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97篇文章
< 1 2 3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Limit equilibrium stability analysis of slopes under external loads 被引量:5
1
作者 DENG Dong-ping ZHAO Lian-heng LI Liang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CSCD 2016年第9期2382-2396,共15页
Two calculation modes for the effect of external load on slope stability, i.e., mode I in which the external load is thought to act on slope surface, and mode II in which the external load is thought to act on slip su... Two calculation modes for the effect of external load on slope stability, i.e., mode I in which the external load is thought to act on slope surface, and mode II in which the external load is thought to act on slip surface along the force action line, were considered. Meanwhile, four basic distribution patterns of external load were used, of which complex external loads could be composed. In analysis process, several limit equilibrium methods, such as Swedish method, simplified Bishop method, simplified Janbu method, Spencer method, Morgenstern-Price(M-P) method, Sarma method, and unbalanced thrust method, were also adopted to contrast their differences in slope stability under the external load. According to parametric analysis, some conclusions can be obtained as follows:(1) The external load, with the large magnitude, small inclination angle, and acting position close to the slope toe,has more positive effect on slope stability;(2) The results calculated using modes I and II of external load are similar, indicating that the calculation mode of external load has little influence on slope stability;(3) If different patterns of external loads are equivalent to each other, their slope stability under these external loads are the same, and if not, the external load leads to the better slope stability,as action position of the resultant force for external load is closer to the lower sliding point of slip surfac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lope stability calculation mode of external load distribution pattern of external load limit equilibrium slip surface factor of safety (FO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Optimization Method for Evaluating Wind Power Penetration Limit Constrained by Load Following Capacity 被引量:3
2
作者 Zechun HU Zijiao HAN +1 位作者 Fang ZHANG Xu XIE 《电力系统自动化》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9期10-14,60,共6页
关键词 功率极限 容量约束 负载 评估 穿透 优化 跟踪能力 混合整数规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 new calculation method for axial load capacity of separated concrete-filled steel tubes based on limit equilibrium theory
3
作者 刘夏平 孙卓 +2 位作者 唐述 黄海云 刘爱荣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2013年第6期1750-1758,共9页
A new calculation method for axial load capacity of separated concrete-filled steel tubes based on limit equilibrium theory was proposed,which took into account the decrease of confinement effect by steel tube and the... A new calculation method for axial load capacity of separated concrete-filled steel tubes based on limit equilibrium theory was proposed,which took into account the decrease of confinement effect by steel tube and the non-uniform distribution of ultimate stress in cored concrete.The accuracy of the analytical result is validated through running the numerical result by finite element method (FEM) and experimental data as well.The influences of the key parameters on the load capacity of the concrete-filled steel tube (CFST) was studied,including the separation ratio,concrete compressive strength,and steel strength.The results indicate that the load capacity of the tube increases with concrete strength and steel strength under the separation ratio less than 4%,while decreases with a higher separation ratio improv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ncrete-filled steel tube limit equilibrium theory axial load capacity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温和冰载荷联合作用下舷侧极限承载能力研究
4
作者 张健 朱馨晔 +1 位作者 刘俊杰 姬贺港 《舰船科学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0期15-21,共7页
极区船舶与海冰发生挤压碰撞时常伴随着极地低温,考虑极地低温与冰载荷联合作用时对船舶舷侧极限承载能力的影响。首先,采用VOF(Volume of Fluid)模型研究在仅受环境温度影响下船舶舷侧垂向温度分布,水线至二甲板处受环境温度与海水温... 极区船舶与海冰发生挤压碰撞时常伴随着极地低温,考虑极地低温与冰载荷联合作用时对船舶舷侧极限承载能力的影响。首先,采用VOF(Volume of Fluid)模型研究在仅受环境温度影响下船舶舷侧垂向温度分布,水线至二甲板处受环境温度与海水温度的影响产生明显的温度梯度,以此时的温度应力为基础,在船舶舷侧上施加冰载荷,细化冰载荷加载区域网格,通过两倍斜率法确定舷侧的极限承载能力,环境温度越低,其极限承载能力越小。改变冰载荷施加位置,对比有无强构件支撑时其极限承载能力的大小,结果表明强构件支撑能有效提高船体的极限承载能力。研究成果可为极区船舶结构强度校核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极地船舶 温度场 联合作用 冰载荷 极限载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限船舶荷载作用下高桩码头损伤数值分析
5
作者 杨钢 周玉 +1 位作者 王忠涛 田尚 《大连理工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384-390,共7页
受海洋经济繁荣、船舶大型化趋势等因素影响,泊位能力提升成为诸多码头的选择.为有效了解码头潜力,针对当前保有量较大的高桩码头,综合考虑船舶-结构-土体的相互作用,采用ANSYS/LS-DYNA大型有限元软件建立仿真数值模型.引入JHC模型和线... 受海洋经济繁荣、船舶大型化趋势等因素影响,泊位能力提升成为诸多码头的选择.为有效了解码头潜力,针对当前保有量较大的高桩码头,综合考虑船舶-结构-土体的相互作用,采用ANSYS/LS-DYNA大型有限元软件建立仿真数值模型.引入JHC模型和线性强化模型来描述码头与船体在不同船舶荷载作用下的非线性变形及破坏情况,设计15种不同船舶质量和撞击速度的组合工况,展开超限撞击下撞击力、码头结构应力和码头损伤评价等方面的研究.研究表明,撞击力峰值与船舶质量和撞击速度密切相关,其中撞击速度的影响更显著;倾向码头方向的斜桩是水平荷载的主要受力构件,提升码头结构强度应重点考虑此类构件的加固设计;桩基设计应考虑间距布设,以减少群桩效应引起的承载力问题;提出结构损伤比,结合15种组合工况获得结构损伤评价的拟合公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桩码头 数值分析 损伤评价 船舶荷载 超限撞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随机干扰校正的风力机独立变桨优化控制
6
作者 刘军 张泽秋 +1 位作者 甘乾煜 胡朝阳 《控制理论与应用》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635-641,共7页
在设计风力机多目标独立变桨控制器时,通常忽略了未建模动力学和系统模型参数的不确定性,这些不确定性会降低控制性能甚至导致系统不稳定.针对该问题,本文提出了基于随机干扰校正控制的风力机独立变桨优化控制策略,利用卡尔曼滤波器来... 在设计风力机多目标独立变桨控制器时,通常忽略了未建模动力学和系统模型参数的不确定性,这些不确定性会降低控制性能甚至导致系统不稳定.针对该问题,本文提出了基于随机干扰校正控制的风力机独立变桨优化控制策略,利用卡尔曼滤波器来观测标称控制输入的修正部分,从而最小化模型不确定性和外部风速干扰对于系统控制性能的影响.基于OpenFAST-MATLAB对NREL 5MW风力机仿真,结果表明与变增益PI控制和干扰校正控制相比,本文提出的控制策略能够保证高风速区域下风电机组输出功率平稳,同时还进一步降低了叶片和塔架的载荷,延长了风力机的使用寿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力机 载荷优化 独立变桨 卡尔曼滤波 不确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往复荷载作用后钢管混凝土柱-组合梁节点耐火性能数值分析
7
作者 王文达 李生强 +1 位作者 毛文婧 郑龙 《建筑科学与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13,共13页
为研究钢管混凝土柱-组合梁节点在往复荷载作用后的耐火性能,利用有限元软件ABAQUS建立了该节点的有限元分析模型,并与已有试验结果进行对比验证。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往复荷载作用后塑性损伤和残余变形对组合梁节点火灾下的应力和变形的... 为研究钢管混凝土柱-组合梁节点在往复荷载作用后的耐火性能,利用有限元软件ABAQUS建立了该节点的有限元分析模型,并与已有试验结果进行对比验证。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往复荷载作用后塑性损伤和残余变形对组合梁节点火灾下的应力和变形的影响,以及不同损伤程度、荷载作用水平和防火保护层厚度对节点耐火极限和破坏模态的影响。结果表明:地震预损伤对节点的耐火极限有不利影响,且随损伤程度的增加,耐火极限下降明显;重度损伤下节点的耐火极限与无损伤节点相比降低了23.5%;重度损伤的节点在火灾作用下形成塑性铰,且产生较大的耗能损伤,轻度和中度损伤下未形成明显塑性铰,耐火极限分别仅下降1.0%和3.6%;对于以梁损伤作为预损伤模式的节点,梁荷载比和防火保护层厚度是影响有地震预损伤节点耐火极限的主要因素;随柱荷载比的增大,耐火极限呈降低趋势,但整体影响不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钢管混凝土柱-组合梁节点 低周往复加载 损伤程度 耐火极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悬索桥索梁销接节点抗火性能研究
8
作者 李雪红 华晓烨 +2 位作者 杨国明 李亮 吴豪放 《桥梁建设》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00-107,共8页
为了解悬索桥索梁销接节点在火灾下的响应特性和破坏形态,对该类节点开展了持载火灾试验和有限元研究。以南京新生圩长江大桥为背景,设计、制作索梁销接节点模型,采用拉压试验机张拉吊索至成桥索力后,采用电阻炉模拟火灾升温,分析持载... 为了解悬索桥索梁销接节点在火灾下的响应特性和破坏形态,对该类节点开展了持载火灾试验和有限元研究。以南京新生圩长江大桥为背景,设计、制作索梁销接节点模型,采用拉压试验机张拉吊索至成桥索力后,采用电阻炉模拟火灾升温,分析持载过程中节点应力、应变、温度、破坏形态等,并采用有限元法研究其应力及温度分布规律。结果表明:持载火灾试验中,节点模型在103 min时发生塑性变形,临界温度为864℃;134 min时叉耳发生颈缩拉断破坏,表面温度为1015℃。有限元模拟中,节点破坏时,叉耳的最大应力位于销孔两侧,吊耳受应力重分布影响,最大应力由销孔两侧逐渐转移到腹板底部,销轴两端应力较小、中间应力较大。对比有限元与试验结果,碳氢(HC)升温曲线和ISO834标准升温曲线作用下节点响应及抗火性能的变化规律基本一致,HC升温曲线作用下的节点破坏时间约30 mi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悬索桥 索梁销接节点 抗火性能 破坏形态 耐火极限 持载火灾试验 有限元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位巷控制爆破切槽放顶关键参数设计及矿压运移模拟
9
作者 李俊平 管婷婷 王海泉 《安全与环境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488-497,共10页
矿震与冲击地压是采矿领域亟待解决的热点、难点和瓶颈问题。为了有效控制深部煤炭开采诱发的矿震与冲击地压,特发明高位巷控制爆破切槽放顶技术。采用薄板塑性极限承载分析法计算关键层的破断块体尺寸,进而提出高位巷切槽放顶位置的设... 矿震与冲击地压是采矿领域亟待解决的热点、难点和瓶颈问题。为了有效控制深部煤炭开采诱发的矿震与冲击地压,特发明高位巷控制爆破切槽放顶技术。采用薄板塑性极限承载分析法计算关键层的破断块体尺寸,进而提出高位巷切槽放顶位置的设计方法;依据切顶卸压理论设计高位巷顶板的切槽放顶钻孔深度;利用数值模拟优选切槽放顶宽度,分析切槽放顶前后矿压运移规律。结果表明:依据顶板断裂后形成的三角板尺寸设计切槽放顶位置有利于覆岩充分冒落并及时接顶,随切槽放顶宽度增大切顶矸石坝的承载能力增大,但采空区高达10 m时优选的切槽放顶宽度为20 m;随工作面沿走向不断推进,放顶前下巷煤柱支承压力峰值不断增加,上巷则微弱增大,但切槽放顶后沿倾向两侧煤柱的支承压力峰值均明显降低,最大降低幅度为4.06 MPa,位于下巷煤柱,并向煤壁深处转移约30 m;随工作面沿走向不断推进,工作面和开切眼支承压力峰值不断增大,但放顶后峰值支承压力略降低;切槽放顶后,尽管越靠近采空区顶板的下沉值较放顶前越大,但采空区顶板上超过120 m时覆岩位移小于放顶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全工程 矿山安全 切顶卸压 切槽放顶 薄板塑性极限承载分析法 切槽放顶位置 切槽放顶宽度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后屈曲张拉整体超材料的建模和优化设计
10
作者 张泽轩 张亮 +1 位作者 葛艺芃 章俊 《重庆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11,共11页
如何在获得低频带隙的同时实现较高的负载能力是超材料设计中值得关注的问题。通过利用杆件的后屈曲变形,提出了一种新型张拉整体超材料。后屈曲的引入使结构刚度发生软化,在有较高承载能力的同时,实现了低频隔振功能。利用椭圆积分法... 如何在获得低频带隙的同时实现较高的负载能力是超材料设计中值得关注的问题。通过利用杆件的后屈曲变形,提出了一种新型张拉整体超材料。后屈曲的引入使结构刚度发生软化,在有较高承载能力的同时,实现了低频隔振功能。利用椭圆积分法计算杆件后屈曲变形可以快速得到张拉整体单元的刚度。结合弹簧-质量双原子链模型,在周期性边界条件下利用Bloch定理对带隙进行计算。为了平衡带隙和负载能力,通过基于数据驱动的双目标优化方法获得了极限载荷和带隙下限的帕累托边界。经过优化设计后的超材料带隙频率可以低至3 Hz,承载能力超过100 N。与其他低频隔振超材料相比,在相同带隙频率下可以将极限承载能力提高3.6倍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屈曲变形 张拉整体超材料 带隙下限 极限载荷 多目标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极限载荷分析的带切向接管内压圆筒强度计算
11
作者 赵晓凤 钱才富 吴志伟 《化工设备与管道》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8,共8页
因一些特殊工艺需求,压力容器往往需要开设切向接管,但在强度设计方面,目前没有适用的圆筒切向接管规则设计方法。文章采用极限载荷分析方法,对圆筒材料为Q345R、接管材料为10#钢的带切向接管内压圆筒进行强度计算,并定义了基于无接管... 因一些特殊工艺需求,压力容器往往需要开设切向接管,但在强度设计方面,目前没有适用的圆筒切向接管规则设计方法。文章采用极限载荷分析方法,对圆筒材料为Q345R、接管材料为10#钢的带切向接管内压圆筒进行强度计算,并定义了基于无接管壳体的强度削弱系数,探讨不同切向接管无量纲结构参数(直径比d_(o)/D_(i)、径厚比D_(i)/T、厚度比t/T)对强度削弱系数或圆筒极限承载能力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当d_(o)/D_(i)和D_(i)/T增大、t/T减小时,强度削弱系数也随之增大,意味着切向接管对圆筒的强度削弱程度增大。通过大量极限载荷计算结果,对强度削弱系数进行了回归分析,得到了可用于带切向接管内压圆筒强度设计的回归方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圆筒 切向接管 极限载荷分析 强度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控制机构加载下弹性扁平两杆桁架的稳定计算及参数影响分析
12
作者 韩启浩 曾森 +1 位作者 张永山 李俊如 《计算力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631-637,654,共8页
基于压杆的弹性屈曲及完善体系分支点失稳特征,本文理论推导了控制机构加载下弹性扁平两杆桁架的竖向荷载-竖向位移关系解析计算表达式,给出了实验控制加载策略并绘制了加载全过程的荷载-位移曲线,结合ABAQUS数值分析结果以验证解析表... 基于压杆的弹性屈曲及完善体系分支点失稳特征,本文理论推导了控制机构加载下弹性扁平两杆桁架的竖向荷载-竖向位移关系解析计算表达式,给出了实验控制加载策略并绘制了加载全过程的荷载-位移曲线,结合ABAQUS数值分析结果以验证解析表达式的正确性,最后探究了结构高跨比和杆件柔度对其力学响应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确立的解析计算表达式可以反映扁平两杆桁架的翻转和超出线弹性范畴的现象及急跳或跳跃失稳现象,最大位移误差和最大荷载误差分别为1.59%和2.59%,解析计算表达式正确。极值点位移只与扁平两杆桁架的几何尺寸有关,而与杆件截面特性无关。随着结构高跨比的增大,极值点位移和极值点荷载增大。随着杆件柔度的增大,极值点荷载降低。研究成果可为桁架结构的稳定计算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扁平两杆桁架 控制加载 极值点 解析计算 参数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混合模式对天然气低负荷燃烧特性影响的实验研究
13
作者 张海洋 刘子睿 +1 位作者 涂垚杰 杨涛 《冶金能源》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44-48,70,共6页
在实验室规模燃烧台架上开展了天然气燃烧器低负荷稳燃及污染物排放特性实验,系统考察了4种燃料和空气混合模式下的天然气旋流火焰结构、稳燃极限范围及NO、CO排放浓度。结果表明,随着负荷的下降,天然气旋流火焰尺寸逐渐减小,全预混燃... 在实验室规模燃烧台架上开展了天然气燃烧器低负荷稳燃及污染物排放特性实验,系统考察了4种燃料和空气混合模式下的天然气旋流火焰结构、稳燃极限范围及NO、CO排放浓度。结果表明,随着负荷的下降,天然气旋流火焰尺寸逐渐减小,全预混燃烧火焰体积最小,非预混火焰锋面上出现褶皱;全预混火焰易发生回火导致稳燃极限范围最窄,非预混燃烧稳燃极限范围最宽,但CO生成量、排放量最高。综合考虑稳燃和排放性能,推荐采用部分预混燃烧作为天然气燃烧器低负荷调峰的运行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负荷调峰 燃料和空气混合模式 火焰不稳定 燃烧极限 燃烧污染物排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变上限循环加卸载裂隙砂岩宏细观损伤特征研究
14
作者 刘广建 周浩 +4 位作者 牟宗龙 王康宇 裘伟奇 陈曦 王志成 《煤炭科学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77-89,共13页
为研究裂隙岩体在循环荷载作用下的宏细观损伤特征,以不同长度预制裂隙砂岩为研究对象,开展变上限循环加卸载试验,分析岩样的力学特性和宏观破坏特征;基于XRD分析结果构建裂隙砂岩UDEC数值模型,分析模型的细观损伤规律并揭示其机制。结... 为研究裂隙岩体在循环荷载作用下的宏细观损伤特征,以不同长度预制裂隙砂岩为研究对象,开展变上限循环加卸载试验,分析岩样的力学特性和宏观破坏特征;基于XRD分析结果构建裂隙砂岩UDEC数值模型,分析模型的细观损伤规律并揭示其机制。结果表明:加卸载作用能够强化裂隙较小岩样的抗变形能力,相反会增加裂隙较大岩样的破坏速度;随预制裂隙长度增大,岩样宏观破坏特征由拉剪复合破坏转化为以剪切破坏为主,且损伤的不可逆性逐渐提高;加卸载作用下岩样的损伤演化过程可划分为“弹性-强化-疲劳-破坏”4个阶段,弹性阶段模型未产生损伤,强化阶段模型形成有效抗力结构,疲劳阶段累积损伤大幅提高,卸载时张拉裂纹扩展;疲劳阶段加载过程裂纹相互扩展连结,相邻剪切微裂纹之间块体的接触点被破坏,块体间的连结失效,卸载过程应力下降模型松弛,块体间失效的连结在此时张开进而导致张拉裂纹在剪切微裂纹间萌生,加快模型的失稳破坏。研究结果揭示了变上限循环加卸载下裂隙砂岩的宏细观损伤特征,为科学评价工程稳定性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裂隙砂岩 变上限循环加卸载 宏观破坏特征 细观损伤规律 疲劳阶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柔性服务时限的地铁列车运行计划与货物装载优化
15
作者 侯伟 王松 +2 位作者 石俊刚 肖起强 朱炜 《深圳大学学报(理工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576-585,共10页
利用城市轨道交通非高峰期富裕运能开展货物运输,对于缓解城市道路拥堵,减少碳排放,提高地铁运营效益具有重要作用.针对客货共运问题,考虑两种货运形式满足线路不同货物对于不同装载和送到时限的需求,构建以客运列车车厢配置、货运专列... 利用城市轨道交通非高峰期富裕运能开展货物运输,对于缓解城市道路拥堵,减少碳排放,提高地铁运营效益具有重要作用.针对客货共运问题,考虑两种货运形式满足线路不同货物对于不同装载和送到时限的需求,构建以客运列车车厢配置、货运专列开行成本以及货物延迟送到成本最小化为目标的线性整数优化模型,对车厢配置、列车编组方案、列车运行计划及货物分配方案进行协同优化决策.以中国南昌地铁2号线为例进行实证研究,借助CPLEX求解器求解验证模型.算例结果表明,增加配送延迟惩罚能够有效缩短货物平均延迟时间;增开货运专列能够弥补线路运力不足,相较于固定编组货运专列开展货物运输,灵活编组模式可在满足所有货物组运输需求的条件下仅增加26 min总延迟,降低总运营成本998元.该方法可以更好地适应货运需求变化,使得高时效性的大批量货物得到及时运输的同时减少列车运能浪费,为进一步提升城市地铁线路运营效益提供理论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轨道交通 地铁货运 灵活编组 装载优化 增开列车 服务时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弹性限负荷及非线性定价的柔性负荷控制策略研究
16
作者 吕延哲 衡俊良 +1 位作者 高洪涛 王向宇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488-494,共7页
针对柔性负荷在电价低谷时段集中需求响应不佳等问题,采用弹性限负荷算法实现对柔性负荷的混合控制。提出一种用非线性价格参数来调节负荷需求曲线高次项的控制方法,通过惩罚负荷柔性来提高负荷需求曲线的平滑度,抑制低价时段的电采暖... 针对柔性负荷在电价低谷时段集中需求响应不佳等问题,采用弹性限负荷算法实现对柔性负荷的混合控制。提出一种用非线性价格参数来调节负荷需求曲线高次项的控制方法,通过惩罚负荷柔性来提高负荷需求曲线的平滑度,抑制低价时段的电采暖需求高峰,降低负荷响应的控制偏差,并对东北某地社区1032户居民的电采暖开展负荷响应控制实验,验证方法的有效性。研究结果表明:柔性负荷控制方法可有效抑制电价低谷时段的负荷需求高峰。与采用线性参数进行负荷控制的传统方法相比,柔性负荷控制方法能使负荷需求曲线平滑度提升56.3个百分点,使负荷响应控制偏差降低16.8个百分点。弹性限负荷区间随负荷需求的增加而变宽,在电价分界时段,为保证负荷响应速度,弹性限负荷区间会急剧缩窄。研究结论为提高电力供应的稳定性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柔性负荷 电采暖 非线性定价 弹性限负荷 人工免疫 BP神经网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采动增量静载荷加载下煤层卸压钻孔响应规律及其极限性
17
作者 潘俊锋 马宏源 +3 位作者 邹磊 马文涛 吕大钊 闫耀东 《采矿与岩层控制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34-48,共15页
为了探索煤层巷帮大直径预卸压钻孔在工作面超前支承压力等增量静载加载条件下的防冲卸压效应,采用理论分析、室内试验以及数值模拟等方法,对采动增量静载加载条件下煤层卸压钻孔响应规律及其极限性进行了研究。理论分析结果表明,静载... 为了探索煤层巷帮大直径预卸压钻孔在工作面超前支承压力等增量静载加载条件下的防冲卸压效应,采用理论分析、室内试验以及数值模拟等方法,对采动增量静载加载条件下煤层卸压钻孔响应规律及其极限性进行了研究。理论分析结果表明,静载加载下,大直径钻孔二次调整,破裂区和塑性区发生扩展变化,降低了增量静载的集中程度,但随着加载程度的升高,破裂区煤体逐渐塌落,碎胀后充满整个钻孔,自由变形补偿空间减小,并约束塑性区的扩展,卸压能力逐渐减弱。室内试验结果表明,钻孔煤样峰值强度与加载速度具有明显的正相关性;输入的弹性能和加载速度成正相关;耗散能与加载速度成负相关。数值模拟结果表明,随着静载加载速度及应力集中程度的增加,钻孔卸压区范围和卸压幅度逐渐减小,钻孔围岩塑性区体积逐渐减小,卸压区内的峰值弹性能逐渐升高,钻孔耗散弹性能的能力降低;引入卸压幅度、应力增幅以及弹性能储能率3个指标,分析了大直径钻孔的响应卸荷极限性。研究结果可为类似条件下的钻孔卸压方案设计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冲击地压 增量静载 大直径卸压钻孔 响应规律 卸压极限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导限流器变电站运行低温系统设计与实验
18
作者 韦德福 刘钧迪 +3 位作者 诸嘉慧 吴晗序 金涌川 杨秀峰 《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40-45,共6页
磁偏置超导故障限流器在低温环境运行,需在并网运行时额外配置低温辅机系统。本文通过低温热力学理论计算,分析超导故障限流器低温系统的整体稳态热负荷分布规律,提出低温系统布局和低温液氮控制方式,并在变电站现场进行超导故障限流器... 磁偏置超导故障限流器在低温环境运行,需在并网运行时额外配置低温辅机系统。本文通过低温热力学理论计算,分析超导故障限流器低温系统的整体稳态热负荷分布规律,提出低温系统布局和低温液氮控制方式,并在变电站现场进行超导故障限流器的系统集成。超导故障限流器在变电站的低温运行和并网测试结果表明,该低温系统具备良好的自持运行效果,可保障超导故障限流器的稳定运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偏置超导故障限流器 低温系统 热负荷 并网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hree-dimensional stability analysis of anisotropic and non-homogeneous slopes using limit analysis 被引量:9
19
作者 韩长玉 陈锦剑 +1 位作者 夏小和 王建华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2014年第3期1142-1147,共6页
A method of three-dimensional loaded slope stability for anisotropic and nonhomogeneous slopes was presented based on the upper-bound theorem of the limit analysis approach. The approach can be considered as a modific... A method of three-dimensional loaded slope stability for anisotropic and nonhomogeneous slopes was presented based on the upper-bound theorem of the limit analysis approach. The approach can be considered as a modification and extension of the solutions. The influences of friction angle, anisotropy factor, nonhomogeneous factor, slope angle, ratio of width to depth, and load on the slope crest were investigated. The results show that solutions are suitable to deal with the purely cohesive soils and frictional/cohesive soils, isotropic and anisotropic, homogeneous and nonhomogeneous, loaded and unloaded cas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tability ANISOTROPY limit analysis loaded slope nonhomogeneous slope
在线阅读 下载PDF
Lateral aerodynamic performance and speed limits of double-deck container vehicles with different structures 被引量:2
20
作者 李燕飞 田红旗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2012年第7期2061-2066,共6页
Based on 3D, steady N-S equations and k-e turbulence model, Fluent was employed to do numerical simulation for lateral aerodynamic performance of 6-axis X2K double-deck container trains with two different loading form... Based on 3D, steady N-S equations and k-e turbulence model, Fluent was employed to do numerical simulation for lateral aerodynamic performance of 6-axis X2K double-deck container trains with two different loading forms, and speed limits of the freight trains were studied. The result indicates that under wind environment: 1) As for vehicles without and with cross-loaded structure, aero-pressure on the former is bigger, but air velocity around the latter is larger; 2) When sideslip angle θ=0°, the airflow is symmetry about train vertical axis; when θ〉0°, the airflow is detached at the top of vehicles, and the air velocity increases above the separated line but decreases below it; 3) With θ increasing, the lateral force on the mid vehicle firstly increases but decreases as θ=75°; 4) When the 6-axis X2K fiat car loads empty boxes of a 40 ft and a 48 ft at 120 km/h, the overturning wind speed is 25.19 m/s, and the train should be stopped under the 12th grade wind spe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umerical simulation 6-axis X2K flat car loading form lateral aerodynamic performance speed limi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