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64篇文章
< 1 2 1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药物对牛晶体上皮细胞生长的抑制作用 被引量:1
1
作者 孙朝晖 姚克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1999年第6期257-259,282,共4页
目的:研究双氯灭痛钠及环孢霉素A在体外对牛晶体上皮细胞(BLEC)增殖的影响。方法:牛晶体上皮细胞原代培养。用第四代晶体上皮细胞种入24 孔板,分别加入不同浓度的双氯灭痛钠及环孢霉素A,24 h 及72 h 后用Giem ... 目的:研究双氯灭痛钠及环孢霉素A在体外对牛晶体上皮细胞(BLEC)增殖的影响。方法:牛晶体上皮细胞原代培养。用第四代晶体上皮细胞种入24 孔板,分别加入不同浓度的双氯灭痛钠及环孢霉素A,24 h 及72 h 后用Giem sa 法检测细胞增殖抑制率。结果:双氯灭痛钠(≥75 μg/m l)及环孢霉素A(≥25 μg/m l)在体外有抑制晶体上皮细胞增殖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 培养的/药物作用 晶体/药物作用 双氯灭痛钠/药理学 环孢菌素A/药理学 白内障摘除术/并发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枢神经药物对两种品系小鼠行为学作用的比较
2
作者 叶夷露 张建亭 +4 位作者 钟雅文 张纬萍 沈香娣 魏尔清 张琦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384-390,共7页
目的:比较中枢神经药物对KM小鼠和ICR小鼠开场自发活动和被动回避试验的影响。方法:KM小鼠和ICR小鼠分别腹腔注射不同剂量的中枢兴奋药咖啡因(3、10、30 mg/kg)和麻黄碱(3、10、30、100 mg/kg),以及中枢抑制药地西泮(1、3、10 mg/kg)和... 目的:比较中枢神经药物对KM小鼠和ICR小鼠开场自发活动和被动回避试验的影响。方法:KM小鼠和ICR小鼠分别腹腔注射不同剂量的中枢兴奋药咖啡因(3、10、30 mg/kg)和麻黄碱(3、10、30、100 mg/kg),以及中枢抑制药地西泮(1、3、10 mg/kg)和水合氯醛(10、30、100 mg/kg)。给药10 min或30 min后,分别记录小鼠在开场内的自发活动2 h或被动回避试验的潜伏时间。分析小鼠的活动轨迹,以总路程、中央区域活动路程占总路程的比值(中央路程比值)、中央区域停留时间和穿梭的潜伏时间等指标,来评价药物对两种品系小鼠行为学活动特点的影响。结果:咖啡因和地西泮使潜伏期延长,麻黄碱和水合氯醛使潜伏期缩短,两种品系小鼠之间无明显差异。在两种品系小鼠的总活动路程上,麻黄碱10 mg/kg、地西泮3 mg/kg和水合氯醛100 mg/kg有差异。麻黄碱10、30、100 mg/kg对ICR小鼠的中央路程比值较KM小鼠增加、中央区域停留时间延长;地西泮3、10 mg/kg对ICR小鼠的中央路程比值较KM小鼠降低、中央区域停留时间缩短。结论:两种品系小鼠对开场自发活动的总路程、中央路程比值和中央区域停留时间有差异,对被动回避试验的潜伏时间无差异,为今后中枢神经药物的研究中动物品系的选择提供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枢神经系统药物/药理学 运动活动/药物作用 药物评价 品系差异 被动回避 自发活动 小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分子靶向抗肿瘤药物的毒性研究进展 被引量:8
3
作者 娄小娥 陈敏 杨波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473-478,共6页
目的:药物治疗是肿瘤治疗的重要手段,传统的化疗药物疗效欠佳、副作用大,因此以酪氨酸激酶抑制剂为代表的分子靶向抗肿瘤药物得到大力发展。分子靶向抗肿瘤药物具有靶向性强、疗效显著等特点,但在临床应用的过程中会对心、肝、肺等... 目的:药物治疗是肿瘤治疗的重要手段,传统的化疗药物疗效欠佳、副作用大,因此以酪氨酸激酶抑制剂为代表的分子靶向抗肿瘤药物得到大力发展。分子靶向抗肿瘤药物具有靶向性强、疗效显著等特点,但在临床应用的过程中会对心、肝、肺等重要脏器造成不同程度的损伤以及引发手足综合征等不良反应,极大地限制其在临床的应用和发展。因此,分析分子靶向抗肿瘤药物的毒性反应临床现状,研究其作用机制及保护干预措施已成为药物毒理学研究的重要任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肿瘤药/毒性 蛋白酪氨酸激酶类/拮抗剂和抑制剂 蛋白酪氨酸激酶类/副作用 心脏/药物作用 /药物作用 /药物作用 皮肤疾病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百令疏肝胶囊治疗大鼠酒精损伤性肝纤维化的作用 被引量:2
4
作者 扈荣 傅旭春 +1 位作者 沈丽美 白海波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564-568,共5页
目的:探讨百令疏肝胶囊对大鼠酒精损伤性肝纤维化的治疗作用。方法:采用酒精反复灌胃,建立大鼠酒精损伤性肝纤维化模型;酶联免疫法测定血清Ⅲ型前胶原肽(ⅢPC)、层粘连蛋白(LN)、基质金属蛋白酶抑制因子-1(TIMP-1)含量;化学比色法测定... 目的:探讨百令疏肝胶囊对大鼠酒精损伤性肝纤维化的治疗作用。方法:采用酒精反复灌胃,建立大鼠酒精损伤性肝纤维化模型;酶联免疫法测定血清Ⅲ型前胶原肽(ⅢPC)、层粘连蛋白(LN)、基质金属蛋白酶抑制因子-1(TIMP-1)含量;化学比色法测定肝组织羟脯氨酸(Hyp)的含量;肝组织病理切片行Masson三色染色,观察胶原沉积情况,使用Motic Med 6.0数码医学图像分析系统测量肝纤维化面积。结果:百令疏肝胶囊0.09、0.27、和0.45 g.kg-1剂量能明显降低酒精损伤性肝纤维化大鼠血清中TIMP-1、LN水平和肝组织纤维化面积,0.27和0.45 g.kg-1剂量还能明显降低酒精损伤性肝纤维化大鼠血清中ⅢPC水平和肝组织中Hyp含量。结论:百令疏肝胶囊对大鼠酒精损伤性肝纤维化有较好的治疗作用,能降低酒精损伤后大鼠血清中ⅢPC、TIMP-1、LN水平和肝组织中Hyp含量和纤维化面积的增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冬虫夏草/治疗应用 胶囊 肝硬化 酒精性/药物疗法 肝硬化 酒精性/病理学 层黏连蛋白/药物作用 前胶原/药物作用 金属蛋白酶1组织抑制剂/药物作用 羟脯氨酸/药物作用 染色与标记/方法 疾病模型 动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姜黄素对人胚胎干细胞向视网膜色素上皮样细胞定向诱导效率的促进作用 被引量:3
5
作者 殷秋菊 吴一湘 +3 位作者 于莉 刘勋 杨春波 李筱荣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774-780,共7页
背景 来源于多能干细胞的视网膜色素上皮(RPE)细胞移植治疗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AMD)和视网膜色素变性(RP)是近年研究热点,但RPE体外分化诱导效率低下、成本高等一直是难以克服的障碍.研究表明,姜黄素(curcumin)可促进人胚胎干... 背景 来源于多能干细胞的视网膜色素上皮(RPE)细胞移植治疗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AMD)和视网膜色素变性(RP)是近年研究热点,但RPE体外分化诱导效率低下、成本高等一直是难以克服的障碍.研究表明,姜黄素(curcumin)可促进人胚胎干细胞(ESCs)的定向诱导分化,但其对人ESCs向RPE样细胞的定向分化的作用机制尚不清楚. 目的 研究体外培养的人ESCs向视网膜色素上皮(RPE)样细胞的诱导分化过程,探讨curcumin对人ESCs向RPE细胞定向诱导效率的影响及其机制. 方法 将人ESCs株进行体外培养,将处于对数生长期的ESCs传代至基质膜(Matrigel)包被的6孔板中,以mTeSRTM1培养基培养至过渡融合状态后更换为含质量分数87% KnockOutTM DMEM、质量分数10%血清替代物(SR)、质量分数1%非必需氨基酸和质量分数1%谷氨酰胺及青链霉素双抗的分化诱导体系,同时加入终浓度为1 μmol/L的curcumin处理24 h,对照组培养基中未加入curcumin.分别于诱导培养3周及5周时提取细胞RNA及蛋白,采用荧光定量逆转录PCR(RT-PCR)法检测诱导RPE(iRPE)细胞中干细胞标志物、RPE相关标志物及Wnt/β-catenin信号通路相关因子mRNA的相对表达水平;采用Western blot法及免疫荧光染色检测人ESCs、iRPE细胞及人RPE细胞中相关标志物蛋白的表达水平;通过细胞吞噬实验检测iRPE细胞的吞噬功能. 结果 Curcumin组诱导后3周时即可见iRPE细胞色素化,随着时间延长色素化程度更高,而对照组细胞在诱导后5周时开始出现细胞色素化.RT-PCR结果显示,curcumin诱导后3周及5周,curcumin组iRPE细胞中ESCs标志物NANOG mRNA的相对表达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13.086,P=0.022;t=34.186,P=0.004),而RPE标志物Pax6、RX、CRALBP及RPE65 mRNA的相对表达量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Western blot检测显示,CRALBP、RPE65和MITF蛋白在iRPE细胞中表达,表达强度与人RPE细胞相近,而人ESCs不表达上述蛋白.免疫荧光染色显示,iRPE细胞中Pax6、MITF和ZO-1蛋白表达阳性,分别定位于细胞质和细胞膜,可见curcumin组得到的细胞为iRPE细胞,纯化效率达到100%,体外细胞吞噬实验显示,iRPE细胞的细胞质内呈现的聚苯乙烯荧光微球接近阳性对照组,而阴性对照组iRPE细胞中未见到聚苯乙烯荧光微球.诱导培养后第3周和第5周时,curcumin组细胞中Wnt信号通路下游靶因子Lef1、MYC和TCF7,Wnt受体FZD3及Wnt配体Wnt2B和Wnt7B的mRNA相对表达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 结论 Curcumin能提高人ESCs向RPE样细胞的定向诱导效率,其主要机制可能是通过促进Wnt/β-catenin信号通路的活性,从而促进iRPE细胞的分化和成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姜黄素 胚样小体/药物作用 干细胞 细胞分化/药物作用 基因表达/药物作用 眼色素上皮 Wnt蛋白/代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银杏叶提取物对体外培养的人Müller细胞氧化损伤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2
6
作者 孙艳艳 杨旭 +2 位作者 安慧娟 李庆福 鲍玉洲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805-810,共6页
背景 氧化应激是视网膜损伤中重要的病理生理过程,探讨保护视网膜免受氧化应激损伤的方法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研究证实银杏叶提取物具有抗氧化、抗凋亡、抗血栓、抗炎等多种功能,但其对人Müller细胞的抗氧化作用研究较少. 目的 研... 背景 氧化应激是视网膜损伤中重要的病理生理过程,探讨保护视网膜免受氧化应激损伤的方法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研究证实银杏叶提取物具有抗氧化、抗凋亡、抗血栓、抗炎等多种功能,但其对人Müller细胞的抗氧化作用研究较少. 目的 研究银杏叶提取物(EGb)对氧化剂三氧化二砷(As2O3)诱导的人Müller细胞氧化应激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 方法 人Müller细胞株用含体积分数10%胎牛血清(FBS)、2μmol/L谷氨酰胺和质量分数1%青链霉素双抗的DMEM/F12培养液进行培养和传代,取对数生长期的Müller细胞分为5个组,阴性对照组细胞采用常规培养法进行培养,在培养基中加入终质量浓度为5 mg/L的As2 O3处理细胞24 h以建立细胞氧化损伤模型,然后将5、10和20 mg/L EGb分别加入模型细胞培养液中作用24 h,采用MTT法检测各组细胞的活力;采用CM-H2DCFDA荧光探针法测定各组细胞活性氧簇(ROS)含量;采用逆转录PCR(RT-PCR)法检测细胞中easpase-3 mRNA的相对表达量;采用Western blot法分别检测细胞质和细胞核中Nrf2蛋白的表达. 结果 Müller细胞接种至培养瓶后24 h,倒置显微镜下可见接种细胞贴壁良好,培养6~7d时Müller细胞的细胞体积较大,细胞质丰富,呈镶嵌样排列.As2O3处理组部分细胞凋亡,呈卵圆形悬浮在培养液中.MTT法测定结果表明,阴性对照组细胞活力(A值)最高,As2 O3处理组细胞活力最低,而As2O3 +5 mg/L EGb组、As2O3+10 mg/L EGb组和As2O3+20 mg/L EGb组A值随着EGb质量浓度的增加而逐渐增加,各组间总体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63.57,P=0.00).阴性对照组细胞中ROS荧光强度最弱,As2O3处理组最强,As2O3 +5 mg/L EGb组、As2O3+10 mg/L EGb组和As2 O3 +20 mg/L EGb组细胞中ROS荧光强度值随着EGb质量浓度的升高而逐渐减弱,各组间细胞中ROS荧光强度值的总体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4 013.61,P=0.00).细胞内caspase-3 mRNA的相对表达量随EGb质量浓度的升高逐渐下降,各组间总体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2 199.72,P=0.00).各组细胞质中Nrf2蛋白的表达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15.42,P=0.40);阴性对照组、As2O3处理组及As2O3+5 mg/L EGb组、As2O3+ 10 mg/L EGb组和As2 O3 +20 mg/L EGb组细胞核Nrf2蛋白表达量(灰度值)分别为100.01±0.04、46.59±0.63、54.51 ±0.62、59.93±0.17和67.60±0.24,总体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7271.72,P=0.00),其中阴性对照组细胞核Nrf2蛋白表达量最低,而As2O3处理组最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 结论 EGb以剂量依赖的方式减轻体外培养的人Müller细胞的氧化应激损伤,其机制与抗氧化和抗凋亡作用有关,其减轻Müller细胞氧化应激损伤的调控主要发生在细胞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银杏科 植物提取物/药理 细胞株 Müller细胞/药物作用 细胞缺氧 氧化应激 细胞生存/药物作用 凋亡/药物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褪黑素对NB4细胞作用的研究 被引量:9
7
作者 曾庆曙 刘沁华 +1 位作者 夏瑞祥 李嘉嘉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305-308,共4页
目的观察褪黑素对人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细胞株NB4凋亡、分化及细胞周期的影响。方法以不同浓度的褪黑素(0.1、0.5、1mmol/L)加入NB4细胞中,继续培养24、48、72h,利用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率,细胞膜表面抗原CD33和CD11b的表达阳性率,及... 目的观察褪黑素对人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细胞株NB4凋亡、分化及细胞周期的影响。方法以不同浓度的褪黑素(0.1、0.5、1mmol/L)加入NB4细胞中,继续培养24、48、72h,利用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率,细胞膜表面抗原CD33和CD11b的表达阳性率,及细胞周期的变化情况。结果MLT有促进NB4细胞凋亡的作用,且呈时间和浓度依赖性增加(P<0.05);CD33的细胞阳性率没有变化(P>0.05),CD11b的细胞阳性率在浓度为1mmol/L,48h和72h有轻度增加(P<0.05);细胞周期检测则显示随着浓度和时间的增加,G1期细胞增多,S期细胞减少(P<0.05)。结论褪黑素有促进NB4细胞凋亡,影响细胞生长周期的作用,诱导分化作用则不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褪黑激素/药理学 白血病 早幼粒细胞 急性/药物 疗法 细胞凋亡/药物作用 细胞分化/药物作用 细胞周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盐酸吗啡对肠道运动的离体与在体作用及机制研究 被引量:7
8
作者 冯智英 毛连根 +1 位作者 陆源 虞燕琴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2008年第3期271-275,共5页
目的:研究盐酸吗啡对肠道平滑肌运动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制备家兔离体小肠,记录小肠平滑肌发展张力、静止张力、收缩频率,观察盐酸吗啡对肠肌运动的影响。并进一步测定不同浓度的盐酸吗啡灌胃前后小鼠小肠推进运动的变化。结果:5 ... 目的:研究盐酸吗啡对肠道平滑肌运动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制备家兔离体小肠,记录小肠平滑肌发展张力、静止张力、收缩频率,观察盐酸吗啡对肠肌运动的影响。并进一步测定不同浓度的盐酸吗啡灌胃前后小鼠小肠推进运动的变化。结果:5 m g/L、10 m g/L、30 m g/L的盐酸吗啡作用于离体肠肌,对家兔小肠发展张力均有明显的抑制作用(P<0.05)。纳洛酮可削弱盐酸吗啡对肠肌发展张力的抑制作用,吗啡对肠肌发展张力的抑制作用从78.7%±13.4%至87.8%±11.2%(P<0.05)。阿托品可阻断盐酸吗啡对肠肌发展张力的抑制作用,吗啡对肠肌发展张力的抑制百分比从77.2%±12.1%至103.7%±12.8%(P<0.05)。而酚妥拉明则增强盐酸吗啡对肠肌发展张力的抑制作用,吗啡对肠肌发展张力的抑制百分比从79.2%±11.8%至69.8%±15.3%(P<0.05)。用不同浓度(75、150、300 m g/L)的盐酸吗啡灌胃后小鼠小肠推进均减慢,推进率分别为54.9%±15.5%、47.7%±14.3%、37.1%±5.8%,与生理盐水灌胃组比较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盐酸吗啡在离体与在体水平对肠肌运动均有抑制作用,其机制可能与阿片受体、胆碱能受体、肾上腺素能受体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吗啡/药理学 平滑/药物作用 小肠/药物作用 受体 阿片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桑叶乙酸乙酯提取物的血管作用及其机制 被引量:5
9
作者 夏满莉 高琴 +4 位作者 周新妹 钱令波 沈忠华 蒋惠娣 夏强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2007年第1期48-53,共6页
目的:探讨桑叶乙酸乙酯提取物对离体大鼠胸主动脉环收缩张力的作用及其机制。方珐:采用生物信号采集系统记录灌流胸主动脉环张力变化。结果:①桑叶乙酸乙酯提取物(0.25~32.0g/L)对苯肾上腺素(PE,10^-6 mol/L)和KCl(6×... 目的:探讨桑叶乙酸乙酯提取物对离体大鼠胸主动脉环收缩张力的作用及其机制。方珐:采用生物信号采集系统记录灌流胸主动脉环张力变化。结果:①桑叶乙酸乙酯提取物(0.25~32.0g/L)对苯肾上腺素(PE,10^-6 mol/L)和KCl(6×10^-2 mol/L)预收缩的内皮完整和去内皮的血管环均有舒张作用,且呈浓度依赖性;②EC50(KCl 6g/L,PE6.4g/L)的桑叶乙酸乙酯提取物可使CaCl2量效曲线下移,最大反应降低;③经钙通道阻断剂维拉帕米预处理的去内皮血管,桑叶乙酸乙酯提取物可加强PE引起的血管收缩,与ryanodine受体阻断剂钌红共孵育可取消维拉帕米的上述作用,而IP3受体阻断剂肝素则不能取消其作用。结论:桑叶乙酸乙酯提取物对血管呈非内皮依赖性的双重作用,其舒张效应大于收缩效应。桑叶乙酸乙酯提取物产生的血管舒张作用可能是通过抑制电压依从性钙通道和受体依从性钙通道减少Ca^2+内流入血管平滑肌细胞所致;其收缩作用可能是通过激活内质网ryanodine受体,引起内质网内Ca^2+释放引起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桑叶/化学 钙通道/药物作用 乙酸盐类 植物提取物/药理学 血管收缩/药物作用 主动脉 内皮 血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噬抑制剂3-MA对高糖诱导的人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增生的抑制作用 被引量:8
10
作者 侯文文 石焕琦 +1 位作者 张真 张晓梅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5-9,共5页
背景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是糖尿病常见的并发症之一,视网膜色素上皮(RPE)细胞作为视网膜重要的组成细胞在DR的发生和发展中至关重要。目的探讨自噬抑制剂3-MA对高糖培养的人RPE细胞(hRPECs)增生的影响。方法将体外培养的hRPECs... 背景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是糖尿病常见的并发症之一,视网膜色素上皮(RPE)细胞作为视网膜重要的组成细胞在DR的发生和发展中至关重要。目的探讨自噬抑制剂3-MA对高糖培养的人RPE细胞(hRPECs)增生的影响。方法将体外培养的hRPECs分为对照组、高糖组和3-MA+高糖组,对照组细胞用含5mmol/L葡萄糖的DMEM/F12培养基进行培养,高糖组采用含30mmol/L葡萄糖的DMEM/F12培养基进行培养,干预组细胞先在DMEM/F12培养基中添加10mmol/L的3-MA处理1h后,再添加30mmol/L葡萄糖溶液进行培养。将培养的细胞以1×10^5/孔的密度接种于24孔细胞培养板中,待细胞80%融合后用含体积分数0.5%胎牛血清的培养基继续孵育24h,使细胞周期同步化。倒置光学显微镜和透射电子显微镜下观察各组jRPECs的形态及超微结构;采用CCK-8法检测各组hRPECs的增生率;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各组hRPECs中自噬相关基因微管相关蛋白轻链3B(LC3B)蛋白的表达。结果对照组细胞生长状态良好,细胞排列整齐;高糖组细胞体积稍增大,细胞数量明显多于对照组,而3-MA+高糖组细胞形态不规则,排列紊乱。透射电子显微镜下可见对照组细胞核呈圆形或卵圆形,亚细胞器形态均正常,未发现自噬小体;高糖组细胞中可见自噬溶酶体,而3-MA+高糖组可见自噬小体。对照组、高糖组、3-MA+高糖组细胞的增生率分别为(100.0±2.0)%、(116.9±5.2)%和(103.7±4.7)%,总体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3.526,P=0.006),高糖组的细胞增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和3-MA+高糖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3-MA+高糖组与对照组间细胞增生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高糖组细胞中LC3B—Ⅰ蛋白表达减弱,LC3B-Ⅱ蛋白表达增强,而3-MA+高糖组细胞中LC3B—Ⅰ和LC3B—Ⅱ蛋白的表达强度与对照组接近。对照组、高糖组、3-MA+高糖组细胞中LC3B—Ⅱ/LC3B—Ⅰ值分别为0.131±0.065、2.504±0.097和0.274±0.007,组间总体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694.676,P=0.000),高糖组细胞中LC3B—Ⅱ/LC3B—Ⅰ值明显高于对照组和3-MA+高糖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3-MA+高糖组与对照组间细胞中LC3B—Ⅱ/LC3B—Ⅰ值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糖可激活自噬过程并促进hRPECs增生,而自噬抑制剂3-MA在一定程度上抑制自噬进程,从而发挥抑制细胞增生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噬/药物作用 葡萄糖/药理 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药物作用 超微结构 生物标志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三尖杉酯碱对人急性髓系白血病干细胞的杀伤作用 被引量:8
11
作者 沈建平 杨宏 +1 位作者 倪万茂 钱文斌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485-490,共6页
目的:观察高三尖杉酯碱(HHT)对人急性髓系白血病(AML)干细胞的杀伤作用,探讨其分子学机制。方法:用流式细胞仪(FACS)分析AML细胞株白细胞干细胞(LSC)的表型特征,用MTT法检测HHT对具有LSC特征的KG-1细胞的生长抑制作用,用FACS观察HHT对CD... 目的:观察高三尖杉酯碱(HHT)对人急性髓系白血病(AML)干细胞的杀伤作用,探讨其分子学机制。方法:用流式细胞仪(FACS)分析AML细胞株白细胞干细胞(LSC)的表型特征,用MTT法检测HHT对具有LSC特征的KG-1细胞的生长抑制作用,用FACS观察HHT对CD34+CD38-CD96+的KG-1细胞数量的影响,Western blot法检测药物处理后Caspase途径和凋亡相关蛋白的改变。结果:KG-1和Kasumi-1细胞CD34+CD38-CD96+分别为69%和26.7%,U937细胞不表达CD96。HHT能显著抑制KG-1细胞的生长,并呈剂量依赖性(r2=0.9971,P<0.05)。48 h的半数抑制浓度为16.9 ng/ml。HHT作用KG-1细胞后,CD34+CD38-CD96+细胞的比例从63.6%下降到17.1%。HHT能显著激活Caspase-3、Caspase-9和PARP,抑制磷酸化Akt和Bcl-2的表达。结论:HHT能显著抑制人AML细胞KG-1的增殖,减少CD34+CD38-CD96+白血病干细胞数量;对Akt活性和Bcl-2的调控可能是其重要的作用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血病 髓样 急性/药物疗法 白血病 髓样 急性/病理学 三尖杉酯碱类/治疗应用 肿瘤干细胞/药物作用 细胞凋亡/药物作用 肿瘤细胞 培养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丹皮酚抑制帕金森病模型细胞凋亡的作用 被引量:7
12
作者 王浩 耿赵铭 +2 位作者 胡智伟 王舒燕 赵冰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30-36,共7页
目的:观察丹皮酚对帕金森病模型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采用1-甲基-4-苯基吡啶( MPP+)处理具有多巴胺能神经元特性的PC12细胞建立帕金森病体外模型,并分为正常对照组、空白对照组、1μmol/L丹皮酚组、3μmol/L丹皮酚组和9μmo... 目的:观察丹皮酚对帕金森病模型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采用1-甲基-4-苯基吡啶( MPP+)处理具有多巴胺能神经元特性的PC12细胞建立帕金森病体外模型,并分为正常对照组、空白对照组、1μmol/L丹皮酚组、3μmol/L丹皮酚组和9μmol/L丹皮酚组。以四甲基偶氮唑蓝比色法和乳酸脱氢酶法检测细胞损伤,以赫斯特荧光染剂染色及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以二氯二氢荧光素-乙酰乙酸酯法检测细胞活性氧生成,以蛋白质印迹法检测凋亡相关蛋白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3(caspase-3)、Bcl-2和Bcl-2相关X蛋白(Bax)的表达水平。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空白对照组细胞存活率显著降低,乳酸脱氢酶漏出率升高,凋亡细胞增多,活性氧生成增加,凋亡相关分子caspase-3活性上调、Bax/Bcl-2比值升高,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与空白对照组比较,各浓度丹皮酚预处理后细胞存活率显著升高,乳酸脱氢酶漏出率降低,凋亡细胞减少,并抑制活性氧生成,降低Bax/Bcl-2的比值及caspase-3蛋白水平,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或P<0.01)。结论:丹皮酚能抑制帕金森病模型PC12细胞凋亡,其发挥保护作用的机制可能与改善氧化应激、降低Bax/Bcl-2比值、抑制caspase-3活化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甲基-4-苯基吡啶 帕金森病 细胞凋亡/药物作用 牡丹酚/药理学 牡丹酚/投药和剂量 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3/药物作用 BCL-2相关X蛋白质 基因 bcl-2 活性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雷帕霉素协同去甲氧柔红霉素诱导人急性T淋巴细胞白血病Jurkat细胞株凋亡的作用 被引量:4
13
作者 赵妍敏 吴康妮 +4 位作者 王颖佳 吴功强 曹伟杰 于晓红 黄河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482-488,共7页
目的:探讨去甲氧柔红霉素(idarubicin,IDA)联合雷帕霉素(rapamycin,Rapa)抗人急性T淋巴细胞白血病(T-ALL)Jurkat细胞株的效应及机制。方法:应用CCK-8法分析两药联用对细胞增殖的影响;Isobologram法分析两药联合作用的性质;电镜形态学观... 目的:探讨去甲氧柔红霉素(idarubicin,IDA)联合雷帕霉素(rapamycin,Rapa)抗人急性T淋巴细胞白血病(T-ALL)Jurkat细胞株的效应及机制。方法:应用CCK-8法分析两药联用对细胞增殖的影响;Isobologram法分析两药联合作用的性质;电镜形态学观察和Annexin V/PI染色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情况;免疫印迹法检测凋亡相关基因Caspase3、PARP、Caspase8、Caspase9及Akt、p-Akt、P85S6K、p-P85S6K、P70S6K、p-P70S6K、ERK1/2、p-ERK1/2等蛋白质水平表达。结果:CCK-8法示IDA联合Rapa能明显降低IDA的半数抑制浓度(50%inhibition concentration,IC50)值。Isobologram法示两药联合指数小于1。免疫印迹法示两药联用组较IDA单用组更能激活Caspase3和底物PARP,Caspase8和Caspase9在两药联用组均呈现明显激活。IDA联用Rapa后能使mTOR信号通路上游的Akt及下游的P85S6K、P70S6K分子磷酸化水平明显降低,并能协同下调ERK的磷酸化水平。结论:Rapa和IDA对Jurkat细胞的生长抑制具有协同作用,两药联用时细胞凋亡增加,且通过线粒体和细胞膜双途径增强凋亡效应。其协同机制可能与Rapa逆转IDA引起的Akt/mTOR信号通路激活,并抑制ERK信号活化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JURKAT细胞 白血病淋巴瘤 成人T细胞 西罗莫司/药理学 去甲氧柔红霉素/药理学 细胞凋亡/药物作用 信号传导 细胞增殖/药物作用 药物疗法 联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半胱氨酰白三烯受体拮抗剂对全脑缺血再灌注慢性损伤的作用 被引量:4
14
作者 王浩 郭红刚 +1 位作者 楼琦 石巧娟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19-26,共8页
目的:研究半胱氨酰白三烯受体(Cys LTR)拮抗剂普鲁司特和HAMI3379对全脑缺血再灌注慢性损伤的保护作用及相关作用机制。方法:40只体质量为45~65 g的清洁级健康雄性长爪沙鼠分为手术对照组、模型对照组、普鲁司特组和HAMI 3379组,每组10... 目的:研究半胱氨酰白三烯受体(Cys LTR)拮抗剂普鲁司特和HAMI3379对全脑缺血再灌注慢性损伤的保护作用及相关作用机制。方法:40只体质量为45~65 g的清洁级健康雄性长爪沙鼠分为手术对照组、模型对照组、普鲁司特组和HAMI 3379组,每组10只。采用结扎双侧颈总动脉10 min再灌注法制作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普鲁司特组和HAMI 3379组于术前30 min和术后30 min、4 h、12 h分别腹腔注射普鲁司特和HAMI 3379,第二天起每天分别给药一次,连续给药5 d。于全脑缺血再灌注24 h和14 d时对各组的神经症状和功能进行评分;尼氏染色法观察再灌注14 d时各组大脑皮层神经元的形态和数量;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再灌注14 d时各组大脑皮层小胶质细胞和星形胶质细胞激活情况。结果:30只长爪沙鼠中,21只造模成功,其中模型对照组7只,普鲁司特组6只,HAMI 3378组8只。与模型对照组比较,普鲁司特组和HAMI 3379组术后24 h神经症状评分降低(均P<0.01),术后14 d普鲁司特组和HAMI 3379组的神经症状评分较模型对照组亦有改善的趋势,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普鲁司特组和HAMI 3379组在这两个时间点的神经功能评分均高于模型对照组(P<0.05或P<0.01)。普鲁司特组和HAMI 3379组大脑皮层神经元损伤较模型对照组减轻,存活神经元密度与模型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普鲁司特组和HAMI 3379组大脑皮层小胶质细胞和星形胶质细胞增生情况较模型对照组改善(均P<0.01)。结论:普鲁司特和HAMI 3379对长爪沙鼠全脑缺血慢性损伤模型具有较持久的神经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三烯拮抗剂/药理学 半胱氨酸 沙丁胺醇/治疗应用 脑缺血/病理生理学 再灌注损伤/药物作用 神经元/药物作用 疾病模型 动物 沙鼠亚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雌激素对成年SD大鼠缺血性脑损伤的认知保护作用 被引量:6
15
作者 陈天平 宋先兵 陈晓蓉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405-408,共4页
目的探讨雌激素对成年SD大鼠缺血性脑损伤的认知保护作用及可能机制。方法成年SD大鼠72只,随机分为雌激素处理组(A组)、安慰剂处理组(B组)、假手术组(C组)和正常对照组(D组),每组18只♀♂各半。除C、D组外其余大鼠均采用线栓法制备局灶... 目的探讨雌激素对成年SD大鼠缺血性脑损伤的认知保护作用及可能机制。方法成年SD大鼠72只,随机分为雌激素处理组(A组)、安慰剂处理组(B组)、假手术组(C组)和正常对照组(D组),每组18只♀♂各半。除C、D组外其余大鼠均采用线栓法制备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模型(MCAO),缺血2h、再灌注22 h后观察神经功能评分及脑梗死体积,缺血2周后应用Morris水迷宫观察大鼠的行为学变化。结果 MCAO术后24h,A组较B组脑梗死体积比小、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轻。缺血2周后,在定位航行实验中,A组大鼠逃避潜伏期较B组明显缩短、目标象限路程及跨越平台次数高于B组,其空间学习能力有所改善。在空间探索实验中,A组♂大鼠的目标象限时间、目标象限路程及穿越目标区域次数均高于B组;A组♀大鼠的空间探索实验结果与B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雌激素可提高成年SD大鼠局灶性脑缺血损伤的空间学习及记忆能力,具有认知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雌激素类/药理学 脑缺血 学习/药物作用 记忆/药物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β_(1-40)诱导皮层神经元凋亡和人参二醇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2
16
作者 周婧 孙百强 +2 位作者 高瑞兰 郑丽华 凌树才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2008年第5期451-455,共5页
目的:研究β-淀粉样肽(Aβ1-40)对原代培养的小鼠大脑皮层神经细胞凋亡的诱导和人参二醇(panoxadiol)的保护作用。方法:通过形态学观察,MTT法检测,DNA琼脂糖凝胶电泳,Western-blot等方法研究Aβ1-40对皮层神经元的损伤及人参二醇(由浙... 目的:研究β-淀粉样肽(Aβ1-40)对原代培养的小鼠大脑皮层神经细胞凋亡的诱导和人参二醇(panoxadiol)的保护作用。方法:通过形态学观察,MTT法检测,DNA琼脂糖凝胶电泳,Western-blot等方法研究Aβ1-40对皮层神经元的损伤及人参二醇(由浙江省中医院提供)的保护作用。结果:原代培养的小鼠大脑神经细胞经12μmol/LAβ1-40作用48h后,Aβ1-40损伤组神经细胞出现明显的凋亡特征,OD值降低,DNA电泳出现DNA片段,凋亡细胞数目增多。Western-blot显示Aβ1-40损伤组bcl-2表达下降(P<0.05),而40mg/L人参二醇预处理24h后可明显改变上述凋亡特征。结论:40mg/L人参二醇可减缓12μmol/LAβ1-40诱导培养皮层神经元凋亡,对凋亡细胞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参二醇/药理学 大脑皮质/细胞学 神经元/细胞学 神经元/药物作用 淀粉样β蛋白/药理学 细胞凋亡/药物作用 细胞 培养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钾通道参与高铁血红素诱导的心肌保护作用 被引量:1
17
作者 徐和靖 朱立 +4 位作者 汪洋 沈法荣 金红峰 沈岳良 陈莹莹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2007年第1期7-12,共6页
目的:研究血红素氧化酶1的诱导剂高铁血红素在对抗大鼠心肌缺血-复灌损伤中的作用及其相应机制。方法:利用离体大鼠心脏Langendorff灌流模型,观察心功能、心肌梗死面积等指标的变化。结果:腹腔注射高铁血红素后24 h,可明显改善缺血-复... 目的:研究血红素氧化酶1的诱导剂高铁血红素在对抗大鼠心肌缺血-复灌损伤中的作用及其相应机制。方法:利用离体大鼠心脏Langendorff灌流模型,观察心功能、心肌梗死面积等指标的变化。结果:腹腔注射高铁血红素后24 h,可明显改善缺血-复灌心脏(30 m in缺血/2 h复灌)的收缩功能,减少复灌期乳酸脱氢酶(LDH)和肌酸磷酸(CK)的释放,缩小心肌梗死面积。在腹腔注射高铁血红素前给予线粒体KATP通道阻断剂5-HD或肌膜KATP通道阻断剂HMR-1098均可取消高铁血红素引发的心肌保护作用。在高铁血红素预处理后24 h,缺血/复灌前10 m in给予K ca通道阻断剂pax illine,与高铁血红素组相比,心肌梗死面积扩大,心脏收缩功能下降。结论:高铁血红素预处理可对抗心肌缺血-复灌性损伤,其作用可能与激活KATP通道和K ca通道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氯化血红素/药物作用 心肌缺血/预防和控制 钾通道/药物作用 心肌再灌注 损伤/预防和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十二碳六烯酸对人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中血红素氧合酶-1表达的诱导作用 被引量:1
18
作者 刘越峰 罗卫民 +1 位作者 张勇 钟晓东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677-683,共7页
背景 氧化应激是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发生的重要机制.研究表明,二十二碳六烯酸(DHA)在视网膜光感受细胞的发育中发挥重要作用,并可上调血红素氧合酶1(HO-1)的表达,从而发挥抗氧化效应,但DHA是否能影响人视网膜色素上皮(RPE)细胞表... 背景 氧化应激是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发生的重要机制.研究表明,二十二碳六烯酸(DHA)在视网膜光感受细胞的发育中发挥重要作用,并可上调血红素氧合酶1(HO-1)的表达,从而发挥抗氧化效应,但DHA是否能影响人视网膜色素上皮(RPE)细胞表达HO-1尚未阐明. 目的 观察DHA对体外培养的RPE中HO-1表达的影响及其分子机制. 方法 对人RPE细胞系ARPE-19进行培养,分别用30、50、100和120 μmol/L DHA作用4~24 h,以不含DHA培养的细胞作为对照组.采用乳酸脱氢酶(LDH)法检测DHA对细胞的毒性;分别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和Western blot法检测各组细胞中HO-1 mRNA及其蛋白的相对表达;采用比色法分析各组细胞中HO-1酶活性变化情况;采用荧光探针H2DCFDA检测细胞中活性氧簇(ROS)的相对比例,并采用免疫荧光技术检测各组培养细胞中核转录因子-E2相关因子2(Nrf2)的核转位情况;分别采用ROS抑制剂N-乙酰半胱氨酸(NAC)干预法和Nrf2小干扰RNA(siRNA)转染法作用于培养的细胞,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细胞中Nrf2蛋白的表达,并观察其对细胞中HO-1蛋白表达量的影响. 结果 0、30、50、100和120 μmol/L DHA作用于ARPE-19细胞后24 h,培养上清液中LDH漏出率的总体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8.14,P<0.05),其中120 μmol/L DHA作用后细胞中LDH漏出率明显高于0、30、50、100 μmol/L DHA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不同浓度DHA作用ARPE-19细胞后8h,HO-1mRNA及其蛋白的相对表达量以及HO-1的酶活性总体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16.24,P<0.05;F=11.34,P<0.05;F=11.81,P<0.05),其中30、50、100 μmol/L DHA组细胞中HO-1 mRNA及其蛋白的相对表达量以及HO-1的酶活性均明显高于0μmol/L DHA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不同浓度DHA作用ARPE-19细胞后4h细胞内ROS相对荧光强度、细胞核Nrf2阳性细胞比例的总体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11.08,P<0.05;F=16.42,P<0.05),其中30、50和100μmol/L DHA组细胞中ROS相对荧光强度、细胞核Nrf2阳性细胞比例均明显高于0μmol/L DHA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100 μ.mol/L DHA处理条件下,NAC预处理后细胞中HO-1蛋白的相对表达量和细胞核Nrf2阳性细胞比例均明显低于单纯100μmol/L DHA组,Nrf2 siRNA转染组细胞中HO-1的相对表达量和细胞核Nrf2阳性细胞比例均明显低于空白siRNA转染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 结论 低于100 μmol/L的DHA可能通过ROS/Nrf2途径诱导RPE细胞表达HO-1,从而发挥对细胞的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氧化剂/药理 细胞保护/药物作用 氧化应激 眼色素上皮/药物作用 血红素氧合酶-1 核转录因子-E2相关因子2/代谢 活性氧簇/代谢 二十二碳六烯酸 Heme oxygenase-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srB1基因对H2O2诱导的人晶状体上皮细胞凋亡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1
19
作者 贾义 陈晋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323-327,共5页
背景 氧化应激被认为是年龄相关性白内障发生的主要因素之一,研究表明蛋氨酸亚砜还原酶B1(MsrB1)对于保护晶状体细胞抵抗氧化应激具有重要作用,然而,MsrB1基因沉默对H2O2诱导的人晶状体上皮细胞(LECs)的凋亡影响的机制尚不十分清楚... 背景 氧化应激被认为是年龄相关性白内障发生的主要因素之一,研究表明蛋氨酸亚砜还原酶B1(MsrB1)对于保护晶状体细胞抵抗氧化应激具有重要作用,然而,MsrB1基因沉默对H2O2诱导的人晶状体上皮细胞(LECs)的凋亡影响的机制尚不十分清楚.目的 探讨MsrB1基因沉默对H2O2诱导的人LECs凋亡及其细胞周期分布的影响.方法人LECs细胞系SRA01/04在DMEM中进行培养,不同浓度的H2O2(200、400、600、800和1 000μmol/L)加入培养基分别处理细胞12、24和36 h以选择最适浓度和作用时间.细胞分为正常对照组、MsrB1 siRNA转染组(将MsrB1 siRNA Lipofectamine 2000质粒转染入LECs)、H2O2诱导组(200μmol/L作用LECs 24 h)和MsrB1 siRNA转染联合H2O2诱导组(转染MsrB1 siRNA脂质质粒后用H2O2处理细胞).采用MTT法检测不同浓度H2O2诱导后人LECs 12、24和36 h细胞的存活率,并筛选H2O2处理作用最适的浓度和时间,用于进一步的细胞凋亡诱导实验;Real-time PCR法检测MsrB1 siRNA转染后24 h各组细胞中MsrB1 mRNA的相对表达水平;采用Hoechst33528染色法观察各组细胞的细胞核形态变化;采用碘化丙啶(PI)染色法,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率和不同细胞周期的细胞比例.结果 正常对照组、H2O2诱导组、MsrB1 siRNA转染组细胞中MsrB1 mRNA的相对表达值为1.063±0.058、1.013±0.049和0.235±0.024,MsrB1 siRNA转染组细胞中MsrB1 mRNA的相对表达值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和H2O2诱导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31.744、35.807,均P<0.001).不同浓度H2O2处理后24 h细胞活力最低,以200 μmol/LH2O2处理后24 h为诱导人LECs凋亡的浓度和时间点.Hoechst 33528染色显示,H2O2诱导组可见部分细胞核收缩,MsrB1 siRNA转染组可见少数收缩变小的细胞核,MsrB1 siRNA转染联合H2O2诱导组收缩变小的细胞核多于H2O2诱导组.流式细胞术检测结果显示,正常对照组的凋亡细胞占(1.36±0.35)%,而MsrB1siRNA转染组占(3.26±0.31)%,H2O2诱导组和MsrBl siRNA转染联合H2O2诱导组细胞的凋亡率明显上升,分别为(5.13±0.59)%和(8.73±0.48)%.细胞周期检测结果表明,H2O2诱导组细胞周期阻滞在G2/M期.MsrB1 siRNA转染联合H2O2诱导组人LECs G1期所占比例为(52.78±1.68)%,明显高于H2O2诱导组的(44.99±1.37)%,而G2/M期细胞比例为(34.97±2.31)%,明显低于H2O2诱导组的(42.39±1.4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6.224、-6.213,均P<0.01).结论 MsrB1基因通过调节细胞周期的细胞分布减少H2O2诱导的人LECs的凋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蛋氨酸亚砜还原酶 基因沉默/药物作用 晶状体 上皮细胞/药物作用 细胞凋亡 细胞周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莱菔硫烷对过氧化氢诱导牛眼小梁细胞氧化应激损伤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1
20
作者 刘玉震 王强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516-521,共6页
背景 研究表明小梁网组织的氧化应激损伤是开角型青光眼的基本病理过程之一,莱菔硫烷(SFN)可通过激活Nrf2/ARE通路发挥其抗氧化应激作用,但其是否可对氧化应激损伤的小梁细胞发挥作用目前尚不清楚. 目的 探讨SFN对H2O2诱导的牛眼小梁... 背景 研究表明小梁网组织的氧化应激损伤是开角型青光眼的基本病理过程之一,莱菔硫烷(SFN)可通过激活Nrf2/ARE通路发挥其抗氧化应激作用,但其是否可对氧化应激损伤的小梁细胞发挥作用目前尚不清楚. 目的 探讨SFN对H2O2诱导的牛眼小梁细胞氧化应激损伤的防护作用. 方法 采用组织块培养法对新鲜摘取的黑牛眼球小梁组织进行小梁细胞原代培养,将第3代牛小梁细胞以1x 103/孔的细胞密度接种于96孔板中培养24 h后将细胞分为4个组,空白对照组加入100μl无血清培养基,H2O2组细胞在空白对照组的基础上加入100 μl终浓度为100 μmol/L H2O2建立细胞氧化应激损伤模型,SFN组在培养液中加入100μl终浓度为10μmol/L SFN,而SFN+H2O2组在SFN组的基础上加入100 μmol/L H2O2,细胞培养后6h采用CCK-8法检测各组牛眼小梁细胞活力,采用Annexin V-FITC/PI双染流式细胞仪检测各组细胞的凋亡率.结果 传至第3代的细胞呈梭形,形状和大小较均一,细胞质丰富,可见色素颗粒,核仁大.H2O2组和SFN+H2O2组相对细胞活力分别为空白对照组的(67.00±1.27)%和(80.00±6.25)%,其中SFN+H2O2组相对细胞活力低于空白对照组和SFN组,但明显高于H2O2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空白对照组、H2O2组、SFN组和SFN+H2O2组细胞凋亡率分别为(11.33±0.77)%、(32.31±1.03)%、(10.44±0.68)%和(17.68±0.21)%,各组间总体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539.96,P<0.01),其中SFN+H2O2组细胞凋亡率明显低于H2O2组但高于空白对照组和SFN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结论 SFN可以增强H2O2诱导的牛眼小梁细胞的抗氧化应激能力,减轻氧化应激对牛眼小梁细胞的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异硫氰酸酯 硫氰酸酯/药理 细胞培养 过氧化氢/毒性 氧化应激/药物作用 小梁细胞/药物作用 凋亡 动物 莱菔硫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