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44篇文章
< 1 2 2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Analysis and Design of Wireless Networked Control System Utilizing Adaptive Coded ModulationAnalysis and Design of Wireless Networked Control System Utilizing Adaptive Coded Modulation 被引量:4
1
作者 YANG Li GUAN Xin-Ping LONG Cheng-Nian LUO Xiao-Yuan 《自动化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7期911-918,共8页
关键词 无线网络控制系统 计算机技术 自动化系统 网络条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磁耦合多频谐振式无线电能传输系统设计 被引量:1
2
作者 胡波 王汉卿 +1 位作者 李江南 李锐华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4-30,共7页
为了适应多频多负载无线供电应用场景,提出了一种单发射双接收磁耦合多频谐振式无线电能传输系统设计方案。首先,基于互感理论和耦合模理论,建立了单发射双接收无线电能传输系统等效电路模型;其次,通过分析脉宽调制对系统无线电能传输... 为了适应多频多负载无线供电应用场景,提出了一种单发射双接收磁耦合多频谐振式无线电能传输系统设计方案。首先,基于互感理论和耦合模理论,建立了单发射双接收无线电能传输系统等效电路模型;其次,通过分析脉宽调制对系统无线电能传输特性的影响规律,提出了一种基于单极性控制的多频复合脉宽调制策略;然后,针对单发射双接收磁耦合多频谐振式无线电能传输系统,设计了一种基于圆角矩形的同轴异侧单发射双接收平面螺旋形磁耦合线圈及相应的高频控制电路和谐振补偿电路;最后,搭建系统样机进行实验测试。测试结果表明,该系统能够同时实现多个磁耦合谐振频率无线电能的有效传输,验证了系统设计方案的可行性及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线电能传输 单发射多接收 脉宽调制 磁耦合多频谐振 实验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调幅调谐式的双向能量与信号同步传输
3
作者 张欣 王龙龙 +1 位作者 高鹏翔 方支剑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79-87,共9页
为解决感应式无线电能传输中双向能量与信号同步传输系统存在的结构复杂、传输速率低、能量信号串扰等问题,提出了一种新型基于调幅调谐式的双向能信同传方法。文中通过改变逆变器移相全桥控制的移相角对正向信号进行调幅调制实现信号... 为解决感应式无线电能传输中双向能量与信号同步传输系统存在的结构复杂、传输速率低、能量信号串扰等问题,提出了一种新型基于调幅调谐式的双向能信同传方法。文中通过改变逆变器移相全桥控制的移相角对正向信号进行调幅调制实现信号正向传输,采用改变副边谐振电容对反向信号进行调谐调制实现信号反向传输,从而使得线圈两端电流带有信号特征,并利用电流互感器将带有信号特征的电流信号通入解调电路中还原信号。首先,通过对电路结构进行理论推导分析;其次,采用Matlab/Simulink进行仿真分析并且验证理论分析的正确性;最后,根据仿真结果搭建了一个功率为120 W实验平台。结果表明:在功率为120 W的条件下,负载电压波动小于3%,电能传输对信号传输影响较小,可实现正向4 kbps、反向20 kbps的高速半双工传输,信号传输误码率为0.1%;仿真试验结果证明了该方法在感应式无线电能传输中能够有效实现双向能量与信号同步传输,具有较高传输速率和低误码率,可为无线电能传输系统设计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线电能传输(WPT) 信号双向传输 移相全桥 电容调制 解调电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相-单相矩阵变换器的感应式无线电能传输系统调制策略
4
作者 张欣 魏祥宇 +2 位作者 高佳鑫 王龙龙 高鹏翔 《电机与控制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57-166,共10页
针对感应式无线电能传输系统使用多级功率转换结构存在的传输效率较低,成本较高,结构复杂的问题,使用矩阵变换器替代传统多级功率转换结构,提出一种基于三相-单相矩阵变换器的调制策略,实现AC-AC直接功率变化。电网侧的三相工频交流电... 针对感应式无线电能传输系统使用多级功率转换结构存在的传输效率较低,成本较高,结构复杂的问题,使用矩阵变换器替代传统多级功率转换结构,提出一种基于三相-单相矩阵变换器的调制策略,实现AC-AC直接功率变化。电网侧的三相工频交流电通过矩阵变换器的功率调制,实现能量注入状态和自由振荡状态之间的切换,直接输出高频可控电流。矩阵变换器共有十二种工作模式,基于调制策略调节谐振电流,无需中间储能元件,减少开关的操作次数,使功率开关管工作在零电流软开关(ZCS)状态,提高变换器的可靠性和效率。构建实验模型进行仿真分析,并搭建实验平台验证了控制策略的可行性。实验结果表明,所提出的控制策略将50 Hz工频交流电直接转换为20 kHz的高频交流电,矩阵变换器输出功率为51.3 W,转换效率为92.9%,所使用的调制策略简单,便于实际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感应式无线电能传输 三相-单相矩阵变换器 调制策略 零电流软开关 谐振电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复合标矢量一体水听器的微型声呐浮标设计 被引量:3
5
作者 张宇辉 张国军 +3 位作者 张文庆 张亚博 王江江 张文栋 《传感器与微系统》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88-91,共4页
本文设计了一种基于复合标矢量一体水听器技术的微型声呐浮标,主要针对海洋水声监测与采集以及水下目标探测。该浮标以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PGA)为控制核心,具有小型化、大容量采集存储、可远程无线控制、较高的可用性和易于部署等特点。... 本文设计了一种基于复合标矢量一体水听器技术的微型声呐浮标,主要针对海洋水声监测与采集以及水下目标探测。该浮标以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PGA)为控制核心,具有小型化、大容量采集存储、可远程无线控制、较高的可用性和易于部署等特点。利用水听器捕获多路数据,并结合惯性导航模块采集到的位置和姿态数据,实现了多元数据的综合记录。系统内置电源与无线传输模块可保证在复杂的海洋环境中值守80h以上,并克服传统浮标的线缆干扰和限制,使其不受距离和环境条件束缚。通过水库实验证明:该浮标性能稳定且可靠,依托其采集并利用无线回传的数据,对声源目标进行方位角估计,与GPS实际数据对比,其误差小于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标矢量一体水听器 多功能模块集成 现场可编程门阵列 远程无线控制 小型化 目标声源方位角估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面向信号调制识别的对抗攻击与防御综述
6
作者 徐冬月 田蕴哲 +6 位作者 陈康 李轶珂 吴亚伦 童恩栋 牛温佳 刘吉强 史忠植 《计算机研究与发展》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713-1737,共25页
随着深度学习的飞速发展,基于深度神经网络的信号调制识别任务成为无线通信领域热门研究.研究发现,深度神经网络模型极易受到对抗性扰动的影响,使调制识别任务失效.目前面向无线通信安全性的研究工作仍存在些许瓶颈问题与理论空白,源于... 随着深度学习的飞速发展,基于深度神经网络的信号调制识别任务成为无线通信领域热门研究.研究发现,深度神经网络模型极易受到对抗性扰动的影响,使调制识别任务失效.目前面向无线通信安全性的研究工作仍存在些许瓶颈问题与理论空白,源于无线通信固有的实验环境、数据结构与信号特征等多维度特性,不能将其他领域较为成熟的攻防方法简单迁移到信号对抗攻击中.面向信号调制识别领域的对抗攻防,总结该领域对抗攻击与防御技术研究工作,提出信号调制识别领域的通用对抗攻击分类框架与威胁模型,将该领域研究工作分类为物理自我防御式攻击和数字直接访问式攻击,并以2维图形式进行系统化整合与可视化展示,详细阐述对抗攻击方法、对抗样本生成技术与理论公式、对抗检测与防御技术最新的研究工作,系统提炼无线通信对抗攻击研究的3个维度特性并归纳相应的处理方法,最后总结面向信号调制识别的攻防安全领域在未来的研究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度神经网络 无线通信 信号调制识别 对抗攻击 防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空间光调制器的大气湍流模拟理论与技术进展
7
作者 郝依琳 柯熙政 《光通信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53-59,共7页
为克服大气湍流对光波传输的影响并提升室内模拟精度,系统总结了基于空间光调制器(SLM)的大气湍流模拟理论与技术进展。首先,解析了液晶空间光调制器(LC-SLM)的相位调制原理;然后,结合Zernike多项式法、傅里叶变换谱反演法及次谐波补偿... 为克服大气湍流对光波传输的影响并提升室内模拟精度,系统总结了基于空间光调制器(SLM)的大气湍流模拟理论与技术进展。首先,解析了液晶空间光调制器(LC-SLM)的相位调制原理;然后,结合Zernike多项式法、傅里叶变换谱反演法及次谐波补偿技术生成湍流相位屏,实现对湍流的高精度模拟。分析表明:SLM技术具有实时可调、调制精度高、适用于多波长环境等显著优势,能有效应用于光通信性能评估、自适应光学校正及成像质量优化与提升等领域。未来通过优化液晶器件性能、提升刷新频率及多物理场耦合技术,可进一步提升湍流模拟的真实度与实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线光通信 空间光调制器 大气湍流 数值模拟 相位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双向WPT系统非对称调制策略研究与应用
8
作者 周梦豪 王付胜 +1 位作者 杨金涛 唐立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3期5213-5225,I0024,共14页
为了提高双向LCC-LCC型无线电能传输系统在轻载工况时的传输效率,提出一种适用于全功率范围的非对称调制策略,该调制策略可随输出功率的变化自动实现全桥模式到半桥模式的平滑过渡,且可实现宽范围软开关,进而显著提高系统效率。通过对... 为了提高双向LCC-LCC型无线电能传输系统在轻载工况时的传输效率,提出一种适用于全功率范围的非对称调制策略,该调制策略可随输出功率的变化自动实现全桥模式到半桥模式的平滑过渡,且可实现宽范围软开关,进而显著提高系统效率。通过对系统效率进行定量分析,建立非对称调制策略脉宽优化的理论基础;在此基础上,对非对称调制策略的所有工作模式进行详细划分,并引入时域模型,定量分析不同工作模式下实现软开关的约束条件;最后,通过搭建实验平台对不同工况下所提非对称调制策略和三移相调制策略进行对比实验和分析,证明所提调制策略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CC-LCC 双向无线电能传输 非对称调制 脉宽优化 软开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下无线光通信技术研究分析
9
作者 石勇 李朝阳 李江勇 《激光与红外》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155-1162,共8页
由于水下无线光通信在水下环境中具有高速、大容量数据传输等技术优势,近年来受到了广泛关注。本文概述了水下光通信的工作原理,分析了水下光通信相较于其他传统水下通信方式的优缺点,系统阐述了水下无线光通信系统核心技术,重点涵盖了... 由于水下无线光通信在水下环境中具有高速、大容量数据传输等技术优势,近年来受到了广泛关注。本文概述了水下光通信的工作原理,分析了水下光通信相较于其他传统水下通信方式的优缺点,系统阐述了水下无线光通信系统核心技术,重点涵盖了发射光源选择、水下信道建衰及信号调制与编解码方案等关键技术。同时,总结了水下无线光通信的未来发展趋势,为水下无线光通信的未来发展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下无线光通信 调制和编码调制 水下通信网 水下光通信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相矩阵式WPT系统网侧电流谐波抑制策略 被引量:1
10
作者 黄珺 杨快荣 +1 位作者 何许国 霍鹏冲 《电源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71-178,共8页
针对单相矩阵式无线电能传输MC-WPT(matrix converter based wireless power transfer)系统网侧电流谐波含量大的问题,提出1种谐波抑制调制策略,可有效降低网侧电流低次谐波含量及总谐波失真度THD(total harmonic distortion)。分析谐... 针对单相矩阵式无线电能传输MC-WPT(matrix converter based wireless power transfer)系统网侧电流谐波含量大的问题,提出1种谐波抑制调制策略,可有效降低网侧电流低次谐波含量及总谐波失真度THD(total harmonic distortion)。分析谐振槽电压电流特性,基于参数归一化方法得到2个基波分量的等效电路,进而推导出MC-WPT的数学模型。在此基础上,以消除低次谐波含量为目标,应用计算法得到接收侧H桥的优化调制波,使网侧电流低频成分仅有工频分量,从而降低网侧电流THD。最后搭建实验平台,验证所提谐波抑制调制策略的可行性与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线电能传输 矩阵变换器 总谐波失真 谐波抑制调制策略 网侧电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露天矿山智能无线起爆技术研究及应用
11
作者 李萍丰 张兵兵 +3 位作者 谢守冬 张金链 字永山 张万忠 《金属矿山》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00-105,共6页
智能爆破是爆破行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方向,而传统的有线网络起爆人工操作复杂、智能化水平不高,严重制约了爆破现场作业效率。因此,开发一套可靠适用的智能无线起爆器材意义重大。综合采用现代广泛应用的信息通信技术,与露天矿山爆破施工... 智能爆破是爆破行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方向,而传统的有线网络起爆人工操作复杂、智能化水平不高,严重制约了爆破现场作业效率。因此,开发一套可靠适用的智能无线起爆器材意义重大。综合采用现代广泛应用的信息通信技术,与露天矿山爆破施工相结合,研制了智能无线起爆模块、智能起爆控制器及无人机搭载的中继器,实现无线双向通信,确保爆破作业现场复杂电磁环境下的正常通信、可靠起爆,解决了单台起爆器一次起爆电子雷管数量的限制以及复杂地理环境下起爆站位置设置受限的难题。通过在广东肇庆大排项目的现场试验表明:采用智能无线起爆模式在多个台阶爆破场景中的试验效果良好。研究成果有助于扩大爆破作业规模,降低爆破作业人员劳动强度,显著提高作业效率,为智能矿山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能矿山 无线起爆 成套器材 无线起爆模块 爆破规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CC1101的无线评分系统设计
12
作者 韦宁燕 韦洪浪 《现代电子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24-29,共6页
为了解决各类竞赛活动评分数据收集困难、比赛过程不够公开透明、可能存在暗箱操作等问题,设计一种基于CC1101射频模块的无线评分系统。该系统以STC89C52单片机作为主控制器,将CC1101射频模块作为无线数据传输模块。整个系统由界面端软... 为了解决各类竞赛活动评分数据收集困难、比赛过程不够公开透明、可能存在暗箱操作等问题,设计一种基于CC1101射频模块的无线评分系统。该系统以STC89C52单片机作为主控制器,将CC1101射频模块作为无线数据传输模块。整个系统由界面端软件、控制端软件、主机和多个从机构成,界面端用于显示评分结果,控制端用于设置和统计评分数据,主机用于转发从机发送的评分数据,从机用于评委输入评分数据。所设计系统电路结构简单、可扩展性强、界面简洁,具有制作成本低、操作便捷、维护难度低等特点,有广阔的市场前景和较高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线评分系统 CC1101射频模块 STC89C52单片机 无线通信 数据传输 程序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合成孔径雷达的信息超表面无源通信技术
13
作者 李华 刘开雨 +6 位作者 邓云凯 李镇宁 罗超 李霁晨 任韬宇 陈峣 徐开江 《雷达学报(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928-949,共22页
卫星通信与星载合成孔径雷达(SAR)遥感探测的一体化技术旨在融合通信与遥感功能,实现数据传输与遥感成像的同步进行,以满足对高效、隐蔽和安全信息传输的需求,提升系统的多用途能力。然而,由于二者在波形特性、收发器设计及信号处理算... 卫星通信与星载合成孔径雷达(SAR)遥感探测的一体化技术旨在融合通信与遥感功能,实现数据传输与遥感成像的同步进行,以满足对高效、隐蔽和安全信息传输的需求,提升系统的多用途能力。然而,由于二者在波形特性、收发器设计及信号处理算法等方面存在显著差异,实现星载通信与遥感一体化系统面临诸多挑战。该研究提出了一种基于信息超表面技术的无源无线通信系统,结合SAR回波调制方法,创新性地实现了地星通信与星载SAR遥感探测的深度融合。该系统通过精确调制其SAR散射回波参数,在维持SAR遥感探测质量约束条件下实现了无源无线通信功能。在此基础上,利用电磁反向散射特性替代主动发射机制,有效保障了通信链路的电磁隐蔽性与信息安全特性。场景仿真实验与星载SAR数据实验结果验证了系统的可行性与有效性。实验结果表明,在兼容传统SAR波形体制的前提下,该系统成功实现了地星数据传输与星载SAR成像的同步运行。该研究的核心目标是推动星载SAR遥感探测系统与无线通信技术的深度融合,旨在实现频谱资源的高效利用,并探索如何将信息超表面技术有效应用于通信与遥感一体化系统中,而为该领域提供新的研究视角与技术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回波调制 信息超表面 通信遥感一体化 合成孔径雷达成像 无线无源通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集成无线电能传输功能的三端口DC-DC功率变换系统研究与设计
14
作者 熊栩巍 徐松 +2 位作者 聂鹏强 王苗 蒋伟 《电工技术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2期3815-3827,共13页
为了提高光伏储能及直流微电网中多端口直流变换器的性能并降低系统成本,该文设计一种集成LCL谐振耦合无线电能传输功能的三端口直流变换拓扑。首先采用混合功率流控制方法,两个半桥逆变器提供双端输入,负载通过LCL谐振网络实现无线耦... 为了提高光伏储能及直流微电网中多端口直流变换器的性能并降低系统成本,该文设计一种集成LCL谐振耦合无线电能传输功能的三端口直流变换拓扑。首先采用混合功率流控制方法,两个半桥逆变器提供双端输入,负载通过LCL谐振网络实现无线耦合。该拓扑允许双输入源之间共用一个LCL谐振网络自由传输功率,无需额外开关元件。然后通过脉宽调制(PWM)法控制谐振网络中的直流平均电流,实现功率潮流控制;移相调制(PSM)法则用于调节负载端输出功率。该系统允许双输入源具有不平衡电压等级。最后详细分析拓扑结构,在PSIM环境中建立了仿真模型,并进行闭环仿真以验证该控制方法的有效性。结果表明,通过搭建的实验平台验证了系统分析的合理性和有效性,系统峰值效率为93.6%,并验证了系统具有良好的动态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CL 谐振网络 无线电能传输 混合功率流控制 移相调制 多端口变换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距离抽头重构的生理雷达动态解调算法
15
作者 刘畅宇 张浩 +6 位作者 耿芳琳 白忠瑞 王鹏 李振锋 杜利东 陈贤祥 方震 《雷达学报(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35-150,共16页
在无感雷达体征监测中,与连续波(CW)雷达相比,调频式雷达(如FMCW和UWB)能实现对目标与杂波在距离上的有效区分。通过距离傅里叶变换,可以从不同距离区间提取出准静态目标的心跳和呼吸信号,从而提高监测精度。在已有研究中被广泛使用的... 在无感雷达体征监测中,与连续波(CW)雷达相比,调频式雷达(如FMCW和UWB)能实现对目标与杂波在距离上的有效区分。通过距离傅里叶变换,可以从不同距离区间提取出准静态目标的心跳和呼吸信号,从而提高监测精度。在已有研究中被广泛使用的距离快速傅里叶变换(FFT)存在一些缺陷:首先,当受试者的呼吸幅度过大,胸腔反射面可能会跨越距离仓的边界,从而影响信号的完整性。其次,受试者的呼吸运动会对生理信号造成幅度上的调制,不利于体征信号的波形恢复。基于上述原因该文提出了基于距离抽头重构和动态解调的算法架构,针对上述两种情况,在仿真和实验中对算法性能进行了评估。仿真分析表明发生跨距离仓的信号经过所提出算法处理后,信噪比(SNR)提升了17±5 dB。此外,实验通过获取8名受试者的多普勒心跳图(DHD)信号,定量分析了DHD信号与心冲击图(BCG)的一致性,DHD信号中心跳间隔相对于BCG信号的心跳间隔的均方根误差(RMSE)为21.58±13.26 ms(3.40%±2.0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毫米波无线电 无线传感 心率监测 非接触式传感 调频连续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LoRa技术的电力检修作业挂接地线智能监测系统
16
作者 黄光斌 《兵工自动化》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56-61,共6页
针对接触网检修作业中人工监测挂接地线状态弊端,设计基于长距离(long range,LoRa)技术的接触网检修作业挂接地线智能监测系统。通过监测层、传输层、控制层和应用层设计智能监测系统总体结构,在该结构下通过接地监测模块、LoRa无线通... 针对接触网检修作业中人工监测挂接地线状态弊端,设计基于长距离(long range,LoRa)技术的接触网检修作业挂接地线智能监测系统。通过监测层、传输层、控制层和应用层设计智能监测系统总体结构,在该结构下通过接地监测模块、LoRa无线通信模块和ARM控制芯片设计系统硬件结构;构建三自由度数学模型,计算不同方向挂接地线的输电线路自由度;利用线路自由度判断线路舞动幅度,并依据线路载流量大小判断接地线中电流情况,根据判断结果查看是否符合挂接线路安全运行条件,并通过LoRa无线通信模块对监测数据进行传输,发送至系统应用层调度中心与检修人员手持终端。实验结果表明:该系统可准确监测挂接地线状态,且具备较好的远距离传输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oRa技术 接触网检修作业 挂接地线 智能监测系统 无线通信模块 监测数据传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LoRa通信的无线发射台信号智能监测技术研究 被引量:10
17
作者 赵志刚 王磊 王兰忠 《现代电子技术》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5期14-18,共5页
为实现大面积无线发射台信号覆盖监测,有效地抵御监测过程中多径干扰和频率选择性衰减等干扰因素的影响,研究基于LoRa通信的无线发射台信号智能监测技术。在无线发射台发出信号后,转换成数字信号进行对比,识别出有效发射台信号后,通过... 为实现大面积无线发射台信号覆盖监测,有效地抵御监测过程中多径干扰和频率选择性衰减等干扰因素的影响,研究基于LoRa通信的无线发射台信号智能监测技术。在无线发射台发出信号后,转换成数字信号进行对比,识别出有效发射台信号后,通过级联型LoRa组网方式以及LoRa通信技术,将数据发送到服务器中存储,实现无线发射台信号的传输。利用循环位移因子对基带产生的Chirp信号完成调频扩频调制,扩展信号频谱,增强信号抗干扰能力以及传输可靠性,增强信号监测的效果。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够在距离LoRa终端设备2.5 km处依旧接收到发射台信号,丢包率为12%,能够准确地监测到无线发射台是否存在发射信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oRa通信 无线信号 发射台 智能监测 调频扩频 数字信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通信激光器及其调制技术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8
作者 高晓梅 舒玉婷 +4 位作者 梁静远 王慧琴 赵黎 宋鹏 柯熙政 《光通信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88-99,共12页
在光通信领域,激光器及其调制带宽、调制速率对无线光通信至关重要。对半导体激光器信号的调制方式主要有内调制和外调制两种。这两种调制技术具有各自的特点,适用于光纤通信中的不同领域,都是当前重要的研究热点。内调制激光器又称为... 在光通信领域,激光器及其调制带宽、调制速率对无线光通信至关重要。对半导体激光器信号的调制方式主要有内调制和外调制两种。这两种调制技术具有各自的特点,适用于光纤通信中的不同领域,都是当前重要的研究热点。内调制激光器又称为直接调制激光器,因其具有高速传输以及低成本的特点,成为目前应用在第五代移动通信技术(5G)前传和数据中心中的高性价比光源。而外调制激光器不存在光源附加的Chirp,所以可以有效地克服光纤色散造成的复合二次差拍(CSB)失真。文章在回顾通信激光器及其调制技术发展历程的基础上,介绍了西安理工大学在该领域所做的工作以及取得的主要进展。针对半导体激光器发生非线性失真的内外因素进行讨论,仿真响应特性各参数、线性化补偿方法以及功率控制系统对光发射器件输出光源的作用,并分析了温度的起伏对激光器和调制器件输出功率产生的影响。采用折射率椭球基本理论和数值分析,分别在纵向和横向调制下,讨论出射光强随温度的变化趋势。结果表明,纵向调制下出射光光强随温度的变化趋势只与铌酸锂(LN)晶体折射率的变化有关;横向调制下出射光光强随温度的变化趋势不仅要受到晶体折射率的影响,还要受到晶体尺寸及其膨胀系数的影响,因此可以利用特殊尺寸的晶体来提高电光调制器的温度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线光通信 激光器 直接调制 外调制 响应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轻载工况下基于效率优化的双向无线电能传输系统半桥调制策略 被引量:2
19
作者 王付胜 杨金涛 +3 位作者 范政 周梦豪 王涵宇 李飞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3224-3234,I0024,共12页
针对基于全桥拓扑的双向双LCC无线充电系统调制策略在轻载工况下功率因数和效率下降严重的问题,该文在不改变全桥结构的基础上,提出一种半桥调制策略。首先对双向双LCC补偿电路进行通态效率建模,并定量分析影响效率的关键变量及其约束条... 针对基于全桥拓扑的双向双LCC无线充电系统调制策略在轻载工况下功率因数和效率下降严重的问题,该文在不改变全桥结构的基础上,提出一种半桥调制策略。首先对双向双LCC补偿电路进行通态效率建模,并定量分析影响效率的关键变量及其约束条件,从而为调制策略的优化提供理论依据;在此基础上,对所提双边半桥调制策略的工作原理、正导通角优化关系及软开关实现条件进行详细分析,证明该策略在保证开关器件零电压导通的同时,可显著减小外移相角,从而有效提高系统的功率因数和运行效率;最后,搭建3.3 kW的双向无线电能传输系统样机进行对比实验,实验结果表明,所提半桥调制策略在1/4满载及以下的轻载工况下效率最高可达95.6%,且在输出电压宽范围变化时都能够取得明显的优化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向无线电能传输 软开关 双LCC 效率优化 半桥调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部分能量耦合线圈的无线能量与信号同步传输方法研究 被引量:3
20
作者 靖永志 谯柯 +3 位作者 付康 杨亮涛 刘沁宇 刘国清 《电机与控制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43-54,共12页
针对无线电能传输系统中能量发送端与接收端进行全双工通信的需求,提出一种基于部分能量耦合线圈的无线能量与信号同步传输方法。利用能量耦合线圈的内侧和外侧部分线圈分别作为信号正反向传输耦合机构,并在信号接收回路中采用LC并联支... 针对无线电能传输系统中能量发送端与接收端进行全双工通信的需求,提出一种基于部分能量耦合线圈的无线能量与信号同步传输方法。利用能量耦合线圈的内侧和外侧部分线圈分别作为信号正反向传输耦合机构,并在信号接收回路中采用LC并联支路抑制同侧信号载波的串扰。通过构建系统模型,分析能量传输与信号传输的增益以及系统传输干扰,得到系统参数对传输特性影响规律。为提高信号传输增益以及减小信号正反向传输之间的串扰,优化了耦合机构线圈布置方案。最后,搭建了传输功率为20 W的无线能量与信号全双工同步传输平台,实验结果表明,在电能传输不受影响的同时,实现了正向传输速率200 kbps、反向传输速率400 kbps的信号全双工同步传输,验证了所提方法的可靠性和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线电能传输 双边LCC补偿 共享通道传输 全双工通信 载波调制 ASK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