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疏勒河断裂中段VLF响应特点及地质解释 被引量:1
1
作者 莫撼 熊章强 《华东地质学院学报》 1995年第3期249-251,共3页
疏勒河断裂带中段为一隐伏基底断裂。由于规模较大,并且充填了低阻的构造角砾岩,因此对VLF有很好的响应。本文分析了该构造的VLF响应特点,指出在本区用VLF方法寻找隐伏构造的有效性和局限性。
关键词 VLF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疏勒河断裂中段新构造应力场的遥感分析 被引量:2
2
作者 刘林清 余运祥 《华东地质学院学报》 1997年第4期336-342,共7页
本文利用陆地卫星MSS,TM和航天飞机SIR—A遥感图像资料,对疏勒河断裂中段活动性构造进行了解译。通过对活动性断裂和活动性盆地力学特征的分析,确定了区内新构造应力场的主压应力方向为北东—南西向。根据断层地震的成因和... 本文利用陆地卫星MSS,TM和航天飞机SIR—A遥感图像资料,对疏勒河断裂中段活动性构造进行了解译。通过对活动性断裂和活动性盆地力学特征的分析,确定了区内新构造应力场的主压应力方向为北东—南西向。根据断层地震的成因和地质力学理论,对活动性断裂所处的应力状态和发震的力学条件作出了概略估计,指出了疏勒河断裂东、中、西各段的应力状态各异,不具备发震的力学条件,发生较大地震的可能性很小。因而对甘肃北山预选的高放废物地质处置库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疏勒河中游高盐生境长穗柽柳群落格局研究 被引量:11
3
作者 方敏彦 章明 +1 位作者 丁品 张德罡 《草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20-27,共8页
对生长于疏勒河中游重盐碱地和盐质沙丘2种高盐生境长穗柽柳群落进行调查,就该地区长穗柽柳群落格局进行了研究。结果发现,1)柽柳科植物相对其他科植物更适应这2种生境,长穗柽柳种群是该地区重盐碱地和盐质沙丘群落的优势种。2)重盐碱... 对生长于疏勒河中游重盐碱地和盐质沙丘2种高盐生境长穗柽柳群落进行调查,就该地区长穗柽柳群落格局进行了研究。结果发现,1)柽柳科植物相对其他科植物更适应这2种生境,长穗柽柳种群是该地区重盐碱地和盐质沙丘群落的优势种。2)重盐碱地分布长穗柽柳符合泊松分布;盐质沙丘分布长穗柽柳符合二项分布。3)重盐碱地群落优势种重要值依次为:长穗柽柳0.323、骆驼刺0.215、芦苇0.037、芨芨草0.029、西北天门冬0.018 4、大花罗布麻0.014;盐质沙丘群落优势种重要值依次为:长穗柽柳0.902、骆驼刺0.193、黑果枸杞0.081 4、芦苇0.020、花花柴0.006、红砂0.001。4)重盐碱地长穗柽柳与骆驼刺具有一定程度的生态负联结,而在盐质沙丘长穗柽柳与骆驼刺生态联结性不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周王断裂野外构造特征对其形成演化的指示 被引量:2
4
作者 王勇生 蒋聪 +2 位作者 周宇章 杜辉 白桥 《合肥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813-817,共5页
周王断裂是长江中下游地区重要的边界断裂之一,厘定其构造演化特征有助于更好地认识长江中下游地区的成矿构造背景。文章通过详细的野外观察和大比例尺剖面测量,发现周王断裂地表由一系列小规模断层组成,而且其出露位置由西向东不断向... 周王断裂是长江中下游地区重要的边界断裂之一,厘定其构造演化特征有助于更好地认识长江中下游地区的成矿构造背景。文章通过详细的野外观察和大比例尺剖面测量,发现周王断裂地表由一系列小规模断层组成,而且其出露位置由西向东不断向北迁移,延伸方向也由近东西向转变为北东东—南西西向。周王断裂并不是地表上白垩统与古生界地层之间的界线,而是宣城盆地基底与南侧皖南褶皱-逆冲带的接触界线,其形成主要是利用早中生代褶皱中的逆断层和顺层断层再次活动而形成正断层;由于被上白垩统地层覆盖,周王断裂表现为一条隐伏断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放废物地质处置库甘肃选区疏勒河断裂带稳定性研究 被引量:2
5
作者 余运祥 刘林清 《华东地质学院学报》 1994年第4期301-307,共7页
疏勒河断裂带位于甘肃省北山地区南缘,为隐伏基底深断裂。前人对其特征及稳定性未进行过系统的研究。本文首次利用遥感图象,特别是利用侧视雷达图象,对该断裂带进行了解译。对其空间展布、规模及影象特征等有了较为系统的了解,并编... 疏勒河断裂带位于甘肃省北山地区南缘,为隐伏基底深断裂。前人对其特征及稳定性未进行过系统的研究。本文首次利用遥感图象,特别是利用侧视雷达图象,对该断裂带进行了解译。对其空间展布、规模及影象特征等有了较为系统的了解,并编制了该断裂带遥感图象特征解译图。在野外调研、解译图的验证及区域地壳稳定性资料分析研究的基础上,对该断裂产生的区域地质背景及其形成、演化过程作了较深入的论述,并对其稳定性作出了评价。结论是:疏勒河断裂带按其演化过程和地质特征,可分为东、中、西三段,其中中段稳定性最好,东、西两段较差。中段是今后工作的重点地段,中段以北地区是高放度物地质处置库库址的最有利地段。本文为研究和评价北山地区地壳稳定性提供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甘肃疏勒河断裂中段核废物处置库稳定性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余运祥 刘林清 莫撼 《华东地质学院学报》 1995年第3期243-248,共6页
本文利用遥感图像解译、地质调研和物探等技术手段,对甘肃疏勒河断裂带中段的地质特征及其稳定性进行了研究。通过研究,对疏勒河断裂带的认识有了新的进展,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第一,在人工露头上观察到疏勒河断裂带中段主干断裂的结... 本文利用遥感图像解译、地质调研和物探等技术手段,对甘肃疏勒河断裂带中段的地质特征及其稳定性进行了研究。通过研究,对疏勒河断裂带的认识有了新的进展,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第一,在人工露头上观察到疏勒河断裂带中段主干断裂的结构面特征,初步确定其力学性质以压性为主;第二,在该区开展甚低频电磁测量,其成果与遥感图像解译、地质调研的结果一致,从而肯定了疏勒河断裂带中段空间分布规律的认识;第三,应用区域地球物理和地球地温资料,对疏勒河断裂带的深部地壳结构和地温背景进行了分析研究,获得了一些深部地质信息。同时,对勒勒河断裂带中段的稳定性进行了评述,并指出该断裂带中段及其以北的北山地区较稳定,是高放废物处置库选址的有利地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放废物处置场断裂带稳定性遥感图象解译 被引量:2
7
作者 刘林清 余运祥 《华东地质学院学报》 1994年第3期242-248,共7页
本文是应用遥感图象,解译甘肃西部高放废物处置场预选区隐伏断裂构造的一个尝试。从遥感影象特征、水系特征、第四系松散沉积物类型、厚度差异和构造盆地特征等方面,论述疏勒河隐伏断裂带及其两侧新构造运动特征。其稳定性,主要受两... 本文是应用遥感图象,解译甘肃西部高放废物处置场预选区隐伏断裂构造的一个尝试。从遥感影象特征、水系特征、第四系松散沉积物类型、厚度差异和构造盆地特征等方面,论述疏勒河隐伏断裂带及其两侧新构造运动特征。其稳定性,主要受两侧新构造运动形式和强度的控制;正常性和差异性升降运动,强度不大,属被动型弱活动断裂带。疏勒河断裂带以北的北山地区东部稳定性最好,是今后进一步开展高放废物处置场预选工作的重点地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