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时间分辨热化学原位XAFS方法
1
作者 顾颂琦 孙凡飞 +4 位作者 韦尧 宋兴飞 南兵 李丽娜 黄宇营 《化工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3747-3755,共9页
为了利用X射线吸收精细结构(X-ray absorption fine structure,XAFS)谱学技术开展热化学反应动力学研究,在上海光源X射线吸收精细结构谱学线站(BL14W1)开展了时间分辨热化学原位XAFS方法的研究。采用自主研制的数据采集设备解决了时间分... 为了利用X射线吸收精细结构(X-ray absorption fine structure,XAFS)谱学技术开展热化学反应动力学研究,在上海光源X射线吸收精细结构谱学线站(BL14W1)开展了时间分辨热化学原位XAFS方法的研究。采用自主研制的数据采集设备解决了时间分辨XAFS技术中不同类型信号同步触发和同步采集的问题,实现了数据间的精准匹配。在单色器转速为720"/s、数据采集设备采样率为2MS/s、数据长度为1200eV的条件下,获得了一个9.6s的Cu标样的数据谱,通过与常规XAFS数据和标准XAFS数据进行对比,结果表明本文得到的时间分辨XAFS实验系统具有良好的准确性、分辨率和信噪比。在此基础上,进一步结合线站自主研制的原位装置开展了时间分辨热化学原位XAFS方法,并利用高温常压原位装置开展了CuO还原为金属Cu的验证性实验。在230℃恒温氢气气氛下30min内观测到Cu吸收边能量逐渐向低能量处偏移,同时它位于8998eV的主峰强度逐渐减弱并且劈裂为双峰结构,出现明显的金属Cu的特征。实验结果表明此方法达到了捕获物质动态演化过程的预期目的,在拓展XAFS谱学实验平台的同时,为热化学反应的动力学过程研究提供了一种强大的实验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时间分辨 X射线吸收精细结构 原位装置 热化学 反应动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XAFS在凝聚态物质研究中的应用 被引量:7
2
作者 韦世强 孙治湖 +5 位作者 潘志云 闫文盛 钟文杰 贺博 谢治 韦正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426-440,共15页
详细介绍了X射线吸收精细结构谱学(XAFS)的理论、数据分析及实验等基本原理,以及XAFS在薄膜、纳米结构和体相材料(包括半导体、合金以及复杂氧化物)等凝聚态物质研究中的应用;同时,还介绍了原位XAFS、微区XAFS和时间分辨XAFS等新的实验... 详细介绍了X射线吸收精细结构谱学(XAFS)的理论、数据分析及实验等基本原理,以及XAFS在薄膜、纳米结构和体相材料(包括半导体、合金以及复杂氧化物)等凝聚态物质研究中的应用;同时,还介绍了原位XAFS、微区XAFS和时间分辨XAFS等新的实验方法,并对该方法的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同步辐射 xafs 原子和电子结构 纳米结构 凝聚态物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老化过程中铜形态变化的X射线吸收精细结构谱的(XAFS)初步研究 被引量:3
3
作者 郭广勇 袁涛 +1 位作者 汪洁 王文华 《生态毒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663-669,共7页
利用X射线吸收精细结构谱(XAFS)对老化过程中土壤中铜的分子形态进行初步表征。以硫酸铜、氧化铜和硫化铜的X射线吸收扩展边结构(EXAFS)谱为参比,对土壤样品中Cu的EXAFS谱进行拟合,得到不同老化阶段与参比物质相对应的结合态Cu的百分含... 利用X射线吸收精细结构谱(XAFS)对老化过程中土壤中铜的分子形态进行初步表征。以硫酸铜、氧化铜和硫化铜的X射线吸收扩展边结构(EXAFS)谱为参比,对土壤样品中Cu的EXAFS谱进行拟合,得到不同老化阶段与参比物质相对应的结合态Cu的百分含量,并与连续提取法表征进行比较。XAFS分析结果表明,老化阶段土壤样品中铜的主要结合形态是CuSO_4,同时还有部分CuS,基本不含有CuO。随着时间的推移,土壤中CuSO_4百分含量呈现出下降的趋势,CuS百分含量呈现出上升的趋势。这与连续提取法研究结果中其可交换态的百分比下降,残渣态上升的趋势相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化过程 铜形态 土壤 X射线吸收光谱(xaf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X-ray Spectroscopically Probing Mo_(2)C@MoSe_(2)Heterojunction Electrodes
4
作者 CAO Yu-yang WEI Shi-qiang +5 位作者 JIANG Wei Peter Joseph Chimtali YAN Zi-wei ZHOU Quan CHEN Shuang-ming SONG Li 《分析测试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618-1625,共8页
Due to their high electrical conductivity and layered structure,two dimensional MXene materials are re⁃garded as promising candidates for energy storage applications.However,the relatively low stability and specific c... Due to their high electrical conductivity and layered structure,two dimensional MXene materials are re⁃garded as promising candidates for energy storage applications.However,the relatively low stability and specific ca⁃pacity of MXene materials limit their further utilization.In this study,these issues are addressed using a heterostruc⁃ture strategy via a one-step selenization method to form Mo_(2)C@MoSe_(2).Synchrotron radiation X-ray spectroscopic and high-resolution transmission electron microscopy(HRTEM)characterizations revealed the heterostructure consisting of in-situ grown MoSe_(2)on Mo_(2)C MXene.Electrochemical tests proved the heterojunction electrode’s superior rate perfor⁃mance of 289.06 mAh·g^(-1)at a high current density of 5 A·g^(-1)and long cycling stability of 550 mAh·g^(-1)after 900 cycles at 1 A·g^(-1).This work highlights the useful X-ray spectroscopic analysis to directly elucidate the heterojunction structure,providing an effective reference method for probing heterostructur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x-ray spectroscopic MXene HETEROJUNCTION x-ray absorption fine structure lithium-ion batterie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钛硅复合氧化物局域结构的研究 被引量:10
5
作者 杨晓光 董鹏 +4 位作者 周亚松 刘涛 张静 谢亚宁 胡天斗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33-37,共5页
用 XAFS(X-ray absorption fine structure)分析了由溶胶-凝胶、液相浸渍和化学气相沉积等三种方法制备的二氧化钛和二氧化硅复合氧化物的 Ti K 边结构.结果表明:溶胶-凝胶法制得的复合氯化物中的钛分散很好,液相浸渍法次之,而化学... 用 XAFS(X-ray absorption fine structure)分析了由溶胶-凝胶、液相浸渍和化学气相沉积等三种方法制备的二氧化钛和二氧化硅复合氧化物的 Ti K 边结构.结果表明:溶胶-凝胶法制得的复合氯化物中的钛分散很好,液相浸渍法次之,而化学气相沉积法最差,不论哪种方法,随钛含量(或钛硅原子比)的增加,边前特征峰 A2降低,钛的第一配位层 Ti-O 的配位数和键长增加;在复合载体中既有钛中心对称的八面体6配位 TiO_6的结构也有钛中心对称性差的四面体4配位 TiO_4或五面体5配位结构,并且随钛含量增加,钛的局域结构越来越接近锐钛矿型二氧化钛,根据 XAFS、XRD、IR 表征结果,提出了钛硅复合氧化物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xafs 钛硅复合氧化物 溶胶-凝胶 液相浸渍 化学气相沉积 催化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X射线吸收精细结构光谱在土壤中的应用 被引量:8
6
作者 周世伟 马义兵 +2 位作者 徐明岗 罗磊 张淑贞 《土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155-164,共10页
由于X射线吸收精细结构(X—rayabsorption fine structure,XAFS)可以原位探测吸收原子的2~3个邻近配位壳层,获得目标元素的电子结构信息和化学结构信息,所以XAFS已成为微观领域最重要的结构分析工具,丰富了我们对元素的重要化学... 由于X射线吸收精细结构(X—rayabsorption fine structure,XAFS)可以原位探测吸收原子的2~3个邻近配位壳层,获得目标元素的电子结构信息和化学结构信息,所以XAFS已成为微观领域最重要的结构分析工具,丰富了我们对元素的重要化学性质和反应过程的认识。本文简述了XAFS的基本原理,探讨了样品制备、测试及数据分析等过程需关注的问题,重点综述了应用XAFS研究土壤重金属和营养元素的形态、土壤固一液界面的反应过程和机理,并指出其应用的局限性和未来发展的前景,旨在推动我国XAFS在土壤科学中的应用。由于土壤中界面反应的复杂性,XAFS应结合其他结构分析技术,结构分析技术应结合宏观数据和计算机模拟,土壤学应与其他学科交叉、融合,只有这样,才有可能在时间和空间尺度上阐明土壤组分在环境界面上的复杂反应过程和机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X射线吸收精细结构(xafs) 元素形态 界面反应 土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能球磨对纳米Fe_(60)Ni_(40)系统微结构的影响 被引量:2
7
作者 王红兵 钱丽英 +1 位作者 殷士龙 谢国治 《河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318-321,共4页
利用XRD(X射线衍射)和XAFS(X射线吸收精细结构),研究了机械合金化Fe60Ni40二元金属合金的微结构随球磨时间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球磨5h,αFe和金属Ni的混合物开始形成合金,样品保持原来的bcc和fcc结构;球磨20h,αFe的特征配位峰完全消失... 利用XRD(X射线衍射)和XAFS(X射线吸收精细结构),研究了机械合金化Fe60Ni40二元金属合金的微结构随球磨时间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球磨5h,αFe和金属Ni的混合物开始形成合金,样品保持原来的bcc和fcc结构;球磨20h,αFe的特征配位峰完全消失,样品为比较均匀的fcc结构的固溶体;球磨时间增至40h时,Fe原子的近邻结构又有了新的变化,是由多种物态组成的复相固溶体.用柯西公式计算的结果表明:随着球磨时间的增加,晶粒不断细化,晶格畸变加剧,Ni相的晶格常数与Fe60Ni40合金的物相同步变化.这说明机械合金化过程中,晶格畸变引起的晶格常数的变化是相变的重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械合金化 XRD xafs Fe60Ni40合金 微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共掺杂(Cr,Cu,Li)调控Co原子在Co掺杂的ZnO磁性半导体中的分布
8
作者 陈琳 胡凤春 +3 位作者 谈浩 段恒利 孙治湖 闫文盛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803-808,共6页
利用X射线吸收谱(XAFS)和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等技术研究了共掺杂原子(Li,Cu,Cr)对Co原子在Co掺杂ZnO薄膜中分布形式的影响.在共掺杂前,Co原子以替代Zn原子的替代位和金属Co团簇两种形式存在.共掺杂Cr原子后,样品中的Co团簇消失,掺杂... 利用X射线吸收谱(XAFS)和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等技术研究了共掺杂原子(Li,Cu,Cr)对Co原子在Co掺杂ZnO薄膜中分布形式的影响.在共掺杂前,Co原子以替代Zn原子的替代位和金属Co团簇两种形式存在.共掺杂Cr原子后,样品中的Co团簇消失,掺杂的Co原子只以替代位的形式分布在ZnO基体中.与之相反,共掺杂Cu(Li)原子后,样品中的Co团簇含量显著增加.进一步分析表明,共掺杂的Cr原子与Cu(Li)对Co原子分布形式具有截然不同的调控作用是与共掺杂原子在ZnO基体中的空间占位特点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X射线吸收谱(xafs) 共掺杂 Co掺杂ZnO
在线阅读 下载PDF
X射线吸收谱精细结构分析的理论探讨(英文)
9
作者 史向华 刘小兵 +1 位作者 王萍辉 周庆华 《长沙水电师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0年第3期63-67,共5页
EXAFS是研究多元物质中任一组元临近结构的有效手段。本文在分析EXAFS的物理机制的基础上 ,对X射线吸收精细结构分析的方法和手段进行了深入的理论上的研究及探讨 。
关键词 吸收谱 精细结构 透射法 xafs X射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u纳米团簇发光性能的调控研究
10
作者 李丹丹 姜泳 +2 位作者 姚涛 孙治湖 韦世强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359-365,共7页
报道了通过硫醇配体实现Cu纳米团簇发光特性的调控.光致发光谱(PL)显示,在初始合成的2-巯基-5-正丙烷基嘧啶(MPP)包覆的Cu纳米团簇溶液中逐渐增加十二硫醇(C12SH)的浓度,Cu纳米团簇主发光峰的波长从623 nm逐渐蓝移到584 nm.质谱结果显示... 报道了通过硫醇配体实现Cu纳米团簇发光特性的调控.光致发光谱(PL)显示,在初始合成的2-巯基-5-正丙烷基嘧啶(MPP)包覆的Cu纳米团簇溶液中逐渐增加十二硫醇(C12SH)的浓度,Cu纳米团簇主发光峰的波长从623 nm逐渐蓝移到584 nm.质谱结果显示,在配体交换过程前后,Cu纳米团簇中Cu原子数目保持不变,但随加入的C12SH的浓度增加,C12SH逐渐取代原有的MPP配体.通过X射线吸收精细结构(XAFS)技术进一步研究了溶液中发生配体交换过程的Cu纳米团簇的原子结构变化.结果表明,随着C12SH浓度的增加,金属特征的Cu—Cu配位消失,Cu—S键长从0.228 nm缩短到0.224 nm,同时Cu—S之间的电荷转移增多,C12SH的刻蚀使得Cu纳米团簇的原子构型由初始的四面体排布展开为"—S—Cu—S—"一维链状结构,导致团簇整体发生金属性到共价性的转变,从而引起光致发光和吸收波长的显著蓝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u纳米团簇 光致发光 配体交换 X射线吸收精细结构(xaf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