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2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ATH/EG对酚醛树脂复合材料阻燃性能的影响
1
作者 王鑫 曹京宜 +4 位作者 倪爱清 王兵 李想 殷文昌 王继辉 《复合材料科学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50-58,67,共10页
本文通过添加不同配比的阻燃剂氢氧化铝(ATH)和阻燃剂可膨胀石墨(EG),对碳纤维增强酚醛树脂复合材料(CFPF)进行了阻燃改性,并对其进行了试验研究,考察了改性前后复合材料的阻燃抑烟性能、热降解行为、力学性能和残炭形貌。试验结果表明... 本文通过添加不同配比的阻燃剂氢氧化铝(ATH)和阻燃剂可膨胀石墨(EG),对碳纤维增强酚醛树脂复合材料(CFPF)进行了阻燃改性,并对其进行了试验研究,考察了改性前后复合材料的阻燃抑烟性能、热降解行为、力学性能和残炭形貌。试验结果表明,两种阻燃剂的加入使材料的阻燃抑烟性能和热稳定性得到明显提升。当ATH与EG的质量比为1∶2时,得到的阻燃CFPF-2复合材料的极限氧指数(LOI)增长到68.4%。锥形量热测试结果表明,与未添加阻燃剂的CFPF-0相比,CFPF-2的热释放速率峰值(pHRR)、总热释放(THR)、总发烟量(TSP)和平均比消光面积(ASEA)分别下降了49.73%、65.30%、94.89%和94.63%。烟密度测试结果表明CFPF-2的最大比光密度(Ds,max)下降了93.71%,这说明ATH和EG有很好的协同阻燃效果,尤其在抑烟方面有极为显著的效果。热失重分析(TGA)结果表明,CFPF-2的残炭量提高到了13.72%,与CFPF-0的2.70%相比有明显的提升。另外,力学性能测试结果表明,ATH/EG阻燃体系可以提高CFPF复合材料的拉伸强度和弯曲强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类无卤阻燃体系对mPE树脂基体阻燃和力学性能的影响
2
作者 胡明浩 周松 +2 位作者 王涛 杨青林 李璨然 《塑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6,共6页
以乙烯-辛烯共聚物(POE)及乙烯-醋酸乙烯酯共聚物(EVA)为增韧剂、马来酸酐接枝线型低密度聚乙烯(LLDPE-g-MAH)为增容剂,分别采用磷氮阻燃剂(PN)和纳米蒙脱土(nano-OMMT)、氢氧化铝(ATH)和氢氧化镁(MH)阻燃体系,利用双螺杆挤出和注射成... 以乙烯-辛烯共聚物(POE)及乙烯-醋酸乙烯酯共聚物(EVA)为增韧剂、马来酸酐接枝线型低密度聚乙烯(LLDPE-g-MAH)为增容剂,分别采用磷氮阻燃剂(PN)和纳米蒙脱土(nano-OMMT)、氢氧化铝(ATH)和氢氧化镁(MH)阻燃体系,利用双螺杆挤出和注射成型制备无卤阻燃茂金属聚乙烯(mPE)复合材料。测试并分析了PN/nano-OMMT/mPE、ATH/MH/mPE和PN/ATH/MH/mPE复合材料的热稳定性、阻燃和力学性能。结果表明,与mPE树脂基体相比,ATH/MH的热分解温度范围较大。PN/nano-OMMT的阻燃效率高于ATH/MH。当PN/nano-OMMT含量为50%时,PN/nano-OMMT/mPE的LOI为30.8%,垂直燃烧等级达到UL 94 V-0级;当ATH/MH含量由40%增大至70%时,mPE复合材料拉伸强度从10.86 MPa增大至12.48 MPa,断裂伸长率从539%下降至109%。在满足阻燃性能相同的条件下,PN/nano-OMMT/mPE的断裂伸长率高于ATH/MH/mPE,但拉伸强度较低。10%PN部分替代ATH/MH后,60%PN/ATH/MH/mPE的断裂伸长率和LOI均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光谱学分析的硬质聚氨酯泡沫/钢渣/次磷酸铝复合材料阻燃机理研究 被引量:2
3
作者 刘梦茹 戴震 +4 位作者 龙红明 张浩 季益龙 杨亚东 唐刚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487-1493,共7页
硬质聚氨酯泡沫(RPUF)的优异性能使其在各领域被广泛应用,但本身的易燃性为其在应用过程中埋下了巨大的安全隐患。钢渣(SS)作为提炼铁精矿后排放的固体废弃物,因其综合利用效率低下而造成一系列环境污染问题。为提高RPUF火灾安全性和钢... 硬质聚氨酯泡沫(RPUF)的优异性能使其在各领域被广泛应用,但本身的易燃性为其在应用过程中埋下了巨大的安全隐患。钢渣(SS)作为提炼铁精矿后排放的固体废弃物,因其综合利用效率低下而造成一系列环境污染问题。为提高RPUF火灾安全性和钢渣的附加值,将SS和次磷酸铝(AHP)引入到RPUF中,采用一步全水发泡法,制备一系列阻燃RPUF(FR-RPUF)复合材料。利用射线荧光光谱分析(XRF)探究了SS的化学成分,并系统研究了SS/AHP对FR-RPUF复合材料的微观形貌、热稳定性、阻燃性能以及气相产物的影响。XRF测试表明:钢渣的化学成分主要是CaO、SiO_(2)、Al_(2)O_(3)、Fe_(2)O_(3)、SO_(3)、MgO,以上金属氧化物能够作为协效剂促进聚合物成炭,并覆盖在材料表面阻隔燃烧热,在凝聚相达到阻燃目的。扫描电镜(SEM)测试表明:SS/AHP与RPUF基体的相容性较差导致FR-RPUF的泡孔出现不同程度的破损。阻燃测试表明:RPUF-1、RPUF-4、RPUF-5的极限氧指数分别为24.2 vol%、23.4 vol%、19.7 vol%,说明SS和AHP存在一定的协效阻燃作用,且RPUF/SS/AHP复合材料全部通过UL-94 V-0级别,满足外墙保温材料使用要求。热重-红外分析(TG-FTIR)测试表明:SS/AHP并未改变RPUF的降解过程,气相产物主要为碳氢化合物、羰基化合物、氨基甲酸酯、CO_(2)、异氰酸酯化合物、芳香族化合物、氰化氢、羰基化合物和酯类。对典型挥发性产物进一步分析发现,AHP和SS的加入促进RPUF基体早期降解。拉曼测试表明:当SS/AHP加入到RPUF后,RPUF-4的D峰与G峰的峰面积比(I_(D)/I_(G))值最小,表明SS/AHP的加入提高了FR-RPUF复合材料炭渣的致密性、石墨化程度。结合上述分析提出阻燃机理:首先AHP吸热分解,降低了火焰周围的温度,其分解的PO·自由基捕获游离的HO·抑制连锁反应,分解产生的焦磷酸铝与炭渣覆盖在基体表面,抑制了火焰和可燃气体的扩散。AHP分解产生的PH3遇氧气生成酸性物质(磷酸和聚磷酸),促进了RPUF脱水成炭,并且钢渣中的矿物成分会与磷酸或聚磷酸反应,形成致密炭层,与AHP共同发挥协效阻燃作用。研究为SS和AHP复配阻燃硬质聚氨酯泡沫材料提供理论依据和实验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振荡复合改性提高氢氧化镁表面分散性与阻燃效果 被引量:1
4
作者 宋肄业 徐金辉 +1 位作者 沈文瑾 郦成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73-79,共7页
文中制备出复合改性氢氧化镁阻燃剂,并用于脱脂棉的阻燃处理,以弥补棉的易燃缺陷,为棉制品的阻燃性能处理过程提供了新的阻燃剂选择。以硅烷偶联剂KH550和油酸钠作为复合改性剂,对Mg(OH)_(2)进行复合表面湿法改性,其复合改性条件为KH55... 文中制备出复合改性氢氧化镁阻燃剂,并用于脱脂棉的阻燃处理,以弥补棉的易燃缺陷,为棉制品的阻燃性能处理过程提供了新的阻燃剂选择。以硅烷偶联剂KH550和油酸钠作为复合改性剂,对Mg(OH)_(2)进行复合表面湿法改性,其复合改性条件为KH550与油酸钠的质量比2:1、改性剂总质量0.3g、Mg(OH)_(2)质量10.0g、改性时间30min、改性温度50℃。研究了改性氢氧化镁的表面疏水性能。结果表明,在超声波振荡分散作用下,氢氧化镁可快速进行复合改性,改性30min后的氢氧化镁活化指数可达到98.32%,接触角为150.5º,表面由亲水型转变为疏水型,分散性能明显提高。采用复合改性后的氢氧化镁对脱脂棉进行阻燃处理具有良好的阻燃性能,极限氧指数(LOI)值可达27.8%,达到阻燃级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膨胀型阻燃剂阻燃环氧树脂的阻燃性能及其影响因素 被引量:19
5
作者 马志领 卢光玉 《中国塑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8期45-48,共4页
研究了季戊四醇磷酸酯三聚氰胺盐微胶囊化的多聚磷酸铵(KDIFR)、三聚氰胺-甲醛树脂微胶囊化的多聚磷酸铵(MAPP)和多聚磷酸铵(APP)3种膨胀型阻燃剂及引入硼、铝元素对膨胀型阻燃剂阻燃环氧树脂(EP)阻燃性能的影响,采用极限氧指数法和水... 研究了季戊四醇磷酸酯三聚氰胺盐微胶囊化的多聚磷酸铵(KDIFR)、三聚氰胺-甲醛树脂微胶囊化的多聚磷酸铵(MAPP)和多聚磷酸铵(APP)3种膨胀型阻燃剂及引入硼、铝元素对膨胀型阻燃剂阻燃环氧树脂(EP)阻燃性能的影响,采用极限氧指数法和水平燃烧法测试了材料的燃烧性能。结果表明,3种阻燃剂中APP的阻燃效果最好,当APP/EP为0.3(质量比,下同)时,复合材料的极限氧指数为32.2%,达到难燃级水平;在EP/APP中引入铝元素或硼元素可使阻燃效果提高,硼、铝共存时阻燃效果更加突出,加入APP总量0.8%的硼酸铝可使EP/APP的自熄时间由48 s降为24 s;热分析结果表明,APP热分解吸热恰与EP的热降解产物燃烧放热相匹配,这是使EP/APP的阻燃性能提高的主要原因;在EP/APP中引入硼和铝元素可明显促进EP/APP成炭,起到协同阻燃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铝系阻燃剂阻燃PP的力学性能研究 被引量:3
6
作者 李迎春 谢江波 +1 位作者 杜拴丽 王邵平 《现代塑料加工应用》 CAS 2004年第4期31-33,共3页
将用偶联剂处理的碱式碳酸铝镁加入到聚丙烯中,通过对体系阻燃性、力学性能等研究得出:碱式碳酸铝镁能够对聚丙烯起到良好的阻燃效果,碱式碳酸铝镁的加入提高了聚丙烯的冲击强度,当碱式碳酸铝镁质量分数为23%时,体系的冲击强度最高。... 将用偶联剂处理的碱式碳酸铝镁加入到聚丙烯中,通过对体系阻燃性、力学性能等研究得出:碱式碳酸铝镁能够对聚丙烯起到良好的阻燃效果,碱式碳酸铝镁的加入提高了聚丙烯的冲击强度,当碱式碳酸铝镁质量分数为23%时,体系的冲击强度最高。研究了偶联剂的用量对体系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偶联剂用量的增加,体系的拉伸强度降低,冲击强度先升高后降低,当偶联剂质量分数为1.0%时,体系的冲击强度最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P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纳米氢氧化镁制备及其阻燃应用进展
7
作者 申纯宇 李翠利 +5 位作者 汤建伟 刘咏 刘鹏飞 丁俊祥 申博 王保明 《化工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4980-4995,共16页
纳米氢氧化镁因其绿色、高效等优势在塑料、橡胶等高分子材料的阻燃方面有广泛的应用前景。随着研究的深入,沉淀法、水热/溶剂热法和微波辅助法等制备方法已在纳米氢氧化镁的制备中占据主导。本文首先从纳米氢氧化镁形貌与粒径的控制方... 纳米氢氧化镁因其绿色、高效等优势在塑料、橡胶等高分子材料的阻燃方面有广泛的应用前景。随着研究的深入,沉淀法、水热/溶剂热法和微波辅助法等制备方法已在纳米氢氧化镁的制备中占据主导。本文首先从纳米氢氧化镁形貌与粒径的控制方面介绍了这3种主流制备方法,对部分制备过程中的作用机理进行了探究,对每种制备方法的优劣进行了阐述,进而对制备方法进行对比总结。其次讨论了纳米氢氧化镁在应用领域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办法,概述了其在多种高分子材料阻燃领域的应用,并以理论结合实例从多个角度探究了纳米氢氧化镁的阻燃机理。最后对目前纳米氢氧化镁制备方法和应用方面遇到的机遇和挑战进行了展望,希望能为纳米氢氧化镁的进一步深入研究提供有益的启发和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PP/ADP对竹粉/聚丙烯复合材料的协效阻燃 被引量:13
8
作者 周吓星 袁峰 +2 位作者 王嘉辉 刘子江 秦兴发 《林业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36-42,共7页
为改善竹粉/聚丙烯(PP)复合材料的阻燃性能,拓宽竹塑产品应用领域,以聚磷酸铵(APP)为阻燃剂,马来酸酐接枝聚丙烯(MAPP)为界面相容剂,通过熔融共混和热压方式制备竹粉/PP复合材料,研究APP用量对复合材料力学性能和阻燃性能的影响;并基于... 为改善竹粉/聚丙烯(PP)复合材料的阻燃性能,拓宽竹塑产品应用领域,以聚磷酸铵(APP)为阻燃剂,马来酸酐接枝聚丙烯(MAPP)为界面相容剂,通过熔融共混和热压方式制备竹粉/PP复合材料,研究APP用量对复合材料力学性能和阻燃性能的影响;并基于APP的较佳用量,以二乙基次磷酸铝(ADP)为协效剂,研究APP和ADP的协效阻燃性。研究结果表明:随着APP用量的增加,复合材料的静曲强度、弹性模量和拉伸强度逐渐降低,缺口冲击强度有所增强,极限氧指数(LOI)有所提高;当APP用量为10%时,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较佳,LOI由17.1%提高至21.4%。当m(APP)∶m(ADP)=6∶1时,APP/ADP阻燃复合材料的静曲强度、弹性模量、拉伸强度和缺口冲击强度分别为41.47 MPa、3206.82 MPa、18.91 MPa和7.25 k J/m2,与未阻燃复合材料(S1)相比,分别提高11.9%,12.0%,18.5%和28.1%;且LOI增大至24.5%,相比S1的增幅为43.3%。锥形量热仪结果显示,APP/ADP阻燃复合材料的热释放速率、热释放速率峰值、总热释放量和有效燃烧热分别降低了44.6%,33.8%,32.8%和17.8%;CO生成量增多,平均质量损失速率减小,残炭率增大至66.9%,复合材料的成炭作用增强,APP在气相中起到阻燃作用,ADP在凝聚相中起阻燃作用;但是燃烧400 s后,总烟产量略有增大,复合材料的持久抑烟性仍有待增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A6/SAMH/PE三元复合无卤阻燃体系的研究 被引量:4
9
作者 区卓琨 刘述梅 +4 位作者 蒋智杰 赵建青 陈俊 李伟聪 毛新华 《塑料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50-53,61,共5页
采用表面处理过的氢氧化铝(ATH)与氢氧化镁(MH)混合物(SAMH)(质量比2:1)、线型低密度聚乙烯(LLDPE)、马来酸酐接枝聚乙烯(PE-g-MAH)共混挤出制成母料,然后与聚酰胺6(PA6)共混挤出即母料法制备了PA6/SAMH/PE三元复合材料。当PA6/SAMH/PE... 采用表面处理过的氢氧化铝(ATH)与氢氧化镁(MH)混合物(SAMH)(质量比2:1)、线型低密度聚乙烯(LLDPE)、马来酸酐接枝聚乙烯(PE-g-MAH)共混挤出制成母料,然后与聚酰胺6(PA6)共混挤出即母料法制备了PA6/SAMH/PE三元复合材料。当PA6/SAMH/PE三者质量比为50/30/20时,复合体系垂直燃烧通过了UL94V-0@3.2mm级,极限氧指数(LOI)为33.0%,冲击韧性较具有同样阻燃性能的PA6/SAMH二元体系提高了1倍,各组分一次性挤出则阻燃性能较差。采用热重分析(TGA)、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对PA6/SAMH/PE三元体系的阻燃机理进行了探讨,发现母料法体系各组分界面作用强,燃烧炭层致密,残炭率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6 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TH和APP对聚乳酸/竹粉复合材料阻燃抑烟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5
10
作者 凌启飞 李新功 《中国塑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7期33-37,共5页
利用竹粉和聚乳酸为原料复合制备聚乳酸/竹粉复合材料,分别采用氢氧化铝(ATH)和聚磷酸铵(APP)阻燃剂对聚乳酸/竹粉复合材料进行阻燃抑烟处理并对阻燃处理后的复合材料进行性能测试。结果表明,两种阻燃剂的加入均使复合材料高温下的成炭... 利用竹粉和聚乳酸为原料复合制备聚乳酸/竹粉复合材料,分别采用氢氧化铝(ATH)和聚磷酸铵(APP)阻燃剂对聚乳酸/竹粉复合材料进行阻燃抑烟处理并对阻燃处理后的复合材料进行性能测试。结果表明,两种阻燃剂的加入均使复合材料高温下的成炭率提高了约2倍,分别达到了24.7%和25.6%;ATH和APP的加入均有效提高了聚乳酸/竹粉复合材料的阻燃性能;其中,APP对复合材料燃烧过程中热量释放的抑制明显,其热释放速率在燃烧100s以后下降了近2倍,约为150kW/m2,但生烟量大;而ATH对复合材料的抑热效果不及APP,但抑烟效果显著,平均烟释放速率只有约0.02m2/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磷酸铵复合阻燃剂对松针的阻燃作用的影响 被引量:4
11
作者 胡红丹 李丽萍 胡海清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8期137-140,共4页
以聚磷酸铵(APP)为主阻燃剂,分别与硫酸铝,氯化镁,氯化钙,硼砂复配制成复合阻燃液对松针进行阻燃处理,用热重分析法(TGA)分析松针的热降解行为,确定阻燃效果最好的复合阻燃剂。并用锥形量热仪评价了阻燃后松针的阻燃性能。得出结论,在50... 以聚磷酸铵(APP)为主阻燃剂,分别与硫酸铝,氯化镁,氯化钙,硼砂复配制成复合阻燃液对松针进行阻燃处理,用热重分析法(TGA)分析松针的热降解行为,确定阻燃效果最好的复合阻燃剂。并用锥形量热仪评价了阻燃后松针的阻燃性能。得出结论,在50 kW/m2热辐射流量下,APP与硼砂复合阻燃剂阻燃松针的成炭率提高了30%,燃烧热释放速率(RHRR)峰值、总热释放量(RTHR)分别降低了约28%和26%,总烟释放量和烟释放速率比APP阻燃的松针也有明显下降,表现出显著的阻燃作用和抑烟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BS/nano⁃ATH/ERP复合材料的制备及性能 被引量:2
12
作者 高岩磊 彭倩倩 +3 位作者 朱思潼 马欣雨 赵渤瀚 崔文广 《塑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18-22,共5页
利用纳米氢氧化铝(nano⁃ATH)和包覆红磷(ERP)对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共聚物(ABS)进行阻燃,研究了nano⁃ATH和ERP对ABS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和火焰阻燃性能的影响;分析了ABS复合材料燃烧后的炭层形貌。结果表明,随着nano⁃ATH和ERP含量的增加... 利用纳米氢氧化铝(nano⁃ATH)和包覆红磷(ERP)对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共聚物(ABS)进行阻燃,研究了nano⁃ATH和ERP对ABS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和火焰阻燃性能的影响;分析了ABS复合材料燃烧后的炭层形貌。结果表明,随着nano⁃ATH和ERP含量的增加,复合材料的阻燃性能和弯曲性能不断提高,冲击性能逐渐降低,拉伸性能呈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nano⁃ATH和ERP之间的协效阻燃作用良好,当ABS为70%、nano⁃ATH为15%、ERP为15%时,ABS复合材料的拉伸强度达到34.85 MPa,弯曲模量可达到2472 MPa,水平燃烧等级达到FH-1级,垂直燃烧等级达到FV⁃0级,热释放速率峰值、平均热释放速率及总的热释放量分别为250.25 kW/m^(2)、88.99 kW/m^(2)、83.73 MJ/m^(2),燃烧后形成的炭层比较完整,但是该复合材料的冲击性能有待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铝塑复合板的防火特性研究 被引量:2
13
作者 王小红 郭鹿 《工程塑料应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8期49-51,共3页
采用单体燃烧试验(SBI)法取代传统的烟密度、氧指数、水平垂直燃烧等试验方法,比较了不同芯材、不同厚度铝塑复合板的燃烧性能。发现无卤阻燃芯材铝塑复合板的火灾增长特性和烟气增长特性均比含卤阻燃芯材和普通芯材铝塑复合板优越;铝... 采用单体燃烧试验(SBI)法取代传统的烟密度、氧指数、水平垂直燃烧等试验方法,比较了不同芯材、不同厚度铝塑复合板的燃烧性能。发现无卤阻燃芯材铝塑复合板的火灾增长特性和烟气增长特性均比含卤阻燃芯材和普通芯材铝塑复合板优越;铝塑复合板的厚度对防火特性也有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硬脂酸钠表面改性复合阻燃材料及在PE-LD上应用 被引量:7
14
作者 陈嘉琳 张鑫 +3 位作者 李世杰 纪丽丽 宋文东 应知伟 《工程塑料应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120-125,共6页
以废弃的浓海水为原料,通过一步沉淀法制备无机复合阻燃材料。采用改性剂硬脂酸钠对无机复合阻燃材料进行表面改性处理,考察了改性剂的用量、改性时间和改性温度对其分散性的影响,同时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 以废弃的浓海水为原料,通过一步沉淀法制备无机复合阻燃材料。采用改性剂硬脂酸钠对无机复合阻燃材料进行表面改性处理,考察了改性剂的用量、改性时间和改性温度对其分散性的影响,同时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X射线衍线(XRD)、比表面积(BET)测试、热重(TG)分析和差示扫描量热(DSC)对改性后的复合材料进行表征。结果表明,当改性剂用量为0.04 g,改性时间为6 h,改性温度为160℃时,改性后的无机复合阻燃材料分散性最佳,与有机材料的相容性最好。将改性后的无机复合阻燃材料填充到低密度聚乙烯(PELD)中进行了应用研究。通过DSC结果表明,添加了改性无机复合阻燃材料的PE-LD与纯PE-LD相比,最大分解温度推迟10℃左右,说明在提高了PE-LD的热稳定性的同时可增加其阻燃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次磷酸铝对木粉/高密度聚乙烯复合材料阻燃及力学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11
15
作者 陈婉 赵凡 +1 位作者 郭知理 唐龙祥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111-115,共5页
以次磷酸铝(AHP)为阻燃剂对高密度聚乙烯(HDPE)基木塑复合材料进行阻燃改性。采用锥形量热、垂直燃烧、极限氧指数(LOI)系统评价复合材料的阻燃性能。通过拉伸强度、无缺口冲击强度、弯曲强度等测试,探讨了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并通过... 以次磷酸铝(AHP)为阻燃剂对高密度聚乙烯(HDPE)基木塑复合材料进行阻燃改性。采用锥形量热、垂直燃烧、极限氧指数(LOI)系统评价复合材料的阻燃性能。通过拉伸强度、无缺口冲击强度、弯曲强度等测试,探讨了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并通过热失重分析、扫描电镜对AHP阻燃木粉/HDPE(WF/HDPE)复合材料的机理进行分析。结果表明,AHP、木粉(WF)及WF中的结合水构成膨胀阻燃体系,AHP质量分数为30%时,WF/HDPE复合材料达到垂直燃烧V-0级别,LOI值达到25.5%,阻燃性能显著提高。AHP的加入使WF/HDPE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有所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g(OH)_2-Al(OH)_3-微胶囊红磷协同阻燃POE的研究 被引量:9
16
作者 李初桐 张胜星 +5 位作者 宋刚 王伟超 程金星 侯海良 张爱民 武建勋 《塑料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101-105,共5页
以氢氧化镁(MH)、氢氧化铝(ATH)为无卤阻燃剂,微胶囊红磷(MRP)为阻燃增效剂,通过共混挤出制备了一系列的阻燃聚烯烃弹性体(POE)复合材料。采用垂直燃烧、极限氧指数、热失重、傅里叶红外、微型量热分析等方法研究了其阻燃性能及阻燃机... 以氢氧化镁(MH)、氢氧化铝(ATH)为无卤阻燃剂,微胶囊红磷(MRP)为阻燃增效剂,通过共混挤出制备了一系列的阻燃聚烯烃弹性体(POE)复合材料。采用垂直燃烧、极限氧指数、热失重、傅里叶红外、微型量热分析等方法研究了其阻燃性能及阻燃机理。研究表明,同MH/POE和ATH/POE相比,MH/ATH/POE有较好的阻燃协效性,氧指数达到25.0%,残炭量达到31.7%,但垂直燃烧性能较差(测试无级别)。继续加入6份MRP后,体系的阻燃性能明显提高,其氧指数上升至27.5%,残炭量高达35.2%,垂直燃烧达到V-0级。表明MH/ATH和MRP对POE具有显著的协同阻燃作用。FTIR和TGA实验结果显示,MRP/MH/ATH/POE复合材料燃烧后生成了磷酸及其衍生物,增强了体系的成炭能力,促进了凝聚相阻燃效果,MRP阻燃机理主要表现为凝聚相阻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细活性无机复合阻燃填料在PVC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9
17
作者 四季春 郑水林 +1 位作者 路迈西 吴良方 《中国塑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83-85,共3页
研究了以Al(OH) 3 、Mg(OH) 2 、煅烧高岭土、白炭黑为主要组分的超细活性无机复合阻燃填料应用于PVC电缆料的阻燃性能、力学性能和电绝缘性能并与其他无机阻燃填料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 :超细活性无机复合阻燃填料应用于软PVC ,其力学... 研究了以Al(OH) 3 、Mg(OH) 2 、煅烧高岭土、白炭黑为主要组分的超细活性无机复合阻燃填料应用于PVC电缆料的阻燃性能、力学性能和电绝缘性能并与其他无机阻燃填料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 :超细活性无机复合阻燃填料应用于软PVC ,其力学性能和电性能可达到GB/T 8815— 2 0 0 2标准 ,氧指数达 3 5 6% ,烟密度为 174 7。这种超细活性无机复合阻燃填料具有高效阻燃、填充增强和电绝缘性三种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P/EPDM/MOS无卤阻燃体系阻燃性能的研究 被引量:4
18
作者 严满清 刘春华 +2 位作者 王海燕 唐龙祥 王平华 《合肥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91-94,共4页
结合碱式硫酸镁晶须(MOS)的阻燃功能,以微胶囊红磷(MRP)为协效剂,制备了无卤阻燃型PP/EP-DM/MOS/MRP共混物,并与PP/EPDM/Mg(OH)2/MRP共混物进行比较;对氧指数(LOI)、垂直燃烧(UL-94)、热重分析(TGA)及锥形量热器(CCT)测试表明:MOS的阻... 结合碱式硫酸镁晶须(MOS)的阻燃功能,以微胶囊红磷(MRP)为协效剂,制备了无卤阻燃型PP/EP-DM/MOS/MRP共混物,并与PP/EPDM/Mg(OH)2/MRP共混物进行比较;对氧指数(LOI)、垂直燃烧(UL-94)、热重分析(TGA)及锥形量热器(CCT)测试表明:MOS的阻燃效果优于MH,主要是由于在燃烧过程中形成了稳定致密的碳层,对基材起到了保护作用;提出PP/EPDM热塑性弹性体的动态硫化可进一步提高PP/EPDM/MOS/MRP阻燃体系的阻燃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苯乙烯/次磷酸铝复合材料的制备及阻燃性能 被引量:3
19
作者 唐刚 王九武 +5 位作者 翟彬旭 刘薇 马赛 苏娇 朱庆明 黄新杰 《塑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6-8,5,共4页
采用熔融共混的方法制备了聚苯乙烯/次磷酸铝(PS/AHP)复合材料。采用热重分析测试研究了复合材料的热稳定性,通过极限氧指数、垂直燃烧和微型量热测试研究了复合材料的阻燃性能。研究表明:次磷酸铝(AHP)有效提高了PS/AHP复合材料的阻燃... 采用熔融共混的方法制备了聚苯乙烯/次磷酸铝(PS/AHP)复合材料。采用热重分析测试研究了复合材料的热稳定性,通过极限氧指数、垂直燃烧和微型量热测试研究了复合材料的阻燃性能。研究表明:次磷酸铝(AHP)有效提高了PS/AHP复合材料的阻燃性能,当次磷酸铝添加量为20%时,复合材料可以达到UL-94 V-0级别,极限氧指数为24.0%;热重分析研究表明次磷酸铝的加入可以延缓聚苯乙烯分子链的降解,提高复合材料高温成炭率;微型量热(MCC)测试表明PS/AHP30与纯PS相比,其热释放速率峰值和总热释放分别下降40.5%和18.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氢氧化物阻燃剂的改性及其对乙丙橡胶/苯基硅橡胶共混胶性能影响研究 被引量:5
20
作者 赵思伟 钱家盛 +3 位作者 苗继斌 夏茹 陈鹏 杨斌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8期123-126,132,共5页
采用硬脂酸(SA)和硅烷偶联剂KH570对阻燃剂氢氧化镁(MH)和氢氧化铝(ATH)进行表面改性,并将其填充到乙丙橡胶(EPR)/苯基硅橡胶(MPVQ)共混胶中,利用红外光谱、锥形量热仪等手段对改性效果及共混胶性能进行表征。结果表明:改性剂成功包覆... 采用硬脂酸(SA)和硅烷偶联剂KH570对阻燃剂氢氧化镁(MH)和氢氧化铝(ATH)进行表面改性,并将其填充到乙丙橡胶(EPR)/苯基硅橡胶(MPVQ)共混胶中,利用红外光谱、锥形量热仪等手段对改性效果及共混胶性能进行表征。结果表明:改性剂成功包覆到阻燃剂表面,且KH570改性效果最佳。当KH570/MH填充量在20%(质量分数)时,复合材料的极限氧指数(LOI)由27.6增加到36.3,总热释放量从62.31mJ/m2降低到34.39mJ/m2,最大热释放速率从349.54kW/m2降至269.32kW/m2,且老化性能更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