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6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隧道穿越断层破碎带突水机制及岩墙最小安全厚度研究
1
作者 袁东 肖坤 《地质力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80-90,共11页
隧道穿越富水断层破碎带时,掌子面前方的隔水岩体在高渗压作用下容易发生水力劈裂破坏,诱发围岩塌方突水等灾害。基于翼裂纹模型,文章从断裂力学角度分析了岩体含水裂纹扩展及岩桥贯通破坏机理,并且重点考虑了隧道开挖扰动导致岩体损伤... 隧道穿越富水断层破碎带时,掌子面前方的隔水岩体在高渗压作用下容易发生水力劈裂破坏,诱发围岩塌方突水等灾害。基于翼裂纹模型,文章从断裂力学角度分析了岩体含水裂纹扩展及岩桥贯通破坏机理,并且重点考虑了隧道开挖扰动导致岩体损伤弱化,提出了临近断层隔水岩体的最小抗劈裂厚度计算方法。通过对不同影响因素的敏感性分析,发现岩体抗劈裂厚度随隧道断面尺寸、断层水压力、开挖扰动因子的增大而增大,随隧道竖向应力和岩体强度的增大而减小;同时开挖扰动损伤对于岩体抗劈裂厚度的计算结果影响最为显著。最后,以临近雅拉河断裂的川西某隧道为例,考虑实际工程扰动和断层水压力因素,计算了现场施工风险防控岩盘厚度,进一步为类似工程提供理论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断层破碎带 突涌灾害 最小安全厚度 翼裂纹模型 岩体力学 隧道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褶曲翼部区煤层倾角变化诱发冲击地压机理及其防治研究 被引量:2
2
作者 杨增强 刘畅 +2 位作者 刘思佳 裴宗远 舒通 《矿业安全与环保》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82-89,共8页
以宝积山煤矿七采区内褶曲翼部影响区为工程地质背景,采用现场调研统计、理论计算分析、数值模拟运算等方法,对开采煤层倾角变化诱冲机理进行研究,提出协同控制防治冲击地压方案并进行了现场工业性试验。结果表明:随着煤层倾角增大,煤... 以宝积山煤矿七采区内褶曲翼部影响区为工程地质背景,采用现场调研统计、理论计算分析、数值模拟运算等方法,对开采煤层倾角变化诱冲机理进行研究,提出协同控制防治冲击地压方案并进行了现场工业性试验。结果表明:随着煤层倾角增大,煤柱侧内高集中静载呈现出逐渐增大的规律,实体煤侧内高集中静载呈现出逐渐减小的规律;在煤层倾角较小的条件下,厚硬关键层更容易在采空区两侧边界位置发生破断,诱使其悬空段中部区域瞬间发生破断进而形成扰动强度较大的远场应力扰动;关键块体B在煤层倾角较小且埋深较大的条件下极易发生回转失稳,进而形成扰动强度较小的近场应力扰动。该方法对于冲击地压的防治效果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褶曲翼部 倾角变化 冲击地压 协同控制技术 数值模拟 电磁辐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攻角运动时的机翼摇滚问题研究综述 被引量:17
3
作者 刘伟 杨小亮 +1 位作者 张涵信 邓小刚 《力学进展》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214-228,共15页
机翼摇滚是现代战斗机、导弹设计中普遍遇到的横向不稳定现象之一,属于典型的大攻角动态特性问题.20多年来,机翼摇滚问题在国内外航空工业界、学术界都引起了极大的重视和兴趣,并在实(试)验、计算方面发表了许多文章,对机翼摇滚问题的... 机翼摇滚是现代战斗机、导弹设计中普遍遇到的横向不稳定现象之一,属于典型的大攻角动态特性问题.20多年来,机翼摇滚问题在国内外航空工业界、学术界都引起了极大的重视和兴趣,并在实(试)验、计算方面发表了许多文章,对机翼摇滚问题的认识也取得了较大的进展.本文对自1981年Nguyen、Yip及Chambers最早研究机翼摇滚现象以来,在该问题研究方面的近100多篇有代表性的论文进行了综述,内容涉及实(试)验研究、计算研究的各个方面,并对今后的发展趋势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角翼 机翼摇滚 非定常流动 实验研究 计算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摇滚/PIV/压力同步测控技术的发展及其在机翼摇滚研究中的应用 被引量:5
4
作者 荣臻 邓学蓥 +1 位作者 王兵 马宝峰 《空气动力学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180-187,共8页
在北航D4风洞已研制的机翼摇滚运动/流动研究组合装置的基础上,为实现在一次实验中同步测量机翼摇滚运动角位移和相应的物面压力分布及空间流动参数,发展了机翼摇滚/PIV/物面压力分布同步测控技术。基于该同步测控技术,进一步研究了前... 在北航D4风洞已研制的机翼摇滚运动/流动研究组合装置的基础上,为实现在一次实验中同步测量机翼摇滚运动角位移和相应的物面压力分布及空间流动参数,发展了机翼摇滚/PIV/物面压力分布同步测控技术。基于该同步测控技术,进一步研究了前体涡诱导机翼摇滚过程中流动特性及演化规律。此外,还对同步PIV技术中粒子材料的选用进行了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IV 压力测量 机翼摇滚 非对称涡 翼身组合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精确复现机翼摇滚运动的控制技术 被引量:8
5
作者 王兵 黄存栋 +1 位作者 马宝峰 邓学蓥 《实验流体力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79-84,104,共7页
为快速、精确地复现自由摇滚实验得到的机翼摇滚运动,在控制伺服电机的传统PID参数基础上增加了基准速度修正系数Kv,并将其视作PID参数的一部分,在此基础之上给出了一种PID参数的快速估计方法。利用该方法可以快速得到不同试验状态下控... 为快速、精确地复现自由摇滚实验得到的机翼摇滚运动,在控制伺服电机的传统PID参数基础上增加了基准速度修正系数Kv,并将其视作PID参数的一部分,在此基础之上给出了一种PID参数的快速估计方法。利用该方法可以快速得到不同试验状态下控制伺服电机复现机翼摇滚运动的PID参数,提高了调试反馈控制量的效率。同时,发现在进行PID参数调节之前对速度时序曲线进行光滑化预处理,能为进一步进行PID调节打下坚实基础,提高电机驱动模型复现机翼摇滚运动的精度。最后,通过风洞试验对给出的方法进行了实验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翼摇滚 风洞试验 PID控制 伺服电机 运动复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前体涡诱导双极限环摇滚流动特性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4
6
作者 荣臻 邓学蓥 +1 位作者 王兵 马宝峰 《实验流体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19-24,共6页
通过摇滚/PIV/压力同步测量实验,对翼身组合体前体涡诱导的双极限环摇滚过程中流动特性及演化规律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并分析了前体涡诱导翼-身组合体双极限环摇滚的流动机理。实验结果表明,前体涡与机翼翼面流动的相互作用使模型在正负... 通过摇滚/PIV/压力同步测量实验,对翼身组合体前体涡诱导的双极限环摇滚过程中流动特性及演化规律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并分析了前体涡诱导翼-身组合体双极限环摇滚的流动机理。实验结果表明,前体涡与机翼翼面流动的相互作用使模型在正负滚转相位处分别出现极限环摇滚运动;正负滚转相位过渡是模型运动惯性与气动力共同作用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翼摇滚 前体涡 PIV 动态测压 翼-身组合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前体涡诱导机翼摇滚的人工转捩技术研究 被引量:4
7
作者 王兵 邓学蓥 +1 位作者 马宝峰 荣臻 《空气动力学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525-535,共11页
针对翼身组合体由前体绕流主控的机翼摇滚运动现象,在常规低速风洞中为了模拟其前体流动的过临界Re数绕流流态,研究并提出了一种分布式多转捩丝人工转捩技术。该技术是在模型前体的两侧分别以模型周向角±56.25°为中心周向对... 针对翼身组合体由前体绕流主控的机翼摇滚运动现象,在常规低速风洞中为了模拟其前体流动的过临界Re数绕流流态,研究并提出了一种分布式多转捩丝人工转捩技术。该技术是在模型前体的两侧分别以模型周向角±56.25°为中心周向对称分布多对转捩丝,其间隔为22.5°。转捩丝的轴向位置是从x/D=0.306开始延伸到机翼前缘翼根所在截面。在这样的布局下,当模型摇滚时,前体两侧绕流的转捩有效区内就能始终保持至少各有一根转捩丝。这样,在常规低速风洞中进行模型滚转振荡实验时,利用上述人工转捩技术,只要摇滚的减缩频率足够低,在任一滚转角下就能使得前体的边界层流动转捩到过临界流态。最后,在北航D4常规低速风洞中通过该人工转捩技术,得到了在前体过临界Re数绕流流态下,翼身组合体的机翼摇滚运动形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翼摇滚 风洞 人工转捩 过临界 雷诺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方形截面导弹摇滚特性数值研究 被引量:4
8
作者 陶洋 袁先旭 +2 位作者 范召林 赵忠良 瞿佰红 《空气动力学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285-290,共6页
采用隐式耦合求解RANS方程与滚转运动方程的方法研究了方形截面导弹的摇滚运动特性。耦合求解过程采用隐式处理提高了求解精度,采用强迫摇滚得到了自由滚转静导数和动导数;采用与摇滚方程的耦合求解得到了方形截面导弹模型在不同迎角下... 采用隐式耦合求解RANS方程与滚转运动方程的方法研究了方形截面导弹的摇滚运动特性。耦合求解过程采用隐式处理提高了求解精度,采用强迫摇滚得到了自由滚转静导数和动导数;采用与摇滚方程的耦合求解得到了方形截面导弹模型在不同迎角下的自由摇滚历程。两种研究结果均显示随着迎角的增加,方形截面导弹将由滚转稳定变为不稳定,并形成极限环振荡,即摇滚;随着迎角进一步增加将形成滚转发散。两种分析方法所取得的结果与试验结果吻合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方形截面导弹 稳定性 耦合亚迭代 非定常流动 摇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细长三角翼摇滚运动数值研究 被引量:5
9
作者 杨云军 崔尔杰 周伟江 《空气动力学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34-44,共11页
采用亚迭代耦合求解流体动力学方程和刚体动力学方程数值研究方法,建立流体与刚体运动耦合的无时间滞后的数值手段来分析研究飞行器非定常的耦合运动特征,预测失稳运动的发生与发展。研究表明:在流动结构失稳后机体运动逐步形成极限环... 采用亚迭代耦合求解流体动力学方程和刚体动力学方程数值研究方法,建立流体与刚体运动耦合的无时间滞后的数值手段来分析研究飞行器非定常的耦合运动特征,预测失稳运动的发生与发展。研究表明:在流动结构失稳后机体运动逐步形成极限环振荡的周期性自维持运动,滚转力矩系数滞回曲线呈现典型的”双8”稳定形态,前缘涡的非对称飘起与再附是典型三角翼摇滚的驱动形式;三角翼构型的自由滚振幅随攻角变化呈现阶跃式的变化;自激振荡的幅度及频率与滚动惯量的大小存在对应的规律性关系。非定常自激振动的翼摇滚具有多控制参数、非稳定、非线性的运动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翼摇滚 亚迭代 极限环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细长机翼摇滚的数值模拟及物理特性分析 被引量:10
10
作者 刘伟 张涵信 《力学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385-392,共8页
耦合三维非定常Navier-Stokes方程与Euler刚体运动方程数值研究80°尖前缘后掠三角翼的机翼摇滚问题.采用高精度的WNND(weightednon-oscillatory,containingnofreeparametersanddissipative)格式离散流动控制方程、采用时间二阶精... 耦合三维非定常Navier-Stokes方程与Euler刚体运动方程数值研究80°尖前缘后掠三角翼的机翼摇滚问题.采用高精度的WNND(weightednon-oscillatory,containingnofreeparametersanddissipative)格式离散流动控制方程、采用时间二阶精度单边差分离散刚体运动方程数值模拟了马赫数为0.35,攻角为10°,22°,30°下三角翼受扰后的自由滚转运动.结果表明:22°攻角附近为所给三角翼出现横向不稳定的摇滚运动的临界攻角;当攻角小于临界值时,受扰后的机翼滚转运动收敛,而当攻角大于临界值时,受扰后的机翼滚转运动发散并形成极限环形式的机翼摇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翼摇滚 细长三角翼 数值模拟 高阶格式 N-S方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窄条翼导弹模型摇滚运动动力学特性研究 被引量:3
11
作者 达兴亚 周为群 +1 位作者 赵忠良 陶洋 《空气动力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154-158,共5页
利用NS方程和飞行力学方程耦合的数值模拟,研究分析了窄条翼导弹模型摇滚运动的动力学特性和产生机理。控制方程为URANS和刚体单自由度转动方程,计算取Roe格式、SA湍流模型、双时间步法,气动/运动耦合采用双时间步三阶Adams预估校正法... 利用NS方程和飞行力学方程耦合的数值模拟,研究分析了窄条翼导弹模型摇滚运动的动力学特性和产生机理。控制方程为URANS和刚体单自由度转动方程,计算取Roe格式、SA湍流模型、双时间步法,气动/运动耦合采用双时间步三阶Adams预估校正法。计算Ma=0.6,α=35°,模型进入极限环振荡,振幅10.14°,周期20Hz,与风洞试验结果吻合较好。受力分析表明力矩迟滞曲线为双8环,中间为不稳定环,两侧为稳定环;模型的动不稳定性是由迎风尾舵引起,背风尾舵不能提供足够的动稳定性,导致模型丧失滚转阻尼,最终进入等幅等周期的极限环振荡;计算证实,该极限环是稳定的,模型在任意初始状态或微扰动作用下都将进入该极限环振荡。计算结果还表明,在非定常效应较强时,转动惯量对摇滚振幅影响不大,对频率影响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窄条翼导弹 摇滚 极限环 动稳定性 转动惯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飞机机翼摇滚低速风洞实验研究 被引量:8
12
作者 孙海生 姜裕标 《流体力学实验与测量》 EI CSCD 2000年第4期32-35,40,共5页
介绍了机翼摇滚低速风洞试验技术,并对试验装置、试验方法、数据采集等进行了描述。重点讨论了一种歼击机模型在气动中心低速所4m×3m风洞进行的机翼摇滚风洞试验的典型结果。最后对形成机翼摇滚的机理进行了探讨与分析。
关键词 大攻角 机翼摇滚 风洞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翼身组合体摇滚特性高速试验研究 被引量:8
13
作者 陶洋 赵忠良 杨海泳 《实验流体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45-48,共4页
简要介绍了翼身组合体高速风洞自由摇滚实验技术的实验装置、实验方法、数据采集等。开展了翼身组合体大迎角下的摇滚特性研究,给出了典型的结果,研究结果表明随着模型迎角的增加,翼身组合体呈现不同的滚转运动形态,包括静态稳定、准极... 简要介绍了翼身组合体高速风洞自由摇滚实验技术的实验装置、实验方法、数据采集等。开展了翼身组合体大迎角下的摇滚特性研究,给出了典型的结果,研究结果表明随着模型迎角的增加,翼身组合体呈现不同的滚转运动形态,包括静态稳定、准极限环摇滚等。所研究的参数范围内后掠角对摇滚有较大影响,随着模型迎角的增加摇滚振幅呈现抛物线,马赫数的增加对最大摇滚振幅起抑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摇滚 翼身组合体 大迎角 准极限环 高速风洞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俯仰角对鸭式布局飞机摇滚运动的影响与机理分析 被引量:1
14
作者 魏德宸 史志伟 +2 位作者 昂海松 付军泉 朱佳晨 《空气动力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198-204,共7页
为了研究鸭式布局飞机的摇滚运动,设计了一种包括鸭翼、脊型前体、边条翼、主翼和垂尾的模型,进行滚转自由度释放、静态测力、动导数试验和烟线流场显示多种技术手段相结合的风洞试验。首先为了得到摇滚从发生到消失的全过程,进行了俯... 为了研究鸭式布局飞机的摇滚运动,设计了一种包括鸭翼、脊型前体、边条翼、主翼和垂尾的模型,进行滚转自由度释放、静态测力、动导数试验和烟线流场显示多种技术手段相结合的风洞试验。首先为了得到摇滚从发生到消失的全过程,进行了俯仰角范围为12°~52°、间隔1°测量的滚转自由度释放试验;结果表明对应于不同的俯仰角,鸭翼布局飞机的摇滚运动也具有不同的性质,其平衡点和运动形式均发生变化。接着静态测力和动导数试验证实:在翼体结构的多涡系影响下,摇滚可在零度平衡点和非零平衡点位置处发生;且运动可为极限环和非极限环形式。最后通过流场显示,分析了在不同迎角时鸭式布局飞机形成翼体摇滚的可能的流动机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鸭翼 翼体摇滚 非零平衡点 非极限环 流场显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战斗机机翼摇滚特性研究 被引量:1
15
作者 孙海生 姜裕标 《流体力学实验与测量》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1-7,共7页
为了研究战斗机的机翼摇滚特性 ,运用风洞试验和数值模拟手段 ,对一典型三角翼布局开展了研究工作。风洞试验研究探讨了不同攻角和初始角位移等因素对机翼摇滚特性的影响 ;运用非定常建模技术建立了机翼摇滚过程中的滚转力矩系数的表达... 为了研究战斗机的机翼摇滚特性 ,运用风洞试验和数值模拟手段 ,对一典型三角翼布局开展了研究工作。风洞试验研究探讨了不同攻角和初始角位移等因素对机翼摇滚特性的影响 ;运用非定常建模技术建立了机翼摇滚过程中的滚转力矩系数的表达式并进行了机翼摇滚的数值模拟 ,预测了发生机翼摇滚的临界攻角和轴承阻尼系数对摇滚特性的影响。最后对机翼摇滚的发展、稳定阶段的能量转换进行了讨论。研究结果表明机翼摇滚的数值模拟与试验结果具有较好的一致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战斗机 机翼 摇滚特性 风洞试验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前体涡诱导机翼摇滚扰动控制高速风洞试验研究 被引量:3
16
作者 陶洋 赵忠良 +2 位作者 王红彪 杨海泳 郭秋亭 《实验流体力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21-25,共5页
通过在临界雷诺数范围内的翼身组合体自由摇滚试验,开展了前体涡扰动对机翼摇滚的流动控制研究。实验结果表明,通过对前体涡的控制可以有效消除翼身组合体摇滚的发生,添加头尖扰动的位置对控制效果具有明显影响,扰动在正侧向控制效果最... 通过在临界雷诺数范围内的翼身组合体自由摇滚试验,开展了前体涡扰动对机翼摇滚的流动控制研究。实验结果表明,通过对前体涡的控制可以有效消除翼身组合体摇滚的发生,添加头尖扰动的位置对控制效果具有明显影响,扰动在正侧向控制效果最佳,这种摇滚控制方式在较宽的迎角范围及马赫数范围内均有效。对前体涡诱导机翼摇滚的扰动控制机理做了简要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动控制 翼身组合体 准极限环 高速风洞试验 摇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混凝土类材料翼型裂纹模型及RFPA数值模拟验证 被引量:4
17
作者 卢玉斌 朱万成 《混凝土》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1期32-36,共5页
翼型裂纹模型被广泛应用于混凝土类材料压剪断裂分析及损伤分析。针对较为典型的6种翼型裂纹应力强度因子计算模型,综合考虑主裂面方位、翼型裂纹方位、侧向围压及翼型裂纹当量长度的影响,对各计算模型进行了系统的对比分析;利用岩石破... 翼型裂纹模型被广泛应用于混凝土类材料压剪断裂分析及损伤分析。针对较为典型的6种翼型裂纹应力强度因子计算模型,综合考虑主裂面方位、翼型裂纹方位、侧向围压及翼型裂纹当量长度的影响,对各计算模型进行了系统的对比分析;利用岩石破裂过程分析系统(RFPA)软件,进行了混凝土含中心预置裂纹的平板在轴向压缩荷载和不同侧向围压作用下破裂过程的数值模拟。数值模拟再现了不同侧向围压水平下平板试样所表现出不同的破裂模式以及主裂纹的扩展过程,得到的破裂模式结果与翼型裂纹模型预测结果十分吻合。最后综合得到一些有益的结论和建议,可为选用翼型裂纹计算模型进行脆性材料压剪断裂和损伤分析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石力学 翼型裂纹模型 应力强度因子 混凝土类材料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类岩石裂纹压剪流变断裂与亚临界扩展实验及破坏机制 被引量:22
18
作者 赵延林 万文 +2 位作者 王卫军 赵伏军 曹平 《岩土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1050-1059,共10页
进行双轴压缩条件下类岩石裂纹的压剪流变断裂实验,采用双扭试件的常位移松弛法对类岩石材料进行亚临界裂纹扩展与断裂韧度试验。在实验室尺度上证实了类岩石裂纹流变断裂现象的存在,并且得到了翼形裂纹–翼形裂纹贯通、翼形裂纹–原生... 进行双轴压缩条件下类岩石裂纹的压剪流变断裂实验,采用双扭试件的常位移松弛法对类岩石材料进行亚临界裂纹扩展与断裂韧度试验。在实验室尺度上证实了类岩石裂纹流变断裂现象的存在,并且得到了翼形裂纹–翼形裂纹贯通、翼形裂纹–原生裂纹贯通和翼形裂纹–翼形裂纹–剪切裂纹贯通的3种流变断裂贯通模式。类岩石材料的流变断裂是一种稳定的裂纹扩展,其本质原因是类岩石裂纹的亚临界扩展。以黏弹性断裂力学、流变力学和能量准则为理论依据,推导以应力强度因子、翼形裂纹长度和时间为内变量的相应势函数,建立多种破坏机制的压剪岩石裂纹的流变断裂判据和计算模型。利用流变断裂实验对计算模型进行验证,得出裂纹流变贯通的理论时间与实验时间较为吻合,当翼形裂纹的扩展方向与最大压应力方向偏离较大时实验结果与理论模型误差较大。提出的计算方法和理论判据为研究岩石裂纹的流变断裂的细观机理及岩体工程流变破坏的宏观机制提供了一个新而实用的研究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石力学 应力强度因子 流变断裂 翼形裂纹 破坏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分支分析的机翼摇晃预测与抑制
19
作者 周池军 雷虎民 +1 位作者 朱纪洪 尹航 《控制理论与应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233-242,共10页
针对现代战斗机大迎角飞行时的机翼摇晃预测与抑制问题,根据其主要动态特性建立了新的横侧向多自由度模型,通过开环分支分析准确预测了机翼摇晃对应的临界迎角.在此基础上考虑模型不确定性和舵面位置限幅的影响,利用滤波器动态对跟踪误... 针对现代战斗机大迎角飞行时的机翼摇晃预测与抑制问题,根据其主要动态特性建立了新的横侧向多自由度模型,通过开环分支分析准确预测了机翼摇晃对应的临界迎角.在此基础上考虑模型不确定性和舵面位置限幅的影响,利用滤波器动态对跟踪误差进行补偿,设计了一种约束滤波自适应反步控制算法,通过采用补偿误差代替跟踪误差进行自适应律设计,确保了输入饱和条件下自适应过程的稳定,并结合闭环分支分析实现了对机翼摇晃运动的有效抑制.六自由度仿真验证了多自由度模型的有效性和控制算法的鲁棒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翼摇晃 多自由度模型 分支分析 自适应控制 反步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erbst机动中的摇滚运动试验研究
20
作者 李乾 王延奎 贾玉红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083-1098,共16页
为了研究新型战斗机布局在Herbst机动中的非指令摇滚运动问题,研制了模拟Herbst机动运动的风洞试验装置,发展了运动/流动同步测量技术;借助试验装置,研究了尖侧缘机身布局在Herbst机动中的摇滚运动形态,找到了摇滚运动产生的主要阶段,... 为了研究新型战斗机布局在Herbst机动中的非指令摇滚运动问题,研制了模拟Herbst机动运动的风洞试验装置,发展了运动/流动同步测量技术;借助试验装置,研究了尖侧缘机身布局在Herbst机动中的摇滚运动形态,找到了摇滚运动产生的主要阶段,分析了运动参数对摇滚运动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Herbst机动中的摇滚运动主要来自于俯仰拉起阶段,圆锥运动阶段对摇滚运动基本没有影响;在俯仰拉起阶段,摇滚运动随拉起速度可分为准静态区、过渡区和类正弦区;在快速拉起的类正弦区,当拉起减缩频率为0.01时,拉起中的摇滚运动曲线在俯仰角50°之前基本重合,在俯仰角50°之后较为分散,在一定的俯仰角范围内,拉起减缩频率可作为尖侧缘机身布局拉起摇滚运动的无量纲参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erbst机动 机翼摇滚 尖侧缘机身布局 风洞试验 拉起减缩频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