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85篇文章
< 1 2 1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羊毛/竹炭聚酯纤维混纺面料的开发
1
作者 张淑梅 杨子烨 +3 位作者 张艳 刘美娜 王文志 郭小云 《毛纺科技》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8-16,共9页
针对纯毛纺织品易缩水、虫蛀、功能单一等问题,采用竹炭聚酯纤维与羊毛为原料,通过优化混纺比及生产工艺,开发功能型毛精纺面料,并测试相关性能指标。测试结果表明,羊毛/竹炭聚酯纤维(70/30)混纺面料的起球等级4~5,经/纬向缩水率1.1%/0.... 针对纯毛纺织品易缩水、虫蛀、功能单一等问题,采用竹炭聚酯纤维与羊毛为原料,通过优化混纺比及生产工艺,开发功能型毛精纺面料,并测试相关性能指标。测试结果表明,羊毛/竹炭聚酯纤维(70/30)混纺面料的起球等级4~5,经/纬向缩水率1.1%/0.2%,异戊酸减少率达87%,负离子发生量达1 030个/cm^(3),远红外发射率达0.93%,对葡萄球菌、大肠杆菌、白色念珠菌的抑菌率分别为88%、76%、65%。该面料具有吸湿透气、抗菌除臭、远红外和负离子保健等多重功能,丰富了羊毛织物种类,满足了消费者对羊毛织物功能多样化的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竹炭聚酯纤维 羊毛 混纺面料 吸附除臭 抗菌 吸湿透气 负离子发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静电雾化改性涤棉混纺织物抗起毛起球性能的影响因素
2
作者 肖琪 瞿静 +1 位作者 高哲 彭佳佳 《现代纺织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59-67,共9页
涤棉混纺织物的起毛起球问题会降低其服用性能,缩短使用寿命。为了解决该问题,采用静电雾化嘧啶化合物对涤棉混纺织物表面进行处理,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傅里叶红外光谱仪、拉伸强力机、起毛起球测试仪、透气仪等仪器对涤棉混纺织物的... 涤棉混纺织物的起毛起球问题会降低其服用性能,缩短使用寿命。为了解决该问题,采用静电雾化嘧啶化合物对涤棉混纺织物表面进行处理,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傅里叶红外光谱仪、拉伸强力机、起毛起球测试仪、透气仪等仪器对涤棉混纺织物的结构及性能进行表征和测试,探究嘧啶化合物质量分数、静电雾化电压、静电雾化速度以及时间对织物抗起毛起球性能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当嘧啶化合物质量分数为12%、雾化电压为25 V、雾化速度为0.05 mL/min、雾化时间为120 min时,涤棉混纺织物的抗起毛起球性能达到最优,起毛起球等级为4-5级,且静电雾化嘧啶化合物改性织物的强力损伤小于1%,透气性不受影响。研究结果可为解决涤棉混纺织物的起毛起球问题提供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纺织物 涤纶纤维 棉纤维 起毛起球 嘧啶化合物 静电雾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混纺比对涤棉平纹面料导湿排汗性能的影响
3
作者 张才前 孟少妮 麻海燕 《现代纺织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30-35,共6页
面料的原材料和组分对服装导湿、排汗性能影响较大。为探究面料混纺比与导湿、排汗性能间的关系,选择不同混纺比的涤棉平纹面料,通过电阻法评估汗液在各面料上的扩散及蒸发行为,采用动态水分管理测试仪和织物透湿量仪分别对面料水分扩... 面料的原材料和组分对服装导湿、排汗性能影响较大。为探究面料混纺比与导湿、排汗性能间的关系,选择不同混纺比的涤棉平纹面料,通过电阻法评估汗液在各面料上的扩散及蒸发行为,采用动态水分管理测试仪和织物透湿量仪分别对面料水分扩散速率和透湿性进行测试。结果表明:混纺面料经纬向紧度是影响汗滴在面料经纬方向上扩散速率的主要因素,两者呈线性正相关;混纺面料中涤棉纤维混纺比、织物紧度和厚度影响面料的导湿及排汗性能,混纺面料中棉纤维含量越大,面料紧度值和厚度越大,则面料中汗液扩散速率和蒸发速率越小;随着混纺面料中棉纤维含量增大,面料的透湿性也会增大。研究结果对开发导湿、排汗面料具有一定参考价值,能够为夏季服装产品的选择提供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纺比 涤棉面料 导湿排汗 电阻测试 滴液法 夏季服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羊毛/涤纶交织单向导湿纬编双面织物结构设计
4
作者 朱梦慧 董智佳 +2 位作者 赵克政 谢新月 朱一迪 《毛纺科技》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7,共7页
为了拓宽羊毛在运动服装中的应用,优选羊毛纱、普通涤纶和超细涤纶为原料,使用双面移圈无缝一体成形机开发4款羊毛纱分别显露在内、中、外不同位置且具备单向导湿功能的羊毛/涤纶交织纬编双面针织织物。详细介绍了织物的设计思路、原料... 为了拓宽羊毛在运动服装中的应用,优选羊毛纱、普通涤纶和超细涤纶为原料,使用双面移圈无缝一体成形机开发4款羊毛纱分别显露在内、中、外不同位置且具备单向导湿功能的羊毛/涤纶交织纬编双面针织织物。详细介绍了织物的设计思路、原料选择、组织结构设计、编织工艺,并测试织物的透湿性、透气性、保温率、液态水分管理性能。采用模糊综合评价法分析并评价羊毛纱处于不同位置时羊毛纱/涤纶交织针织织物服用性能的优劣。结果表明:羊毛纱所处位置会对织物的性能产生影响;羊毛纱处于内侧及中间位置时,织物保温效果较好,但透气、透湿性能减弱,位于织物最外侧时则相反;将羊毛纱置于内层能有效改善织物单向导湿性能,相较于其在外层编织导湿效果更好;由综合评价可知,羊毛纱做面纱、普通涤纶做地纱共同编织织物内层,超细涤纶编织织物外层,所得织物综合性能最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纬编 羊毛/涤纶交织 单向导湿 双面织物 结构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响应面法的阳离子涤纶混纺织物清洁染色工艺
5
作者 周仕航 陈杨轶 +1 位作者 王汝亚 叶小柔 《现代纺织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60-67,共8页
阳离子涤纶混纺织物在高端服装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潜力,但其染色过程中存在染料利用率低、水耗高的问题,限制了其进一步的推广应用。为探究阳离子涤纶混纺织物在硅基非水介质中的染色工艺条件,利用单因素实验及响应面法对染料用量、十... 阳离子涤纶混纺织物在高端服装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潜力,但其染色过程中存在染料利用率低、水耗高的问题,限制了其进一步的推广应用。为探究阳离子涤纶混纺织物在硅基非水介质中的染色工艺条件,利用单因素实验及响应面法对染料用量、十甲基环五硅氧烷(D5)用量、染色时间等影响织物色深(K/S值)的工艺进行优化,并对染色织物的色牢度进行评价。结果表明:在硅基非水介质中,当染色温度108℃、染料用量1.6%(o.w.f)、D5用量93.5%(o.w.f)、染色时间60 min及pH为4~5时,染色织物的K/S值达最高,且明显高于传统水浴染色;该染色过程节水93.5%,染色织物色牢度在4-5级以上。研究结果可为阳离子涤纶混纺织物的清洁染色提供有益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阳离子涤纶混纺织物 K/S值 响应面 清洁染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纬编双面羊毛/涤纶交织物的结构与热湿性能评价
6
作者 朱梦慧 葛美彤 +2 位作者 董智佳 丛洪莲 马丕波 《纺织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79-185,共7页
为更好满足人们对贴身穿运动类功能服装的需求,以毛纱及涤纶长丝为原料,在纬编双面大圆机上开发了7款羊毛/涤纶双面针织物,通过改变织物中毛纱含量及线圈高度,使织物表面呈现不同尺寸的凹凸结构。通过透湿、透气、液态水分管理、保温率... 为更好满足人们对贴身穿运动类功能服装的需求,以毛纱及涤纶长丝为原料,在纬编双面大圆机上开发了7款羊毛/涤纶双面针织物,通过改变织物中毛纱含量及线圈高度,使织物表面呈现不同尺寸的凹凸结构。通过透湿、透气、液态水分管理、保温率、蒸发速率、芯吸高度和抗菌试验,对织物进行性能测试与分析。结果表明:毛纱含量对织物的热湿性能影响显著;加入毛纱后可使织物既具有单向导湿功能,又兼具保暖性;调节线圈高度使织物正面呈凹凸效应,可增加实际散湿面积,利于快干;正面短线圈与正面长线圈及反面长线圈的高度比为1∶2∶4时,织物凹凸程度更明显;地纱线圈与胖花线圈1隔1间隔排列时,织物表面孔隙尺寸更大、分布更均匀,有利于透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纬编双面织物 羊毛/涤纶交织 结构设计 热湿舒适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氢氧化钠法定量分析聚酯纤维与氨纶混纺织物
7
作者 郭义侠 张春辉 +1 位作者 商大伟 吴丽敏 《针织工业》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80-83,共4页
根据聚酯纤维和氨纶在氢氧化钠溶液中溶解性能的差异,采用氢氧化钠法对聚酯纤维与氨纶的混纺织物进行纤维含量定量分析。通过改变氢氧化钠浓度、试验温度和试验时间,优化最佳溶解工艺,并与传统手工分解法对比,验证氢氧化钠法定量分析聚... 根据聚酯纤维和氨纶在氢氧化钠溶液中溶解性能的差异,采用氢氧化钠法对聚酯纤维与氨纶的混纺织物进行纤维含量定量分析。通过改变氢氧化钠浓度、试验温度和试验时间,优化最佳溶解工艺,并与传统手工分解法对比,验证氢氧化钠法定量分析聚酯纤维与氨纶混纺织物的可行性。结果表明,氢氧化钠溶液对聚酯纤维与氨纶混纺织物定量分析最佳条件为:50%氢氧化钠溶液,浴比1∶100,90℃水浴振荡15 min后取出,在筛网上冲洗并手动揉搓,重复上述步骤,聚酯纤维可在外力作用下完全与氨纶纤维分离并通过筛网的孔洞被冲洗掉,只剩下氨纶纤维;且最终得出的修正后的氨纶含量与手工分解法无明显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氢氧化钠法 聚酯纤维与氨纶混纺织物 定量分析 手工分解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壳聚糖基膨胀阻燃涤纶/棉混纺织物的制备及其性能 被引量:1
8
作者 李平 朱平 刘云 《纺织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62-170,共9页
为得到阻燃且满足实际应用需求的涤纶/棉混纺织物(T/C),选用亚磷酸化壳聚糖(PCS)和γ-哌嗪基丙基甲基二甲氧基硅烷(GP-108)制备阻燃整理剂(PCS/GP),通过一步浸渍法对涤纶/棉混纺织物进行整理,并研究其微观表面形貌、热稳定性能、阻燃性... 为得到阻燃且满足实际应用需求的涤纶/棉混纺织物(T/C),选用亚磷酸化壳聚糖(PCS)和γ-哌嗪基丙基甲基二甲氧基硅烷(GP-108)制备阻燃整理剂(PCS/GP),通过一步浸渍法对涤纶/棉混纺织物进行整理,并研究其微观表面形貌、热稳定性能、阻燃性能、拉伸性能以及白度等。结果表明:PCS/GP成功在涤纶/棉混纺织物表面沉积成膜,包裹住涤纶/棉纤维;T/C-PCS/GP呈现典型的涤纶/棉混纺织物二步热降解过程,在700℃时保留有28.5%的残炭量,说明PCS/GP提高了阻燃涤纶/棉混纺织物在高温区的热稳定性能;T/C-PCS/GP的LOI值提升至26.5%,实现了垂直燃烧测试中的离火自熄,残炭扫描电镜照片表明,PCS/GP的沉积改善了涤纶/棉混纺织物燃烧时存在的“支架”效应;T/C-PCS/GP的热释放速率峰值和火灾蔓延指数较T/C分别降低了20%和40%,表明其火灾危险性大幅度降低;锥形量热测试后的残炭电镜照片表明,T/C-PCS/GP能够保留完整的织物编织结构,残炭表面存在明显的膨胀炭层,与垂直燃烧测试结果相符;热重红外测试结果表明,T/C-PCS/GP分解提前,主要影响棉组分热降解并促进其成炭,而高温区的红外谱图表明,在致密炭层的保护下,T/C-PCS/GP的热降解得到抑制。T/C-PCS/GP与T/C-PCS相比,断裂强力提升17%,其断裂强力与T/C的断裂强力相差不大;同时,GP-108的使用改善了T/C-PCS的黄变问题,提升了T/C-PCS/GP的白度。然而,阻燃样品耐久性较差,需要后续改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涤纶/棉混纺织物 阻燃整理 壳聚糖 膨胀体系 硅烷偶联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羊毛混纺面料生产流程的碳图谱建模与应用 被引量:2
9
作者 吴涛 李婕 +2 位作者 鲍劲松 王新厚 崔鹏 《纺织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97-105,共9页
纺织行业绿色转型从原材料生产、纺纱、织造、染整到最终产品循环供应网络的链路长、碳足迹流向和分布极为复杂,面向全生命周期的绿色化碳追溯和管理非常困难。以羊毛混纺面料生产为研究对象,采用流程挖掘和图谱等工业智能技术,提出一... 纺织行业绿色转型从原材料生产、纺纱、织造、染整到最终产品循环供应网络的链路长、碳足迹流向和分布极为复杂,面向全生命周期的绿色化碳追溯和管理非常困难。以羊毛混纺面料生产为研究对象,采用流程挖掘和图谱等工业智能技术,提出一种面料生产的碳图谱建模、碳排放量化和应用方法。首先,建立羊毛混纺面料各级工序流程中能量流、物料流、人员流和碳流4个维度的生产流程工序级别碳排放量化模型;其次,在量化模型基础上提出了一种羊毛混纺面料生产流程知识的碳图谱建模方法,可实现以订单为线索的面料生产流程工序碳排放计算;最后,利用流程挖掘技术生成直接跟随图,可视分析面料生产过程的全局碳排放分布与流向,可实现全局和局部碳排放多角度监测。以上海某纺织企业生产流程为例,进一步验证本文所提出的羊毛混纺面料生产流程碳排放图谱的有效性,以期为企业的碳减排工作提供指导和决策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羊毛混纺面料生产 碳图谱 碳排放 工业智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毛/涤制服面料产生极光后的光泽度变化率研究 被引量:1
10
作者 李侨丽 肖子羽 +2 位作者 姜爱娟 陈敏 王妮 《毛纺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27-132,共6页
为了探究毛/涤制服类织物极光强弱的有效评价指标,通过主客观相结合的方式,采用色差仪、织物光泽度仪等对已有极光区域和非极光区域织物的光泽及明度变化进行测试。研究表明,同一织物的极光和非极光区域均存在较为明显的明度差异和光泽... 为了探究毛/涤制服类织物极光强弱的有效评价指标,通过主客观相结合的方式,采用色差仪、织物光泽度仪等对已有极光区域和非极光区域织物的光泽及明度变化进行测试。研究表明,同一织物的极光和非极光区域均存在较为明显的明度差异和光泽度差异,极光与非极光区域的平均光泽度变化率的变化规律与人眼主观评价具有一致性,可以定量评价织物极光强弱,而明度差异可以定性说明织物光泽变化,但是和主观评价不具有一致性;极光具有明显方向性,测试样品的极光区域经向光泽度均高于纬向,应使用极光最明显方向的光泽度变化率进行定量考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涤制服面料 极光 明度 光泽度 变化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涤纶/棉混纺织物在水热体系中的降解 被引量:4
11
作者 张永芳 郭红 +2 位作者 史晟 阎智锋 侯文生 《纺织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60-168,共9页
为实现废弃涤纶/棉混纺织物的循环利用,以金属盐硫酸铜作为添加剂,采用绿色、经济的水热法对废弃涤纶/棉混纺织物进行降解,研究在硫酸铜-水热体系中涤纶/棉混纺织物的降解行为。结果表明:棉与涤纶在硫酸铜-水热体系中表现出不同的降解行... 为实现废弃涤纶/棉混纺织物的循环利用,以金属盐硫酸铜作为添加剂,采用绿色、经济的水热法对废弃涤纶/棉混纺织物进行降解,研究在硫酸铜-水热体系中涤纶/棉混纺织物的降解行为。结果表明:棉与涤纶在硫酸铜-水热体系中表现出不同的降解行为;在低温水热条件下,棉纤维在非晶区发生降解生成粉末状纤维素及少量葡萄糖,而涤纶在低温下则保持其纤维形貌及理化性质不变,可实现双组分涤纶与棉的分离;在高温水热条件下,涤纶发生降解生成对苯二甲酸,其得率可达91%以上,而棉纤维在高温下则降解炭化形成富含含氧基团的炭材料,实现了涤纶与棉在同一体系中的同时降解;高温环境中涤纶与棉同时降解不会影响棉纤维炭产物的晶体结构,但会对炭产物的形貌有一定影响。该水热降解工艺在低温下可实现涤纶/棉混纺织物双组分的分离,高温下可实现涤纶与棉在同一体系中共同降解的行为,具有一定的实用价值,为废弃涤纶/棉混纺织物的回收利用提供了一定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废弃涤纶/棉混纺织物 循环利用 硫酸铜-水热体系 水热分离 水热降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磷-氮-硅协同阻燃/抗菌涤棉织物的制备与性能
12
作者 潘能宇 季萍 +4 位作者 袁弘扬 雷张敏 顾相军 邹专勇 刘越 《印染》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61-65,共5页
为实现涤棉织物的阻燃/抗菌协同整理,以3-氨丙基三乙氧基硅烷(APTES)和9,10-二氢-9-氧杂-10-磷杂菲-10-氧化物(DOPO)为反应物,分别合成了八氨丙基八硅倍半氧烷和2-氯乙基DOPO,通过轧烘焙方法将其整理到涤棉织物上,并对其进行氯化处理。... 为实现涤棉织物的阻燃/抗菌协同整理,以3-氨丙基三乙氧基硅烷(APTES)和9,10-二氢-9-氧杂-10-磷杂菲-10-氧化物(DOPO)为反应物,分别合成了八氨丙基八硅倍半氧烷和2-氯乙基DOPO,通过轧烘焙方法将其整理到涤棉织物上,并对其进行氯化处理。结果表明:阻燃/抗菌整理涤棉织物的阻燃等级达到B1级;整理后未氯化的织物在30 min接触时间内对金黄葡萄球菌和大肠埃希菌的对数减少值分别达到2.56 log和2.06 log,而经氯化处理后其能够在1 min的接触时间内杀灭接种的细菌,表现出迅速且优异的抗菌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功能整理 涤棉织物 阻燃 抗菌 磷氮硅协效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深度学习的毛/粘混纺织物混纺比检测技术 被引量:1
13
作者 林素存 魏菊 常帅才 《毛纺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21-126,共6页
针对常规织物混纺比检测方法工作效率低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深度学习技术的毛/粘混纺织物混纺比检测方法。以单阶段目标检测算法(YOLOv5)为基础,采集羊毛纤维和粘胶纤维的光学显微镜图像构建数据集,使用CSPDarknet53网络(Cross Stage Pa... 针对常规织物混纺比检测方法工作效率低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深度学习技术的毛/粘混纺织物混纺比检测方法。以单阶段目标检测算法(YOLOv5)为基础,采集羊毛纤维和粘胶纤维的光学显微镜图像构建数据集,使用CSPDarknet53网络(Cross Stage Partial Network)从数据集中提取纤维特征,通过特征金字塔(FPN)和路径聚合网络(PAN)结合的方式完成不同层次特征的融合;在主干网络引入卷积注意力模块(CBAM)以加强局部特征的提取能力。训练后的YOLOv5模型平均精度均值达0.93,可实现毛/粘混纺织物混纺比的自动检测。采用光学显微镜法和化学溶解法对模型的可靠性进行校验,差异在2%以内,说明该方法在毛/粘混纺织物混纺比快速检测领域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粘混纺织物 混纺比 深度学习 YOLOv5 卷积注意力模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植酸/壳聚糖对涤纶/棉混纺织物的协同阻燃整理
14
作者 胡自强 骆晓蕾 +1 位作者 魏璐琳 刘琳 《纺织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26-135,共10页
针对涤纶/棉混纺织物的易燃问题,采用植酸(PA)和壳聚糖(CS)构成膨胀阻燃体系,通过浸渍烘焙法对涤纶/棉混纺织物进行阻燃整理,并对整理前后织物的化学结构、表面形貌、热稳定性、燃烧行为、力学性能及耐水洗性等进行探究。通过工艺调控... 针对涤纶/棉混纺织物的易燃问题,采用植酸(PA)和壳聚糖(CS)构成膨胀阻燃体系,通过浸渍烘焙法对涤纶/棉混纺织物进行阻燃整理,并对整理前后织物的化学结构、表面形貌、热稳定性、燃烧行为、力学性能及耐水洗性等进行探究。通过工艺调控与优化,获得最佳阻燃整理工艺:烘焙温度160℃,烘焙时间120 s,CS质量浓度30 g/L,PA质量浓度400 g/L。经过阻燃整理后,所得涤纶/棉混纺织物的极限氧指数值由17.8%上升到28.7%,达到难燃级别;热重结果表明,相较于原涤纶/棉混纺织物,阻燃涤纶/棉混纺织物的分解速率下降,高温热稳定性显著提高,在氮气气氛下,800℃时残炭率提高到25%以上;阻燃涤纶/棉混纺织物的最大热释放速率由原涤纶/棉混纺织物的145.86 kW/m^(2)下降到96.96 kW/m^(2),总热释放量由原涤纶/棉混纺织物的2.75 MJ/m^(2)下降到2.06 MJ/m^(2);PA和CS在织物表面构成膨胀阻燃涂层,显著提高了织物的阻燃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涤纶/棉混纺织物 壳聚糖 植酸 阻燃整理 生物质膨胀阻燃体系 功能性纺织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集阻燃抗菌于一体的多功能涤棉混纺织物的制备
15
作者 张丽耀 宋婉萌 刘云 《消防科学与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1701-1709,共9页
本研究使用胶原蛋白与苯基膦酸进行反应,制备了磷氮协效阻燃剂胶原蛋白/苯基膦酸盐(POC)。使用浸渍烘干法将其整理到涤棉混纺织物(PTCO)上,详细研究了阻燃整理PTCO的微观形貌、热稳定性能、阻燃性能、燃烧行为、力学性能、抗菌性能及阻... 本研究使用胶原蛋白与苯基膦酸进行反应,制备了磷氮协效阻燃剂胶原蛋白/苯基膦酸盐(POC)。使用浸渍烘干法将其整理到涤棉混纺织物(PTCO)上,详细研究了阻燃整理PTCO的微观形貌、热稳定性能、阻燃性能、燃烧行为、力学性能、抗菌性能及阻燃机理等。扫描电子显微镜图片表明POC均匀地沉积在PTCO的表面。空气氛围下PTCO/POC的R_(max)降低了20.3%,700℃下的残炭由0.6%提升至3.3%。PTCO/POC在垂直燃烧中能够自熄,续燃时间与阴燃时间都为0 s,损毁长度为7.8 cm,LOI值为28.2%。在CCT测试中点燃时间由26 s延长至35 s,最大热释放速率与总热释放分别降低了33.8%和23.6%。此外,PTCO/POC保留了88.1%的断裂强力。PTCO/POC对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菌率均达到了99.99%。综上所述,PTCO/POC兼具阻燃性能与抗菌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涤棉混纺织物 阻燃性能 抗菌性能 力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竹炭改性涤纶纤维在开发功能型毛精纺面料中的应用 被引量:10
16
作者 赵国英 侯秀良 +3 位作者 张新龙 杨自治 胡晓峰 徐晓红 《毛纺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8-12,共5页
研究了竹炭改性涤纶纤维的结构、性能特点,采用该纤维开发功能型毛精纺面料的关键技术难点,与羊毛混纺精纺面料的吸水速干性、除异味性能以及发射负离子等功能。所开发的30%竹炭涤纶/70%羊毛、50%竹炭涤纶/50%羊毛混纺精纺面料... 研究了竹炭改性涤纶纤维的结构、性能特点,采用该纤维开发功能型毛精纺面料的关键技术难点,与羊毛混纺精纺面料的吸水速干性、除异味性能以及发射负离子等功能。所开发的30%竹炭涤纶/70%羊毛、50%竹炭涤纶/50%羊毛混纺精纺面料产品内在质量达到FZ/T24008—1998《精梳高支轻薄型毛织品》一等品标准,抗起球性能好,达到4~5级。30%竹炭涤纶/70%羊毛精纺毛织物具有吸水快干、发射负离子的功能;50%竹炭涤纶/50%羊毛精纺织物还具有除异戊酸异味的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竹炭改性涤纶 功能性 精纺毛织物 混纺织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碳黑型导电纤维在混纺毛织物中的应用 被引量:6
17
作者 李秋宇 周永凯 +1 位作者 史丽敏 裴广玲 《毛纺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0期1-4,共4页
将碳黑型导电纤维长丝作为纬纱嵌织入精纺毛/涤织物中,通过改变导电丝间距、织物结构,测试其各项参数,分析导电纤维在不同织物结构中对织物抗静电性能的影响。不同结构织物经过不同次数的洗涤之后,测试其电学性能,探讨洗涤次数对织物抗... 将碳黑型导电纤维长丝作为纬纱嵌织入精纺毛/涤织物中,通过改变导电丝间距、织物结构,测试其各项参数,分析导电纤维在不同织物结构中对织物抗静电性能的影响。不同结构织物经过不同次数的洗涤之后,测试其电学性能,探讨洗涤次数对织物抗静电性能的影响。通过分析得出:导电纤维在织物中含量越多,织物的抗静电能力就越好;织物的抗静电性能并未随组织中浮长线的增减呈现有规律的变化;不同方法在测试织物抗静电性能上具有统一性;随着洗涤次数的增加,织物的抗静电性能呈现先增强后减弱的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导电纤维 机织物 抗静电性 毛/涤混纺织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竹/毛混纺织物的开发及其服用性能研究 被引量:12
18
作者 史丽敏 王越平 +5 位作者 苏海平 施立新 邢声远 赵莉 叶芹林 张晓丹 《毛纺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17-21,共5页
文章以竹原纤维、羊毛为原料,经过纺纱、织造和后整理等加工工艺,在保证竹原纤维一定回潮率的前提下,织制成不同混纺比例的竹/毛混纺梭织面料,然后利用FAST织物风格仪对其刚柔性、折皱回复性、悬垂性等服用性能进行测试,通过综合研究与... 文章以竹原纤维、羊毛为原料,经过纺纱、织造和后整理等加工工艺,在保证竹原纤维一定回潮率的前提下,织制成不同混纺比例的竹/毛混纺梭织面料,然后利用FAST织物风格仪对其刚柔性、折皱回复性、悬垂性等服用性能进行测试,通过综合研究与分析,得出竹/毛混纺产品的开发具有一定的可行性,当竹原纤维含量在50%左右时,可以控制织物的缩率达到2.5%。混纺织物中随着竹原纤维含量的增加,可改善毛织物的防缩性、尺寸稳定性、湿膨胀性、压烫效果、褶裥保型性和抗菌防臭、防紫外等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竹原纤维 羊毛纤维 混纺梭织物 产品开发 服用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便携式近红外光谱仪对涤/棉混纺织物的快速无损鉴别(英文) 被引量:7
19
作者 李文霞 李枫 +2 位作者 赵国樑 唐世君 刘晓英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2期3246-3252,共7页
利用便携式近红外光谱仪对376个涤/棉混纺织物进行研究,利用定量分析模型中的偏最小二乘法(partical least squares,PLS)作为校正方法,结合涤/棉混纺织物中涤、棉含量设定的定性鉴别系数,建立了涤/棉混纺织物的半定量-定性分析校正模... 利用便携式近红外光谱仪对376个涤/棉混纺织物进行研究,利用定量分析模型中的偏最小二乘法(partical least squares,PLS)作为校正方法,结合涤/棉混纺织物中涤、棉含量设定的定性鉴别系数,建立了涤/棉混纺织物的半定量-定性分析校正模型。该模型对涤/棉混纺织物进行定性鉴别的同时得出其相对含量,分析结果具有半定量性质。在建模过程中,采用Savitzky-Golay导数法,消除噪声和基线漂移对光谱的影响,并研究了波段选择和不同预处理方法对定性校正模型的影响。纯棉的主要吸收峰位于1 400~1 600nm,纯涤的主要吸收峰位于1 600~1 800nm,随着涤或棉含量的增加,其相应的吸收峰强度增强,因此,建模波段以涤、棉主要吸收峰区间为基本波段,进行双向扩展,得到最佳波长区间1 100~2 500nm(相关系数0.6,波点数934)。利用所建校正模型对验证集样本进行预测,结果表明,在1 100~2 500nm处,预处理方法为Savitzky-Golay导数、多元散射校正与均值中心化相结合时,该模型评价参数较佳,其中RC(校正集相关系数)0.978,RP(验证集相关系数)0.940,SEC(校正标准差)1.264,SEP(预测标准差)1.590,样品预测正确率达93.4%。表明该定性分析校正模型能够较好地对涤/棉混纺织物进行半定量-定性预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涤/棉混纺织物 近红外光谱 半定量-定性 PL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毛涤混纺织物的抗静电性能与吸沾灰现象的探讨 被引量:5
20
作者 肖红 曹秀明 +1 位作者 杨海军 施楣梧 《毛纺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1-6,共6页
对比分析了国产和进口碳黑复合型导电纤维及抗静电剂的代表性品种、不同用量条件下的织物抗静电性能,从技术和经济2个角度优选了织物抗静电性能的最佳点,表明国产三点式碳黑复合型导电纤维及国产抗静电剂水平均已和进口同类型产品性能相... 对比分析了国产和进口碳黑复合型导电纤维及抗静电剂的代表性品种、不同用量条件下的织物抗静电性能,从技术和经济2个角度优选了织物抗静电性能的最佳点,表明国产三点式碳黑复合型导电纤维及国产抗静电剂水平均已和进口同类型产品性能相当,且在导电纤维添加量为1%、抗静电剂用量20~30 g/L的条件下,织物的抗静电性能已达最佳水平,过量添加反而会导致静电压半衰期增长。南北方实验室的测试数据存在显著差异,源于在标准许可范围内实验室湿度控制的差异及人为操作导致,应进一步规范测试条件。不同抗静电效果织物的吸烟灰、拖过草坪的吸附实验表明,添加导电纤维的毛涤混纺织物并不主动吸附烟灰等微粒,但存在由于表面光洁度不够、微粒直接接触后发生机械嵌合导致出现吸沾灰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涤织物 抗静电性能 吸沾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