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9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环状N^(-)_(5)离子盐(N_(5))_(6)(H_(3)O)_(3)(NH_(4))_(4)Cl的合成反应热效应 被引量:1
1
作者 张敏 刘红利 +4 位作者 许诚 丁可伟 郭松松 屈晨曦 葛忠学 《火炸药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610-614,共5页
为评价环状N^(-)_(5)离子盐(N_(5))_(6)(H_(3)O)_(3)(NH_(4))_(4)Cl合成反应过程的危险性,利用反应量热仪RC1e分别对(N_(5))_(6)(H_(3)O)_(3)(NH_(4))_(4)Cl合成过程中重氮化反应、环化反应及氧化切断反应的热释放规律进行研究,获得了... 为评价环状N^(-)_(5)离子盐(N_(5))_(6)(H_(3)O)_(3)(NH_(4))_(4)Cl合成反应过程的危险性,利用反应量热仪RC1e分别对(N_(5))_(6)(H_(3)O)_(3)(NH_(4))_(4)Cl合成过程中重氮化反应、环化反应及氧化切断反应的热释放规律进行研究,获得了各步反应的放热量、最大放热速率、单位质量放热量及比热容等数据,从而确定了各反应阶段的危险等级。结果表明,重氮化反应、环化反应以及氧化切断反应3个反应阶段的总放热量分别为5.624、19.638及-0.815kJ,最大放热速率分别为25.05、12.34及2.76W,单位质量放热量分别为72.85、74.37及-10.36J/g,反应体系的绝热温升分别为27.99、23.15及-8.08K;酸化-重氮化反应、环化反应过程属于典型的加料控制型放热反应,氧化-切断反应过程比较温和;合成(N_(5))_(6)(H_(3)O)_(3)(NH_(4))_(4)Cl的三步反应的危险等级均为低危险等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化学 (N_(5))_(6)(H_(3)O)_(3)(nh_(4))_(4)cl 反应热效应 全氮材料 反应危险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H_3NH_3][NH_3(CH_2)_6NH_3]H_3[P_2Mo_2W_(16)O_(62)]·H_2O的水热合成与表征 被引量:4
2
作者 刘宗瑞 王力 +5 位作者 陈保国 许林 王恩波 邢彦 贾恒庆 林永华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772-775,共4页
首次合成了[CH_3NH_3][NH_3(CH_2)_6NH_3]H_3[P_2Mo_2W_(16)O_(62)]·H_2O,通过元素分析、红外光谱和X射线单晶衍射对合成产物进行了表征,并用TGA-DSC研究了化合物的热稳定性.晶体属单斜晶系,P2_1/m空间群,a=1.259 6(3)nm,b=1.871 5... 首次合成了[CH_3NH_3][NH_3(CH_2)_6NH_3]H_3[P_2Mo_2W_(16)O_(62)]·H_2O,通过元素分析、红外光谱和X射线单晶衍射对合成产物进行了表征,并用TGA-DSC研究了化合物的热稳定性.晶体属单斜晶系,P2_1/m空间群,a=1.259 6(3)nm,b=1.871 5(4)nm,c=1.981 6(4)nm,α=γ=90°,β=90.16(3)°,V=4.671(2)nm^3,Z=2,M_r=4 358.66,D_c=3.100 g·cm^(-3),μ=19.978 mm^(-1),F(000)=3 792,R=0.083 5,R_w=0.202 6.结果表明,在晶体结构内形成了0.736 4 nm×0.835 4 nm的微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H3nh3][nh3(CH2)6nh3]H3[P2Mo2W16O62]·H2O 水热合成 表征 晶体结构 钨钼磷酸盐 有机胺 微孔金属氧簇合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稀土氨基酸配合物RE(Val)Cl_3·6H_2O(RE=Nd, Sm)的热分解动力学 被引量:12
3
作者 吴新民 刘建华 +1 位作者 李巍 戚传松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8期942-946,共5页
合成了稀土氨基酸配合物晶体——三氯化缬氨酸六水合钕、钐,对合成样品进行了EDTA滴定、元素分析、红外光谱分析、热重、差热分析以及熔点测定,推测了配合物的热分解机理,采用Achar法和Coats-Redfern法研究了配合物热分解的非等温动力... 合成了稀土氨基酸配合物晶体——三氯化缬氨酸六水合钕、钐,对合成样品进行了EDTA滴定、元素分析、红外光谱分析、热重、差热分析以及熔点测定,推测了配合物的热分解机理,采用Achar法和Coats-Redfern法研究了配合物热分解的非等温动力学过程,给出了各配合物样品失水阶段第一步反应和氨基酸骨架断裂阶段第一步反应的活化能(E)、指前因子的对数值(lnA)及热分解反应动力学方程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稀土配合物 RE(Val)cl3·6H2O(RE=Nd Sm) 热分解机理 活化能 动力学方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纳米(NH_4)_3PMo_6W_6O_(40)的室温固相合成及形成机理 被引量:5
4
作者 周立群 柳士忠 +1 位作者 余国锋 孙聚堂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8期733-736,共4页
以H3PMo6W6O40·23H2O和(NH4)2C2O4·H2O为原料,采用室温固相反应合成出(NH4)3PMo6W6O40·6H2O产物,用元素分析、IR、UV-Vis、XRD、TEM、TG-DTA、BET等手段确定其组成、结构和性能.结果表明,产物为纳米粒子,平均粒径为10nm... 以H3PMo6W6O40·23H2O和(NH4)2C2O4·H2O为原料,采用室温固相反应合成出(NH4)3PMo6W6O40·6H2O产物,用元素分析、IR、UV-Vis、XRD、TEM、TG-DTA、BET等手段确定其组成、结构和性能.结果表明,产物为纳米粒子,平均粒径为10nm.纳米粒子保持着杂多阴离子的Keggin特征结构,比表面积为167.6m2·g-1,且在465℃以下具有良好的热稳定性.反应中反应热能、结晶水和生成物H2C2O4·2H2O对形成小粒径的(NH4)3PMo6W6O40纳米粒子起关键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粒子 多金属氧酸盐 笼形结构 表征 (nh4)3PMo6W6O40 室温固相合成 形成机理 催化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H3对DBD降解SF6影响的试验研究 被引量:11
5
作者 李亚龙 张晓星 +2 位作者 崔兆仑 肖焓艳 张国治 《电工技术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4期5262-5269,共8页
随着SF6在电力工业中的大量使用,气体绝缘设备产生的SF6废气急剧增加,未经处理的SF6废气会对环境产生严重影响,因此对SF6进行处理就显得尤为重要。本文基于介质阻挡放电(DBD)等离子体技术在NH3的协同作用下对SF6进行降解处理。研究表明:... 随着SF6在电力工业中的大量使用,气体绝缘设备产生的SF6废气急剧增加,未经处理的SF6废气会对环境产生严重影响,因此对SF6进行处理就显得尤为重要。本文基于介质阻挡放电(DBD)等离子体技术在NH3的协同作用下对SF6进行降解处理。研究表明:NH3能够促进SF6分解,提高SF6的降解率和降解效率。其中,NH3和SF6的体积分数比为1∶1时具有最好的协同促进作用,90W输入功率下可以使体积分数为2%的SF6在50mL/min的流速下降解率达到97.5%;同时NH3参与下也会使SF6分解更加彻底,析出固态S单质、[NH4]2SO4、NH4F和NH4HF2;气体产物主要有SiF4、SiH4、SO2F2、SO2、SOF4、SOF2、S2F10、SF4及氮氧化物(NOx)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介质阻挡放电(DBD) nh3 SF6 降解率 降解产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鼓形有机锡氧杂环羧酸簇合物[PhCH_2Sn(O)(O_2CC_4H_3S)]_6·2CH_2Cl_2 和 [PhCH_2Sn(O)(O_2CC_3H_2NO)]_6·2CH_2Cl_2的合成和晶体结构 被引量:17
6
作者 尹汉东 王传华 +1 位作者 马春林 房海霞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958-963,共6页
利用三苄基氧化锡与 2 -噻吩甲酸和 2 -唑甲酸反应 ,合成了六聚体苄基锡氧 2 -噻吩甲酸酯 (1 )和六聚体苄基锡氧 2 -唑甲酸酯 (2 )鼓形簇合物 .通过元素分析、红外光谱和 X射线单晶衍射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 .测试结果表明 :化合物 1... 利用三苄基氧化锡与 2 -噻吩甲酸和 2 -唑甲酸反应 ,合成了六聚体苄基锡氧 2 -噻吩甲酸酯 (1 )和六聚体苄基锡氧 2 -唑甲酸酯 (2 )鼓形簇合物 .通过元素分析、红外光谱和 X射线单晶衍射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 .测试结果表明 :化合物 1属三斜晶系 ,空间群 P1 ,a=1 . 2 76 0 (3) nm,b=1 .30 5 6 (3) nm,c=1 .334 3(3) nm,α=1 0 5 .6 5 (3)°,β=96 .2 7(3)°,γ=97.2 0 (3)°,Z=1 ,V=2 .0 997(7) nm3 ,Dc=1 .80 9g/ cm3 ,μ=2 .0 97mm- 1 ,F(0 0 0 ) =1 1 1 6 ,R=0 .0 6 5 1 ,w R=0 .1 2 92 .化合物 2属三斜晶系 ,空间群 P1 ,a=1 .2 2 4 0 (4 ) nm,b=1 .36 73(4 ) nm,c=1 .374 4(4 ) nm,α=1 0 7.76 0 (4 )°,β=98.0 6 9(5 )°,γ=91 .4 80(5 )°,Z=2 ,V=2 .1 6 31 (1 2 ) nm3 ,Dc=3.373g/ cm3 ,μ=3.799mm- 1 ,F (0 0 0 ) =2 1 36 ,R=0 .0 382 ,w R=0 .0 79.它们均为鼓形簇状结构 ,锡原子呈畸变的八面体构型 .化合物 1通过分子间 S… S近距离作用 ,形成一维链状结构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鼓形有机锡氧杂环羧酸簇合物 [PhCH2Sn(O)(O2CC4H3S)]6·2CH2C12 [PhCH2Sn(O)(O2CC3H2N0)]6·2CH2cl2 合成 晶体结构 2-噻吩甲酸 2-噁唑甲酸 三苄基氧化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Zn(DMF)_6]H_2SiW_(12)O_(40)·(CH_3)_2NH的合成,晶体结构及性质 被引量:6
7
作者 王敬平 吴强 牛景扬 《无机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9期957-960,共4页
The title compound H2SiW12O40·(CH3)2NH was synthesized in mixed solvent of aqueous and acetonitrile, and its crystal structure had been determined using single crystal X ray diffraction. The crystal belongs to mo... The title compound H2SiW12O40·(CH3)2NH was synthesized in mixed solvent of aqueous and acetonitrile, and its crystal structure had been determined using single crystal X ray diffraction. The crystal belongs to monoclinic, space group C2/m, a=2.0654(4)nm, b=1.3306(3)nm, c=1.3194(3)nm, β=119.59(3)°, V=3.1531(11)nm3, Dc=3.606Mg·m-3, Z=2, R=0.0462, Rw=0.0836. The title compound comprises of a 2+ unit, a polyanion and a free (CH3)2NH molecule. The ESR spectrum of the title compound shows that charge transfer between organic groups and polyanion takes place under irradiation of the sunlight in solid state. The TG study of the title compound shows that it had four stages of the weight loss, and the increase of the decomposition temperature for the polyanion shows that the stability of the polyanion was enhanced due to the influence of Zn2+ ion. CCDC:17586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物 杂多化合物 多金属氧酸盐 [Zn(DMF)6]H2SiW12O40·(CH3)2nh 合成 晶体结构 性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Epy]BF_4-(NH_4)_3C_6H_5O_7-H_2O双水相体系液液相平衡测定及其关联 被引量:2
8
作者 李宇亮 赵学伟 +1 位作者 杨丽衡 关卫省 《高校化学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212-217,共6页
实验测定了298.15K,离子液体N-乙基吡啶四氟硼酸盐([Epy]BF4)与(NH4)3C6H5O7形成的双水相体系的液液相平衡数据。采用三个经验方程对得到的双节线数据关联,实验得到的双水相体系的系线数据,利用Setschenow-type方程进行关联,关联结果较... 实验测定了298.15K,离子液体N-乙基吡啶四氟硼酸盐([Epy]BF4)与(NH4)3C6H5O7形成的双水相体系的液液相平衡数据。采用三个经验方程对得到的双节线数据关联,实验得到的双水相体系的系线数据,利用Setschenow-type方程进行关联,关联结果较为满意。利用双节线模型,计算了该体系的有效排除体积(EEV)。结果表明,双水相体系上相富含[Epy]BF4,下相则富含(NH4)3C6H5O7,该体系既能用于萃取分离,也可以用于从水溶液中分离回收离子液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py]BF4 (nh4)3C6H5O7 双水相体系 液液相平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e(NH4)2(NO3)6对玉米种子萌发和幼苗根系活力的影响 被引量:3
9
作者 徐秋曼 陈宏 程景胜 《天津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8年第3期5-7,共3页
用不同浓度Ce(NH4)2(NO3)6对玉米种子浸种,探讨了外源Ce(NH4)2(NO3)6对种子萌发、幼苗根系活力、脯氨酸含量及细胞膜透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用10-20 mg/L Ce(NH4)2(NO3)6浸种24 h,可增强玉米种子在萌发时的α-淀粉酶活性,提... 用不同浓度Ce(NH4)2(NO3)6对玉米种子浸种,探讨了外源Ce(NH4)2(NO3)6对种子萌发、幼苗根系活力、脯氨酸含量及细胞膜透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用10-20 mg/L Ce(NH4)2(NO3)6浸种24 h,可增强玉米种子在萌发时的α-淀粉酶活性,提高种子活力、萌发率及幼苗根系活力,脯氨酸含量增加,幼苗细胞膜相对透性降低;用50-100 mg/L Ce(NH4)2(NO3)6浸种后,发现种子活力、脯氨酸含量及幼苗根系活力下降,幼苗细胞膜相对透性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e(nh4)2(NO3)6 玉米 种子萌发 根系活力 细胞膜透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FeCl_3和Fe_2Cl_6与KCl反应的热力学研究 被引量:2
10
作者 于锦 李军丽 +1 位作者 杨冬梅 王之昌 《科学技术与工程》 2004年第12期1003-1005,1012,共4页
用骤冷法研究FeCl3和Fe2Cl6与KCl的反应热力学,结果显示,在温度(638—788)K和压力(0.0011—0.0064)MPa范围内,KFeCl4是唯一气态配合物产物。反应(1/2)Fe2Cl6(g)+KCl(s)=KFeCl4(g)的热力学函数是△H^θm(298.15,KFeCl4,g)=(19.... 用骤冷法研究FeCl3和Fe2Cl6与KCl的反应热力学,结果显示,在温度(638—788)K和压力(0.0011—0.0064)MPa范围内,KFeCl4是唯一气态配合物产物。反应(1/2)Fe2Cl6(g)+KCl(s)=KFeCl4(g)的热力学函数是△H^θm(298.15,KFeCl4,g)=(19.6±2.0)kJ·mol^-1,△S^θm(298.15,KFeCl4,g)=(-8.5±3.0)J·mol^-1·K^-1;反应FeCl3(g)+KCl(s)=KFeCl4(g)的热力学函数是△H^θm(298.15,KFeCl4,g)=(-56.9±2.0)kJ·mol^-1,△S^θm(298.15,KFeCl4,g)=(17.4±3.0)J·mol^-1·K^-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KFecl4 FEcl3 Fe2cl6 气态配合物 骤冷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维多立方烷类氯桥连的Cu(II)簇合物[Cu_3Cl_6]_∞的水热合成及其晶体结构 被引量:1
11
作者 陈延民 解庆范 林碧洲 《化学研究与应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821-822,共2页
A new type of three-dimensional open-framework copper chloride,prepared simply by the hydrothermal treatment of CuCl2·H2O and melamine,is built up from unusual chloride bridged{Cu4Cl4}distorted cubane units con... A new type of three-dimensional open-framework copper chloride,prepared simply by the hydrothermal treatment of CuCl2·H2O and melamine,is built up from unusual chloride bridged{Cu4Cl4}distorted cubane units connected by sharing copper cations and has voids in the framework.Each Cu with six Cl atoms forms the distorted octahedron.The crystal is triclinic,Space group Pī,lattice parameters,a=6.1020(12)?,b=6.7860(14)?,c=9.0570(18)?,α=89.67(3)°,β=80.15(3)°,γ=89.45(3)°,V=369^49(13)?3,Z=2,Dc=2.417g·cm-3,F(000)=252,R1=0.0922,and wR2=0.272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立方烷结构 铜(Ⅱ)簇合物 水热合成 晶体结构 [Cu3cl6]∞ 氯桥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K^+,NH_4^+‖Cl^-,NO_3^- -H_2O水盐体系 被引量:2
12
作者 樊彩梅 孙彦平 王向荣 《太原理工大学学报》 CAS 1999年第1期33-35,39,共4页
对K+,NH+4‖Cl-,NO-3-H2O体系进行了论证,指出此体系固相为四种单盐的说法是不正确的。此体系固相区应有五种:(NH4,K)Cl固溶体,(K,NH4)Cl固溶体,3KNO3·NH4NO3复盐,KNO3... 对K+,NH+4‖Cl-,NO-3-H2O体系进行了论证,指出此体系固相为四种单盐的说法是不正确的。此体系固相区应有五种:(NH4,K)Cl固溶体,(K,NH4)Cl固溶体,3KNO3·NH4NO3复盐,KNO3+3KNO3·NH4NO3,NH4NO3+3KNO3·NH4NO3,体系无单盐结晶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相 固溶体 复盐 水盐体系 相平衡 钾盐 铵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o(NH_3)_6]^(2+)催化乙炔氧化缩聚合成β型线型碳 被引量:1
13
作者 张振 王茹 《化学研究与应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767-770,共4页
在T=35℃的条件下,以盐酸为酸化剂、[Co(NH3)6]2+为催化剂,催化乙炔氧化缩聚合成了β型线型碳。通过红外光谱、拉曼光谱和X-衍射对产物进行了结构表征。pH=6,六水氯化钴(Ⅱ)用量为0.4g时,β型线型碳的产率为61.18%,其中Co(II)的含量为1.... 在T=35℃的条件下,以盐酸为酸化剂、[Co(NH3)6]2+为催化剂,催化乙炔氧化缩聚合成了β型线型碳。通过红外光谱、拉曼光谱和X-衍射对产物进行了结构表征。pH=6,六水氯化钴(Ⅱ)用量为0.4g时,β型线型碳的产率为61.18%,其中Co(II)的含量为1.72%。TG和DTA分析结果表明:在227.4℃时,β型线型碳向α型线型碳转化,而在370℃~420℃时,β型线型碳实现了向金刚石的转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β型线型碳 [Co(nh3)6]2+ 催化 乙炔 缩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K_3[Gd~Ⅲ(nta)_2(H_2O)]·6H_2O和(NH_4)·[Gd~Ⅲ(Cydta)(H_2O)_2]·5H_2O的合成及晶体结构 被引量:4
14
作者 王君 刘振荣 +1 位作者 张向东 贾卫国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1期2052-2054,共3页
Two new Gd Ⅲ complexes with nitrilotriacetic acid(nta) and trans-1,2-cyclohexanediaminetetraacetic acid(Cydta) ligands were synthesized. Their crystal structures were determined by single-crystal X-ray structure anal... Two new Gd Ⅲ complexes with nitrilotriacetic acid(nta) and trans-1,2-cyclohexanediaminetetraacetic acid(Cydta) ligands were synthesized. Their crystal structures were determined by single-crystal X-ray structure analyses. The crystal data are as follows: K 3[Gd Ⅲ(nta) 2·(H 2O)]·6H 2O, monoclinic system, C2/c space group, a=1.534 81(15) nm, b=1.292 05(12) nm, c=2.610 8(3) nm, β=96.244(2)°, V=5.146 7(9) nm 3, Z=8, M=776.87, D c=2.005 g/cm 3, μ= 3.149 mm -1 and \{F(000)=\}3 080, R=0.024 5, wR=0.064 3 for 4 455 unique reflections and R= 0.028 9, wR=0.067 2 for all 10 305 reflections. The Gd ⅢN 2O 7 part in the [Gd Ⅲ(nta) 2(H 2O)] 3- anion is a pseudo-monocapped square antiprismatic nine-coordination structure.(NH 4)[Gd Ⅲ(Cydta)(H 2O) 2]·5H 2O, triclinic system, P1 space group, a=0.866 2(3) nm, b=1.006 7(3) nm, c= 1.444 8(5) nm, α= 88.282(5)°, β=75\^190(5)°, γ=88.317(4)°, V=1.217 2(7) nm 3, Z=2, M=643.69, D c=1.756 g/cm 3, μ=2.798 mm -1 and F(000)=650, R=0.030 3, wR=0.080 9 for 4 273 unique reflections and R=0.033 2, wR=0.082 5 for all 5 062 reflections. The Gd ⅢN 2O 6 part in the [Gd Ⅲ(Cydta)(H 2O) 2] - anion has a pseudo-square antiprismatic eight-coordination structur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K3[Gd^Ⅲ(nta)2(H2O)]·6H2O (nh4)·[Gd^Ⅲ(Cydta)(H2O)2]·5H2O 合成 晶体结构 钆(Ⅲ)配合物 氨基三乙酸 反式-1 2-环己二胺四乙酸 MRI 核磁共振成像 造影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离子态NH_3和Hg^(2+)对草鱼免疫血清及前肾的LDH与G6PDH的影响 被引量:3
15
作者 李亚南 《浙江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5期555-558,共4页
运用同工酶分析技术 ,发现 NH3 对草鱼的 LDH表达的影响主要为前肾 ,表现为 B基因表达较多或其酶活性变化 ;它同时也使 G6 PDH的条带减少 ;Hg2 + 对前肾 LDH的影响则主要表现为 L DH1与LDH2 ,而使 G6 PDH的酶带从 12条减少为血清的 8条... 运用同工酶分析技术 ,发现 NH3 对草鱼的 LDH表达的影响主要为前肾 ,表现为 B基因表达较多或其酶活性变化 ;它同时也使 G6 PDH的条带减少 ;Hg2 + 对前肾 LDH的影响则主要表现为 L DH1与LDH2 ,而使 G6 PDH的酶带从 12条减少为血清的 8条和前肾的 9条 ,表明 NH3 和 Hg2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h3 HG^2+ LDH G6PDH 草鱼 免疫 前肾 同工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Li_3N在KBH_4和NH_4Cl合成BN反应中的作用 被引量:1
16
作者 张黛 范慧俐 +2 位作者 徐晓伟 李永寿 李玉萍 《人工晶体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67-70,共4页
采用氮气加压加温方法 ,以KBH4和NH4Cl为原料 ,通过在相同的温度、压力条件下 ,向反应体系中添加和不添加少量Li3 N的对比实验 ,研究Li3 N在KBH4和NH4Cl生成BN反应中的作用。反应产物中有无hBN和cBN生成是依据反应产物的X射线衍射图谱 (... 采用氮气加压加温方法 ,以KBH4和NH4Cl为原料 ,通过在相同的温度、压力条件下 ,向反应体系中添加和不添加少量Li3 N的对比实验 ,研究Li3 N在KBH4和NH4Cl生成BN反应中的作用。反应产物中有无hBN和cBN生成是依据反应产物的X射线衍射图谱 (XRD)和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 (FTIR)中有无hBN和cBN物相出现确认的。谢乐公式被用于估算生成的BN的粒径。结果表明 ,在 6 5 0℃、7MPa的反应条件下 ,以KBH4和NH4Cl为原料没有生成BN的反应发生。但当在原料中加入Li3 N后 ,反应产物中有大量hBN和少量cBN生成 ,其中hBN的平均颗粒尺寸约为 14nm。分析确认 ,Li3 N在上述由KBH4和NH4Cl合成hBN和cBN的反应中起催化作用。而且加入Li3 N后 ,由KBH4和NH4Cl合成BN的反应压力和时间都明显低于Hu等人的相关报道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i3N KBH4 nh4cl 合成 BN反应 热气压法 氮化硼 氮化锂 催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铜渣浮选尾砂中铜在NH_3·H_2O-NH_4Cl体系中浸出动力学研究 被引量:1
17
作者 刘臻伟 秦庆伟 +2 位作者 吴星琳 王珊 廖广东 《武汉科技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385-389,共5页
研究铜渣浮选尾砂中铜在NH_3·H_2O-NH_4Cl体系中的浸出行为。结果表明,铜的最佳浸出条件为:炉渣粒度为-0.045mm,浸出温度60℃,氨水浓度3.0mol/L,氯化铵浓度2.5mol/L,双氧水添加量0.2mL/g,液固比6∶1,搅拌速度500r/min,浸出时间120m... 研究铜渣浮选尾砂中铜在NH_3·H_2O-NH_4Cl体系中的浸出行为。结果表明,铜的最佳浸出条件为:炉渣粒度为-0.045mm,浸出温度60℃,氨水浓度3.0mol/L,氯化铵浓度2.5mol/L,双氧水添加量0.2mL/g,液固比6∶1,搅拌速度500r/min,浸出时间120min,铜的浸出率为62.22%;浸出过程受内扩散控制,浸出反应的表观活化能Ea=11.56kJ/mol,反应表观级数为0.938 83,温度条件下铜浸出反应动力学方程为lnk=-1.390 42×103/T-2.108 67,氨水浓度条件下铜浸出反应动力学方程为lnk=0.938 83lnc-9.292 2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铜渣 尾砂 铜浸出 nh3·H2O-nh4cl体系 浸出动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催化发卡自组装和Ru(NH_3)_6^(3+)的核酸光电化学灵敏分析(英文)
18
作者 付亚敏 闫小霞 +1 位作者 张小华 陈金华 《电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232-243,共12页
基于催化发卡自组装反应(CHA)和电活性材料[Ru(NH_3)_6]Cl_3,发展了一种"信号增强"型光电化学生物传感器,实现了核酸的灵敏检测.首先,采用逐层离子吸附法(SILAR)将CdS固定于TiO_2/ITO电极表面.光电材料CdS不仅能够将TiO_2的... 基于催化发卡自组装反应(CHA)和电活性材料[Ru(NH_3)_6]Cl_3,发展了一种"信号增强"型光电化学生物传感器,实现了核酸的灵敏检测.首先,采用逐层离子吸附法(SILAR)将CdS固定于TiO_2/ITO电极表面.光电材料CdS不仅能够将TiO_2的吸收范围从紫外光区拓展到可见光区,而且还能提高光电转换效率.之后,通过Cd-S键将捕获DNA(C-DNA)固定于CdS/TiO_2/ITO电极表面.与此同时,将Au结合的发卡DNA探针1(Au-HP1),发卡DNA探针2(HP2)和目标DNA(T-DNA)混合物于溶液中进行CHA反应,得到大量的Au-HP1:HP2复合物.再通过Au-HP1:HP2复合物与C-DNA的杂交反应将大量的双链DNA引入到电极表面.最后,将电活性物质Ru(NH_3)_6^(3+)嵌入DNA的磷酸骨架中,从而使得光电流大幅度的增强.该光电生物传感器检测核酸的线性范围为10 fmol·L^(-1)到1500 fmol·L^(-1),检测线为6.19 fmol·L^(-1),在生物分析、新药筛选以及疾病的早期诊断等方面具有潜在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电化学生物传感器 核酸 催化发卡自组装 [Ru(nh3)6]cl3 CdS TiO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LiBH4-(NH4)3AlF6的脱氢性能
19
作者 范明慧 徐芬 +2 位作者 孙立贤 吴燚鹏 于芳 《电源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0期1516-1519,共4页
借助高能机械球磨的方法在LiBH_4中掺杂(NH4)_3AlF_6,制备了LiBH_4-(NH4)_3AlF_6复合材料,并采用PCT、TG-MS、FTIR等手段对所制备的复合材料的脱氢进行了研究。该复合材料的脱氢性能研究结果表明:(NH4)_3AlF_6可有效改善LiBH_4的脱氢性... 借助高能机械球磨的方法在LiBH_4中掺杂(NH4)_3AlF_6,制备了LiBH_4-(NH4)_3AlF_6复合材料,并采用PCT、TG-MS、FTIR等手段对所制备的复合材料的脱氢进行了研究。该复合材料的脱氢性能研究结果表明:(NH4)_3AlF_6可有效改善LiBH_4的脱氢性能,使得10LiBH_4-(NH4)_3AlF_6复合材料的起始脱氢温度降至65℃,且300℃时的脱氢量达8.5%(质量分数)。利用TG-MS联用技术对所释放的气体成分进行了分析,发现复合材料放出氢气的同时伴随着杂质气体(硼烷和氨气)的放出。研究证实,同时加入LiH和OH-CNTs可有效控制杂质气体的释放,提高所放出的H2的纯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储氢材料 LiBH4 (nh4)3AlF6 TG-MS 红外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g6Al2(OH)13CO3Br1.6Cl1.4·5.5H2O晶须的合成及其结构分析 被引量:6
20
作者 吴健松 《厦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333-337,共5页
以MgBr2 6H2O、AlCl3 6H2O为原料,Na2CO3-NaHCO3缓冲溶液为沉淀剂,合成了Mg6Al2(OH)13CO3Br1.6Cl1.4 5.5H2O(简写为LDH-CO3-Br1.6-Cl1.4)晶须,考察了缓冲溶液用量对样品的晶形及晶胞参数的影响,并采用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镜(SEM)、N... 以MgBr2 6H2O、AlCl3 6H2O为原料,Na2CO3-NaHCO3缓冲溶液为沉淀剂,合成了Mg6Al2(OH)13CO3Br1.6Cl1.4 5.5H2O(简写为LDH-CO3-Br1.6-Cl1.4)晶须,考察了缓冲溶液用量对样品的晶形及晶胞参数的影响,并采用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镜(SEM)、N2吸附脱附法对样品的物相、结晶度、晶体形貌结构和比表面积进行分析.结果发现缓冲溶液用量对样品的形貌和板层结构有较大的影响.当反应液中 Na2CO3 和 NaHCO3 浓度分别为0.625和0.25mol/L,在65℃下反应205h时可获得晶形好、板层结构显著、规整性好、分散性好的LDH-CO3-Br1.6-Cl1.4晶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g6Al2(OH)13CO3Br1.6cl1.4 5.5H2O晶须 合成 结构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