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8篇文章
< 1 2 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不同种植密度与氮肥互作对红花产量及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2
1
作者 毋玲玲 魏玉杰 +3 位作者 宿翠翠 张兆萍 陈芳 王玉红 《草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404-415,共12页
为明确引黄灌区红花(Carthamus tinctorius)最佳种植密度和适宜氮肥施用量,本试验选用红花‘甘红1号’为试验材料,采用裂区设计,主区为施氮量,副区为种植密度,设3个施N水平(45、90、135 kg·hm^(-2))和4个种植密度(株行距分别为30 c... 为明确引黄灌区红花(Carthamus tinctorius)最佳种植密度和适宜氮肥施用量,本试验选用红花‘甘红1号’为试验材料,采用裂区设计,主区为施氮量,副区为种植密度,设3个施N水平(45、90、135 kg·hm^(-2))和4个种植密度(株行距分别为30 cm×60 cm、25 cm×60 cm、25 cm×50 cm、27 cm×40 cm),研究不同施氮量和种植密度对红花产量品质及氮素吸收利用的影响。结果表明,施氮量和种植密度显著影响红花产量品质及氮素利用,农艺性状、产量性状及氮素积累量随着两者的增加呈先增大后降低的趋势。籽粒产量、羟基红花黄色素A (HSYA)、氮素积累量、氮肥表观利用率和氮肥农学利用率受交互作用影响显著,干花产量对种植密度反应敏感。其中,施氮量90 kg·hm^(-2)、株行距25 cm×50 cm条件下,HSYA含量最高,其余指标在施氮量90 kg·hm^(-2)、株行距25 cm×60 cm条件下趋于最大。综合考虑产量、品质、氮素利用协同提高,在引黄灌区红花种植最佳施氮量为90 kg·hm^(-2),种植密度以株行距25 cm×50 cm或25 cm×60 cm为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引黄灌区 农艺形状 氮素积累 氮肥利用率 株行距 羟基红花黄色素A 种子含油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智能播种机器人结构设计与试验 被引量:2
2
作者 郭晓琦 李昕光 +3 位作者 王登泽 张振坤 赵子健 郭青朋 《农业装备与车辆工程》 2024年第10期7-13,共7页
针对当前黄河流域治沙绿化中地形复杂、人工种植效果差、大型设备能源结构不合理等问题,设计了一种集图像传输、远程控制和光伏发电系统等功能于一体的智能播种机器人。首先进行了播种机器人的总体方案设计;然后根据播种机器人的工作区... 针对当前黄河流域治沙绿化中地形复杂、人工种植效果差、大型设备能源结构不合理等问题,设计了一种集图像传输、远程控制和光伏发电系统等功能于一体的智能播种机器人。首先进行了播种机器人的总体方案设计;然后根据播种机器人的工作区域特点对关键零部件进行了计算和选型,利用SolidWorks软件对各零件进行建模及装配,并应用Simulation软件对关键零部件进行了静应力分析和模态分析;最后对该播种机器人进行样机制作,播种试验结果表明装置的播种合格率达到86.08%。此播种机器人的推广可以降低劳动者的工作强度,对提高农业生产的智能化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河流域 播种机器人 结构设计 仿真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光质对吉定黄籽油菜生长发育影响初探
3
作者 赵代通 黄琛 +4 位作者 刘艺伟 史轲鑫 翁健 谷天奇 旦巴 《高原农业》 2024年第3期310-315,共6页
为研究不同光质对西藏白菜型黄籽油菜生长发育的影响,以西藏地方品种,吉定黄籽油菜为实验材料,播种于盛有有机质、腐殖酸混合基质的花盆中,并置于7种不同的光质下进行培养:荧光灯(FL)、LEDs蓝光(B)、LEDs红光(R)、LEDs白光(W)、LEDs绿光... 为研究不同光质对西藏白菜型黄籽油菜生长发育的影响,以西藏地方品种,吉定黄籽油菜为实验材料,播种于盛有有机质、腐殖酸混合基质的花盆中,并置于7种不同的光质下进行培养:荧光灯(FL)、LEDs蓝光(B)、LEDs红光(R)、LEDs白光(W)、LEDs绿光(G)以及不同LEDs红、蓝配比光质(RB2:1;3:1)。结果表明,LEDs绿光处理,油菜株高最高,为5.95 cm,荧光灯处理株高为4.75 cm,属最低;单色光(红光、绿光、蓝光、白光)处理的幼苗高度、生长速率、根长、株高等指标均大于在复合光质处理的幼苗;而干鲜重、叶绿素的含量、蛋白质含量、叶面积等指标复合光质处理下高于单色光处理的油菜幼苗。由此可见,油菜营养物质的合成与积累与光质有关,且单色光不适合油菜幼苗的生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籽油菜 农艺性状 生理指标 光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促生菌黄浆水培养基优化及发酵菌液对种子萌发的影响
4
作者 杨扬 龙凯丽 +4 位作者 温杰淑 王思源 熊木宇 程方尧 韩丽珍 《山地农业生物学报》 2024年第4期76-85,共10页
黄浆水含有大量的营养物质,对其资源再利用具有重要意义。通过水解圈的定性分析及氨氮含量的定量测定以筛选具氨化及溶磷作用的促生菌菌株,通过单因素、正交试验对2个菌株的黄浆水发酵培养基进行优化,利用2个菌株的发酵菌液对黑麦草及... 黄浆水含有大量的营养物质,对其资源再利用具有重要意义。通过水解圈的定性分析及氨氮含量的定量测定以筛选具氨化及溶磷作用的促生菌菌株,通过单因素、正交试验对2个菌株的黄浆水发酵培养基进行优化,利用2个菌株的发酵菌液对黑麦草及苜蓿种子进行浸种以分析其对种子萌发的影响。结果表明:恶臭假单胞菌(Pseudomonas putida)HGD3和吡咯伯克霍尔德氏菌(Burkholderia pyrrocinia) P10具有较强的氨化能力和溶磷性。在含40%黄浆水的优化发酵培养基中培养48 h, HGD3和P10菌株发酵液的氨氮浓度分别为894.92 mg/L和546.49 mg/L,较优化前分别提高6.79和2.60倍。HGD3和P10菌株发酵液的浸种均显著地提高了黑麦草和苜蓿种子的发芽率,苜蓿种子的发芽率较对照分别提高了34.51%和24.36%;黑麦草种子的发芽率分别提高了32.66%和18.85%,且萌发黑麦草的芽长分别增长1.57倍和0.77倍、根长分别增长了1.53倍和0.91倍。恶臭假单胞菌HGD3的黄浆水发酵液可以显著地促进黑麦草和苜蓿种子的萌发,尤以黑麦草为甚,研究结果为黄浆水的再利用及促生菌菌株对种子的促萌发提供了一定的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浆水 促生菌 黑麦草 苜蓿 种子萌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疆奇台地区不同水肥条件下文冠果种实性状的差异
5
作者 王天斌 汪智军 +5 位作者 靳开颜 张志冉 李亚强 虎海防 陈同森 孙杰 《经济林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09-116,共8页
【目的】为新疆地区文冠果高效栽培管理提供参考。【方法】以新疆奇台地区9年生实生文冠果为研究对象,设置未施水肥、水肥条件一般、水肥条件良好共3个处理,采集成熟果实,对14个种实性状指标进行测定,并进行相关分析,结合主成分分析和... 【目的】为新疆地区文冠果高效栽培管理提供参考。【方法】以新疆奇台地区9年生实生文冠果为研究对象,设置未施水肥、水肥条件一般、水肥条件良好共3个处理,采集成熟果实,对14个种实性状指标进行测定,并进行相关分析,结合主成分分析和主坐标分析,研究水肥条件对文冠果种实性状的影响。【结果】不同水肥条件下,文冠果种实表型性状中单株种子质量和单株结果数量的变异系数较大,分别为64.87%和60.94%,说明水肥条件对文冠果产量影响较大。种子的神经酸含量、含油量等种实品质性状受水肥条件影响较小。果实横纵径与单果质量、种子千粒质量均呈现极显著正相关(P<0.01),表明单果质量和种子千粒质量随果实纵、横径增大而增加。从14个种实性状可提取4个主成分,分别为种实表型因子、油脂因子、神经酸含量和蛋白因子,4个主成分的累计方差贡献率为88.514%。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水肥条件较好地块的种实性状综合得分处于较高水平,未施水肥地块的种实性状综合得分均处于较低水平,说明水肥条件对文冠果种实的表型性状和品质性状均有显著影响。主坐标分析结果表明,2个主成分PC1和PC2分别解释了水肥条件导致的种实性状的27.28%和22.48%。【结论】水肥条件对文冠果种实性状影响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冠果 水肥条件 种实性状 主成分分析 主坐标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氮磷钾硼对甘蓝型黄籽油菜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51
6
作者 李宝珍 王正银 +2 位作者 李加纳 武杰 谌利 《土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479-487,共9页
采用四元二次回归正交旋转组合设计,以氮(N)、磷(P)、钾(K)、硼(B)肥为主要探讨因子进行田间试验,建立N、P、K、B4因素与黄籽油菜籽粒产量、含油量、产油量以及蛋白质含量的施肥模型。对模型解析发现,在供试条件下N、P、K、B单因子对产... 采用四元二次回归正交旋转组合设计,以氮(N)、磷(P)、钾(K)、硼(B)肥为主要探讨因子进行田间试验,建立N、P、K、B4因素与黄籽油菜籽粒产量、含油量、产油量以及蛋白质含量的施肥模型。对模型解析发现,在供试条件下N、P、K、B单因子对产量和产油量的影响均是X1(N)>X2(P2O5)>X4(B)>X3(K2O),对含油量的影响是X1(N)>X4(B)>X2(P2O5)>X3(K2O),对蛋白质的影响为X1(N)>X4(B)>X3(K2O)>X2(P2O5)。施肥模型寻优结果表明施N163.7~179.2kghm-2、P2O585.0~95.0kghm-2、K2O100.7~124.3kghm-2、B6.7~8.3kghm-2,可使黄籽油菜产油量达到1000kghm-2,饼粕蛋白质含量达40%以上;饼粕蛋白质含量大于45%时,各养分因子的取值区域分别是施N236.6~255.4kghm-2、P2O580.3~99.7kghm-2、KO103.2~126.8kghm-2、B8.9~10.3kghm-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蓝型黄籽油菜 营养品质 产量 施肥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遗传背景的甘蓝型黄籽油菜粒色遗传初步研究 被引量:37
7
作者 李加纳 张学昆 +2 位作者 谌利 王瑞 崔翠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4期16-19,42,共5页
以7种不同来源的甘蓝型黄籽油菜品系为材料,采用完全双列杂交试验和与中油821测交的方法,分析了粒色的遗传规律。初步结果显示:不同来源的甘蓝型黄籽油菜品系带有不同的粒色基因,有些为等位基因,有些属非等位基因。粒色遗传以... 以7种不同来源的甘蓝型黄籽油菜品系为材料,采用完全双列杂交试验和与中油821测交的方法,分析了粒色的遗传规律。初步结果显示:不同来源的甘蓝型黄籽油菜品系带有不同的粒色基因,有些为等位基因,有些属非等位基因。粒色遗传以加性效应为主,显性和上位性效应也很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蓝型油菜 油菜 黄籽 粒色 遗传规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甘蓝型油菜特高含油量育种技术与资源创新 被引量:44
8
作者 李殿荣 田建华 +3 位作者 陈文杰 张文学 李永红 王灏 《西北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2期83-87,共5页
采用品种间单交、复交和生态育种,黄籽育种,DH系育种,高含油种质杂种优势育种等途径,将甘蓝型油菜种质材料含油量由40%左右提高到60%左右,最高达61.7%;杂交种的含油量由40%左右提高到50%以上。在高油杂优利用上提出"高油种质+化学... 采用品种间单交、复交和生态育种,黄籽育种,DH系育种,高含油种质杂种优势育种等途径,将甘蓝型油菜种质材料含油量由40%左右提高到60%左右,最高达61.7%;杂交种的含油量由40%左右提高到50%以上。在高油杂优利用上提出"高油种质+化学诱导雄性不育"的杂交育种模式,比CMS、GMS杂交育种途径更高效、安全,并能更快地把高油种质应用到生产中去。笔者依据细胞生理和成分的分析以及向日葵育种的经验,提出油菜含油量可达70%左右,可能成为育种者今后奋斗的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高含油量 生态育种 黄籽育种 甘蓝型油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SSR标记对甘蓝型黄籽油菜贵油519杂种纯度鉴定 被引量:16
9
作者 唐容 吴有祥 +2 位作者 田筑萍 张敏 王通强 《贵州农业科学》 CAS 2007年第3期10-11,15,共3页
在用SSR(简单重复系列)标记构建了53份甘蓝型黄籽油菜种质资源的DNA指纹图谱的基础上,筛选出一个对黄籽油菜杂种贵油519及亲本具有共显性的SSR引物Ra2A05b,鉴定大田生产F1杂种群体的纯度,并对比田间调查的鉴定结果表明,SSR标记鉴定可以... 在用SSR(简单重复系列)标记构建了53份甘蓝型黄籽油菜种质资源的DNA指纹图谱的基础上,筛选出一个对黄籽油菜杂种贵油519及亲本具有共显性的SSR引物Ra2A05b,鉴定大田生产F1杂种群体的纯度,并对比田间调查的鉴定结果表明,SSR标记鉴定可以识别更多的非杂交种单株,如因微粉导致的自交、花粉污染、机械混杂等带来的非杂交种单株。就SSR标记鉴定杂交种纯度鉴定的可行性和优点进行了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蓝型油菜 黄籽 杂交种亲本 杂交种纯度 SSR标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缺氧对甘蓝型黄籽与黑籽油菜发芽的影响 被引量:23
10
作者 范其新 张学昆 +1 位作者 谌利 李加纳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84-87,共4页
随机选取甘蓝型黄籽、黑籽油菜各20个品系,将萌发中的种子进行淹水缺氧处理,观察黄籽、黑籽品系耐湿性表现。结果表明,甘蓝型黄籽油菜的相对成苗率、相对苗高、相对苗重、活力指数低于黑籽油菜,单位电导率高于黑籽油菜。无论是黄籽油菜... 随机选取甘蓝型黄籽、黑籽油菜各20个品系,将萌发中的种子进行淹水缺氧处理,观察黄籽、黑籽品系耐湿性表现。结果表明,甘蓝型黄籽油菜的相对成苗率、相对苗高、相对苗重、活力指数低于黑籽油菜,单位电导率高于黑籽油菜。无论是黄籽油菜还是黑籽油菜,品种间的耐湿性差异都很大。电导率与活力指数之间有极显著的负相关,可用来快速筛选油菜耐湿性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蓝型油菜 耐湿性 黄籽油菜 发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甘蓝型黄籽油菜主要性状的遗传相关分析 被引量:19
11
作者 王瑞 李加纳 +2 位作者 谌利 唐章林 张学昆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8-11,共4页
采用混合线性模型分析方法,以7个不同遗传来源的甘蓝型黄籽品系为材料配制完全双列杂交,用ADM模型对甘蓝型黄籽油菜主要性状进行遗传相关分析。结果表明,主序有效角果数与单株有效角果数以显性相关为主,主要体现在杂种一代。单株有效角... 采用混合线性模型分析方法,以7个不同遗传来源的甘蓝型黄籽品系为材料配制完全双列杂交,用ADM模型对甘蓝型黄籽油菜主要性状进行遗传相关分析。结果表明,主序有效角果数与单株有效角果数以显性相关为主,主要体现在杂种一代。单株有效角果数与千粒重、千粒重与单株粒重在遗传上没有紧密的联系。每角粒数、一次有效分枝数、单株有效角果数、角果长度、株高。纤维素含量和黄籽度等是影响单株粒重的主要遗传因子,通过单个性状间接选择不能有效改良单株粒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蓝型黄籽油菜 遗传相关分析 混合线性模型 性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籽羽衣甘蓝和白菜型油菜杂交再合成甘蓝型油菜研究 被引量:15
12
作者 殷家明 陈树忠 +2 位作者 唐章林 谌利 李加纳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2004年第2期149-151,共3页
为了将携带有黄籽基因的芸薹属C和A染色体组结合在一起,开展了黄籽羽衣甘蓝和黄籽白菜型油菜种间杂交再合成甘蓝型油菜研究。在MS+1 0mg/LBA+0 2mg/LNAA+7%蔗糖+300mg/LCH培养基上培养授粉10d后的40个子房获得2个白菜型油菜×羽衣... 为了将携带有黄籽基因的芸薹属C和A染色体组结合在一起,开展了黄籽羽衣甘蓝和黄籽白菜型油菜种间杂交再合成甘蓝型油菜研究。在MS+1 0mg/LBA+0 2mg/LNAA+7%蔗糖+300mg/LCH培养基上培养授粉10d后的40个子房获得2个白菜型油菜×羽衣甘蓝杂种,其中1个自然加倍成为双二倍体。再合成甘蓝型油菜双二倍体和单倍体分别结黑籽和红褐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籽基因 染色体 羽衣甘蓝 白菜型油菜 杂交 再合成甘蓝型油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培养条件对甘蓝型黄籽油菜下胚轴的再生影响 被引量:18
13
作者 许本波 张学昆 +1 位作者 殷家明 李加纳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23-26,共4页
以甘蓝型黄籽油菜GH01的下胚轴为材料,研究影响外植体芽再生的因素。试验结果表明,苗龄、预培养基的激素浓度和预培养时间、分化培养基等对芽再生频率均有较大影响。8d苗龄的下胚轴置 MS+1.5mg/L 2,4-D+0.1mg/L 6-BA培养基预培养4d后,... 以甘蓝型黄籽油菜GH01的下胚轴为材料,研究影响外植体芽再生的因素。试验结果表明,苗龄、预培养基的激素浓度和预培养时间、分化培养基等对芽再生频率均有较大影响。8d苗龄的下胚轴置 MS+1.5mg/L 2,4-D+0.1mg/L 6-BA培养基预培养4d后,转分化培养基MS+4.0mg/L 6-BA+0.05mg/L NAA+5.0mg/L AgNO_3+0.6mg/L GA_3 培养,可获得较高的芽再生频率。添加 5mng/L AgNO_3 处理可防止外植体褐化并有利于芽分化;0.6mg/L GA_3 处理可促进胚状体形成,提高芽再生频率。GH01 最高芽再生频率为40.5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培养条件 甘蓝型 黄籽油菜 下胚轴 再生性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甘蓝型黄籽油菜SSR标记遗传多样性 被引量:19
14
作者 雷天刚 张学昆 +4 位作者 李加纳 谌利 徐新福 唐章林 陆合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41-45,共5页
利用 42对SSR引物对19个甘蓝型黄籽油菜品种(系)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共检测出336个等位基因,每对引物在不同品系间的等位基因数在2~21之间,平均位点为8个.位点多态性信息含量为0.17~0.85,平均为0.73.对SSR扩增结果进行UPGMA分析,可将1... 利用 42对SSR引物对19个甘蓝型黄籽油菜品种(系)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共检测出336个等位基因,每对引物在不同品系间的等位基因数在2~21之间,平均位点为8个.位点多态性信息含量为0.17~0.85,平均为0.73.对SSR扩增结果进行UPGMA分析,可将19个品种(系)分为4个群体,聚类结果与系谱来源比较一致.并且只需NAS99、NAS98、NAS91及NAS31 4对多态性高的引物即可将19个材料区分开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蓝型油菜 黄籽 SSR标记 遗传多样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甘蓝型黄籽油菜分子标记辅助选择的效果分析 被引量:14
15
作者 刘志文 王英 +4 位作者 刘雪平 傅廷栋 薛永常 涂金星 马朝芝 《华北农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57-61,共5页
应用分子标记辅助选择的方法,将黄籽性状导入到波里马恢复系中,利用杂种优势,将是提高油菜产量的理想途径。分析了分子标记辅助选择甘蓝型黄籽油菜的前景和背景选择的效果,结果表明,在背景选择中,7种不同 RAPD引物数目组合方式的选择结... 应用分子标记辅助选择的方法,将黄籽性状导入到波里马恢复系中,利用杂种优势,将是提高油菜产量的理想途径。分析了分子标记辅助选择甘蓝型黄籽油菜的前景和背景选择的效果,结果表明,在背景选择中,7种不同 RAPD引物数目组合方式的选择结果基本一致;应用少数连锁群上的标记可以获得与全基因组相似的选择结果。在前景选择中,随着世代的增加,每一个标记的选择准确率在降低;双侧标记的选择准确率比单侧的标记高,此外,多个单侧标记未能提高选择准确率。据此,提出了作物前景和背景选择过程中的一些改进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蓝型黄籽油菜 分子标记 前景选择 背景选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油菜小孢子培养影响因素及黄籽油菜双单倍体群体的构建 被引量:11
16
作者 梅德圣 王汉中 +3 位作者 李云昌 胡琼 李英德 徐育松 《华北农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112-115,共4页
针对我国油菜小孢子培养供体材料一般种植在大田,受外界环境影响较大,出胚率较低的现状,对大田环境条件下小孢子培养的主要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同时,为了构建黄籽油菜双单倍体群体,研究了黄籽油菜的出胚情况。结果表明,不同取样时间对... 针对我国油菜小孢子培养供体材料一般种植在大田,受外界环境影响较大,出胚率较低的现状,对大田环境条件下小孢子培养的主要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同时,为了构建黄籽油菜双单倍体群体,研究了黄籽油菜的出胚情况。结果表明,不同取样时间对小孢子胚状体再生频率的影响很大;秋水仙素处理游离小孢子对胚状体的诱导有一定的负面影响,浓度越高,影响越大;黄籽油菜的出胚率较低(0.56枚/皿),同样条件下,不到黑籽油菜的1/8。不同黄籽单株间出胚率差异较大,变异幅度在0.04~1.97枚/皿。采用小孢子苗直接移栽大田技术,移栽成活率达89.0%,经染色体加倍后,最终构建了含有127个株系的黄籽油菜双单倍体群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蓝型油菜 小孢子培养 黄籽 双单倍体群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藏白菜型黄籽油菜表型多样性分析 被引量:12
17
作者 李梦寒 李昌明 +2 位作者 许进鸿 何燕 旦巴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461-468,共8页
为了解西藏黄籽白菜型油菜种质资源,以西藏主要农区采集的16份白菜型黄籽油菜农家品种为材料,采用变异系数、多样性指数、聚类分析等方法对30个表型性状进行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除叶柄长度、薹茎叶着生状态、分枝习性外的27个表型... 为了解西藏黄籽白菜型油菜种质资源,以西藏主要农区采集的16份白菜型黄籽油菜农家品种为材料,采用变异系数、多样性指数、聚类分析等方法对30个表型性状进行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除叶柄长度、薹茎叶着生状态、分枝习性外的27个表型性状变异类型多样,平均多样性指数达1.840,高于国内白菜型油菜平均水平1.709。变异系数(3.92%~52.84%)也表明了性状变异的丰富性。基于主成分因子综合得分进行离差平方和法聚类分析,取卡方平均距离0.80为阈值,将16份白菜型黄籽油菜分为3个类群,第Ⅰ类角果最长,每果粒数最多;第Ⅱ类分枝部位最高,一次分枝数、有效角果数最多;第Ⅲ类分枝部位最低,主轴有效长度最短、有效角果数最少。此外,白菜型黄籽油菜籽粒以极大型和大型为主,种皮色泽丰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籽油菜 农家品种 表型性状 多样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黄籽甘蓝型油菜的获得及其遗传规律分析 被引量:10
18
作者 张永泰 李爱民 +2 位作者 蒋金金 王娟 王幼平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302-305,310,共5页
本文分析从白芥(白芥属)和甘蓝型油菜属间体细胞融合获得的黄籽材料,根据农艺性状、产量和品质性状,获得2个具有较高育种应用价值的黄籽新种质D244-18和D244-6。D244-18的黄籽性状由2对独立遗传基因控制,当2对基因均为隐性纯合时,籽粒... 本文分析从白芥(白芥属)和甘蓝型油菜属间体细胞融合获得的黄籽材料,根据农艺性状、产量和品质性状,获得2个具有较高育种应用价值的黄籽新种质D244-18和D244-6。D244-18的黄籽性状由2对独立遗传基因控制,当2对基因均为隐性纯合时,籽粒为黄色,在来源上是新型黄籽甘蓝型油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蓝型油菜 白芥 黄籽 隐性基因 遗传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甘蓝型油菜同品系黄籽与黑籽间发芽生理的差异 被引量:5
19
作者 张学昆 李加纳 +2 位作者 谌利 唐章林 陈云坪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3期41-44,共4页
以不同遗传背景的甘蓝型黄籽油菜中分离出的黄籽和黑籽为材料,测定发芽期间幼苗的发芽、生长、硝酸还原酶(NR)活性、根活力、糖和蛋白质含量等生理生化指标。结果显示,不同遗传背景的黄籽品系之间各指标大都存在极显著的差异;黄... 以不同遗传背景的甘蓝型黄籽油菜中分离出的黄籽和黑籽为材料,测定发芽期间幼苗的发芽、生长、硝酸还原酶(NR)活性、根活力、糖和蛋白质含量等生理生化指标。结果显示,不同遗传背景的黄籽品系之间各指标大都存在极显著的差异;黄籽和黑籽相比,黄籽的NR活性和根活力显著低于黑籽,而非还原糖和苗重却极显著高于黑籽,但个别黄籽品系具有较高的NR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蓝型油菜 黄籽 黑籽 差异 发芽 生理生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显性黄籽油菜种子特性研究 被引量:11
20
作者 尚毅 张振兰 +3 位作者 陈文杰 田建华 张新 李殿荣 《种子》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9期18-20,共3页
本文以甘蓝型显性黄籽油菜为材料,研究了黄籽杂交种和亲本种子特性,结果表明(1)该黄籽与遗传背景相同的黑籽相比,皮壳率低2.68个百分点、含油量高2.01个百分点、蛋白质高1.60个百分点;黄籽杂交种的含油量比黄籽父本具有明显的杂种优势... 本文以甘蓝型显性黄籽油菜为材料,研究了黄籽杂交种和亲本种子特性,结果表明(1)该黄籽与遗传背景相同的黑籽相比,皮壳率低2.68个百分点、含油量高2.01个百分点、蛋白质高1.60个百分点;黄籽杂交种的含油量比黄籽父本具有明显的杂种优势。对皮壳和胚的分析表明,黄籽皮壳中的含油量和蛋白质含量明显高于黑籽,而胚中增加较少。表明黄籽的含油量和蛋白质含量比黑籽高,主要是因为黄籽的胚的比例增加,并且黄籽皮壳和胚中的油分含量和蛋白质含量均比黑籽高。(2)在黄籽油中,饱和脂肪酸的含量减少,不饱和脂肪酸的含量增加,其中,亚麻酸的含量增加最多。(3)黄籽与黑籽的色泽差异,主要是由于花色素和黑色素含量的差异引起,黑籽的花色素和黑色素含量分别是黄籽的4.86倍和4.24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显性黄籽油菜 种子特性 含油量 蛋白质含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