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44篇文章
< 1 2 1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TCP11影响ZNF143表达对宫颈癌细胞增殖和迁移的作用
1
作者 赵先 朱鑫丽 +5 位作者 李伟欣 张雪晨 董杨柳 王乐 者湘漪 潘泽民 《石河子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2-28,共7页
目的 探讨宫颈癌细胞中的t-复合物11(t-complex 11, TCP11)基因表达水平与锌指蛋白143 (Zinc finger protein 143, ZNF143)蛋白质表达的关系,探讨TCP11基因与肿瘤干细胞标志物的关系及其对宫颈癌细胞增殖和迁移的影响。方法 采用TCP11... 目的 探讨宫颈癌细胞中的t-复合物11(t-complex 11, TCP11)基因表达水平与锌指蛋白143 (Zinc finger protein 143, ZNF143)蛋白质表达的关系,探讨TCP11基因与肿瘤干细胞标志物的关系及其对宫颈癌细胞增殖和迁移的影响。方法 采用TCP11基因慢病毒载体感染宫颈癌SiHa和HeLa细胞,过表达TCP11基因的细胞为实验组,慢病毒空载体感染的细胞为对照组(NC组)。用小干扰RNA方法,敲低宫颈癌SiHa和HeLa细胞中TCP11的表达。用Western blot方法检测HeLa和SiHa细胞中ZNF143及肿瘤干细胞标志物的蛋白质表达水平,MTT和集落形成实验方法对宫颈癌细胞的增殖能力进行测定,Transwell实验方法检测宫颈癌细胞的迁移能力。结果 在宫颈癌细胞中高表达TCP11,发现ZNF143表达显著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肿瘤干细胞标志物的蛋白质表达水平显著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SiHa和HeLa细胞增殖和迁移水平显著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P<0.01)。在宫颈癌细胞中敲低TCP11,ZNF143表达水平显著增加,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肿瘤干细胞标志物的蛋白质表达水平显著增加,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SiHa和HeLa细胞增殖和迁移水平显著增加,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01)。结论 TCP11可以影响宫颈癌细胞中ZNF143的表达,从而影响肿瘤干细胞的功能,对宫颈癌细胞增殖和迁移发挥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癌 t-复合物11 肿瘤干细胞 锌指蛋白143 细胞增殖和迁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薄胼胝体和“猞猁耳征”——遗传性痉挛性截瘫11型一家系报告
2
作者 于宗泳 武紫阳 +6 位作者 田霏霏 栗静 袁薇 李鑫 魏海萍 武国德 刘珺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632-635,共4页
报道1例MRI影像表现为典型薄胼胝体(thin corpus callosum,TCC)和“猞猁耳征(ears-of-the-lynx sign)”的遗传性痉挛性截瘫11型(spastic paraplegia 11,SPG11)病例。患者为13岁男孩,主要表现走路不稳容易跌倒,症状逐渐加重伴双手书写不... 报道1例MRI影像表现为典型薄胼胝体(thin corpus callosum,TCC)和“猞猁耳征(ears-of-the-lynx sign)”的遗传性痉挛性截瘫11型(spastic paraplegia 11,SPG11)病例。患者为13岁男孩,主要表现走路不稳容易跌倒,症状逐渐加重伴双手书写不灵、学习能力下降1年;父母无血缘关系。患儿头颅MRI表现为胼胝体变薄,双侧脑室前角旁白质T2、Flair轴位对称性高信号,全外显子组测序检测到SPG11基因NM_025137:c.2073delT和c.257+5G>A两处杂合突变分别来自父母,先证者最终诊断为SPG11,并给予对症治疗。脑MRI影像表现TCC和“猞猁耳征”对诊断SPG11具有高度敏感性和特异性,对于有痉挛性截瘫表现的患者要考虑到SPG11的可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遗传性痉挛性截瘫11 薄胼胝体 猞猁耳征 SPG11基因 复合杂合突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rappc11诱导型基因敲除小鼠模型的构建及鉴定
3
作者 王波波 弓梦 +2 位作者 温晶 ALUS Xiaoli 李优磊 《海军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156-1161,共6页
目的建立转运蛋白颗粒复合物亚基11(Trappc11)诱导型基因敲除小鼠模型。方法和结果在Trappc11基因外显子3~5的两侧分别引入loxP位点,利用CRISPR/Cas9技术获得F0代C57BL/6J小鼠;将通过PCR扩增及测序鉴定阳性的F0代C57BL/6J小鼠与C57BL/6... 目的建立转运蛋白颗粒复合物亚基11(Trappc11)诱导型基因敲除小鼠模型。方法和结果在Trappc11基因外显子3~5的两侧分别引入loxP位点,利用CRISPR/Cas9技术获得F0代C57BL/6J小鼠;将通过PCR扩增及测序鉴定阳性的F0代C57BL/6J小鼠与C57BL/6J野生型小鼠交配、繁殖,获得F1代Trappc11flox/+小鼠;再将Trappc11flox/+小鼠与UBC-CreERT2小鼠交配,经过2代繁殖,最终获得Trappc11诱导型全身性基因敲除小鼠模型。结论通过CRISPR/Cas9和Cre-loxP技术成功建立了Trappc11诱导型基因敲除小鼠模型,为揭示Trappc11在多器官系统疾病中的病理生理学作用提供了重要工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运蛋白颗粒复合物亚基11 基因敲除小鼠 CRISPR/Cas9系统 Cre-loxP系统 他莫昔芬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含酰胺的三齿羧酸Zn(Ⅱ)配合物的合成、结构与性能
4
作者 赵红昆 王倩 +3 位作者 王修光 杨翰文 郑朝阳 李来仪 《天津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9-12,31,共5页
为了探究含酰胺的羧酸配体Zn(Ⅱ)配合物的结构与性能,以3,3′,3″-[1,3,5-苯三基三(羰基亚氨基)]三苯甲酸(H3BTCTB)、六水合硝酸锌以及N,N-二甲基甲酰胺(DMF)为原料,采用水热合成法制备了金属配合物{[Zn6(μ_(3)-OH)_(2)(BTCTB)_(4)]... 为了探究含酰胺的羧酸配体Zn(Ⅱ)配合物的结构与性能,以3,3′,3″-[1,3,5-苯三基三(羰基亚氨基)]三苯甲酸(H3BTCTB)、六水合硝酸锌以及N,N-二甲基甲酰胺(DMF)为原料,采用水热合成法制备了金属配合物{[Zn6(μ_(3)-OH)_(2)(BTCTB)_(4)]·3DMF}_(n),并利用X-射线单晶衍射和荧光光谱法探究其结构与性能.结果表明:①Zn(Ⅱ)离子以五配位的配位模式使配合物呈现扭曲的四面体构型,形成具有μ_(3)-OH桥连的[Zn_(3)(COO)_(6)]次级结构单元的(3,6)-连接的二维双层结构,之后通过π…π相互作用进一步形成了三维超分子结构;②荧光光谱分析结果显示配合物具有较好的荧光性能,可作为良好的荧光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柔性羧酸配体 Zn(Ⅱ)配合物 晶体结构 荧光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稀土多金属氧酸盐的合成及谱学研究(Ⅰ) Na_(17)[Ln(ZnW_(11)O_(39))_2]·xH_2O体系 被引量:7
5
作者 宗瑞发 田文 +4 位作者 翁诗甫 吴瑾光 杨永丽 赵克萍 刘景福 《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6期727-733,共7页
报道了双(11钨锌酸根)合稀土(Ⅲ)酸钠(稀土=La,Pr,Nd,Tb,Er)的合成及红外、拉曼和漫反射紫外可见等谱学方法的研究工作。振动光谱研究表明,11钨锌酸根配体为不饱和αKeggin结构;电荷及电荷分布是影响WOd振动的主要因素;配合物中负电荷... 报道了双(11钨锌酸根)合稀土(Ⅲ)酸钠(稀土=La,Pr,Nd,Tb,Er)的合成及红外、拉曼和漫反射紫外可见等谱学方法的研究工作。振动光谱研究表明,11钨锌酸根配体为不饱和αKeggin结构;电荷及电荷分布是影响WOd振动的主要因素;配合物中负电荷被比较均匀地分布于整个负离子。与ZnW12O406-相比,稀土配合物中WObW键角减小,WOcW键角增大,ZnW11O3910-配体发生变形。电子光谱研究表明标题配合物中不存在对称中心,其中稀土离子的配位数为8,这与稀土离子的四方反棱柱型配位几何是一致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钨锌酸根 多金属氧酸盐 配合物 谱学 稀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过渡元素及镧系元素11-钨锰杂多酸钾配合物的合成与性质 被引量:8
6
作者 王恩波 吴庆银 +1 位作者 王作屏 沈恩洪 《应用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1年第3期13-16,共4页
本文合成了以11-钨锰杂多阴离子为配体的4个配合物:K_6Z(H_2O)MnW_(11)O_(39)xH_2O(Z=ZD、Ni)和K_(13)Ln(MnW_(11)O_(39))_2·xH_2O(Ln=La、Nd)。用化学分析、离子交换、电导滴定、IR、UV、x-射线光电子能谱等进行了表征,还对其热... 本文合成了以11-钨锰杂多阴离子为配体的4个配合物:K_6Z(H_2O)MnW_(11)O_(39)xH_2O(Z=ZD、Ni)和K_(13)Ln(MnW_(11)O_(39))_2·xH_2O(Ln=La、Nd)。用化学分析、离子交换、电导滴定、IR、UV、x-射线光电子能谱等进行了表征,还对其热性质等进行了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杂多配合物 过渡元素 镧系元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镧系元素钼系双11系列杂多蓝的离析和性质研究 被引量:6
7
作者 王恩波 任群翔 +4 位作者 工作屏 陆新红 张淑霞 詹瑞云 刘桂珍 《无机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3年第1期65-70,共6页
本文首次报道了镧系元素钼系双11系列两电子杂多蓝K_yH_z[Ln(XMo_(11)O_(39)_2]·nH_2O(X=P,Ln=La、Ce、Pr、Nd、Sm、Gd;X=Si,Ln=Ce、Pr、Sm、Tb、Dy;X=Ge、Ln=Dy)的制备和离析方法.并通过元素分析、红外光谱、可见-紫外光谱、极谱... 本文首次报道了镧系元素钼系双11系列两电子杂多蓝K_yH_z[Ln(XMo_(11)O_(39)_2]·nH_2O(X=P,Ln=La、Ce、Pr、Nd、Sm、Gd;X=Si,Ln=Ce、Pr、Sm、Tb、Dy;X=Ge、Ln=Dy)的制备和离析方法.并通过元素分析、红外光谱、可见-紫外光谱、极谱、循环伏安、热分析、ESR、^(31)P NMR、XPS对产物进行了表征及性质研究.结果表明:杂多蓝阴离子结构较之还原前发生了轻微畸变,还原电子具有一定的离域性.在溶液中杂多蓝较还原前的杂多酸(盐)具有略强的氧化能力.溶液中杂多蓝的氧化能力Ln-P(2)>Ln-Si(2).热稳定性Ln-P(2)>Ln-Si(2).该系列杂多蓝还具有较好的抗碱解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镧系元素 杂多蓝 钼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锌配合物的一氧化氮荧光探针的构建及其细胞成像
8
作者 陈壹刘 宗洪凤 +5 位作者 段兆龙 张一鹏 高妍 李超 刘洋 高云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61-69,共9页
合成了一种基于锌配合物检测NO的荧光探针CMD-Zn^(2+).以萘并呋喃酰肼和久洛尼定醛为原料,经缩合反应制备了配体CMD,再将它与锌离子结合形成探针CMD-Zn^(2+),该探针可特异性识别NO.利用高分辨率质谱(HRMS)和核磁共振氢谱(1H NMR)对CMD... 合成了一种基于锌配合物检测NO的荧光探针CMD-Zn^(2+).以萘并呋喃酰肼和久洛尼定醛为原料,经缩合反应制备了配体CMD,再将它与锌离子结合形成探针CMD-Zn^(2+),该探针可特异性识别NO.利用高分辨率质谱(HRMS)和核磁共振氢谱(1H NMR)对CMD的结构进行了表征,利用荧光光谱和紫外-可见吸收光谱考察了探针CMD-Zn^(2+)对NO的识别性能.实验结果表明,在其它竞争离子存在的情况下,探针CMD-Zn^(2+)可特异性快速识别NO,响应时间为30 s,识别NO的检出限为8.23×10^(‒9) mol/L.此外,探针CMD-Zn^(2+)被成功应用于细胞和活鼠的荧光成像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荧光探针 锌配合物 一氧化氮 细胞成像 小鼠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氟氯次氧化锌粉多元浸出液中Cl^(-)竞争吸附及迁移行为
9
作者 宋健清 李存兄 +6 位作者 陈帮耀 戴兴征 周中华 邱伟佳 张少博 刘自虎 代林晴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337-1351,共15页
随着传统锌资源的日益枯竭,复杂二次锌资源的开发利用成为趋势。针对二次锌资源中氟、氯含量普遍较高且脱出成本高,易新增二次危废的行业难题,研发了“可控浸出-靶向脱氯-氯资源化-原位除氟”的氟氯梯级靶向脱出及氯资源化利用的短流程... 随着传统锌资源的日益枯竭,复杂二次锌资源的开发利用成为趋势。针对二次锌资源中氟、氯含量普遍较高且脱出成本高,易新增二次危废的行业难题,研发了“可控浸出-靶向脱氯-氯资源化-原位除氟”的氟氯梯级靶向脱出及氯资源化利用的短流程处理工艺,同时实现氟氯高效洗脱富集、氯靶向分离、氯资源化利用、氟原位沉淀等多重目标。本文着重研究了新工艺流程中产出的高氟氯次氧化锌粉多元浸出液离子交换法靶向脱氯时Cl^(-)的迁移行为及锌、氟、砷、锑共存离子的竞争性吸附规律。结果表明:在优化技术参数下,大孔强碱阴离子树脂对Cl~-具有很强的选择性化学吸附能力,树脂饱和吸附容量(N_(max))为108.04 mg/g,Cl^(-)脱除率>98%,硫酸溶液中Cl^(-)解吸率达98.91%;复杂多元高氯溶液的连续吸附过程遵循B-A吸附模型;微量的锌、氟、砷、锑等共存离子具有竞争性吸附能力,其中,F-是与Cl^(-)竞争吸附的主要对象,砷、锑主要以含氧酸根(H_(2)AsO_(3)^(-)、SbO_(4)^(3-)、[SbO(OH)_(2)]^(-))的形式与Cl-竞争部分活性位点,而Zn^(2+)则与Cl^(-)形成ZnCl_(n)^(2-n)(n=3,4)配合物被树脂吸附并固定于树脂表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氟氯次氧化锌 离子交换树脂 多元复杂溶液 氯吸附率 杂质竞争吸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齿氨基酚氧基锌络合物催化外消旋β-丁内酯开环聚合研究
10
作者 王真 马海燕 《华东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295-306,共12页
聚-3-羟基丁酸酯(P3HB)的立体规整性对其力学性能有很大影响,设计合成高效催化剂实现外消旋β-丁内酯立体选择性开环聚合成为该领域的难点和热点问题。本文合成了一系列具悬垂苯并咪唑结构的氨基酚氧基锌络合物Zn1~Zn7,并对Zn4的分子结... 聚-3-羟基丁酸酯(P3HB)的立体规整性对其力学性能有很大影响,设计合成高效催化剂实现外消旋β-丁内酯立体选择性开环聚合成为该领域的难点和热点问题。本文合成了一系列具悬垂苯并咪唑结构的氨基酚氧基锌络合物Zn1~Zn7,并对Zn4的分子结构进行X-ray单晶衍射表征。在异丙醇存在下,该系列锌络合物对外消旋β-丁内酯开环聚合具有较好的催化活性,周转频率(TOF)最高达116 h^(-1),并具有一定的间规立体选择性,其间规度(P_(r))范围为0.58~0.66。配体的各取代基,尤其是酚氧基邻位取代基,对络合物催化活性影响显著,但对立体选择性的影响不明显。基于活性中心结构、聚合物端基的分析结果,推测该系列络合物通过配位-插入机理催化外消旋β-丁内酯,聚合得到异丙氧基和羟基封端的线性P3HB。此外,在不影响立体规整度判断的情况下,开发了一种利用核磁氢谱评价P3HB规整度的方式,该方式较传统定量碳谱的表征方式更加便捷、经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苯并咪唑取代氨基酚类配体 锌络合物 外消旋β-丁内酯 开环聚合 间规选择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钨砷系列杂多蓝的研究Ⅱ——1∶11钨砷双系列稀土杂多蓝
11
作者 王秀红 王恩波 +1 位作者 黄如丹 王作屏 《东北师大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1998年第4期114-118,共5页
利用控制电位电解的方法合成了4种未见文献报道的杂多蓝,K11H2〔Ln(AsW11O39)2〕·xH2O(Ln=La,Ce,Pr,Nd),并利用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等对其进行了元素组成的分析,利用IR、UV、极谱... 利用控制电位电解的方法合成了4种未见文献报道的杂多蓝,K11H2〔Ln(AsW11O39)2〕·xH2O(Ln=La,Ce,Pr,Nd),并利用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等对其进行了元素组成的分析,利用IR、UV、极谱、光电子能谱、电子顺磁共振、热重差热等测试手段,对其结构和性质进行了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钨砷杂多化合物 杂多蓝 稀土杂多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现代铅锌冶炼技术现状与火法熔池炼锌技术潜力分析
12
作者 闵小波 王鑫 +9 位作者 任浩宇 王萌 陈功夫 田秉东 王云燕 米贵良 王唯任 彭聪 柯勇 李云 《有色金属(冶炼部分)》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6-17,共12页
随着高品质硫化锌精矿逐渐减少,未来锌冶炼原料将从高品位硫化矿转向低质高杂铅锌混合矿、氧化矿、氧硫混合矿及含锌二次资源等。针对原料变动带来的挑战,总结了当下铅锌资源现状,主流的锌冶炼方法,分析了其技术特点及适用性,重点论述... 随着高品质硫化锌精矿逐渐减少,未来锌冶炼原料将从高品位硫化矿转向低质高杂铅锌混合矿、氧化矿、氧硫混合矿及含锌二次资源等。针对原料变动带来的挑战,总结了当下铅锌资源现状,主流的锌冶炼方法,分析了其技术特点及适用性,重点论述了未来原料变动、环保政策、无废低碳等新挑战下,现有复杂锌资源回收方法原理及其局限性。结合未来绿色低碳冶金发展趋势,探讨了目前火法短流程直接炼锌技术在处理复杂含锌物料上的机遇与挑战。依托现代熔池熔炼强化冶金技术优势,分析了火法熔池直接炼锌技术可行性,展望了未来复杂含锌物料熔池炼锌技术发展前景与待突破的技术瓶颈,为未来锌冶炼行业发展提供参考与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铅锌复杂资源 氧硫混合矿 锌冶炼 熔池炼锌 绿色低碳冶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席夫碱锌配合物的制备及催化环氧己烷与二硫化碳共聚反应
13
作者 吴佩熹 周明伟 徐小鹏 《化学研究与应用》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2024-2032,共9页
本文成功设计并合成了一系列新型席夫碱锌配合物催化剂,并通过核磁共振氢谱和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对其结构和纯度进行了确认。将该配合物应用于3,4-环氧环己烷羧酸甲酯(MeOBH)与二硫化碳(CS_(2))的共聚反应研究的共聚反应体系,系统考察... 本文成功设计并合成了一系列新型席夫碱锌配合物催化剂,并通过核磁共振氢谱和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对其结构和纯度进行了确认。将该配合物应用于3,4-环氧环己烷羧酸甲酯(MeOBH)与二硫化碳(CS_(2))的共聚反应研究的共聚反应体系,系统考察了反应温度(50~110℃)、反应时间(1~16 h)等参数对聚合反应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在90℃、催化剂用量为0.1 mol%、反应时间为8 h的条件下,共聚物产率达71%,数均分子量(Mn)为8056 g/mol。结构分析证实共聚物主链由MEOBH开环单元与硫代碳酸酯结构交替排列组成,DSC测试表明材料的玻璃化转变温度为98.5℃。机理研究显示,锌配合物催化剂通过路易斯酸作用活化环氧化合物单体,并促进CS2的亲核进攻,实现了链增长的可控过程。该催化体系表现出优异的催化性能,为功能性含硫高分子材料的绿色合成提供了新的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硫代碳酸脂 席夫碱-锌配合物催化剂 聚合条件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迷迭香酸⁃锌配合物的抗氧化和抗菌性研究 被引量:1
14
作者 蒋骋昊 卞晶晶 谢海峰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36-341,351,共7页
目的:研究迷迭香酸(rosmarinic acid,RA)和锌(zinc,Zn)离子络合后的结构、抗氧化性、抗菌性和生物相容性。方法: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红外和紫外⁃可见光谱分析迷迭香酸锌配合物(RA⁃Zn)的结构。通过细胞增殖实验比较RA和RA⁃Zn对成骨细胞... 目的:研究迷迭香酸(rosmarinic acid,RA)和锌(zinc,Zn)离子络合后的结构、抗氧化性、抗菌性和生物相容性。方法: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红外和紫外⁃可见光谱分析迷迭香酸锌配合物(RA⁃Zn)的结构。通过细胞增殖实验比较RA和RA⁃Zn对成骨细胞增殖活性的影响,通过铁离子还原抗氧化能力实验和2,2⁃联氮⁃二(⁃3⁃乙基苯并噻唑⁃6⁃磺酸)二铵盐[2,2′⁃azinobis(3⁃ethylbenzothiazoline⁃6⁃sulfonic acid)ammonium salt,ABTS]自由基清除实验分析两者的抗氧化性,最小抑菌浓度法比较两者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制活性。结果:成功合成了RA⁃Zn。作用第5天,RA⁃Zn促进成骨细胞增殖的作用优于RA(P<0.05),200μmol/L RA⁃Zn的抗氧化能力比RA更强(P<0.05)。RA浓度≥400μmol/L、而RA⁃Zn浓度≥25μmol/L时能抑制金黄色葡萄球菌活性(P<0.05)。结论:RA和Zn离子络合后抗氧化性和抗菌性增强,具有促进成骨细胞增殖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迷迭香酸⁃锌配合物 抗氧化 抗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4-羟基间苯二甲酸和含氮杂环配体的Zn(Ⅱ)配合物的合成、晶体结构与荧光性质研究 被引量:1
15
作者 李波 王霏宇 +2 位作者 沈红 毛逢银 李勇辉 《人工晶体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692-700,共9页
在水热法条件下,4-羟基间苯二甲酸(H 2HPHA)和锌离子分别与1,2二(吡啶-4-基)乙烯(dpee)及4,4′-联吡啶(4,4′-bpy)反应得到了2个三维的配位聚合物[Zn(HPHA)(dpee)·(DMA)2]n(配合物1)和[Zn(HPHA)2(4,4′-bpy)2·DMA]n(配合物2)... 在水热法条件下,4-羟基间苯二甲酸(H 2HPHA)和锌离子分别与1,2二(吡啶-4-基)乙烯(dpee)及4,4′-联吡啶(4,4′-bpy)反应得到了2个三维的配位聚合物[Zn(HPHA)(dpee)·(DMA)2]n(配合物1)和[Zn(HPHA)2(4,4′-bpy)2·DMA]n(配合物2)。用X射线单晶衍射测定了配合物的晶体结构,结果显示:配合物1属于单斜晶系,C2空间群,每个不对称单元由一个锌离子,一个4-羟基间苯二甲酸配体及一个1,2-二(吡啶-4-基)乙烯组成;配合物2属于单斜晶系,P12/c1空间群,每个不对称单元由两个锌离子,两个4-羟基间苯二甲酸配体及两个4,4′-联吡啶配体组成。荧光光谱分析结果表明:配合物1的最强激发峰和发射峰在分别在251和397 nm,配合物2的最强激发峰和发射峰分别在415和513 nm。热重分析表明两个配合物在室温下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锌配合物 4-羟基间苯二甲酸 1 2-二(吡啶-4-基)乙烯 4 4′-联吡啶 水热法 晶体结构 荧光光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联吡啶锌配合物对小鼠的急性毒性研究
16
作者 李霖珅 蒙淑玲 +5 位作者 陈海秀 段晓鸽 罗家其 黄伟洋 江明生 陈海兰 《饲料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1期74-79,共6页
试验以昆明小鼠为研究对象,对三联吡啶锌配合物(LB-ZnI_(2))进行急性毒性试验研究。试验采用剂量递减法确定LB-ZnI_(2)对昆明小鼠的绝对致死剂量(LD_(100))和最大耐受剂量(LD_(0)),采用寇氏法设计动物分组方案及给药剂量,观察小鼠死亡... 试验以昆明小鼠为研究对象,对三联吡啶锌配合物(LB-ZnI_(2))进行急性毒性试验研究。试验采用剂量递减法确定LB-ZnI_(2)对昆明小鼠的绝对致死剂量(LD_(100))和最大耐受剂量(LD_(0)),采用寇氏法设计动物分组方案及给药剂量,观察小鼠死亡情况、临床表现、重要脏器病理变化。结果显示,对昆明小鼠腹腔注射LB-ZnI_(2)的半数致死量(LD_(50))及其95%可信限分别为66.0 mg/kg·bw和53.8~80.9 mg/kg·bw。当药物剂量小于等于22 mg/kg·bw时,给药小鼠未出现死亡,且主要脏器形态、颜色和组织切片与正常对照组无显著差异;而当给药剂量大于33 mg/kg·bw时,小鼠开始出现死亡,死亡数量随着剂量增大而增加,且小鼠的肺脏出现淤血斑,脾脏出现萎缩,组织学观察发现脾脏中淋巴细胞坏死减少,脾小体萎缩,肺脏中肺泡上皮细胞脱落,肺间质增宽,大量炎性细胞浸润,同时充满大量红细胞,且这些变化与剂量呈正相关。研究表明,根据《兽药研究技术指导原则》(2006—2011年版)中化学物质的急性毒性剂量分级,可将LB-ZnI_(2)判定为中等毒化学物,在后续慢性毒性和药效学研究中的药物剂量应低于22 mg/kg·bw。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联吡啶锌金属配合物 急性毒性试验 半数致死量 小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吡嗪羧酸配体的Zn(Ⅱ)配合物的合成、晶体结构及荧光性能研究
17
作者 吴苗 宋娟 +1 位作者 周云龙 任传清 《人工晶体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576-1582,共7页
在水热条件下,以2,6-双(2-吡嗪基)吡啶-4-对苯甲酸(Hbppc)为配体,ZnCl_(2)为金属源,成功合成了一例锌配合物[Zn_2(Hbppc)(bppc)Cl_(3)]·0.5H_(2)O。通过SXRD、PXRD、IR、FT-IR等方式对配合物进行了表征。X射线单晶衍射表明此配合... 在水热条件下,以2,6-双(2-吡嗪基)吡啶-4-对苯甲酸(Hbppc)为配体,ZnCl_(2)为金属源,成功合成了一例锌配合物[Zn_2(Hbppc)(bppc)Cl_(3)]·0.5H_(2)O。通过SXRD、PXRD、IR、FT-IR等方式对配合物进行了表征。X射线单晶衍射表明此配合物结晶属正交晶系Pbca空间群,双核零维结构,双核结构通过氢键进一步连接形成2D超分子网络结构。通过Crystal Explorer 21程序对该配合物进行了Hirshfeld表面分析。此外对配体及配合物进行了荧光分析,结果表明相比于自由配体,配合物的荧光显著增强。通过Gaussianview 5.0和Gaussian 09W计算了有机配体和配合物的前线分子轨道能量,探究了荧光增强的机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吡嗪羧酸锌配合物 晶体结构 荧光性质 Hirshfeld表面分析 前线分子轨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锌冶炼废酸的络合萃取除氟及资源化研究 被引量:1
18
作者 张璇 李勇 何金桂 《湿法冶金》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697-703,716,共8页
研究了以P204为萃取剂,采用络合萃取法从锌冶炼废酸中高效去除氟化物,考察了水相中氟、铝浓度、pH、萃取温度及时间对氟萃取率和铝脱除率的影响,并探讨了氟铝的资源化处理方法。结果表明:在P204浓度1 mol/L、水相中Al 3+浓度0.1 mol/L、... 研究了以P204为萃取剂,采用络合萃取法从锌冶炼废酸中高效去除氟化物,考察了水相中氟、铝浓度、pH、萃取温度及时间对氟萃取率和铝脱除率的影响,并探讨了氟铝的资源化处理方法。结果表明:在P204浓度1 mol/L、水相中Al 3+浓度0.1 mol/L、F^(-)浓度≤0.025 mol/L、pH=3.0~3.5、常温条件下萃取8 min,氟萃取率可达96.18%;用1.0 mol/L硫酸溶液对负载氟铝有机相进行反萃取,F-和Al 3+反萃取率分别为81.88%和39.39%;反萃液通过沉淀能得到冰晶石,pH=4条件下更有利于冰晶石的合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锌冶炼废酸 络合萃取 P204 脱除 资源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含铜溶液中钙、锌等杂质的萃取分离工艺研究
19
作者 朱山 龙淼 +2 位作者 胡久刚 李松 胡江良 《有色金属科学与工程》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848-855,共8页
目前应用于铜浸出液中铜与钙等杂质的分离的溶剂萃取法是工业上应用最广、成熟度较高的方法,仍然存在萃取率低、铜与杂质分离系数低、萃取平衡时间长、反萃困难等问题。因此,本文将磷酸三丁酯(TBP,T)和(2-乙基己基)磷酸单-2-乙基己基酯(... 目前应用于铜浸出液中铜与钙等杂质的分离的溶剂萃取法是工业上应用最广、成熟度较高的方法,仍然存在萃取率低、铜与杂质分离系数低、萃取平衡时间长、反萃困难等问题。因此,本文将磷酸三丁酯(TBP,T)和(2-乙基己基)磷酸单-2-乙基己基酯(P507,HP)组成的协同萃取体系应用于含铜酸性溶液中钙、锌的除杂,考察萃取体系组成、萃取时间、萃取温度、萃取相比(V_(O)/V_(A))、氯离子浓度等因素对钙、锌萃取分离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该萃取体系相比于单一萃取剂能够同时选择性地萃取钙、锌,并显著提高了铜与钙、锌的萃取分离系数。在协同萃取剂TBP-P507总浓度为1.5 mol/L、TBP摩尔比为0.4、萃取时间5min、萃取温度30℃、V_(O)/V_(A)=2/1、水相中氯离子总浓度为4mol/L的条件下,钙、锌萃取率分别为94.69%和85.20%,而铜萃取率仅为2.56%,此时钙铜、锌铜分离系数分别为570.81和188.26。斜率法研究结果表明钙、锌萃合物组成可能为{M·2[T]_((o))·2[P]_((o))}(其中M代表Ca和Z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钙锌萃取分离 TBP P507 萃取工艺优化 萃合物组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PLC和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黄芩苷锌含量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1
20
作者 余瑞雪 陈蓉 +2 位作者 李亚龙 叶纯 邱银生 《中国兽药杂志》 2024年第2期66-70,共5页
为了比较黄芩苷锌含量测定的不同方法,建立更加简单、快速的含量测定方法,分别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法和原子吸收光谱法对黄芩苷锌原料药的含量测定进行研究。结果表明,HPLC测定黄芩苷锌线性范围为10.0~200.0μg/mL,相关系数r=0.9999,精密... 为了比较黄芩苷锌含量测定的不同方法,建立更加简单、快速的含量测定方法,分别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法和原子吸收光谱法对黄芩苷锌原料药的含量测定进行研究。结果表明,HPLC测定黄芩苷锌线性范围为10.0~200.0μg/mL,相关系数r=0.9999,精密度(RSD=0.08%)良好;原子吸收光谱法线性范围为0~2.0μg/mL,相关系数r=0.9983,精密度(RSD=0.13%)良好,但前处理过程过于复杂,耗时太长。因此更推荐HPLC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芩苷锌 含量测定 高效液相色谱法 原子光谱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