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52篇文章
< 1 2 5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Biotransformation of Flavor Compositions During Fermentation of Litchi (Litchi Chinensis Sonn.) Fruits into Wine 被引量:1
1
作者 Lu Yan Zeng Xia +1 位作者 Cao Jian-ping Luo Lan-ping 《Journal of Northeast Agricultural University(English Edition)》 CAS 2021年第1期31-39,共9页
The aim was to examine the biotransformation of chemical compounds during the fermentation of litchi wine.S.bccyanus BV818 was inoculated to litchi juice(Heiye)to initiate the fermentation.Acetic acid decreased dramat... The aim was to examine the biotransformation of chemical compounds during the fermentation of litchi wine.S.bccyanus BV818 was inoculated to litchi juice(Heiye)to initiate the fermentation.Acetic acid decreased dramatically,succinic acid and DL-malic acid increased sharply.Saturated free fatty acid increased,especially the concentration of the free fatty acid with long carbon chain(more than 10 carbons)increased significantly.The unique flavor compounds of fresh litchi including linalool,α-terpineol,β-citronellol and other terpenoids remained in the litchi wine were transformed to other aroma constituents,by which the primary litchi flavor was retained.The wine had a fruity flavor and delicate bouquet and had harmonious sourness and sweetness.The litchi'Heiye'was suitable for being fermented into litchi win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itchi wine FLAVOR fermentation BIOTRANSFORMATIO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发酵方式对苹果草莓酒理化成分和抗氧化活性的影响研究
2
作者 曾朝珍 慕钰文 +3 位作者 袁晶 宋娟 张海燕 康三江 《中国酿造》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12-218,共7页
该研究采用酿酒酵母(Saccharomyces cerevisiae)、德尔布有孢圆酵母(Torulaspora delbrueckii)和异常毕赤酵母(Pichia anomala)为发酵菌株,探讨了五种不同发酵方式(酿酒酵母单一发酵、酿酒酵母和非酿酒酵母混合同时发酵及顺序发酵)对苹... 该研究采用酿酒酵母(Saccharomyces cerevisiae)、德尔布有孢圆酵母(Torulaspora delbrueckii)和异常毕赤酵母(Pichia anomala)为发酵菌株,探讨了五种不同发酵方式(酿酒酵母单一发酵、酿酒酵母和非酿酒酵母混合同时发酵及顺序发酵)对苹果草莓酒理化成分和抗氧化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先接种酿酒酵母,24 h后接种异常毕赤酵母的顺序发酵方式在提升糖代谢效率、增加有机酸、总酚及总黄酮含量,以及增强果酒抗氧化能力方面表现出显著优势。其葡萄糖、果糖和蔗糖含量分别降至0.36 g/L、75.00 g/L和4.58 g/L,乳酸、柠檬酸和琥珀酸含量分别增加至804.87 mg/L、2 720.45 mg/L和560.25 mg/L,总酚和总黄酮含量最终增至0.95 g/L和0.42 g/L,铁离子还原/抗氧化能力(FRAP)、1,1-二苯基-2-苦肼基(DPPH)及2,2'-联氮-双-3-乙基苯并噻唑啉-6-磺酸(ABTS)自由基清除能力分别达到4.34μmol Trolox/mL、3.38μmol Trolox/mL和6.60μmol Trolox/mL。酿酒酵母与异常毕赤酵母的顺序发酵对苹果草莓酒的理化成分和抗氧化活性影响显著,为生产高品质苹果草莓酒提供了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酵方式 非酿酒酵母 苹果草莓酒 理化成分 抗氧化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银川、乡宁和太谷产区‘赤霞珠’自然葡萄酒品质研究
3
作者 任志远 郝晋梅 +1 位作者 范博源 刘敏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32-42,共11页
为探究宁夏银川、山西乡宁、山西太谷产区葡萄自然发酵(spontaneous fermentation,SF)对葡萄酒品质的影响,以3个产区的‘赤霞珠’葡萄为原料进行自然发酵,以接种发酵(inoculated fermentation,IF)的酒样作为对照,检测葡萄酒的基本理化... 为探究宁夏银川、山西乡宁、山西太谷产区葡萄自然发酵(spontaneous fermentation,SF)对葡萄酒品质的影响,以3个产区的‘赤霞珠’葡萄为原料进行自然发酵,以接种发酵(inoculated fermentation,IF)的酒样作为对照,检测葡萄酒的基本理化指标、酚类物质含量和挥发性物质含量。结果显示,SF酒样的酒精度显著低于IF酒样,总酚含量显著高于IF酒样;SF酒样酒精发酵比较彻底,还原糖含量低于4 g/L;SF酒样的pH值、干浸出物、挥发酸含量与IF酒样无显著差异。在SF酒样和IF酒样中共检测到45种挥发性物质,包括26种酯类、13种醇类、2种酸类、3种萜烯类和1种醚类物质;酯类和醇类物质含量较高,分别占挥发性物质总量的40.21%~67.14%和24.98%~58.13%;SF酒样中酯类物质总量显著低于IF酒样,醇类物质总量无显著差异,但SF酒样中的醇类物质所占比例高于IF酒样;银川和太谷产区SF和IF酒样中的挥发性物质总量无显著差异,但乡宁产区IF酒样中的挥发性物质总量显著高于SF酒样。通过偏最小二乘法分析发现,反式-4-癸烯酸乙酯和1-辛醇在SF和IF酒样中差异显著,对样本分类起主要作用。对酒样进行感官分析,SF酒样的澄清度低于IF酒样,银川产区的葡萄酒颜色最深;SF酒样果香清新、无异味,与IF酒样相比,香气复杂,生青味少,但IF酒样的香气浓郁度更高;SF和IF酒样的口感无显著差异,银川产区的葡萄酒单宁感更强,酒体更饱满。研究对提升葡萄酒的风格多样性和产区特色具有重要意义,为本土酵母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然发酵 接种发酵 赤霞珠 葡萄酒 香气 酚类物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戴尔有孢圆酵母与酿酒酵母混合发酵对黄桃酒香气的影响
4
作者 黄绿红 罗艺璇 +5 位作者 唐琪 张群 朱向荣 李高阳 张菊华 刘伟 《食品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0期250-257,共8页
为研究戴尔有孢圆酵母在黄桃酒发酵中的应用潜力以及对黄桃酒香气的影响,本实验以‘锦绣’黄桃为原料,选用戴尔有孢圆酵母PL09分别与酿酒酵母K1、DV10混合发酵,利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技术和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测定黄桃酒香气成分,结合气... 为研究戴尔有孢圆酵母在黄桃酒发酵中的应用潜力以及对黄桃酒香气的影响,本实验以‘锦绣’黄桃为原料,选用戴尔有孢圆酵母PL09分别与酿酒酵母K1、DV10混合发酵,利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技术和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测定黄桃酒香气成分,结合气味活度值、主成分分析法及感官评价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戴尔有孢圆酵母与酿酒酵母混合发酵显著降低了黄桃酒总酸和挥发酸的含量,同时混合发酵的酒样香气成分种类和含量均高于单独接种酿酒酵母组,促进了酯类和醇类物质的生成。其中PL09与K1混合发酵的香气化合物含量最高,显著提高了酒样中乙酸乙酯、己酸乙酯、月桂酸乙酯等乙酯类和苯乙醇、芳樟醇等萜烯类物质的含量,有效增强了黄桃酒的花香与果香。香气感官分析显示PL09与K1混合发酵表现出最为浓郁的甜香及花香特征,其果香与酒香则处于中等水平,并且获得了最高的整体香气评分。综上,PL09与K1混合发酵有助于增加黄桃酒香气复杂性,为黄桃酒风味提升和混合酿造工艺的产业化应用提供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桃酒 混合发酵 香气成分 主成分分析 气味活度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葡萄汁有孢汉逊酵母对‘赤霞珠’干红葡萄酒品质的影响
5
作者 王燕荣 刘乐红 +2 位作者 史晓霞 胡海霞 苏杰 《中国酿造》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75-83,共9页
为了研究葡萄汁有孢汉逊酵母(Hanseniaspora uvarum)酿造特性,确定其与酿酒酵母(Saccharomyces cerevisiae)混合发酵接种工艺。该研究评价了葡萄汁有孢汉逊酵母的糖苷酶、酯化酶和果胶酶活力,并按照葡萄汁有孢汉逊酵母与酿酒酵母同时接... 为了研究葡萄汁有孢汉逊酵母(Hanseniaspora uvarum)酿造特性,确定其与酿酒酵母(Saccharomyces cerevisiae)混合发酵接种工艺。该研究评价了葡萄汁有孢汉逊酵母的糖苷酶、酯化酶和果胶酶活力,并按照葡萄汁有孢汉逊酵母与酿酒酵母同时接种(TS-1-1组)和间隔3 d顺序接种(SX-G-N组、SX-N-G组)方式混合发酵‘赤霞珠’干红葡萄酒,以单酿酒酵母发酵为对照(CK),分析发酵过程中酵母生长变化、葡萄酒理化指标、挥发性风味成分和感官品质。结果表明,与酿酒酵母相比,葡萄汁有孢汉逊酵母有较高的β-D-葡萄糖苷酶、β-D-木糖苷酶和果胶酶活性;葡萄汁有孢汉逊酵母在同时接种中发酵后期的生长受到明显抑制,顺序接种时活菌数保持在106~107 CFU/mL;与对照组相比,所有混菌发酵干红葡萄酒的酒精度降低了0.16%vol~0.80%vol,花色苷含量提高了14.46~94.55 mg/L。顺序接种发酵的干红葡萄酒还原糖含量与酒精度能达到干红葡萄酒的要求,SX-G-N组花色苷含量为207.01 mg/L,感官评分最高为86.89分;香气物质总量最高,较CK组增加了15.56%,特征香气物质与CK组很好被区分,以辛酸乙酯、大马士酮和月桂酸乙酯等为主。因此,先接种有葡萄汁孢汉逊酵母混菌发酵方案应用于‘赤霞珠’干红葡萄酒酿造能较好的改善葡萄酒品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葡萄汁有孢汉逊酵母 混合发酵 ‘赤霞珠’ 干红葡萄酒 品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品种糯高粱在酱香型白酒生产中的应用 被引量:5
6
作者 胡春红 李新涛 +7 位作者 肖冬光 卢君 唐贤星 罗桂花 程明星 杜宇 陈双宇 杨芳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99-107,共9页
高粱品种影响酱香型白酒发酵进程以及基酒品质。对贵友(GY)、国台(GT)、致茂(ZM)、颖新(YX)、红穗(HS)、高粱地(GLD)6种糯高粱进行投粮生产试验,从原料、发酵酒醅、基酒理化指标、骨架成分以及感官品评等方面进行对比。结果表明,利用主... 高粱品种影响酱香型白酒发酵进程以及基酒品质。对贵友(GY)、国台(GT)、致茂(ZM)、颖新(YX)、红穗(HS)、高粱地(GLD)6种糯高粱进行投粮生产试验,从原料、发酵酒醅、基酒理化指标、骨架成分以及感官品评等方面进行对比。结果表明,利用主成分分析可将6个品种糯高粱样品分为3类,其中淀粉、单宁含量差距并不显著(P>0.05);6种糯高粱在1~6轮次窖内发酵期间理化因子变化规律一致,幅度相差较大;随着轮次的进行,基酒的酒精度从52%vol~57%vol显著降低,GLD、ZM、YX 3种糯高粱在生产基酒时酒精度较高;在基酒品评维度,各类糯高粱具有不同优势贡献;白酒骨架成分中,ZM高粱酿造基酒中酸类、醛类平均含量最高为0.39、0.24 g/L,而HS高粱酿造基酒酯、醇平均含量最高为1.17、0.94 g/L;通过香气活性值分析得出,8种风味物质如乙醛、乙酸乙酯等对基酒香气特征具有重要作用;应用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能较好地区分不同品种糯高粱酿造基酒风味区别,确定出变量重要性因子7种,包括异丁醇、乙缩醛、仲丁醇等。该研究阐明了高粱品种对酿造整体的影响,为建立科学原料验收标准,筛选出适合酱香型白酒酿造的原料提供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糯高粱品种 发酵酒醅 理化因子 基酒品评 骨架成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紫皮石斛多糖酶解及其在发酵酒中的应用 被引量:1
7
作者 张田田 董悦生 +3 位作者 侯洪波 王银波 胡玲辉 修志龙 《食品与发酵工业》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1期142-149,共8页
紫皮石斛是云南龙陵特色药食同源资源,其主要有效成分是多糖;石斛浸泡酒是当地特色产品,但存在酒中多糖溶解度低、功效成分不明确等问题。该文利用纤维素酶、葡聚糖酶及β-甘露聚糖酶对紫皮石斛多糖进行了水解,并以紫皮石斛酶解液为主... 紫皮石斛是云南龙陵特色药食同源资源,其主要有效成分是多糖;石斛浸泡酒是当地特色产品,但存在酒中多糖溶解度低、功效成分不明确等问题。该文利用纤维素酶、葡聚糖酶及β-甘露聚糖酶对紫皮石斛多糖进行了水解,并以紫皮石斛酶解液为主要原料,复配桑葚、枸杞和桂圆进行酵母发酵,制备成石斛保健酒。对石斛酒中多糖、有机酸、总酚及黄酮的含量进行了测定,进一步对其抗氧化活性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经纤维素酶水解后紫皮石斛多糖的数均分子质量由7880 Da降至501 Da;酶解液中的多糖在15%(体积分数)以下的酒中基本都能保留,即便在50%的酒中酶解液多糖的含量也是原浆多糖的5.30倍;复配发酵石斛酒酒精度为10.9%vol,总多糖、黄酮和总酚含量分别为11.18、0.53、0.58 g/L,另含有柠檬酸、苹果酸、琥珀酸和乙酸等有机酸;发酵石斛酒具有较好的DPPH自由基、ABTS阳离子自由基及羟自由基清除能力。上述结果为复配发酵石斛酒的进一步开发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皮石斛 多糖 酶解 发酵酒 抗氧化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皮渣浸渍和混菌发酵对石榴酒香气品质及抗氧化能力的影响 被引量:1
8
作者 柳秉红 魏玲玲 +2 位作者 方艳 杨学山 祝霞 《食品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216-225,共10页
为探讨皮渣浸渍及混菌发酵对石榴酒香气成分和抗氧化能力的影响,以‘突尼斯’石榴为原料,采用单因素结合正交试验优化发酵前浸渍工艺参数,并以优化工艺制备的石榴汁为基质,分别接种戴尔有孢圆酵母(Torulaspora delbrueckii NX-1)、美极... 为探讨皮渣浸渍及混菌发酵对石榴酒香气成分和抗氧化能力的影响,以‘突尼斯’石榴为原料,采用单因素结合正交试验优化发酵前浸渍工艺参数,并以优化工艺制备的石榴汁为基质,分别接种戴尔有孢圆酵母(Torulaspora delbrueckii NX-1)、美极梅奇酵母(Metschnikowia pulcherrima NX-2)和酿酒酵母(Saccharomyces cerevisiae ES488)进行混菌发酵,探讨不同菌株组合对石榴酒香气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浸渍温度6℃、浸渍时间24 h和皮渣添加量200 g/L条件下制取石榴汁,通过混菌发酵能够显著提高石榴酒中挥发性化合物含量,尤其是T. delbrueckii NX-1与S. cerevisiae ES488混菌发酵酒样中乙酸异戊酯、己酸乙酯、辛酸乙酯和癸酸乙酯等特征性香气化合物含量显著增加,能够赋予石榴酒丰富的花果香气,提高感官风味复杂性和浓郁度。抗氧化分析结果表明,采用发酵前皮渣浸渍工艺并进行混菌发酵能够显著提高石榴酒抗氧化能力。本研究结果对改善石榴酒的香气品质和抗氧化能力具有指导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榴酒 皮渣浸渍 混菌发酵 香气品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天山北麓葡萄酒苹乳发酵阶段乳酸菌的筛选及性能评价 被引量:1
9
作者 李宁 王元健 +6 位作者 武运 张志东 达菊庆 马文瑞 黄文书 陈星 张文昊 《食品与发酵工业》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51-159,共9页
利用改良MRS培养基和模拟葡萄酒培养基,从新疆天山北麓赤霞珠葡萄醪和自然苹乳发酵的葡萄酒中筛选出10株疑似乳酸菌,通过形态学观察、生理生化、16S rDNA基因同源性分析等,初步确定其归属于Lactiplantibacillus plantarum、Streptococcu... 利用改良MRS培养基和模拟葡萄酒培养基,从新疆天山北麓赤霞珠葡萄醪和自然苹乳发酵的葡萄酒中筛选出10株疑似乳酸菌,通过形态学观察、生理生化、16S rDNA基因同源性分析等,初步确定其归属于Lactiplantibacillus plantarum、Streptococcus gallolyticus、Lactococcus lactis和Ligilactobacillus salivarius。通过对各菌株苹果酸降酸性能比较,发现5株菌具有一定苹乳发酵能力,并对菌株酿酒耐受性分析,发现菌株MR-1在16%体积分数乙醇、17℃发酵温度和70 mg/L SO_(2)质量浓度条件下仍表现较强的耐受性,略优于商业菌株FM1。向酒精发酵结束后的赤霞珠干红葡萄酒中添加MR-1菌株(Lactiplantibacillus plantarum),结果显示葡萄酒样中L-苹果酸含量下降了2.368 g/L,L-乳酸含量上升了1.08 g/L,显示出较好的葡萄酒苹果酸-乳酸发酵效果,研究结果为进一步开发利用产区特色本土乳酸菌改善葡萄酒的酸度,提升葡萄酒品质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葡萄酒 乳酸菌 苹果酸-乳酸发酵 降酸 模拟葡萄酒培养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本土非酿酒酵母对混合发酵威代尔冰酒风味及品质影响的比较分析 被引量:2
10
作者 易子程 常腾文 +5 位作者 司慧宁 陈翔 闫玥 开建荣 彭帮柱 葛谦 《食品与发酵工业》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2期215-225,共11页
为研究本土不同非酿酒酵母与酿酒酵母混合发酵对贺兰山东麓威代尔冰葡萄酒风味品质的影响,该试验选用仙人掌有孢汉逊酵母(HO52)、葡萄汁有孢汉逊酵母(HU181)和费比恩塞伯林德纳氏酵母(CF20)等9株自筛的本土非酿酒酵母,分别与酿酒酵母按... 为研究本土不同非酿酒酵母与酿酒酵母混合发酵对贺兰山东麓威代尔冰葡萄酒风味品质的影响,该试验选用仙人掌有孢汉逊酵母(HO52)、葡萄汁有孢汉逊酵母(HU181)和费比恩塞伯林德纳氏酵母(CF20)等9株自筛的本土非酿酒酵母,分别与酿酒酵母按照1∶1接种比例混合发酵,并以酿酒酵母单一发酵为对照。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大部分混合发酵处理均能有效控制冰酒中有机酸浓度,提升多酚含量,增强香气复杂性。其中,相较于其他非酿酒酵母,仙人掌有孢汉逊酵母(HO52)能较好地提升冰酒中酚类化合物的含量,如3-羟基肉桂酸、槲皮素及龙胆酸的浓度均有显著增加。进一步分析发现,该酵母混菌发酵的酒样在香气成分方面具有独特性,其中高级醇、酯类及萜烯类物质的含量较其他非酿酒酵母发酵酒样分别增加了68.4%、56.1%和34.2%。感官品评结果显示,仙人掌有孢汉逊酵母(HO52)混菌所酿冰酒中热带水果、花香和甜味尤为丰富,这一特性与己酸乙酯、月桂酸乙酯、异戊醇和β-大马士酮等香气物质的含量增加密切相关。总体而言,仙人掌有孢汉逊酵母(HO52)不仅能赋予冰酒浓郁而纯正的香气特征,较好地保留威代尔冰葡萄酒的特征风味,也增强了香气的复杂性和层次感,有效提升了冰酒的感官品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酿酒酵母 混菌发酵 威代尔冰酒 风味品质 香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酒糟草鱼发酵过程中微生物菌群组成与挥发性风味物质及其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1
11
作者 段姿睿 杨絮 +1 位作者 陈小娥 郭全友 《食品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4期111-123,共13页
为了解酒糟草鱼发酵过程中的微生物群落组成和挥发性风味物质演变情况,探究采用酒醪代替酒糟进行草鱼发酵的可能性,利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对未发酵样本和3组发酵样本(发酵5 d的酒糟、发酵2 d的酒糟和发酵2 d的酒醪对风干草鱼进行发酵)的... 为了解酒糟草鱼发酵过程中的微生物群落组成和挥发性风味物质演变情况,探究采用酒醪代替酒糟进行草鱼发酵的可能性,利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对未发酵样本和3组发酵样本(发酵5 d的酒糟、发酵2 d的酒糟和发酵2 d的酒醪对风干草鱼进行发酵)的细菌组、真菌组进行测序和系统发育分析,同时采用气相色谱-离子迁移谱对样本挥发性风味物质进行分析。结果表明,3组发酵样本的水分含量、乙醇体积分数和氨基酸态氮含量随发酵时间整体呈上升趋势,pH值呈下降趋势。酒醪发酵组在气味、色泽、滋味和质地上表现最佳,整体可接受度较好。在样本发酵前期阶段,优势细菌菌属为魏斯氏菌属(Weissella)、枸橼酸杆菌属(Citrobacter)和气单胞菌属(Aeromonas);在样本发酵中、后期阶段,乳酸片球菌属(Pediococcus)和乳酸乳球菌属(Lactococcu)的物种丰度增高,枸橼酸杆菌属和气单胞菌属的物种丰度大幅降低。优势真菌菌属毕赤酵母菌属(Pichia)在3组样本的发酵过程中占据绝对优势。所有样本共检测出37种挥发性风味物质,其中乙酸乙酯、丙酸乙酯和乙偶姻为酒糟草鱼的特征风味物质。魏斯氏菌属、乳酸片球菌属和毕赤酵母菌属、酿酒酵母菌属与多种香气物质的产生呈显著正相关。本研究可为发酵草鱼的优势菌株筛选和发酵工艺优化提供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酒糟草鱼 高通量测序 酒醪 优势菌群 挥发性风味物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酿酒酵母对地参发酵酒风味成分的影响 被引量:1
12
作者 陈洁 刘玥 +5 位作者 王丹 王逾涵 任雪杨 杜慧慧 马强 周浓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138-1148,共11页
为探究不同酵母对地参发酵酒风味的影响,选用自筛的酿酒酵母(Saccharomyces cerevisiae)DY9菌株和商业化的安琪SY菌株,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和采用气相-质谱法测定地参发酵酒中有机酸、氨基酸和挥发性香气成分的组成和含量。结果表明,2种... 为探究不同酵母对地参发酵酒风味的影响,选用自筛的酿酒酵母(Saccharomyces cerevisiae)DY9菌株和商业化的安琪SY菌株,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和采用气相-质谱法测定地参发酵酒中有机酸、氨基酸和挥发性香气成分的组成和含量。结果表明,2种不同地参发酵酒均检测出6种有机酸,DY9地参发酵酒有机酸总含量比SY地参发酵酒高1.126 g/L;地参发酵酒中共检测出16种氨基酸,其中脯氨酸和苏氨酸为主要氨基酸,主要呈味是甘味;2种地参发酵酒共鉴定出44种香气物质,其中DY9发酵酒香气物质种类最丰富为37种,二者共有香气成分25种。通过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方法能有效区分不同酵母发酵的地参酒,并以变量重要性投影值大于1筛选出9种差异挥发性物质。整体而言,DY9酵母酿造的地参发酵酒风味更加丰富,本研究为后期地参发酵酒的风味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挥发性香气成分 有机酸 酿酒酵母 地参发酵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富含花青素原料发酵酒酿造和贮存中花青素变化的研究进展
13
作者 刘思琪 吴正云 +3 位作者 康峻 徐旻 黄旭 张文学 《中国酿造》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26-32,共7页
作为一类对健康有益的生物活性成分,花青素对发酵酒的颜色、口感特性及稳定性起着重要作用。该文总结了常见富含花青素的酿酒原料中花青素的组成及特性;探讨了发酵酒在酿造阶段花青素的溶出、转化及降解原理,以及在贮存期间,发酵酒中花... 作为一类对健康有益的生物活性成分,花青素对发酵酒的颜色、口感特性及稳定性起着重要作用。该文总结了常见富含花青素的酿酒原料中花青素的组成及特性;探讨了发酵酒在酿造阶段花青素的溶出、转化及降解原理,以及在贮存期间,发酵酒中花青素的热降解、氧化和裂解原理;为提高发酵酒中花青素稳定性,提出共色素沉着、共价与非共价作用以及非热加工手段(脉冲电场、超声、超高压)的有效措施。该研究为提升发酵酒中花青素的保留及稳定性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青素 发酵酒 酿造 贮存 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山东蓬莱产区4种酿酒葡萄自然发酵中酵母菌的多样性
14
作者 陆洋洋 张熠莹 +4 位作者 兰义宾 李进 周鹏辉 段长青 燕国梁 《食品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2期127-136,共10页
为挖掘山东蓬莱产区本土酵母菌资源,探究不同品种酿酒葡萄之间酵母菌多样性差异,利用WLN培养基结合26SrDNAD1/D2区序列分析法对山东蓬莱产区4种酿酒葡萄(霞多丽、小芒森、小味儿多、马瑟兰)自然发酵过程中的酵母菌进行分离与鉴定。共分... 为挖掘山东蓬莱产区本土酵母菌资源,探究不同品种酿酒葡萄之间酵母菌多样性差异,利用WLN培养基结合26SrDNAD1/D2区序列分析法对山东蓬莱产区4种酿酒葡萄(霞多丽、小芒森、小味儿多、马瑟兰)自然发酵过程中的酵母菌进行分离与鉴定。共分离收集到1090株酵母菌,分属于11个属18个种。小芒森具有最低的菌种多样性,红葡萄品种与白葡萄品种相比具有更高的菌种多样性。4种酿酒葡萄在不同发酵时期的典型酵母菌组成表现出相似性和差异性:酿酒酵母(Saccharomyces cerevisiae)、葡萄汁有孢汉逊酵母(Hanseniaspora uvarum)、葡萄园有孢汉逊酵母(H.vineae)、泽普林假丝酵母(Starmerella bacillaris)为4种酿酒葡萄共有菌种;克鲁维毕赤酵母(Pichia kluyveri)为除小芒森外其他3个葡萄品种所共有;季也蒙有孢汉逊酵母(H.guilliermondii)为霞多丽和小味儿多共有菌种。来自不同葡萄品种的同种菌株菌落形态具有明显差异。香气方面,马瑟兰葡萄酒含有最高质量浓度的乙酸乙酯和乳酸乙酯,而小芒森葡萄酒中癸酸乙酯、丁酸乙酯和异戊醇的质量浓度最高。除了葡萄品种差异,酵母菌多样性是导致葡萄酒香气差异的重要因素之一。以上结果表明山东蓬莱产区所蕴含的酵母菌资源非常丰富并具有很高的菌种(株)多样性,本研究结果可以为筛选山东蓬莱产区特有酵母菌株以提升和塑造其独特的产品风格提供理论依据与物质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东蓬莱产区 葡萄酒 自然发酵 酵母菌多样性 酿酒酵母 非酿酒酵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烫漂处理对菠萝果酒发酵性能与风味品质的影响
15
作者 王新颖 赵志云 +3 位作者 宋敏 徐康 王晓军 郭萌萌 《中国酿造》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77-183,共7页
以新鲜菠萝为试材,采用恒温(22±1)℃发酵工艺制备菠萝果酒。以未经烫漂处理的菠萝果浆发酵酒为对照,通过测定菠萝发酵过程中糖、酸、总酚含量和抗氧化能力,探讨果浆烫漂处理(95℃,120 s)对菠萝果酒品质指标、抗氧化活性及挥发性风... 以新鲜菠萝为试材,采用恒温(22±1)℃发酵工艺制备菠萝果酒。以未经烫漂处理的菠萝果浆发酵酒为对照,通过测定菠萝发酵过程中糖、酸、总酚含量和抗氧化能力,探讨果浆烫漂处理(95℃,120 s)对菠萝果酒品质指标、抗氧化活性及挥发性风味物质的影响。结果表明,菠萝果酒发酵过程中糖含量降低至4.0 g/L以下,总酸、总酚含量与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DPPH)自由基清除率、铁离子还原/抗氧化能力(FRAP)值先逐渐增加后趋于稳定。烫漂处理导致菠萝果酒的降糖速率滞后,发酵时间延长4 d,且发酵过程中总酚和抗坏血酸含量、DPPH自由基清除率和FRAP值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菠萝果酒样品中共检出24种挥发性风味成分(醇类11种,酯类5种,酸类5种,醛类2种,酮类1种),其中对照组未检出甲酸乙酯和己酸乙酯,烫漂处理组未检出糠醛和3-羟基-2-丁酮。烫漂处理可增加菠萝果酒中酯类物质种类,但导致乙酸乙酯和乳酸乙酯含量分别降低26.1%和91.8%。菠萝果浆烫漂处理使菠萝果酒酒体更协调,口感更醇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菠萝 烫漂处理 发酵过程 果酒 风味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紫薯酒酿造和贮藏期的花青素含量变化及护色研究
16
作者 刘思琪 向欣 吴正云 《粮食与油脂》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0期119-125,共7页
选用4种酿酒酵母SY、RW、EC1118、BV818酿造紫薯酒,测定发酵过程中的理化指标及花青素含量,结合感官评价和挥发性风味物质分析,确定最佳发酵菌株。通过单因素试验及均匀设计试验探究护色剂对紫薯酒贮藏期间花青素的影响。结果表明:SY酵... 选用4种酿酒酵母SY、RW、EC1118、BV818酿造紫薯酒,测定发酵过程中的理化指标及花青素含量,结合感官评价和挥发性风味物质分析,确定最佳发酵菌株。通过单因素试验及均匀设计试验探究护色剂对紫薯酒贮藏期间花青素的影响。结果表明:SY酵母发酵的紫薯酒中乙醇体积分数达13.6%,总酸含量为6.22 g/L,且花青素(412.04 mg/L)和酯类物质含量(100963.15μg/L)均最高,感官评分为83.3,整体品质最佳。添加0.5%柠檬酸(以紫薯酒质量为基准)、0.2 g/L D-异抗坏血酸钠(以紫薯酒体积计,下同)和0.6 g/L L-半胱氨酸对紫薯酒的护色效果最好,在室温下花青素的半衰期为266 d,是对照组的1.89倍。在紫薯酒中共检测出19种花色苷,添加组合护色剂贮藏20 d后,14种花色苷的保留率均有所提高,总花色苷保留率为92.30%,是对照组的1.44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薯酒 发酵 花青素 贮藏 护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卡利比克迈耶氏酵母对‘赤霞珠’干红葡萄酒品质的影响
17
作者 李玥玥 胡海霞 王燕荣 《中国酿造》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54-160,共7页
为研究卡利比克迈耶氏酵母(Meyerozyma caribbica)在干红葡萄酒发酵中的应用潜力,该研究以‘赤霞珠’葡萄为原料,利用卡利比克迈耶氏酵母与酿酒酵母(Saccharomyces cerevisiae)以单一发酵(CK、MC),同时发酵(TS1、TS2、TS3),顺序发酵(SX1... 为研究卡利比克迈耶氏酵母(Meyerozyma caribbica)在干红葡萄酒发酵中的应用潜力,该研究以‘赤霞珠’葡萄为原料,利用卡利比克迈耶氏酵母与酿酒酵母(Saccharomyces cerevisiae)以单一发酵(CK、MC),同时发酵(TS1、TS2、TS3),顺序发酵(SX1、SX2)接种方式进行葡萄酒酿造,分析酒样理化指标、挥发性风味化合物和感官品质。结果表明,先接种卡利比克迈耶氏酵母72 h后接种酿酒酵母混菌发酵酒样(SX2)品质较优,其酒精度为12.00%vol,总酸为4.57 g/L,花色苷含量最高,为468.23 mg/L;挥发性风味化合物共检出25种,包括酯类9种、醇类7种、酸类4种、醛酮类3种以及其他类2种,挥发性风味物质总含量最高(3322.01μg/L),关键挥发性风味化合物(气味活性值(OAV)>1)为己酸乙酯、乙酸己酯、庚酸乙酯、癸酸乙酯、辛酸乙酯等。主成分分析(PCA)结果表明,基于OAV>0.1的挥发性风味化合物,可将不同样品区分开。感官评价结果表明,SX2酒样感官得分最高(83.67分),具有典型风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卡利比克迈耶氏酵母 酿酒酵母 发酵方式 赤霞珠 葡萄酒 品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酿酒酵母混合发酵对果酒增香的研究进展
18
作者 石金琴 刘新宇 +4 位作者 海超 王文华 王辉 王丽玲 李婕 《中国酿造》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20-25,共6页
香气是果酒重要感官品质之一,与单一酿酒酵母(Saccharomyces cerevisiae)发酵果酒相比,非酿酒酵母参与酒精发酵可产生更丰富的香气物质,对提升果酒的芳香品质有积极作用。该文概述了果酒中主要的香气成分、非酿酒酵母的分类以及常见的... 香气是果酒重要感官品质之一,与单一酿酒酵母(Saccharomyces cerevisiae)发酵果酒相比,非酿酒酵母参与酒精发酵可产生更丰富的香气物质,对提升果酒的芳香品质有积极作用。该文概述了果酒中主要的香气成分、非酿酒酵母的分类以及常见的产香酵母,并以非酿酒酵母与酿酒酵母之间的相互影响为指引,系统归纳了不同的混合发酵方式在提升果酒香气成分方面的应用,以期为后续果酒香气的提升和果酒行业的发展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酿酒酵母 混合发酵 果酒 香气成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合酵母发酵对草莓甘蔗果酒发酵速率和品质的影响
19
作者 张雪儿 孙玉霞 +4 位作者 刘振宇 杨建 杨毅 杨小平 贾冬英 《食品与发酵工业》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0期264-270,共7页
为解决草莓甘蔗果酒香气不足问题,该研究比较了酿酒酵母与生香酵母联合发酵效果,探究了二者的添加方式、间隔接种时间和接种量对果酒发酵速率、理化指标、感官质量和挥发性物质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先接种生香酵母后接种酿酒酵母的添... 为解决草莓甘蔗果酒香气不足问题,该研究比较了酿酒酵母与生香酵母联合发酵效果,探究了二者的添加方式、间隔接种时间和接种量对果酒发酵速率、理化指标、感官质量和挥发性物质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先接种生香酵母后接种酿酒酵母的添加方式可降低果酒的发酵速率,增加果酒中总酯、总酸含量、感官评分以及挥发性物质种类和含量;采用此接种方式所得果酒含有最多种类(46种)和较高含量(4692.59μg/L)的挥发性物质,其中酯类(2811.32μg/L)与醇类(1663.55μg/L)是其主要挥发性风味成分。随着间隔接种时间的延长,果酒的发酵速率不断减慢,其酒精度逐渐下降,总酯和总酸含量持续上升,感官评分先升高后下降;随着复合酵母接种量的增加,果酒的发酵速率不断提升,其酒精度、总酯和总酸含量先增大后减小,感官评分先升高后降低。采用先接种生香酵母后接种酿酒酵母、二者间隔接种时间为24 h、复合酵母添加量为5%(体积分数)时发酵所得草莓甘蔗果酒的酒精度、总酯和总酸含量及感官评分分别为10.0%vol、0.64 g/L、5.92 g/L和89.73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莓甘蔗果酒 复合酵母 添加方式 间隔接种时间 接种量 发酵速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株梅奇酵母与商业酿酒酵母发酵对枸杞酒品质的影响
20
作者 刘思媛 孟芳 +5 位作者 李强 王紫昕 喜琴琴 张惠玲 陈盼盼 田晓菊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90-98,I0008-I0010,共12页
枸杞酒作为枸杞深加工的主要产品之一,具有抗疲劳、抗氧化、提高免疫力等多种生理功能。目前枸杞酒基本都是采用单纯的酿酒酵母发酵,而非酿酒酵母对于枸杞酒酿造的影响研究很少。为选育适用于枸杞酒发酵的非酿酒酵母菌,提升枸杞酒的香气... 枸杞酒作为枸杞深加工的主要产品之一,具有抗疲劳、抗氧化、提高免疫力等多种生理功能。目前枸杞酒基本都是采用单纯的酿酒酵母发酵,而非酿酒酵母对于枸杞酒酿造的影响研究很少。为选育适用于枸杞酒发酵的非酿酒酵母菌,提升枸杞酒的香气,该文从枸杞鲜果、枸杞叶和枸杞园的土壤中分别采样并进行筛选,获得6株非酿酒酵母,通过耐受性实验,发现其中1株菌(编号JMJ)发酵性能较好,经26S rDNA序列分析,确定该菌为美极梅奇酵母。以商业酿酒酵母STR单独发酵的枸杞酒作为对照,用非酿酒酵母JMJ与商业酿酒酵母STR进行混合发酵,结果发现,JMJ与STR接种比例为10∶1的顺序发酵有利于枸杞酒中香气物质的积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梅奇酵母 枸杞酒 商业酵母菌 混合发酵 接种方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