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现实文本的还原──《红楼梦》流转叙述论 被引量:1
1
作者 罗书华 《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0年第1期59-63,共5页
从叙述学的角度对《红楼梦》的叙述品质进行探讨,发现《红楼梦》的叙述者乃是超作者、故事叙述者以及故事角色的合成。叙述者身份的变幻,叙述位置的深入浅出,以及叙述视点、焦点的灵机变化,共同创造了叙述的流转,或曰流转的叙述。... 从叙述学的角度对《红楼梦》的叙述品质进行探讨,发现《红楼梦》的叙述者乃是超作者、故事叙述者以及故事角色的合成。叙述者身份的变幻,叙述位置的深入浅出,以及叙述视点、焦点的灵机变化,共同创造了叙述的流转,或曰流转的叙述。这种叙述风格既体现出一种轻灵的艺术精神,又表现了对第一文本(现实文本)的无限忠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学研究 <<红楼梦>> 叙述品质 叙述者 叙述视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形固有使如槁木,而心固可使如死灰乎?”——《红楼梦》中李纨形象新论 被引量:5
2
作者 张训涛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0年第2期74-77,共4页
本文用精神分析的无意识心理说、升华说原理剖析了《红楼梦》中李纨的形象塑造 ,指出李纨并非形如槁木 ,其性格在特定的环境中受到压抑而被迫进行了移情与升华 ,使得一颗鲜活的心不得不包裹在槁木似的外表里。从而指出封建礼教、伦理对... 本文用精神分析的无意识心理说、升华说原理剖析了《红楼梦》中李纨的形象塑造 ,指出李纨并非形如槁木 ,其性格在特定的环境中受到压抑而被迫进行了移情与升华 ,使得一颗鲜活的心不得不包裹在槁木似的外表里。从而指出封建礼教、伦理对正常人性的摧残的残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学评论 小说 <<红楼梦>> 人物形象分析 李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曹寅入侍康熙年代考 被引量:5
3
作者 刘上生 《中国文学研究》 2000年第2期26-29,共4页
本文通过确切材料考证 ,论定曹寅离家入侍康熙帝的年代是康熙八年 (至迟九年 )。这对研究曹寅与康熙帝的主奴关系及曹家盛衰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 生平 曹寅 康熙 <<红楼梦>> 文学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试论全球化语境下文化典籍翻译策略之选择 被引量:8
4
作者 李书琴 钱宏 《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92-95,共4页
在全球化的语境下,采取何种翻译策略才更有利于中国文化典籍的传播,是迫切需要解决的一个现实问题。古典名著《红楼梦》最有影响的两个英译本(杨宪益译本和大卫·霍克思译本)采取了两种不同的翻译策略,分别归属于纽马克提出的语义... 在全球化的语境下,采取何种翻译策略才更有利于中国文化典籍的传播,是迫切需要解决的一个现实问题。古典名著《红楼梦》最有影响的两个英译本(杨宪益译本和大卫·霍克思译本)采取了两种不同的翻译策略,分别归属于纽马克提出的语义翻译和交际翻译范畴,通过对两者的比较可以看出,语义翻译是文化典籍翻译的较佳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典籍翻译策略 语义翻译 红楼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试论曹雪芹的文体意识 被引量:1
5
作者 刘智明 《中国文学研究》 2000年第2期80-83,共4页
曹雪芹在《红楼梦》前八十回中表现了强烈的文体意识 ,本文分析小说内部真与假的矛盾、小说与诗歌的矛盾、艺术体与实用体的矛盾 ,揭示作家对古代文体多样性认识和驾驭古代多种文体的才能。
关键词 曹雪芹 <<红楼梦>> 文体意识 文学研究 文体多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明清小说创作中的戏剧因素 被引量:1
6
作者 孙书磊 《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2年第2期41-44,共4页
小说戏剧,同源异流。明清小说创作在其题材来源、表现手段上,都渗透着丰富的戏剧因素;明清小说创作在吸收戏剧因素时坚持趋俗性的原则。正是由于吸收了戏剧因素的营养,明清小说的创作才得以取得辉煌的成就,透视戏剧与小说的同质因素,将... 小说戏剧,同源异流。明清小说创作在其题材来源、表现手段上,都渗透着丰富的戏剧因素;明清小说创作在吸收戏剧因素时坚持趋俗性的原则。正是由于吸收了戏剧因素的营养,明清小说的创作才得以取得辉煌的成就,透视戏剧与小说的同质因素,将有助于更加准确地把握明清小说创作的内在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明清小说 戏剧因素 李渔 冯梦龙 红楼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