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尚书》中的裕民思想 被引量:1
1
作者 王定璋 《社会科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0年第4期128-131,共4页
《尚书》中的裕民思想 ,概括起来主要体现在发展生产 ,稳定社会 ,让人们安居乐业、康泰幸福 。
关键词 <<尚书>> 裕民思想 治国思路 保民 安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出土文献看《尚书》的篇名与序次 被引量:5
2
作者 程浩 《史学集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113-118,共6页
《尚书》各篇定名与序次的规律,可借由清华简中"书"类文献原始文本的外部信息重新进行总结与归纳。"书"类文献篇题的拟定,大致不与"书"的作成同时,可能是出于流传过程中区分篇目的需要,由后来的整理者或... 《尚书》各篇定名与序次的规律,可借由清华简中"书"类文献原始文本的外部信息重新进行总结与归纳。"书"类文献篇题的拟定,大致不与"书"的作成同时,可能是出于流传过程中区分篇目的需要,由后来的整理者或藏书者根据自己的理解所添加。后人对"书"篇进行命名的方式,至少有"摘字命篇"、"因人命篇"、"因事命篇"三种。而这种定名的随意性,就导致了《尚书》中常见的同篇异名现象。"书"类文献篇目间的序次,一般而言遵循的是时代先后的原则。但清华简中与伊尹有关的三篇竹书编连在一起的现象,说明还有以人物为中心的编次原则的存在。此外清华简的编联方式以及篇题的书写位置等信息,也有助于思考《尚书》中《顾命》《康王之诰》以及《康诰》《酒诰》《梓材》等组的分合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尚书 篇名 序次 清华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尚书·大诰》“尔时罔敢易法”解诂——兼谈《莽诰》的底本性质 被引量:3
3
作者 李春桃 《史学集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118-121,共4页
主要结合出土文献、传抄古文以及《莽诰》篇对《尚书.大诰》中"尔时罔敢易法"一句进行讨论,从而论证了《莽诰》篇相应词例中"定"是"佱"(法字古文)的讹误,并讨论了《莽诰》篇所据《大诰》的底本性质问题。
关键词 尚书 大诰 莽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尚书正义》反映的词汇观探索 被引量:1
4
作者 杨云香 《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155-159,共5页
《尚书正义》虽然是对《尚书》经文以及汉晋以来旧注所作的注解和阐释,但书中多涉及对语言现象的分析和总结,有不少是前人所未发的内容,如比较早地关注词义引申、最早提出"对文"的概念、比较早地揭示出"复语"现象... 《尚书正义》虽然是对《尚书》经文以及汉晋以来旧注所作的注解和阐释,但书中多涉及对语言现象的分析和总结,有不少是前人所未发的内容,如比较早地关注词义引申、最早提出"对文"的概念、比较早地揭示出"复语"现象等问题。这些资料对语言学研究弥足珍贵。从语言学角度揭示出《尚书》所反映出来的词汇观,可以为丰富汉语词汇理论提供某些重要的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尚书 孔颖达 尚书正义 词汇观 语言学角度 探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尚书》新证三则
5
作者 白军鹏 《史学集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118-121,共4页
先秦重要史籍《尚书》一向难读,虽然经历代学者研究,不可通读之处仍然很多,本文以出土文献为据,结合相关典籍,对《尚书》中的"共工方鸠僎功"、"害其"以及"戕败"进行了新的解读。
关键词 尚书 古文字 新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在丧袭爵”制到“服阕袭爵”制——汉唐间丧服礼制与袭封时间的互动
6
作者 杨雅婷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54-169,217,共17页
封爵制是中国古代重要典制之一,可以世袭是其本质属性。汉唐间,丧服礼制与袭封时间的双向影响过程,可以概括为从“在丧袭爵”制到“服阕袭爵”制。汉魏王朝实行前者,西晋改行后者。前者典出《尚书·顾命》,既是对周制的继承,也有汉... 封爵制是中国古代重要典制之一,可以世袭是其本质属性。汉唐间,丧服礼制与袭封时间的双向影响过程,可以概括为从“在丧袭爵”制到“服阕袭爵”制。汉魏王朝实行前者,西晋改行后者。前者典出《尚书·顾命》,既是对周制的继承,也有汉代政局影响的因素。此制有利于确保政治权力的顺利交接,是广泛行用于人类社会的制度。但这一礼制场合,既是嗣君为前代封君服丧的场所,又是王朝举行袭封礼之时,故须直面凶嘉两种异质的礼仪在程序、服制、仪节方面的明显冲突,无法兼顾孝道与尊君两重原则,违背了“凶服不入公门”的礼学原则,面临“亲亲”与“尊尊”以及“公”与“私”的矛盾。后者是后起的三年丧制渐受尊崇并逐渐影响袭封的结果,爵制与政事的日益疏离,是此制被稳定践行的有利因素。对“周礼”顶礼膜拜的西晋王朝,反而选择了后起的“服阕袭爵”制,表明朝廷、士大夫对古礼的态度非常复杂,并非单纯地尊崇古礼、裁汰他说。经由汉晋时期经学和礼制的长期发展,礼学家对不同类型的礼仪等问题的认识更为深刻。礼制建设的因革,是礼学、礼制自身蕴含的学理与实用性碰撞的结果,亦是经典诠释、故事、学术思想、现实需要、权力格局等多股驱动力作用的产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袭封 丧服 “在丧袭爵” “服阕袭爵” 古礼复兴运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清华简与先秦《书》经传流 被引量:11
7
作者 刘光胜 《史学集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76-85,共10页
古文《尚书》真伪之争是学术史上最棘手、最难以解决的学术公案,而对先秦时期《尚书》传流的考察,是揭开古文《尚书》真伪之谜的前提与基础。清华简《保训》形制、字体与《尹至》、《金縢》等篇明显不同,因此《保训》并非是先秦《尚书... 古文《尚书》真伪之争是学术史上最棘手、最难以解决的学术公案,而对先秦时期《尚书》传流的考察,是揭开古文《尚书》真伪之谜的前提与基础。清华简《保训》形制、字体与《尹至》、《金縢》等篇明显不同,因此《保训》并非是先秦《尚书》或《逸周书》的佚篇。清华简《金縢》篇"周武王有疾,周公所自以代王之志"不是篇题,而可能是《金縢》篇的序言。相传孔子编订《尚书》,《逸周书》为孔子删书之余,清华简中《尚书》与《逸周书》部分篇目并存,形制相同,清华简的时代断限是战国中晚期,郭店简《缁衣》也将《逸周书》与《尚书》并称为《书》经,《汉志》"《逸周书》为孔子删书之余"的主流说法并不成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华简 尚书 《书小序》 孔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