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论“立法公正”的构成要件——兼及《立法法》草案的有关规定
1
作者 马向红 《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0年第2期47-52,共6页
立法的理念不在于数量的充实 ,而在于立法表现出来的实效 ,即法律不应是刻在石头上、写在纸上 ,而应深深地嵌在人心并化为人们自觉行为的写照。改革开放以来 ,我国立法如洪如潮 ,但有法不依 ,执法不严的现象层出不穷 ,人们对法律的信心... 立法的理念不在于数量的充实 ,而在于立法表现出来的实效 ,即法律不应是刻在石头上、写在纸上 ,而应深深地嵌在人心并化为人们自觉行为的写照。改革开放以来 ,我国立法如洪如潮 ,但有法不依 ,执法不严的现象层出不穷 ,人们对法律的信心和期望并没有相应地增长。随着“依法治国”的深入人心 ,克服立法的无序 ,确保立法公正是大势所趋。本文试图从立法目的与内容、主体与程序、意识与体系等角度来探讨《立法法》草案的有关规定 ,论证立法公正应具备正义性、合法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立法公正 正义性 合法性 权威性 <<立法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我国立法制度的嬗变及新发展
2
作者 陈应珍 《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0年第3期5-9,共5页
我国对立法行为的规范基本上经历了从宪法和组织法授权型规定、程序化规定到单行法律或法规规定 ,最后发展到法典化这样四个阶段。《立法法》作为规范立法行为的基本法律 ,对于健全社会主义法制、规范立法程序、提高立法质量、明确立法... 我国对立法行为的规范基本上经历了从宪法和组织法授权型规定、程序化规定到单行法律或法规规定 ,最后发展到法典化这样四个阶段。《立法法》作为规范立法行为的基本法律 ,对于健全社会主义法制、规范立法程序、提高立法质量、明确立法权限、维护法制的统一与尊严、完善法学体系具有极为深远的意义。《立法法》实现了立法制度的法典化 ,充实了程序性规范 ,增强了立法的民主性及可操作性 ,它根据社会实际需要 ,扩大了立法主体的范围 ,同时对地方立法权、行政立法权给予了一定的制约 ,加强了对公民权利的保护 ,并且增加了法规、规章之间的冲突裁决机制 ,完善了立法监督制度。《立法法》是我国立法制度的新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立法制度 <<立法法>> 中国 发展阶段 立法监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