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位移控制的单支点桩锚支护结构的优化设计 被引量:6
1
作者 郭院成 王立明 曾力 《郑州大学学报(工学版)》 CAS 2004年第4期4-7,共4页
考虑单支点桩锚支护结构的刚体位移和弯曲变形,建立了锚杆锚固点和支护桩顶的水平位移计算方法.通过分析水平位移的各个影响因素对位移的作用,指出锚杆位置下移会增加锚杆的拉力并进而加大其配筋,但可以减小桩顶在锚杆张拉锚固后的水平... 考虑单支点桩锚支护结构的刚体位移和弯曲变形,建立了锚杆锚固点和支护桩顶的水平位移计算方法.通过分析水平位移的各个影响因素对位移的作用,指出锚杆位置下移会增加锚杆的拉力并进而加大其配筋,但可以减小桩顶在锚杆张拉锚固后的水平位移变形.以位移控制为目标,通过调整锚杆的位置,对单支点桩锚支护结构的设计进行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安装智能摩擦阻尼器的高层建筑结构振动控制一般算法 被引量:2
2
作者 杜永峰 何晴光 《兰州理工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03-106,共4页
基于二次型控制目标函数的最优控制理论,从目标函数的泛函变分出发,用序列最优算法对目标函数进行求解,得到摩擦阻尼器最优正压力系数表达式,依此可以计算出比较精确的正压力数值解,并根据智能摩擦阻尼器的出力饱和与防止阻尼器锁死两... 基于二次型控制目标函数的最优控制理论,从目标函数的泛函变分出发,用序列最优算法对目标函数进行求解,得到摩擦阻尼器最优正压力系数表达式,依此可以计算出比较精确的正压力数值解,并根据智能摩擦阻尼器的出力饱和与防止阻尼器锁死两种情况对正压力进行修正.算例表明这一算法对摩擦阻尼器的控制是有效的,可以发挥摩擦阻尼器的摩擦耗能功能,结构的层间位移和层间相对速度的峰值比未安装阻尼器时的地震响应峰值均得到明显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智能结构控制发展综述 被引量:48
3
作者 李宏男 阎石 林皋 《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2期29-36,共8页
本文介绍了智能结构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特点,并对智能结构控制理论的形成和发展进行了综合论述;重点阐述了在土木工程结构控制中应用较成功的人工神经网络和模糊逻辑的理论和应用的现状,提出了今后应重点解决的问题。
关键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土木工程结构振动控制的研究现状与展望 被引量:13
4
作者 邱敏 张学文 +1 位作者 陆中玏 杨世浩 《安全与环境工程》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14-18,共5页
地震给世界各国人民造成了巨大的灾害,土木工程结构振动控制是工程结构抗震领域的新课题,对有效减轻地震灾害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综述了国内外土木工程结构振动控制研究领域的最新成果,主要包括土木工程结构振动控制中主动控制、... 地震给世界各国人民造成了巨大的灾害,土木工程结构振动控制是工程结构抗震领域的新课题,对有效减轻地震灾害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综述了国内外土木工程结构振动控制研究领域的最新成果,主要包括土木工程结构振动控制中主动控制、被动控制、混合控制和智能控制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着重阐述了这四类振动控制方法的最新科研成果,并对比分析了它们之间的优缺点,最后对土木工程结构振动控制理论的发展前景与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以为今后的研究指明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结构地震响应线性二次型最优迭代学习控制 被引量:8
5
作者 王建国 汪权 张鸣祥 《应用科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197-202,共6页
针对地震作用下工程结构的地震响应,将线性二次型最优控制与迭代学习控制相结合,提出了线性二次型最优迭代学习混合控制方法.该方法根据迭代学习控制过程中二次型性能指标函数极小化导出施加于工程结构的最优控制力,并依此研究该方法减... 针对地震作用下工程结构的地震响应,将线性二次型最优控制与迭代学习控制相结合,提出了线性二次型最优迭代学习混合控制方法.该方法根据迭代学习控制过程中二次型性能指标函数极小化导出施加于工程结构的最优控制力,并依此研究该方法减小工程结构地震位移响应的有效性.选取典型建筑结构振动控制Benchmark第2阶段的地震作用Benchmark模型为研究对象,数值仿真结果表明,二次型最优迭代学习混合控制方法能对Benchmark模型的地震位移响应进行有效控制,使控制效果得到一定的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震下结构振动的最优控制算法模型比较与改进 被引量:8
6
作者 杜永峰 李慧 《世界地震工程》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57-63,共7页
模拟地震激励输入结构的过程,将控制目标函数化解到每个时间步长上。用激励所产生的脉冲响应重新构造控制目标函数,直接从泛函变分出发,推导出了一种改进的最优控制算法,并用状态转移的数值方法加以实现。从概念上讲,本算法是一种更为... 模拟地震激励输入结构的过程,将控制目标函数化解到每个时间步长上。用激励所产生的脉冲响应重新构造控制目标函数,直接从泛函变分出发,推导出了一种改进的最优控制算法,并用状态转移的数值方法加以实现。从概念上讲,本算法是一种更为合理的结构最优控制算法。算例表明,在相同控制能量下,本算法能更有效地削减响应峰值,且稳定性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地层渗透性各向异性的堤防工程三维防渗结构优化分析 被引量:8
7
作者 刘武 袁文俊 +2 位作者 严周为 程锦 尚金行 《水资源与水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151-157,173,共8页
在透水地基上修建长堤防工程,堤基防渗结构的渗控效应直接影响堤防的安全运行。根据岷江干流虎渡溪工程库区长堤防工程地质条件,采用三维渗流分析方法,对堤基高喷防渗墙的布置结构进行优化分析。结果表明:高喷防渗墙可有效降低堤后地下... 在透水地基上修建长堤防工程,堤基防渗结构的渗控效应直接影响堤防的安全运行。根据岷江干流虎渡溪工程库区长堤防工程地质条件,采用三维渗流分析方法,对堤基高喷防渗墙的布置结构进行优化分析。结果表明:高喷防渗墙可有效降低堤后地下水水位,减小库水向堤后低洼保护区域渗漏,但其渗控效应受防渗结构空间展布长度、深度与渗透性以及地层材料渗透性各向异性的影响。满足低洼保护区域不溢出要求的防渗墙最小展布长度随其布置深度的增大和施工质量的提高而减小,防渗墙渗透系数小于1×10^(-5)cm/s并将透水性强的覆盖层截断时,其渗控效应明显,若进一步提升防渗墙质量和布置深度则效果不显著。防渗墙质量的提高对堤防渗控效应的提升受地层材料渗透性各向异性的影响较小,而布置深度增大在渗透性各向异性比较大时对渗控效应与防渗结构优化设计的影响较大。随着地层材料渗透性各向异性比的增大,防渗墙所需最小空间展布长度逐渐增大,由各向同性时的180 m增大到220 m,且当渗透性各向异性比较大时,可能有必要增加防渗墙布置深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土木工程结构抗震主动控制H_2/H_∞混合优化设计 被引量:2
8
作者 沙成满 王恩德 +1 位作者 杨冬梅 唐春安 《工程抗震》 2002年第2期7-10,19,共5页
将地震信号分解为有界集合描述的确定性部分和随机变量数字特征描述的不确定部分 ,在地震信号和结构系统的范数分析基础上 ,使用了混合控制优化指标J作为优化目标 ,并给出其物理含义。针对H2 控制方案和H∞ 控制方案的优缺点 ,给出了在... 将地震信号分解为有界集合描述的确定性部分和随机变量数字特征描述的不确定部分 ,在地震信号和结构系统的范数分析基础上 ,使用了混合控制优化指标J作为优化目标 ,并给出其物理含义。针对H2 控制方案和H∞ 控制方案的优缺点 ,给出了在给定γ值的前提下极小化指标J的H2 H∞ 混合控制方案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2/H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UG的汽车滤清盖注塑成型与数控加工 被引量:3
9
作者 邵树锋 《塑料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62-66,98,共6页
针对滤清盖塑件成型的需要,结合CAE分析,确定了合理的浇口位置及浇注系统;结合CAM加工的需要,改进了成型件的结构设计,降低了成型件的加工难度;在CAE/CAM分析优化的基础上,给出了塑件一模一腔侧浇口浇注的三板模CAD结构优化设计。采用UG... 针对滤清盖塑件成型的需要,结合CAE分析,确定了合理的浇口位置及浇注系统;结合CAM加工的需要,改进了成型件的结构设计,降低了成型件的加工难度;在CAE/CAM分析优化的基础上,给出了塑件一模一腔侧浇口浇注的三板模CAD结构优化设计。采用UG10.0软件对主要塑件的成型件进行了数控加工程序编程,给出了主要的数控加工刀路程序。实践证明,集成CAE/CAM技术是保证模具结构设计的准确性和高效率生产,降低模具生产成本和缩短模具制造周期的重要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AE CAM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结构振动控制的新进展 被引量:25
10
作者 毛剑琴 卜庆忠 +1 位作者 张杰 范国滨 《控制理论与应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5期647-652,共6页
近年来基于控制、计算机、材料和结构力学等领域的新技术使结构振动控制取得了新的进展 ,同时也带来了一些挑战性的问题 .本文从不同角度对结构振动控制进行了分类 ,介绍了其发展与现状 ,并对近年来控制理论在结构控制方面的新进展给以... 近年来基于控制、计算机、材料和结构力学等领域的新技术使结构振动控制取得了新的进展 ,同时也带来了一些挑战性的问题 .本文从不同角度对结构振动控制进行了分类 ,介绍了其发展与现状 ,并对近年来控制理论在结构控制方面的新进展给以综述 ,最后对有待进一步研究的问题进行了探讨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形状记忆合金在土木工程中的研究与应用进展 被引量:52
11
作者 崔迪 李宏男 宋钢兵 《防灾减灾工程学报》 CSCD 2005年第1期86-94,共9页
形状记忆合金作为一种集传感和驱动于一身的新型功能材料,引起了土木工程界的广泛关注,对它的研究也日益深入,但应用尚处于起步阶段。回顾了形状记忆合金的发展过程,简单介绍了形状记忆合金的基本特性和本构模型;根据形状记忆合金在结... 形状记忆合金作为一种集传感和驱动于一身的新型功能材料,引起了土木工程界的广泛关注,对它的研究也日益深入,但应用尚处于起步阶段。回顾了形状记忆合金的发展过程,简单介绍了形状记忆合金的基本特性和本构模型;根据形状记忆合金在结构控制中所起的作用,分类概述了它作为被动控制器和主动控制器的研究进展以及在实际工程中的应用,重点介绍了SMA智能混凝土的研究情况;指出了当前形状记忆合金在土木工程领域研究中存在的问题,以及未来的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排放轻型车用柴油机结构及燃烧系统的优化 被引量:11
12
作者 尹必峰 杨宽宽 +3 位作者 贾和坤 徐毅 孙建中 王伟峰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36-44,I0002,共10页
在现有4F20机械式燃油系统柴油机基础上,从机械系统和燃烧系统优化匹配、后处理系统选型等方面入手,进行了满足国Ⅳ排放标准的经济型轻型车用柴油机开发。机械系统设计中,对机体和缸盖的加强筋和冷却水套进行合理布置,有效提高整机刚度... 在现有4F20机械式燃油系统柴油机基础上,从机械系统和燃烧系统优化匹配、后处理系统选型等方面入手,进行了满足国Ⅳ排放标准的经济型轻型车用柴油机开发。机械系统设计中,对机体和缸盖的加强筋和冷却水套进行合理布置,有效提高整机刚度和缸套冷却效果,减少变形,并设计了结构紧凑、传动可靠且运转平稳的新型齿轮传动系统。燃烧系统升级优化方面,由直列泵式机械燃油供给系统升级为高压共轨电控燃油喷射系统,重新设计燃烧室形状的同时将压缩比从19.7降低为17.5,并优化燃油油束在燃烧室内的分布。通过燃油喷射、增压与废气再循环参数的协同标定改善了柴油机燃油经济性和排放性能。选用容积占有率为25%和75%的2级氧化催化转化器,对一氧化碳(CO)、碳氢化合物(HC)、可溶性有机成分(soluble organic fractions,SOF)和颗粒(particulatematter,PM)的净化效率分别达90%、85%、90%和20%。柴油机配套NHQ6492V3型SUV后整车排放测试结果显示:CO、NOx、总碳氢(THC)+NOx和PM排放分别为0.36、0.259、0.328和0.029g/km,距国Ⅳ排放限值有20%以上的裕度,综合油耗为7.217L/(100km),满足2015年即将实施的中国乘用车燃料消耗第3阶段法规限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价值工程原理的限额设计方法在成本控制优化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23
13
作者 卫建军 苏三庆 王盼盼 《西安科技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619-623,共5页
项目的建设成本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项目设计,目前广泛采用的限额设计方法本身具有一定的局限性。本文提出在设计阶段,采用价值工程和限额设计相结合的方法实现投资控制的目标。在限额的前提下,根据价值工程原理,对结构进行优化设计,不... 项目的建设成本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项目设计,目前广泛采用的限额设计方法本身具有一定的局限性。本文提出在设计阶段,采用价值工程和限额设计相结合的方法实现投资控制的目标。在限额的前提下,根据价值工程原理,对结构进行优化设计,不仅使投资额控制在一定的范围内,还能使项目在投资额内达到价值的最大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网壳结构TMD减震系统的优化设计 被引量:21
14
作者 叶继红 陈月明 沈世钊 《振动工程学报》 EI CSCD 2000年第3期376-384,共9页
将 TMD理论引入网壳结构。在多自由度体系 MTMD减震系统的计算模型基础上 ,采用传递函数算法及非线性数学规划方法提出了网壳结构 - MTMD系统的多参数优化设计准则和设计方法 。
关键词 MTMD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土木工程结构最优控制问题的脉冲干扰法(PDM) 被引量:3
15
作者 龙复兴 赵晓红 《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4期88-93,共6页
此论文根据土木工程结构主动控制问题的特点提出了研究土木工程结构最优控制问题的一种新方法,即脉冲干扰法(PDM——pulsedisturbancemethod),其结果归结为定常线性结构的瞬时最优闭环控制。
关键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智能结构系统──减灾防灾的研究前沿 被引量:52
16
作者 黄尚廉 《土木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4期1-5,22,共6页
具有仿人智能功能与生命特征的土建结构是人类长期的梦想,由于信息、材料与工程科技的进步,这一梦想可能变为现实。本文提出了智能结构系统的概念和定义,强调了它在减灾防灾中的重大意义与作用。概述了土建结构健康监测与结构响应控... 具有仿人智能功能与生命特征的土建结构是人类长期的梦想,由于信息、材料与工程科技的进步,这一梦想可能变为现实。本文提出了智能结构系统的概念和定义,强调了它在减灾防灾中的重大意义与作用。概述了土建结构健康监测与结构响应控制的研究动向。简要介绍了重庆大学在这一领域中的研究工作,并提出了“十五”期间应当研究的主要课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结构参数非匹配不确定性问题的滑动模态控制 被引量:1
17
作者 吴斌 王倩颖 欧进萍 《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154-159,172,共7页
本文针对结构参数非匹配不确定性问题,采用简化滑动模态控制方法,即在滑动面的设计中忽略非匹配不确定性的影响,对一个顶层放置AMD系统的五层弹塑性建筑结构进行了主动控制数值分析,考虑了结构层屈服位移的不确定性。数值模拟结果表明,... 本文针对结构参数非匹配不确定性问题,采用简化滑动模态控制方法,即在滑动面的设计中忽略非匹配不确定性的影响,对一个顶层放置AMD系统的五层弹塑性建筑结构进行了主动控制数值分析,考虑了结构层屈服位移的不确定性。数值模拟结果表明,简化方法具有很强的鲁棒性,结构参数相对于期望值的变化幅度为-40%至40%时,简化方法均有很好的控制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MD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鲁棒线性二次算法的结构振动主动控制 被引量:1
18
作者 李军 李宏男 《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156-162,共7页
线性二次控制算法在工程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本文提出了通过振型分解,赋予各阶振型不同权重,优化选择线性二次算法加权矩阵的方法,并采用回路传输恢复技术,设计了运用于土木工程结构主动减振的控制系统。仿真结果表明,本文方法能够有... 线性二次控制算法在工程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本文提出了通过振型分解,赋予各阶振型不同权重,优化选择线性二次算法加权矩阵的方法,并采用回路传输恢复技术,设计了运用于土木工程结构主动减振的控制系统。仿真结果表明,本文方法能够有效地抑制高频噪声对输出控制力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建筑结构电液伺服主动抗振系统最优控制
19
作者 张月蓉 乌建中 卞永明 《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4期436-439,共4页
分析了线性二次型最优控制不适用于电液伺服主动抗振系统的原因,并根据电液伺服抗振系统特点,提出了以伺服阀p-Q特性为不等式约束条件的瞬时最优控制方法,抗振模拟试验结果证实了这一控制思想的正确性和有效性.
关键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带阻尼黑洞结构的海洋平台声振控制研究
20
作者 闫森森 陈立斌 +3 位作者 常丽文 贾磊 刘九龙 湛青坡 《舰船科学技术》 2025年第17期33-38,共6页
将带阻尼黑洞结构嵌入舱壁面,构建出基于黑洞聚能的海洋平台新型声振抑制方法。首先研究了弯曲波在黑洞结构中的反射特性,基于几何声学原理分析了截断位置、阻尼厚度、阻尼弹性模量、激励频率对聚能效果的影响规律,研究表明近80%的结构... 将带阻尼黑洞结构嵌入舱壁面,构建出基于黑洞聚能的海洋平台新型声振抑制方法。首先研究了弯曲波在黑洞结构中的反射特性,基于几何声学原理分析了截断位置、阻尼厚度、阻尼弹性模量、激励频率对聚能效果的影响规律,研究表明近80%的结构动能被俘获在本文黑洞结构中心0.16 m范围内,且扩大黑洞中心均匀厚度区域面积对提升聚能效果具有积极作用。为解决工程计算内存过载问题,提出并验证了带阻尼黑洞结构的工程2D化计算方法,进而基于模态分析结合拓扑优化方法确定了黑洞结构嵌入最佳位置。研究表明,该声振抑制方法可降低舱室噪声约40 dB、结构噪声约45 dB,相比全舱壁敷设阻尼约有7、15 dB的提升,并可满足GJB4.8颠振二级寿命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D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