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0篇文章
< 1 2 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羊毛/竹炭聚酯纤维混纺面料的开发
1
作者 张淑梅 杨子烨 +3 位作者 张艳 刘美娜 王文志 郭小云 《毛纺科技》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8-16,共9页
针对纯毛纺织品易缩水、虫蛀、功能单一等问题,采用竹炭聚酯纤维与羊毛为原料,通过优化混纺比及生产工艺,开发功能型毛精纺面料,并测试相关性能指标。测试结果表明,羊毛/竹炭聚酯纤维(70/30)混纺面料的起球等级4~5,经/纬向缩水率1.1%/0.... 针对纯毛纺织品易缩水、虫蛀、功能单一等问题,采用竹炭聚酯纤维与羊毛为原料,通过优化混纺比及生产工艺,开发功能型毛精纺面料,并测试相关性能指标。测试结果表明,羊毛/竹炭聚酯纤维(70/30)混纺面料的起球等级4~5,经/纬向缩水率1.1%/0.2%,异戊酸减少率达87%,负离子发生量达1 030个/cm^(3),远红外发射率达0.93%,对葡萄球菌、大肠杆菌、白色念珠菌的抑菌率分别为88%、76%、65%。该面料具有吸湿透气、抗菌除臭、远红外和负离子保健等多重功能,丰富了羊毛织物种类,满足了消费者对羊毛织物功能多样化的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竹炭聚酯纤维 羊毛 混纺面料 吸附除臭 抗菌 吸湿透气 负离子发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七基色纤维的羊毛混色纱全色域配色
2
作者 朱文硕 薛元 +2 位作者 孙显强 薛惊理 金光 《纺织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71-80,共10页
如何实现全色域混色纱的制备是毛纺行业一直亟待解决的问题。为此,根据色相圆颜色模型选择红、黄、绿、青、蓝、品红、灰7种基色作为全色系配色体系,并基于三元耦合叠加混色模式构建全色域网格化混色模型,建立基色纤维混合比例与混合样... 如何实现全色域混色纱的制备是毛纺行业一直亟待解决的问题。为此,根据色相圆颜色模型选择红、黄、绿、青、蓝、品红、灰7种基色作为全色系配色体系,并基于三元耦合叠加混色模式构建全色域网格化混色模型,建立基色纤维混合比例与混合样颜色值之间的关联。基于该模型中网格点的基色纤维混合比例可规划混色纱的混色配方,经纺纱流程制备全色域混色纱。在此理论指导下,以10%离散梯度构建全色域网格化混色模型,制备了241种混色纱及针织物,并对其呈色进行研究。制备的混色纱织物具有均匀素色的布面效果,且实现了全色域范围内色相、彩度、明度的渐变,其实测色谱的颜色变化规律与映射色谱相同,但整体颜色偏暗。CIE色品图中基色纤维色品点连线形成的色域范围不能包含所有混色纱,具体原因有待进一步探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色纱 羊毛纤维 七基色 混色模式 全色域配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棉/丝光羊毛集聚纺混纺纱工艺参数的优化
3
作者 徐梦梦 崔益怀 +1 位作者 吉宜军 苏旭中 《毛纺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5,共5页
为了进一步提高棉/丝光羊毛混纺纱的可纺性,开发高端贴身面料。本文采用集聚纺纺制22 tex棉/丝光羊毛(80/20)混纺纱,并探讨混纺纱细纱工序的纺纱工艺配置。通过正交试验设计对细纱工序中影响纱线性能的后区牵伸倍数、隔距块规格和锭速3... 为了进一步提高棉/丝光羊毛混纺纱的可纺性,开发高端贴身面料。本文采用集聚纺纺制22 tex棉/丝光羊毛(80/20)混纺纱,并探讨混纺纱细纱工序的纺纱工艺配置。通过正交试验设计对细纱工序中影响纱线性能的后区牵伸倍数、隔距块规格和锭速3个关键工艺参数进行组合,对不同组合纺制纱线的强力、毛羽和条干等主要指标进行测试,并通过极差法分析各因素对纱线质量的影响程度,选出最优工艺组合。试验结果表明:当后区牵伸倍数为1.16倍、隔距块规格为3.0 mm、锭子转速为11000 r/min时,纱线的综合性能指标更好。棉/丝光羊毛集聚纺混纺纱关键工艺的研究可为棉毛混纺纱的纺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集聚纺 棉纤维 羊毛纤维 混纺纱 纱线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薄鞘高包覆涤纶/棉包芯纱的结构控制及其工艺
4
作者 李文雅 周剑 +1 位作者 廖昙倩 董真真 《纺织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46-52,共7页
为探究高包覆包芯纱的临界包覆率实现不露芯的包覆效果,采用低比例棉纤维包覆7.78 tex涤纶低弹丝制备出高包覆率包芯纱,且截面接近理想结构的涤纶/棉包芯纱,并进一步探讨外包棉纤维的临界比例,以及纱线结构与包覆率、棉与涤纶比例之间... 为探究高包覆包芯纱的临界包覆率实现不露芯的包覆效果,采用低比例棉纤维包覆7.78 tex涤纶低弹丝制备出高包覆率包芯纱,且截面接近理想结构的涤纶/棉包芯纱,并进一步探讨外包棉纤维的临界比例,以及纱线结构与包覆率、棉与涤纶比例之间的关系。实验以5%为梯度不断减少外包棉纤维含量共纺制8组包芯纱,并通过数码显微系统表征纱线包覆率、截面结构等特点。结果表明:当外包棉纤维比例为53%时,包芯纱包覆率还保持在87.5%,此后包芯纱包覆率低于85%出现大面积露芯;随着外包棉纤维含量梯度化减少,包芯纱包覆率降幅呈三段变化,由开始的0.3%变化为4%,最后在52%的比例时降幅突增为9.4%。不同比例涤纶与棉纺制的包芯纱截面偏心度平均变化范围为8.8%~11.2%,实现了包芯纱结构的稳定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涤纶/棉包芯纱 包覆率 纱线结构 纺纱工艺 偏心度 混纺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Kubelka-Munk双常数理论的涤/黏双组分三色混色纤维配方预测
5
作者 李少聪 项多闻 +3 位作者 王旭 方寅春 张文强 彭旭光 《工程塑料应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48-54,共7页
为了提高原液着色涤/黏双组分混配色打样效率,基于Kubelka-Munk双常数理论模型,选用3种单色(大红、宝兰G、金黄)涤纶短纤维和3种单色(大红、蓝色、黄色)黏胶短纤维为研究对象,以6种单色纤维进行双组分混色,按9种不同混合比例共得到54种... 为了提高原液着色涤/黏双组分混配色打样效率,基于Kubelka-Munk双常数理论模型,选用3种单色(大红、宝兰G、金黄)涤纶短纤维和3种单色(大红、蓝色、黄色)黏胶短纤维为研究对象,以6种单色纤维进行双组分混色,按9种不同混合比例共得到54种三色混色双组分纤维样品。利用测色仪测定混色样的颜色特征参数:反射率(R)、颜色深度(K/S)、明亮度(L)、红绿色度(a)及黄蓝色度(b),利用最小二乘法对数据进行处理;最后对计算混色比例与实际混色比例之间的误差进行评价,以验证Kubelka-Munk双常数理论模型在双组分混配色中的适用性。结果表明,54种样品的色差均在1.0以下,均值为0.2775,标准差为0.2177,预测比例与实际比例差距较小,红色涤纶与蓝色、黄色黏胶组合的平均比例误差最小,为1.109%,说明其比例预测效果较好,而黄色涤纶与红色、蓝色黏胶组合的平均色差最小,为0.1721,说明其颜色预测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涤/黏双组分 色纺纱混配色 Kubelka-Munk双常数理论 颜色预测 最小二乘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芳纶1313/阻燃涤纶混纺纱线的阻燃抗熔滴性能 被引量:14
6
作者 姬洪 冯新星 +2 位作者 陈建勇 朱海霖 张建春 《纺织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37-40,共4页
将芳纶1313与阻燃涤纶按照5种比例进行混纺制得混纺纱线,对混纺纱线进行阻燃抗熔滴性能的研究。通过极限氧指数(LOI)测试研究混纺纱线燃烧难易程度。利用垂直燃烧实验测试其损毁长度、续燃次数、熔滴数目来评价混纺纱线阻燃抗熔滴性能,... 将芳纶1313与阻燃涤纶按照5种比例进行混纺制得混纺纱线,对混纺纱线进行阻燃抗熔滴性能的研究。通过极限氧指数(LOI)测试研究混纺纱线燃烧难易程度。利用垂直燃烧实验测试其损毁长度、续燃次数、熔滴数目来评价混纺纱线阻燃抗熔滴性能,同时通过场发射扫描电镜(FE-SEM)对混纺纱线燃烧所形成的熔滴形态进行微观观察,研究分析成炭效果与成炭形态。结果表明:将芳纶1313与阻燃涤纶混纺在增强混纺纱线阻燃性能的同时也能够有效解决熔滴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芳纶1313 阻燃涤纶 混纺纱线 熔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纱线干湿态下定负荷伸长性能对织物起泡的影响 被引量:3
7
作者 涂腾 杨建忠 +1 位作者 朱明辉 郭昌盛 《毛纺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5-9,共5页
选取起泡织物中不同线密度的纯毛纱、毛/涤混纺纱、涤纶长丝,采用不同负荷模拟织物中纱线在加工或整理过程中受到的不同张力,探讨纱线在干湿态下的定负荷伸长性能差异。研究结果表明,纯毛纱线干湿态下定负荷伸长率差异最大,毛/涤纱次之... 选取起泡织物中不同线密度的纯毛纱、毛/涤混纺纱、涤纶长丝,采用不同负荷模拟织物中纱线在加工或整理过程中受到的不同张力,探讨纱线在干湿态下的定负荷伸长性能差异。研究结果表明,纯毛纱线干湿态下定负荷伸长率差异最大,毛/涤纱次之,涤纶长丝基本无变化。纱线在干湿态下定负荷伸长的力学性能,对企业精纺毛织物设计时的纱线种类与织物组织的优化选择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对织物在湿态下"起泡"现象的改善具有实际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起泡 干湿态 伸长率 纯毛纱 毛/涤混纺纱 涤纶长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纳米绒/珍珠纤维/精梳长绒棉混纺纱的开发 被引量:8
8
作者 王云龙 王栋 +1 位作者 郭磊 张文祥 《毛纺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1期22-24,共3页
介绍了纳米绒和珍珠纤维的不同性能,以纳米绒/珍珠纤维/精梳长绒棉(15/15/70)11.7 tex混纺纱线为例叙述了生产工艺流程和技术措施。针对混纺纱在生产过程中容易出现的问题,对原料进行了适当的预处理,梳棉少损伤快转移,并条低车速防静电... 介绍了纳米绒和珍珠纤维的不同性能,以纳米绒/珍珠纤维/精梳长绒棉(15/15/70)11.7 tex混纺纱线为例叙述了生产工艺流程和技术措施。针对混纺纱在生产过程中容易出现的问题,对原料进行了适当的预处理,梳棉少损伤快转移,并条低车速防静电,粗纱偏大选取捻系数防意外伸长,细纱放大后区隔距、配置小的后区牵伸、克服静电保证质量。由于采用了恰当的技术措施,有效地解决了混纺纱的生产难题,最终保证了新产品的顺利开发。用该混纺纱线制成的针织面料高档时尚、柔软滑爽、保健护肤,可制作高档服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纺纱 针织用纱线 工艺流程 纳米绒 珍珠纤维 长绒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TT/毛/PANI复合导电纱的制备及其织物电磁屏蔽效能研究 被引量:5
9
作者 张晓婷 高卫东 +1 位作者 王鸿博 潘如如 《毛纺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1期1-5,共5页
以PTT/毛混纺纱为基体,以苯胺为原料采用原位聚合法制备了PTT/毛/PANI复合导电纱,研究了反应液浓度对复合纱表面形貌及导电性能的影响关系,并用导电纱织制了针织物,研究了织物的抗电磁辐射性能。研究结果表明:随着反应液浓度的提高,纤... 以PTT/毛混纺纱为基体,以苯胺为原料采用原位聚合法制备了PTT/毛/PANI复合导电纱,研究了反应液浓度对复合纱表面形貌及导电性能的影响关系,并用导电纱织制了针织物,研究了织物的抗电磁辐射性能。研究结果表明:随着反应液浓度的提高,纤维表面聚苯胺含量增加,赋予纱线一定的导电性能;以PTT/毛/PANI复合导电纱织制的织物具有一定的抗电磁辐射性能,且随着织物中PTT/毛/PANI复合导电纱含量的提高,织物的抗电磁辐射性能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TT 毛混纺纱 聚苯胺 原位聚合 电磁屏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纤维分布和混纺比对毛涤混纺纱毛型感的影响 被引量:16
10
作者 于伟东 王锦成 《东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24-28,共5页
采用截面法分析了不同混纺比的毛涤混纺纱的毛型感,探讨了毛/涤混纺比与汉密尔顿指数、表面纤维混纺百分率及毛纤维有效覆盖率的关系,分析了不同混纺比的毛/涤混纺纱截面五等份圆环中的实际混纺比和填充紧密度。指出表层纤维混纺百分率... 采用截面法分析了不同混纺比的毛涤混纺纱的毛型感,探讨了毛/涤混纺比与汉密尔顿指数、表面纤维混纺百分率及毛纤维有效覆盖率的关系,分析了不同混纺比的毛/涤混纺纱截面五等份圆环中的实际混纺比和填充紧密度。指出表层纤维混纺百分率是反映纱线毛型感的较为直观、方便、准确的指标,同时提出能保持毛涤混纺纱毛型感的较为合理的混纺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羊毛 涤纶 混纺比 毛型感 纱线几何结构 混纺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碳黑型导电纤维在混纺毛织物中的应用 被引量:6
11
作者 李秋宇 周永凯 +1 位作者 史丽敏 裴广玲 《毛纺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0期1-4,共4页
将碳黑型导电纤维长丝作为纬纱嵌织入精纺毛/涤织物中,通过改变导电丝间距、织物结构,测试其各项参数,分析导电纤维在不同织物结构中对织物抗静电性能的影响。不同结构织物经过不同次数的洗涤之后,测试其电学性能,探讨洗涤次数对织物抗... 将碳黑型导电纤维长丝作为纬纱嵌织入精纺毛/涤织物中,通过改变导电丝间距、织物结构,测试其各项参数,分析导电纤维在不同织物结构中对织物抗静电性能的影响。不同结构织物经过不同次数的洗涤之后,测试其电学性能,探讨洗涤次数对织物抗静电性能的影响。通过分析得出:导电纤维在织物中含量越多,织物的抗静电能力就越好;织物的抗静电性能并未随组织中浮长线的增减呈现有规律的变化;不同方法在测试织物抗静电性能上具有统一性;随着洗涤次数的增加,织物的抗静电性能呈现先增强后减弱的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导电纤维 机织物 抗静电性 毛/涤混纺织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毛涤混纺织物的抗静电性能与吸沾灰现象的探讨 被引量:5
12
作者 肖红 曹秀明 +1 位作者 杨海军 施楣梧 《毛纺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1-6,共6页
对比分析了国产和进口碳黑复合型导电纤维及抗静电剂的代表性品种、不同用量条件下的织物抗静电性能,从技术和经济2个角度优选了织物抗静电性能的最佳点,表明国产三点式碳黑复合型导电纤维及国产抗静电剂水平均已和进口同类型产品性能相... 对比分析了国产和进口碳黑复合型导电纤维及抗静电剂的代表性品种、不同用量条件下的织物抗静电性能,从技术和经济2个角度优选了织物抗静电性能的最佳点,表明国产三点式碳黑复合型导电纤维及国产抗静电剂水平均已和进口同类型产品性能相当,且在导电纤维添加量为1%、抗静电剂用量20~30 g/L的条件下,织物的抗静电性能已达最佳水平,过量添加反而会导致静电压半衰期增长。南北方实验室的测试数据存在显著差异,源于在标准许可范围内实验室湿度控制的差异及人为操作导致,应进一步规范测试条件。不同抗静电效果织物的吸烟灰、拖过草坪的吸附实验表明,添加导电纤维的毛涤混纺织物并不主动吸附烟灰等微粒,但存在由于表面光洁度不够、微粒直接接触后发生机械嵌合导致出现吸沾灰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涤织物 抗静电性能 吸沾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亚麻/羊毛混纺纱的过氧化尿素漂白工艺 被引量:5
13
作者 刘杰 刘晓梅 刘文娟 《毛纺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8期29-31,共3页
利用漂白剂过氧化尿素对亚麻/羊毛混纺纱的漂白工艺进行了探讨。在确定过氧化尿素质量浓度、漂白温度、漂白时间、EDTA用量等因素影响混纺纱漂白效果的基础上,利用正交试验确定了过氧化尿素漂白亚麻/羊毛混纺纱的优化工艺,即过氧化尿素8... 利用漂白剂过氧化尿素对亚麻/羊毛混纺纱的漂白工艺进行了探讨。在确定过氧化尿素质量浓度、漂白温度、漂白时间、EDTA用量等因素影响混纺纱漂白效果的基础上,利用正交试验确定了过氧化尿素漂白亚麻/羊毛混纺纱的优化工艺,即过氧化尿素8 g/L,焦磷酸钠6 g/L,pH值8,反应温度80℃,时间80 min。性能测试结果表明,过氧化尿素漂白亚麻/羊毛混纺纱的工艺条件温和,对纤维损伤小,利于环保及后续加工,工艺可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过氧化尿素 漂白 羊毛纤维 亚麻纤维 混纺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原位聚合法的PTT/毛/聚苯胺复合导电纱制备与性能 被引量:5
14
作者 洪剑寒 潘志娟 +1 位作者 张小英 周燕 《纺织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0期30-35,共6页
采用了一种基于原位聚合法的连续制备导电纱线的新型方法,以聚对苯二甲酸1,3丙二醇(PTT)/毛混纺纱为原料,制备了PTT/毛/聚苯胺(PANI)复合导电纱线,探讨了反应液浓度对复合导电纱表面形貌、化学结构、导电性能及力学性能的影响。研究结... 采用了一种基于原位聚合法的连续制备导电纱线的新型方法,以聚对苯二甲酸1,3丙二醇(PTT)/毛混纺纱为原料,制备了PTT/毛/聚苯胺(PANI)复合导电纱线,探讨了反应液浓度对复合导电纱表面形貌、化学结构、导电性能及力学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随着反应液浓度的提高,复合导电纱中的聚苯胺含量增大;红外分析表明复合导电纱是PTT、羊毛与聚苯胺的共混体系;纱线电导率随反应液浓度的升高而增大,最高可达1.08×10-2S/cm;纱线经导电处理后,断裂强力、断裂伸长率与初始模量均有所提高,但屈服应力和屈服伸长率都有一定程度的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TT/羊毛混纺纱 聚苯胺 原位聚合 电导率 表面形貌 红外光谱 力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亚麻/羊毛混纺纱的过氧乙酸漂白工艺 被引量:4
15
作者 刘杰 孙聆芳 任会明 《毛纺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7期13-16,共4页
利用生态漂白剂过氧乙酸对亚麻/羊毛混纺纱的漂白工艺进行了探讨。在过氧乙酸质量浓度、漂白温度、漂白液pH值、漂白时间、稳定剂用量等因素影响混纺纱漂白效果的基础上,利用正交试验确定了过氧乙酸漂白亚麻/羊毛混纺纱的优化工艺,即过... 利用生态漂白剂过氧乙酸对亚麻/羊毛混纺纱的漂白工艺进行了探讨。在过氧乙酸质量浓度、漂白温度、漂白液pH值、漂白时间、稳定剂用量等因素影响混纺纱漂白效果的基础上,利用正交试验确定了过氧乙酸漂白亚麻/羊毛混纺纱的优化工艺,即过氧乙酸质量浓度8 g/L,焦磷酸钠质量浓度1.5 g/L,漂白液pH值6.5,温度75℃,时间80 min。性能测试结果表明,过氧乙酸漂白亚麻/羊毛混纺纱的工艺条件温和,对纤维损伤小,利于环保及后续加工,具有工艺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过氧乙酸 漂白 羊毛纤维 亚麻纤维 混纺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羊绒/羊毛/涤纶复合纺及成纱拉伸性能分析 被引量:9
16
作者 陈小莉 于伟东 《纺织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9期41-44,共4页
选择羊绒、羊毛和涤纶长丝在传统的环锭纺系统上进行三组分复合纺纱。通过改变三组分的喂入位置、喂入张力来获得不同结构和风格的纱线。试纺了不同捻度和混纺比的3种复合结构纱,即股线、包芯和包缠结构纱,分析了其拉伸性能。纺纱实验... 选择羊绒、羊毛和涤纶长丝在传统的环锭纺系统上进行三组分复合纺纱。通过改变三组分的喂入位置、喂入张力来获得不同结构和风格的纱线。试纺了不同捻度和混纺比的3种复合结构纱,即股线、包芯和包缠结构纱,分析了其拉伸性能。纺纱实验和测量结果表明:通过复合改善了羊绒纱的强度;纱线拉伸性能与混纺比、捻度、纱线结构之间存在相关;随着捻度的增加,3种结构复合纱的拉伸性能均符合经典临界捻度理论;复合纱的力学性能因结构不同而不同,股线结构纱拉伸性能最好,包芯结构纱次之,包缠结构纱拉伸性能则最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羊绒 羊毛 涤纶 复合纱 纱结构 包芯 拉伸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竹浆纤维纯纺及混纺纱线弹性测试与分析 被引量:6
17
作者 储咏梅 王琪 王国和 《纺织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68-70,共3页
以竹材为原料的竹纤维纺织品以其独特性能近年来受到普遍关注。为进一步了解其物理机械性能,选用不同线密度的竹浆纤维纯纺纱线和不同混纺比的竹浆纤维/棉、竹浆纤维/毛纱线,对其弹性性能进行了比较与研究,对生产实践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 竹浆纤维 羊毛 混纺纱线 弹性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竹纤维纯纺及混纺纱线弹性性能的测试与分析 被引量:6
18
作者 储咏梅 王国和 《毛纺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1期47-49,共3页
文章选用不同细度的竹纤维纯纺纱线、不同混纺比的竹/棉、竹/毛混纺纱线,对其弹性性能进行了测试与分析,并对竹浆纤维、棉纤维、羊毛纤维弹性性能的优劣进行了比较与研究,在了解竹纤维优良的舒适透气和抗菌、保健性能的基础上,进一步分... 文章选用不同细度的竹纤维纯纺纱线、不同混纺比的竹/棉、竹/毛混纺纱线,对其弹性性能进行了测试与分析,并对竹浆纤维、棉纤维、羊毛纤维弹性性能的优劣进行了比较与研究,在了解竹纤维优良的舒适透气和抗菌、保健性能的基础上,进一步分析了其物理机械性能,对生产实践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竹浆纤维 羊毛 混纺纱线 弹性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毛涤西服面料的自清洁性能 被引量:4
19
作者 孟金凤 孟家光 +1 位作者 张琳玫 丁玲铃 《纺织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0期107-112,共6页
西服面料的多次洗涤,不仅造成了能源的消耗,还对织物的服用性能造成影响。为最大程度地保证织物外观风格,采用单因素分析和正交试验,对复合纳米粉体进行有效分散,开发研制出一种复合纳米自清洁整理剂,并应用于毛涤混纺西服面料的整理。... 西服面料的多次洗涤,不仅造成了能源的消耗,还对织物的服用性能造成影响。为最大程度地保证织物外观风格,采用单因素分析和正交试验,对复合纳米粉体进行有效分散,开发研制出一种复合纳米自清洁整理剂,并应用于毛涤混纺西服面料的整理。结果表明,经纳米自清洁整理剂整理过的毛涤西服面料具备良好的光催化自清洁性能。经使用相对织物用量为10%整理剂整理后的毛涤西服面料表现出最好的自清洁效果,在60 h内油渍被大量分解。此整理剂在重复性测试以及耐洗牢度测试中均表现出很好的自清洁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粉体 分散 整理 自清洁 毛涤西服面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毛/涤西服面料纳米自清洁服用性能测试 被引量:5
20
作者 孟金凤 孟家光 +1 位作者 张琳玫 丁玲铃 《毛纺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41-44,共4页
为了扩大纳米自清洁整理技术在纺织品上的应用,文章以毛/涤混纺西服面料为主要研究对象,介绍毛/涤西服面料纳米自清洁整理剂的制备和纳米自清洁整理工艺流程。对经过纳米自清洁整理剂整理后的毛/涤西服面料进行了电子扫描显微镜SEM和服... 为了扩大纳米自清洁整理技术在纺织品上的应用,文章以毛/涤混纺西服面料为主要研究对象,介绍毛/涤西服面料纳米自清洁整理剂的制备和纳米自清洁整理工艺流程。对经过纳米自清洁整理剂整理后的毛/涤西服面料进行了电子扫描显微镜SEM和服用性能的测试,主要有织物的拉伸断裂强力、悬垂性、透气性、织物厚度和保暖性,并分析了以上实验指标对毛/涤西服面料服用性能和织物风格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经纳米自清洁整理剂整理的毛/涤西服面料基本上保持了原有织物的风格和各种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 自清洁整理 毛/涤西服面料 服用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