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温病条辨》方源考略 被引量:1
1
作者 岳在文 吕艳萍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1995年第4期21-22,共2页
清代著名医学家吴鞠通所著《温病条辨》(以下简称《条辨》),是温病学派中具有重要影响的一部代表佳作,后世医家对此无不推崇备至。笔者仅从其方源探索《条辨》理法方药的来龙去脉,以澄清《条辨》的方剂理论渊源、承袭化裁及学术价值的... 清代著名医学家吴鞠通所著《温病条辨》(以下简称《条辨》),是温病学派中具有重要影响的一部代表佳作,后世医家对此无不推崇备至。笔者仅从其方源探索《条辨》理法方药的来龙去脉,以澄清《条辨》的方剂理论渊源、承袭化裁及学术价值的重要意义。1 立方理论,导源于《内经》 温病之名,始于《内经》。吴氏在深入研讨《内经》有关温热病的理论基础上,将《内经》有关论述温病的病因病机、证状及治疗大法录其部分原文冠以首篇,名为《原病篇》,以述温病之起源,作提纲掣领之用,诚如凡例所言“引经文为纲,分注为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温病条辨》——考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就《温病条辨》谈同名异方 被引量:1
2
作者 柴中元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1989年第2期15-15,共1页
同名异方,在方剂学中比较普遍。《溫病条辨》尤是如此。应加分辨,否則极易误解。一、桂枝汤原方为:桂枝、芍药、生姜各三两,甘草二两,大枣十二枚。《温病条辨》则为:桂枝六钱,芍药三钱,甘草二钱,生姜三片,大枣二枚。桂枝汤原方加桂二两... 同名异方,在方剂学中比较普遍。《溫病条辨》尤是如此。应加分辨,否則极易误解。一、桂枝汤原方为:桂枝、芍药、生姜各三两,甘草二两,大枣十二枚。《温病条辨》则为:桂枝六钱,芍药三钱,甘草二钱,生姜三片,大枣二枚。桂枝汤原方加桂二两名桂枝加桂汤,主治不同。鞠通方与桂枝加桂汤比较接近,若称桂枝倍桂汤,更合乎实际。二、宣痹汤《温病条辨》卷一之宣痹汤为:枇杷叶二钱,郁全、豆豉各一钱半,射干、通草各一钱;卷二之宣痹汤为:防己、杏仁、滑石、苡仁各五钱,连翘、栀予、半夏、晚蚕砂、赤小豆皮各三钱。此两方“虽法皆驭乎苦辛通,究竟方名难以雷动。”故(登刂)可则予以批评并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温病条辨》 中药方剂学 桂枝 宣痹汤 桃仁承气汤 瓜蒂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