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75篇文章
< 1 2 6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A review on machinability of carbon fiber reinforced polymer(CFRP)and glass fiber reinforced polymer(GFRP)composite materials 被引量:51
1
作者 Meltem Altin Karatas Hasan Gokkaya 《Defence Technology(防务技术)》 SCIE EI CAS CSCD 2018年第4期318-326,共9页
Fiber reinforced polymer(FRP) composite materials are heterogeneous and anisotropic materials that do not exhibit plastic deformation. They have been used in a wide range of contemporary applications particularly in s... Fiber reinforced polymer(FRP) composite materials are heterogeneous and anisotropic materials that do not exhibit plastic deformation. They have been used in a wide range of contemporary applications particularly in space and aviation,automotive,maritime and manufacturing of sports equipment. Carbon fiber reinforced polymer(CFRP) and glass fiber reinforced polymer(GFRP) composite materials,among other fiber reinforced materials,have been increasingly replacing conventional materials with their excellent strength and low specific weight properties. Their manufacturability in varying combinations with customized strength properties,also their high fatigue,toughness and high temperature wear and oxidation resistance capabilities render these materials an excellent choice in engineering applications.In the present review study,a literature survey was conducted on the machinability properties and related approaches for CFRP and GFRP composite materials. As in the machining of all anisotropic and heterogeneous materials,failure mechanisms were also reported in the machining of CFRP and GFRP materials with both conventional and modern manufacturing methods and the results of these studies were obtained by use of variance analysis(ANOVA),artificial neural networks(ANN) model,fuzzy inference system(FIS),harmony search(HS) algorithm,genetic algorithm(GA),Taguchi's optimization technique,multi-criteria optimization,analytical modeling,stress analysis,finite elements method(FEM),data analysis,and linear regression technique. Failure mechanisms and surface quality is discussed with the help of optical and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y,and profilometry. ANOVA,GA,FEM,etc. are used to analyze and generate predictive model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mposite materialS fiber reinforced polymer composite materialS CFRP GFRP Machining Wear Surface damage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ustainable large-format additive manufacturing of composite molds with 45-degree deposition strategies
2
作者 Pablo Castelló-Pedrero Javier Bas-Bolufer +2 位作者 César García-Gascón Juan Antonio García-Manrique Francisco Chinesta 《Defence Technology(防务技术)》 2025年第9期303-317,共15页
Military missions in hostile environments are often costly and unpredictable,with squadrons sometimes facing isolation and resource scarcity.In such scenarios,critical components in vehicles,drones,and energy generato... Military missions in hostile environments are often costly and unpredictable,with squadrons sometimes facing isolation and resource scarcity.In such scenarios,critical components in vehicles,drones,and energy generators may require structural reinforcement or repair due to damage.This paper proposes a portable,on-site production method for molds under challenging conditions,where material supply is limited.The method utilizes large format additive manufacturing(LFAM)with recycled composite materials,sourced from end-of-life components and waste,as feedstock.The study investigates the microstructural effects of recycling through shredding techniques,using microscopic imaging.Three potential defense-sector applications are explored,specifically in the aerospace,automotive,and energy industries.Additionally,the influence of key printing parameters,particularly nonparallel plane deposition at a 45-degree angle,on the mechanical behavior of ABS reinforced with 20%glass fiber(GF)is examined.The results demonstrate the feasibility of this manufacturing approach,highlighting reductions in waste material and production times compared to traditional methods.Shorter layer times were found to reduce thermal gradients between layers,thereby improving layer adhesion.While 45-degree deposition enhanced Young's modulus,it slightly reduced interlayer adhesion quality.Furthermore,recycling-induced fiber length reduction led to material degradation,aligning with findings from previous studies.Challenges encountered during implementation included weak part adherence to the print bed and local excess material deposition.Overall,the proposed methodology offers a cost-effective alternative to traditional CNC machining for mold production,demonstrating its potential for on-demand manufacturing in resource-constrained environment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arge format additive manufacturing Recycled material composite materials Glass fiber MOLDS DRONES Wind turbine Racing ca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Experimental investigation of engineered geopolymer composite for structural strengthening against blast loads
3
作者 Shan Liu Chunyuan Liu +3 位作者 Yifei Hao Yi Zhang Li Chen Zhan Li 《Defence Technology(防务技术)》 SCIE EI CAS CSCD 2024年第2期496-509,共14页
The recent increase in blast/bombing incidents all over the world has pushed the development of effective strengthening approaches to enhance the blast resistance of existing civil infrastructures.Engineered geopolyme... The recent increase in blast/bombing incidents all over the world has pushed the development of effective strengthening approaches to enhance the blast resistance of existing civil infrastructures.Engineered geopolymer composite(EGC)is a promising material featured by eco-friendly,fast-setting and strain-hardening characteristics for emergent strengthening and construction.However,the fiber optimization for preparing EGC and its protective effect on structural elements under blast scenarios are uncertain.In this study,laboratory tests were firstly conducted to evaluate the effects of fiber types on the properties of EGC in terms of workability,dry shrinkage,and mechanical properties in compression,tension and flexure.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showed that EGC containing PE fiber exhibited suitable workability,acceptable dry shrinkage and superior mechanical properties compared with other types of fibers.After that,a series of field tests were carried out to evaluate the effectiveness of EGC retrofitting layer on the enhancement of blast performance of typical elements.The tests include autoclaved aerated concrete(AAC)masonry walls subjected to vented gas explosion,reinforced AAC panels subjected to TNT explosion and plain concrete slabs subjected to contact explosion.It was found that EGC could effectively enhance the blast resistance of structural elements in different scenarios.For AAC masonry walls and panels,with the existence of EGC,the integrity of specimens could be maintained,and their deflections and damage were significantly reduced.For plain concrete slabs,the EGC overlay could reduce the diameter and depth of the crater and spallation of specimen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ngineered geopolymer composites fiber optimization Strengthening material Blast resistance Masonry wall Reinforced AAC panel Plain concrete slab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激光去除碳纤维复合材料表面树脂工艺试验及胶接性能研究
4
作者 王伟 王蔚 +4 位作者 姚天昊 纪冬 田硕 刘伟军 卞宏友 《红外与激光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72-184,共13页
在航空航天复合材料使用过程中,不可避免地要与金属材料进行连接,因此保障接头的强度尤为重要。采用脉冲光纤激光器对碳纤维复合材料(CFRP)表面的树脂进行激光去除,研究了激光能量密度和激光行进速度对去除后试样的微观形貌及元素含量... 在航空航天复合材料使用过程中,不可避免地要与金属材料进行连接,因此保障接头的强度尤为重要。采用脉冲光纤激光器对碳纤维复合材料(CFRP)表面的树脂进行激光去除,研究了激光能量密度和激光行进速度对去除后试样的微观形貌及元素含量的影响规律。选用不同参数组合进行清洗试验,分析清洗后表面接触角和自由能的变化规律。然后进行胶接实验,并在胶接后对胶接件进行拉伸测试和疲劳测试,分析断面形貌来验证激光去除树脂对胶接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树脂的去除量随着激光能量密度的增加或行进速度的减小而逐渐变多;在试验中,当激光能量密度为6.37 J/cm^(2)、激光行进速度为4 mm/s时,基体表面的接触角最小,表面自由能最高,拉伸强度是未清洗表面的两倍以上,并且具有良好的疲劳特性。通过工艺参数的合理选择可以有效去除CFRP表面树脂,并获得较好的表面形貌,同时也能保证碳纤维没有损伤,提升其胶接后的力学性能。最后,通过分析确定了表面树脂去除机制为烧蚀气化和振动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光去除 碳纤维复合材料 微观形貌 机械性能 树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I气凝胶/芳纶复合材料的制备及阻燃隔热性能
5
作者 廖喜林 丁娜 +2 位作者 刘淑萍 王慧萍 刘让同 《工程塑料应用》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7,共7页
聚酰亚胺(PI)是一类主链含酰亚胺基团的大分子聚合物,具有高力学性能、低导热性和良好的加工性能,被广泛用作微电子、个人热管理和航空航天等领域的隔热材料。为拓展PI气凝胶材料在热防护服领域的应用,选用3,3,4,4-联苯四甲酸二酐和4,4... 聚酰亚胺(PI)是一类主链含酰亚胺基团的大分子聚合物,具有高力学性能、低导热性和良好的加工性能,被广泛用作微电子、个人热管理和航空航天等领域的隔热材料。为拓展PI气凝胶材料在热防护服领域的应用,选用3,3,4,4-联苯四甲酸二酐和4,4-二氨基二苯醚为单体合成了聚酰胺酸,再用三乙胺和丙酮进行后处理得到聚酰胺酸盐(PAAs),并以芳纶毡为增强纤维,采用冷冻干燥与热亚胺化相结合的方法制备了不同PAAs固含量的PI气凝胶/芳纶复合材料。通过调控PAAs的固含量,研究了其对复合材料形貌、分子结构、阻燃性能、隔热性能及热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PAAs固含量的增加,复合材料内部形成了更为致密的三维网络结构,有效锁定了纤维间的空气层,从而显著提升了隔热性能。其中,PAAs固含量为2.0 g的PI气凝胶/芳纶复合材料在氮气气氛下800℃时的残炭率达到44.8%,极限氧指数为31.6%,垂直燃烧测试中炭化长度仅为1.0 cm,展现出良好的阻燃特性;同时,该样品可有效隔绝232.6℃的高温,总热释放量低至8.5 kJ/g,表明其具有出色的热防护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酰亚胺气凝胶 芳纶纤维 阻燃性能 隔热性能 复合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增材制造连续纤维增强树脂基复合材料研究进展
6
作者 刘小龙 王文宇 +2 位作者 赵阳 王晓明 牛宗伟 《中国表面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18,共18页
连续纤维增强树脂基复合材料是近年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高性能复合材料,采用增材制造技术制备复合材料具有制造过程灵活、成型效率高的优点,因此成为研究的热点。总结树脂基体材料和纤维材料的特点,重点论述连续纤维增强树脂基复合材料... 连续纤维增强树脂基复合材料是近年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高性能复合材料,采用增材制造技术制备复合材料具有制造过程灵活、成型效率高的优点,因此成为研究的热点。总结树脂基体材料和纤维材料的特点,重点论述连续纤维增强树脂基复合材料增材制造的挤出和浸渍工艺及其温度、打印速度、打印间距等工艺参数对材料的影响,综述连续纤维增强树脂基复合材料的纤维与基体之间、层与层之间断面微观组织结构和材料的拉伸强度与弯曲强度等力学性能。针对目前连续纤维增强树脂基复合材料的增材制造材料需求增加和性能缺陷等存在的问题做出总结并对发展方向提出建议,如提高复合材料的可回收性并进一步改善增材制造工艺过程等。通过对当前连续纤维增强树脂基复合材料的研究进展进行总结,全面了解该领域的研究现状,对未来的研究趋势及应用领域进行分析和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连续纤维 树脂材料 增材制造 复合材料 界面结合 力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GFRP材料对微水头水车叶片结构性能的影响
7
作者 陈小翠 崔煜崑 +1 位作者 郑源 米渊 《排灌机械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308-315,共8页
在单向流固耦合的理论基础上,通过模拟叶片在不同旋转角度下所承受的流体压力,将得出的流体压力数据作为结构分析的边界条件,输入到有限元分析模型进行分析.考虑环氧S玻璃纤维和环氧E玻璃纤维的复合材料,将两种复合材料进行水车叶片结... 在单向流固耦合的理论基础上,通过模拟叶片在不同旋转角度下所承受的流体压力,将得出的流体压力数据作为结构分析的边界条件,输入到有限元分析模型进行分析.考虑环氧S玻璃纤维和环氧E玻璃纤维的复合材料,将两种复合材料进行水车叶片结构设计,探究复合材料中不同铺层角度对水车力学性能的影响,以得出最佳铺层方案,并将复合材料叶片的结构分析结果与实体结构叶片的结果进行对比.结果表明,应用环氧E玻璃纤维材料并采用铺层角度θ为15°的铺层方案对微水头水车叶片结构性能的改善最显著;在相同工况下相比于实体钢叶片,复合材料叶片的最大变形量比结构钢叶片减少了53.4%,有效缓解了应力集中的现象,同时,复合材料叶片的质量也大幅减轻,达到了80.7%的减重效果,为微水头水车叶片的安全稳定运行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水头水车 叶片 玻璃纤维增强材料 复合材料 铺层角度 力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机床用玄武岩-聚丙烯增强树脂混凝土复合材料的制备与性能研究
8
作者 乔雪涛 张宇翔 +4 位作者 李慧 翟进 刘锋卓 王一鸣 李放 《机床与液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235-242,共8页
为了优化玄武岩-聚丙烯树脂混凝土复合材料的组分配比,采用正交试验法制备新型高强度玄武岩-聚丙烯纤维树脂混凝土试件,分析不同因素对材料抗压性能和热态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影响玄武岩-聚丙烯纤维树脂混凝土复合材料抗压强度的因素... 为了优化玄武岩-聚丙烯树脂混凝土复合材料的组分配比,采用正交试验法制备新型高强度玄武岩-聚丙烯纤维树脂混凝土试件,分析不同因素对材料抗压性能和热态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影响玄武岩-聚丙烯纤维树脂混凝土复合材料抗压强度的因素由大到小依次为:树脂、纤维、骨料、填料质量分数。综合考虑玄武岩-聚丙烯纤维复合材料的抗压强度以及热膨胀系数等各因素,各因素最优配比为:树脂质量分数12%、纤维质量分数1.6%、骨料质量分数79%以及填料质量分数7.4%,该配比下试件的抗压强度均值可以达到121.33 MPa,热膨胀系数为11×10-6/℃,较添加混杂纤维前降低了8.3%,平均密度为2600 kg/m 3,平均吸水率为0.032%,平均弯曲强度为30.4 MP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床床身 混杂纤维 复合材料 正交试验 抗压强度 热膨胀系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纤维增强混凝土静动态力学性能研究进展
9
作者 王道远 袁金秀 +1 位作者 武薇 闫军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493-503,共11页
纤维增强混凝土(FRC)兼具优良的力学性能和耐久性,在桥梁隧道、海上建筑和军事防护工程等领域有广阔的应用前景。纤维在混凝土中的增强和抑裂效果及作用机理,对于FRC的设计和工程应用至关重要。本文介绍了不同类型FRC的组成及特点,综述... 纤维增强混凝土(FRC)兼具优良的力学性能和耐久性,在桥梁隧道、海上建筑和军事防护工程等领域有广阔的应用前景。纤维在混凝土中的增强和抑裂效果及作用机理,对于FRC的设计和工程应用至关重要。本文介绍了不同类型FRC的组成及特点,综述了FRC在抗压、抗拉等静态力学性能,以及抗冲击、抗侵彻等动态力学性能和作用机理方面的研究进展,对现阶段研究中存在的不足和未来的发展方向进行了分析和评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纤维增强混凝土 水泥基复合材料 静态力学性能 动态力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植物纤维与多孔材料复合砂浆的隔热性能研究及高温建筑应用
10
作者 刘跃国 刘一鸣 +1 位作者 李伟 张茂钦 《混凝土》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210-216,222,共8页
为解决传统砂浆(CM)在高温环境下隔热性能差、能耗高的问题,以水泥砂浆为基体,制备了枣椰纤维复合砂浆(DPRM)、阿尔法纤维复合砂浆(AFRM)以及白色碎石砂浆(WG),采用试验箱模型,系统分析了不同材料的热物理性能、隔热效果和热时滞性能,... 为解决传统砂浆(CM)在高温环境下隔热性能差、能耗高的问题,以水泥砂浆为基体,制备了枣椰纤维复合砂浆(DPRM)、阿尔法纤维复合砂浆(AFRM)以及白色碎石砂浆(WG),采用试验箱模型,系统分析了不同材料的热物理性能、隔热效果和热时滞性能,评估其在建筑节能中的潜力。研究结果表明:复合砂浆的热导率较传统砂浆显著降低,其中DPRM和AFRM的热导率分别为0.80 W/(m·K)和0.71 W/(m·K),降低了40.30%和47.01%。WG隔热性能最佳,最大热流仅为13.52 W/m^(2),比CM减少约70%。在屋顶内外表面温差方面,DPRM、AFRM和WG分别为18.75℃、19.60℃和22.56℃,而CM仅为12.49℃。WG的热时滞性能最突出,温度峰值较外表面延迟4 h15 min,DPRM和AFRM分别为3 h 45 min和4 h,明显优于CM的2 h 30 min。WG、AFRM和DPRM的日均热增益分别比CM减少78.31%、32.92%和26.87%。综合性能评估显示:WG以多孔性结构和高反照率成为高温地区建筑外壳和屋顶工程的理想材料;植物纤维复合砂浆则兼具保温与轻量化特点,适用于需要减轻自重的建筑。为高温环境下的绿色建筑设计提供了科学依据,可提升建筑热舒适性并减少能源消耗,具有重要的工程实际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纤维复合砂浆 多孔材料 隔热性能 建筑节能 高温环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棕榈纤维吸声复合材料的老化性能
11
作者 张毅 沈殷 +1 位作者 高金霞 郁崇文 《纺织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27-134,共8页
为探讨棕榈吸声复合材料替代黄麻吸声内饰板的可行性,研究了棕榈纤维毡/陶粒/聚(3-羟基丁酸酯-co-3-羟基戊酸酯)(PHBV)吸声复合材料、黄麻纤维毡/PHBV吸声内饰板分别在自然光老化、湿热老化、紫外光照老化工艺下的拉伸强度、弯曲强度、... 为探讨棕榈吸声复合材料替代黄麻吸声内饰板的可行性,研究了棕榈纤维毡/陶粒/聚(3-羟基丁酸酯-co-3-羟基戊酸酯)(PHBV)吸声复合材料、黄麻纤维毡/PHBV吸声内饰板分别在自然光老化、湿热老化、紫外光照老化工艺下的拉伸强度、弯曲强度、无缺口冲击强度和吸声系数平均值,以及在自然光老化、湿热老化工艺下的抑菌率;分析了湿热老化下吸声复合材料的吸水率和厚度方向膨胀率;测试了紫外光照老化下2种纤维的木质素含量、表面和拉伸断面形貌、化学结构;运用剩余强度模型预测了自然光老化下的力学性能。结果表明:3种老化工艺下棕榈吸声复合材料完全可替代黄麻吸声内饰板,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均有一定的抑菌效果;湿热老化下复合材料的吸水率、厚度方向膨胀率随温度上升而增大,抑菌率快速下降;纤维木质素含量的减少是导致紫外光照老化下复合材料力学性能降低的重要原因;预测1095 d后吸声材料的拉伸强度为24.97 MPa,弯曲强度为44.23 MPa,1825 d后拉伸强度为22.51 MPa,弯曲强度为41.94 MP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棕榈纤维毡 吸声系数 老化性能 湿热老化 汽车内饰材料 剩余强度模型 吸声复合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碳纤维增强复合材料阻尼性能的研究进展
12
作者 孙国栋 吕龙飞 +5 位作者 解静 贾研 康凯 郑斌 尹昭怡 田清来 《材料导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256-266,共11页
针对工程应用中不可避免的振动、冲击和噪声等引起的零件失效、精度下降和结构损伤等一系列负面影响,材料阻尼性能的研究和预测显得尤为重要。碳纤维增强复合材料作为结构材料,其阻尼性能受到国内外专家学者的广泛关注。本文阐述了碳纤... 针对工程应用中不可避免的振动、冲击和噪声等引起的零件失效、精度下降和结构损伤等一系列负面影响,材料阻尼性能的研究和预测显得尤为重要。碳纤维增强复合材料作为结构材料,其阻尼性能受到国内外专家学者的广泛关注。本文阐述了碳纤维增强复合材料的阻尼来源和预测阻尼性能的主要方法,以树脂基、陶瓷基、碳质基、金属基和夹层材料为例,介绍了国内外专家学者在基体改性、夹层材料和损伤破坏对碳纤维增强复合材料阻尼性能的影响方面的主要研究成果,并对碳纤维增强复合材料阻尼性能的研究进行了总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纤维增强复合材料 阻尼性能 基体改性 夹层材料 损伤破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受压旋转复合材料钻柱横向振动的格林函数解
13
作者 常学平 陈美 +1 位作者 范谨铭 于学会 《应用力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434-445,共12页
受压旋转钻柱易发生横向振动,引起钻柱失效、井眼扩径等严重事故。采用格林函数法对受压旋转复合材料钻柱系统横向振动响应进行了研究,获得了系统双向耦合振动的响应解析解。以钻柱整体为对象,基于Hamilton原理建立了计入自旋角速度及... 受压旋转钻柱易发生横向振动,引起钻柱失效、井眼扩径等严重事故。采用格林函数法对受压旋转复合材料钻柱系统横向振动响应进行了研究,获得了系统双向耦合振动的响应解析解。以钻柱整体为对象,基于Hamilton原理建立了计入自旋角速度及钻压影响的钻柱双向耦合动力学方程。采用格林函数法,将方程进行分离变量、Laplace变换和Laplace逆变换,获得了受压自旋复合材料钻柱双向耦合振动的格林函数解。在数值分析部分,首先验证本研究方法的可靠性,然后借助系统的格林函数解,分析了纤维铺层角、旋转角速度、钻压、钻井液流速等参数对受压旋转复合材料钻柱系统的横向振动的影响。研究表明,纤维铺层角越大钻柱系统的格林函数响应越大,在一定范围内转速越大对应钻柱的格林函数响应也随之增大;自旋角速度、钻井液流速及纤维铺层角联合效应下,钻柱系统横向耦合振动会产生共振带。据共振带发生的位置可以找出结构因为发生大幅度振动进而导致失稳和破坏的复合材料与旋转角速度的危险取值区间,通过避开危险取值区间从而有效避免结构的失稳和破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格林函数法 LAPLACE变换 复合材料钻柱 旋转角速度 共振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热塑性复合材料磨削温度对表面质量影响研究
14
作者 张红哲 周顺 +3 位作者 鲍永杰 陈晨 贾煜鑫 殷国运 《哈尔滨工程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438-1445,共8页
热塑性碳纤维复合材料对切削热敏感,为了更好地研究磨削温度对其加工性能的影响,本文建立了磨削温度场仿真模型,以获取不同铺层方向以及磨削参数下的温度分布特征,进而探究磨削温度与表面质量的关联关系。结果表明:建立的温度场仿真模... 热塑性碳纤维复合材料对切削热敏感,为了更好地研究磨削温度对其加工性能的影响,本文建立了磨削温度场仿真模型,以获取不同铺层方向以及磨削参数下的温度分布特征,进而探究磨削温度与表面质量的关联关系。结果表明:建立的温度场仿真模型有效的预测了磨削温度,误差小于12.37%;磨削热主要沿纤维方向传导,导致不同铺层方向材料表面的磨削温度呈现明显的差异;当磨削温度超过80℃时,磨削表面树脂涂覆现象明显,并且随着温度的增加损伤加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塑性碳纤维复合材料 复合材料 磨削温度 温度场仿真 热传导 表面质量 热损伤 数值仿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强中模型碳纤维树脂基复合材料冲击损伤比较研究
15
作者 李珂 巴金石 李伟东 《材料导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S1期736-738,共3页
对国产高强中模型碳纤维环氧、双马树脂基复合材料层合板分别进行了冲击试验和冲击后压缩强度试验,获得了不同冲击能量下的凹坑深度、冲击后压缩强度以及压缩破坏应变等数据。通过对试验结果分析可知:两种复合材料的冲击能量—凹坑深度... 对国产高强中模型碳纤维环氧、双马树脂基复合材料层合板分别进行了冲击试验和冲击后压缩强度试验,获得了不同冲击能量下的凹坑深度、冲击后压缩强度以及压缩破坏应变等数据。通过对试验结果分析可知:两种复合材料的冲击能量—凹坑深度曲线和凹坑深度—剩余压缩强度曲线均存在拐点。冲击能量低于40 J时环氧树脂基复合材料损伤阻抗性能高于双马树脂基复合材料;冲击能量高于40 J时存在相反关系。凹坑深度小于2 mm时,环氧树脂基复合材料损伤容限性能高于双马树脂基复合材料,大于2 mm时两者性能相当。两种复合材料层合板在6.7 J/mm冲击能量下的冲击后压缩强度(CAI)差异较大,在目视勉强可见损伤(BVID)下的CAI差异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强中模型碳纤维 环氧树脂基复合材料 双马树脂基复合材料 冲击损伤 损伤阻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碳纤维增强乙烯基酯树脂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和耐久性能研究
16
作者 王信君 李平昌 《塑料工业》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40-46,71,共8页
为获得具有良好耐久性能的乙烯基酯树脂(VE)基复合材料,以碳纤维(CF)为增强材料,采用熔融灌注法制备了碳纤维/乙稀基酯树脂复合材料(CF/VE)。采用红外光谱(FTIR)分析、拉伸性能、弯曲性能和吸湿率等测试方法,对CF/VE的力学性能和耐久性... 为获得具有良好耐久性能的乙烯基酯树脂(VE)基复合材料,以碳纤维(CF)为增强材料,采用熔融灌注法制备了碳纤维/乙稀基酯树脂复合材料(CF/VE)。采用红外光谱(FTIR)分析、拉伸性能、弯曲性能和吸湿率等测试方法,对CF/VE的力学性能和耐久性能进行了研究。研究表明,VE在不同介质中浸泡会发生一定程度的水解,且NaOH溶液影响最大。VE在去离子水、H_(2)SO_(4)溶液和NaCl溶液中的吸湿率符合Fick扩散定律,而VE在NaOH溶液吸湿率在60 d之前符合Fick扩散定律,60 d之后吸湿率显著增长。CF显著提高了CF/VE的力学性能,CF/VE拉伸强度和弯曲强度是纯VE的18和7倍。不同介质浸泡后,纯VE和CF/VE的拉伸强度和弯曲强度都逐渐下降。不同介质对弯曲强度的不利影响高于拉伸强度,且浸泡120 d后,NaOH溶液对力学性能的影响最大。NaOH中浸泡120 d后CF/VE拉伸强度和弯曲强度降低7.2%和39.9%,但是CF/VE的力学性能仍远高于纯VE。总体来说,CF显著提高了CF/VE的力学性能和耐久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纤维/乙烯基酯树脂复合材料 力学性能 耐久性能 拉伸强度 弯曲强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氮化物纤维及其增强陶瓷基复合材料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7
作者 綦开宇 张庆利 +3 位作者 邵长涛 姜立平 王洪升 韦其红 《中国陶瓷》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9,共9页
高性能陶瓷材料因其优异的热稳定性、耐磨损、耐腐蚀、抗烧蚀等性能在航天航空及军用设备等领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但由于陶瓷本身具有的脆性以及存在抗热震性能差等问题使其难以承受更加严苛的服役环境。利用陶瓷纤维制备纤维增强陶瓷... 高性能陶瓷材料因其优异的热稳定性、耐磨损、耐腐蚀、抗烧蚀等性能在航天航空及军用设备等领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但由于陶瓷本身具有的脆性以及存在抗热震性能差等问题使其难以承受更加严苛的服役环境。利用陶瓷纤维制备纤维增强陶瓷基复合材料是克服以上问题最直接的方法之一。在耐高温透波材料领域,与石英纤维增强陶瓷基复合材料相比,氮化物纤维增强陶瓷基复合材料具有更高的耐温性能,成为下一代高性能天线罩的首选材料。主要针对几种不同氮化物纤维、界面层及氮化物纤维增强陶瓷基复合材料制备方法及性能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陶瓷 氮化物纤维 界面层 复合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织造亚麻纤维复合材料的制备与性能 被引量:1
18
作者 王宏伟 杨人元 +4 位作者 周腾 占晓 徐余欢 龙雪彬 秦舒浩 《塑料工业》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27-133,共7页
为满足市场对对复合材料高性能、绿色和环保的要求,本研究以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4080纤维)为基体,亚麻纤维为增强体,采用针刺非织造技术和热压技术成功制备了一种工序简单、力学性能优异、可生物降解的亚麻纤维增强4080纤维的复合材... 为满足市场对对复合材料高性能、绿色和环保的要求,本研究以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4080纤维)为基体,亚麻纤维为增强体,采用针刺非织造技术和热压技术成功制备了一种工序简单、力学性能优异、可生物降解的亚麻纤维增强4080纤维的复合材料。研究了成型温度、成型时间、亚麻纤维含量对复合材料形貌、热稳定性、力学性能等的影响。结果表明,最佳模压工艺为温度180℃、时间12 min。亚麻纤维含量(质量分数)为40%时,复合材料拉伸强度、弯曲强度和弯曲模量最大,分别为36.51、40.56和1963.17 MPa。升温可使4080纤维熔融提高黏结性,但超180℃会破坏亚麻纤维组织;模压时间不足12 min,4080纤维熔融不完全,超12 min会破坏化学结构。亚麻纤维含量增加,拉伸强度等先增后减,断裂伸长率先减后增。热稳定性方面,4080纤维比例增大,起始热分解温度和最大热分解温度升高。形貌分析显示亚麻纤维含量为40%时,纤维黏附性最好。该工艺环境友好、简单,有望用于汽车内饰等批量生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材料 亚麻纤维 热压 非织造垫 聚酯纤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无机质增强植物纤维高分子复合材料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9
作者 李羽佳 王喜明 +1 位作者 姚利宏 胡建鹏 《化工新型材料》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5-20,共6页
无机质增强植物纤维高分子复合材料已成为功能型复合材料领域中的重点关注对象,其具有性能优异、附加值高、应用领域广等优势。系统综述了国内外关于蒙脱土、云母、氧化物、碳酸钙、滑石粉、石墨烯、炭黑及碳纳米管等无机质增强植物纤... 无机质增强植物纤维高分子复合材料已成为功能型复合材料领域中的重点关注对象,其具有性能优异、附加值高、应用领域广等优势。系统综述了国内外关于蒙脱土、云母、氧化物、碳酸钙、滑石粉、石墨烯、炭黑及碳纳米管等无机质增强植物纤维高分子复合材料在阻燃、耐老化、导电及电磁屏蔽等功能方面的研究现状和进展,针对无机质增强复合材料在功能性拓展、无机质与基体材料复合、功能性内在机理分析等方面提出存在的问题,并展望功能型复合材料领域的发展前景,以期为进一步推动高附加值功能型复合材料的研究提供科学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机质 植物纤维 功能型复合材料 性能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损耗中红外复合材料空芯反谐振光纤 被引量:1
20
作者 金宇龙 张鑫 +2 位作者 姚静远 顾帅 王璞 《红外与激光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58-66,共9页
为进一步优化石英基空芯反谐振光纤在中红外3~5μm波段的传输损耗,提出一种中红外波段低损耗导光的复合材料空芯反谐振光纤结构,通过在石英基空芯反谐振光纤包层毛细管外侧添加中红外波段高透过率材料作为沉积层,进而降低其在中红外波... 为进一步优化石英基空芯反谐振光纤在中红外3~5μm波段的传输损耗,提出一种中红外波段低损耗导光的复合材料空芯反谐振光纤结构,通过在石英基空芯反谐振光纤包层毛细管外侧添加中红外波段高透过率材料作为沉积层,进而降低其在中红外波段的吸收损耗。利用有限元分析软件系统地研究了该结构中沉积层材料厚度占比、沉积层材料性质等因素对中红外波段复合材料光纤传输性能的影响。当复合材料空芯反谐振光纤的纤芯直径为120μm,石英层厚度为400 nm,沉积层为1022.98 nm厚的InF3材料时,复合材料空芯反谐振光纤在5μm波长处的传输损耗为0.83 dB/m,与谐振波长一致的同结构石英基空芯反谐振光纤相比传输损耗降低了~48.51%。证明该结构可实现中红外波段激光的低损耗传输,有望为中红外波段激光柔性传输提供新的解决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红外光纤 空芯反谐振光纤 复合材料光纤 光纤结构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