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76篇文章
< 1 2 4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Active source seismic imaging on near-surface granite body:case study of siting a geological disposal repository for high-level radioactive nuclear waste 被引量:3
1
作者 Wen Li Yi-Ke Liu +2 位作者 Yong Chen Bao-Jin Liu Shao-Ying Feng 《Petroleum Science》 SCIE CAS CSCD 2021年第3期742-757,共16页
In order to research whether it is suitable to set a geological disposal repository for high-level radioactive nuclear waste into one target granite body,two active source seismic profles were arranged near a small to... In order to research whether it is suitable to set a geological disposal repository for high-level radioactive nuclear waste into one target granite body,two active source seismic profles were arranged near a small town named Tamusu,Western China.The study area is with complex surface conditions,thus the seismic exploration encountered a variettraveltimey of technical difculties such as crossing obstacles,de-noising harmful scattered waves,and building complex near-surface velocity models.In order to address those problems,techniques including cross-obstacle seismic geometry design,angle-domain harmful scattered noise removal,and an acoustic wave equation-based inversion method jointly utilizing both the and waveform of frst arrival waves were adopted.The fnal seismic images clearly exhibit the target rock’s unconformable contact boundary and its top interface beneath the sedimentary and weathered layers.On this basis,it could be confrmed that the target rock is not thin or has been transported by geological process from somewhere else,but a native and massive rock.There are a few small size fractures whose space distribution could be revealed by seismic images within the rock.The fractures should be kept away.Based on current research,it could be considered that active source seismic exploration is demanded during the sitting process of the geological disposal repository for nuclear waste.The seismic acquisition and processing techniques proposed in the present paper would ofer a good reference value for similar researches in the futur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eological disposal repository Nuclear waste Granite body Active source seismic exploration Near-surface velocity inversio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内钻井液处理剂研究进展、现状分析与发展建议
2
作者 王中华 《钻井液与完井液》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19,共19页
为了解我国在钻井液处理剂取得的新进展,从生物质材料改性产物、合成聚合物材料、缩合化反应产物,以及工业副产和生活废料改性产物等方面,就国内近期钻井液处理剂研制及应用情况进行了综述:生物质改性材料主要用于降滤失剂,以淀粉、纤... 为了解我国在钻井液处理剂取得的新进展,从生物质材料改性产物、合成聚合物材料、缩合化反应产物,以及工业副产和生活废料改性产物等方面,就国内近期钻井液处理剂研制及应用情况进行了综述:生物质改性材料主要用于降滤失剂,以淀粉、纤维素、木质素和腐殖酸为主,且以淀粉居多;合成聚合物材料以用于降滤失剂、增黏剂、包被剂和降黏剂的水溶性聚合物材料研究最多,并围绕提高耐温抗盐和抗高价离子能力,在引入NVP、DMAM等水解稳定性好的单体共聚物方面开展了大量研究,用于封堵和降滤失剂的水不溶性材料也有了一些研究;缩合反应产物集中在用于油基钻井液乳化剂、增黏剂等,以及水基钻井液润滑剂的酯化和酰胺化等缩合反应产物研究;利用工业副产和生活废料制备钻井液处理剂也开展了一些研究。尽管处理剂研究总数量很多,也取得了较好效果,但研究的创新性、深度和覆盖面还不够,因设计思路、合成手段与评价方法的局限性,能够满足现场复杂条件下钻井液性能维护的需要或生命力强的处理剂相对较少,还存在相似或低水平重复研究现象。结合实践,处理剂研究要朝着打破传统思路,突破传统机理,围绕简化钻井液组分、降低钻井液费用、完善钻井液功能、提高钻井液质量和绿色化发展目标,强化生物质资源开发利用,创新合成方法和工艺,开发综合性能好的低成本、高质量、长效多功能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废弃钻井液无害化处理技术及应用 被引量:14
3
作者 韩应合 李俊波 《特种油气藏》 CAS CSCD 2005年第2期100-102,共3页
为解决废弃的钻井液对周围的土壤及地下水源造成污染,中原油田开展了废弃钻井液无害化处理技术的研究工作。该技术是向废弃钻井液土池中加入适量配比的硅酸盐、氧化物等,通过一定时间的物理化学变化,使其中的有害成分转化成像土壤一样... 为解决废弃的钻井液对周围的土壤及地下水源造成污染,中原油田开展了废弃钻井液无害化处理技术的研究工作。该技术是向废弃钻井液土池中加入适量配比的硅酸盐、氧化物等,通过一定时间的物理化学变化,使其中的有害成分转化成像土壤一样的固体。固化后的废弃物符合国家环保标准的要求,可有效防止再次污染。中原油田应用该技术,每年可以复耕土地约8×10 4m2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Disposal methods for used passenger car tires: One of the fastest growing solid wastes in China
4
作者 Biaohua Chen Dahai Zheng +8 位作者 Ruinian Xu Shuai Leng Lili Han Qianqian Zhang Ning Liu Chengna Dai Bin Wu Gangqiang Yu Jie Cheng 《Green Energy & Environment》 SCIE EI CSCD 2022年第6期1298-1309,共12页
With the rapid growth in the number of passenger cars(PCs)in China over the past decades,more than ten million tons of used tires have already become solid wastes and subsequently caused serious environmental issues.D... With the rapid growth in the number of passenger cars(PCs)in China over the past decades,more than ten million tons of used tires have already become solid wastes and subsequently caused serious environmental issues.Due to the presence of synthetic rubber in PC tires,waste PC tires cannot be disposed through rubber reclaiming technology.Thus,waste PC tires have become one of fastest growing solid wastes in China.First,the current disposal capacity of the pyrolysis method,regarded as a promising technology for the disposal of waste PC tires,is surveyed and compared with other disposal methods mentioned in previous papers.Second,this work establishes a model to predict the total number of waste PC tires in the next five years depending on the rate of PC growth and current waste tire disposal capacity.Moreover,pyrolysis is evaluated on 15 collected waste PC tires selected from the most representative tire brands in the Chinese market.The corresponding results imply that~68.5%of S was into oil and~44.3%N and large amount of heavy metals resided in solid carbon which severely limit further applications.Finally,a new pyrolysis technology is introduced that may represent a solution to the limits in the application of tire disposal methods and relief for the coming waste tire crisi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waste PC tire disposal method PYROLYSIS disposal capacity
在线阅读 下载PDF
On construction waste disposal in Chongqing
5
作者 廖奇云 ZHONG Guo-yi +1 位作者 TAO Yan-yu JIA Shun 《Journal of Chongqing University》 CAS 2012年第4期195-202,共8页
With rapid development of the construction industry in China, lots of construction materials are being widely reused. Meanwhile, more and more materials for building remover or demolition enter into the environment as... With rapid development of the construction industry in China, lots of construction materials are being widely reused. Meanwhile, more and more materials for building remover or demolition enter into the environment as a result. However, China is facing big building garbage pollution, with simple disposal methods and low efficiency, which urgently needs to be improved. The paper takes Chongqing as an example to illustrate existing problems in this field and then puts forward corresponding countermeasures from the aspects of economy, technology, management and policy, aiming at enhancing the level of construction waste disposal in Chin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nstruction waste COUNTERMEASURE CHONGQING disposal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 disposal strategy of industrial hazardous wastes in the Three Gorges Region
6
作者 黄本生 《Journal of Chongqing University》 CAS 2003年第1期41-45,共5页
A large quantity of industrial hazardous wastes (IHWs) accumulates in the Three Gorges Region. This study found that approximately 15 000 t IHWs were piled in the region by October 2001. These IHWs came from various s... A large quantity of industrial hazardous wastes (IHWs) accumulates in the Three Gorges Region. This study found that approximately 15 000 t IHWs were piled in the region by October 2001. These IHWs came from various sources and were complex in composition, mostly toxic and difficult to be disposed. IHW is regarded as a potential threat to the ecological environment, water resources and survival of local residents. It is important and indispensable to dispose the waste properly. To meet the regulation requirements on the disposal of IHWs and to minimize environmental effects on the Three Gorges Region, a disposal strategy is proposed, according to which approximately 600 t of the IHWs can be disposed by chemical stabilization, incineration and other treatment measures, and the rest need be stockpiled in safe and reliable places situated above the 177 m impoundment line of the Three Gorges da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he Three Gorges Region industrial hazardous waste (IHW) removal and disposal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去工业化理念的工业危废处理建筑园区规划设计
7
作者 肖运宁 刘敏 《城市建筑》 2025年第2期129-132,共4页
为控制工业危废处理建筑园区的污染物排放,提高建筑园区与绿色、环保、人性化理念等的融合度,文章以南京苏全项目危险废物综合处置中心为例,研究基于去工业化理念的工业危废处理建筑园区规划设计。文章介绍了涉及建筑的基本概况及工程规... 为控制工业危废处理建筑园区的污染物排放,提高建筑园区与绿色、环保、人性化理念等的融合度,文章以南京苏全项目危险废物综合处置中心为例,研究基于去工业化理念的工业危废处理建筑园区规划设计。文章介绍了涉及建筑的基本概况及工程规模,明确去工业化理念的核心思想及其在工业危废处理园区中的应用,详细阐述工业危废处理建筑园区建筑危险性划分与布局设计,以及基于去工业化理念的建筑体块规划和大跨度钢结构网架的建筑外观设计。通过实例应用,分析园区整体环境质量提升效果和去工业化理念的融合度检验。研究结果表明,去工业化理念的应用显著提升了园区的环境友好性和社会接受度,实现了环境友好与社会和谐的双重目标,为工业危废处理建筑园区的规划设计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陇东油区水基钻井液压滤废液循环利用技术
8
作者 邵斌 罗平亚 +3 位作者 兰军 刘鹭 常军利 杨震 《新疆石油天然气》 2025年第1期24-31,共8页
陇东油区要求全面落实钻井液不落地技术,促进钻井废液循环利用。针对钻井现场压滤废液再利用配制水基钻井液性能不达标及影响因素不明确的问题,利用乙二胺四乙酸(EDTA)滴定法、细菌平皿计数法和原子吸收光谱法(AAS)开展了提高压滤废液... 陇东油区要求全面落实钻井液不落地技术,促进钻井废液循环利用。针对钻井现场压滤废液再利用配制水基钻井液性能不达标及影响因素不明确的问题,利用乙二胺四乙酸(EDTA)滴定法、细菌平皿计数法和原子吸收光谱法(AAS)开展了提高压滤废液重复利用率关键技术研究。通过实验明确了钙镁离子、细菌和重金属含量高为导致压滤废液配制水基钻井液性能差的主要原因。研发了改性聚凝沉淀型络合剂Ⅱ、聚醚类破乳剂JX和絮凝剂ZY-Ⅰ、ZY-Ⅱ,结合杀菌剂完成絮凝沉淀杀菌处理,钙镁离子去除率平均达95.5%,腐生菌(TGB)杀菌率达96.54%,硫酸盐还原菌(SRB)杀菌率达100%,重金属含量小于2.31μg/L。完成陇东油区6口井压滤废液循环利用及配制水基钻井液室内实验。形成陇东油区压滤废液循环利用新技术,该技术在陇东油区5口井进行现场应用,压滤废液循环利用配制水基钻井液性能符合工程设计要求,保障钻进顺利进行,有效保护了环境节约了水资源,应用和推广前景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渗沥液与浓缩液处置新技术在固废处置场的应用及其环境效益分析
9
作者 吕宝鹏 万宏锐 薛圆圆 《皮革制作与环保科技》 2025年第2期114-116,共3页
本文依据我国具有实践指导意义的固废处置场渗沥液与浓缩液处置实验,研究并评估了具有新技术特性的处置方法及其环境效益。首先,本研究采用了一种先进的渗沥液处理技术,通过复合物理化学过程,有效地降低了渗沥液中的重金属、氨氮、BOD及... 本文依据我国具有实践指导意义的固废处置场渗沥液与浓缩液处置实验,研究并评估了具有新技术特性的处置方法及其环境效益。首先,本研究采用了一种先进的渗沥液处理技术,通过复合物理化学过程,有效地降低了渗沥液中的重金属、氨氮、BOD及COD的浓度,从而减少了其对环境和生态系统的影响。其次,为了提升处理效果和效率,本文还探讨了将渗沥液浓缩后的处理技术,利用具有高效、节能和环保特性的新型膜分离技术,使得渗沥液实现高效回收与处置。通过对比分析,这两种新技术都取得了显著效果,除了减少环境污染外,还可将处理后的渗沥液重新用于固废处置过程。最后,本文从环境和社会经济两个角度评估了这两种处理技术的环境效益,证明了新技术的经济性、可行性和环保性。这些研究成果为固废处置场渗沥液与浓缩液的有效处理提供了有益参考,旨在推动固废处置技术的可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废油基钻井液除油实验研究 被引量:21
10
作者 魏平方 王春宏 +2 位作者 姜林林 邓皓 刘光全 《钻井液与完井液》 CAS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12-13,18,共3页
废油基钻井液中的油类、COD、总Cr含量均严重超标,为主要污染物。对废油基钻井液的除油处理进行了实验研究,确定了先向废油基钻井液中加入除油剂脱除其中的油,通过闪蒸或分馏方式回收除油剂,再向脱除的油中加入除盐剂脱除油中所含盐的... 废油基钻井液中的油类、COD、总Cr含量均严重超标,为主要污染物。对废油基钻井液的除油处理进行了实验研究,确定了先向废油基钻井液中加入除油剂脱除其中的油,通过闪蒸或分馏方式回收除油剂,再向脱除的油中加入除盐剂脱除油中所含盐的实验方案。通过实验研究,找出了适宜的除油剂PE2040,并对影响其除油效果的因素如加量、油泥分离方式、除油温度和除油剂回收方式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室温下向废油基钻井液中加入54.4mg/LPE2040,自然沉降15min,除油率可达55.1%;再向油中加入20g/L的NaHCO3,在50℃水浴中恒温一定时间可有效除去油中的盐。脱出的油可用于配制油基钻井液或作他用,回收的除油剂可再用于除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D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FB锅炉协同处置固体废物研究
11
作者 付春雨 《炼油技术与工程》 CAS 2024年第7期57-60,共4页
介绍了某石化企业现有CFB(循环流化床)锅炉掺烧协同处置厂内固体废物的可行性试验情况。结果表明:CFB锅炉燃料中掺烧质量占比为4%的工业固体废物后,其废气中氮氧化物、二氧化硫、烟尘、氯化氢、二噁英、重金属等污染物排放稳定且达标,3... 介绍了某石化企业现有CFB(循环流化床)锅炉掺烧协同处置厂内固体废物的可行性试验情况。结果表明:CFB锅炉燃料中掺烧质量占比为4%的工业固体废物后,其废气中氮氧化物、二氧化硫、烟尘、氯化氢、二噁英、重金属等污染物排放稳定且达标,3项常规污染因子排放浓度远低于超低排放标准限值;飞灰及炉渣浸出毒性的各个指标均未超出危险废物鉴别标准,大部分指标未检出或远低于标准限值,飞灰及炉渣一般固体废物属性未改变;厂界环境空气质量监测结果显示,掺烧后未对周边环境空气质量产生不利影响。经过计算热值,掺烧2×10^(4) t固体废物可代替锅炉燃料(石油焦)约4978 t,具有明显的环境效益和经济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FB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固废处置技术在工业领域的应用
12
作者 邵颂友 周启进 《林业科技情报》 2025年第1期225-227,共3页
随着工业化进程的加速推进,工业固体废弃物的高效处置已成为实现全球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关键议题。该文全面分析了新型固废处置技术在工业领域的应用现状及其技术优势,这些新型技术的推广应用不仅显著提高了资源的循环利用效率,减轻了工... 随着工业化进程的加速推进,工业固体废弃物的高效处置已成为实现全球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关键议题。该文全面分析了新型固废处置技术在工业领域的应用现状及其技术优势,这些新型技术的推广应用不仅显著提高了资源的循环利用效率,减轻了工业生产对生态环境的负面影响,还为实现工业生产模式的绿色转型提供了有力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造纸废液接枝改性处理及其应用 被引量:9
13
作者 尉小明 刘喜林 柴成秋 《精细石油化工进展》 CAS 2001年第9期7-11,共5页
以亚硫酸盐法造纸废液为主要原料,先进行甲醛缩合反应,然后在一定条件下通过接枝丙烯酰胺单体合成出木质素磺酸盐接枝共聚物,采用红外光谱法对其接枝物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通过金属离子络合反应及磺化剂磺化反应等一系列改性反应对接... 以亚硫酸盐法造纸废液为主要原料,先进行甲醛缩合反应,然后在一定条件下通过接枝丙烯酰胺单体合成出木质素磺酸盐接枝共聚物,采用红外光谱法对其接枝物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通过金属离子络合反应及磺化剂磺化反应等一系列改性反应对接枝共聚物改性,合成出油田用钻井液处理剂MGAC-1。结果表明,MGAC-1兼具降粘、降滤失双重功效,具有降粘切和降失水效果好、热稳定性好和抗盐钙污染能力强等优点,性能优于木质素磺酸铁铬(FCL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ulti-functional Anti-pollutionConstruction Structure for Drilling
14
作者 Chen Lirong Yin Weidong +1 位作者 Yang Ping Wang Rong (East Sichuan Drilling Corporation, Sichuan Petroleum Administration) 《China Oil & Gas》 CAS 1997年第3期157-158,共2页
关键词 drilling ENGINEERING SEWAGE disposal Constructio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围压和裂隙倾角对花岗岩力学行为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2
15
作者 王春萍 刘建锋 +2 位作者 刘健 王璐 薛福军 《岩土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578-586,共9页
含裂隙围岩的力学行为对高放废物地质处置库的长期稳定和安全至关重要。为研究围压和裂隙倾角对花岗岩围岩力学行为的影响,以完整花岗岩和含不同倾角贯通单裂隙的花岗岩为研究对象,开展了单轴压缩和三轴压缩试验研究。结果表明:0~10 MP... 含裂隙围岩的力学行为对高放废物地质处置库的长期稳定和安全至关重要。为研究围压和裂隙倾角对花岗岩围岩力学行为的影响,以完整花岗岩和含不同倾角贯通单裂隙的花岗岩为研究对象,开展了单轴压缩和三轴压缩试验研究。结果表明:0~10 MPa围压范围内,倾角30°和60°裂隙花岗岩分别发生了穿裂隙面破坏和沿裂隙面滑移破坏;随围压升高,倾角45°裂隙花岗岩由复合破坏转变为穿裂隙面破坏,后又在10 MPa围压条件下再次转变为倾斜“Z”字型裂纹的复合破坏。围压的存在制约了预制裂隙面的劣化作用。三轴压缩条件下低倾角裂隙花岗岩的抗压强度及变形发展曲线与完整花岗岩的结果相近,试样峰值破坏时的轴向应变在围压0,2,5,10MPa条件下分别约为0.38%,0.49%,0.59%和0.75%。沿裂隙面滑移破坏试样的抗压强度以及峰值破坏时的轴向应变均显著低于穿裂隙面破坏试样的相关结果,且其抗压强度与试验前后裂隙面的分形维数差值符合幂函数增长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稀土废渣时空分布与区域处置策略研究
16
作者 杜娟 张贺飞 +1 位作者 柏学凯 李利 《铀矿冶》 CAS 2024年第2期90-95,共6页
稀土资源开发利用过程产生的部分废渣属于伴生放射性固体废物,安全、有效处置该类废渣是当前稀土行业发展亟待解决的问题。采用调研分析方法,按照稀土类型及来源,对稀土采选过程产生废渣的种类、产率、产量和放射性核素活度水平分别进... 稀土资源开发利用过程产生的部分废渣属于伴生放射性固体废物,安全、有效处置该类废渣是当前稀土行业发展亟待解决的问题。采用调研分析方法,按照稀土类型及来源,对稀土采选过程产生废渣的种类、产率、产量和放射性核素活度水平分别进行了统计,结合稀土行业发展规划,初步估算了典型省(自治区)的稀土废渣存量和增量;梳理了当前稀土伴生放射性废渣处理处置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区域填埋处置策略;建议全国实行7+x形式,参照内蒙古自治区包头市的处置形式,建设稀土废渣库,集中收集处置本省(自治区)的稀土伴生放射性废渣。基于废渣存量及增量估算,本研究给出了各省(自治区)稀土废渣处置规模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7%PLUS%x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建筑物下特厚煤层镁渣基全固废连采连充开采技术与实践 被引量:2
17
作者 刘浪 罗屹骁 +4 位作者 朱梦博 苏臣 吴涛涛 王建友 杭彦龙 《煤炭科学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83-92,共10页
我国建筑物下压煤量巨大,同时煤矸石、粉煤灰等煤基工业固体废弃物排放量日益增加,严重制约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以榆林麻黄梁煤矿为试验矿井,针对其特厚煤层、建筑物下压煤、充填成本高等问题,提出了特厚煤层全固废连采连充开采技术。采... 我国建筑物下压煤量巨大,同时煤矸石、粉煤灰等煤基工业固体废弃物排放量日益增加,严重制约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以榆林麻黄梁煤矿为试验矿井,针对其特厚煤层、建筑物下压煤、充填成本高等问题,提出了特厚煤层全固废连采连充开采技术。采用四阶段工序并将特厚煤层分为上、下2部分二次回采压覆煤炭,最大程度控制地面沉降。为降低充填原材料成本,采用化学优化剂对镁渣进行源头改性,抑制镁渣冷却粉化,稳定水化活性,协同粉煤灰、脱硫石膏等煤基固废,研发了改性镁−煤渣基胶凝材料。采用改性镁−煤渣基胶凝材料胶结煤矸石、粉煤灰制备了全固废充填材料。针对麻黄梁煤矿四阶段强、弱充填强度要求,设计不同配比的改性镁渣基充填材料试验,优选配比并应用于井下充填。论述了膏体充填系统与充填接顶方法。麻黄梁煤矿全固废胶结充填工艺试验显示,井下28 d龄期充填体钻芯平均单轴抗压强度超设计强度27%,钻芯浸出毒性满足相关国家标准要求,成功回收了建筑物下压覆煤炭资源,社会经济效益显著。麻黄梁煤矿特厚煤层全固废胶结充填开采实践为国内类似矿井提供了有益借鉴,同时为我国大型煤炭基地的“煤−电−化−冶”固废大规模资源化利用提供了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生物实验室活动中病原外溢风险分析
18
作者 张莹辉 张晓茜 +6 位作者 张广川 朱小洁 徐磊 王楠 张爱平 赵磊 程君生 《中国兽药杂志》 2024年第11期60-65,共6页
微生物实验室是进行微生物学研究的重要场所,其建设、使用、运维旨在保护研究人员、环境和社会公众免受潜在生物危害的影响。随着《中华人民共和国生物安全法》的颁布实施,微生物实验室的生物安全管理越来越受到各方重视。在实验室活动... 微生物实验室是进行微生物学研究的重要场所,其建设、使用、运维旨在保护研究人员、环境和社会公众免受潜在生物危害的影响。随着《中华人民共和国生物安全法》的颁布实施,微生物实验室的生物安全管理越来越受到各方重视。在实验室活动中,病原外溢风险是一个备受关注的问题,其重要性不可忽视。围绕微生物实验室常见实验活动,通过存在病原外溢风险的案例分析及风险警示,从实验室设计和建造、实验室安全设施、个人防护和规范操作、废弃物处理和实验器材管理、实验室风险评估、环境监测和应急预案几个方面进行探讨,为有效避免微生物实验室病原外溢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藻光—暗联合发酵制氢固碳效果及经济效益评价
19
作者 韩飞 赵青云 +2 位作者 黄煜鸿 焦永刚 尤占平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77-186,共10页
微藻能源是最具潜力的第三代生物质能源,将废物处理的微藻用于制氢,能够在增强废物资源化利用的同时提升生物制氢的经济效益与环境效益。为优化微藻生物制氢的方式并提升生产效益,基于光伏供能情境,采用光—暗发酵相结合的方式进行了微... 微藻能源是最具潜力的第三代生物质能源,将废物处理的微藻用于制氢,能够在增强废物资源化利用的同时提升生物制氢的经济效益与环境效益。为优化微藻生物制氢的方式并提升生产效益,基于光伏供能情境,采用光—暗发酵相结合的方式进行了微藻生物氢的制取,并分析了不同光—暗联合下微藻的制氢效果和固碳减排效果,最后核算了废物处理产生的经济效益和生物制氢的生产潜力。研究结果表明:①微藻光发酵制氢具有较好的固碳减排效果,每生产1 kg氢气,光发酵的固碳减排量为0.89 kgCO_(2),相较于暗发酵高0.46 kgCO_(2);②暗发酵制氢具有较好的经济效益,每生产1 kg氢气,暗发酵制氢的经济效益为61.56元,相较于光发酵高61.01元;③将光—暗发酵相结合,单个周期可生产41.23 kg氢气,实现固碳减排54.61 kgCO_(2),产生经济效益为2560.52元。结论认为:①采用TP5类(自养时间7 d、异养时间9 d,微藻最终浓度为54 g/L)周期下微藻增殖量进行的光—暗发酵制氢,实现了固碳减排与经济效益并存,相比于其他组合具有更好的生产效果,更适合用于规模化扩大生产;②光—暗发酵联合制氢是基于微藻增殖所进行的,应依据藻种特性优化制氢环境,对制氢比例与制氢方式做出调整,以加强微藻生物质能源开发,不断扩展微藻生物制氢的发展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reating Drilling Waste Water by Recharging to Waste Well
20
作者 Wang Yanming and Zhou Xiangyu(Environmental Monitoring Center,CNPC) 《China Oil & Gas》 CAS 1999年第1期48-49,共2页
关键词 Treating drilling waste Water by Recharging to waste Well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