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3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活性Si/Al比对偏高岭土基地聚物地质聚合反应及抗压强度性能的影响
1
作者 崔潮 罗晨光 +2 位作者 邰文玉 王岚 彭晖 《硅酸盐通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2181-2192,共12页
偏高岭土基地聚物原材料活性Si/Al比与其力学性能密切相关。本文通过酸浸-碱溶法及络合滴定法测定偏高岭土中活性Si、Al含量,并通过添加活性Si和活性Al,结合XRD、FTIR、DSC-TG和SEM等测试方法,从物质组分及微观形貌等方面研究了不同活性... 偏高岭土基地聚物原材料活性Si/Al比与其力学性能密切相关。本文通过酸浸-碱溶法及络合滴定法测定偏高岭土中活性Si、Al含量,并通过添加活性Si和活性Al,结合XRD、FTIR、DSC-TG和SEM等测试方法,从物质组分及微观形貌等方面研究了不同活性Si/Al比对偏高岭土基地聚物的地质聚合反应过程及力学性能的影响机理。结果表明:酸浸-碱溶法和络合滴定法可以有效定量分析偏高岭土中活性Al和活性Si含量,且随着活性Si/Al比的增大,偏高岭土基地聚物3 d抗压强度先升高后降低。活性Si/Al比较低(0.4~0.8)时,偏高岭土基地聚物体系中“包裹效应”使未反应的硅铝酸盐增多,结构中出现的大量孔洞、裂纹等导致抗压强度较低;活性Si/Al比较大(2.2~2.4)时,体系生成沸石结构,成为多相体系,抗压强度亦较低;当活性Si/Al比为1.0时,地质聚合反应程度最佳,胶凝体含量最多,抗压强度最高,达33.7 MPa。研究结果可为偏高岭土基地聚物抗压强度的调控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偏高岭土基地聚物 地质聚合反应 酸浸-碱溶法 络合滴定法 活性硅铝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g/Si比对Al-Mg-Si合金力学与导热导电性能的影响
2
作者 张艺 董其鹏 长海博文 《热加工工艺》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0期56-62,69,共8页
Al-Mg-Si系合金因其优异的导热导电性能被广泛应用于电子通讯散热及电力传输等领域,但受限于力学性能与导电导热性能之间矛盾关系,往往难以实现同步提升。立足于高力学性能合金成分设计,研究了不同Mg/Si比对合金力学性能与导电/导热性... Al-Mg-Si系合金因其优异的导热导电性能被广泛应用于电子通讯散热及电力传输等领域,但受限于力学性能与导电导热性能之间矛盾关系,往往难以实现同步提升。立足于高力学性能合金成分设计,研究了不同Mg/Si比对合金力学性能与导电/导热性能的影响规律,并通过DSC曲线分析与JMatPro模拟计算,对试验所得结果进行了理论分析。结果表明,Mg含量一定时,硬度和强度随Mg/Si比的增加而降低,电导/热导率则呈现相反的趋势。合金性能的变化与主要强化相β''的析出行为有关,在时效过程中,低Mg/Si比合金的β''析出速率远大于高Mg/Si比合金,其中Mg/Si比为1.02时,Mg、Si原子比接近β''形核时的Mg/Si比,析出更为充分,从而在相同时效条件下具备更优异的综合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l-MG-si合金 Mg/si 强度 热导率 导电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Effect of the Si/Al ratio of HZSM-5 zeolite on the production of dimethyl ether before and after ultrasonication 被引量:3
3
作者 Sameh M.K.Aboul-Fotouh Laila I.Ali +1 位作者 Mona A.Naghmash Noha A.K.Aboul-Gheit 《燃料化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581-588,共8页
A series of as-synthesized HZSM-5 zeolites with different Si/Al ratios(25,90,120,240 and 400)were post-treated by ultrasonication for an optimum time of 60 min.The morphology,acidity and textural properties of HZSM-5 ... A series of as-synthesized HZSM-5 zeolites with different Si/Al ratios(25,90,120,240 and 400)were post-treated by ultrasonication for an optimum time of 60 min.The morphology,acidity and textural properties of HZSM-5 were characterized with XRD,SEM,N_2 adsorption and NH3-TPD techniques.The catalytic performance was evaluated by dehydration of methanol to dimethyl ether(DME),which is a promising gaseous automotive fuel in future.It was found that the Si/Al ratio of HZSM-5 had considerable impacts on its catalytic performance for dehydration of methanol to DME.Its activity increased with decreasing Si/Al ratio from 400 to 25.Ultrasonication of HZSM-5 could significantly improve its catalytic performanc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Ultrasonication-HZSM-5-dimethyl ether-si/al 比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振动对过共晶Al-Si合金半固态浆料凝固组织的影响 被引量:26
4
作者 赵君文 吴树森 +1 位作者 毛有武 安萍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9期1628-1633,共6页
研究超声振动制备过共晶Al—Si合金半固态浆料中工艺参数对半固态浆料组织的影响规律。利用A390铝合金熔体,超声振动至液固相线温度区内制浆,研究超声振动时间、振动后保温及空振比等不同条件下半固态浆料的组织变化。结果表明:超声... 研究超声振动制备过共晶Al—Si合金半固态浆料中工艺参数对半固态浆料组织的影响规律。利用A390铝合金熔体,超声振动至液固相线温度区内制浆,研究超声振动时间、振动后保温及空振比等不同条件下半固态浆料的组织变化。结果表明:超声振动后初晶Si可细化到20pm左右;浆料在保温过程中,初晶Si粒以8ixm/min的平均速度快速长大,2min内初生Si晶粒仍保持较好的圆整度:2min后初生Si晶粒慢慢恶化;在1℃/min的冷却速度下,在0.5~10min的振动时间范围内,初生Si以小于2.5um/min的速度缓慢长大;当超声振动的空振比为0.5时,初生晶粒的细化效果最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lsi合金 超声振动 过共晶 半固态浆料 空振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镁硅比对Al-Mg-Si合金显微组织与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8
5
作者 王姣 罗兵辉 +2 位作者 郑亚亚 柏振海 李彬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1091-1101,共11页
采用拉伸、剥落腐蚀、晶间腐蚀、电化学等测试手段,结合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以及透射电子显微镜(TEM)等分析技术研究不同镁硅比(2.2,1.3,1.0,0.8)对Al-Mg-Si合金显微组织及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当镁硅比从2.2减小到1.3... 采用拉伸、剥落腐蚀、晶间腐蚀、电化学等测试手段,结合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以及透射电子显微镜(TEM)等分析技术研究不同镁硅比(2.2,1.3,1.0,0.8)对Al-Mg-Si合金显微组织及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当镁硅比从2.2减小到1.3,会促进合金强化相析出,Mg_2Si相析出数量增加且尺寸变小,合金强度显著提高;当镁硅比为1.0时,合金的综合力学性能无明显差异;镁硅比的减小会降低合金的剥落腐蚀敏感性,同时会提高合金晶间腐蚀敏感性,但当镁硅比为1.0时,晶间腐蚀敏感性明显改善;当镁硅比为1.0时,Al-Mg-Si合金晶界处无Mg_2Si相连续分布,无明显的无析出区,合金综合性能最佳,抗拉强度、腐蚀速率分别达到303 MPa、5.12μm/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l-MG-si合金 镁硅比 析出相 耐腐蚀性能 力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Mg/Si比对含Zn的Al-Mg-Si合金再结晶组织及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4
6
作者 高冠军 李家栋 +4 位作者 李勇 王昭东 贺晨 邸洪双 许光明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1期41-45,共5页
为改善Al-Mg-Si系合金汽车板综合性能,通过浇铸法制备出3组合金成分铸锭,并经过均匀化、热轧、中间退火、冷轧,获得1 mm厚的合金板材.合金板材经560℃固溶30 min后,立即在100℃条件下预时效8 h,室温停放14天,模拟铝板转运存储过程,并拉... 为改善Al-Mg-Si系合金汽车板综合性能,通过浇铸法制备出3组合金成分铸锭,并经过均匀化、热轧、中间退火、冷轧,获得1 mm厚的合金板材.合金板材经560℃固溶30 min后,立即在100℃条件下预时效8 h,室温停放14天,模拟铝板转运存储过程,并拉伸变形2%,再在185℃下进行20 min烘烤处理,实现烘烤硬化.采用金相显微镜、装备电子背散射衍射的扫描电镜对合金进行显微组织观察及织构分析,通过万能电子试验机进行力学性能测定,研究不同Mg/Si比和高Zn元素对合金再结晶组织及织构、烘烤硬化性以及腐蚀敏感性的影响.结果表明,Mg/Si比相等合金再结晶组织更加均匀细小,平均晶粒尺寸190μm,存在相对较少的Cube织构{001}<100>和较多的P型织构{011}<122>;高Mg合金、高Si合金局部晶粒粗大,Cube织构{001}<100>较多,P型织构{011}<122>较少;预时效后,Mg/Si比相等合金强度较高,且烘烤硬化性优异,烤漆硬化增量达到107 MPa;烤漆后,更多的Zn原子扩散到晶界上,强化晶界微电流反应,欠时效态Mg/Si比相等合金较高Mg合金、高Si合金抗腐蚀敏感性降低,被腐蚀深度为121μ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l-Mg-si-Zn合金 Mg/si 再结晶组织及织构 烘烤硬化性 腐蚀敏感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i、Mg添加量对Al-Mg-Si合金的显微组织和Mg_(2)Si相形貌的影响 被引量:11
7
作者 唐玲 夏鹏举 李文虎 《有色金属工程》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24-30,共7页
采用光学显微镜(OM)、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等手段研究分析了Al-8.8Mg-9.2Si、Al-12.6Mg-7.4Si、Al-15.4Mg-9.8Si三种不同Mg_(2)Si含量的合金在金属型下的铸态凝固组织演化。结果表明,合金的凝固路径为L→L_(1)+Mg_(2)Si→L_(2)+Mg_(2)Si... 采用光学显微镜(OM)、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等手段研究分析了Al-8.8Mg-9.2Si、Al-12.6Mg-7.4Si、Al-15.4Mg-9.8Si三种不同Mg_(2)Si含量的合金在金属型下的铸态凝固组织演化。结果表明,合金的凝固路径为L→L_(1)+Mg_(2)Si→L_(2)+Mg_(2)Si+(Al+Mg_(2)Si)_(二元共晶)→Mg_(2)Si+(Al+Mg_(2)Si)_(二元共晶)+(Al+Mg_(2)Si+Si)_(三元共晶),室温下的凝固组织为一定量的初生Mg_(2)Si相、二元共晶和三元共晶集群构成。随着Si含量和Mg含量的增加,初生Mg_(2)Si相的数量增加,其生长形态由八面体多边形向二次枝晶壁较为发达的树枝晶状转变,共晶Mg_(2)Si相的形态并没有明显的转变。通过对比Al-12.6Mg-7.4Si、Al-15.4Mg-9.8Si合金的凝固组织形貌,发现共晶晶胞的纵横比率累积值随着计算Mg_(2)Si含量的增加而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l-MG-si合金 计算Mg_(2)si含量 初生相 纵横比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Ga-Al-Si-ZSM-5 的合成、表征与催化性能 被引量:2
8
作者 高志贤 程昌瑞 谭长瑜 《石油学报(石油加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1期39-45,共7页
利用廉价的水玻璃作硅源、正丁胺作导向剂合成出Ga-Al-Si-ZSM-5泡沸石分子筛。XRD、IR、DSC、XPS等测试结果表明,Ga已进入分子筛的骨架,并以高价氧化态存在,呈体相富集。对酸催化的甲醇芳构化反应,Ga... 利用廉价的水玻璃作硅源、正丁胺作导向剂合成出Ga-Al-Si-ZSM-5泡沸石分子筛。XRD、IR、DSC、XPS等测试结果表明,Ga已进入分子筛的骨架,并以高价氧化态存在,呈体相富集。对酸催化的甲醇芳构化反应,Ga-Si-ZSM-5比Al-Si-ZSM-5有更好的产物选择性,芳烃收率高,裂解产物C1、C2烃的收率较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ZSM-5沸石 吸附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靶共溅射纳米复合Cr-Al-Si-N涂层的制备及摩擦学性能研究 被引量:7
9
作者 王铁钢 蒙德强 +3 位作者 李柏松 赵彦辉 刘艳梅 姜肃猛 《表面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9期78-86,共9页
目的利用高功率脉冲磁控溅射技术离化率高、溅射离子能量高等优点,在Cr-Al-N涂层中添加Si元素研制a-Si3N4包裹nc-(Cr,Al)N的纳米复合涂层,通过改变反应沉积时的N2/Ar比来调控涂层成分与结构,实现纳米复合Cr-Al-Si-N涂层性能优化。方法... 目的利用高功率脉冲磁控溅射技术离化率高、溅射离子能量高等优点,在Cr-Al-N涂层中添加Si元素研制a-Si3N4包裹nc-(Cr,Al)N的纳米复合涂层,通过改变反应沉积时的N2/Ar比来调控涂层成分与结构,实现纳米复合Cr-Al-Si-N涂层性能优化。方法采用高功率脉冲与脉冲直流复合磁控溅射技术制备Cr-Al-Si-N涂层。利用扫描电镜、X射线衍射仪、能谱仪、应力仪、纳米压痕仪、划痕测试仪和摩擦试验机,研究N2/Ar比对涂层成分、结构、力学性能以及摩擦学行为的影响。结果涂层主要由面心立方结构的CrN与AlN相组成,且沿(200)晶面择优生长。当N2/Ar流量比为3∶1时,涂层与基体结合最好,临界载荷约为36.5N;摩擦系数和内应力较低,分别为0.5和-0.48GPa。当N2/Ar流量比为4∶1时,H/E值和H^3/E^*2值升至最高,分别为0.11和0.24GPa,磨损率最低,约为1.9×10^-4μm^3/(N·μm)。结论当N2/Ar流量比为4∶1时,三靶共溅射制备的Cr-Al-Si-N涂层硬度较高,耐磨性能最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功率脉冲磁控溅射 脉冲直流磁控溅射 三靶共溅射 纳米复合涂层 Cr-al-si-N涂层 N2/Ar流量比 临界载荷 摩擦系数 磨损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aO-BaO-Al_(2)O_(3)-B_(2)O_(3)-SiO_(2)封接玻璃中Si/Al比对玻璃的热稳定性的影响 被引量:3
10
作者 徐利华 刘亮光 《中国陶瓷》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2期39-44,共6页
运用熔融退火工艺制备CaO-BaO-Al_(2)O_(3)-B_(2)O_(3)-SiO_(2)(CS)中温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IT-SOFC)封接玻璃,通过改变玻璃中Al_(2)O_(3)含量,使Si/Al比为10∶2、10∶3、10∶4与10∶5,分别命名为CS_(2)、CS_(3)、CS_(4)与CS_(5),以探... 运用熔融退火工艺制备CaO-BaO-Al_(2)O_(3)-B_(2)O_(3)-SiO_(2)(CS)中温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IT-SOFC)封接玻璃,通过改变玻璃中Al_(2)O_(3)含量,使Si/Al比为10∶2、10∶3、10∶4与10∶5,分别命名为CS_(2)、CS_(3)、CS_(4)与CS_(5),以探究最优Si/Al比,从而获得热稳定好的IT-SOFC封接玻璃。差热分析结果表明,随着Si/Al比逐渐增加,CS_(4)封接玻璃的析晶倾向最低,而经过热处理后CS封接玻璃的X射线衍射峰强度的比较同样验证了这一点。结合在1073 K保温不同时间后CS玻璃的物相分析可知,CS4封接玻璃内析出的六方钡长石在1073 K热处理100 h后始终保持不变,而其他三种封接玻璃在一定程度上均呈现出六方钡长石向单斜钡长石的转变。通过进一步对CS_(4)热处理前后的平均热膨胀系数以及界面结合形貌可知,当Si/Al比为10∶4时,CS封接玻璃的热稳定性最高,利于实际封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温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 封接玻璃 si/al 热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添加Sn对不同Mg/Si比Al-Mg-Si合金时效硬化和析出行为的影响
11
作者 涂文斌 唐建国 +2 位作者 王善林 马乐航 赵言 《材料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68-75,共8页
采用硬度测试和透射电镜研究Sn对不同Mg/Si比Al-Mg-Si合金时效硬化与析出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添加Sn虽然增加了低Mg/Si比合金峰值时效的析出相密度,但也降低了β″相的析出速度,从而降低了低Mg/Si比合金峰时效前的硬化速度和峰时效硬... 采用硬度测试和透射电镜研究Sn对不同Mg/Si比Al-Mg-Si合金时效硬化与析出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添加Sn虽然增加了低Mg/Si比合金峰值时效的析出相密度,但也降低了β″相的析出速度,从而降低了低Mg/Si比合金峰时效前的硬化速度和峰时效硬度。过时效阶段,含Sn合金的高析出相密度提高了低Mg/Si比合金过时效硬度。对于高Mg/Si比合金,添加Sn不仅增加合金的析出相密度,同时也提高了β″相的析出速度,从而增加了合金的硬化速度和峰时效硬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l-MG-si合金 Mg/si 时效析出 Sn添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硅铝比对CaO-SiO_(2)-Al_(2)O_(3)熔体微观结构的影响分析 被引量:4
12
作者 马芳茹 魏博 +3 位作者 买尔哈巴·阿不都热合曼 王建江 李显 王学斌 《洁净煤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189-194,共6页
煤灰的酸碱比和硅铝比是影响煤灰特性的关键因素。在煤中加入添加剂或采用混煤等方法,改变煤灰硅铝比来调节煤灰的熔融特性,是改善煤高温转化过程中带来灰渣问题的重要手段。为了分析硅铝比变化对煤灰体系微观结构产生的影响,得出宏观... 煤灰的酸碱比和硅铝比是影响煤灰特性的关键因素。在煤中加入添加剂或采用混煤等方法,改变煤灰硅铝比来调节煤灰的熔融特性,是改善煤高温转化过程中带来灰渣问题的重要手段。为了分析硅铝比变化对煤灰体系微观结构产生的影响,得出宏观性质改变的理论机理,基于第一性原理在1600℃下模拟计算了CaO-SiO_(2)-Al_(2)O_(3)体系中SiO_(2)/Al_(2)O_(3)从0.5升至3.1时,径向分布函数(RDF)、平均配位数(CN)、聚合度、氧的分布等微观结构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SiO_(2)/Al_(2)O_(3)从0.5增至3.1时,Si—O有稳定的四配位结构且平均键长为1.61×10^(-10) m;Al—O的平均键长为1.75×10^(-10) m,Al—O配位较为稳定,且配位数随着硅铝比的增加而降低,合成煤灰硅酸盐体系中Si、Al为网络形成体。随着SiO_(2)/Al_(2)O_(3)从0.5增至3.1时,Q^(4)、Q^(5)逐渐减少,生成聚合度低的Q^(2)、Q^(3),其中Q^(4)、Q^(5)分别降低23%、10%左右,Q^(3)、Q^(2)分别升高14%、11%左右。大量[SiO_(4)]^(4-)和[AlO_(4)]^(5-)被破坏,煤灰体系的聚合度降低,无序性升高,网络结构被破坏,导致煤灰熔融性降低。随着体系硅铝比的增加,O_(t)和O_(b)含量逐渐降低,O_(nb)含量增加显著,其中,O_(b)、O_(t)含量分别降低7%、13%左右,O_(nb)含量升高18%左右。体系网络结构遭到破坏变得松散,疏松的网络结构导致体系硅酸盐网络在高温下更易塌陷和瓦解,宏观表现为煤灰的熔融温度降低,更易产生低温共熔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硅铝比 微观特性 熔融特性 分子动力学 聚合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镁硅原子比对超细晶Al-Mg-Si合金微观结构及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2
13
作者 陈保安 祝志祥 +6 位作者 韩钰 张强 陈新 刘刚 邵迪 彭朝 李新梅 《热加工工艺》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4期101-106,共6页
研究了Mg/Si原子比对超细晶铝镁硅合金微观结构和力学/电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Mg/Si原子比对析出相的尺寸十分敏感,同时析出相的密度及析出相的间距也与Mg/Si原子比有很强的关系。最优的Mg/Si原子比为1.48,此时析出相最密集,并且使... 研究了Mg/Si原子比对超细晶铝镁硅合金微观结构和力学/电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Mg/Si原子比对析出相的尺寸十分敏感,同时析出相的密度及析出相的间距也与Mg/Si原子比有很强的关系。最优的Mg/Si原子比为1.48,此时析出相最密集,并且使得合金具备最高的硬度和导电率。通过分析超细晶尺度下的析出行为以及析出相与硬度-导电率的关系,认为试验结果是合理的。考虑了超细晶Al-Mg-Si合金中晶粒尺寸、位错、固溶原子和析出相对强度的综合贡献,建立了强度模型。模型的计算结果也很好的契合了试验结果。超细晶Al-Mg-Si合金中的析出相可同时提高合金的强度和导电率,这对于设计具有良好综合性能的超细晶铝合金具有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细晶al-Mg-si合金 析出相 硬度-电导率关系 Mg/si 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l_(3)Ti/Al-Si-Cu-V-Zr合金复合材料显微组织及拉伸性能 被引量:2
14
作者 曾广凯 崔君阁 +4 位作者 王雨辰 陈凯伦 潘森鑫 潘利文 胡治流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8期148-152,共5页
本工作在Al-Si-Cu-V-Zr合金熔体中加入K_(2)TiF_(6)盐,通过熔体原位反应法引入不同含量的Al_(3)Ti强化相,研究了铸态x Al_(3)Ti/Al-Si-Cu-V-Zr合金复合材料的显微组织和力学性能。结果表明,该复合材料由α-Al、共晶Si、Al_(2)Cu、(Al,Si... 本工作在Al-Si-Cu-V-Zr合金熔体中加入K_(2)TiF_(6)盐,通过熔体原位反应法引入不同含量的Al_(3)Ti强化相,研究了铸态x Al_(3)Ti/Al-Si-Cu-V-Zr合金复合材料的显微组织和力学性能。结果表明,该复合材料由α-Al、共晶Si、Al_(2)Cu、(Al,Si)_(3)M((Al,Si)_(3)(Zr,V)、(Al,Si)_(3)(Ti,Zr,V))相组成,随着K_(2)TiF_(6)盐添加量的增加,(Al,Si)_(3)M相由长片状变为等轴颗粒状,α-Al枝晶变得更均匀细小,长条状共晶硅转变成细小的短纤维状,共晶硅长径比和(Al,Si)_(3)M相平均粒径减小。引入Al_(3)Ti强化相后铝基复合材料的拉伸性能均得到了提高,含6%(质量分数,下同)Al_(3)Ti的复合材料的室温拉伸性能最佳,抗拉强度和屈服强度分别达到239.3 MPa和85.3 MPa,比未引入Al_(3)Ti基体的合金分别提高了28.6%和28.8%。分析表明,残余液相中的Al_(3)Ti相通过细化共晶组织中的α-Al相而间接地细化了共晶硅,这是共晶相细化的原因;细化的共晶硅短纤维增强和细小(Al,Si)_(3)M的颗粒增强是复合材料力学性能提高的主要原因,而粗大的(Al,Si)_(3)M脆性相不利于复合材料力学性能的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l-si-CU合金 平均粒径 长径比 显微组织 拉伸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β分子筛的Si/Al比对PtZn催化丙烷非临氢脱氢性能的影响
15
作者 李博楠 邢亚楠 +1 位作者 康磊磊 刘晓艳 《燃料化学学报(中英文)》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1432-1440,共9页
采用共浸渍法制备PtZn/β-x(x为SiO_(2)/Al_(2)O_(3)物质的量比)分子筛双金属催化剂,探究了β分子筛中硅铝比对丙烷非临氢脱氢反应性能的影响。采用XRD、BET、HAADF-STEM、NH3-TPD、C3H6-TPD等一系列表征技术对催化剂的物相结构、表面... 采用共浸渍法制备PtZn/β-x(x为SiO_(2)/Al_(2)O_(3)物质的量比)分子筛双金属催化剂,探究了β分子筛中硅铝比对丙烷非临氢脱氢反应性能的影响。采用XRD、BET、HAADF-STEM、NH3-TPD、C3H6-TPD等一系列表征技术对催化剂的物相结构、表面性质及其对丙烷非临氢脱氢反应性能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催化稳定性随载体中Si/Al比的增大而提高(稳定性顺序:PtZn/DeAl-β>PtZn/β-40>PtZn/β-30>PtZn/β-25),而催化剂的强酸位点数量(PtZn/β-30>PtZn/β-40>PtZn/β-25>PtZn/DeAl-β),在一定程度上受硅铝比的影响,与丙烯选择性顺序相反。因此,分子筛的Si/Al比对催化剂的性质有重要的调变作用,当催化剂强酸位点较少、丙烯吸附较弱、比表面积较大时,有助于提高丙烷转化率、丙烯选择性和催化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硅铝比 PtZn双金属催化剂 Β分子筛 丙烷非临氢脱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i+Mn)/Fe对Al-5Cu合金铸态组织及力学性能的影响
16
作者 胡文杰 郭洪民 +2 位作者 邓奔 杨坤义 余词胜 《材料导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153-158,共6页
在Al-5Cu-0.3Fe高强铸造合金中添加Mn和Si,采用OM、SEM、EDS及DSC等分析方法研究(Si+Mn)/Fe质量比(K=3、4、5和6)对其铸态组织及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K值的增大,富Fe相形貌的变化趋势为针状→汉字状→粗大汉字状富Fe相聚集,富F... 在Al-5Cu-0.3Fe高强铸造合金中添加Mn和Si,采用OM、SEM、EDS及DSC等分析方法研究(Si+Mn)/Fe质量比(K=3、4、5和6)对其铸态组织及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K值的增大,富Fe相形貌的变化趋势为针状→汉字状→粗大汉字状富Fe相聚集,富Fe相由针状Al 3FeMn向汉字状Al 6FeMn转变。Al-5.0Cu-0.3Fe-1Si-x Mn合金,K=4时,拉伸断口展现良好的塑性特征,合金的综合力学性能最佳,比K=3时抗拉强度和延伸率分别提高了22%和65%。Si和Mn元素对Al-5.0Cu-0.3Fe合金的富Fe相有良好的变质作用。适当减少Mn的添加量,而增加Si的含量,保持(Si+Mn)/Fe=4,有助于减少合金的孔洞缺陷,降低热裂敏感性,较好地调控富Fe相形貌和尺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l-Cu铸造铝合金 富Fe相 (si+Mn)/Fe质量比 力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硅铝摩尔比对Al-SBA-15介孔分子筛结构和性质的影响 被引量:8
17
作者 高闯 韩果 +1 位作者 孙晓艳 王继锋 《石油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314-318,共5页
在盐酸介质中、以异丙醇铝为铝源,采用一步法合成出Al-SBA-15介孔分子筛,采用N2吸附-脱附、XRD、TEM和NH3-TPD等方法对其进行表征,考察了n(Si)∶n(Al)对Al-SBA-15分子筛结构和性能的影响。表征结果显示,当n(Si)∶n(Al)=10时,Al-SBA-15... 在盐酸介质中、以异丙醇铝为铝源,采用一步法合成出Al-SBA-15介孔分子筛,采用N2吸附-脱附、XRD、TEM和NH3-TPD等方法对其进行表征,考察了n(Si)∶n(Al)对Al-SBA-15分子筛结构和性能的影响。表征结果显示,当n(Si)∶n(Al)=10时,Al-SBA-15分子筛的(110)和(200)晶面的衍射峰消失;与SBA-15分子筛相比,Al-SBA-15分子筛的滞后环形状和介孔分布未发生明显改变;n(Si)∶n(Al)=30,25,20,15的Al-SBA-15分子筛均保持了SBA-15分子筛的六方相介孔结构,当n(Si)∶n(Al)=10时,六方相介孔结构遭到一定的破坏,晶体形貌发生明显变化;n(Si)∶n(Al)越小时,合成出的Al-SBA-15分子筛的酸性越强,n(Si)∶n(Al)=15的Al-SBA-15分子筛可作为催化剂的载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异丙醇铝 盐酸 硅铝摩尔比 al-SBA-15介孔分子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硅/铝比Beta分子筛中金属和酸平衡对苯甲醚加氢脱氧反应的影响
18
作者 薛雨佳 赵嘉欣 +2 位作者 张传浩 范彬彬 李文林 《石油学报(石油加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670-679,共10页
分子筛负载贵金属双功能催化剂广泛应用于生物质加氢脱氧反应中,然而,金属-酸平衡对生物质转化的反应规律尚不明确。基于此,以Pt(NH_(4))_(4)Cl_(2)为金属前驱体,采用浸渍法制备负载型的Pt/HBeta双功能催化剂,利用X射线粉末衍射、扫描... 分子筛负载贵金属双功能催化剂广泛应用于生物质加氢脱氧反应中,然而,金属-酸平衡对生物质转化的反应规律尚不明确。基于此,以Pt(NH_(4))_(4)Cl_(2)为金属前驱体,采用浸渍法制备负载型的Pt/HBeta双功能催化剂,利用X射线粉末衍射、扫描电子电镜、N_(2)吸附-脱附、X射线光电子能谱、透射电子显微镜和氨气-程序升温脱附等表征手段对催化剂晶体结构、金属分布和载体酸性等物化性质进行表征。在调变硅/铝摩尔比(n(SiO_(2))/n(Al_(2)O_(3)))为30、65以及纯硅的HBeta分子筛的基础上,制备Pt负载质量分数分别为0.2%、0.6%及1.0%的催化剂,研究催化剂金属-酸平衡对苯甲醚加氢脱氧反应性能及反应路径的影响。结果表明,降低HBeta硅/铝摩尔比,有利于金属Pt物种的分散,而Pt/HBeta在苯甲醚加氢脱氧(HDO)反应中的催化性能和反应路径取决于金属Pt的负载量和HBeta酸中心的协同效应,尤其是HBeta的酸量。此外,在不同硅/铝摩尔比、不同Pt负载量的Pt/HBeta催化剂中,具有良好金属-酸平衡的1.0%Pt/HBeta-2表现出优异的催化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功能催化剂 HBeta分子筛 硅/铝比 苯甲醚 加氢脱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硅铝比Al-ITQ-13分子筛的甲醇制丙烯反应催化性能 被引量:1
19
作者 曾鹏晖 张莉莉 +4 位作者 郭小忠 李明富 郭巧霞 牛超 申宝剑 《燃料化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1期1349-1355,共7页
采用晶种法直接合成了硅铝比(SiO_2/Al_2O_3物质的量比)为137、224和309的三种Al-ITQ-13分子筛,并采用粉末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镜(SEM)、N_2吸附-脱附、固体核磁共振(MAS NMR)和NH_3-程序升温脱附(NH_3-TPD)等分析方法对不同硅铝比... 采用晶种法直接合成了硅铝比(SiO_2/Al_2O_3物质的量比)为137、224和309的三种Al-ITQ-13分子筛,并采用粉末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镜(SEM)、N_2吸附-脱附、固体核磁共振(MAS NMR)和NH_3-程序升温脱附(NH_3-TPD)等分析方法对不同硅铝比分子筛进行了表征,并在固定床微型反应评价装置上,考察了硅铝比对甲醇转化制丙烯反应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硅铝比Al-ITQ-13分子筛呈现出相似的织构性质,酸量及酸强度随着硅铝比的升高逐渐下降。硅铝比对甲醇转化反应的产物分布存在较大的影响;随着硅铝比的升高,氢转移反应和芳构化反应活性降低,使得乙烯选择性下降,而丙烯和丁烯的选择性升高。硅铝比由137提高到309,丙烯的选择性(质量分数)由46.04%增加到55.52%,而丙烯/乙烯比由3.39提高到6.5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TP al-ITQ-13分子筛 甲醇 丙烯 硅铝物质的量比 酸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硅或钛取代AlPO-11分子筛的合成及表征
20
作者 胡松青 许本静 +2 位作者 阎子峰 柏晓红 于静 《中国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113-118,共6页
介绍了硅,钛取代AlPO-11分子筛SAPO-11、TAPO-11的合成方法,采用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热重差热、氮气吸脱附等手段对合成的分子筛进行了表征,考察了晶化温度和原料比对分子筛合成的影响。结果表明,硅,钛取代AlPO-11分... 介绍了硅,钛取代AlPO-11分子筛SAPO-11、TAPO-11的合成方法,采用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热重差热、氮气吸脱附等手段对合成的分子筛进行了表征,考察了晶化温度和原料比对分子筛合成的影响。结果表明,硅,钛取代AlPO-11分子筛能生成AEL结构的TAPO-11分子筛;SAPO-11与AlPO-11分子筛表观形貌相差不大,而TAPO-11分子筛表观形貌则与AlPO-11分子筛有很大不同;硅,钛取代后分子筛的孔道半径及其孔容有所改变;3种分子筛都具有较好的热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取代A1PO-11分子筛 硅铝比 钛铝比 晶化温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