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28篇文章
< 1 2 5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鄂尔多斯盆地本溪组煤岩微观特征及气体赋存状态
1
作者 黄有根 郑小鹏 +3 位作者 张道锋 胡薇薇 何梦卿 王冰 《新疆石油地质》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253-262,共10页
鄂尔多斯盆地上石炭统本溪组煤岩气勘探开发处于初期阶段,有关煤岩微观组成、孔隙结构及其对气体赋存状态的控制作用的认识程度较低。利用显微观察、X射线衍射、微米CT扫描、低温CO_(2)吸附、低温N2吸附、高压压汞、高压釜-黄金管热模... 鄂尔多斯盆地上石炭统本溪组煤岩气勘探开发处于初期阶段,有关煤岩微观组成、孔隙结构及其对气体赋存状态的控制作用的认识程度较低。利用显微观察、X射线衍射、微米CT扫描、低温CO_(2)吸附、低温N2吸附、高压压汞、高压釜-黄金管热模拟等技术,分析了本溪组8号煤层煤岩的显微组分含量、工业组分含量、孔隙结构特征及气体赋存状态。结果表明:研究区8号煤层以光亮煤和半亮煤为主,镜质组平均含量为78.8%,惰质组平均含量为18.2%,壳质组平均含量为1.0%;煤岩固定碳平均含量为70.00%,灰分平均含量为13.90%,属于低灰分煤;微孔、介孔和宏孔对煤岩总孔隙体积贡献率分别为75.7%、14.4%和9.9%,比表面积占比分别为98.3%、1.0%和0.7%,微孔对煤岩总孔隙体积和比表面积的贡献率均最大;煤岩吸附气和游离气占比分别为74.7%和25.3%,吸附气含量与微孔孔体积及微孔比表面积呈正相关关系,游离气含量与宏孔孔体积呈近似正相关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鄂尔多斯盆地 石炭系 本溪组 煤岩 微观特征 孔隙结构 气体赋存状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贵州平桥地区含锂岩石特征及锂的赋存状态研究
2
作者 杨光龙 王林 +4 位作者 张海 叶飞 龙克树 耿齐卫 曾超 《地质与勘探》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74-84,共11页
为确定贵州六枝特区平桥地区含锂岩系特征及锂的赋存状态,本次研究采集了贵州平桥LZK201钻孔含锂蚀变带综合样,其Li2O平均含量为0.60%,并通过X粉晶衍射、扫描电镜、光谱分析和MLA检测,对含锂岩石特征、原矿化学组成、矿物组成、结构构... 为确定贵州六枝特区平桥地区含锂岩系特征及锂的赋存状态,本次研究采集了贵州平桥LZK201钻孔含锂蚀变带综合样,其Li2O平均含量为0.60%,并通过X粉晶衍射、扫描电镜、光谱分析和MLA检测,对含锂岩石特征、原矿化学组成、矿物组成、结构构造和锂的赋存状态等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含锂岩石赋存于石炭系至二叠系南丹组顶部强硅化角砾岩带和弱硅化绿泥石化蚀变带,该蚀变带为一套强硅化灰岩角砾岩、绿泥石化泥灰岩、硅化钙质粘土岩等岩石组合;矿石矿物主要由锂绿泥石(22.02%)、高岭石(18.30%)、方解石(25.27%)、石英(24.25%)、黄铁矿(5.05%)组成,具蚀变残余结构、显微粒状结构和条带-层纹构造、无定向块状构造,成因类型属“蚀变泥灰岩型”;锂绿泥石是锂的主要载锂矿物,其粒度微细,与高岭石、石英、方解石和黄铁矿嵌布紧密,呈复杂连生关系。本研究为贵州平桥地区锂的富集机制和找矿方向提供了重要地质依据,对该地区蚀变泥灰岩型锂矿的选冶试验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赋存状态 锂绿泥石 含锂岩石 蚀变泥灰岩型 平桥地区 贵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江中下游鄂东南矿集区铁山矿床钴的赋存状态及富集规律研究
3
作者 国显正 张雪辉 +3 位作者 周涛发 范裕 汪方跃 黎慧钟 《岩石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2571-2586,共16页
钴是我国关键金属矿产资源,主要产自岩浆型和热液型矿床中,其中矽卡岩型矿床是重要的钴矿床类型之一。长江中下游成矿带是我国重要的一条多金属成矿区带,产出大量的矽卡岩-斑岩型矿床,伴生钴、硒、碲等多种关键金属。鄂东南矿集区铁山... 钴是我国关键金属矿产资源,主要产自岩浆型和热液型矿床中,其中矽卡岩型矿床是重要的钴矿床类型之一。长江中下游成矿带是我国重要的一条多金属成矿区带,产出大量的矽卡岩-斑岩型矿床,伴生钴、硒、碲等多种关键金属。鄂东南矿集区铁山矿床是该成矿带的一典型矽卡岩型铁铜矿床,铁矿石资源量超过1.6亿t,铜金属量67万t,伴生钴品位0.017%。然而,该矿床中关键金属钴的赋存状态不清、富集规律不明,不仅制约了其钴资源的开发利用,而且也限制了其钴成矿作用的认识。本文以铁山矽卡岩型铁铜矿床中的钴为研究对象,在矿床地质特征研究基础上,通过全岩地球化学、TIMA、LA-ICP-MS等测试分析手段,查明钴的赋存状态,包括独立矿物和类质同象替换两种,前者有硫铜钴矿和辉砷钴矿;后者则以类质同象形式进入黄铁矿、磁黄铁矿晶格替代铁元素。在矿石尺度和矿物尺度理清了钴的富集规律,其中磁黄铁矿矿石、含铜磁铁矿矿石和黄铁矿矿石中钴明显发生了富集,就矿石尺度而言,其全岩地球化学含量均大于200.0×10^(-6),表明钴的富集与硫化物黄铁矿和磁黄铁矿密切相关;从矿物尺度而言,据LA-ICP-MS分析,黄铁矿和磁黄铁矿中Co含量分别介于292.3×10^(-6)~16054×10^(-6)、445.9×10^(-6)~497.9×10^(-6)。结合前人已有工作,综合探讨了钴的富集机制,认为铁山矿床成矿流体演化经历了矽卡岩阶段和硫化物阶段,温度降低和磁铁矿沉淀引起的流体Co/Fe比值升高、氧逸度降低是控制铁山矽卡岩铁矿钴独立矿物以及钴进入载体矿物富集沉淀的主要机制。本文研究对查明铁山矿床钴的矿化规律以及矿山钴资源评价和综合利用提供了依据,同时也丰富了矽卡岩型钴矿床成矿作用的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赋存状态 富集规律 铁山矿床 矽卡岩型矿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湘东北矿集区井冲铜钴矿床钴的赋存状态
4
作者 康博 宁钧陶 +6 位作者 高卓龙 唐狮象 邓冠鹏 刘文浩 孙华山 江满容 俎波 《地质科技通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67-184,共18页
湘东北矿集区井冲铜钴矿床蕴含中型规模的钴资源量,但目前对钴的赋存状态和铜钴成矿关系尚不完全清楚。在详细的坑道调查基础上,结合显微镜鉴定、微区X射线荧光扫描分析(μ-XRF)扫面、背散射电子成像(BSE)及电子探针定量分析,详细划分... 湘东北矿集区井冲铜钴矿床蕴含中型规模的钴资源量,但目前对钴的赋存状态和铜钴成矿关系尚不完全清楚。在详细的坑道调查基础上,结合显微镜鉴定、微区X射线荧光扫描分析(μ-XRF)扫面、背散射电子成像(BSE)及电子探针定量分析,详细划分了成矿阶段,开展了钴的赋存状态和铜钴成矿关系研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钴的综合利用建议。结果表明,井冲铜钴矿床钴的赋存形式包括两大类,第一大类为赋存于粗粒黄铁矿中的不可见钴,钴是以溶解−再沉淀方式进入粗粒黄铁矿内部;第二大类为独立的辉砷钴矿,又细分为4种不同的赋存形式,分别为:以镶边结构或穿插结构产于粗粒黄铁矿边缘或内部的辉砷钴矿、产于粗粒黄铁矿内部多孔状部位边缘的辉砷钴矿、产于粗粒黄铁矿旁边石英中的细粒辉砷钴矿−黄铁矿集合体、产于石英生长环带中定向展布的细粒辉砷钴矿−黄铁矿集合体。从钴资源量贡献来看,粗粒黄铁矿中的不可见钴占据主导地位。此外,在成矿顺序上,钴成矿发生在热液期的中阶段,而铜成矿发生在热液期的晚阶段,铅锌成矿与铜成矿近于同时或稍晚。由于辉砷钴矿含量较少且粒径主体小于30μm,常规的选矿磨细度难以使其分离,因此钴综合利用的重点应该放在含钴的黄铁矿上。未来研究建议进一步圈定富钴矿体,优化选矿工艺,有望提升硫精矿中的钴品位,以实现钴的综合利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钴矿 富钴黄铁矿 辉砷钴矿 赋存状态 μ-XRF 井冲铜钴矿床 湘东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铜火法冶炼过程铅在渣相中的赋存状态及演化研究
5
作者 何恩 王雨 +3 位作者 刘成涛 杜昱初 朱鹏春 林艳 《有色金属(冶炼部分)》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127-135,共9页
在精铜产能持续提升的背景下,原料来源结构广杂,铜矿品位不断降低,伴生杂质控制和平衡难度逐年增大。铅是铜矿的典型伴生杂质,因铜阳极中元素铅具有捕集其他杂质形成多元杂质析出相的特性,其赋存形态不仅决定着铜阳极泥的物相组成及理... 在精铜产能持续提升的背景下,原料来源结构广杂,铜矿品位不断降低,伴生杂质控制和平衡难度逐年增大。铅是铜矿的典型伴生杂质,因铜阳极中元素铅具有捕集其他杂质形成多元杂质析出相的特性,其赋存形态不仅决定着铜阳极泥的物相组成及理化性质,还对杂质电化学行为有重要影响,因此各冶炼厂的铜阳极板质量控制标准均对铅含量提出严苛要求,一般优质品要求铅含量≤0.20%。在铜冶炼过程中,主要的脱铅反应是在火法工序包括造锍熔炼、铜锍吹炼和火法精炼中配合完成,因此系统分析铅在火法冶炼渣中的赋存形态,进而揭示铅的行为及走向,对于铜冶炼生产至关重要。结合XRF、XRD和SEM等分析手段,对艾萨炉-PS转炉-阳极炉产出的熔炼渣、吹炼渣和精炼渣中杂质铅的赋存形态进行系统研究。结果表明,熔炼阶段,铅以单质和硫化铅形态存在于铜锍中,并通过机械夹杂进入渣相;吹炼阶段,铅基本以氧化铅形式进入渣相,且通常紧密共生有氧化亚铜;精炼阶段,铅以氧化铅或硫酸铅形态与SiO_(2)构成相应渣相,并与铜熔体实现分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铜冶金 渣物相 赋存状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滇东南白牛厂超大型银多金属矿床银的赋存状态及富集规律
6
作者 冯英伦 任涛 +4 位作者 张琪 黄建国 易友根 罗兴万 管申进 《大地构造与成矿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562-573,I0004-I0006,共15页
白牛厂银多金属矿床位于滇东南地区薄竹山花岗岩体北西侧,矿体呈透镜状或似层状沿F3断裂带赋存于中寒武统田蓬组和龙哈组碳酸盐岩和片岩中。为查明该矿床银的赋存状态和空间分布规律,本次研究开展了详细的矿相学观察和LA-ICP-MS原位微... 白牛厂银多金属矿床位于滇东南地区薄竹山花岗岩体北西侧,矿体呈透镜状或似层状沿F3断裂带赋存于中寒武统田蓬组和龙哈组碳酸盐岩和片岩中。为查明该矿床银的赋存状态和空间分布规律,本次研究开展了详细的矿相学观察和LA-ICP-MS原位微量元素测试。结果表明,该矿床中银主要以独立银矿物和类质同象形式存在。独立银矿物主要有黝锑银矿[(Ag_(4.89),Cu_(4.21))_(9.10)Fe_(2.18)Sb_(3.47)S_(13)]和银黝铜矿[(Ag_(2.40),Cu_(7.10))_(9.50)Fe_(1.77)Sb_(3.80)S_(13)],其次为深红银矿(Ag_(2.66)Sb_(0.90)S_(3))、脆银矿(Ag_(4.88)Sb_(0.94)S_(4))和辉银矿(Ag_(1.83)S)。独立银矿物多呈不规则状、短柱状分布于方铅矿边缘及裂隙中。类质同象形式的银主要赋存于方铅矿中(Ag含量为1316~19147μg/g,平均值5485μg/g),其次为黄铜矿(Ag含量为62.5~553μg/g,平均值206μg/g)和闪锌矿(Ag含量为1~34.1μg/g,平均值7.54μg/g)。方铅矿中Ag浓度<0.005 mol%时,Ag与Sb、In、Sn、As呈明显的正相关性,指示其替换机制为:Ag^(+)^(+)Sb^(3+)↔2Pb^(2+)、Ag^(+)^(+)In^(3+)↔2Pb^(2+)、Sn^(4+)^(+)2(Ag,Cu,Tl)^(+)↔3Pb^(2+)和As^(3+)^(+)Ag^(+)↔2Pb^(2+);Ag浓度>0.005 mol%时,Ag与Bi呈明显的正相关性,主要替换机制为:Ag^(+)^(+)Bi^(3+)↔2Pb^(2+)。该矿床与薄竹山晚白垩世花岗岩有成因联系。空间上Ag平均品位由南向北(远离花岗岩体)逐渐升高,可能主要受控于成矿流体由南向北运移过程中温度逐渐降低,Pb^(2+)、Zn^(2+)、Ag^(+)等金属离子络合物解体并部分发生沉淀,以类质同象的形式进入方铅矿等硫化物中,在南部形成低银的方铅矿,在中部形成独立银矿物组合(银黝铜矿‒黝锑银矿‒深红银矿‒脆银矿)及中等银含量的方铅矿,在北部形成辉银矿及银含量高的方铅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滇东南 白牛厂 银多金属矿床 赋存状态 替换机制 空间分布规律 LA-ICP-M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攀西地区羊合五铜镍硫化物矿床中钴的分布规律、赋存状态与富集机制
7
作者 阮班晓 杨翱 +5 位作者 刘瑞钦 吕新彪 胡新露 张仲成 程则涛 梅微 《岩石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2291-2309,共19页
攀西地区与二叠纪镁铁-超镁铁岩有关的钒钛磁铁矿床和铜镍硫化物矿床伴生有可观的钴资源。为实现对铜镍硫化物矿床中钴的资源评价与综合利用,本文选取攀西地区的羊合五铜镍矿床为例,阐述钴在全岩和矿物中的分布特征,查明其赋存状态,在... 攀西地区与二叠纪镁铁-超镁铁岩有关的钒钛磁铁矿床和铜镍硫化物矿床伴生有可观的钴资源。为实现对铜镍硫化物矿床中钴的资源评价与综合利用,本文选取攀西地区的羊合五铜镍矿床为例,阐述钴在全岩和矿物中的分布特征,查明其赋存状态,在此基础上讨论了岩浆作用过程中钴的富集机制。在全岩层面,辉石岩带具有最高的钴含量(177×10^(-6)),其次为斜长辉石岩带(133×10^(-6))、橄榄辉石岩带(103×10^(-6))、辉长岩带(63.4×10^(-6))。在矿物层面,各类矿物平均钴含量从高到低依次为镍黄铁矿(3.56%)、橄榄石(175×10^(-6))、磁黄铁矿(96.6×10^(-6))、角闪石(54.8×10^(-6))、钛铁矿(34.2×10^(-6))、辉石(31.0×10^(-6))、黄铜矿(1.15×10^(-6))、斜长石(0.05×10^(-6))。矿物微区原位分析结果结合镜下观察发现镍黄铁矿为矿床中最重要的载钴矿物。镍黄铁矿根据其形态、分布位置可分为三类:(1)分布于硫化物颗粒边缘,呈棒状或楔状充填于硫化物颗粒中的填隙状镍黄铁矿(PnⅠ);(2)分布于硫化物颗粒内部,呈规则或较规则状的颗粒状镍黄铁矿(PnⅡ);(3)分布于硫化物颗粒内部和边缘,呈出溶针状、毛刷状或火焰状的出溶状镍黄铁矿(PnⅢ)。这三类镍黄铁矿的钴含量依次降低,分别为5.44%、3.54%、1.70%,反映了随着成矿过程推进,岩浆温度降低,结晶出的镍黄铁矿形态也发生变化,钴含量越来越低。矿物中的Co-Ni(Fe)负相关表明钴主要以类质同象形式替换Ni^(2+)、Fe^(2+)等二价阳离子。钴富集机制主要包括硫化物熔离、硫化物熔体结晶和硅酸盐熔体的分异结晶作用。硫化物熔离过程的钴富集系数为28~35,根据母岩浆与镍黄铁矿钴含量计算得硫化物熔体结晶过程中钴富集系数为10~12。硫化物熔离和硫化物熔体结晶对钴的富集效率最高,是最重要的富集机制。本文依据上述地质、地球化学和矿物学研究提出了攀西地区铜镍硫化物矿床中钴的富集机制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羊合五铜镍硫化物矿床 分布规律 赋存状态 富集机制 硫化物熔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钦杭成矿带七宝山钴铅锌多金属矿床中钴的赋存状态及富集机制研究
8
作者 刘冠宇 范裕 +5 位作者 李政 熊燕云 周涛发 孔若颜 王会敏 晏鸿 《岩石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2631-2647,共17页
钴是重要的战略性关键金属,在现代工业和国防建设中有着广泛的应用。七宝山钴铅锌多金属矿床矿床位于钦杭成矿带中段,矿床中产出高品位钴矿石和大量钴独立矿物,具有鲜明的成矿特色,是我国最具代表性的热液型钴矿床。本次工作以七宝山钴... 钴是重要的战略性关键金属,在现代工业和国防建设中有着广泛的应用。七宝山钴铅锌多金属矿床矿床位于钦杭成矿带中段,矿床中产出高品位钴矿石和大量钴独立矿物,具有鲜明的成矿特色,是我国最具代表性的热液型钴矿床。本次工作以七宝山钴铅锌多金属矿床为研究对象,借鉴地质冶金学研究思路,系统采集了矿床不同类型的矿石样品,通过全岩主微量元素、综合矿物分析系统(TIMA)、电子探针、矿物原位LA-ICP-MS微量元素和原位硫同位素等分析测试方法,定量分析了矿石中钴的赋存状态,并在此基础上探讨钴的来源和富集机制。研究结果表明七宝山矿床中不同类型矿石中钴含量差异极大,其中石英砂岩型钴矿石具有最高的钴含量(4.52%),浸染状铜钴矿石和团块状铜矿石钴含量较高(0.85%和0.56%),块状铅锌矿石中几乎不含钴(<0.1%)。钴的赋存状态定量计算结果表明,矿床中87.9%~95.3%的钴以独立矿物形式存在,主要为辉砷钴矿,其次为铁硫砷钴矿、斜方砷钴矿、方钴矿和硫铜钴矿等,少量钴以类质同象存在于黄铁矿、毒砂、黄铜矿和镍矿物中。硫同位素分析表明七宝山矿床成矿物质来源于富As-Co-Ni的岩浆热液。钴的富集沉淀可能受成矿流体温度、As/S比值和氧逸度等因素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赋存状态 富集规律 热液型富钴矿床 钦杭成矿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甘肃大店沟金矿床金矿物的赋存状态及成因研究
9
作者 司明扬 刘家军 +5 位作者 张斌 曹瑞荣 来召 樊荣 于谦 杜佰松 《黄金科学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9-31,共13页
为研究大店沟金矿床金的赋存状态及成因,采用反光显微镜和电子探针等技术手段对样品进行了观察和分析,明确矿石物质组成及金矿物的赋存状态,进而探讨其成因机制。将大店沟金矿床成矿阶段划分为黄铁矿—石英阶段(阶段Ⅰ)、石英—铁白云... 为研究大店沟金矿床金的赋存状态及成因,采用反光显微镜和电子探针等技术手段对样品进行了观察和分析,明确矿石物质组成及金矿物的赋存状态,进而探讨其成因机制。将大店沟金矿床成矿阶段划分为黄铁矿—石英阶段(阶段Ⅰ)、石英—铁白云石—硫化物—碲铋化物阶段(阶段Ⅱ)和石英—方解石阶段(阶段Ⅲ)3个阶段。金矿物的赋存方式有裂隙金、粒间金和包裹金,且以裂隙金为主。尽管金矿物的粒度以显微极微粒金(0.0050~0.0002 mm)占主要地位,但显微中粒金与显微细粒金工艺粒度占比较高,其对选矿方法和磨矿细度的选择具有一定的指示作用。金矿物的成色多数在900以上,这与金银比值较高的成矿流体和中低温的成矿温度有关。研究结果为认识大店沟金矿的区域成矿规律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矿物 赋存状态 金成色 成矿阶段 大店沟金矿 西秦岭造山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典型高岭土的杂质赋存状态及提纯方法研究进展
10
作者 范家航 姜悦纳 +5 位作者 刘亦菲 刘贤杰 刘明勇 傅梁杰 闵鑫 黄朝晖 《金属矿山》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95-105,共11页
我国高岭土资源丰富,立足典型资源类型和杂质赋存状态,从物理法、化学法、微生物法三个方面归纳、总结了近年来国内外在高岭土提纯方法上的研究进展,阐述了各方法的效果及优缺点。结果表明:物理法一般操作简便,成本较低,可除去铁、钛、... 我国高岭土资源丰富,立足典型资源类型和杂质赋存状态,从物理法、化学法、微生物法三个方面归纳、总结了近年来国内外在高岭土提纯方法上的研究进展,阐述了各方法的效果及优缺点。结果表明:物理法一般操作简便,成本较低,可除去铁、钛、石英和碳质有机质等多种杂质,但除杂效果受限;化学法对铁、钛杂质去除效果较好,但需使用化学试剂,易引发环境污染问题;微生物法可有效降低高岭土中的铁杂质含量,且不产生二次污染,具有绿色环保优势,但除杂周期较长,现阶段难以实现规模化应用。未来应结合计算材料学,深入研究高岭土主晶相和杂质多相界面的结合特征,开发多功能场耦合提纯新技术,并开展微生物法生产周期与除杂效率优化研究,以期绿色高效生产高品质的高岭土,助推我国高岭土相关产业实现转型升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岭土提纯 杂质赋存状态 物理法 化学法 微生物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云南兰坪白秧坪铜钴矿床成矿元素赋存状态及其沉淀的物理化学条件
11
作者 徐耀明 蒋少涌 +3 位作者 吾木提汗·赛肯 张伟鑫 尹振 肖述刚 《岩石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2600-2615,共16页
白秧坪矿田位于我国西南的云南兰坪,隶属于西南三江成矿带,矿田内发育有白秧坪铜钴矿床、李子坪铅锌矿床以及富隆厂铅锌矿床。该矿田内的矿床分布明显受到断裂构造控制,但对矿床中钴的赋存形式、矿质沉淀富集的物理化学条件及铜钴和铅... 白秧坪矿田位于我国西南的云南兰坪,隶属于西南三江成矿带,矿田内发育有白秧坪铜钴矿床、李子坪铅锌矿床以及富隆厂铅锌矿床。该矿田内的矿床分布明显受到断裂构造控制,但对矿床中钴的赋存形式、矿质沉淀富集的物理化学条件及铜钴和铅锌不同成矿元素的分异机制等问题仍不明确。本次研究通过对白秧坪铜钴矿床开展综合矿物分析及黄铁矿、闪锌矿、磁铁矿、钴毒砂、砷黝铜矿等金属矿物的微区原位主微量元素含量的测定,发现白秧坪铜钴矿床钴的赋存状态较为多样,既以独立矿物辉砷钴矿、富钴的辉砷镍矿以及硫镍钴矿的形式存在,也以类质同象取代的形式进入钴毒砂和砷黝铜矿,并且在表生环境中以钴钙硬锰矿和钴华的状态呈现。白秧坪铜钴矿床的成矿温度约为230℃,压力约130MPa,硫逸度logfS_(2)=-9,氧逸度较高,pH值低更偏酸性。经对比认为白秧坪矿田的铜钴矿床与铅锌矿床在成矿物质来源、流体来源及成矿条件方面存在着显著差异,铜钴矿床为携成矿物质的深部流体在较高温压及氧硫逸度条件下形成的岩浆热液有关的脉状矿床。铅锌矿床则为与盆地流体有关,在较低温压及硫逸度条件下形成的定位于断裂构造中的类MVT热液矿床。进而在上述新认识及前人工作的基础上,建立了白秧坪矿田受断裂构造控制但具有不同源区及成矿条件的综合成矿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赋存状态 成矿物理化学条件 元素分异机制 成矿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兴安岭南段拜仁达坝Ag-Pb-Zn多金属矿床矿相学特征与银的赋存状态及沉淀机制
12
作者 杨沙沙 曹明雨 +4 位作者 苏慧敏 密文天 胡子付 李耿 李海东 《矿床地质》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537-558,共22页
拜仁达坝矿床是大兴安岭南段内典型的大型-超大型银多金属矿床。野外观察和矿相学研究表明该矿床热液成矿作用可划分为2个阶段:Ⅰ铜铅锌多金属硫化物-石英-萤石阶段;Ⅱ银多金属硫化物-石英-方解石阶段。为了查明该矿床银的赋存状态和富... 拜仁达坝矿床是大兴安岭南段内典型的大型-超大型银多金属矿床。野外观察和矿相学研究表明该矿床热液成矿作用可划分为2个阶段:Ⅰ铜铅锌多金属硫化物-石英-萤石阶段;Ⅱ银多金属硫化物-石英-方解石阶段。为了查明该矿床银的赋存状态和富集机制,对矿床中主要矿石矿物组合进行了扫描电子显微镜-能谱分析和电子探针成分分析。结果显示,拜仁达坝矿床中含银矿物主要沉淀在Ⅱ阶段,银主要以多种独立银矿物形式存在,其次以显微-次显微银(辉锑铅银矿)呈他形粒状或细小不混溶包裹物出溶在方铅矿中,少量以类质同象银赋存于黝锡矿、方铅矿和黄铜矿等硫化物中。结合前人对该矿床的流体包裹体研究发现,当温度降至200℃左右时,Ag^(+)开始与溶液内的Cu^(+)、Pb^(+)、Sb^(3+)等金属离子结合直接沉淀或交代早期硫化物形成银黝铜矿(<170℃)。随着成矿流体进一步演化和温度的降低,Ag^(+)逐渐增加Cu^(+)减少,依次形成辉锑铅银矿、深红银矿、脆银矿、辉银矿。当体系中Ag^(+)逐渐消耗殆尽时,硫锑铅矿和不含银的方铅矿等矿物逐步沉淀。总之,成矿热液温度下降和pH值上升共同控制着拜仁达坝矿床的矿石矿物沉淀顺序、银的赋存状态及银矿物种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银的赋存状态 富集机制 银多金属矿床 拜仁达坝矿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鄂东南许家咀斑岩-矽卡岩铜铁金矿床钴-碲-硒的赋存状态和分布规律
13
作者 吴晓林 谢桂青 +4 位作者 陈家诺 孙崇玮 尚世超 蔡恒安 闫芳 《岩石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2587-2599,共13页
许家咀矿床是鄂东南矿集区内新发现的中型斑岩-矽卡岩铜金矿床,伴生钴、碲和硒等关键金属矿产,具备良好的矿产资源综合利用前景。然而,这些关键金属的赋存状态、分布规律和富集机制等研究尚未开展。本文以许家咀典型剖面的斑岩型、矽卡... 许家咀矿床是鄂东南矿集区内新发现的中型斑岩-矽卡岩铜金矿床,伴生钴、碲和硒等关键金属矿产,具备良好的矿产资源综合利用前景。然而,这些关键金属的赋存状态、分布规律和富集机制等研究尚未开展。本文以许家咀典型剖面的斑岩型、矽卡岩型和大理岩交代型矿石为研究对象,通过精细岩-矿相学和电子探针测试技术方法,初步查明了矿床中钴、碲和硒的赋存状态和空间分布规律。研究结果表明,这些元素主要富集于硫化物阶段,其中早硫化物阶段主要为含钴黄铁矿+辉碲铋矿为主,晚硫化物阶段以碲银矿、碲汞矿、硒铅矿和银金矿为主。钴和硒具有大理岩交代型>矽卡岩型>斑岩型矿石的趋势,而碲主要富集于矽卡岩型矿石。成矿流体与不同性质围岩反应导致温度和氧逸度的差异控制了许家咀钴碲硒的空间分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许家咀 赋存状态 分布规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特低渗气藏水的赋存状态及其对A气田开发的影响 被引量:1
14
作者 廖恒杰 娄敏 +4 位作者 何贤科 段冬平 汪文基 李元生 刘彬彬 《新疆石油地质》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88-96,共9页
特低渗气藏气水关系复杂,地层水赋存状态与常规气藏差异大。通过压汞实验和相渗实验确定特低渗气藏水的赋存状态及地层水饱和度,采用圈闭闭合高度法分析气水分异情况。在测井曲线预测单井不同状态地层水饱和度分布的基础上,分析地层水... 特低渗气藏气水关系复杂,地层水赋存状态与常规气藏差异大。通过压汞实验和相渗实验确定特低渗气藏水的赋存状态及地层水饱和度,采用圈闭闭合高度法分析气水分异情况。在测井曲线预测单井不同状态地层水饱和度分布的基础上,分析地层水对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研究区地层水以强束缚水和弱束缚水为主,含有少量可动水,不存在明显的气水分异特征。黏土水膜是强束缚水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细砂岩和碳酸盐胶结物含量高的砂岩中,弱束缚水饱和度更高。研究区可动水饱和度普遍低于6%,初期产水较少,对产能影响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低渗气藏 地层水 赋存状态 气田开发 产能 含水饱和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藏罗布真浅成低温热液型矿床地质特征及金银赋存状态
15
作者 刘晓峰 次琼 +4 位作者 吴松 李淼 侯依涛 孙文博 欧阳海涛 《黄金科学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18,共18页
罗布真浅成低温热液型金银矿床位于冈底斯成矿带西段,金资源量约为8 t,矿体分布在英安岩与花岗闪长岩接触的强硅化蚀变带。该矿床成矿作用可划分为3个阶段:石英—黄铁矿阶段(Ⅰ)、石英—多金属硫化物阶段(Ⅱ)和石英—碳酸盐脉阶段(Ⅲ)... 罗布真浅成低温热液型金银矿床位于冈底斯成矿带西段,金资源量约为8 t,矿体分布在英安岩与花岗闪长岩接触的强硅化蚀变带。该矿床成矿作用可划分为3个阶段:石英—黄铁矿阶段(Ⅰ)、石英—多金属硫化物阶段(Ⅱ)和石英—碳酸盐脉阶段(Ⅲ)。通过毒砂温度计相图估算出Ⅰ阶段和Ⅱ阶段的形成温度为(366±4)℃和(263.5±80.5)℃。电子探针分析结果表明:罗布真矿床银主要以可见银赋存于碲银矿中或以不可见银赋存于含银黝铜矿中,少量分布于闪锌矿、黄铜矿和黄铁矿中,其中在含银黝铜矿、闪锌矿、黄铜矿和黄铁矿中以类质同象形式存在,在方铅矿中主要以超显微包体银存在;金主要以不可见金形式赋存于微粒(<50μm)黄铁矿中,其中Ⅰ阶段金主要以固溶体金或晶格金形式赋存,Ⅱ阶段金主要以纳米级微颗粒金形式赋存。罗布真Au和Ag元素的富集和活化受硫逸度、温度和pH值等多种因素的影响,硫化作用是金银沉淀的主要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赋存状态 矿物温度计 浅成低温热液矿床 罗布真 冈底斯西段 西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黏土型锂矿锂元素赋存状态微区原位分析方法 被引量:1
16
作者 邓洁 凌坤跃 +1 位作者 赵浩男 温汉捷 《矿物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525-531,共7页
黏土型锂矿具有产出层位稳定、储量大、开采成本低等特点,资源潜力巨大。元素赋存状态研究是资源综合利用的前提。由于锂是超轻金属元素,其特征X射线谱能量较低,常规地学微束分析技术无法对其进行检测;同时,载锂黏土矿物由于颗粒细小且... 黏土型锂矿具有产出层位稳定、储量大、开采成本低等特点,资源潜力巨大。元素赋存状态研究是资源综合利用的前提。由于锂是超轻金属元素,其特征X射线谱能量较低,常规地学微束分析技术无法对其进行检测;同时,载锂黏土矿物由于颗粒细小且标样限制,单矿物激光分析也不能准确测定锂。因此,目前主要通过锂元素与主量元素及矿物含量的相关性来间接推测锂的载体矿物,缺乏直接有效方法。通过多年的研究与分析,本研究团队开发出一套针对黏土型锂矿锂赋存状态研究的微区原位分析方法:“聚焦离子束-扫描电镜(FIB-SEM)切片+飞行时间二次离子质谱(TOF-SIMS)锂元素面扫描+透射电镜-能谱(TEM-EDS)矿物鉴定”。运用该方法,本文确定了黔中地区黏土型锂矿锂的载体矿物为锂绿泥石,证实该方法直接有效。此外,该方法可以在微米(SEM)和纳米(TEM)尺度对锂在不同矿物间的分布特征、载锂矿物的形态及矿物接触关系进行直接观测,是研究载锂矿物成因的有效方法。本文通过实例研究,总结该方法的分析流程和技术要点,旨在为其他地区黏土型锂矿锂赋存状态及富集机制等相关研究提供科学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黏土型锂矿 赋存状态 微区原位分析 黔中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康滇地区大红山铁铜矿床钴的赋存状态及富集规律
17
作者 胡守东 管申进 +5 位作者 任涛 蒙六清 孙龙 侯文文 李陈智 金鑫 《矿物岩石地球化学通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566-579,共14页
大红山矿床作为康滇地区典型的铁铜矿床,其伴生关键金属钴的赋存状态及富集规律研究程度薄弱。本文对该矿床内发育的两阶段黄铁矿及围岩开展了主、微量元素和硫同位素分析,并对Co的富集规律进行了初步总结。结果显示,主要赋矿岩石变钠... 大红山矿床作为康滇地区典型的铁铜矿床,其伴生关键金属钴的赋存状态及富集规律研究程度薄弱。本文对该矿床内发育的两阶段黄铁矿及围岩开展了主、微量元素和硫同位素分析,并对Co的富集规律进行了初步总结。结果显示,主要赋矿岩石变钠质凝灰岩Co平均含量为69.8×10^(-6),大理岩为28.5×10^(-6),石榴子石英云母片岩为84.5×10^(-6)。阶段Ⅰ黄铁矿(PyⅠ)具有高Co(2513×10^(-6)~50763×10^(-6))、低Ni(11.7×10^(-6)~3704×10^(-6))和低δ^(34)S值(–1.55‰~–0.71‰)的特点,指示富Co黄铁矿与幔源岩浆有关;阶段Ⅱ黄铁矿(PyⅡ)显示低Co(38.8×10^(-6)~3301×10^(-6))、高Ni(889×10^(-6)~8784×10^(-6))和高δ^(34)S值(7.28‰~9.08‰)的特点,指示成矿流体可能为变质流体。研究认为,大红山矿床中的Co主要以类质同象的形式赋存于黄铁矿中,同时还存在少量独立钴矿物——硫镍钴矿。Co主要来自幔源岩浆流体,Co的富集主要发生在沉积成岩成矿阶段,且与高品位Fe、Cu矿化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赋存状态 富集规律 硫镍钴矿 大红山铁铜矿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锡的赋存状态及迁移规律:对锡铁山矿床成因的启示
18
作者 张紫皓 刘晓凤 +2 位作者 丰志杰 姚希柱 吴昌志 《地质通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201-1214,共14页
【研究目的】青海锡铁山矿床是中国最大的铅锌矿之一,其围岩发育大量基性火山岩,但金属元素组合以Pb和Zn为主,缺乏与围岩特征对应的Cu、Sn等成矿元素,造成前人对其原始成因类型是火山岩容矿的块矿硫化物矿床(VMS)还是碎屑岩容矿的块状... 【研究目的】青海锡铁山矿床是中国最大的铅锌矿之一,其围岩发育大量基性火山岩,但金属元素组合以Pb和Zn为主,缺乏与围岩特征对应的Cu、Sn等成矿元素,造成前人对其原始成因类型是火山岩容矿的块矿硫化物矿床(VMS)还是碎屑岩容矿的块状硫化物矿物(SEDEX)存在分歧。【研究方法】通过细致的显微镜岩相学观察,结合矿物自动分析系统(TIMA)和电子探针(EPMA)分析,对锡铁山矿床中不同类型的矿石开展综合分析研究。【研究结果】锡铁山矿床层状/似层状矿体中的主要矿石分为纹层状、薄层状和厚层状矿石3类,分别代表原始沉积矿层、轻度重结晶矿层和变质再活化矿层。锡在代表喷流沉积阶段的纹层状矿石中主要赋存于与胶黄铁矿共生的铁氧化物中;在代表轻度重结晶的薄层状矿石中主要赋存于黄铁矿层伴生的石英中,少数分布于黄铁矿晶格缺陷的他形锡石中;而在遭受变质再活化的厚层状矿石中主要分布于后期闪锌矿细脉和方铅矿细脉中,其中方铅矿细脉中主要为自形粒状黄锡矿和他形—半自形粒状锡石。【结论】结合区域地质演化和矿石成分变化特征,提出锡铁山矿床为VMS,并经历了三阶段演化,即喷流沉积阶段、成岩重结晶阶段和变质改造阶段。在上述演化过程中,矿床中的锡经历了早期喷流沉积富集和随后的变质再活化迁移,形成了如今贫锡的现状。研究认为,锡铁山矿床形成后经历强烈的变质改造作用是锡铁山富铅锌而贫锡等亲镁铁质岩成矿元素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矿石组构 赋存状态 VMS 锡铁山矿床 青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贵州含铝岩系锂的赋存状态及富集机制研究进展
19
作者 陈策 郭敏 +1 位作者 汪玉会 凌坤跃 《矿物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532-544,共13页
锂是我国的战略性关键矿产。我国的含铝岩系中常见锂的富集,尤其是在贵州地区,目前已发现多处锂资源找矿靶区,显示出较大的资源潜力。尽管科研人员对锂的赋存状态及富集机制开展了一些研究,但尚未进行系统总结。本文总结了贵州省含铝岩... 锂是我国的战略性关键矿产。我国的含铝岩系中常见锂的富集,尤其是在贵州地区,目前已发现多处锂资源找矿靶区,显示出较大的资源潜力。尽管科研人员对锂的赋存状态及富集机制开展了一些研究,但尚未进行系统总结。本文总结了贵州省含铝岩系中锂的赋存状态及富集机制研究进展,为该类型资源的研究、评价、预测及开发利用提供科学参考。贵州(富锂)含铝岩系中,锂主要富集在黏土矿物中,其中高锂样品以锂绿泥石为主,而中低锂样品中,高岭石和伊利石等黏土矿物也可能有一定贡献。沉积环境指标显示(富锂)含铝岩系形成于封闭-半封闭的滨海岩溶盆地,受海陆交互作用影响。锂的富集与气候和沉积环境密切相关。湿润-干热交替的气候使水体离子强度适中且锂离子浓度较高,利于锂与黏土矿物结合。中碱性水体条件促进Al和Li共同富集,而氧化还原波动则增强水-岩反应,导致硅、铁等元素流失并促进铝的相对富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键金属锂 含铝岩系 赋存状态 富集机制 贵州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湘东北白沙窝伟晶岩型铍锂铌钽矿床中铍的赋存状态和成因机制
20
作者 范志伟 熊伊曲 +2 位作者 陈星霖 文春华 邵拥军 《地质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809-829,共21页
铍(Be)作为关键金属,是航空、航天领域和新能源行业必不可少的工业原料。我国是主要的Be消费国,Be资源对外依存度高。湘东北白沙窝矿床是新发现的大型伟晶岩型Be-Li-Nb-Ta稀有金属矿床,但其Be的赋存状态和成因机制尚不明确。基于此,本... 铍(Be)作为关键金属,是航空、航天领域和新能源行业必不可少的工业原料。我国是主要的Be消费国,Be资源对外依存度高。湘东北白沙窝矿床是新发现的大型伟晶岩型Be-Li-Nb-Ta稀有金属矿床,但其Be的赋存状态和成因机制尚不明确。基于此,本次研究在系统的野外地质调查基础上,结合光学显微镜观察、扫描电镜、电子探针分析、LA-ICP-MS分析和矿物自动扫描等方法,对白沙窝3^(#)分带伟晶岩脉中的绿柱石、黑色电气石、石英、钠长石和云母进行了详细的岩相学及矿物学研究。结果表明:Be不仅以独立矿物形式赋存于绿柱石中,还以类质同象的形式赋存于黑色电气石、石英、钠长石及白云母中。绿柱石主要发育在3^(#)伟晶岩脉外侧带和过渡带中,外侧带绿柱石呈淡绿色,晶体颗粒大小为2~5 cm,与钠长石、白云母和石榴子石等矿物共生;过渡带中的绿柱石晶体颗粒较大(直径约50 cm),呈短柱状,晶体表面有平行于c轴的纵向纹理。3^(#)脉外侧带绿柱石中BeO、Li_(2)O和Cs_(2)O的含量分别为12.87%~14.01%、0.14%~0.33%和0.05%~0.12%;而过渡带绿柱石中的BeO的含量为13.38%~13.96%,Li_(2)O和Cs_(2)O含量分别为0.25%~0.39%和0.13%~0.39%,均稍高于外侧带绿柱石。此外,石英中Be含量(0.20×10^(-6)~7.13×10^(-6),平均值为2.50×10^(-6))均低于其他含Be矿物,黑色电气石(4.13×10^(-6)~8.73×10^(-6),平均值为5.94×10^(-6))与钠长石中的Be含量(1.22×10^(-6)~6.98×10^(-6),平均值为4.54×10^(-6))接近,而白云母中的Be含量(16.9×10^(-6)~53.8×10^(-6),平均值为21.77×10^(-6))相对较高。综合研究认为白沙窝3^(#)伟晶岩脉外侧带伟晶岩为花岗质熔体结晶分异成因,过渡带伟晶岩处于岩浆-热液过渡阶段,受到了后期热液流体的交代作用。白沙窝矿床中绿柱石与钠长石等碱性长石共生,且具有较好的工业价值,可采用酸法浮选等方法进行绿色选冶。本文为伟晶岩型稀有金属矿床中Be的赋存状态和矿床成因研究提供了参考,同时为伟晶岩型稀有金属矿床中Be资源的综合开发利用提供了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沙窝稀有金属矿床 Be的赋存状态 绿柱石 伟晶岩 成因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