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3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非晶变压器铁心卷绕张力控制技术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乔健 李浩 +1 位作者 杨景卫 乔建毅 《控制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674-682,698,共10页
针对非晶带材在铁心卷绕成型过程中因卷绕张力不均匀而产生的撕裂、折叠等问题,提出了基于谐波平衡法的卷绕张力控制方案。首先,根据铁心的外形特点,构建了铁心卷绕的动态模型,并利用麦克劳林级数与傅里叶级数对模型进行简化;然后,采用... 针对非晶带材在铁心卷绕成型过程中因卷绕张力不均匀而产生的撕裂、折叠等问题,提出了基于谐波平衡法的卷绕张力控制方案。首先,根据铁心的外形特点,构建了铁心卷绕的动态模型,并利用麦克劳林级数与傅里叶级数对模型进行简化;然后,采用谐波平衡法控制送带速度无滞后跟踪卷绕速度,从而实现对卷绕张力的控制。仿真和实物测试结果表明,该控制方案能实现送带速度在有限次谐波内无差跟踪卷绕速度,使卷绕张力稳定在设定值,同时具有良好的抗扰动性能,对非晶变压器铁心的恒张力立体卷绕具有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晶变压器铁心 卷绕张力控制 谐波平衡法 无差跟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采用PI+重复控制的并网逆变器控制耦合机理及其抑制策略 被引量:81
2
作者 张兴 汪杨俊 +3 位作者 余畅舟 乔彩霞 周岩峰 倪华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0期5287-5295,共9页
对于并网逆变器系统而言,为了抑制并网电流谐波,提高稳态控制精度,常采用重复控制。单一的重复控制动态性能差,PI+重复控制由于动态性能好、稳态精度高而被广泛应用。然而,比例积分(proportional integral,PI)调节器和重复控制器之间存... 对于并网逆变器系统而言,为了抑制并网电流谐波,提高稳态控制精度,常采用重复控制。单一的重复控制动态性能差,PI+重复控制由于动态性能好、稳态精度高而被广泛应用。然而,比例积分(proportional integral,PI)调节器和重复控制器之间存在控制耦合,在动态过程中使并网电流发生畸变。该文分析了控制耦合机理,提出一种基于改进型重复控制的并网逆变器控制方法,一方面利用零相位跟踪控制(zero phase error tracking control,ZPETC)改善了系统的动态性能;另一方面通过对指令信号的动态延迟处理,抑制了控制耦合。最后通过仿真和实验表明理论分析的正确性和控制策略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并网逆变器 重复控制 PI+重复控制 控制耦合 零相位跟踪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控机床高速高加速进给下的跟随误差控制策略 被引量:18
3
作者 吕盾 李润泽 +2 位作者 刘辉 赵万华 卢秉恒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2期25-31,共7页
针对数控机床在高速加工中,各进给轴的进给速度和进给加速度高、跟随误差难以控制、零件加工精度无法保证的问题,提出一种模态滤波器与零相差跟踪控制器的综合控制策略。首先通过零极点对消的原理,得到设置在速度环内的模态滤波器,对滚... 针对数控机床在高速加工中,各进给轴的进给速度和进给加速度高、跟随误差难以控制、零件加工精度无法保证的问题,提出一种模态滤波器与零相差跟踪控制器的综合控制策略。首先通过零极点对消的原理,得到设置在速度环内的模态滤波器,对滚珠丝杠进给系统的一阶和二阶扭转振动模态进行抵消,消除这两阶模态对伺服带宽的限制以继续提高伺服带宽;然后通过对整个伺服进给系统的传递函数近似取逆,得到设置在位置环之前的零相差跟踪控制器,改善伺服进给系统的相位滞后,最终实现数控机床高速高加速进给下的跟随误差控制。仿真结果表明,当进给速度为30m/min、加速度为10m/s2时,与传统的PID控制策略相比,所提出的综合控制策略将跟随误差降低到原来的0.1%以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控机床 高速加工 跟随误差 模态滤波器 零相差跟踪控制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直接驱动XY平台轮廓误差分析及法向交叉耦合控制 被引量:25
4
作者 王丽梅 武志涛 +1 位作者 孙宜标 金抚颖 《电机与控制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9期63-68,共6页
在直线电机直接驱动XY平台中,负载扰动、机械延迟以及两轴驱动系统参数不匹配等因素影响轮廓加工精度。采用H∞速度反馈控制、零相位误差跟踪控制(ZPETC)与法向交叉耦合控制相结合的策略对两轴的运动进行协调控制以提高轮廓加工精度,实... 在直线电机直接驱动XY平台中,负载扰动、机械延迟以及两轴驱动系统参数不匹配等因素影响轮廓加工精度。采用H∞速度反馈控制、零相位误差跟踪控制(ZPETC)与法向交叉耦合控制相结合的策略对两轴的运动进行协调控制以提高轮廓加工精度,实现跟踪误差与轮廓误差的同时减小。H∞控制在速度环通过反馈作用消除负载扰动因素的影响,使系统具有较好的鲁棒性。ZPETC基于零、极点对消和相位对消提高系统跟踪精度。法向交叉耦合控制作用于两轴之间,将轮廓误差作为直接被控量进行实时补偿控制,有效地提高了轮廓精度并简化了控制器设计。仿真结果表明,所设计的控制系统具有较好的跟踪性、鲁棒性和轮廓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XY平台 H∞控制 零相位误差跟踪控制 轮廓误差 法向交叉耦合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LCL并网逆变器改进型重复控制策略 被引量:30
5
作者 张兴 汪杨俊 +3 位作者 余畅舟 王付胜 赵为 倪华 《电力系统自动化》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0期101-107,共7页
对于采用"比例—积分(PI)+重复控制"的LCL并网逆变器控制系统进行了详细分析,并指出其动态性能仍有待进一步改善并且其补偿函数形式复杂,实现困难。结合零相位误差跟踪控制和干扰观测器,提出了一种改进型重复控制策略。一方面... 对于采用"比例—积分(PI)+重复控制"的LCL并网逆变器控制系统进行了详细分析,并指出其动态性能仍有待进一步改善并且其补偿函数形式复杂,实现困难。结合零相位误差跟踪控制和干扰观测器,提出了一种改进型重复控制策略。一方面,利用零相位误差跟踪控制原理改善了重复控制系统的动态性能并且其补偿函数设计简单;另一方面利用干扰观测器克服了零相位误差跟踪控制参数依赖性强的缺点。最后,仿真和实验表明,与"PI+重复控制"相比较,所提控制策略在保证稳态控制精度的同时能够获得更好的动态性能,并且同样具有鲁棒性强的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并网逆变器 重复控制 零相位误差跟踪控制 干扰观测器 鲁棒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零相位误差跟踪控制器的轮廓误差交叉耦合控制 被引量:15
6
作者 曲永印 赵希梅 郭庆鼎 《中国机械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1期1135-1137,共3页
针对高精密轮廓加工,在分析系统轮廓误差的基础上,通过减小跟踪误差来间接减小轮廓误差,提出了将交叉耦合控制器和零相位误差跟踪控制器相结合的控制策略。交叉耦合控制器用以增加各轴之间的匹配程度,以减小轮廓误差;零相位误差跟踪控... 针对高精密轮廓加工,在分析系统轮廓误差的基础上,通过减小跟踪误差来间接减小轮廓误差,提出了将交叉耦合控制器和零相位误差跟踪控制器相结合的控制策略。交叉耦合控制器用以增加各轴之间的匹配程度,以减小轮廓误差;零相位误差跟踪控制器作为前馈跟踪控制器,提高了快速性,使系统实现准确跟踪。仿真结果表明所提出的控制方案是有效的,能达到良好的轮廓跟踪效果,从而提高了轮廓加工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轮廓加工 轮廓误差 交叉耦合控制 零相位误差跟踪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永磁直线同步电动机的变增益零相位H_∞鲁棒跟踪控制 被引量:28
7
作者 赵希梅 郭庆鼎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0期132-136,共5页
针对永磁直线同步伺服电机(PMLSM)直接驱动伺服系统,提出了一种将变增益零相位误差跟踪控制(VGZPETC)和H∞鲁棒控制相结合的鲁棒跟踪控制策略,以解决系统的快速而精确的跟踪性能和抗扰性能之间的矛盾。变增益零相位误差跟踪控制器克服... 针对永磁直线同步伺服电机(PMLSM)直接驱动伺服系统,提出了一种将变增益零相位误差跟踪控制(VGZPETC)和H∞鲁棒控制相结合的鲁棒跟踪控制策略,以解决系统的快速而精确的跟踪性能和抗扰性能之间的矛盾。变增益零相位误差跟踪控制器克服了建模误差、系统参数变化等的影响,保证了快速性,使系统实现准确跟踪;而H∞控制器克服了负载扰动等不确定性影响,保证了系统具有较强的鲁棒性能。仿真结果表明,该方案在保证伺服系统的快速精确跟踪性的同时,对系统参数变化和阻力扰动具有很强的鲁棒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永磁直线同步电机 变增益零相位误差跟踪控制 H∞鲁棒控制 零相位误差跟踪控制 跟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为提高轮廓加工精度采用DOB和ZPETC的直线伺服鲁棒跟踪控制 被引量:41
8
作者 赵希梅 郭庆鼎 《电工技术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111-114,126,共5页
为了提高轮廓加工精度,本文针对高精度直线伺服系统,提出了一种将零相位误差跟踪控制器(ZPETC)和干扰观测器(DOB)相结合的鲁棒跟踪控制策略。ZPETC作为前馈跟踪控制器,保证了快速性,使系统实现准确跟踪;基于DOB的鲁棒反馈控制器补偿了... 为了提高轮廓加工精度,本文针对高精度直线伺服系统,提出了一种将零相位误差跟踪控制器(ZPETC)和干扰观测器(DOB)相结合的鲁棒跟踪控制策略。ZPETC作为前馈跟踪控制器,保证了快速性,使系统实现准确跟踪;基于DOB的鲁棒反馈控制器补偿了外部扰动、未建模动态、系统参数变化和机械非线性等,保证了系统的强鲁棒性能。仿真结果表明了所提出的控制方案是有效的,既能实现完好跟踪,又有较强的鲁棒性能。从而有效地减小了轮廓误差,提高了轮廓加工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扰观测器 直线伺服 零相位跟踪控制 跟随控制 轮廓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ZPETC和DOB的直线电机控制器设计及实验研究 被引量:13
9
作者 李志军 刘成颖 +1 位作者 孟凡伟 周凯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4期134-140,21,共7页
直线电机驱动系统中存在的负载力、推力波动等干扰力会引起跟踪误差,降低跟踪性能。干扰观测器可以检测并补偿干扰,有效提高系统的抗干扰能力。前馈控制是提高系统跟踪性能的另一种方法,如直接速度前馈控制器、零相位误差跟踪控制器等,... 直线电机驱动系统中存在的负载力、推力波动等干扰力会引起跟踪误差,降低跟踪性能。干扰观测器可以检测并补偿干扰,有效提高系统的抗干扰能力。前馈控制是提高系统跟踪性能的另一种方法,如直接速度前馈控制器、零相位误差跟踪控制器等,可以有效提高系统带宽,提高跟踪性能。针对直线电机在抗干扰和动态响应方面的需求,该文研究了基于直接速度前馈控制器、零相位跟踪控制器和干扰观测器的直线电机控制方法,并给出实验结果。结果表明,直接速度前馈控制器使位置能够无静地跟踪二阶指令输入,干扰观测器能够很好的抑制推力波动和摩擦力的影响,零相位跟踪控制器能够提高位置闭环带宽,改善跟踪性能,特别是三阶位置指令输入时的跟踪误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线电机 零相位跟踪控制器 干扰观测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光伏系统的零均值电导增量最大功率点跟踪控制 被引量:68
10
作者 董密 杨建 +1 位作者 彭可 罗安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1期48-53,共6页
光伏系统的最大功率点跟踪控制可以最大限度地得到光伏模块产生的直流电能,将其转化为交流电能后输送到电网,因此成为提高光伏并网发电系统效率的研究热点。提出一种零均值电导增量最大功率点跟踪控制方法。该方法既具有传统电导增量最... 光伏系统的最大功率点跟踪控制可以最大限度地得到光伏模块产生的直流电能,将其转化为交流电能后输送到电网,因此成为提高光伏并网发电系统效率的研究热点。提出一种零均值电导增量最大功率点跟踪控制方法。该方法既具有传统电导增量最大功率点跟踪控制方法的优点,减小了最大功率点附近的振荡,比干扰观测法更加精确;同时该算法不依赖系统模型,对干扰具有较强的鲁棒性,因此可以广泛地应用于实际光伏系统中。仿真及实验结果证明了所提最大功率点跟踪控制算法的高适应性、鲁棒性和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阳能 最大功率点跟踪 零均值电导增量法 光伏并网发电系统 边界误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控机床多轴联动伺服电机的零相位自适应鲁棒交叉耦合控制 被引量:25
11
作者 赵希梅 郭庆鼎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2期129-133,共5页
针对驱动多轴联动数控机床的高精度永磁同步电动机交流伺服系统,在分析系统轮廓误差的基础上,提出了将零相位误差跟踪控制器(zero phase error tracking controller,ZPETC)、自适应鲁棒控制器(adaptive robust controller,ARC)和交叉耦... 针对驱动多轴联动数控机床的高精度永磁同步电动机交流伺服系统,在分析系统轮廓误差的基础上,提出了将零相位误差跟踪控制器(zero phase error tracking controller,ZPETC)、自适应鲁棒控制器(adaptive robust controller,ARC)和交叉耦合控制器(cross coupling controller,CCC)相结合的控制策略。ZPETC提高了系统动态响应的快速性,消除系统的滞后现象,实现准确跟踪;ARC克服系统参数变化、负载扰动等不确定性因素的影响,增强系统的品质鲁棒性和稳定性;CCC用以消除各轴之间的增益参数和动态参数不匹配的影响。仿真分析表明所提出的控制方案有效,可提高零件的轮廓加工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轮廓误差 零相位误差跟踪控制 自适应鲁棒控制 交叉耦合控制 数字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ZPETC-FF和DOB的精密运动平台控制 被引量:9
12
作者 陈兴林 刘川 +1 位作者 周乃新 王斌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1-6,共6页
光刻机的工件台和掩模台采用长行程直线电机宏动跟随平面电机高精密微动的复合运动方式,实现系统高动态纳米级精度的跟踪定位.为减小平面电机的运动范围和加速度,必须提高直线电机精密运动平台的跟踪精度.提出一种零相位误差跟踪控制器... 光刻机的工件台和掩模台采用长行程直线电机宏动跟随平面电机高精密微动的复合运动方式,实现系统高动态纳米级精度的跟踪定位.为减小平面电机的运动范围和加速度,必须提高直线电机精密运动平台的跟踪精度.提出一种零相位误差跟踪控制器加前馈(ZPETC-FF)和干扰观测器(DOB)相结合的复合控制方法,以提高直线电机宏动精密运动平台的运动精度.ZPETC-FF作为前馈跟踪控制器,有效提高了系统带宽和跟踪性能,减小了系统的动态跟踪误差;DOB作为鲁棒反馈控制器,补偿了外部扰动、未建模动态和系统参数摄动等,有效提高了系统的抗干扰能力.实验表明,所提出的控制方法与传统的控制方法相比,不仅提高了系统的动态跟踪性能,而且还具有更强的抗干扰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刻机 工件台 零相位跟踪控制 干扰观测器 高动态精密伺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质量波动对永磁同步直线电机控制器的影响及其补偿 被引量:6
13
作者 李志军 刘成颖 +1 位作者 孟凡伟 周凯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3期67-74,177,共8页
在直线电机进给系统中,运动质量的波动是最主要的模型参数波动。基于将干扰观测器和零相位跟踪控制器与PID相结合的控制器结构,分析了质量波动对位置闭环带宽的影响,通过分析可知质量增大会降低位置带宽,破坏位置闭环的零相位误差特性,... 在直线电机进给系统中,运动质量的波动是最主要的模型参数波动。基于将干扰观测器和零相位跟踪控制器与PID相结合的控制器结构,分析了质量波动对位置闭环带宽的影响,通过分析可知质量增大会降低位置带宽,破坏位置闭环的零相位误差特性,降低位置跟踪性能。为了补偿质量波动的影响,提出一种基于质量估计和模型补偿的控制器结构。质量估计采用模型参考自适应方法,能够准确及时地估计出质量,稳定后误差不超过3.5%。模型补偿包括质量波动补偿和电流前馈,可使实际模型与设定模型保持一致,补偿了质量波动对位置闭环带宽的影响,保持了控制器的跟踪性能。实验结果验证了该方法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质量估计 模型波动 模型补偿 干扰观测器 零相位跟踪控制器 直线电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阀控非对称缸非线性系统高精度位置跟踪鲁棒控制研究 被引量:5
14
作者 杨军宏 李圣怡 戴一帆 《中国机械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3期2801-2805,共5页
针对阀控非对称缸电液位置伺服系统的非线性和不确定因素,采用试验方法建立了等效的线性不确定模型,并在理论线性化模型的基础上确定了抗负载干扰指标,设计了定量反馈(QFT)鲁棒控制器。在发现相位误差较大的情况下,采用零相差跟踪控制... 针对阀控非对称缸电液位置伺服系统的非线性和不确定因素,采用试验方法建立了等效的线性不确定模型,并在理论线性化模型的基础上确定了抗负载干扰指标,设计了定量反馈(QFT)鲁棒控制器。在发现相位误差较大的情况下,采用零相差跟踪控制器代替前置滤波器,并用设计的零相移低通滤波器来抑制零相差跟踪控制器的高频增益。试验结果证明:改进后的定量反馈控制能够获得更高的曲线跟踪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阀控非对称缸 不确定模型 零相差跟踪控制器 零相移低通滤波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提高轮廓加工精度的零相位自适应鲁棒交叉耦合控制 被引量:7
15
作者 赵希梅 郭庆鼎 《电工技术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2期170-174,共5页
为了提高精密工件的轮廓加工精度,在分析系统轮廓误差的基础上,提出将零相位误差跟踪控制器(ZPETC)、自适应鲁棒控制器(ARC)和交叉耦合控制器(CCC)相结合的控制策略。ZPETC提高了系统动态响应的快速性,消除系统的滞后现象,实现了准确跟... 为了提高精密工件的轮廓加工精度,在分析系统轮廓误差的基础上,提出将零相位误差跟踪控制器(ZPETC)、自适应鲁棒控制器(ARC)和交叉耦合控制器(CCC)相结合的控制策略。ZPETC提高了系统动态响应的快速性,消除系统的滞后现象,实现了准确跟踪;ARC克服了系统参数变化、负载扰动等不确定性,增强了系统的品质鲁棒性和稳定性;CCC用以消除各轴之间的增益参数和动态参数不匹配的影响,以进一步减小轮廓误差。仿真结果表明所提出的控制方案十分有效,为提高零件的轮廓加工精度指供了一种新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轮廓误差 零相位误差跟踪控制 自适应鲁棒控制 交叉耦合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DOB和ZPETC的PWM驱动快速反射镜控制方法研究 被引量:9
16
作者 王福超 田大鹏 王昱棠 《机电工程》 CAS 2015年第7期903-908,共6页
针对高精度音圈电机快速反射镜PWM驱动方法存在的问题,对快速反射镜控制方法进行了研究。设计了基于干扰观测器(disturbance observer,DOB)和零相差跟踪控制器(zero phase error tracking controller,ZPETC)相结合的鲁棒控制方法。通过... 针对高精度音圈电机快速反射镜PWM驱动方法存在的问题,对快速反射镜控制方法进行了研究。设计了基于干扰观测器(disturbance observer,DOB)和零相差跟踪控制器(zero phase error tracking controller,ZPETC)相结合的鲁棒控制方法。通过系统辨识实验建立了音圈电机快速反射镜的动态模型,利用半实物仿真平台对控制系统的动态性能进行了测试,给出了被控对象的实验记录测量数据及其开环幅频特性曲线bode图。研究结果表明,基于干扰观测器和零相差跟踪控制器的控制方法补偿了外部扰动、模型不确定性以及机械非线性等因素对控制系统性能的影响,系统带宽达到150 Hz以上,快速反射镜伺服系统能够满足光电跟踪系统对快速反射镜的快速性和高精度要求,新方法在性能上有显著的提高,在实际工程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快速反射镜 音圈电机 干扰观测器 零相差跟踪控制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ZPETC和DOB的永磁直线同步电机的鲁棒跟踪控制 被引量:12
17
作者 赵希梅 郭庆鼎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0期60-63,共4页
针对高精度永磁直线同步电机直接驱动伺服系统,提出了一种将零相位误差跟踪控制器(ZPETC)和干扰观测器(DOB)相结合的鲁棒跟踪控制策略,以提高系统的跟踪性能和鲁棒性能。ZPETC作为前馈跟踪控制器,保证了快速性,使系统实现准确跟踪;基于... 针对高精度永磁直线同步电机直接驱动伺服系统,提出了一种将零相位误差跟踪控制器(ZPETC)和干扰观测器(DOB)相结合的鲁棒跟踪控制策略,以提高系统的跟踪性能和鲁棒性能。ZPETC作为前馈跟踪控制器,保证了快速性,使系统实现准确跟踪;基于DOB的鲁棒反馈控制器补偿了外部扰动、未建模动态、系统参数变化和机械非线性等,保证了系统的强鲁棒性。仿真结果表明,所提出的控制方案在保证系统实现完好跟踪的同时,又具有较强的鲁棒性,从而改善了数控机床进给系统的定位精度,进而提高了轮廓加工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永磁直线同步电机 干扰观测器 零相位跟踪控制 补偿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点位控制数控系统的前馈控制器设计及运动轨迹规划 被引量:4
18
作者 王军平 敬忠良 王安 《机械科学与技术》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371-372,共2页
针对点位控制仅对定位精度以及调节时间有所要求的情况 ,本文从零相位误差跟踪算法出发 ,证明了零相位误差跟踪算法在阶跃输入下的无差性 ,并将之用于点位控制前馈控制器设计 ,以提高定位精度和快速性。在此条件下 ,为适应高速加工的需... 针对点位控制仅对定位精度以及调节时间有所要求的情况 ,本文从零相位误差跟踪算法出发 ,证明了零相位误差跟踪算法在阶跃输入下的无差性 ,并将之用于点位控制前馈控制器设计 ,以提高定位精度和快速性。在此条件下 ,为适应高速加工的需要 ,给出了一种既快速又稳定的运动轨迹。仿真结果表明 ,与传统的控制相比较 ,零相位误差跟踪前馈控制器用于点位控制能显著提高系统的定位快速性与运动平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零相位误差跟踪算法 轨迹规划 数控加工 前馈控制 数控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电机传动机械系统的同步控制 被引量:20
19
作者 卢金铎 刘锦波 《控制工程》 CSCD 2005年第4期398-400,共3页
针对多电机同步控制研究的现状,用基于位置和速度的非线性同步控制规律设计双电机传动机械系统控制器,实现两组变频器-电动机机械系统的同步控制。Matlab环境下的仿真结果表明,系统具有良好的性能,能够在有限的时间内实现对输入信号的... 针对多电机同步控制研究的现状,用基于位置和速度的非线性同步控制规律设计双电机传动机械系统控制器,实现两组变频器-电动机机械系统的同步控制。Matlab环境下的仿真结果表明,系统具有良好的性能,能够在有限的时间内实现对输入信号的同步无差跟踪,即使轮廓线是存在突变尖角的心形线,整个系统的运动轨迹也能够按照期望的轮廓线运行。该系统对于外部的干扰有很强的鲁棒性,控制算法简单,系统易于实现,具有较好的工程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同步控制 非线性同步控制规律 无差跟踪 双电机传动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零相位跟踪控制的交流位置伺服系统研究 被引量:2
20
作者 邓忠华 张乃胜 +1 位作者 程善美 李叶松 《电工技术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6期13-16,共4页
本文针对位置伺服系统中存在的跟踪误差,研究了零相位跟踪控制的交流位置伺服系统,提出了一种简便易行的设计零相位跟踪控制器的方法—扩展频带零相位跟踪控制。仿真和实验结果表明,采用零相位跟踪控制器来减小位置伺服系统的跟踪误... 本文针对位置伺服系统中存在的跟踪误差,研究了零相位跟踪控制的交流位置伺服系统,提出了一种简便易行的设计零相位跟踪控制器的方法—扩展频带零相位跟踪控制。仿真和实验结果表明,采用零相位跟踪控制器来减小位置伺服系统的跟踪误差是十分有效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流伺服系统 零相位 跟踪控制 同步电动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