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3篇文章
< 1 2 1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采煤沉陷区治理修复与开发利用关键技术进展
1
作者 孟庄涵 王玉涛 田延哲 《煤田地质与勘探》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227-252,共26页
【背景】煤炭资源开采形成的采煤沉陷区已成为制约我国生态文明建设与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难题,其治理修复与开发利用对生态安全、粮食保障及能源转型意义重大。【方法】针对采煤沉陷区“旧账未清、新账叠加”的治理困局,研究基于治理... 【背景】煤炭资源开采形成的采煤沉陷区已成为制约我国生态文明建设与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难题,其治理修复与开发利用对生态安全、粮食保障及能源转型意义重大。【方法】针对采煤沉陷区“旧账未清、新账叠加”的治理困局,研究基于治理、修复、开发、利用的核心概念,构建“理论-现实”双层分区依据体系,将全国采煤沉陷区划分为平原耕地修复区、高寒林草地生态保护区、高潜水位湿地建设区、荒漠新能源开发区、城市建设利用区、地下空间开发利用区6类功能导向型分区,系统梳理各分区关键技术进展、实践成果及现存挑战。【进展】平原耕地修复区聚焦“充填材料优化-科学土壤重构工艺-主动修复策略”,实现损毁耕地生产力恢复;高寒林草地生态保护区构建“耐寒植物筛选配置-适生土壤基质构建-合理人工植被重建-差异化水资源管理”,解决极端环境下生态系统重建难题;高潜水位湿地建设区发展“湿地新农业-水资源调蓄-光伏开发”模式,实现水文系统重构与生态价值转化;荒漠新能源开发区探索新能源开发建设、生态效应评估以及新能源消纳难题,支撑“沙戈荒”能源基地建设;城市建设利用区形成“精细勘探-靶向治理-结构抗变形-注浆质量检测-多手段协同监测-残余变形监测预警与塌陷风险控制”全流程技术链,保障地上、地面工程安全开发;地下空间开发利用区基于废弃矿井功能转化潜力与开发适宜性,探索废弃矿井多维开发利用路径。研究表明,功能导向型分区具有科学性与有效性,当前采煤沉陷区在土地结构转型、生态功能恢复方面取得显著成效,但仍面临技术适配性不足、多源数据融合滞后、生态价值转化路径不明等共性问题。【展望】从智能化水平、数字化转型、碳汇经济开发等方面,展望了采煤沉陷区治理修复与开发利用发展趋势,提出围绕黄河泥沙资源化利用与智能采复协同、高寒矿区生态修复功能群落精准配置与冻土防护、高潜水位沉陷区湿地碳汇经济价值评估等进一步的研究方向,为我国矿山城市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市社区生态功能提升与智慧管理技术研发及示范
2
作者 陈利顶 孙然好 +4 位作者 孔繁花 张志明 肖荣波 白伟岚 孙涛 《生态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0期4591-4598,共8页
社区作为城市居民生活和社会治理的基本单元,是满足城市居民日常生活需求、实现城市健康发展的重要载体。快速城市化将会导致生态用地流失、热岛效应增强、内涝风险加剧、生物多样性下降、致敏性植物花粉增多等突出问题,辨识城市社区生... 社区作为城市居民生活和社会治理的基本单元,是满足城市居民日常生活需求、实现城市健康发展的重要载体。快速城市化将会导致生态用地流失、热岛效应增强、内涝风险加剧、生物多样性下降、致敏性植物花粉增多等突出问题,辨识城市社区生态空间演变特征及其关键影响因素,研发城市社区更新过程中生态功能提升关键技术和模式,对于改善城市人居环境质量、提升生态系统服务能力具有重要意义。研究拟围绕城市社区空间格局-过程及其与生态功能耦合机理,以及城市社区三维景观格局对水热过程、植物花粉传播、生物多样性维持的影响机制等关键科学问题,开展以下重点研究:1)辨识我国不同生态类型区城市社区空间特征及其存在的问题,阐明城市社区空间格局-过程-服务的耦合机理;2)研发水热过程协同和致敏性植物花粉防控的三维景观优化配置与友好环境空间营造技术,开发生物多样性监测技术与生态功能智慧管理平台;3)集成城市社区生态功能提升技术,开展典型城市社区生态更新与管理技术示范与应用。研究成果将为宜居、韧性、智慧城市建设提供科学依据和技术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耦合模型和灰色关联分析的LID组合多目标优化布局 被引量:1
3
作者 黄星宇 刘俊 +3 位作者 吴天航 周悦 张良 鲁征圣 《水电能源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51-55,共5页
为探索更全面、系统的低影响开发(LID)组合方案,以宿迁市宿城区某排水片区为例,构建SWMM与LISFLOOD-FP模型耦合的一二维水文水动力模型,选用透水铺装、植草沟、绿色屋顶、雨水花园4种LID设施,设置4种不同LID组合方案,综合考虑内涝风险... 为探索更全面、系统的低影响开发(LID)组合方案,以宿迁市宿城区某排水片区为例,构建SWMM与LISFLOOD-FP模型耦合的一二维水文水动力模型,选用透水铺装、植草沟、绿色屋顶、雨水花园4种LID设施,设置4种不同LID组合方案,综合考虑内涝风险、经济成本及社会效益3类指标,运用层次分析法与熵权法进行组合赋权,利用灰色关联分析,决策LID最佳布局方案。结果表明,各方案均能有效降低城市内涝风险,方案1(60%透水路面+10%植草沟+55%绿色屋顶)为研究区最佳LID布局;包含雨水花园的LID组合综合效益不高,但能够显著提升城市美观度与群众满意度,可布置在内涝风险较低区域。研究成果可为其他相似城市海绵城市建设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WMM LISFLOOD-FP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雨洪管理模型与NSGA-Ⅱ的低影响开发设施空间布局多目标优化与效益分析
4
作者 孙赫 高培超 +1 位作者 王昊 房德琳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38-246,共9页
以北京市某建成小区为例,利用该小区的地形、雨水管网等数据,构建了研究区雨洪管理模型.评估了低影响开发(LID)设施对雨洪削减本身的贡献,同时通过货币化方法对设施的初始投资成本、维护成本以及在生命周期内提供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进... 以北京市某建成小区为例,利用该小区的地形、雨水管网等数据,构建了研究区雨洪管理模型.评估了低影响开发(LID)设施对雨洪削减本身的贡献,同时通过货币化方法对设施的初始投资成本、维护成本以及在生命周期内提供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进行了计算,并进行贴现处理,最后将雨洪管理模型与效益评估进行结合,构成了耦合优化模型.考虑到LID设施在生命周期内维护成本和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增长潜力,利用非支配排序遗传算法(NSGA-Ⅱ)对LID设施的空间布局进行优化,以设施面积为决策变量,以径流削减率和净成本为目标函数,利用熵权-TOPSIS法对铺设方案进行综合评价与方案优选.在满足相关约束条件的前提下,实现了76.3%的径流削减率,综合净成本为1.4×10^(6)元.本研究通过对LID设施的综合效益进行评估,旨在为海绵城市建设提供更全面的决策依据,促进水资源的再利用和城市环境的改善,为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提供重要的城市生态支持和减排途径.本研究的算法和设施附加价值的货币化结果具有一定的普适性,根据工程实际对参数进行适当调整后可适用于其他研究区,为这些区域的LID设施布局优化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SGA- -TOPSI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镇开发边界实施监测评估:内涵认知、指标构建及动态管理
5
作者 牛帅 王晓莉 +2 位作者 王清华 李欣哲 胡业翠 《规划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84-90,共7页
梳理城镇开发边界实施监测评估的理论基础,理解城镇开发边界设定的多维属性,从监测和评估两个维度剖析其内涵,在此基础上构建城镇开发边界实施监测评估指标体系,进而提出“动态调整—权责明晰—制度保障—技术支撑”多维联动的动态管理... 梳理城镇开发边界实施监测评估的理论基础,理解城镇开发边界设定的多维属性,从监测和评估两个维度剖析其内涵,在此基础上构建城镇开发边界实施监测评估指标体系,进而提出“动态调整—权责明晰—制度保障—技术支撑”多维联动的动态管理链条。城镇开发边界实施监测评估可为后续各省的边界管理工作提供参考,为未来开展全域、全要素的国土空间监督管理工作奠定基础,进而推动国土空间治理能力现代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制序与调适:历史街区基础设施更新策略研究
6
作者 胡长涓 龙灏 《园林》 2025年第9期34-43,共10页
面对极端气候下历史街区灾异敏感性的挑战,探讨传统水生态智慧与现代雨洪管理技术融合的更新策略。采用跨学科历时性方法,梳理中国历史城市水网演进脉络,结合国内外案例对比分析,揭示水网形态与城市与街区功能协同规律、灾害调适机制及... 面对极端气候下历史街区灾异敏感性的挑战,探讨传统水生态智慧与现代雨洪管理技术融合的更新策略。采用跨学科历时性方法,梳理中国历史城市水网演进脉络,结合国内外案例对比分析,揭示水网形态与城市与街区功能协同规律、灾害调适机制及人水关系转译逻辑,构建传统智慧与现代技术融合的双螺旋框架。研究发现:(1)传统水网系统应序到制序的调适过程实现多功能动态适配,为现代韧性城市提供了认知范式;(2)小尺度、分布式的绿色雨水基础设施适配历史街区空间结构,提升雨洪调控效能;(3)“分层调适、适应制宜、网络联动、韧性嵌套”的空间策略,结合官民共治机制,协调保护与生态更新需求。研究为气候变化下历史街区的保护与适应性更新,及与城市发展的有机融合提供理论依据与实践范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面向高质量发展的城市公共空间管控路径与实践
7
作者 薛珊珊 刘思琦 《规划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S1期60-65,共6页
城市公共空间研究被视为解决城市发展同质化问题、提升城市品质与竞争力的创新方法。然而,当前城市公共空间管控缺乏多层级体系构建。通过分析上海市虹桥前湾片区案例,构建以规划实施为导向的城市公共空间管控体系框架,建立规划、设计... 城市公共空间研究被视为解决城市发展同质化问题、提升城市品质与竞争力的创新方法。然而,当前城市公共空间管控缺乏多层级体系构建。通过分析上海市虹桥前湾片区案例,构建以规划实施为导向的城市公共空间管控体系框架,建立规划、设计、建设3个阶段的管控要素库,以期通过弹性引导和精细化实施对城市公共空间的营造提出具有可行性、实操性的实施策略,进一步激发城市内在发展动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发展战略 被引量:10
8
作者 金辰虎 卢渝 《中国铁路》 北大核心 2004年第8期50-53,共4页
我国城轨交通发展方兴未艾,为适应建设立体、全方位的城市交通的需要和树立人性化和理性化的建设理念,我国城轨交通运营管理应该有自己的适合国情的发展战略。为此,提出中国城轨交通运营管理的发展战略背景、发展战略目标、发展战略建... 我国城轨交通发展方兴未艾,为适应建设立体、全方位的城市交通的需要和树立人性化和理性化的建设理念,我国城轨交通运营管理应该有自己的适合国情的发展战略。为此,提出中国城轨交通运营管理的发展战略背景、发展战略目标、发展战略建议及发展战略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当前我国城市经营活动中存在的问题与规避——城市经营要为可持续发展战略服务 被引量:1
9
作者 李兴亮 蔡华丽 《现代城市研究》 2004年第11期16-21,共6页
城市经营作为一种提高城市综合实力、改善城市环境和提高城市生活质量的有效模式被广泛运用。但城市经营中的市场运作方式以及资金筹集倾向等,很容易引发对短期经济效益目标的追求,导致对城市资源的过度不合理开发,从而偏离城市长远规... 城市经营作为一种提高城市综合实力、改善城市环境和提高城市生活质量的有效模式被广泛运用。但城市经营中的市场运作方式以及资金筹集倾向等,很容易引发对短期经济效益目标的追求,导致对城市资源的过度不合理开发,从而偏离城市长远规划和可持续发展目标。我们要关注城市可持续发展问题,在经营城市和可持续发展之间建立某种联系,从而达到城市经营的最终目的——城市资源的有效利用、城市功能的优化组合以及城市质量的逐步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省直管县改革能够促进共同富裕吗?——基于双重差分模型的实证分析 被引量:1
10
作者 周功满 《治理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95-110,159,共17页
省直管县改革被视为发展县域经济、缩小城乡差距的重要举措,但已有研究对其能否实现缩小“三大”差距和推进公共服务均等化等共同富裕的主要政策目标仍存在争议。对此,以浙江省“省直管县”改革1997-2017年的面板数据为样本,运用双重差... 省直管县改革被视为发展县域经济、缩小城乡差距的重要举措,但已有研究对其能否实现缩小“三大”差距和推进公共服务均等化等共同富裕的主要政策目标仍存在争议。对此,以浙江省“省直管县”改革1997-2017年的面板数据为样本,运用双重差分法重新审视省直管县改革对实现共同富裕主要政策目标的整体效果。研究发现:省直管县试点和全面实施两个阶段对共同富裕均具有正向效应,且随着时间的推进呈现出逐年上升趋势。进一步分析发现,试点和全面实施阶段对共同富裕的正向效应存在区域差异,“省直管县试点”对共同富裕的影响具有“弱者变强、强者愈强”特征,而“省直管县全面实施”对共同富裕的影响则呈现出“抑强扶弱、协同发展”的特性。这些研究发现对优化省管县制度、探讨实现共同富裕的政策创新路径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景观的语言:文化、身份、设计和规划 被引量:21
11
作者 张红卫(译) 李铁(译) 《中国园林》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5-11,共7页
景观根植于人和场地的联系之中,它们是生活的场景,是教育的设施,是意义的载体。景观在述说,它们透露自己的来历,声明自己的身份,并表明其建造者的信仰。它们肯定和反驳观点,暗示艺术和文学。每块岩石,每条河流,每棵树都有它们自己的历... 景观根植于人和场地的联系之中,它们是生活的场景,是教育的设施,是意义的载体。景观在述说,它们透露自己的来历,声明自己的身份,并表明其建造者的信仰。它们肯定和反驳观点,暗示艺术和文学。每块岩石,每条河流,每棵树都有它们自己的历史。人类所讲述的故事有更多的内涵。他们有一个含义深远的叙述,讲述关于生存、身份、力量和祈祷的故事。景观叙事是一种组织事实、验证行为、指引、劝说甚至是强迫人们以特定方式做事的途径。景观文化与语言文化一样,既要求认识世界,又要求改变世界。要成为明智的设计,就需要去阅读在这个地方正在进行的对话,从短暂中发现不朽,并去设想如何能加入这个对话。若要在景观方面有所造诣,就要既认识到场地存在的问题,又要认识到它们所拥有的资源,并去了解它们如何产生,通过什么方式延续,并且是如何相关的。这种素养应当是城市规划与设计的一个先决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WPLP)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绿色雨水基础设施构建城市良性水文循环 被引量:46
12
作者 闫攀 车伍 +2 位作者 赵杨 李俊奇 王思思 《风景园林》 2013年第2期32-37,共6页
我国城镇化转型正进入关键时期,城市化带来的一系列生态环境问题,高污染、高碳排放、缺乏生态功能的传统灰色雨水基础设施难以支撑城市生态建设。绿色雨水基础设施作为城市雨水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恢复与构建城市良性水循环、保护生... 我国城镇化转型正进入关键时期,城市化带来的一系列生态环境问题,高污染、高碳排放、缺乏生态功能的传统灰色雨水基础设施难以支撑城市生态建设。绿色雨水基础设施作为城市雨水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恢复与构建城市良性水循环、保护生态环境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首先强调雨水、水循环与城市发展关系的重要意义,以此为基础,对绿色雨水基础设施的内涵、组成及基于绿色雨水基础设施构建城市良性水循环的水文学基本原理进行了简要阐述,提出以绿色雨水基础设施为基础构建可持续城市雨水系统,并结合实际案例说明绿色雨水基础设施规划设计的具体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 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江经济带耕地利用绿色转型与城乡融合耦合协调发展的时空格局研究 被引量:14
13
作者 柯新利 邓洁 宋钰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3期5773-5785,共13页
在深入实施国家粮食安全战略,协同推进经济高质量发展和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背景下,探究耕地利用绿色转型与城乡融合发展的耦合协调是解决耕地保护、生态保育与经济建设之间冲突的关键。从人地关系视角剖析了耕地利用绿色转型与城乡融合... 在深入实施国家粮食安全战略,协同推进经济高质量发展和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背景下,探究耕地利用绿色转型与城乡融合发展的耦合协调是解决耕地保护、生态保育与经济建设之间冲突的关键。从人地关系视角剖析了耕地利用绿色转型与城乡融合发展的耦合机理;通过解读耕地利用绿色转型与城乡融合发展的内涵构建了相关评价指标体系,并以长江经济带130个地级市为例,基于2000、2005、2010、2015和2020年数据,运用耦合协调度模型分析耕地利用绿色转型与城乡融合发展耦合协调的时空格局特征。结果表明:(1)2000—2020年长江经济带耕地利用绿色转型指数由0.208增至0.294,增幅为40.802%,呈现“东北部高西南部低”的分布特征。(2)2000—2020年长江经济带城乡融合发展指数由0.465增至0.492,增幅为5.858%,呈现“中东部高西南部低”的分布特征。(3)2000—2020年长江经济带耕地利用绿色转型与城乡融合发展的耦合协调度由0.556上升到0.612,增幅为11.065%,呈现“中东部高西部低”的分布特征;耦合协调类型从基本协调型转变为中度协调型。各子系统间的耦合协调程度差异较大,耕地利用绿色转型各子系统中,模式转型与城乡融合发展的耦合协调度较低;城乡融合发展各子系统中,人口融合、空间融合与耕地利用绿色转型的耦合协调度较低。(4)耕地利用绿色转型中的模式转型,城乡融合发展中的人口融合、空间融合是长江经济带发展需重点关注的问题。研究结果可为长江经济带耕地资源的优化利用、生态保护以及城乡融合发展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绵城市建设有关问题讨论 被引量:253
14
作者 张建云 王银堂 +1 位作者 胡庆芳 贺瑞敏 《水科学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793-799,共7页
海绵城市建设目前已成为众多行业和科技领域的讨论热点之一,也面临众多争议,海绵城市建设的内涵、目标、内容和效果等均存在不同认识。针对中国城镇化过程中面临的主要水问题,结合参与海绵城市试点建设评审、考察以及对国外海绵城市的... 海绵城市建设目前已成为众多行业和科技领域的讨论热点之一,也面临众多争议,海绵城市建设的内涵、目标、内容和效果等均存在不同认识。针对中国城镇化过程中面临的主要水问题,结合参与海绵城市试点建设评审、考察以及对国外海绵城市的调研情况,从城市水文过程的角度,系统解析了海绵城市的概念,就海绵城市建设的目标与指标、建设功能与发展方向、城市地下排蓄系统、建设管理体制等若干问题展开了讨论。核心观点认为,海绵城市是对中国城市水系统的综合治理,也是城市人居环境的重构,功能综合是海绵城市建设成功的前提,海绵城市的建设应以河湖水系为核心,需要流域和城市的整体规划设计,海绵城市建设应该基于多部门、跨行业的优势互补、合作交叉,按照整体规划、系统布局的方式协同推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美海绵城市建设中的树木管理比较 被引量:5
15
作者 车伍 鲍仁强 +1 位作者 赵杨 赵泽坤 《水资源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7-13,共7页
针对我国在海绵城市建设中未能足够重视城市树木对雨水径流削减功能的问题,在简述中美两国关于城市树木和径流削减关系研究的基础上,比较分析了两国城市树木管理方面的法规、专项规划以及规范标准中涉及雨水管理的相关内容,指出我国目... 针对我国在海绵城市建设中未能足够重视城市树木对雨水径流削减功能的问题,在简述中美两国关于城市树木和径流削减关系研究的基础上,比较分析了两国城市树木管理方面的法规、专项规划以及规范标准中涉及雨水管理的相关内容,指出我国目前还存在缺乏对城市下垫面及城市树冠的精细化分析、对城市树冠的生态功能及相关指标重视不足、在树种和种植位置的选择上缺乏对雨水径流控制的考量等问题。建议加强基础资料的积累和公开、深化树木削减雨水径流能力的基础研究以及完善相关规划和规范标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耦合理论视角下的北京2022年冬奥会与北京城市管理研究 被引量:13
16
作者 钟秉枢 金媛媛 汪海波 《首都体育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292-297,共6页
为应对2022年冬奥会对北京城市管理提出的挑战,落实北京城市战略定位,运用文献资料法,分析2022年冬奥会对北京城市管理提出的新挑战,基于耦合理论,对2022年冬奥会与《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16—2035年)》(以下简称《新总规》)的正向耦合... 为应对2022年冬奥会对北京城市管理提出的挑战,落实北京城市战略定位,运用文献资料法,分析2022年冬奥会对北京城市管理提出的新挑战,基于耦合理论,对2022年冬奥会与《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16—2035年)》(以下简称《新总规》)的正向耦合进行分析,认为2022年冬奥会与《新总规》的正向耦合包括理念耦合、时间耦合、空间耦合、主(客)体耦合。基于以上多重耦合提出北京城市管理的优化策略:将新理念融于北京城市管理理念中;以2022年冬奥会为契机推进北京城市建设;以冰雪资源为纽带,进一步推进北京城乡一体化和京津冀协同发展;以善治思维推动北京城市管理走向城市治理——以期为实现2022年冬奥会举办与北京城市战略定位落实的共赢提供实践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02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市绿色空间的雨洪调蓄效益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7
作者 阿娜尔 黄甘霖 《中国城市林业》 2024年第1期70-76,共7页
为全面系统地了解城市绿色空间雨洪调蓄效益的研究进展与发展趋势,文章通过梳理国内外城市绿色空间雨洪调蓄效益和能力的研究,归纳其在雨水再分配过程中对雨洪调蓄效益的影响,并揭示在径流形成的不同环节中雨洪调蓄效益的影响因素。结... 为全面系统地了解城市绿色空间雨洪调蓄效益的研究进展与发展趋势,文章通过梳理国内外城市绿色空间雨洪调蓄效益和能力的研究,归纳其在雨水再分配过程中对雨洪调蓄效益的影响,并揭示在径流形成的不同环节中雨洪调蓄效益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在林冠截留过程中,雨洪调蓄效益受植物种类、叶片特征、修剪形状等多种因素影响,且不同植被的冠层蓄水能力差异很大;在绿地雨水入渗过程中,绿地构型和土壤特性是影响雨洪调蓄效益的主要因素;在地表径流形成过程中,绿色空间的景观格局与径流量显著相关,对城市绿色空间景观格局的合理构建可以实现对城市水文过程的主观调控;城市绿色空间的雨洪调蓄效益研究缺乏小微尺度分析,并且鲜有涉及各因素之间如何相互作用。最后提出研究展望,即探索和完善适合中国本土的雨洪管理模式、建立系统的科学理论和评价指标体系,是城市绿色空间雨洪调蓄效益研究的重要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建立农村基础设施城乡一体化管护机制的探究 被引量:3
18
作者 张赓 张昴 +5 位作者 佟盟 常华 王鑫 赵彦 张鹏 陈兴盛 《农业资源与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236-1240,共5页
农村基础设施城乡一体化建设管护是城乡融合发展的重要一环。通过调研天津市农村基础设施城乡一体化建设管护情况底数和农民群众实际需求,系统梳理了天津市近年来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管护的基本情况,分析了不同类型基础设施建设管护存在的... 农村基础设施城乡一体化建设管护是城乡融合发展的重要一环。通过调研天津市农村基础设施城乡一体化建设管护情况底数和农民群众实际需求,系统梳理了天津市近年来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管护的基本情况,分析了不同类型基础设施建设管护存在的个性问题并提出对策措施,深挖突出共性问题并给出政策建议,为健全城乡公共基础设施一体化管护机制,助力城乡融合发展提供了有益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绵城市建设基本原则及灰色与绿色结合的案例浅析 被引量:12
19
作者 李辉 李娜 +1 位作者 俞茜 王虹 《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1-9,共9页
基于天然水文循环和自然生态系统的基本原理,结合目前我国城市发展存在的诸多问题和"海绵城市"理念的提出,本文借鉴国际经验,阐述了"海绵城市"规划实施中的7个基本原则;包括制定远景规划,立足多尺度综合管理,形成... 基于天然水文循环和自然生态系统的基本原理,结合目前我国城市发展存在的诸多问题和"海绵城市"理念的提出,本文借鉴国际经验,阐述了"海绵城市"规划实施中的7个基本原则;包括制定远景规划,立足多尺度综合管理,形成相互连接的整体框架,注重人与自然的和谐,发挥绿色雨洪基础设施的多功能,加强多学科研究,以及考虑可持续性。在此基础上,从多个尺度结合具体案例进一步探讨了"海绵城市"中绿色基础措施和传统的灰色雨洪基础设施相结合的重要与必要性。同时展现了:绿色与灰色雨洪设施的恰当结合还可以将雨洪管理艺术化,增加景观效益,提供休闲娱乐场所,使城市更加美丽健康,合谐宜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市雨洪调蓄利用的理念与实践 被引量:14
20
作者 汉京超 王红武 +1 位作者 张善发 刘燕 《安全与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223-227,共5页
概述了城市雨洪最佳管理措施、低影响开发理念、水敏感性城市设计和可持续性排水系统等国际主流城市雨洪管理策略,发掘其在雨洪调蓄利用方面的内容,并对近年来世界各国城市雨洪管理过程中成功的调蓄利用实践进行详细介绍。结合中国的研... 概述了城市雨洪最佳管理措施、低影响开发理念、水敏感性城市设计和可持续性排水系统等国际主流城市雨洪管理策略,发掘其在雨洪调蓄利用方面的内容,并对近年来世界各国城市雨洪管理过程中成功的调蓄利用实践进行详细介绍。结合中国的研究现状,提出了"因地制宜,蓄排结合,保障安全,综合利用"新型雨洪调蓄利用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