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6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水稻黄绿叶突变体yellow-green leaf 4的表型鉴定及候选基因定位和功能分析 被引量:2
1
作者 刘忠学 张渝竣 +6 位作者 刘林 刘世家 田云录 周时荣 江玲 万建民 刘玲珑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627-636,共10页
[目的]本研究旨在对水稻黄绿叶突变体yellow-green leaf 4(ygl4)进行表型分析及基因定位和功能分析,探讨水稻叶绿体发育分子机制。[方法]水稻黄绿叶突变体ygl 4来自粳稻品种‘中花11’化学诱变突变体库。ygl 4与籼稻品种‘N22’杂交构建... [目的]本研究旨在对水稻黄绿叶突变体yellow-green leaf 4(ygl4)进行表型分析及基因定位和功能分析,探讨水稻叶绿体发育分子机制。[方法]水稻黄绿叶突变体ygl 4来自粳稻品种‘中花11’化学诱变突变体库。ygl 4与籼稻品种‘N22’杂交构建F_(2)分离群体以进行YGL 4基因定位,并利用实时定量PCR和亚细胞定位等技术对基因进行初步功能分析。[结果]相比于野生型,ygl 4在幼苗2~3叶龄出现黄绿叶症状,在6月下旬移栽大田后,黄绿叶症状加剧,甚至开始出现白化,突变性状可以一直保持到全生育期直到种子成熟。温敏性试验表明,ygl 4突变体在20℃表现出更严重黄化表型。透射电镜观察表明,ygl 4的叶片细胞结构中出现了较多的双膜囊泡结构。基因定位显示,ygl 4突变性状由1个隐性核基因LOC_Os 04g42000突变导致。该基因编码一个核黄素合成途径中的关键酶,6,7-二甲基-8-核糖醇基二氧四氢蝶啶合酶(LS),且突变体叶色表型可被外施核黄素恢复为正常表型。亚细胞定位结果显示YGL4定位于叶绿体。实时定量PCR分析表明,在突变体中,叶绿素暗反应阶段参与5-氨基乙酰丙酸(ALA)到原叶绿素酸酯合成过程的基因表达上调。[结论]水稻YGL 4编码LS基因,并通过调控植物体内核黄素合成途径影响叶色和叶绿体发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黄绿叶突变体 基因定位 6 7-二甲基-8-核糖醇基二氧四氢蝶啶合酶 表达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稻黄绿叶突变体ygl20的鉴定与候选基因发掘
2
作者 王晓菲 李凤菲 +4 位作者 邸新晏 杨国金 陈梅 张长伟 凌英华 《西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47-58,共12页
叶色突变影响植物的光合作用,最终会影响水稻的产量和品质。用甲基磺酸乙酯(EMS)处理野生型西农1B(WT),获得一个稳定遗传、全生育期均为黄绿叶的突变体yellow-green leaf20(ygl20)。与野生型WT相比,ygl20株高、二次枝梗数、每穗实粒数... 叶色突变影响植物的光合作用,最终会影响水稻的产量和品质。用甲基磺酸乙酯(EMS)处理野生型西农1B(WT),获得一个稳定遗传、全生育期均为黄绿叶的突变体yellow-green leaf20(ygl20)。与野生型WT相比,ygl20株高、二次枝梗数、每穗实粒数、结实率与千粒质量均明显下降(p<0.05或0.01),叶片中叶绿素a(Chla)、叶绿素b(Chlb)、总叶绿素(ChlT)和类胡萝卜素(Car)含量也显著降低(p<0.01),光合速率(P_(n))、气孔导度(G_(s))和蒸腾速率(T_(r))均极显著低于野生型WT(p<0.01),胞间CO_(2)浓度(C_(i))则显著增加(p<0.05)。透射电镜检测结果显示:ygl20叶绿体中嗜锇小体增多,基粒堆积密度低,基质片层松散。遗传分析表明:ygl20的黄绿叶受1对隐性核基因控制。利用图位克隆方法对YGL20基因定位克隆,发现YGL20的G/T单碱基替换导致了ygl20黄绿叶的突变表型,其编码产物为牻牛儿基牻牛儿基还原酶(Geranylgeranyl Reductase,GGR)。qRT-PCR分析表明:YGL20可能参与了叶绿素合成/代谢相关的调控网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黄绿叶突变体ygl20 图位克隆 牻牛儿基牻牛儿基还原酶(GG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菜豆黄转绿突变体ytg-2叶色变异机制及突变基因的初步定位
3
作者 王仔艳 黄誉程 +4 位作者 冯国军 杨晓旭 刘大军 闫志山 刘畅 《中国蔬菜》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87-96,共10页
植物叶色黄转绿突变易于识别,可作为标记性状应用于生产中的种子纯度鉴定、良种繁育、杂种纯度鉴定及杂交种生产。以菜豆叶片黄转绿突变体ytg-2及其野生型A18为试验材料,对其农艺性状、光合特性、叶绿素合成中间代谢物质含量以及叶绿体... 植物叶色黄转绿突变易于识别,可作为标记性状应用于生产中的种子纯度鉴定、良种繁育、杂种纯度鉴定及杂交种生产。以菜豆叶片黄转绿突变体ytg-2及其野生型A18为试验材料,对其农艺性状、光合特性、叶绿素合成中间代谢物质含量以及叶绿体超微结构进行测定分析。结果表明:与野生型A18相比,突变体ytg-2苗期叶片呈现黄色表型,叶绿素含量低,表现为总叶绿素缺失,主要是由于叶绿素合成过程中coprogenⅢ到protoⅨ的合成受阻导致。随着生长发育,叶片由黄色转变为浅绿色,总叶绿素含量也随之升高。遗传分析显示,突变体ytg-2叶片黄转绿表型是由单隐性核基因控制。BSA测序将突变基因初步定位于1号染色体,位于开始位置46290000 bp、结束位置51430000 bp的5.14 Mb区间内。研究结果为探究黄转绿突变体叶色变异的生理机制,定位与叶色黄转绿相关的基因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菜豆 叶色突变体 黄转绿 基因定位 叶绿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谷子黄绿叶突变体ygl7的精细定位及候选基因分析
4
作者 连世超 韩康妮 +6 位作者 杜晓芬 王智兰 李禹欣 李颜方 成锴 张林义 王军 《华北农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7-38,共12页
叶色突变体是研究C4光合途径及叶绿素代谢机制的理想材料。为了研究谷子黄绿叶突变的分子机制,为黄绿叶基因的功能研究及叶绿素代谢的分子机制解析奠定基础,在长农35号甲基磺酸乙酯(EMS)突变体库中鉴定到1份可稳定遗传的谷子黄绿叶突变... 叶色突变体是研究C4光合途径及叶绿素代谢机制的理想材料。为了研究谷子黄绿叶突变的分子机制,为黄绿叶基因的功能研究及叶绿素代谢的分子机制解析奠定基础,在长农35号甲基磺酸乙酯(EMS)突变体库中鉴定到1份可稳定遗传的谷子黄绿叶突变体ygl7,并对突变体及野生型进行农艺性状调查、光合色素含量及光合参数测定、叶绿体超微结构观察;同时对突变体叶色进行遗传分析,采用BSA法进行基因初定位,利用F_(2)群体进行精细定位,并根据功能注释结合RNA-Seq预测候选基因。采用qRT-PCR进行表达模式分析,采用酵母双杂交试验进行蛋白互作验证。结果表明,与野生型相比,ygl7苗期、拔节期叶片呈明显黄绿色,抽穗期逐步转为浅绿色,ygl7整个生育期叶绿素含量及光合速率都显著低于野生型,且叶绿体结构出现异常。遗传分析表明,ygl7黄绿叶表型由1对隐性单基因控制,基因精细定位将黄绿叶基因定位于第Ⅶ染色体434.9 kb区间内,候选基因分析预测编码原卟啉Ⅸ镁鳌合酶Ⅰ亚基的Seita.7G290300为调控黄绿叶的候选基因。qRT-PCR结果显示,Seita.7G290300在叶片中高表达,且在突变体中的表达量低于野生型;叶绿素合成途径(CHLD、CHLI)和光系统(LHCB1、LHCB6)相关基因在突变体中均下调表达。酵母双杂交试验表明,SiYGL7与MORF_(2)存在互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谷子 黄绿叶突变体 精细定位 镁鳌合酶Ⅰ亚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稻ygl98黄绿叶突变基因的精细定位与遗传分析 被引量:26
5
作者 孙小秋 王兵 +3 位作者 肖云华 万春美 邓晓建 王平荣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991-997,共7页
通过EMS诱变获得1份遗传稳定的水稻黄绿叶突变体ygl98,该突变体整个生育期呈黄绿色。与野生型相比,突变体的叶绿素和类胡萝卜素含量分别下降45.3%和45.6%,有效穗数和结实率分别减少14.4%和10.7%,株高降低7.4%。透射电镜观察表明,ygl98... 通过EMS诱变获得1份遗传稳定的水稻黄绿叶突变体ygl98,该突变体整个生育期呈黄绿色。与野生型相比,突变体的叶绿素和类胡萝卜素含量分别下降45.3%和45.6%,有效穗数和结实率分别减少14.4%和10.7%,株高降低7.4%。透射电镜观察表明,ygl98突变体的叶绿体形状不规则,叶绿体中有许多空的囊泡状结构,类囊体数目减少,每个基粒仅由少数几个类囊体垛叠而成。遗传分析表明,ygl98的突变性状由1对隐性核基因控制。利用(ygl98/浙辐802)F2作为定位群体,将突变基因定位在第3染色体长臂InDel标记I3和I4之间,遗传距离分别为0.07cM和0.19cM,两标记之间的物理距离约为44.2kb,此区间内包含8个预测基因。基因组序列分析发现,ygl98突变体在编码镁离子螯合酶ChlD亚基的OsChlD基因编码区第1522碱基处(位于第10外显子),碱基G突变为碱基A,从而造成编码蛋白序列第508位的丙氨酸(Ala)突变成苏氨酸(Thr)。该基因是已报道的水稻黄绿叶基因Chlorina-1的等位基因,但突变体表型有明显区别,Chlorina-1突变体在2~3周龄幼苗时开始出现黄绿叶,且该黄绿叶性状仅在苗期表现,而ygl98突变体整个生育期都表现为黄绿叶,这可能是OsChlD基因组序列的突变位点不同造成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黄绿叶突变体 OsChlD 遗传分析 精细定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个新的水稻黄绿叶突变体的遗传分析与基因定位 被引量:20
6
作者 李秀兰 孙小秋 +2 位作者 王平荣 周慧 邓晓建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1050-1054,共5页
通过化学诱变获得一份稳定遗传的水稻黄绿叶突变体D83。该突变体苗期植株呈黄绿色,分蘖期开始逐渐转为淡绿色。与野生型相比,突变体苗期叶绿素a、叶绿素b和类胡萝卜素含量分别下降45.03%、53.93%和39.56%,成熟期每穗着粒数减少9.45%,千... 通过化学诱变获得一份稳定遗传的水稻黄绿叶突变体D83。该突变体苗期植株呈黄绿色,分蘖期开始逐渐转为淡绿色。与野生型相比,突变体苗期叶绿素a、叶绿素b和类胡萝卜素含量分别下降45.03%、53.93%和39.56%,成熟期每穗着粒数减少9.45%,千粒重下降10.76%。对D83与正常绿色品种杂交F1、F2代的遗传分析表明,D83的突变性状由一对隐性核基因控制。以D83/浙福802F2代作定位群体,应用分子标记将D83所携带的突变基因定位于水稻第2染色体短臂的SSR标记RM110附近,InDel标记Ch2-27和Ch2-32之间,该基因与这2个InDel标记的遗传距离分别为1.2cM和2.3cM。认为D83所携带的突变基因是一个新的水稻黄绿叶突变基因,暂命名为chl13(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黄绿叶突变体 遗传分析 基因定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稻黄绿叶突变体ygl11(t)的生理特性和基因克隆 被引量:10
7
作者 吴书俊 杨杰 +7 位作者 闫影 张丽霞 范方军 朱金燕 李文奇 仲维功 曹黎明 王军 《中国水稻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111-118,共8页
在水稻品种南粳41中发现了一个黄绿叶自然突变体,经过多代连续自交形成了稳定的突变系,命名为ygl11(t),ygl11(t)整个生育期叶片都表现为黄绿色。对苗期、分蘖盛期、齐穗期突变体和野生型的叶绿素含量进行测定,ygl11(t)的叶绿素含... 在水稻品种南粳41中发现了一个黄绿叶自然突变体,经过多代连续自交形成了稳定的突变系,命名为ygl11(t),ygl11(t)整个生育期叶片都表现为黄绿色。对苗期、分蘖盛期、齐穗期突变体和野生型的叶绿素含量进行测定,ygl11(t)的叶绿素含量是野生型的45.7%~74.7%,叶绿素a含量是野生型的55.2%~87.5%,叶绿素b含量是野生型的12.5%~25.3%,ygl11(t)的类胡萝卜素的含量是野生型的62.3%~97.0%。ygl11(t)在分蘖盛期的净光合速率显著高于野生型,花后10d,ygl11(t)的净光合速率比野生型略低。对突变体叶片中叶绿体的超微结构进行观察,发现突变体叶绿体内的类囊体基粒片层数目减少且严重扭曲变形。遗传分析表明,ygl11(t)叶色性状受1对隐性核基因控制。利用SSR分子标记将YGL11(t)初步定位在水稻第10染色体的长臂上,进一步利用新开发的InDel和CAPS标记将YGL11(t)定位在58.1kb的物理距离内。对该区段内存在的开放阅读框进行序列分析,发现突变体ygl11(t)中编码叶绿素a氧化酶(chlorophyll a oxygenase 1)基因(OsCAO 1)的第9个外显子存在2个碱基缺失,从而导致提前出现终止密码子,初步分析OsCAO1即为YGL11(t)的候选基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黄绿叶突变体 精细定位 基因 OsCAO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稻ygl80黄绿叶突变体的遗传分析与目标基因精细定位 被引量:13
8
作者 李燕群 高家旭 +5 位作者 肖云华 李秀兰 蒲翔 孙昌辉 王平荣 邓晓建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644-649,共6页
通过化学诱变获得遗传稳定的水稻黄绿叶突变体ygl80。与野生型亲本10079相比,ygl80突变体在苗期和孕穗期叶片叶绿素分别下降76.64%和54.59%,类胡萝卜素含量分别下降53.85%和41.18%,成熟期株高、每株有效穗数、每穗着粒数、穗长和千粒重... 通过化学诱变获得遗传稳定的水稻黄绿叶突变体ygl80。与野生型亲本10079相比,ygl80突变体在苗期和孕穗期叶片叶绿素分别下降76.64%和54.59%,类胡萝卜素含量分别下降53.85%和41.18%,成熟期株高、每株有效穗数、每穗着粒数、穗长和千粒重分别减少14.8%、16.5%、21.3%、9.1%和7.4%。遗传分析表明,ygl80的突变性状由1对隐性核基因控制。利用(ygl80/浙辐802)F2作为定位群体,将突变基因定位在第5染色体长臂InDel标记C2和C3之间,遗传距离分别为0.24 cM和0.39 cM,两标记之间的物理距离约为90 kb,此区间内包含11个预测基因。基因组序列分析发现,ygl80突变体在编码叶绿素合酶的YGL1(LOC_Os05g28200)基因编码区第5027碱基处(位于第14外显子),碱基C突变为碱基T,使编码蛋白序列第348位的脯氨酸(Pro)突变成亮氨酸(Leu)。该基因是已报道的水稻ygl1黄绿叶突变基因的等位基因。ygl80突变体在整个生育期都表现为黄绿叶,而ygl1突变体在苗期叶片黄化,中期慢慢转绿,后期叶色以及总叶绿素和类胡萝卜素的含量接近野生型,这可能是YGL1基因编码的叶绿素合酶蛋白的氨基酸不同突变位点造成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黄绿叶突变体 YGL1 遗传分析 精细定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稻新黄绿叶基因YGL9的分子定位 被引量:11
9
作者 张天泉 郭爽 +4 位作者 邢亚迪 杜丹 桑贤春 凌英华 何光华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7期989-997,共9页
叶色突变体是研究高等植物光合作用、叶绿素代谢途径、叶绿体结构与功能分子机制的理想材料。本研究从EMS(ethyl methane sulfonate)处理的缙恢10号(Oryza sativa L.ssp.indica)诱变群体中发现了一个苗期呈现黄绿色、抽穗期渐变为淡绿... 叶色突变体是研究高等植物光合作用、叶绿素代谢途径、叶绿体结构与功能分子机制的理想材料。本研究从EMS(ethyl methane sulfonate)处理的缙恢10号(Oryza sativa L.ssp.indica)诱变群体中发现了一个苗期呈现黄绿色、抽穗期渐变为淡绿色的叶色突变体,命名为yellow green leaf 9(ygl9)。与野生型相比,ygl9苗期和分蘖期光合色素极显著降低,抽穗期光合色素显著降低,气孔长度、气孔导度和蒸腾速率极显著增加,净光合速率无明显变化。透射电镜观察表明,ygl9的嗜锇小体增多、基粒模糊、基质片层减少且疏松,但叶绿体结构基本完整。遗传分析显示该突变性状受1对隐性核基因调控。利用西农1A/ygl9 F2群体中的759株隐性单株,最终将YGL9定位在第3染色体短臂SSR标记S03-1和In Del标记Ind03-19之间,遗传距离分别为0.13 c M和0.07 c M,物理距离为63 kb。本研究为YGL9基因的克隆和功能分析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Oryza SATIVA L.) 黄绿叶突变体 遗传分析 基因定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个水稻黄绿叶突变体ygl10的遗传分析和基因定位 被引量:15
10
作者 杨海莲 刘敏 +3 位作者 郭旻 李荣德 张宏根 严长杰 《中国水稻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41-48,共8页
以籼稻93-11为背景的水稻突变体中发现一个黄绿叶突变体(yellow-green leaf,ygl10)。形态分析表明,与野生型93-11相比,ygl10突变体株高、穗长降低,结实率下降。叶绿素含量测定表明,ygl10突变体中叶绿素a、叶绿素b和类胡萝卜素含量均极... 以籼稻93-11为背景的水稻突变体中发现一个黄绿叶突变体(yellow-green leaf,ygl10)。形态分析表明,与野生型93-11相比,ygl10突变体株高、穗长降低,结实率下降。叶绿素含量测定表明,ygl10突变体中叶绿素a、叶绿素b和类胡萝卜素含量均极显著降低,其中叶绿素b降幅最大,只有野生型的2%。叶绿体超微结构观察表明,突变体中类囊体和基粒片层数量明显减少。遗传分析结果表明,该黄绿叶突变体由一隐性核基因控制。进一步利用分子标记将ygl10定位在水稻第10染色体约380kb的区段内。对该区段内存在的ORF进行序列分析,发现编码叶绿素a氧化酶(chlorophyll a oxygenase)基因(OsCAO1)的第9个外显子存在5个碱基缺失,从而导致提前出现终止密码子,推测CAO1即为ygl10的候选基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黄绿叶 分子标记 基因克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个水稻黄绿叶突变性状的遗传分析及基因定位 被引量:15
11
作者 邓晓梅 叶胜海 +7 位作者 修芬连 周涯 尚海漩 纪现军 刘继云 陈萍萍 金庆生 张小明 《核农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203-209,共7页
通过甲基磺酸乙酯(EMS)诱变晚粳稻品种秀水09,获得了1个稳定遗传的全生育期黄绿叶突变体Ygl,遗传分析表明该突变性状由1对隐性核基因控制。利用突变体与籼稻品种珍汕97杂交,构建F2群体对突变基因进行定位,发现目的基因与第11号染色体上... 通过甲基磺酸乙酯(EMS)诱变晚粳稻品种秀水09,获得了1个稳定遗传的全生育期黄绿叶突变体Ygl,遗传分析表明该突变性状由1对隐性核基因控制。利用突变体与籼稻品种珍汕97杂交,构建F2群体对突变基因进行定位,发现目的基因与第11号染色体上的SSR标记RM2459连锁,在该标记附近发展了14对InDel标记,将突变基因定位在约82kb区间内。通过在线最新水稻注释系统的基因功能预测分析,寻找候选基因,经测序发现突变体发生单碱基突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图位克隆 黄绿叶突变体 基因定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玉米黄绿叶突变体表型鉴定及基因初步定位 被引量:9
12
作者 刘忠祥 寇思荣 +5 位作者 连晓荣 杨彦忠 王晓娟 何海军 周玉乾 周文期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452-458,共7页
叶色突变体是研究光合作用及叶绿体发育的重要材料。开展玉米叶色突变体的相关研究,对光形态建成、光合作用、基因功能注释、蛋白质功能及抗逆性机制的阐述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本研究以黄绿叶突变体ygl-F17138为材料,与玉米自交系B73... 叶色突变体是研究光合作用及叶绿体发育的重要材料。开展玉米叶色突变体的相关研究,对光形态建成、光合作用、基因功能注释、蛋白质功能及抗逆性机制的阐述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本研究以黄绿叶突变体ygl-F17138为材料,与玉米自交系B73进行杂交,构建F2分离群体,进行遗传效应分析和基因初步定位。遗传分析表明,该突变性状由单个隐性核基因控制,且能稳定遗传。利用BSR-seq结合连锁分析的方法将该基因初步定位在第3条染色体上一个约9.2 Mb的区间内(chr.3:173087201~182203992),查询该区间内已知基因功能注释,未发现类似前人报道的调控黄绿叶性状基因,说明YGL-F17138基因可能是一个控制玉米黄绿叶发育未被挖掘的候选基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黄绿叶突变体 ygl-F17138 BSR-seq 遗传分析 基因定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粳稻淡黄绿叶标记不育系选育初报 被引量:5
13
作者 陈益海 王建平 +2 位作者 朱勇良 谢裕林 乔中英 《云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2005年第5期739-741,共3页
对杂交稻亲本进行遗传标记,以便在发生杂交稻亲本相互混杂,或发生机械混杂,或发生其它人为因素混杂时能轻易地根据亲本的标记性状进行去杂,以保证杂交种的高纯度,基于该项考虑,我们利用辐射育种材料中出现的淡黄绿叶水稻突变体,来选育... 对杂交稻亲本进行遗传标记,以便在发生杂交稻亲本相互混杂,或发生机械混杂,或发生其它人为因素混杂时能轻易地根据亲本的标记性状进行去杂,以保证杂交种的高纯度,基于该项考虑,我们利用辐射育种材料中出现的淡黄绿叶水稻突变体,来选育带有该特殊标记的粳稻三系不育系和保持系,进而利用它来研制可供生产应用的杂粳组合,我们选用的淡黄绿叶水稻突变体其叶色自苗期至成熟期始终呈淡黄绿色,与正常水稻的绿色极易区分,用它与正常水稻杂交,其F1代苗呈正常绿色,F2代苗中绿色与淡黄绿叶苗的比例接近于3∶1,绿色表现为显性,淡黄绿叶色为隐性,而且很可能是受一对隐性基因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遗传标记 淡黄绿叶色 突变体 转育 粳稻不育系 不育系选育 绿叶 粳稻 水稻杂交 初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稻叶片全生育期黄化突变体ylg3叶绿素合成特性研究 被引量:8
14
作者 宗学凤 罗力 +2 位作者 吕典华 王三根 何光华 《西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1期21-26,共6页
该研究以野生型缙恢10号为对照,对水稻叶片全生育期黄化突变体ylg3叶绿素合成前体物质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与野生型缙恢10号相比,突变体ylg3表现为叶绿素缺乏;ylg3的叶绿素合成前体物质受阻于由胆色素原(PBG)合成尿卟啉原Ⅲ(UrogenⅢ)... 该研究以野生型缙恢10号为对照,对水稻叶片全生育期黄化突变体ylg3叶绿素合成前体物质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与野生型缙恢10号相比,突变体ylg3表现为叶绿素缺乏;ylg3的叶绿素合成前体物质受阻于由胆色素原(PBG)合成尿卟啉原Ⅲ(UrogenⅢ)这一步,推测与胆色素原脱氨基酶和尿卟啉原Ⅲ合成酶这2个关键酶活性异常存在一定关系;Pchlide的光转化效率表明,突变体ylg3产生的Chlide少于对照,且用于叶绿素a合成的消耗量和消耗速度也低于对照.这可能是其叶绿素质量分数低的重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黄化突变体 叶绿素合成特性 前体物质 光转化效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个黄瓜(Cucumis sativus L.)叶色突变体的比较分析研究 被引量:7
15
作者 苗晗 顾兴芳 +2 位作者 张圣平 方智远 张振贤 《中国蔬菜》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2期16-20,共5页
通过对黄瓜黄绿叶突变体9110Gt和NCG-042植株表型观测、遗传分析和分子标记验证,证明9110Gt是区别于NCG-042的新叶色突变体。这两个黄绿叶突变体在表型上存在一定的区别:9110Gt在苗期表现叶色黄化,而NCG-042的心叶在整个生育期都表现黄... 通过对黄瓜黄绿叶突变体9110Gt和NCG-042植株表型观测、遗传分析和分子标记验证,证明9110Gt是区别于NCG-042的新叶色突变体。这两个黄绿叶突变体在表型上存在一定的区别:9110Gt在苗期表现叶色黄化,而NCG-042的心叶在整个生育期都表现黄化。遗传分析证明,两个突变体的叶色突变性状分别由两个不同的等位基因控制,且两基因间存在互补作用。分子标记的检测结果也进一步证实了这一结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瓜(Cucumis SATIVUS L.) 黄绿叶突变 遗传分析 复等位基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稻淡黄绿叶色突变体的光氧化特性研究 被引量:5
16
作者 肖辉海 郝小花 +1 位作者 杨友伟 陈春霞 《西北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1期2243-2250,共8页
为了解水稻淡黄绿叶色突变体‘标810S’的光保护机制,在自然强光条件下对突变体‘标810S’及其野生型‘810S’连体剑叶经5mmol/L甲基紫精(MV)处理后的光氧化特性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在MV处理条件下,突变体‘标810S’剑叶净光合速... 为了解水稻淡黄绿叶色突变体‘标810S’的光保护机制,在自然强光条件下对突变体‘标810S’及其野生型‘810S’连体剑叶经5mmol/L甲基紫精(MV)处理后的光氧化特性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在MV处理条件下,突变体‘标810S’剑叶净光合速率(Pn)、PSⅡ最大光化学量子产量(Fv/Fm)、PSⅡ实际光化学量子产量(ФPSⅡ)和光化学淬灭(qP)下降幅度明显低于野生型‘810S’,而非光化学淬灭(qN)上升幅度及PSⅠ和PSⅡ活性则明显高于‘810S’;同时,‘标810S’剑叶抗坏血酸(AsA)、还原型谷光甘肽(GSH)含量以及超氧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过氧化物酶(POD)、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APX)、谷胱甘肽还原酶(GR)等抗氧化酶活性均明显高于‘810S’,而超氧阴离子(O-·2)产生速率、膜脂过氧化物丙二醛(MDA)含量则明显低于‘810S’。研究认为,在光氧化处理下淡黄绿叶色突变体‘标810S’是通过增加热耗散、提高抗氧化物质含量和保护酶活性、减少超氧阴离子和丙二醛的积累来维持较高的光系统活性和光合能力,从而表现出耐光抑制(光氧化)的生理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淡黄绿叶色突变体 光氧化 抗氧化剂 抗氧化酶 光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粳稻淡黄绿叶标记不育系选育及其应用 被引量:4
17
作者 王建平 谢裕林 +4 位作者 朱勇良 陈益海 乔中英 黄萌 陈培峰 《江西农业学报》 CAS 2010年第3期22-24,31,共4页
利用辐射育种材料中出现的淡黄绿叶水稻突变体选育带有该特殊标记的粳稻三系不育系和保持系,进而利用它来研制可供生产应用的杂粳组合。选用的淡黄绿叶水稻突变体其叶色自苗期至成熟期始终呈淡黄绿色,与正常水稻的绿色极易区分,用它与... 利用辐射育种材料中出现的淡黄绿叶水稻突变体选育带有该特殊标记的粳稻三系不育系和保持系,进而利用它来研制可供生产应用的杂粳组合。选用的淡黄绿叶水稻突变体其叶色自苗期至成熟期始终呈淡黄绿色,与正常水稻的绿色极易区分,用它与正常水稻杂交,其F1代苗呈正常绿色,F2代苗中绿色与淡黄绿叶苗的比例接近3∶1,绿色表现为显性,淡黄绿叶色为隐性,而且很可能是受一对隐性基因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遗传标记 淡黄绿叶色 突变体 转育 粳稻不育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稻黄绿叶突变体研究进展 被引量:5
18
作者 李素贞 杨文竹 陈茹梅 《生物技术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1期15-21,共7页
叶绿素是植物光合作用的重要色素,叶绿素的合成决定植物的光合效率,并且直接影响作物的产量和品质。叶绿素的合成及分解代谢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过程,在此过程中有较多的基因参与,其中任何一个基因发生突变都有可能影响叶绿素的合成及分解... 叶绿素是植物光合作用的重要色素,叶绿素的合成决定植物的光合效率,并且直接影响作物的产量和品质。叶绿素的合成及分解代谢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过程,在此过程中有较多的基因参与,其中任何一个基因发生突变都有可能影响叶绿素的合成及分解,从而使叶片表现出各种叶色变化或者会影响植物的生长。叶色突变体研究是探明叶绿体发育过程中基因功能的有效途径。因此,发掘和鉴定叶色突变基因,开展与叶绿素相关基因的定位、克隆及功能研究均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应用价值。综述了水稻黄绿叶突变体的研究进展,旨在为研究水稻叶绿素生物合成途径和光合作用机制提供理想的材料,同时还可作为标记性状在杂种优势中进行利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黄绿叶突变体 叶绿体 植物色素 农艺性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稻黄绿叶突变体djyg的遗传分析与基因定位 被引量:2
19
作者 李智强 朱丹 +2 位作者 王志龙 丁波 王国梁 《中国水稻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601-609,共9页
在粳稻品种Dongjin大田种植过程中,发现一个黄绿叶自然突变体,命名为djyg。该突变体在苗期表现明显的黄绿叶表型,抽穗以后,叶色逐渐恢复正常。叶绿素含量测定结果表明,在苗期、分蘖盛期及抽穗期叶绿素b的含量分别下降53%、62%、36%。电... 在粳稻品种Dongjin大田种植过程中,发现一个黄绿叶自然突变体,命名为djyg。该突变体在苗期表现明显的黄绿叶表型,抽穗以后,叶色逐渐恢复正常。叶绿素含量测定结果表明,在苗期、分蘖盛期及抽穗期叶绿素b的含量分别下降53%、62%、36%。电镜结果表明,分蘖期突变体中基粒、类囊体垛堆凌乱、排列疏松,类囊体基质较为稀薄。qRT-PCR结果证实,PORA、Cab1R、PsbA的表达量在突变体中均较野生型明显下调。遗传分析结果表明,黄绿叶突变体djyg由一对隐性主效核基因控制,图位克隆确定该候选基因为编码叶绿素合成酶基因YGL1的一个新等位基因。该突变体未影响植株的主要农艺性状,可作为一个理想的表型标记应用于杂交稻育种工作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黄绿叶 突变体 图位克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哈密瓜叶色黄绿突变体Cmygl-1快速叶绿素荧光诱导动力学特性
20
作者 刘会芳 韩宏伟 +2 位作者 王强 庄红梅 王浩 《新疆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276-281,共6页
【目的】研究哈密瓜叶色黄绿突变体Cmygl-1的快速叶绿素荧光诱导动力学特性。【方法】以突变体Cmygl-1及其野生型近等基因系为试材,构建遗传分离群体,分析突变体的快速叶绿素荧光诱导动力学特性。【结果】突变体材料的O-J-I-P标准化曲线... 【目的】研究哈密瓜叶色黄绿突变体Cmygl-1的快速叶绿素荧光诱导动力学特性。【方法】以突变体Cmygl-1及其野生型近等基因系为试材,构建遗传分离群体,分析突变体的快速叶绿素荧光诱导动力学特性。【结果】突变体材料的O-J-I-P标准化曲线中J-I相抬高,且叶片ABS/RC增加而ABS/CSo降低,说明PSII数量减少。相对可变荧光ΔVt曲线和ΔWk曲线ΔL–band和ΔK–band均大于0,且叶片TRo/RC与野生型相同而ETo/RC降低,反应活性也大幅降低。反应中心虽能吸收较多能量,但能够捕获的很少,能够传递到电子传递链中的更少,其余均通过热耗散形式散失了。【结论】最终导致PSII最大光化学效率φRo和综合性能指数PI(abs)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哈密瓜 叶色黄绿突变体 快速叶绿素荧光诱导动力学曲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