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3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Application of natural ventilation of residential buildings in hot-humid regions
1
作者 喻伟 沈艳 丁勇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2009年第S1期68-74,共7页
The current ventilation condition of the hot and humid regions was analyzed through on-site investigation. It is found that residents in this region expect to improve indoor thermal environment through natural ventila... The current ventilation condition of the hot and humid regions was analyzed through on-site investigation. It is found that residents in this region expect to improve indoor thermal environment through natural ventilation as much as possible. Then,it comes to a conclusion by the field test that natural ventilation has certain practical effect on improving indoor thermal environment. CFD simulation software is employed to verify the test result. Based on PMV modified model,and according to norms,geography and climate combined with the measured and simulated results,the application of the time and effectiveness of natural ventilation in hot and humid region were analyzed,to some extent,providing a basis for reducing the air-conditioner's runtime with natural ventila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atural ventilation inDOOR thermal environment BUILDinG energy CONSERVATION RESIDENTIAL BUILDinG hot-humid regio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湿热地区高密度老旧社区室外热舒适多维评价——以厦门市深田社区为例
2
作者 左进 张海陵 +3 位作者 于沐生 魏清松 王子楠 范家珲 《生态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2期5674-5689,共16页
城市热岛效应致使高密度老旧社区的热环境情况日益恶化。当前老旧社区室外热舒适评价相关研究仍存在评价维度相对单一、量化指标相关性不清晰、社区典型空间差异化对比不深入等问题。以厦门市高密度老旧社区深田社区为研究对象,基于现... 城市热岛效应致使高密度老旧社区的热环境情况日益恶化。当前老旧社区室外热舒适评价相关研究仍存在评价维度相对单一、量化指标相关性不清晰、社区典型空间差异化对比不深入等问题。以厦门市高密度老旧社区深田社区为研究对象,基于现场实测、问卷调查以及相关性分析等方法,聚焦老旧社区复杂空间中室外热舒适的细微差异,从微气候因子-主客观热舒适度-人群活动多个维度构建了更全面、对实际指导作用更强的多维度热舒适评价方案。分析了三者之间的定量关系和影响机制,建立了更为准确的热感觉基准量表。结果表明:(1)厦门高密度社区中性生理等效温度(PET,Physiological Equivalent Temperature)为23.14℃,舒适层级对应的PET值≤29.53℃。在不同的空间类型下,引起TCV和TSV变化所需的生理等效温度有较明显的差异;(2)各个气象因子对热感觉投票(TSV,Thermal Sensation Vote)和对热舒适投票(TCV,Thermal Comfort Vote)的影响程度不同,太阳辐射是影响主观热舒适度的主要因素;(3)空间使用率可以较好表征湿热地区整体的社区热舒适情况,PET每增加1℃,街区室外整体空间使用率(Usage Rate,UR)将下降约2%。但在老旧社区不同空间类型下居民的空间使用意愿对热舒适度变化的耐受阈值和敏感度不同。研究结果增强了主客观热舒适度耦合分析的系统性和应用性,提高了老旧社区进行热舒适定量表征的精准度,为社区规划和更新工作者改善室外空间热环境提供了重要的数据支撑和决策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密度街区 热环境 热舒适度 生理等效温度 人群活动 湿热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烤烟箱式烘烤中热湿环境与叶间隙风速分析 被引量:1
3
作者 宋宗昊 王爱霞 +5 位作者 赵浩宾 王亚飞 刘剑君 路晓崇 遆晋松 段卫东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37-146,共10页
【目的】了解烤烟箱式烘烤过程中热湿环境与叶间隙风速的变化,为实现箱式烘烤的精准控制提供参考。【方法】采用气流上升式烤房,利用传感器实时监测并记录烤房不同位点的温湿度及风速,并通过CCD工业相机采集烟叶图像,测定叶片皱缩率,分... 【目的】了解烤烟箱式烘烤过程中热湿环境与叶间隙风速的变化,为实现箱式烘烤的精准控制提供参考。【方法】采用气流上升式烤房,利用传感器实时监测并记录烤房不同位点的温湿度及风速,并通过CCD工业相机采集烟叶图像,测定叶片皱缩率,分析烤房内热湿环境的均匀性及叶间隙风速的变化。【结果】随着烘烤进程的推进,箱体内部低温区面积逐渐减小,温度呈现箱体下部>中部>上部,高湿区逐渐由箱体中部向箱体上部移动,烘烤后期相对湿度表现为箱体上部>中部>下部,在装烟室不同区域,箱体距离加热室越近此规律变化越明显。随着烘烤进程的推进,烟叶烘烤过程中箱体内外温湿差逐渐减小,温度差由5℃降至2~3℃,相对湿度差降低23个百分点。不同位点烟叶的叶间隙风速表现为箱体下部>中部>上部、干筋阶段>定色阶段>变黄阶段。不同时期风速变化范围分别为变黄期(0~60 h)(0.05±0.05)m/s,定色期(72~120 h)(0.15±0.10)m/s,干筋期(132~180 h)(0.25±0.12)m/s。在变黄、干筋阶段,叶间隙风速变化的主要互作因素为相对湿度,在定色阶段的主要互作因素为叶片皱缩率。【结论】烤房热湿环境及叶间隙风速分布不均,在不同烘烤阶段对叶间隙风速变化的主要互作因素不同,在烘烤过程中可有目的地对烘烤工艺进行调整,优化烤房环境,以期提高箱式烘烤烤后烟叶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烟草 箱式烘烤 热湿环境 叶间隙风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湿热环境高强度运动负荷对小鼠骨骼肌功能及质量的影响
4
作者 余宏涛 李韦昉 +4 位作者 罗昶 杨学森 易龙 陈卡 糜漫天 《陆军军医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7期2079-2087,共9页
目的通过构建模拟湿热环境高强度运动负荷实验动物模型,探究该条件下小鼠骨骼肌功能及质量变化情况。方法将24只7~8周龄雄性C57BL/6J小鼠[体质量(21.30±0.67)g]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常温常湿对照组(CON组)、常温常湿运动组(NE组)、... 目的通过构建模拟湿热环境高强度运动负荷实验动物模型,探究该条件下小鼠骨骼肌功能及质量变化情况。方法将24只7~8周龄雄性C57BL/6J小鼠[体质量(21.30±0.67)g]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常温常湿对照组(CON组)、常温常湿运动组(NE组)、高温高湿运动组(HE组),每组各8只。HE组暴露于37~39℃、70%~80%湿度的高温高湿模拟舱内以坡度10°、80%最大速度进行全程60 min运动干预(运动12 min、休息8 min,循环3次)。CON组不运动,NE组以相同的运动模式在常温常湿环境下进行。通过监测小鼠体质量、体成分分析评估小鼠一般情况,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小鼠血清肌酐、尿素含量。运动结束后,测量小鼠抓力、力竭时间评估运动能力,采用原位/体内/离体肌肉测试系统检测骨骼肌收缩能力及抗疲劳能力,采用骨骼肌HE染色观察骨骼肌形态结构变化并分析肌纤维平均横截面积和平均直径,采用RT-qPCR检测骨骼肌蛋白质合成相关基因(Eif4ebp1、p70S6k)和分解相关基因(Foxo3、Fbxo32、Trim63)以及热应激相关基因(Hsf-1、Hspa1a、Hsp90aa)的表达水平。结果①HE组小鼠与CON组和NE组相比体质量显著降低(P<0.01),瘦体质量降低(P<0.05),HE组小鼠肌酐含量与CON组及NE组比较,均呈现出增高趋势(P<0.05),HE组小鼠尿素含量与CON组及NE组比较,明显增高(P<0.01)。②HE组小鼠与CON组和NE组相比,抓力降低(P<0.001),骨骼肌收缩能力下降及抗疲劳能力减弱(P<0.05)。③与NE组和CON组相比,HE组小鼠肌纤维平均横截面积减少(P<0.05),平均纤维直径减少(P<0.05),Fbxo32、Trim63、Eif4ebp1呈现明显升高(P<0.01),p70S6k表达下降(P<0.05)。④HE组小鼠与CON组和NE组相比,热应激相关基因表达增高(P<0.05)。结论湿热环境高强度运动负荷会导致小鼠骨骼肌功能及质量下降,这可能与过度热应激引发骨骼肌蛋白质合成和分解扰乱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湿热环境 运动能力 骨骼肌 热应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温潮湿环境引信长期贮存失效特性研究综述
5
作者 李昕哲 何博 +2 位作者 陈敬文 娄文忠 李志鹏 《探测与控制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98-105,共8页
引信各部件在湿热环境下长期贮存的失效、性能退化和故障问题对引信整体的寿命估计、延寿方法设计及安全性、可靠性设计至关重要。从武器系统、环境应力及断裂力学领域角度出发,以试验测试、理论研究及数值模拟这3种典型研究范式为切入... 引信各部件在湿热环境下长期贮存的失效、性能退化和故障问题对引信整体的寿命估计、延寿方法设计及安全性、可靠性设计至关重要。从武器系统、环境应力及断裂力学领域角度出发,以试验测试、理论研究及数值模拟这3种典型研究范式为切入点,重点综述了国外表征湿热环境下引信失效机理和故障模式的主要研究手段及最新研究进展,简要总结了国内该领域的研究现状及特点,并在此基础上浅谈了现阶段引信长期贮存下寿命预测在人工智能方面应用研究的经验启示和新科学范式革命发展带来的挑战思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湿热环境 引信 长期贮存 失效 寿命估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密闭式笼养蛋鸡舍秋季热环境数值模拟与优化
6
作者 周健伟 魏泽彬 +1 位作者 王树才 龚东军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49-61,共13页
为优化秋季纵向通风模式下的密闭式笼养蛋鸡舍热环境,通过计算流体力学(computational fluid dynamics,CFD)模拟当前蛋鸡舍的温度场、相对湿度场及空气流速场分布状况,对数值模型进行准确度验证,并通过17组正交仿真试验求解通风设备参数... 为优化秋季纵向通风模式下的密闭式笼养蛋鸡舍热环境,通过计算流体力学(computational fluid dynamics,CFD)模拟当前蛋鸡舍的温度场、相对湿度场及空气流速场分布状况,对数值模型进行准确度验证,并通过17组正交仿真试验求解通风设备参数(前山墙隧道进气口导流板夹角θ_(1)、侧墙隧道进气口夹角θ_(2)、末端单个负压风机的通风量Q)处于3个不同水平时鸡笼区域的平均温度-湿度-风速指数(temperature-humidity-velocity index,THVI)及变异系数CVTHVI(coefficient of variation of THVI)。结果显示:笼间通道设置的24个验证点的温度、相对湿度和空气流速的平均相对误差分别为0.38%、0.52%、4.62%,数值模型准确度较高;而通风设备参数θ_(1)、θ_(2)、Q分别取值10°、90°、42 000 m^(3)/h时,鸡笼区域气流场平均THVI和变异系数CVTHVI分别为25.65和1.64%,相较原通风方案分别下降1.61%和23.93%,有利于提升蛋鸡舍鸡笼区域的热环境适宜度及均衡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笼养蛋鸡舍 数值模拟 热环境 温度 相对湿度 气流速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Impact of indoor thermal comfort on physiological parameters of human body 被引量:1
7
作者 郑洁 张瑜 姚润明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2009年第S1期24-27,共4页
With the living standards gradually improved,the buildings with safe,comfortable,healthy indoor thermal environment would be the ideal pursuit. But to create the preferable indoor thermal environment,it is necessary t... With the living standards gradually improved,the buildings with safe,comfortable,healthy indoor thermal environment would be the ideal pursuit. But to create the preferable indoor thermal environment,it is necessary to research physiological influence of indoor thermal environment on human body. So a typical region of hot-humid climate in Chongqing,China,was considered as the object to study physiological indexes of human body. And the indoor thermal environment parameters and physiological indexes of human body were the main measurements. 20 volunteer students were organized to take part in the experiments in the laboratory during this summer. And two methods,physical measuring and questionnaire investigation,were used in the experiments.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increase in indoor air temperature reduces the uncomfortable feeling of air draft. Indoor air temperature has visible effects on MCS (motor nerve conduction speed),SCS (sensory nerve conduction speed),HR (heart rate),the ECG (electrocardiogram)-QT segment and SSEP (short somatosensory evoked potential)-latent period of N9. Therefore,a safe,comfortable and healthful indoor environment can be created by considering these factor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nDOOR THERMAL environment hot-humid CLIMATE PHYSIOLOGICAL indexe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街区小气候环境冬夏协同优化的城市绿地生态网络精准修复 被引量:1
8
作者 王敏 潘文钰 《园林》 2024年第1期28-37,共10页
越来越多城市绿地生态网络建设进入存量更新和结构性优化并存发展的阶段,生态安全优先基础上如何进一步提升城市绿地生态网络的多种生态系统服务功能是当前风景园林实践研究的重要议题。应对全球气候变化、极端天气多发导致的人居环境... 越来越多城市绿地生态网络建设进入存量更新和结构性优化并存发展的阶段,生态安全优先基础上如何进一步提升城市绿地生态网络的多种生态系统服务功能是当前风景园林实践研究的重要议题。应对全球气候变化、极端天气多发导致的人居环境宜居性下降问题,目前基于气候适应的城市绿地生态网络规划关注促进自然通风以缓解夏季热岛效应,尚忽视了其冬季可能带来的负效应。从气候调节视角切入,探讨城市绿地生态网络在协同冬夏季小气候环境中的低效空间识别与精准修复技术方法。以江苏省昆山市密集城区的189个街区单元为研究对象,通过遥感反演的方法对其冬、夏季小气候环境进行分析,聚类获得7类小气候特征街区。之后,叠加现状绿地生态网络与计算流体力学模拟风环境结果,提取现状适于通风的生态廊道,从宽度、方向、类型等方面分析其潜在通风效能,耦合街区冬夏小气候环境特征,识别研判现状绿地生态网络在冬夏温湿环境调节上存在的低效问题,并提出冬夏协同的精准修复策略,为优化人居环境宜居性、提升城市绿地生态网络生态系统服务综合效能提供技术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绿地生态网络 气候调节 温湿环境 生态修复 遥感反演 数值模拟 夏热冬冷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塔里木盆地西南部晚白垩世——早古新世沉积环境演化:来自皮山PBX1井的地化证据 被引量:3
9
作者 岳勇 蒋恕 +1 位作者 田景春 林新 《中国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592-605,共14页
【研究目的】白垩纪与古近纪之交发生过地质历史上重大的灾变和异常事件,致使K/Pg界线成为全球最重要的地质界线之一。通过对塔里木盆地晚白垩世—早古新世沉积环境的研究,有助于重建特提斯北部盆地群塔里木盆地的古环境。【研究方法】... 【研究目的】白垩纪与古近纪之交发生过地质历史上重大的灾变和异常事件,致使K/Pg界线成为全球最重要的地质界线之一。通过对塔里木盆地晚白垩世—早古新世沉积环境的研究,有助于重建特提斯北部盆地群塔里木盆地的古环境。【研究方法】本文通过塔里木盆地西南部PBX1井岩心的地球化学元素敏感指标研究K/Pg上下环境的变化。【研究结果】晚白垩世晚期古气候属于干热型,早古新世呈现短暂温湿型。古盐度由晚白垩世正常海洋环境向早古新世半咸水、海陆过渡盐湖环境转换,K/Pg界线位置处,古盐度达到最低值。氧化-还原环境由晚白垩世富氧→贫氧的弱氧化-弱还原环境经历了K/Pg事件之后短暂向早古新世富氧环境转化,而后整体上由贫氧的弱氧化-弱还原环境向极贫氧的还原环境演化。【结论】PBX1井地球化学元素敏感指标揭示了中生代—新生代之交灾变异常事件在塔里木盆地响应特征,也是特提斯洋北部盆地群晚白垩世—早古新世沉积环境演化的有效证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演化 干热型 湿热型 白垩纪—古近纪界线 PBX1井 地质调查工程 塔西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CFD的冬季房舍式牛舍湿热环境模拟及优化
10
作者 李建丽 程雪 王娟 《中国农机化学报》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69-75,81,共8页
为研究北方寒地房舍式牛舍风速场、温度场和相对湿度场的分布规律,应用计算流体力学(CFD)方法,对冬季河北省承德市的房舍式牛舍的风速场、温度场和相对湿度场进行三维数值模拟。结果表明:南北相对的两个通风口在自然通风模式下,过道处... 为研究北方寒地房舍式牛舍风速场、温度场和相对湿度场的分布规律,应用计算流体力学(CFD)方法,对冬季河北省承德市的房舍式牛舍的风速场、温度场和相对湿度场进行三维数值模拟。结果表明:南北相对的两个通风口在自然通风模式下,过道处风速在0.5~1.60 m/s之间,牛只活动区域风速基本保持在0~0.4 m/s之间,大部分区域风速在0.1 m/s以下,舍内气流分布不均匀。牛舍内的平均温度在10.7℃左右,牛只活动区域的相对湿度基本保持在50%~60%之间。在牛舍既有结构不变的情况下对牛舍通风口的位置和数量进行改进,优化通风方案后牛舍内风速在0.1~0.6 m/s之间,基本没有通风死角。实测值与模拟值的归一化均方误差(NMSE)值小于0.25,说明现场实测与数值模拟有较好的吻合度,能够为中国北方寒地房舍式牛舍环境情况评估和通风方案优化提供有益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计算流体力学 房舍式牛舍 湿热环境 数值模拟 通风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热湿地区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土地复垦研究:以广东地区某水泥用石灰岩矿山为例 被引量:3
11
作者 彭银波 李红中 谢昊 《中国矿业》 北大核心 2024年第S01期91-96,119,共7页
华南地区气候炎热多雨导致石灰岩地区土层浅薄、岩石蓄水能力弱、土壤贫瘠且环境较为干燥,这种缺乏土壤、水分和养分的环境不利于树木的根系生长。基于此,以位于典型热湿气候区的广东某水泥用石灰岩矿山为例,重点分析了矿区的地质灾害... 华南地区气候炎热多雨导致石灰岩地区土层浅薄、岩石蓄水能力弱、土壤贫瘠且环境较为干燥,这种缺乏土壤、水分和养分的环境不利于树木的根系生长。基于此,以位于典型热湿气候区的广东某水泥用石灰岩矿山为例,重点分析了矿区的地质灾害、含水层、地形地貌景观及水土环境污染等;同时,针对性提出了加强边坡稳定性勘查与监测、重视对含水层破坏的保护、重视对水土环境污染的预防等解决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湿地区 石灰岩矿山 生态修复 环境修复 土地复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冷等离子体在湿热环境下杀灭细菌的研究
12
作者 李伟 李元振 +9 位作者 林鸿 郝海滨 周征 姚兵 钟正一 杨晨 童智慧 万京林 吴淑群 李维勤 《医学研究与战创伤救治》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1267-1272,共6页
目的以湿热环境为背景,探讨新型冷等离子体对细菌的杀灭效果,并分析影响因素和作用机制。方法针对临床感染常见的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鲍曼不动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采用自主研发的新型冷等离子体放电设备评估不同参数杀灭效果,... 目的以湿热环境为背景,探讨新型冷等离子体对细菌的杀灭效果,并分析影响因素和作用机制。方法针对临床感染常见的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鲍曼不动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采用自主研发的新型冷等离子体放电设备评估不同参数杀灭效果,通过改变环境因素明确杀灭疗效的影响因素,并且借助电镜观察处理后细菌形态变化。结果在室温环境[25℃/50%相对湿度(RH)]下,采用新型冷等离子体处理4种细菌,包括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鲍曼不动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发现300 Hz参数处理60 s杀菌效率都超过80%;500 Hz或800 Hz参数处理60 s杀菌效率都超过90%;500 Hz或800 Hz参数处理30 s杀灭效率都达到80%,而且杀灭效率与细菌载体表面距离放电敷料的间距无关。另在高温高湿条件(50℃/80%RH)下新型冷等离子体同样具有杀菌效果,且发现杀菌效率受到环境湿度和温度的影响,随着温度和湿度升高,杀菌效果会被抑制,但波动幅度不超过20%。500 Hz处理30 s后,电镜结果显示革兰阴性菌肺炎克雷伯菌、大肠埃希菌以及鲍曼不动杆菌在冷等离子体处理后细胞结构被明显破坏,革兰阳性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细胞结构也明显被破坏。结论自主研发的新型冷等离子体设备在湿热环境下具有良好的杀菌功能,且500 Hz处理30 s可以有效杀灭临床感染常见细菌,为冷等离子体技术在湿热环境下的应用提供了理论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冷等离子体 湿热环境 杀菌 参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温高湿环境下战创伤救治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3
作者 李磊 夏琰 +1 位作者 王雅微(综述) 许硕贵(审校) 《医学研究与战创伤救治》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22-326,共5页
随着全球变暖日益加剧和新时代我军军事战略重点的变迁,提高我军在高温高湿环境下战创伤的救治水平和卫勤保障能力,对于保障未来特殊战场环境下的官兵战斗力具有重要意义。高温高湿环境下战创伤相较于常温常湿环境具有特殊的损伤特征和... 随着全球变暖日益加剧和新时代我军军事战略重点的变迁,提高我军在高温高湿环境下战创伤的救治水平和卫勤保障能力,对于保障未来特殊战场环境下的官兵战斗力具有重要意义。高温高湿环境下战创伤相较于常温常湿环境具有特殊的损伤特征和规律,该类环境往往会加重原有创伤,致使其救治工作极具有挑战性,是当前军事特种医学领域亟待研究的关键课题。文章主要就高温高湿环境下战创伤的基础、临床和卫勤保障研究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温高湿环境 战创伤 创伤与损伤 军事医学 特种医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湿热风缓地区传统聚落空间对风环境的影响效应
14
作者 徐辉 夏海松 +1 位作者 董莉莉 刘天琪 《沈阳建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495-504,共10页
目的综合解析湿热风缓地区传统聚落空间对风环境的影响效应。方法基于田野调查,利用CFD软件对聚落整体和聚落建筑的风环境进行模拟分析;选取凤台村3栋典型三合院,分析不同长高比和宽高比对聚落空间风环境的影响。结果在聚落整体街巷结... 目的综合解析湿热风缓地区传统聚落空间对风环境的影响效应。方法基于田野调查,利用CFD软件对聚落整体和聚落建筑的风环境进行模拟分析;选取凤台村3栋典型三合院,分析不同长高比和宽高比对聚落空间风环境的影响。结果在聚落整体街巷结构与建筑密度的综合影响下,凤台村冬季的聚落空间风速总体呈东北高、西南低的分布特征,夏季的聚落空间风速呈由村口向东北方向的递增规律,聚落整体风环境良好;模拟分析得出聚落建筑吊脚干栏的最佳空间形制:宽高比为6,长高比为7.2。结论聚落空间风环境受到街巷结构与季节主导风、建筑形态与密度的综合影响,传统聚落空间形制体现了对区域风环境的高效适应,以及对局部微气候的有效利用,建议在进行聚落保护规划与地域建筑设计时应遵循此空间形制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环境 传统聚落空间 吊脚干栏 数值模拟 湿热风缓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低温冷疗对高温高湿环境下运动后人体体温调节及心血管系统机能恢复的影响
15
作者 胡晓越 Takashi Kawabata 《中国体育科技》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72-80,共9页
目的:探讨超低温冷疗对高温高湿环境下运动后人体体温调节及心血管系统机能恢复的影响。方法:采取随机交叉自身对照设计,对13名受试者分别进行3次实验;为确定本次实验中的运动强度,事先进行最大摄氧量测试(VO_(2max) test),后分别在高... 目的:探讨超低温冷疗对高温高湿环境下运动后人体体温调节及心血管系统机能恢复的影响。方法:采取随机交叉自身对照设计,对13名受试者分别进行3次实验;为确定本次实验中的运动强度,事先进行最大摄氧量测试(VO_(2max) test),后分别在高温高湿环境室(温度35℃,相对湿度60%)中以70%VO_(2max)强度进行30 min恒定负荷功率自行车运动;运动结束后,受试者分别在被动休息(CON)、局部超低温冷疗(PBC,-120℃)和全身性超低温冷疗(WBC,-120℃)3种条件下进行超低温冷疗实验(2 min);实验过程中,对不同条件及时间点的食管温度(Tes)、皮肤温度(Tsk)、大腿肌肉深部温度(TMT)、前臂血流量(FBF)、心率(HR)、每搏输出量(SV)和心输出量(CO)进行监测,并采用双因素(条件×时间)重复测量方差分析进行统计学分析,使用Bonferroni法进行事后检验。结果:实验期间,超低温冷疗和时间的交互作用对Tes(P<0.01,η_(p)^(2)=0.68)、Tsk(P<0.01,η_(p)^(2)=0.47)、TMT(P<0.01,η_(p)^(2)=0.79)、HR(P=0.03,η_(p)^(2)=0.19)、SV(P<0.01,η_(p)^(2)=0.12)和FBF(P<0.01,η_(p)^(2)=0.59)具有显著性差异,对CO无显著性差异(P=0.96,η_(p)^(2)=0.01);与CON条件相比,经过超低温冷疗的PBC条件与WBC条件在运动后静息期间,Tes、Tsk、TMT和FBF均显著降低(P<0.05),PBC条件和WBC条件下SV显著增加(P<0.05),HR显著降低(P<0.05);CO在各条件之间并未出现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高温高湿环境下运动后实施全身或半身局部超低温冷疗,能够有效降低核心温度(Tes),减轻心血管系统的负担,有望对运动后的初期生理机能恢复产生积极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低温冷疗 高温高湿环境 体温调节 心血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温高湿环境下人员劳动负荷与疲劳水平试验研究 被引量:16
16
作者 张超 唐仕川 +3 位作者 李东明 邢娟娟 徐阿猛 李季 《安全与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176-180,共5页
为了找出高温高湿作业环境下人员劳动强度对生理、心理指标的影响规律,在实验室建立了高温高湿环境模拟体系。试验人员选择年龄相近、身体状况相仿的50名在校大学生,设定了微风(风速小于1.5 m/s)及湿球黑球温度(WBGT)为26℃、33℃、35℃... 为了找出高温高湿作业环境下人员劳动强度对生理、心理指标的影响规律,在实验室建立了高温高湿环境模拟体系。试验人员选择年龄相近、身体状况相仿的50名在校大学生,设定了微风(风速小于1.5 m/s)及湿球黑球温度(WBGT)为26℃、33℃、35℃、38℃以上4种环境条件,试验人员按事先规定的运动方式从事极重体力劳动和重体力劳动负荷训练,实时监测人员心率和评价主观疲劳程度,计算人员心血管负荷(CVL)和主观疲劳程度,对数据进行相关性分析,并绘制不同劳动负荷、不同环境温度下的柱状趋势图。结果表明,在同等劳动负荷下,人员心血管负荷和主观疲劳程度与环境温度(WBGT)存在正相关性。根据人员心血管负荷预警级别,提出当作业环境温度(WBGT)达到35℃及以上时,应立即停止人员重体力和极重体力劳动负荷作业。根据试验结果,结合现场实际,提出从事高温高湿作业的人员,应合理安排劳动和作息,加强水盐及营养的补充,加强个体健康监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全管理工程 高温作业 心率 心血管负荷 疲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湿热环境对自由采食生长育肥猪采食行为的影响 被引量:31
17
作者 蒲红州 陈磊 +4 位作者 张利娟 张凤鸣 张亮 郭宗义 王金勇 《动物营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1370-1376,共7页
本试验旨在研究湿热环境对自由采食情况下生长育肥猪采食行为的影响。试验选取117头平均体重为(30.26±2.19)kg的健康生长猪,随机平均分到9个测定站,每个测定站采用全自动种猪生产性能测定系统和自动温湿度记录仪分别对采食行为和... 本试验旨在研究湿热环境对自由采食情况下生长育肥猪采食行为的影响。试验选取117头平均体重为(30.26±2.19)kg的健康生长猪,随机平均分到9个测定站,每个测定站采用全自动种猪生产性能测定系统和自动温湿度记录仪分别对采食行为和舍内温湿度进行记录。结果表明:生长育肥猪采食行为表现出明显的昼夜节律变化规律,06:00—09:00和15:00—19:00 2个时间段内的采食量、采食次数、采食时间显著高于21:00—04:00(P<0.05),其采食行为的52%以上都发生在这2个时段;温度、相对湿度及其互作能极显著影响生长育肥猪的单位体重采食量、采食时间(P<0.01),温湿指数的增加能显著降低单位体重采食量(P<0.05)。综上,湿热环境对生长育肥猪的采食行为有显著影响;其采食行为呈现昼夜节律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湿热环境 自由采食 生长育肥猪 采食行为 温湿指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温高湿环境肢体火器伤病理形态学变化 被引量:23
18
作者 赵东升 裴国献 +2 位作者 魏宽海 罗炳德 王前 《第一军医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93-95,F002,共4页
目的通过建立高温高湿环境下犬肢体火器伤动物模型,探讨这一特殊环境下肢体火器伤的病理形态学变化,为 其临床救治提供理论基础。方法将8只杂种犬随机分为高温高湿组(5只)和常温常温组(3只),分别于火器伤后4、8、 12、2... 目的通过建立高温高湿环境下犬肢体火器伤动物模型,探讨这一特殊环境下肢体火器伤的病理形态学变化,为 其临床救治提供理论基础。方法将8只杂种犬随机分为高温高湿组(5只)和常温常温组(3只),分别于火器伤后4、8、 12、24 h进行大体观察并通过光镜和电镜进行病理形态学观察。结果大体观察可见高温高湿组6-8 h后较常温常湿组 伤道及肌肉变色区明显扩大,肢体肿胀加重,挫伤区色泽暗红,肌肉无收缩且有腐败臭味,有感染征象;而常温常湿组 12~24 h伤道始出现臭味。光镜及电镜观察到高温高湿组各区肌肉纤维的病理变化均较常温常湿组显著,且损伤呈进行 性加重,而常温常温组的震荡区及震荡外区24h伤道组织损伤均有减轻趋势。结论高温高湿环境下肢体火器伤伤道 肌肉组织病理损伤严重,且随时间的延长而逐渐加重,救治时更应强调早期彻底清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温高湿环境 肢体火器伤 病理形态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温高湿环境犬肢体火器伤后超氧化物歧化酶和丙二醛含量的变化 被引量:18
19
作者 张旭辉 裴国献 +1 位作者 魏宽海 周祥吉 《第一军医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331-334,共4页
目的探讨高温高湿环境下肢体火器伤后组织脂质过氧化与抗氧化酶变化的规律。方法将犬随机分为常温常湿组、热习服组、高温高湿组,分别在致伤前及火器伤后1、3、4、6、8、10、14、18、24h检测外周血和伤道骨骼肌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 目的探讨高温高湿环境下肢体火器伤后组织脂质过氧化与抗氧化酶变化的规律。方法将犬随机分为常温常湿组、热习服组、高温高湿组,分别在致伤前及火器伤后1、3、4、6、8、10、14、18、24h检测外周血和伤道骨骼肌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丙二醛(MDA)含量。结果(1)每组SOD、MDA的含量在伤后14h内呈正相趋势;(2)高温高湿组中MDA含量开始升高和其峰值的时间点提前,分别为3h和6h,峰值显著高于其他两组(P<0.05),SOD的含量则相反;(3)热习服组SOD含量较高温高湿组升高;(4)三组14h后SOD、18h后MDA含量无差异。结论高温高湿火器伤可使机体内脂质过氧化反应增强,热习服则明显减低这种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温高湿环境 火器伤 超氧化物歧化酶 丙二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温高湿环境犬肢体火器伤后TNF-α与HSP70含量变化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8
20
作者 张旭辉 裴国献 +1 位作者 魏宽海 周祥吉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442-444,共3页
为探讨高温高湿环境下肢体火器伤后肿瘤坏死因子 α(TNF α)与热休克蛋白 70 (HSP70 )含量变化的规律 ,将犬随机分为常温常湿组、热适应组、高温高湿组 ,分别在致伤前和火器伤后 1、3、4、6、8、10、14、18、2 4h检测TNF α与HSP70含量... 为探讨高温高湿环境下肢体火器伤后肿瘤坏死因子 α(TNF α)与热休克蛋白 70 (HSP70 )含量变化的规律 ,将犬随机分为常温常湿组、热适应组、高温高湿组 ,分别在致伤前和火器伤后 1、3、4、6、8、10、14、18、2 4h检测TNF α与HSP70含量。结果发现 ,①伤道骨骼肌中TNF α较血浆中升高明显。常温常湿组 4h开始升高 ,14h达高峰 ;高温高湿组 1h升高 ,10h达到高峰 ,其峰值显著高于常温常湿组(P <0 0 5 ) ;热适应组变化基本和高温高湿组一致 ,只是升高幅度较低 (P<0 0 5 )。②淋巴细胞中HSP70含量在高温高湿组有两个高峰 ,分别为伤后 4h和 14~ 18h ;热适应组 3h达到高峰 ,持续高峰至 6h ;常温常湿组 6h达到高峰 ,且其伤道骨骼肌HSP70含量在伤后 14~ 18h也出现一个增幅不明显的高峰期。说明高温高湿环境下肢体火器伤后TNF α与HSP70含量增高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温高湿环境 创伤 肿瘤坏死因子 热休克蛋白质类70 火器伤 动物实验 下肢损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