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1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多模态水下航行器变体积建模方法研究
1
作者 宋大雷 王浩男 +4 位作者 吕继康 周丽芹 贺同福 莫少雄 霍典 《现代电子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0期25-29,共5页
现有的定体积动力学模型无法准确表达多模态水下航行器的动力学特征。针对该问题,综合考虑模态切换的控制需要以及浮力驱动系统的体积变化,基于坐标变换的方法建立了一种变体积多质点变位置矢量模型。在建模基础上开展对比实验,分析了... 现有的定体积动力学模型无法准确表达多模态水下航行器的动力学特征。针对该问题,综合考虑模态切换的控制需要以及浮力驱动系统的体积变化,基于坐标变换的方法建立了一种变体积多质点变位置矢量模型。在建模基础上开展对比实验,分析了模态切换场景下不同模型表达俯仰角的区别。结果表明,变体积多质点变位置矢量模型描述俯仰角更精准,更能满足复杂环境下模态切换的控制需要,对类似航行器的运动模拟与控制器设计具有实际参考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模态水下航行器 变体积模型 模态切换 俯仰角控制 位置矢量 坐标变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负载观测器的PMSM预测电流控制
2
作者 于树友 盛恩聪 +1 位作者 徐明生 孙晓东 《控制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11,共11页
针对永磁同步电机(permanent magnet synchronous motor,PMSM)预测电流控制系统在线优化计算负担大和抗负载扰动性能不足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负载转矩观测器的PMSM预测电流控制策略。首先,基于离散空间矢量调制构建虚拟电压矢量,并利... 针对永磁同步电机(permanent magnet synchronous motor,PMSM)预测电流控制系统在线优化计算负担大和抗负载扰动性能不足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负载转矩观测器的PMSM预测电流控制策略。首先,基于离散空间矢量调制构建虚拟电压矢量,并利用无差拍的思想对备选电压矢量控制集进行优化,降低电压矢量寻优的计算负担。然后,为了提高系统的抗负载扰动能力,设计降阶观测器对负载转矩进行实时观测,并将负载转矩观测值按比例前馈至电流环,补偿由负载转矩变化引起的电流波动。仿真结果表明,所提电压矢量寻优策略在保证控制效果的同时有效降低了计算负担,降阶观测器的引入明显提高了系统的抗负载扰动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永磁同步电机 预测电流控制 离散空间矢量调制 负载扰动 降阶观测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MIMO无模型自适应控制的风机独立变桨距策略
3
作者 黎飞翔 程志江 +2 位作者 袁嘉旺 杨涵棣 程静 《现代电子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4期90-97,共8页
风剪切、塔影、偏航误差和风湍流等因素会导致风轮扫风面内的风速分布不均匀。为了减小风力发电机在高风速区的叶轮不平衡载荷并维持风机输出功率的稳定,以美国可再生能源实验室提供的5 MW陆上风机为对象,提出一种基于MIMO无模型自适应... 风剪切、塔影、偏航误差和风湍流等因素会导致风轮扫风面内的风速分布不均匀。为了减小风力发电机在高风速区的叶轮不平衡载荷并维持风机输出功率的稳定,以美国可再生能源实验室提供的5 MW陆上风机为对象,提出一种基于MIMO无模型自适应控制(MFAC)的独立变桨距控制策略。由ROSCO控制器得到统一变桨距角,再将叶根转矩反馈给改进的MIMO无模型自适应控制器,得到叶根转矩影响下的各桨距角的微调量,并对风机的桨距角进行修正。通过OPENFAST和Simulink的平台联合仿真,将改进的MFAC变桨距控制与统一变桨距控制、独立变桨距控制、MFAC控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改进的控制策略能有效降低风机桨叶的叶根载荷和受到的疲劳载荷,且减小了风机输出功率的波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独立变桨距控制 ROSCO控制器 无模型自适应控制器 桨距角控制器 叶根荷载 输出功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多变运行工况的漏磁可控型永磁电机变参数最大转矩电流比控制
4
作者 吴润秋 徐磊 +2 位作者 朱孝勇 范文杰 杨贺雅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935-1945,I0027,共12页
漏磁可控永磁(flux leakage controllable permanent magnet,FLCPM)电机是一种新型磁通可控型永磁电机,具有低速大扭矩和宽调速特性,在多变运行工况电驱动领域具有潜在的广泛应用前景。针对该类电机磁链、电感等参数随电流变化导致控制... 漏磁可控永磁(flux leakage controllable permanent magnet,FLCPM)电机是一种新型磁通可控型永磁电机,具有低速大扭矩和宽调速特性,在多变运行工况电驱动领域具有潜在的广泛应用前景。针对该类电机磁链、电感等参数随电流变化导致控制系统参数失配、效率偏低等问题,该文提出一种变参数最大转矩电流比控制策略。根据FLCPM电机运行原理,建立漏磁变化与运行工况的映射关系,将运行工况分为轻载区、中高负载区以及饱和区,并将参数变化明显的中高负载区分为3个典型工况。在此基础上,提出非线性分段变参数偏导项求解方法,推导变工况下FLCPM电机最大转矩电流比求解方程,实现该类电机最优d/q轴电流分配,提高多变运行工况下电机效率。最后,通过实验验证所提理论和控制策略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漏磁可控永磁电机 变参数 最大转矩电流比 电流矢量角 多变运行工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钢壳-混凝土组合桥塔横向加劲肋性能研究
5
作者 武建立 梁桓玮 +2 位作者 许春荣 夏富友 赵灿晖 《世界桥梁》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70-76,共7页
钢壳-混凝土组合桥塔中横向加劲肋作为剪力键并控制钢壳变形,为计算其抗剪承载力并明确横向加劲肋布设角度的影响,设计推出试验测试试件的破坏特征及抗剪承载力,并利用有限元软件分析横向加劲肋的承载机理,基于承载机理提出不同角度横... 钢壳-混凝土组合桥塔中横向加劲肋作为剪力键并控制钢壳变形,为计算其抗剪承载力并明确横向加劲肋布设角度的影响,设计推出试验测试试件的破坏特征及抗剪承载力,并利用有限元软件分析横向加劲肋的承载机理,基于承载机理提出不同角度横向加劲肋的抗剪承载力计算公式;根据组合桥塔的施工特点和薄板变形理论,提出钢壳浇筑变形计算公式。结果表明:横向加劲肋在剪切荷载下呈局部承压破坏,横向加劲肋与竖向钢板夹角的减小能使横向加劲肋上部的混凝土参与承载,提升了抗剪承载力;有限元模型重现了变角度横向加劲肋的受力过程,与试验结果吻合良好;提出的横向加劲肋抗剪承载力计算公式计算值与试验结果吻合良好,提出的钢壳浇筑变形计算公式能有效地计算不同钢壳厚度、纵向加劲肋间距下所需的横向加劲肋间距,可供组合桥塔设计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桥梁工程 钢壳-混凝土组合桥塔 横向加劲肋 布设角度 推出试验 承载机理 抗剪承载力 变形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igh AOA decoupling control for aircraft based on ADRC 被引量:9
6
作者 LIU Junjie SUN Mingwei +1 位作者 CHEN Zengqiang SUN Qinglin 《Journal of Systems Engineering and Electronics》 SCIE EI CSCD 2020年第2期393-402,共10页
In this paper, a practical decoupling control scheme for fighter aircraft is proposed to achieve high angle of attack(AOA)tracking and super maneuver action by utilizing the thrust vector technology. Firstly, a six de... In this paper, a practical decoupling control scheme for fighter aircraft is proposed to achieve high angle of attack(AOA)tracking and super maneuver action by utilizing the thrust vector technology. Firstly, a six degree-of-freedom(DOF) nonlinear model with 12 variables is given. Due to low sufficiency of the aerodynamic actuators at high AOA, a thrust vector model with rotatable engine nozzles is derived. Secondly, the active disturbance rejection control(ADRC) is used to realize a three-channel decoupling control such that a strong coupling between different channels can be treated as total disturbance, which is estimated by the designed extended state observer. The control surface allocation is implemented by the traditional daisy chain method. Finally,the effectiveness of the presented control strategy is demonstrated by some numerical simulation result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IGH angle of attack(AOA) decoupling control linear extended state observer(LESO) active disturbance REJECTION control(ADRC) THRUST vector technology control allocatio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船舶永磁同步推进电机的优化I/f起动控制方法 被引量:2
7
作者 张翔 高岚 《舰船科学技术》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09-115,共7页
为解决高转矩与高转动惯量的船舶推进电机在开环I/f控制中转速和转矩波动大、电机易失步、效率低的问题,提出一种I/f控制改进方法。通过建立转矩角观测器,调节给定电流矢量的幅值,使其跟随负载转矩变化,提高系统鲁棒性。同时,将电机运... 为解决高转矩与高转动惯量的船舶推进电机在开环I/f控制中转速和转矩波动大、电机易失步、效率低的问题,提出一种I/f控制改进方法。通过建立转矩角观测器,调节给定电流矢量的幅值,使其跟随负载转矩变化,提高系统鲁棒性。同时,将电机运行状态推进至接近最大转矩电流比状态,提高电机的运行效率;通过瞬时有功功率调节电流矢量的角速度,降低电磁转矩波动,加快电机的转速收敛过程。最后,在Matlab/Simulink中进行仿真实验,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可以显著提高推进电机运行效率和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永磁同步电机 I/f控制 瞬时有功功率 电流矢量与转子磁链夹角观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扩张状态观测器的永磁直线同步电机改进模型预测电流控制 被引量:3
8
作者 赵希梅 孙文浩 金鸿雁 《电机与控制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34-42,共9页
针对永磁直线同步电机(PMLSM)模型预测电流控制(MPCC)中存在的电流脉动过大、在线计算复杂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扩张状态观测器(ESO)的改进MPCC策略。利用最优电压矢量相角和重新划分后的电压矢量扇区,改进第一电压矢量的选取方式,减小... 针对永磁直线同步电机(PMLSM)模型预测电流控制(MPCC)中存在的电流脉动过大、在线计算复杂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扩张状态观测器(ESO)的改进MPCC策略。利用最优电压矢量相角和重新划分后的电压矢量扇区,改进第一电压矢量的选取方式,减小第二电压矢量选择范围,以实现电压矢量的快速选取,进而降低电流脉动。同时,为了提高PMLSM抗负载扰动能力,通过ESO对扰动进行观测,将观测到的扰动转换为电流进行补偿,提高系统的鲁棒性,且补偿电流可起到进一步减小电流脉动的作用。仿真结果表明,所提出的控制方法切实可行,与MPCC相比,基于ESO的改进MPCC系统具有更好的控制性能、更小的电流脉动和较强的鲁棒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永磁直线同步电机 改进模型预测电流控制 扩张状态观测器 最优电压矢量相角 电流脉动 鲁棒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Vienna整流器低开关频率双矢量模型预测控制策略研究
9
作者 冯兴田 代站疆 宋旭 《电机与控制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172-183,共12页
为了解决Vienna整流器传统有限集模型预测控制计算量大、控制精度依赖于采样频率的问题,同时降低Vienna整流器的开关频率,提出一种应用于Vienna整流器的低开关频率双矢量有限集模型预测控制策略。首先,建立基于电压预测的代价函数,并在... 为了解决Vienna整流器传统有限集模型预测控制计算量大、控制精度依赖于采样频率的问题,同时降低Vienna整流器的开关频率,提出一种应用于Vienna整流器的低开关频率双矢量有限集模型预测控制策略。首先,建立基于电压预测的代价函数,并在进行预测计算之前确定参考电压矢量所在的扇区以减少参与预测计算的矢量个数。其次,在控制周期中引入第二矢量与最优矢量共同作用,以提高控制系统的跟踪精度,减小传统有限集模型预测控制对采样频率的依赖。再者,为了减小系统的开关损耗,对输出的双矢量组合进行限定并对矢量的作用顺序进行调整。此外,利用冗余矢量对中点电压的相反影响解决直流侧中点电压的波动问题。最后,通过仿真和实验证明所提控制策略的有效性和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VIENNA整流器 双矢量有限集模型预测控制 开关频率 低计算量 中点电压平衡 代价函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网格曲面多轴加工的刀轴矢量生成方法研究 被引量:2
10
作者 文豪 徐志伟 +1 位作者 柳英杰 张揽宇 《机械设计与制造》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244-248,共5页
以网格曲面为研究对象,针对其多轴数控加工代码生成的刀具摆角控制问题,研究刀位坐标的刀轴矢量生成方法。基于网格曲面的模型数据存储特征,分析刀位坐标的求取方法与数据特点;研究面向网格曲面多轴加工的刀具摆角控制机理,提出垂直于... 以网格曲面为研究对象,针对其多轴数控加工代码生成的刀具摆角控制问题,研究刀位坐标的刀轴矢量生成方法。基于网格曲面的模型数据存储特征,分析刀位坐标的求取方法与数据特点;研究面向网格曲面多轴加工的刀具摆角控制机理,提出垂直于部件的刀轴矢量直接生成方法;通过刀位坐标与网格顶点连线的夹角计算与判断,快速检索刀位坐标所对应的网格面片,并利用该面片法矢直接生成网格曲面多轴加工的刀轴矢量;借助计算机编程实现网格曲面多轴数控加工的刀轴矢量数据生成,使用UG的CLSF管理器仿真刀路及VERICUT的加工测试,验证所提方法的有效性。测试结果表明,所提方法生成的刀轴矢量可有效驱动多轴加工的摆角控制,实现网格曲面模型的多轴数控加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格曲面 多轴加工 刀轴矢量 摆角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喷管二次流控制的推力矢量特性研究
11
作者 陈家兴 姬永超 +4 位作者 白云 王刚 武锐 展杰 赵猛 《固体火箭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21-330,共10页
通过控制二次流喷口相对位置和宽度来改变喷管出口燃气流动方向是实现推力矢量控制的方法之一。为掌握落压比(NPR)、二次流压比(SPR)以及二次流喷口相对位置(X_(j))和宽度(d)对推力矢量性能的影响,通过数值计算分析了发动机推力矢量角(... 通过控制二次流喷口相对位置和宽度来改变喷管出口燃气流动方向是实现推力矢量控制的方法之一。为掌握落压比(NPR)、二次流压比(SPR)以及二次流喷口相对位置(X_(j))和宽度(d)对推力矢量性能的影响,通过数值计算分析了发动机推力矢量角(δ)、推力系数(C_(f))变化规律。结果表明,随着落压比的减小,喷管可以获得更大的推力矢量角度,但推力损失更大;主流落压比不同时,喷管推力矢量效率的最小值所对应的二次流压比不同;随着二次流喷口宽度的增加,喷管的推力矢量角度逐渐增大且随着二次流压比的增大其增幅也随之变大;推力矢量效率在SPR≤0.6时,随着二次流喷口宽度的增大而减小;SPR=0.8后随着二次流喷口宽度的增大先下降后上升,SPR=1.2时随着二次流喷口宽度的增大而增大;随着二次流喷口位置向喷管出口的移动,推力矢量角仅在喷口后的气流分离由闭式变为开式时发生一次突增,而推力系数发生一次突减;随着二次流喷射角度的增大,喷管的推力矢量角度不断增大,喷管的推力系数呈现不断减小的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喷管 推力矢量控制 二次流喷口位置 二次流喷口宽度 推力矢量角度 推力系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限制负载角的永磁同步电机序列模型预测控制
12
作者 刘亮亮 张庆超 +2 位作者 钱坤 王浩然 樊明迪 《空军工程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41-47,共7页
针对永磁同步电机模型预测控制中增加负载角限制函数可以避免电机失步但会导致模型预测控制权重系数调节更加繁琐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可限制负载角的永磁同步电机无权重系数模型预测控制。该方法基于字典法实现模型预测控制,对目标函数进... 针对永磁同步电机模型预测控制中增加负载角限制函数可以避免电机失步但会导致模型预测控制权重系数调节更加繁琐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可限制负载角的永磁同步电机无权重系数模型预测控制。该方法基于字典法实现模型预测控制,对目标函数进行分层序列优化,实现无权重系数下的多目标优化。为验证该方法的有效性,进行了仿真和实验研究。结果表明,本方法可以实现负载角限制且动静态性能与传统方法一致,与传统方法相比,转矩与磁链的稳态误差相近,约为0.3N·m和0.005V·s,但省去了权重系数的调整,减少了计算负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负载角限制 永磁同步电机 序列模型预测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激波控制的流体推力矢量喷管试验 被引量:16
13
作者 王占学 王玉男 +1 位作者 李志杰 辛晓龙 《推进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751-756,共6页
以二元收扩喷管为对象,开展了基于二次流喷射的流体推力矢量技术研究。基于试验研究,得到了不同喷管落压比、不同的二次流总压比和不同的二次流喷射角度多种工况下的喷管上下壁面中心线压力分布规律以及喷管壁面油流分布图。通过对不同... 以二元收扩喷管为对象,开展了基于二次流喷射的流体推力矢量技术研究。基于试验研究,得到了不同喷管落压比、不同的二次流总压比和不同的二次流喷射角度多种工况下的喷管上下壁面中心线压力分布规律以及喷管壁面油流分布图。通过对不同工况下参数变化规律分析,给出了基于二次流喷射的流体推力矢量喷管的主次流气动参数及几何参数对流体推力矢量喷管流场结构和性能影响的关联关系。从试验和分析结果可以看出,喷管落压比、二次流总压比和二次流喷射角度等喷管的主次流气动几何参数对基于流体推力矢量喷管参数变化有明显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体推力矢量 激波控制 矢量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源/多负荷直流微电网的能量管理和协调控制方法 被引量:91
14
作者 张学 裴玮 +3 位作者 邓卫 屈慧 沈子奇 赵振兴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1期5553-5562,共10页
低压直流微电网的能量管理与协调控制是保证其可靠运行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之一。基于直流母线电压信号的传统控制方法在不同工作模式将引起直流母线电压存在偏差,对恒功率负载造成不利影响,进而引起系统不稳定。针对这一问题,提出一种... 低压直流微电网的能量管理与协调控制是保证其可靠运行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之一。基于直流母线电压信号的传统控制方法在不同工作模式将引起直流母线电压存在偏差,对恒功率负载造成不利影响,进而引起系统不稳定。针对这一问题,提出一种基于本地信息的能量管理和协调控制方法。详细分析并网运行、变流器限流运行以及孤岛运行模式下的能量管理、切换条件和协调控制方法。在系统孤岛运行模式下采用一种开环桨距角控制方法并结合恒压控制,消除直流电压波动,提高电能质量和系统稳定性。最后进行仿真研究,仿真结果验证了所提出方法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流微电网 能量管理 协调控制 桨距角控制 并网变流器 恒功率负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配电台区三相负荷不平衡实时在线治理方法研究 被引量:151
15
作者 方恒福 盛万兴 +3 位作者 王金丽 梁英 王金宇 王思源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2185-2193,共9页
提出一种配电台区三相负荷不平衡实时在线治理方法,介绍了该方法总体思路以及适配的低压负荷在线自动换相装置和控制终端的功能实现方案。建立了以配电台区三相电流不平衡度最小和换相过程低压负荷在线自动换相装置开关切换次数最少为... 提出一种配电台区三相负荷不平衡实时在线治理方法,介绍了该方法总体思路以及适配的低压负荷在线自动换相装置和控制终端的功能实现方案。建立了以配电台区三相电流不平衡度最小和换相过程低压负荷在线自动换相装置开关切换次数最少为目标的多目标最优换相数学模型,并给出基于向量基因遗传优化算法的求解方法和配电台区三相负荷不平衡实时在线治理控制策略。最后通过仿真算例验证了提出方法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相负荷不平衡 向量基因遗传优化算法 低压负荷自动换相 在线治理控制策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交流励磁变速恒频风电系统运行研究 被引量:131
16
作者 贺益康 郑康 +1 位作者 潘再平 刘其辉 《电力系统自动化》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3期55-59,68,共6页
随着风电机组单机容量的不断增大,采用变桨距风力机实现最大风能捕获和利用的变速恒频发电已成为当前风电技术的研究热点。文中从理论到实践全面讨论了双馈发电机交流励磁变速恒频的发电原理、对交流励磁变频器的要求,以及为追踪最大风... 随着风电机组单机容量的不断增大,采用变桨距风力机实现最大风能捕获和利用的变速恒频发电已成为当前风电技术的研究热点。文中从理论到实践全面讨论了双馈发电机交流励磁变速恒频的发电原理、对交流励磁变频器的要求,以及为追踪最大风能捕获、实现发电机有功、无功功率独立调节和变速恒频下空裁并网控制的定子磁场定向矢量控制策略。实验风电机组的空载、并网、同步速上、下的发电运行全面验证了所提出的交流励磁变速恒频关键风电技术的正确性,为大型风力机组的工程实现奠定了一定的理论及技术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流励磁 变速恒频 风力发电 空载并网 发电机矢量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基于转矩角的永磁同步电机直接转矩控制 被引量:46
17
作者 邱鑫 黄文新 +1 位作者 杨建飞 卜飞飞 《电工技术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56-62,共7页
针对电动汽车用永磁同步电机,提出一种基于转矩角的直接转矩控制策略,并研究了其中磁链与转矩角的限幅要求。所述方法以电机转矩角控制为出发点,利用转矩闭环调节直接得到所发电压矢量幅值,根据定子磁链闭环调节并结合转矩角前馈调整所... 针对电动汽车用永磁同步电机,提出一种基于转矩角的直接转矩控制策略,并研究了其中磁链与转矩角的限幅要求。所述方法以电机转矩角控制为出发点,利用转矩闭环调节直接得到所发电压矢量幅值,根据定子磁链闭环调节并结合转矩角前馈调整所发电压矢量角度,并通过空间矢量调制得到驱动信号,同时对转矩角实时观测和限制,以保证电机稳定运行。该方法不仅具有对电感参数变化不敏感和鲁棒性较强的优点,而且控制结构简单。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有效、可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接转矩控制 转矩角 永磁同步电机 空间矢量调制 电动汽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空空导弹大角度姿态推力矢量控制研究 被引量:18
18
作者 王鹏 陈万春 殷兴良 《宇航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295-299,共5页
为研究具有大离轴角及越肩发射能力的先进空空导弹敏捷转弯方法,研究了空空导弹的大角度姿态机动控制律。利用时间尺度分离的方法将导弹的姿态动力学和运动学系统分别看做快子系统和慢子系统。用李亚普诺夫方法设计了慢子系统控制律。... 为研究具有大离轴角及越肩发射能力的先进空空导弹敏捷转弯方法,研究了空空导弹的大角度姿态机动控制律。利用时间尺度分离的方法将导弹的姿态动力学和运动学系统分别看做快子系统和慢子系统。用李亚普诺夫方法设计了慢子系统控制律。利用动态逆方法设计了快子系统控制律。分析了控制系统的鲁棒性和稳态精度。仿真结果证明了所提控制方法能够大大减小空空导弹大角度姿态机动时各种力矩干扰的影响。最后给出了采用姿态控制实现的越肩发射的仿真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空导弹 大角度姿态机动 推力矢量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轴对称矢量喷管数值模拟及数学模型研究 被引量:8
19
作者 卢燕 樊思齐 马会民 《西北工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383-386,共4页
应用数值模拟方法对轴对称推力矢量喷管的内流场性能进行了研究 ,采用 Jameson提出的有限体积法计算了矢量喷管的内部流场和性能参数 ,分析了性能参数及其相关参数之间的关系 。
关键词 轴对称 矢量喷管 数值模拟 有限体积法 数学模型 推力矢量 飞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方位角和载荷联合反馈的独立变桨距控制策略研究 被引量:18
20
作者 刘皓明 唐俏俏 +1 位作者 张占奎 李琰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4期3798-3805,共8页
针对风切变和塔影效应引起的风力机气动载荷周期性波动,展开风电机组独立变桨距控制策略研究。基于叶素动量理论进行风轮叶片气动建模,在Matlab/Simulink平台上编程实现叶片气动载荷计算模型,并与GH Bladed仿真结果进行对比分析。提出... 针对风切变和塔影效应引起的风力机气动载荷周期性波动,展开风电机组独立变桨距控制策略研究。基于叶素动量理论进行风轮叶片气动建模,在Matlab/Simulink平台上编程实现叶片气动载荷计算模型,并与GH Bladed仿真结果进行对比分析。提出了基于方位角和载荷联合反馈的独立变桨距控制策略,根据方位角反馈设置动态权系数,周期性调节每支叶片的桨距角,并在此基础上增加了叶根挥舞载荷PID控制环节,以微调修正桨距角。基于Matlab/Simulink和GH Bladed平台进行仿真分析,结果表明,该联合反馈控制策略可有效平缓周期或随机性的叶片挥舞载荷波动,而且对于减小风轮不平衡载荷以及降低风力机疲劳载荷有较好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独立变桨距 风切变 塔影效应 载荷反馈 方位角反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