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45篇文章
< 1 2 1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Installation position determination of wind speed sensors on steel pole along a high-speed railway
1
作者 熊小慧 梁习锋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CSCD 2016年第11期3018-3027,共10页
In order to consider the influence of steel pole on the measurement of wind speed sensors and determinate the installation position of wind speed sensors, the flow field around wind speed sensors was investigated. Bas... In order to consider the influence of steel pole on the measurement of wind speed sensors and determinate the installation position of wind speed sensors, the flow field around wind speed sensors was investigated. Based on the three-dimensional steady Reynolds-averaged Navier-Stokes equations and k-ε double equations turbulent model, the field flow around the wind speed sensor and the steel pole along a high-speed railway was simulated on an unstructured grid. The grid-independent validation was conducted and the accuracy of the present numerical simulation method was validated by experiments and simulations carried out by previous researchers. Results show that the steel pole has a significant influence on the measurement results of wind speed sensors. As the distance between two wind speed sensors is varied from 0.3 to 1.0 m, the impact angles are less than ±20°, it is proposed that the distance between two wind speed sensors is 0.8 m at least, and the interval between wind speed sensors and the steel pole is more than 1.0 m with the sensors located on the upstream sid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igh-speed railway wind speed sensor steel pole numerical simulation flow field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焓脉冲风洞瞬态辐射热流传感器研制
2
作者 刘济春 常雨 +2 位作者 龚红明 田润雨 马平 《实验流体力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63-70,共8页
为满足高焓脉冲风洞辐射热流测量试验需求,研制了适用于超高速瞬时流场的辐射热流传感器。该传感器以柱状薄膜热流计为基础,在薄膜敏感元表面增设辐射吸收膜,并在热流计前端设置辐射透射窗口,以感受辐射加热和隔离对流加热。利用脉冲激... 为满足高焓脉冲风洞辐射热流测量试验需求,研制了适用于超高速瞬时流场的辐射热流传感器。该传感器以柱状薄膜热流计为基础,在薄膜敏感元表面增设辐射吸收膜,并在热流计前端设置辐射透射窗口,以感受辐射加热和隔离对流加热。利用脉冲激光和激波管检测了辐射热流传感器的响应特性,在气流速度约11 km/s的高焓膨胀管风洞流场中,以该传感器测量了返回舱模型迎风大底驻点的辐射热流。结果表明,该传感器响应快、热流测量结果合理,适用于高焓脉冲风洞辐射热流测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焓脉冲风洞 辐射热流传感器 瞬态 热流测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自动纺织络筒机槽筒电机驱动故障诊断方法
3
作者 刘金浦 张培航 《毛纺科技》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18-123,共6页
随着纺织工业的快速发展,全自动络筒机成为纺织生产过程中的关键设备,其运行稳定性和效率对于整个生产线的正常运作至关重要,为保证设备的正常运行和延长设备使用寿命,研究全自动纺织络筒机槽筒电机驱动故障诊断方法。首先,采用光纤电... 随着纺织工业的快速发展,全自动络筒机成为纺织生产过程中的关键设备,其运行稳定性和效率对于整个生产线的正常运作至关重要,为保证设备的正常运行和延长设备使用寿命,研究全自动纺织络筒机槽筒电机驱动故障诊断方法。首先,采用光纤电压传感器和霍尔电流传感器采集相电压和相电流信号作为分析的基础数据;然后,采用小波分解对正常运行、相间短路故障和单相接地故障进行故障特征提取;最后,采用引力搜索算法(Gravitational Search Algorithm,GSA)对支持向量机(Support Vector Machine,SVM)参数实施优化,并利用优化后的SVM模型实现槽筒电机驱动的故障诊断。测试结果表明:该设计方法在多次测试中均表现出色,分类准确度平均值(Average Classification Accuracy,ACA)达到0.959 8,灵敏度高达到0.6以上,能够预知驱动故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自动纺织络筒机 霍尔电流传感器 光纤电压传感器 槽筒电机 小波分解 驱动故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变压器绕组频响电流信号带电检测中工频电流干扰抑制方法
4
作者 程养春 刘向东 +3 位作者 问耀文 张国瑞 何方明 李志超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0期4090-4100,I0044,共12页
将频响分析(frequency-response analysis,FRA)方法扩展应用到运行中变压器的绕组变形检测时,需采用线圈式电流传感器测量绕组高压出线端的高频响应电流。此时变压器工频负载电流对微安级高频响应电流的测量造成很大的干扰。基于输变电... 将频响分析(frequency-response analysis,FRA)方法扩展应用到运行中变压器的绕组变形检测时,需采用线圈式电流传感器测量绕组高压出线端的高频响应电流。此时变压器工频负载电流对微安级高频响应电流的测量造成很大的干扰。基于输变电变压器三相工频电流基本平衡的特点,该文建立一种由三相电流传感器并联而成的传感系统,取得较好的工频干扰抑制性能,可实现几百A工频电流下的μA级高频响应电流的测量。该系统的原理不同于现有滤波器概念,取得了滤波器难以达到的效果。理论分析抗工频干扰的机理和传感系统的传感特性,开展了实验室和现场试验验证;获得带电运行中110 kV变压器绕组的频响曲线,验证了利用线圈注入激励信号和测量变压器高压出线端电流响应信号来绘制绕组频响曲线,进而诊断运行中变压器绕组变形缺陷的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干扰 电流传感器 频响分析 带电检测 电力变压器 绕组变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共振风速风向传感器共振态温度补偿方法 被引量:1
5
作者 曾祥豹 袁宇鹏 +2 位作者 廖崧琳 王露 余华 《仪器仪表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1-20,共10页
风能发电、航空航天、气象等重点行业对风速风向的高精度、高可靠检测具有迫切需求。与传统机械式、超声对射式、超声反射式风速风向传感器相比,提出的超声共振式风速风向传感解决方案具有体积小、精度高、无机械磨损的显著优势。针对... 风能发电、航空航天、气象等重点行业对风速风向的高精度、高可靠检测具有迫切需求。与传统机械式、超声对射式、超声反射式风速风向传感器相比,提出的超声共振式风速风向传感解决方案具有体积小、精度高、无机械磨损的显著优势。针对复杂工况环境条件下超声共振式风速风向传感器的精度偏移难题,建立了超声共振式风速风向传感器的误差来源理论模型,开展了不同温度环境传感器测试实验,分析了相应传感器的输出性能,构建了工作环境温度与传感器共振频率点的关联关系,实现了不同环境条件下传感器基于共振点频率的温度补偿。搭建了传感器风洞试验系统,开展了不同温度条件下的传感器风洞试验,试验结果表明,提出的共振态温度补偿后的超声共振式风速风向传感器风速测量精度显著提升,补偿后在<15 m/s的风速范围内风速测量精度时可达±0.3 m/s、在15~50 m/s风速范围内精度可到±2.3%。传感器测量精度随温度漂移显著降低,在环境温度17.1℃时测量误差降低至2.30%,环境温度29.2℃时测量误差降低至2.09%,与传统超声对射/反射式相比精度提升40%以上。综上所述,该研究为风电场风机的发电效率提升、气象领域的要素测量精度提升等重点领域提供更有效的风速风向测量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速风向传感器 共振态温度补偿 风速测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多智能体深度强化学习的海上风电传感器节点能效优化
6
作者 贾林朋 王霄 +2 位作者 何志琴 吴钦木 尹曜华 《计算机应用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2490-2496,共7页
海上风电场的高效运行依赖于无线传感器网络提供的监测数据。通过对现有研究中传感器节点部署与通信进行调查,指出了当前海上风电场景下无线传感器节点部署通信时能效优化研究不充分的问题。针对海上风电机组无线传感器网络的能效优化问... 海上风电场的高效运行依赖于无线传感器网络提供的监测数据。通过对现有研究中传感器节点部署与通信进行调查,指出了当前海上风电场景下无线传感器节点部署通信时能效优化研究不充分的问题。针对海上风电机组无线传感器网络的能效优化问题,设计了一种基于多智能体深度确定性策略梯度算法的优化方案。考虑了节点能量有限和特定的海上通信环境特点,通过多智能体协同优化节点的感知与通信策略,有效减少能耗并提升网络覆盖率和数据传输效率。结合自适应噪声策略、优先经验回放机制以及合理的奖励函数设计,进一步提高了算法的学习效率与能效表现。实验结果表明,所提算法相比DDPG基准算法提升了约26%的节点能效,训练速度较DDQN、SAC算法加快了33%和4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上风电 无线传感网络 能效优化 多智能体深度强化学习 自适应噪声策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管风洞压力传感器动态校准技术研究
7
作者 程林 李强 +1 位作者 赵鑫 张新月 《仪表技术与传感器》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22-126,共5页
针对压力传感器原位动态校准及批量校准需求,提出基于管风洞的压力传感器动态校准方法,将多个被校准压力传感器安装于管风洞试验舱皮托耙上,将波后总压作为标准阶跃压力给定,获取上升时间、动态灵敏度、谐振频率及工作频带等时频域动态... 针对压力传感器原位动态校准及批量校准需求,提出基于管风洞的压力传感器动态校准方法,将多个被校准压力传感器安装于管风洞试验舱皮托耙上,将波后总压作为标准阶跃压力给定,获取上升时间、动态灵敏度、谐振频率及工作频带等时频域动态特性指标并进行不确定度的评定,有效克服了传统激波管动态压力校准中安装阶差对校准结果的影响,实现了动态压力传感器的原位校准与批量校准,显著提高了校准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管风洞 压力传感器 动态校准 时域 频域 不确定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于变压器绕组变形在线监测的空心线圈电流传感器
8
作者 杨森 王钰涵 +2 位作者 李光茂 程养春 高诗睿 《广东电力》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76-84,共9页
由于运行中的变压器绕组存在几百安的工频电流,现有磁芯式电流传感器进行变压器绕组变形监测时,抗工频干扰是极为困难的,此外还存在磁芯饱和、振动等问题;罗氏(Rogowski)线圈传感器对低频信号的响应不够灵敏,频带覆盖不够宽。针对上述问... 由于运行中的变压器绕组存在几百安的工频电流,现有磁芯式电流传感器进行变压器绕组变形监测时,抗工频干扰是极为困难的,此外还存在磁芯饱和、振动等问题;罗氏(Rogowski)线圈传感器对低频信号的响应不够灵敏,频带覆盖不够宽。针对上述问题,设计一款空心线圈电流传感器,包括空心线圈及配合使用的滤波电路、复合积分电路与放大电路,实现在几百安的工频电流下毫伏级别频响信号的测量提取,并将传感器的测量频带拓宽至1 kHz~1 MHz。对现场试验得到的频响曲线与离线监测数据进行对比,发现两者在400 kHz、500 kHz等附近存在明显的谐振峰与谐振谷,反映了绕组的部分电磁特性。这验证了该传感器用于变压器绕组变形监测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流传感器 频响分析 电力变压器 复合积分 绕组变形 在线监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上风电单桩液压锤击沉桩机理大比尺模型试验研究
9
作者 朱怀龙 朱碧堂 +1 位作者 罗如平 徐长节 《太阳能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120-129,共10页
为探究海上风力机液压锤击沉桩机理,通过采用光纤光栅(FBG)应变传感器和薄膜压力传感器等监测技术,在砂土中开展开口钢管桩(直径D=0.273 m)液压锤击沉桩的大比尺(1∶10)模型试验,砂土密实度为70%。研究沉桩过程中土塞高度、桩身残余轴... 为探究海上风力机液压锤击沉桩机理,通过采用光纤光栅(FBG)应变传感器和薄膜压力传感器等监测技术,在砂土中开展开口钢管桩(直径D=0.273 m)液压锤击沉桩的大比尺(1∶10)模型试验,砂土密实度为70%。研究沉桩过程中土塞高度、桩身残余轴力和侧摩阻力、桩土界面应力以及砂土中应力场变化规律。研究结果表明:FBG应变传感器能在高能的液压锤击沉桩中存活,并能有效监测动态荷载下的桩身应变;在沉桩过程中最大的冲击加速度达到100g,FBG应变传感监测到最大桩身应变为450×10^(-6);随着沉桩深度的增加,土塞率变化不大,土塞增长率(IFR)值接近1,土塞效应不明显;桩尖和桩侧处法向应力随h/R增加而降低(其中h为监测点离桩尖的高度,R为桩半径),并且桩侧法向残余应力显著小于锤击时的法向应力;沉桩过程中,靠近桩尖的土体应力急剧增加,随后逐渐减小并趋于稳定,并且表现为“径向应力>竖向应力>环向应力”的应力分布特征,同一水平面,距离桩越远土体应力越小。在刚度和变形控制严格的海洋桩基中,需要考虑沉桩效应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海风力机 液压锤击 开口管桩 FBG应变传感器 土塞效应 桩土界面应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相空间重构的定子绕组端部机械振动信号监测研究
10
作者 郭铨楹 夏成宇 赵蔚文 《现代电子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0期167-172,共6页
定子绕组端部应用的工业环境存在大量的噪声源,且定子绕组端部的机械振动信号特征具有宽动态范围和高随机度的特点,使得振动信号的相空间结构较为复杂,难以准确重构,且无法捕捉到信号的复杂动态行为,这增大了对振动信号监测的难度。为此... 定子绕组端部应用的工业环境存在大量的噪声源,且定子绕组端部的机械振动信号特征具有宽动态范围和高随机度的特点,使得振动信号的相空间结构较为复杂,难以准确重构,且无法捕捉到信号的复杂动态行为,这增大了对振动信号监测的难度。为此,提出一种定子绕组端部机械振动信号监测方法。利用三轴加速度传感器采集定子绕组端部机械振动信号,获取其时频流形特征。结合时频原子与相空间重构法对相空间中各维度上振动信号的时频分布展开重构,准确捕捉信号的复杂动态行为,突出振动信号与正常信号的差异,提高宽动态范围内对信号微小变化的监测敏感度。将增强后的振动信号输入到双向长短期记忆(BiLSTM)网络模型中,实现对定子绕组端部机械振动信号的监测。实验结果表明,采用所提方法后JTFE指标显著降低,说明振动信号的频带能量分布更为集中,能够更加精准地监测振动信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定子绕组端部 机械振动信号 相空间重构 振动信号监测 三轴加速度传感器 双向长短期记忆网络 时频流形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面向海上风电设备安全检测的FBG传感器设计
11
作者 江政儒 刘跃伟 陈久野 《激光与红外》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814-820,共7页
为了对风机叶片结构进行长期、稳定、实时的应变场监测,设计了一种基于碳纤维(CFRP)封装的光纤光栅(FBG)传感器,搭建了基于多FBG的传感系统。,FBG的封装采用CFRP密封铝箔的结构形式。仿真分析了叶片在不同角度下的应力场分布,为FBG的布... 为了对风机叶片结构进行长期、稳定、实时的应变场监测,设计了一种基于碳纤维(CFRP)封装的光纤光栅(FBG)传感器,搭建了基于多FBG的传感系统。,FBG的封装采用CFRP密封铝箔的结构形式。仿真分析了叶片在不同角度下的应力场分布,为FBG的布设提供了依据。在静态应变标定实验中,在FBG测试位置1 cm位置处的应变灵敏度为5.3 pm/kg,应力场分布呈以应力点为中心的辐射状。在叶片工作实时测试中,FBG1和FBG2的应变变化范围最大,最大和最小应变值分别为482με,-472με和462με,-476με。叶片垂向应变的作用远弱于轴向。测试数据存在阈值范围,验证了本系统可通过阈值设定评估叶片工作状态。该结构设计具有灵敏度高、抗拉性好等优势,具有一定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BG传感器 风电设备 应变场 安全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上风机的频域动载荷识别方法
12
作者 马福萱 张猛 +3 位作者 张金钊 朱凡 李至华 曲先强 《哈尔滨工程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073-1081,共9页
海上风机在运行中受到的气动载荷对于分析风机结构的健康状况至关重要,因此准确获取气动载荷信息显得尤为必要。本文基于频域随机动载荷识别理论,结合测点优化算法和Moore Penrose广义逆方法,提出了一种适用于海上导管架风机的气动载荷... 海上风机在运行中受到的气动载荷对于分析风机结构的健康状况至关重要,因此准确获取气动载荷信息显得尤为必要。本文基于频域随机动载荷识别理论,结合测点优化算法和Moore Penrose广义逆方法,提出了一种适用于海上导管架风机的气动载荷识别方法。通过以实际运行中的风机为研究对象,并进行仿真实验,验证了该方法的可行性和准确性。基于遗传算法的测点优化方法将原始的1656个测点优化至6个测点,更符合工程实际需要。利用优化后的测点识别出的气动载荷谱表现出较高的精度。利用识别的载荷谱计算疲劳损伤与原始的疲劳损伤值相比,相对误差仅为2%左右。所提出的方法有效地解决了在实际运行中难以获取气动载荷信息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频域动载荷识别 Moore Penrose广义逆 数学模型不适定问题 遗传算法 疲劳损伤计算 导管架式风机 风机载荷 传感器位置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easuring Technology of Temperature Based Transformer Internal on FBG Sensors 被引量:6
13
作者 LIU Jun CHEN Wei-gen +2 位作者 ZHAO Jian-bao LIANG Ya-feng ZHAO Xin 《高电压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539-543,共5页
关键词 电力变压器 温度 传感器 测量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面风传感器加热装置设计及试验研究 被引量:1
14
作者 沈玉亮 邰俊杰 +1 位作者 陈箐箐 周先锋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04-112,共9页
在冬季雨雪、冻雨、雨凇和雾凇等天气现象发生时,自动气象站风传感器转动部件容易发生冻结,造成风向风速观测数据缺测。为解决风传感器冻结的问题,设计一种基于分级加热技术的风传感器加热装置,采用多级加热元件组合控制的方式,实现自... 在冬季雨雪、冻雨、雨凇和雾凇等天气现象发生时,自动气象站风传感器转动部件容易发生冻结,造成风向风速观测数据缺测。为解决风传感器冻结的问题,设计一种基于分级加热技术的风传感器加热装置,采用多级加热元件组合控制的方式,实现自适应启动不同级别的加热模式。通过试验对风传感器加热装置性能进行测试,以及对风向风速观测数据进行处理分析,评估风传感器加热装置在气象观测业务中应用的可行性。结果表明,带有加热装置的风传感器起到了很好的防冻结作用,运行更加稳定;带有加热装置的风向风速数据完整性优于未带有加热装置的风传感器,两者风速具有较强的相关性,相关系数均在95%以上;两者风向一致性显著,均在80%以上,10 min风向一致性优于2 min风向一致性。可见,风传感器加热装置可有效减少风传感器冻结发生的次数,及时消除结冰层,降低观测人员设备维护工作量,提高风传感器运行的稳定性和数据的连续性,为风传感器加热装置应用于气象观测业务提供决策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动气象站 风传感器 冻结 加热装置 设备维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LabVIEW的风电主轴承螺栓预紧力监测系统 被引量:1
15
作者 轩亮 董帅 +2 位作者 董嘉欣 申奥 何小迟 《中国工程机械学报》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70-275,共6页
针对大型风电主轴承容易产生轴向振动故障问题,基于端盖螺栓预紧力的变化特性,本文拟开发一款螺栓预紧力采集监测系统。该系统采用一种嵌入分布式的垫片压力传感器测量方法,以DH5902N数据采集卡和计算机为硬件,实现螺栓预紧力数据采集... 针对大型风电主轴承容易产生轴向振动故障问题,基于端盖螺栓预紧力的变化特性,本文拟开发一款螺栓预紧力采集监测系统。该系统采用一种嵌入分布式的垫片压力传感器测量方法,以DH5902N数据采集卡和计算机为硬件,实现螺栓预紧力数据采集和分析。构建应用于风电机主轴承的压力传感器检测模型,通过建立基于传感器数据测量的螺栓预紧力校正算法,实现风电机主轴承轴向受力检测。选用LabVIEW作为软件开发平台,实现多通道数据采集显示与灯光报警等功能,最终实现对风电主轴承的受力状态监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电主轴承 螺栓预紧力 多通道数据采集 垫片压力传感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运行数据的风电场风速传感器运行品质评价方法及应用 被引量:3
16
作者 李阳 沈小军 +1 位作者 杨伟新 张扬帆 《电工技术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3期4188-4203,共16页
风电场风速传感器运行的可靠性和稳定性是机组高效发电和安全运行的关键,精准识别风速传感器的失稳和失准等缺陷模式,客观地描述其运行品质对于风电场提寿增效意义重大。该文对风电场风速传感器运行品质评价展开研究,围绕运行、测量、... 风电场风速传感器运行的可靠性和稳定性是机组高效发电和安全运行的关键,精准识别风速传感器的失稳和失准等缺陷模式,客观地描述其运行品质对于风电场提寿增效意义重大。该文对风电场风速传感器运行品质评价展开研究,围绕运行、测量、抗扰动等维度,建立风速传感器运行品质标签架构、量化规则和评价模型,提出基于数据驱动的多维标签应用体系,挖掘风电场风速传感器的扰动敏感度、韧性、性能演化趋势、集群特征,为辨识设备的运行态势提供一套精细化数学建模方法。以某风电场运行数据为研究对象,对所提的运行品质评价体系及应用策略进行阐述,验证所提方法在风电场主动运检和精益化管理方面的工程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电场 风速传感器 运行数据 运行品质 评价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LSTM的10 MW海上风力机故障传感器数据重构研究 被引量:1
17
作者 邱子琪 王立忠 +3 位作者 潘华林 张宝龙 王立林 洪义 《太阳能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342-349,共8页
为解决极端环境传感器故障导致监测数据不充足问题,该文采用长短期记忆神经网络(LSTM)智能算法进行数据重构。鉴于海上风电监测数据稀缺,该文的研究依托数值仿真结果开展。基于作者团队开发的“气动-水动-结构-桩土-智能控制”一体化耦... 为解决极端环境传感器故障导致监测数据不充足问题,该文采用长短期记忆神经网络(LSTM)智能算法进行数据重构。鉴于海上风电监测数据稀缺,该文的研究依托数值仿真结果开展。基于作者团队开发的“气动-水动-结构-桩土-智能控制”一体化耦合分析软件Zwind,首先开展10 MW大型风力机全工况仿真分析,并通过提取多个高度处的加速度和倾角响应构建数据库,用以模拟多种风力机塔筒传感器故障导致的数据丢失状况。然后基于LSTM建立风力机塔筒加速度和倾角的数据重构模型,训练并验证所构建的数据重构模型的精度。最后在数个未布置传感器的位点上检验LSTM数据重构模型的泛化性能。结果表明:构建的LSTM故障传感器数据重构模型,可基于有限位点的正常服役传感器的监测数据高精度地重构故障传感器以及未测位点的塔筒响应数据;此外,基于倾角响应的重构结果比基于加速度响应的重构结果精度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上风力机 结构健康监测 深度学习 故障传感器 数据重构 倾角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控制模式MEMS风速风向传感器设计、仿真及制备
18
作者 田舟洲 谢雨珏 +1 位作者 易真翔 秦明 《传感技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750-755,共6页
针对恒温差模式下的MEMS风速风向传感器量程较小等问题,首次提出了一种恒温差和温度平衡双控制模式的MEMS风速风向传感器芯片。通过改变加热、测温电阻在传感器芯片的位置以及加热电阻的工作状态,用于实现传感器在低风速和高风速下处于... 针对恒温差模式下的MEMS风速风向传感器量程较小等问题,首次提出了一种恒温差和温度平衡双控制模式的MEMS风速风向传感器芯片。通过改变加热、测温电阻在传感器芯片的位置以及加热电阻的工作状态,用于实现传感器在低风速和高风速下处于不同的工作模式,从而使得传感器在不同风速下均有较为准确的输出结果。分别通过理论分析、有限元仿真证明了该传感器的量程可达0~75 m/s,采用温度平衡控制模式替代恒温差模式有效解决了恒温差控制模式高风速下传感器输出饱和的问题。此外,设计了该传感器的流片工艺,并利用MEMS工艺对其进行了制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机电系统(MEMS) 热式风速风向传感器 恒温差模式 温度平衡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型集成化热场式气象风速风向传感器研究 被引量:1
19
作者 沈晓东 宋飞虎 +3 位作者 徐明 庄芹 宁文楷 吴锦程 《传感器与微系统》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55-58,共4页
针对目前气象行业缺乏小型集成化风速计的问题,本文基于流场与温度场的相互影响,设计开发了一种风速风向传感器。首先,采用计算流体动力学软件FLUENT对不同流场下的温度场进行仿真测试,确定传感器表面8个负温度系数(NTC)热敏电阻的布局... 针对目前气象行业缺乏小型集成化风速计的问题,本文基于流场与温度场的相互影响,设计开发了一种风速风向传感器。首先,采用计算流体动力学软件FLUENT对不同流场下的温度场进行仿真测试,确定传感器表面8个负温度系数(NTC)热敏电阻的布局。然后,根据不同风速、风向下,8个NTC的仿真响应值,设计3阶傅里叶级数拟合方法实现风向风速的测量,并采用线性插值法对环境温度引起误差进行修正。通过风洞测试进行了实验验证。实验结果表明:设计的热场式风速风向传感器风速检测范围可达1~30 m/s,精度在±(0.5+0.03v)m/s内,风向检测范围在0°~360°,精度在±5°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型集成化 风速风向传感器 FLUENT 傅里叶级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IEEE 1451.5标准的风力发电机状态监控系统设计
20
作者 邹晶辉 陈刚 +1 位作者 高法钦 黄俊铭 《中国工程机械学报》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67-72,共6页
针对现有风力发电机监控系统的传感器接口复杂、系统传输协议不规范问题,设计一种基于IEEE 1451.5标准的风力发电机状态监控系统。系统主要由无线智能变送器(WTIM)、网络适配器(NCAP)、云平台和上位机构成。WTIM基于IEEE 1451.5协议实... 针对现有风力发电机监控系统的传感器接口复杂、系统传输协议不规范问题,设计一种基于IEEE 1451.5标准的风力发电机状态监控系统。系统主要由无线智能变送器(WTIM)、网络适配器(NCAP)、云平台和上位机构成。WTIM基于IEEE 1451.5协议实现传感器数据采集标准化,实现用于传感器的电子数据表格(TEDS)。云平台基于消息队列遥测传输(MQTT)搭建中间件供NCAP与上位机通信,上位机实现远程监控。经过测试,该系统可通过远程上位机对风机状态实时监控,在风力发电行业中具有一定的使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EEE 1451 风力发电机监控 即插即用 无线传感器网络 云平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