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8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王国维《咏史二十首》文本生成考 被引量:1
1
作者 王增宝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89-99,共11页
庚子年三至六月,王国维为出洋考验事四至杭州,其中波折,《王乃誉日记》载之甚细。此间,他得以拜见高凤岐并以《咏史二十首》录呈。阅读史分析可见,桑原陟藏《中等东洋史》、林乐知《四裔编年表》等东西洋书籍的阅读,为组诗提供了“系统... 庚子年三至六月,王国维为出洋考验事四至杭州,其中波折,《王乃誉日记》载之甚细。此间,他得以拜见高凤岐并以《咏史二十首》录呈。阅读史分析可见,桑原陟藏《中等东洋史》、林乐知《四裔编年表》等东西洋书籍的阅读,为组诗提供了“系统”史观和内容借鉴。王国维的史书阅读经验为组诗提供了重要的修辞参照。“《学衡》本”对“上图本”的文字改动,见出王国维文学对其史学知识的形式征服。而对“黑海”“西头”等诗歌笺注问题进行辨析,则可由文本生成问题达于对作者本意及历史语境的揣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国维 《咏史二十首》 《中等东洋史》 高凤岐(啸桐) 王乃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王国维诗学与清代诗学的关系
2
作者 李晨 《中州学刊》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153-161,共9页
王国维之“境界说”不仅是一个词学命题,而且能与诗学传统产生诸多互动,尤其是与清代诗学关系密切。分析王国维诗学与清代诗学的关系,可从生成背景、理论主张、诗学宗尚、创作实践等若干方面展开,其中包含变与不变的成分。从价值观来说... 王国维之“境界说”不仅是一个词学命题,而且能与诗学传统产生诸多互动,尤其是与清代诗学关系密切。分析王国维诗学与清代诗学的关系,可从生成背景、理论主张、诗学宗尚、创作实践等若干方面展开,其中包含变与不变的成分。从价值观来说,清代“诗教”主张诗的教化功能,王国维用审美无功利性召唤“美育”,亦保留了诗的教育意义。从王国维诗学与清代“神韵”“格调”“性灵”三说之关系来看,“境界”与“神韵”的关系,可从“兴”字切入;“境界”与“格调”的关系,可从“古”字切入;“境界”与“性灵”的关系,可从“情”字切入,均有继承与发展。从创作实践来看,王国维诗歌体现的是一种诗学“旧宗尚”,但也在哲理诗创作中与“诗界革命”的主张相合。王国维诗学的“古典”内涵,正是在于如何重释、重组古代诗学的要素,从而完成诗学的“通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国维 境界说 诗教 美育 哲理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要眇宜修”的认同和摒弃--王国维词学新论
3
作者 孙克强 《文艺理论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11,共11页
王国维《人间词话原稿》中有论词体特征的“要眇宜修”一则,广受词学研习者的称道,但此则词话却见弃于正式发表的《人间词话》。对此研究者或未曾注意,或心存疑窦。本文认为“要眇宜修”和诗词之辨的论述表现了王国维早期的词学思想,而... 王国维《人间词话原稿》中有论词体特征的“要眇宜修”一则,广受词学研习者的称道,但此则词话却见弃于正式发表的《人间词话》。对此研究者或未曾注意,或心存疑窦。本文认为“要眇宜修”和诗词之辨的论述表现了王国维早期的词学思想,而与《人间词话》以“境界”为核心的具有现代审美意旨的新词学思想以及诗词一体的观念相悖;“要眇宜修”一则基本上是对前人词论的引录整合,“诗词之辨”数语亦不过是前人论述的沿袭,并无更多的理论创新意义,因而遭弃。深入系统解读“要眇宜修”一则词话,对认识王国维的词学思想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国维 《人间词话》 要眇宜修 诗词之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学词与词学:论周济、王国维之于词体的开拓意义
4
作者 黑白 《文艺理论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2-35,共14页
将周济与王国维置诸学词与词学的千年词史场域,重新考察词作与词论的互动关系网络,可见二者之于词体本位的三条拓展路线。一是作者意图层面,二者分别以唤醒结构的心画式和觉醒结构的天眼式,展演了作者意图融注于词作文本的不同方式;二... 将周济与王国维置诸学词与词学的千年词史场域,重新考察词作与词论的互动关系网络,可见二者之于词体本位的三条拓展路线。一是作者意图层面,二者分别以唤醒结构的心画式和觉醒结构的天眼式,展演了作者意图融注于词作文本的不同方式;二是感兴过程层面,二者分别以沉浸结构的向心式和游牧结构的离心式,继承并丰富了感物兴情、神与物游的诗学范型;三是词作结构层面,二者分别以叠加结构的绵延式和爆破结构的刺点式,构筑了情理兼胜而要眇宜修的词体境界,也暗藏了结构论的理论先导。周济、王国维看似处于一新一旧的历史位面,实则在学词与词学的双重观照下,共同展现出对词体发展的开拓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周济 王国维 作者意图 感兴过程 词体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扬弃与整合:王国维美学思想的演变 被引量:1
5
作者 史伟 《文艺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26-135,共10页
在王国维美学理论的形成过程中,其理论建构的意图、方式,理论结构、层次的设置,学理的介入等,都与其对康德、叔本华等西方哲学、美学的研习有着密切的、直接的关系。从《红楼梦评论》《文学小言》到《〈人间词〉乙稿序》再到《人间词话... 在王国维美学理论的形成过程中,其理论建构的意图、方式,理论结构、层次的设置,学理的介入等,都与其对康德、叔本华等西方哲学、美学的研习有着密切的、直接的关系。从《红楼梦评论》《文学小言》到《〈人间词〉乙稿序》再到《人间词话》,王国维美学经历了从立足于叔本华而糅合席勒美学,到立足叔本华糅合康德美学,再到立足于康德兼容叔本华美学的复杂过程。这是一个同时包含了扬弃与整合的过程。但至《宋元戏曲史》,王国维却开始逐渐抹去西学影响的痕迹。王国维的转变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他对西方理论观念、中国文学和理论自身特点,以及两者合洽性的反思和认识,此种反思包含的知识认知、选择的复杂性和创新性,理应成为学术史研究的重要命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国维 美学 演变 康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疾病与王国维生命意识之关系考论
6
作者 彭玉平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99-109,213,共12页
王国维在生命的最后四个月不仅心事沉重心情寂寥,而且曾罹咯血之症,这或许也是其决定放弃生命的原因之一。检视文献,王国维一生可谓天生弱质而多病,这使他较早产生了生命忧虑以及对生命意义的哲学思考。尽管他深谙摄生之道,却因沉潜于... 王国维在生命的最后四个月不仅心事沉重心情寂寥,而且曾罹咯血之症,这或许也是其决定放弃生命的原因之一。检视文献,王国维一生可谓天生弱质而多病,这使他较早产生了生命忧虑以及对生命意义的哲学思考。尽管他深谙摄生之道,却因沉潜于学术而难以自拔,由于不暇养生、无意锻炼,故其羸弱之况终身未能改变,这也导致他免疫力低下,缺乏对常规疾病的充足抵抗力。从青年时代起,王国维即因三度足疾严重到必须中断工作和学业的地步,此外还频发肠胃疾病、痢疾,感冒发烧咳嗽更接近生活常态,并不时伴有眼疾、疥疮等,在他身上疾病发生的类型多、频率高、程度深而恢复慢,动辄需一周甚至二十多天才能康复。由于他早年一度嗜酒,中年以后嗜烟,晚年烟瘾更是惊人,长期而大量的吸烟可能影响到肺部健康并最终造成一再咯血的现象。尽管如此,王国维一生努力在有限的生命中焕发更多的光彩,这促使他在疾病不断中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治学理念。也因此,考察王国维的身体状况,为进一步探究其生命精神奠定了重要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国维 生命意识 疾病 治学精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王国维之家境与前期生计考论
7
作者 彭玉平 《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03-114,共12页
按照生计与学术之疏密关系,王国维一生大致以丙辰(1916)年初为界,可以分为前后两期:前期以学术为主,生计为次;后期则须综合兼顾学术与生计两端,无法过于轻重其间。王国维家境一般。据王国维自述及其尊人王乃誉之日记可知,其一年收入略... 按照生计与学术之疏密关系,王国维一生大致以丙辰(1916)年初为界,可以分为前后两期:前期以学术为主,生计为次;后期则须综合兼顾学术与生计两端,无法过于轻重其间。王国维家境一般。据王国维自述及其尊人王乃誉之日记可知,其一年收入略副衣食之需而已。田租与房租是支撑其早年家用的基本来源,然收租诚然不易。王国维因许家惺之荐任上海《时务报》书记,月薪微薄,令王国维颇为失落,后兼译东文,始觉生计稍安。此后任教通州与苏州两所师范学堂,又赴任清学部总务司行走,此数职事所取薪也只是应付日常生活而已。辛亥革命后王国维随罗振玉东渡日本,寓居京都四年余,大体以理书、编刊、撰述等为生,生活安定而俭朴,学问则日见其大。先有生存,才有学术,梳理王国维早年家庭经济以及其早期生计情况,对于了解王国维如何权衡学术与生计的关系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国维 罗振玉 《时务报》 《观堂集林》 通州师范学堂 京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王国维《唐五代二十家词》稿本考论
8
作者 梁帅 《北京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34-47,共14页
光绪三十四年夏,王国维以藏书为基础编纂了《唐五代二十家词》。手稿于其生前并未付梓,至编纂《海宁王忠悫公遗书》时,赵万里才在王氏遗稿中检得。在校勘中,王国维对汲古阁所刻词多有效仿,欲求全帙的想法十分明显。由于王国维仅预备作... 光绪三十四年夏,王国维以藏书为基础编纂了《唐五代二十家词》。手稿于其生前并未付梓,至编纂《海宁王忠悫公遗书》时,赵万里才在王氏遗稿中检得。在校勘中,王国维对汲古阁所刻词多有效仿,欲求全帙的想法十分明显。由于王国维仅预备作研读之需而无出版之意,书中不仅多有不合校勘体例的现象,且出现了大量传世文本的异文。赵万里对手稿重加校理,然屡有违背王氏原意处。吴昌绶也对自辑录词十分关注,得其支持,王国维重新辑录《南唐二主词》。《唐五代二十家词》早于《词录》《人间词话》。《词录》不仅与《唐五代二十家词》编纂呈现出联动关系,书中所录书册的版本、叙录亦与之有关。《唐五代二十家词》为《人间词话》提供了重要理论支点与论说背景,并影响到后者的撰写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国维 《唐五代二十家词》手稿 《南唐二主词》 《词录》 《人间词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医大师禤国维教授滋阴清热法治疗痤疮理论探讨 被引量:39
9
作者 贾淑琳 范瑞强 +3 位作者 禤国维 李红毅 官喜红 李佳曦 《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207-209,共3页
介绍了国医大师禤国维教授运用滋阴清热法治疗阴虚火旺型痤疮的临床经验。禤老认为现代人患痤疮,其根本原因在于素体肾阴不足,肾之阴阳平衡失调和天癸相火过旺,导致肺胃血热,上熏面部而发痤疮。可采用滋肾泻火、清肺解毒的治疗原则,以... 介绍了国医大师禤国维教授运用滋阴清热法治疗阴虚火旺型痤疮的临床经验。禤老认为现代人患痤疮,其根本原因在于素体肾阴不足,肾之阴阳平衡失调和天癸相火过旺,导致肺胃血热,上熏面部而发痤疮。可采用滋肾泻火、清肺解毒的治疗原则,以二至丸合知柏地黄丸加减组成的消痤汤加减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禤国维 痤疮 滋阴清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返回历史视野,重塑社会学的想象力 中国近世变迁及经史研究的新传统 被引量:97
10
作者 渠敬东 《社会》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1-25,共25页
从康有为到王国维和陈寅恪,中国现代思想变局的两次浪潮,确立了经史研究的新传统。康有为对《春秋》三世说的重解,旨在通过现代变革重塑大同理想,通过确立新的宗教教化化育民情,从而实现从据乱世到升平世的过渡。王国维藉社会科学之综... 从康有为到王国维和陈寅恪,中国现代思想变局的两次浪潮,确立了经史研究的新传统。康有为对《春秋》三世说的重解,旨在通过现代变革重塑大同理想,通过确立新的宗教教化化育民情,从而实现从据乱世到升平世的过渡。王国维藉社会科学之综合演绎方法,以《殷周制度论》等著作"以史治经",确立了周代立制之源及成王周公所以治天下之意,从制度、民情乃至思想精神入手,重塑中国文明之本源、制度精神之普世价值。陈寅恪所治"不古不今之学",则从中古史出发,运用历史研究的"总汇贯通之法",考证中古之思想和风俗流变,构建出一部胡汉杂糅、各教混融、民族迁徙与文化融合的历史场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学 史学 康有为 王国维 陈寅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王国维视域中的周邦彦词 被引量:3
11
作者 曹旭 陆路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52-60,共9页
一个诗人的成就大小、风格特征本质上是后人对该诗人的接受。不同的视域会有不同的接受,产生不同的评价。王国维视域中的周邦彦,是一个如诗中杜甫的集大成者。周邦彦以其抑扬顿挫的格调,发展了柳永、张先的慢词,形成了浑厚、典雅、缜密... 一个诗人的成就大小、风格特征本质上是后人对该诗人的接受。不同的视域会有不同的接受,产生不同的评价。王国维视域中的周邦彦,是一个如诗中杜甫的集大成者。周邦彦以其抑扬顿挫的格调,发展了柳永、张先的慢词,形成了浑厚、典雅、缜密的艺术风格,开了南宋姜夔、吴文英格律词派的先河。杜甫是唐诗的"集大成"者;周邦彦是宋词的"集大成"者,王国维称之为"词中老杜",两者类比,备受学术界的关注,亦颇受质疑,多有误解。作者试图通过对周词题材、语言、音律、风格,以及多用典故、善创新调等多重角度分析,阐释王国维该评价的原因,并在此基础上,论述王国维视域中具有"老杜元素"的集大成式的周邦彦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词中老杜 王国维 周邦彦 杜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把中国的还给中国”——“隔与不隔”与“赋、比、兴”的一种对位阅读 被引量:13
12
作者 罗钢 《文艺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57-66,共10页
王国维的"隔与不隔"说源于叔本华对概念与直观的区分,源于近代西方美学感性与理性二元对立的思想传统,它与中国古代诗学"赋、比、兴"的批评范式是错位和矛盾的。正是这种错位和矛盾,使王国维把比、兴斥为隔。长期以... 王国维的"隔与不隔"说源于叔本华对概念与直观的区分,源于近代西方美学感性与理性二元对立的思想传统,它与中国古代诗学"赋、比、兴"的批评范式是错位和矛盾的。正是这种错位和矛盾,使王国维把比、兴斥为隔。长期以来,我们不仅未能意识到王国维诗学内部存在的这种断裂,把"意境说"看作中西美学的某种融合,而且进一步用image等西方的诗学范畴来阐释和重构中国古代诗学,称之为对中国古代诗学的"现代阐释",这种方式造成对传统诗学的某些最重要的精神和价值的遮蔽和压抑,应当进行认真的反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隔与不隔 赋比兴 王国维 现代阐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现代审美典型理论的先声——王国维典型思想初探 被引量:4
13
作者 赵炎秋 杨旭 《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92-99,共8页
20世纪初,王国维在文学研究中提出描写人生、注重形象、强调典型化等一系列富有启发性的思想,这些思想已初具现代典型论的雏形。以马克思、恩格斯的典型理论为参照系,王国维的典型思想在描写社会人生上侧重个体人生,在形象塑造上注重意... 20世纪初,王国维在文学研究中提出描写人生、注重形象、强调典型化等一系列富有启发性的思想,这些思想已初具现代典型论的雏形。以马克思、恩格斯的典型理论为参照系,王国维的典型思想在描写社会人生上侧重个体人生,在形象塑造上注重意志在性格呈现中的作用,在倾向性流露和评价标准上侧重审美之维的特质,又具备自身的特殊性。从史的角度看,王国维的典型思想开了中国现代审美典型理论的先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国维 审美 人生 形象 典型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王国维对尼采的译介——兼及王国维对“自杀”的阐释 被引量:5
14
作者 詹春花 《同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08年第4期61-67,76,共8页
王国维虽然不是第一个将尼采的名字介绍到中国的学者,但他是将尼采生平和重要学说比较全面地介绍到中国的第一人;同时,他也结合康德和叔本华哲学,把尼采的思想转化吸收到他的美学理论之中。本文论及王国维所翻译的三篇尼采论文以及他自... 王国维虽然不是第一个将尼采的名字介绍到中国的学者,但他是将尼采生平和重要学说比较全面地介绍到中国的第一人;同时,他也结合康德和叔本华哲学,把尼采的思想转化吸收到他的美学理论之中。本文论及王国维所翻译的三篇尼采论文以及他自己的一篇重要撰述《叔本华与尼采》;文章在接受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讨论了尼采思想对王国维的影响;笔者在搜集王国维与尼采关系时发现了王国维有关论自杀的文字,于是也就从叔本华、尼采的"天才"和"意志"论附带探讨了王国维对自杀的阐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国维 尼采 译介 自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意境”与道家思想——中国现代美学研究范例论析 被引量:10
15
作者 孙宗美 《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105-111,共7页
"意境"成为涵摄中国古代美学核心精神的现代范畴,得益于王国维、宗白华、叶朗等几代美学家的不懈努力。西学启发与现代学术自觉是他们研究意境的共同学术语境,而道家美学思想也不约而同地成为他们"塑造"意境的重要... "意境"成为涵摄中国古代美学核心精神的现代范畴,得益于王国维、宗白华、叶朗等几代美学家的不懈努力。西学启发与现代学术自觉是他们研究意境的共同学术语境,而道家美学思想也不约而同地成为他们"塑造"意境的重要资源。王国维因康德、叔本华的非功利、无欲审美观联想到庄子的物我合一;宗白华以柏格森和歌德的生命哲学为先导,发掘了道家的生命精神,又以"象征"理念贯穿了他对哲学与艺术的共同体认,将庄子的艺道合一思想和老子"虚无"理论融入意境理论体系;叶朗则因了明确的以"意象"为中心的中国美学史建构目的,极大程度地开掘了道家尤其是老子思想的美学内涵,并赋予意境以新的意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意境 道家思想 王国维 宗白华 叶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王国维“戏剧”、“戏曲”内涵之我见——与冯健民先生商榷 被引量:4
16
作者 李伟 《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105-107,共3页
王国维在戏曲研究中对“戏剧”和“戏曲”两个概念的使用是有分寸的。“戏剧”是对不同发展阶段、不同类别的演剧艺术的总称 ,“真戏剧”是对我国民族戏剧发展到高级阶段的称呼 ,“戏曲”
关键词 王国维 戏剧 戏曲 真戏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比较文学研究的现状和前瞻 被引量:9
17
作者 乐黛云 《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1-13,共13页
中国比较文学具有自身特殊的性质,一开始就是以跨文化为其特点的,阐发研究在其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无论是20世纪初期西方小说的翻译和研究,还是汇通古今中西的文化巨匠王国维和鲁迅,都充分说明中国比较文学的产生不是舶来之物,而是中... 中国比较文学具有自身特殊的性质,一开始就是以跨文化为其特点的,阐发研究在其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无论是20世纪初期西方小说的翻译和研究,还是汇通古今中西的文化巨匠王国维和鲁迅,都充分说明中国比较文学的产生不是舶来之物,而是中国文学发展本身的要求。当前,面临世界的大变局,中西方学者密切关注文化的自觉和多元共处共生的全球化发展等问题,提倡加强不同文化之间的对话。百年来中国文学在古今中外文化的激烈碰撞中不断演进,以跨文化文学研究为主轴的比较文学精神必将为中国文学研究带来崭新的格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比较文学 王国维 鲁迅 文化自觉 多元文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王国维“境界说”的佛学阐释 被引量:5
18
作者 詹志和 《中国文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64-69,共6页
王国维的"境界说"诗学深受禅风佛雨的影响浸润。"境界"一词本来是佛学中标举"内心"与"外境"乃不可分说之关系的重要名相。"境界说"诗学的要义有二:一是强调主体精神对境相的充注性... 王国维的"境界说"诗学深受禅风佛雨的影响浸润。"境界"一词本来是佛学中标举"内心"与"外境"乃不可分说之关系的重要名相。"境界说"诗学的要义有二:一是强调主体精神对境相的充注性和能动性,体现了"自家势力所及之境土"方可"名为境界"的佛学理念;二是强调审美对象的具象性和直观性,与禅宗标举"不隔"、看重"目前"的参禅路数实可引为同调。以佛学为向导阐释"境界说",可以更清楚更确切地理解王国维诗学观的宏旨以及他在会通中西诗学理念的思路上着意提挈中国古典诗学精粹的学术诉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诗学 佛学 境界说 王国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王国维的境界与意境论 被引量:3
19
作者 李铎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04年第4期51-59,共9页
王国维的美学概念有其特殊性,他的境界与意境是不同的概念。其境界是指文学作品中所展示的艺术美。其意境,也不同于传统的意境,传统的意境指情与景的交融,而王国维的意境则是指语言的自然质朴,有韵外之旨。
关键词 王国维 境界 意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王国维翻译思想概述 被引量:6
20
作者 李昌银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03年第5期101-104,共4页
王国维的译论可概括为:"忠于"原文、概念"精确"、保持"神韵"、力求"易解",强调译者理解原语的能力、深厚的译入语素养、"历史之见地"。这些翻译原则丰富了中国翻译理论。
关键词 王国维 翻译思想 中国 译文 素质 翻译批评 标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