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3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多场信息融合的采动覆岩宏-细观损伤演化及“两带”发育位置判识 被引量:2
1
作者 魏江波 王双明 +6 位作者 刘浪 蔚保宁 种德雨 刘智振 李东奎 庄登登 周静 《煤田地质与勘探》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28-140,共13页
【目的】黄河中游煤炭开采区采动覆岩破坏特征与“两带”空间结构演化是采空区注浆充填开采领域亟需破解的关键难题。【方法】为准确判识采动覆岩“两带”发育位置,以陕北凉水井煤矿42205工作面为地质原型,根据现场钻孔资料,采用颗粒流... 【目的】黄河中游煤炭开采区采动覆岩破坏特征与“两带”空间结构演化是采空区注浆充填开采领域亟需破解的关键难题。【方法】为准确判识采动覆岩“两带”发育位置,以陕北凉水井煤矿42205工作面为地质原型,根据现场钻孔资料,采用颗粒流离散元方法构建采煤数值模型,模拟分析采动覆岩微裂隙发育、破断岩块分布、垂向位移变化、力链结构演化和空隙率演化等采动覆岩损伤特征和规律,综合判识采动覆岩“两带”发育位置和形态,结合现场实测对比验证模拟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提出基于宏-细观多场信息融合的采动覆岩“两带”发育位置精准判识方法。【结果和结论】结果表明:(1)采动覆岩微裂隙发育数量随着工作面推进呈正相关关系,且表现为先幂指数增长后线形增长的两阶段特征;在基载比接近1.0且采动覆岩“上三带”完整条件下,采动覆岩破断岩块平均长度随岩层高度的增大呈非线性对数增长特征。(2)采动覆岩强力链拱随工作面的不断推进,其高度先增大后趋于稳定,而跨度同步工作面推进速度;受覆岩载荷不断增大,强力链拱的破坏是岩层破断致使导水裂隙带发育高度增大的内在原因;强力链拱内强力链结构自下而上表现出垂向密集分布和近水平稀疏分布的双区段特征。(3)采动覆岩空隙率与岩层高度呈负相关关系,垮落带沿两侧松散区向中部压实区,采动覆岩空隙率平均由30%逐渐非线性减小至10%左右;融合多源信息综合判识采动覆岩导水裂隙带发育高度平均为69.00 m,裂采比平均为19.71,垮落带发育高度平均为19.63 m,垮采比平均5.61;采动覆岩导水裂隙带形态呈“正梯形”特征。该研究结果相较于传统单因素分析方法具有较高的准确性,其在工程应用方面可为黄河中游采空区垮落带矸石浆体高效充填空间精准计算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采动损伤 多场信息融合 力链 空隙率 “两带”发育位置 数值模拟 黄河中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多源特征融合与草原分区的新疆草地类型分布制图及其时空变化分析
2
作者 辛建辉 杨秀春 +3 位作者 张敏 邢晓语 杨东 王子超 《生态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7期8512-8528,共17页
准确绘制大尺度草地类型分布图对草地资源管理和草地生态系统保护至关重要。我国广泛使用的草地资源图已有40多年的历史,迫切需要绘制新的草地类型分布图,以更准确地反映草地资源的实际分布情况。然而,大尺度区域草地类型具有高度的空... 准确绘制大尺度草地类型分布图对草地资源管理和草地生态系统保护至关重要。我国广泛使用的草地资源图已有40多年的历史,迫切需要绘制新的草地类型分布图,以更准确地反映草地资源的实际分布情况。然而,大尺度区域草地类型具有高度的空间异质性,且在复杂分布地区传统光谱特征分类效果不佳,使得精准制图面临挑战。研究基于谷歌地球引擎云平台,结合Landsat地表反射率数据、光谱指数、纹理特征、物候特征以及生境特征(气候、地形和土壤),构建了多源特征数据集,以新疆为研究区,结合中国草原分区方案,应用随机森林模型进行分区草地类型分布制图。结果表明:(1)多源特征融合显著提高了草地类型分布制图的精度,物候、地形、土壤和气候特征的引入使总体精度分别提高了25.64%、27.40%、23.57%和28.73%。(2)多源特征结合分区建模的制图策略效果更佳,其总体精度和Kappa系数达到了80.86%和0.76。与单一整体建模相比,分区建模精度分别提高了3.51%和0.05。(3)空间分布格局显示新疆草地主要沿着山地呈垂直地带性分布,随着海拔的升高,草地类型从低海拔的温性荒漠逐渐过渡至高海拔的高寒草原。(4)近40年新疆草地总面积呈先减少后增加的趋势。1980-1990年间,大面积草地转变为裸地;而1990-2020年,草地面积呈现恢复性增长,主要贡献来自于山地区域裸地的植被恢复;同时,在盆地区域仍有较大面积草地转化为耕地和裸地的情况。研究阐明了新疆草地类型精细空间分布格局以及1980年以来的时空演变特征,可为区域草地资源可持续管理和生态保护提供重要的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遥感 多源特征融合 草地类型 随机森林分类 中国草原分区 新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综采工作面采高影响瓦斯运-储区交叉融合机理
3
作者 赵鹏翔 郭旭 +4 位作者 王超 李树刚 卓日升 常泽晨 雷雯 《煤田地质与勘探》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31-41,共11页
【目的】煤层采高对覆岩裂隙发育及瓦斯运–储区特征具有显著影响,通过研究不同采高条件下的影响规律,能够指导瓦斯抽采钻孔布置于合适区域,从而有效提升瓦斯抽采效率。【方法】以山西和顺天池煤矿302工作面为研究对象,综合运用物理相... 【目的】煤层采高对覆岩裂隙发育及瓦斯运–储区特征具有显著影响,通过研究不同采高条件下的影响规律,能够指导瓦斯抽采钻孔布置于合适区域,从而有效提升瓦斯抽采效率。【方法】以山西和顺天池煤矿302工作面为研究对象,综合运用物理相似模拟实验、理论分析及工程验证等方法,系统研究2、4、6 m这3种不同采高条件下覆岩裂隙发育特征及瓦斯运–储区的动态演化规律。【结果和结论】基于裂隙开合度突变点(1 m)与贯通度突变点(0.68),将采空区划分为覆岩压实区(开合度≤1 m,贯通度≤0.1)、瓦斯运移区(开合度>1 m,贯通度≥0.68)和瓦斯储集区(开合度>1 m,贯通度<0.68);分析不同采高条件下裂隙发育情况,得出横纵裂隙发育高度与突变频率随采高增加显著提升;通过裂隙率与裂隙熵的同步变化表征瓦斯运移区与储集区的交叉融合状态,区域随周期来压呈现“运储一体−初次形成−交叉融合−区域分离”4阶段演化,对比发现交叉融合层位及范围与采高呈正相关;基于椭抛带理论构建卸压瓦斯运–储区交叉融合采高效应数学模型,提出以裂隙特征参数判定运移区与储集区边界的流程,确定钻孔布置于瓦斯运移区中上部;现场试验表明,定向钻孔布置于运移区中上部时,平均瓦斯抽采量占比达52.3%,该结果验证了理论模型的适用性。研究成果为卸压瓦斯高效抽采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采高效应 卸压瓦斯运–储区 交叉融合 覆岩裂隙 物理相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时频图像与极点特征融合的雷达目标识别方法
4
作者 周泳靖 李永刚 朱卫纲 《兵器装备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256-264,共9页
针对目前多利用光学区的单一特征进行目标识别易受到角度限制、噪声干扰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时频图像与极点特征融合的雷达目标识别方法,研究谐振区信号特性在目标识别中的应用。利用矩阵束法提取目标极点以挖掘谐振区特性,通过时频分... 针对目前多利用光学区的单一特征进行目标识别易受到角度限制、噪声干扰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时频图像与极点特征融合的雷达目标识别方法,研究谐振区信号特性在目标识别中的应用。利用矩阵束法提取目标极点以挖掘谐振区特性,通过时频分析方法将俯仰、方位角度变化的回波信号序列时频特性映射到图像高维空间。融合极点和信号时频变换图像2种特征,输入随机森林模型并进行参数优化,对目标加噪回波信号分类识别,构建了端到端的机器学习识别模型。基于融合特征的目标识别准确率达到97.24%,相较于仅使用单一极点与时频图像特征识别分别提升了2.07%与4.16%,且结果具有更低的标准差。此外,对于相同结构、不同尺寸2种目标的识别准确率可达100%。结果表示,该方法利用信号回波包含的特征信息与谐振区极点的角度不敏感性优势,在低信噪比、目标角度变化且存在虚假极点的条件下具有识别结果准确性与可靠性,对精细化目标部件、结构识别方法具有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雷达目标识别 谐振区特性 特征融合 崔-威廉姆斯时频变换 随机森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随机森林模型的长江流域分区多源融合降水模拟方法研究 被引量:7
5
作者 宋蕾玥 张珂 +3 位作者 晁丽君 李曦 牛杰帆 黄轶铭 《水资源保护》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25-132,共8页
基于3种卫星降水产品,提出了一种基于随机森林模型的长江流域分区多源融合降水模拟算法(FCM-RF算法)。采用模糊C均值算法,结合地面观测站点资料对长江流域进行降水区域划分,引入降水比降刻画降水空间性,进一步通过普通克里金插值法优化... 基于3种卫星降水产品,提出了一种基于随机森林模型的长江流域分区多源融合降水模拟算法(FCM-RF算法)。采用模糊C均值算法,结合地面观测站点资料对长江流域进行降水区域划分,引入降水比降刻画降水空间性,进一步通过普通克里金插值法优化融合结果,得到一套长江流域空间分辨率为0.25°×0.25°的多源融合降水产品,并对其进行了评估。结果表明:FCM-RF算法在长江流域具有良好的表现,可以有效提高原始卫星降水产品对于降水事件的捕捉能力,在验证站点模拟降水量与实测降水量的相关系数可达到0.76;FCM-RF算法在年际上具有相似变化特征,对于春秋季降水的敏感性较高,在夏季由于强降水影响表现欠佳,冬季由于雨量稀少、存在固态降水,呈现出误差小、相关系数较低的特点;FCM-RF算法在东南地区具有较强的降水捕捉能力,在青藏高原地区的准确性较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降水模拟 模糊C均值算法 随机森林模型 分区多源融合方法 FCM-RF算法 长江流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融合合成孔径雷达和光学影像的土地覆被分类方法研究 被引量:4
6
作者 樊新成 张喜来 +2 位作者 林庆润 郝君明 李旺平 《测绘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S02期167-174,共8页
由于城市地物类型的复杂性和多样性,一般的土地分类体系类型简单,局地气候分区分类体系能够得到多类型精细化分类。因此,本文基于高分二号光学影像(GF-2)和合成孔径雷达(synthetic aperture radar,SAR)影像,以局地气候分类体系为理论基... 由于城市地物类型的复杂性和多样性,一般的土地分类体系类型简单,局地气候分区分类体系能够得到多类型精细化分类。因此,本文基于高分二号光学影像(GF-2)和合成孔径雷达(synthetic aperture radar,SAR)影像,以局地气候分类体系为理论基础,通过构建土地利用类型样本库,借助随机森林和神经网络分类器,得到2020年兰州市城区的精细化土地利用类型;最后通过构建建筑成像几何关系模型自动识别阴影,校正分类结果。结果表明,2020年兰州市城区土地利用类型以建筑用地和林地为主,其占比达到占69.6%;分类方法中神经网络分类器的分类精度优于随机森林,精度可以达到95.3%,Kappa系数为0.94,但随机森林在计算速度及波谱信息差异较小的地方分类精度较高;融合GF-2和极化SAR数据能够更好地改善混分问题,而产生错分的主要原因是高低层土地类型形态和光谱特征的混淆;最终自动识别的阴影类型面积约为4.4 km^(2),提升分类精度0.5%~1.2%。研究成果可为复杂下垫面的城市土地利用精细化分类提供方法支持和城市热岛效应研究提供基础数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局地气候区 合成孔径雷达 影像融合 精细化分类 土地利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潜山裂缝储层地震多尺度裂缝带预测方法研究 被引量:2
7
作者 杜昕 范廷恩 +2 位作者 樊鹏军 马淑芳 张显文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3184-3195,共12页
现有潜山裂缝储层地震预测主要描述地震视野下(数十至千米)某一特定尺度范围的裂缝带特征,为进一步突破地震裂缝预测尺度,综合描述太古界潜山裂缝储层多尺度特征,结合地震预测与模型表征发展地震多尺度裂缝带预测方法:(1)综合基于叠后... 现有潜山裂缝储层地震预测主要描述地震视野下(数十至千米)某一特定尺度范围的裂缝带特征,为进一步突破地震裂缝预测尺度,综合描述太古界潜山裂缝储层多尺度特征,结合地震预测与模型表征发展地震多尺度裂缝带预测方法:(1)综合基于叠后地震的高陡“断缝体”刻画属性(描述大尺度裂缝带)、叠前AVO梯度方位各向异性预测属性(描述中小尺度裂缝带),利用Contourlet变换方法实现属性融合,作为断裂发育强度指导场.(2)对断裂发育强度指导场利用Hough变换方法进行矢量化提取,同时结合井筒FMI测井裂缝方向、地震叠前各向异性预测方位属性,建立断裂发育方向指导场.进一步根据矢量化提取结果,基于断裂带长度与数量服从幂律分布关系,统计分形维数.(3)结合发育强度指导场、发育方向指导场与分形维数,利用分布函数随机过程实现地震多尺度裂缝带预测.其中裂缝带分布位置以发育强度指导场为约束,利用泊松过程实现;裂缝带长度服从指数分布,并利用分形维数约束;裂缝带方向服从Fisher分布,并利用发育方向指导场约束.该方法应用于渤海M气田,预测的大尺度裂缝带与区域储层品质地质认识一致,中小尺度裂缝带与井区裂缝发育特征及生产测试较为一致,指导了M气田开发井优化,证实该方法具有一定实用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古界潜山 裂缝预测 地震多尺度 裂缝带 属性融合 分布函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特征融合的微电阻率成像测井空白带无监督填充方法 被引量:1
8
作者 曾祥安 朱丹丹 +1 位作者 周昊 徐朝晖 《电子测量技术》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71-180,共10页
针对微电阻率电成像测井仪器的特点导致测井成像呈现规律性空白带的问题,本文提出一种融合多尺度多层级特征的无监督填充模型及全井段填充框架用于填充空白带。填充模型采用UNet架构,利用非空白带区域电阻率数据自身的统计先验基于MAE... 针对微电阻率电成像测井仪器的特点导致测井成像呈现规律性空白带的问题,本文提出一种融合多尺度多层级特征的无监督填充模型及全井段填充框架用于填充空白带。填充模型采用UNet架构,利用非空白带区域电阻率数据自身的统计先验基于MAE损失进行无监督训练填充,主要通过以下2个措施对传统UNet进行改进:在编码器中引入MSR-Conv,提升单层网络的多尺度表征能力;在编解码特征连接环节引入多层级编码特征融合模块与信息引导模块,丰富上采样的特征尺度,减少解码过程中的信息丢失。实验结果表明:相较UNet,本文所提模型在自然场景数据集上的视觉效果与客观指标均有明显提升,其中PE降低了19.03%,SSIM提升了2.9%,PSNR提升了4.66%。全井段填充框架应用填充模型分段训练填充空白带电阻率数据后再合并,实现端到端填充单口井的微电阻率成像测井空白带,填充结果具有一定的鲁棒性,贴合实际生产场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成像测井 空白带填充 无监督学习 特征融合 全井段填充框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22/TP304H带垫板异种钢焊接接头显微组织与力学性能分析
9
作者 汪峰 李梁 +3 位作者 徐刚 张赵斐 李飞 徐敏 《热加工工艺》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64-67,共4页
异种钢焊接接头在火电厂锅炉结构中被广泛应用,对存在裂纹的现服役接头进行分析是评价异种钢焊接接头安全问题的基础。借助金相显微镜和扫描电镜对某含裂纹的T22/TP304H带垫板异种钢焊接接头进行了组织形貌分析,焊接材料为镍基合金,并... 异种钢焊接接头在火电厂锅炉结构中被广泛应用,对存在裂纹的现服役接头进行分析是评价异种钢焊接接头安全问题的基础。借助金相显微镜和扫描电镜对某含裂纹的T22/TP304H带垫板异种钢焊接接头进行了组织形貌分析,焊接材料为镍基合金,并利用显微硬度计和万能拉伸试验机分别对接头进行了显微硬度测试及拉伸性能测试。结果表明:焊缝的显微组织主要为奥氏体、Nb(C,N)析出相和M23C6碳化物;T22侧熔合区存在明显的细晶强化作用,该区域硬度增大,TP304H侧熔合区奥氏体晶粒粗化现象不明显;接头的常温和高温拉伸性能存在明显的劣化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22/TP304H异种钢 熔合区 显微硬度 力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无人机融合建模的危岩运动模拟及影响区划分 被引量:3
10
作者 刘兵兵 吴福 +2 位作者 刘昶 何娜 黄海 《人民长江》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38-144,159,共8页
危岩坠落受多种因素影响,具有不确定性,研究危岩的潜在受灾区域并区分不同影响程度能够为灾害防治提供数据支撑。以广西南宁市内庄屯危岩为例,基于倾斜与贴近摄影融合建模技术构建三维模型,精准获取岩体结构信息及危岩体特征信息;并通... 危岩坠落受多种因素影响,具有不确定性,研究危岩的潜在受灾区域并区分不同影响程度能够为灾害防治提供数据支撑。以广西南宁市内庄屯危岩为例,基于倾斜与贴近摄影融合建模技术构建三维模型,精准获取岩体结构信息及危岩体特征信息;并通过三维数值模拟对危岩的运动路径、运动过程、实时动能及弹跳高度进行研究,根据多次模拟结果提出了将潜在受灾区域进行影响区划分的方法。研究表明:融合建模有效提高了陡立山体细节特征的可视性,更利于危岩运动模拟参数的精确提取;基于多次模拟结果分析,可以确定潜在受灾区域;影响区划分方法能够进一步将潜在受灾区进行简易、快速的区域划分。研究结果对高陡危岩体的调查具有参考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位危岩 融合建模 倾斜摄影 贴近摄影 数值模拟 落石分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多源监测传感设备的运营轨道隧道安全分析 被引量:1
11
作者 石勇 易佳 +2 位作者 熊桂开 李超 刘清屹 《测绘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S02期7-11,共5页
外部施工对轨道控制保护区影响较大,单一的测量机器人监测无法满足规范及控制工程风险要求。因此,采用多类型传感器,结合有限元理论分析,多维度监测运营轨道交通结构,达到满足规范及控制风险的目的。本文以重庆某运营轨道线路控制保护... 外部施工对轨道控制保护区影响较大,单一的测量机器人监测无法满足规范及控制工程风险要求。因此,采用多类型传感器,结合有限元理论分析,多维度监测运营轨道交通结构,达到满足规范及控制风险的目的。本文以重庆某运营轨道线路控制保护区项目为例,详细介绍了自动化全站仪、高精度激光测距仪、静力水准仪、裂缝计等多类型监测传感器在工程项目的实际应用,通过无线网关采集数据,运用粗差剔除、曲线拟合及多维数据融合技术,弥补了单一传感器信息的不足,提高了运营轨道交通隧道监测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监测传感器 运营轨道 控制保护区 安全分析 数据融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异种钢熔合区马氏体相变过程及组织 被引量:13
12
作者 王昱成 于捷 +2 位作者 李彦 李卫东 王建光 《焊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3期147-152,共6页
高温金相显微镜观察发现,珠光体钢( Z G20 Si Mn) 与奥氏体焊材( A307 、 A457) 熔合区确实存在马氏体相变,且在约400 ℃至室温均有相变产生。经透射电镜观察,熔合区马氏体为低碳板条马氏体,亚结构主要是... 高温金相显微镜观察发现,珠光体钢( Z G20 Si Mn) 与奥氏体焊材( A307 、 A457) 熔合区确实存在马氏体相变,且在约400 ℃至室温均有相变产生。经透射电镜观察,熔合区马氏体为低碳板条马氏体,亚结构主要是位错,有少量孪晶亚结构。熔合区碳化物主要产生于焊后热处理过程中,其类型主要为 M23 C6 ,也有部分 M7 C3 。碳化物主要在马氏体上以及马氏体或铁素体和奥氏体界面析出。马氏体带、碳化物带宽度主要受 Ni 含量的控制,提高 Ni 含量使它们变窄,熔合区韧性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熔合区 马氏体相变 异种钢焊接 组织 焊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异种钢接头熔合区的脆化与断裂行为 被引量:12
13
作者 杜兵 李彦 贾玉力 《焊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1期8-12,共5页
根据分层止裂原理设计了异种钢熔焊接头的冲击断裂试样,采用示波冲击功定量评定了熔合区的脆化行为,利用扫描电镜分析了熔合区的断裂机制,并研究了不同焊接材料及焊后热处理工艺规范对熔合区脆化与断裂行为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焊... 根据分层止裂原理设计了异种钢熔焊接头的冲击断裂试样,采用示波冲击功定量评定了熔合区的脆化行为,利用扫描电镜分析了熔合区的断裂机制,并研究了不同焊接材料及焊后热处理工艺规范对熔合区脆化与断裂行为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焊态熔合区的脆化主要是由马氏体引起的,其断裂机制为马氏体的解理开裂。热处理后熔合区的脆化主要是由增碳层与脱碳层引起的,熔合区的断裂机制为析出碳化物的无特征开裂及脱碳层的沿晶开裂。对于不同的过渡层焊接材料,熔合区的断裂机制没有本质的区别,但其脆化程度存在明显的差异。经热处理以后,HD309L作过渡层的熔合区的脆化指数Eb是HD457L作过渡层的熔合区的1.5倍;而焊态脆化指数Eb,HD309L是HD457L的4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异种钢 熔合区 脆化 断裂 焊接 接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草原兔尾鼠GST-LZP3融合蛋白的原核表达及其抗体制备 被引量:14
14
作者 张爱莲 赵干 +1 位作者 王宾 张富春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168-170,共3页
目的 :在原核中表达并纯化草原兔尾鼠卵透明带 3 (zonapellu cida3 ,ZP3 ) ,并以其作为抗原 ,制备抗ZP3的抗血清。方法 :将LZP3基因的核心片段克隆到原核表达载体pGEX 4T 1中。经酶切和序列分析后 ,用重组质粒转化大肠杆菌BL2 1(DE3 ) ... 目的 :在原核中表达并纯化草原兔尾鼠卵透明带 3 (zonapellu cida3 ,ZP3 ) ,并以其作为抗原 ,制备抗ZP3的抗血清。方法 :将LZP3基因的核心片段克隆到原核表达载体pGEX 4T 1中。经酶切和序列分析后 ,用重组质粒转化大肠杆菌BL2 1(DE3 ) ,并经丙基β D 硫代半乳糖苷 (IPTG)诱导产生GST LZP3融合蛋白。以纯化的融合蛋白免疫新西兰兔制备抗血清。抗血清的效价及特异性采用ELISA和Westernblot检测。结果 :成功地构建GST LZP3融合蛋白表达载体 ,并在大肠杆菌中高效表达特异性的GST LZP3融合蛋白。以该融合蛋白免疫兔子获得抗GST LZP3融合蛋白的高效价抗血清。结论 :获得原核表达的GST LZP3融合蛋白并制备了兔抗LZP3的抗血清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卵透明带3 原核表达 融合蛋白 抗血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频地波雷达分区混合式融合跟踪方法 被引量:2
15
作者 周共健 于长军 +2 位作者 权太范 崔乃刚 李永光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1期25-29,共5页
本文针对高频地波雷达双频信息融合的特点,提出威力范围分区混合式融合跟踪方法,将探测区域划分为有一定交叉过渡带的远、近2个分区,远区采用点迹融合,近区进行单频跟踪,最后对2个分区处理输出的航迹进行航迹融合形成系统航迹.分区混合... 本文针对高频地波雷达双频信息融合的特点,提出威力范围分区混合式融合跟踪方法,将探测区域划分为有一定交叉过渡带的远、近2个分区,远区采用点迹融合,近区进行单频跟踪,最后对2个分区处理输出的航迹进行航迹融合形成系统航迹.分区混合式融合很好的适应了高频地波雷达的特点,充分发挥点迹融合与航迹融合的优点.仿真与实测数据处理结果证明本文方法的有效性,获得了跟踪性能的整体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目标跟踪 信息融合 分区 混合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含钪与不含钪铝镁钪合金焊接接头的组织与性能 被引量:20
16
作者 陈苏里 姜锋 +2 位作者 尹志民 雷学锋 聂波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835-840,共6页
分别采用Al-Mg-Zr和Al-Mg-Zr-Sc合金焊丝为填充材料,对2 mm厚的Al-Mg-Sc合金薄板进行惰性气体保护焊接,然后对两种焊接接头的显微组织和力学性能进行对比研究。结果表明:采用两种焊丝焊接的Al-Mg-Sc合金薄板的焊接接头强度系数均大于0.... 分别采用Al-Mg-Zr和Al-Mg-Zr-Sc合金焊丝为填充材料,对2 mm厚的Al-Mg-Sc合金薄板进行惰性气体保护焊接,然后对两种焊接接头的显微组织和力学性能进行对比研究。结果表明:采用两种焊丝焊接的Al-Mg-Sc合金薄板的焊接接头强度系数均大于0.9。但采用Al-Mg-Zr-Sc合金焊丝为填充材料时,焊缝晶粒组织明显细化,熔合区形成的细小等轴晶层提高了基材与焊缝填充材料的结合力,焊接接头的屈服强度比采用Al-Mg-Zr合金焊丝为填充材料时提高了100 MPa,显著提高了Al-Mg-Sc合金焊接构件的许用强度,因此焊接Al-Mg-Sc板材更宜采用Al-Mg-Sc-Zr焊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铝镁钪合金焊接 焊丝 熔合区 焊接接头 组织与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Q130钢焊接区扩散氢分布的数值分析 被引量:6
17
作者 李亚江 沈孝芹 孙宾 《焊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39-43,共5页
用有限元法对HQ130高强钢焊接区扩散氢分布进行了模拟计算 ,分析了扩散氢对焊接裂纹的影响。编制了焊接区氢扩散的有限元程序 ,该程序中考虑了焊接线能量、温度、氢的表面逸出系数等对氢扩散分布的影响。数值分析表明 ,氢在焊缝根部熔... 用有限元法对HQ130高强钢焊接区扩散氢分布进行了模拟计算 ,分析了扩散氢对焊接裂纹的影响。编制了焊接区氢扩散的有限元程序 ,该程序中考虑了焊接线能量、温度、氢的表面逸出系数等对氢扩散分布的影响。数值分析表明 ,氢在焊缝根部熔合区附近聚集是该区域产生裂纹的重要原因。提高焊接线能量和增大氢的表面逸出系数可降低氢在焊缝表面熔合区的聚集 ,但对焊缝根部氢的聚集影响不大。HQ130高强钢焊接控制焊接线能量在 2 0kJ/cm以下可减小氢的局部聚集 ,有利于防止根部焊接裂纹的产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强钢 焊接 熔合区 扩散氢分布 数值分析 焊接裂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杂断块油藏地震精细描述技术研究——以胜利油田永3工区为例 被引量:8
18
作者 李军 张军华 +3 位作者 韩双 刘显太 王军 武刚 《断块油气田》 CAS 2013年第5期580-584,共5页
随着勘探开发的深入发展,断块型油气藏已经成为重要的勘探目标之一。由于此类油气藏地震资料信噪比低、勘探难度大,必须提高资料识别能力与描述精度。在研究地震方法原理的基础上,以胜利油田的永3工区为例,重点对相干体、曲率、基于旋... 随着勘探开发的深入发展,断块型油气藏已经成为重要的勘探目标之一。由于此类油气藏地震资料信噪比低、勘探难度大,必须提高资料识别能力与描述精度。在研究地震方法原理的基础上,以胜利油田的永3工区为例,重点对相干体、曲率、基于旋转菱形的地震新属性、多尺度分析与RGB属性融合等技术方法进行了分析,实际应用取得了较好效果。研究结果表明:基于本征值的第3代相干属性较常规相干体有更高的抗噪比和分辨率,可以宏观反映断裂带的总体分布特征;众多曲率属性中,倾向、方位角和最大正曲率属性最能反映断层破碎带及低序级断层;基于旋转菱形的地震属性,可以精确描述断裂的发育方向,并且能够定量判识断层破碎带;将多属性融合、多尺度分析应用于复杂断块油藏的描述,可以挖掘、凸显地震的响应特征,更好地刻画断裂的空间分布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断层破碎带 相干体 曲率属性 菱形旋转 属性融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熔化焊接头“不均匀混合区”的形貌特征研究 被引量:5
19
作者 张汉谦 吴宇 +1 位作者 薄文 张文钺 《材料科学与工艺》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1期28-32,共5页
通过时大量熔化焊接头的金相观察,研究了熔化焊接头焊缝底部附近“不均匀混合区”的形貌特征。归纳金相观察结果,发现不均匀混合区由小岛、半岛、后续熔化滞留层、扩散过渡层四种形貌构成。文中关于熔化焊接头“不均匀混合区”的形貌... 通过时大量熔化焊接头的金相观察,研究了熔化焊接头焊缝底部附近“不均匀混合区”的形貌特征。归纳金相观察结果,发现不均匀混合区由小岛、半岛、后续熔化滞留层、扩散过渡层四种形貌构成。文中关于熔化焊接头“不均匀混合区”的形貌划分方法,能很好地解释熔化焊接头中焊缝底部附近的成分、组织、性能不均匀性的形成原因,有助于正确理解熔化焊接头的特征区域构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熔化焊接头 焊接 形貌 不均匀性 熔合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依托物理模型的叠后裂缝敏感地震属性优选与应用 被引量:10
20
作者 王玲玲 魏建新 +3 位作者 黄平 狄帮让 帅达 张福宏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127-136,I0005,I0006,共12页
在更关注中小尺度裂缝构造的现阶段,大尺度裂缝研究不可或缺。预测大尺度裂缝的常用方法是地震属性分析,因此寻找并选用对(不同尺度)裂缝敏感的地震属性成为关键。基于多裂缝参数地震物理模型,开展叠后属性分析,研究地震属性对裂缝参数... 在更关注中小尺度裂缝构造的现阶段,大尺度裂缝研究不可或缺。预测大尺度裂缝的常用方法是地震属性分析,因此寻找并选用对(不同尺度)裂缝敏感的地震属性成为关键。基于多裂缝参数地震物理模型,开展叠后属性分析,研究地震属性对裂缝参数的敏感性,然后优选敏感属性进行多属性融合。结果表明:在单一属性裂缝预测中,倾角约束分频相干属性具有明显优势,但难以识别三维空间某一方向尺度小于λ/4的裂缝带;频率衰减梯度属性对裂缝带尺度敏感,谱分解相位调谐体属性对裂缝密度敏感,振幅属性对裂缝方位和缝面倾角敏感;曲率等几何属性、相干属性和物理属性的融合不仅能突出大断裂,还能降低多解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裂缝带 裂缝参数 物理模型 属性分析 多属性融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