和1303 km)同步观测。通过对比2地本地次声波信号特征差异,结合浅层钻孔地质剖面与断裂带分布,揭示浅表地层结构对地震能量耦合机制的影响,并为区域地质结构分析提供新方法。结果显示:2地本地次声信号特征存在显著的差异,丽江台阵信号传播时间(440 s)较宁蒗台阵(494 s)缩短54 s,声压幅度(2.1 Pa)为宁蒗台阵(0.7 Pa)的3倍;丽江台阵信号中心频率范围(0.5~2.0 Hz)宽于宁蒗台阵(0.4~1.2 Hz),且1~3 Hz频段能量占比更高;结合地质剖面与Wigner-Ville分布分析,丽江盆地浅表松散地层通过共振效应放大了地震瑞利波1~3 Hz频段成分,增强了本地次声波耦合效率;宁蒗台阵附近高刚度地表介质及丽江-小金河断裂带的散射作用导致高频衰减和波速降低。该研究显示了地震本地次声波信号特征可反映浅表地层地质属性,通过建立地震危险区域次声观测网络,能够为地震波能量耦合机制和区域地质结构探测提供新的技术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定日6.8级地震 本地次声波 浅表地层 信号特征 瑞利波耦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秃鹰搜索算法的瑞雷面波频散曲线反演
15
作者 何胜 苏世杰 +2 位作者 姚振岸 毕升博 卜凯旭 《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36-139,共4页
针对使用传统粒子群算法及模拟退火算法等全局优化算法进行频散曲线反演时存在早熟收敛、易陷入局部最优的问题,将秃鹰搜索算法应用于频散曲线反演研究中。通过对多个典型地质理论模型和美国怀俄明地区的实测数据进行反演分析,结果表明... 针对使用传统粒子群算法及模拟退火算法等全局优化算法进行频散曲线反演时存在早熟收敛、易陷入局部最优的问题,将秃鹰搜索算法应用于频散曲线反演研究中。通过对多个典型地质理论模型和美国怀俄明地区的实测数据进行反演分析,结果表明,秃鹰搜索算法在瑞雷面波频散曲线反演中具有较强的适用性、稳定性和抗噪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瑞雷面波 频散曲线反演 全局优化 秃鹰搜索算法 阿基米德优化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压电分流的声学黑洞梁可调谐零反射设计
16
作者 安天鹏 王世龙 +1 位作者 王作为 张国渊 《振动与冲击》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223-230,273,共9页
声学黑洞结构是同时满足轻量化、低功耗、高可靠性等振动控制性能要求的可行方案。实际声学黑洞结构尖端厚度截断会产生显著的波反射,导致能量耗散效率明显降低。声学黑洞结构临界耦合条件具有精确的零反射系数,可提高系统的能量耗散效... 声学黑洞结构是同时满足轻量化、低功耗、高可靠性等振动控制性能要求的可行方案。实际声学黑洞结构尖端厚度截断会产生显著的波反射,导致能量耗散效率明显降低。声学黑洞结构临界耦合条件具有精确的零反射系数,可提高系统的能量耗散效率。设计了一种基于压电分流的声学黑洞梁结构,采用混合波基/瑞利-里兹方法推导了弯曲波反射系数半解析模型。通过改变电阻-电感分流电路参数,实现了声学黑洞梁结构单个和多重临界耦合条件。数值结果验证了提出的反射系数半解析模型有效性以及压电分流电路精确的临界耦合条件调谐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声学黑洞梁 波基法 瑞利-里兹法 压电分流 临界耦合条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PAC法在第四系地层分层中的应用
17
作者 李宝春 孙少槐 李国平 《河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61-68,89,共9页
空间自相关法(the spatial autocorrelation method,SPAC法)是从环境噪声中提取相速度最有效的方法之一,使用SPAC法计算S波速度结构对研究地下速度结构具有重要意义。目的为验证SPAC法在第四系地层分层中的可靠性,方法使用多重观测阵列... 空间自相关法(the spatial autocorrelation method,SPAC法)是从环境噪声中提取相速度最有效的方法之一,使用SPAC法计算S波速度结构对研究地下速度结构具有重要意义。目的为验证SPAC法在第四系地层分层中的可靠性,方法使用多重观测阵列采集频率2~40 Hz的微动信号,计算A,B,C台站组与中心台站的空间自相关系数,并使用零阶贝塞尔函数拟合空间自相关系数,同时提取Rayleigh面波相速度-频率关系,得到相速度频散曲线。与含低速软夹层模型、含高速硬夹层模型和速度递增模型相比,分歧型遗传算法反演频散曲线具有不依赖初始模型的优点。结果以华北克拉通北缘某地实测资料为例,使用SPAC法、瞬态面波法、波速测井法反演地层S波速度结构,根据钻孔资料可知,地下6.7~9.0 m深处为全风化片麻岩,表现出低至305 m/s的S波速度,9.0 m以下为强风化斜长片麻岩,表现为430~540 m/s的高S波速度。结论综合SPAC法、瞬态面波法、波速测井法和钻孔资料可知,SPAC法不仅地层分层准确性高,而且波速值大小与其他方法测试结果基本一致,验证了SPAC法的可靠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PAC法 微动信号 S波速度结构 频散曲线 Rayleigh面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沥青路面内部缺陷无损检测技术研究综述 被引量:7
18
作者 朱洪洲 阳绪缘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5期10588-10604,共17页
为了快速、准确地检测出沥青路面内部缺陷和病害,以便及时采取养护或其他处理措施,保障道路行车安全。同时,为促进沥青路面内部隐性病害和缺陷无损检测技术的发展,对现有沥青路面内部缺陷的无损检测技术进行了综述。分别综述了探地雷达... 为了快速、准确地检测出沥青路面内部缺陷和病害,以便及时采取养护或其他处理措施,保障道路行车安全。同时,为促进沥青路面内部隐性病害和缺陷无损检测技术的发展,对现有沥青路面内部缺陷的无损检测技术进行了综述。分别综述了探地雷达的基本原理、在沥青路面检测中的应用以及探地雷达图谱的智能识别,超声波检测技术的检测原理、超声波的衰减规律研究和其在路面内部缺陷检测中的应用与研究,红外热成像技术、核子密度仪、无核密度仪和瑞利波法的检测原理和在沥青路面内部缺陷检测中的应用与研究,最后汇总了各检测技术的检测原理、检测缺陷类型和优缺点等,并探讨了各检测技术存在的问题和未来的发展方向,为沥青路面内部缺陷无损检测技术的进一步应用与研究提供了参考和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沥青路面 内部缺陷 无损检测 探地雷达 超声波 红外热成像 无核密度仪 瑞利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瑞利面波提高近地表横波速度精度的方法
19
作者 西永在 廖桂香 +1 位作者 李永博 吴珊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957-964,共8页
二维油气地震勘探中,由于受野外施工条件、成本效益等诸多因素限制,地震记录的野外采集道间距往往较大,这种地震记录往往容易产生空间假频,降低其频率—速度谱信噪比。为此,提出利用小波变换良好的时频分析特性,对大时空采样记录进行基... 二维油气地震勘探中,由于受野外施工条件、成本效益等诸多因素限制,地震记录的野外采集道间距往往较大,这种地震记录往往容易产生空间假频,降低其频率—速度谱信噪比。为此,提出利用小波变换良好的时频分析特性,对大时空采样记录进行基于小波基的道内插值,以提高P-SV转换波地震资料中的瑞利面波频散高频信息的精度,从而提高反演表层横波速度结构精度,提高P-SV转换波的横波静校正精度。对理论模型和实际数据进行的验证计算表明,基于小波基的道内插值方法具有抗假频性,瑞利面波基阶频散曲线拐点更清晰,高频段能量更加集中,反演的横波速度精度更高,取得了较好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道距采样 小波变换 道内插值 瑞利面波 P-SV 利静校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瑞利波作用下考虑竖向荷载影响的单桩在饱和软土中的水平动力分析
20
作者 周凤玺 高智岗 +1 位作者 曹小林 戴国亮 《岩土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S02期166-170,共5页
桩在竖向荷载和瑞利波共同作用下产生水平振动,竖向荷载会因二阶效应导致水平位移增大。为研究桩在饱和软土地基中的水平动力响应,建立瑞利波作用下单桩动力响应的计算模型。基于Biot理论计算均匀自由场中饱和软土地基的水平动力响应。... 桩在竖向荷载和瑞利波共同作用下产生水平振动,竖向荷载会因二阶效应导致水平位移增大。为研究桩在饱和软土地基中的水平动力响应,建立瑞利波作用下单桩动力响应的计算模型。基于Biot理论计算均匀自由场中饱和软土地基的水平动力响应。利用边界条件求得土体阻力封闭解。基于Timoshenko梁理论建立桩基动力微分方程,得到桩的水平位移、弯矩和转角的解析解。通过数值算例验证模型正确性,分析竖向荷载、无量纲频率对桩水平振动的影响。研究发现竖向荷载和桩长对水平振动影响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饱和软土 柔性约束 水平振动 瑞利波 TIMOSHENKO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