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4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沙地樟子松引种70年的历史、进展与展望
1
作者 朱教君 宋立宁 王国晨 《林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23-34,共12页
在我国的防沙治沙史中,沙地樟子松书写了浓墨重彩的一笔,特别是在“三北”工程建设中,赢得了“功勋树”的美名。但是,关于沙地樟子松成功应用于固沙造林的历史过程,以及沙地樟子松林发生衰退的现象等缺乏系统梳理。本文籍《林业科学》创... 在我国的防沙治沙史中,沙地樟子松书写了浓墨重彩的一笔,特别是在“三北”工程建设中,赢得了“功勋树”的美名。但是,关于沙地樟子松成功应用于固沙造林的历史过程,以及沙地樟子松林发生衰退的现象等缺乏系统梳理。本文籍《林业科学》创刊70周年出版专刊之际,以中国科学院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原中国科学院林业土壤研究所)几代科学家从事沙地樟子松营林研究与实践为主线,从1955年首次将樟子松幼苗引入科尔沁沙地南缘的章古台大一间房开始固沙造林、到大面积推广,樟子松人工林发生衰退、再到沙地樟子松天然林也发生衰退等,系统梳理了沙地樟子松引种70年来(1955—2025),防风固沙林的营林历史、存在衰退的原因、以及应对策略等;在此基础上,总结沙地樟子松林需要进一步开展的研究问题,旨在为沙地樟子松林可持续经营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沙地 樟子松 引种 固沙造林 三北工程 可持续经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河流域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治理的逻辑与路径
2
作者 李玉红 《行政管理改革》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56-64,共9页
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治理体现了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的科学理念,是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基本要求。黄河流域是我国重要生态屏障,“山、水、林、田、湖、草、沙”各要素全部具备,对系统治理具有天然的内在要求。随着生态文明建设的推进... 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治理体现了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的科学理念,是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基本要求。黄河流域是我国重要生态屏障,“山、水、林、田、湖、草、沙”各要素全部具备,对系统治理具有天然的内在要求。随着生态文明建设的推进和国家生态环境治理水平的提升,黄河流域在增强水土保持和水污染治理能力的同时,山水林田湖草沙治理重心向防风固沙扩展、从“林”向“草”递进,不断筑牢国家生态安全屏障。黄河流域生态环境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应与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治理有机结合。坚持“四水四定”,以水资源作为统筹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治理的刚性约束;以自然恢复为主,自然恢复与人工修复相辅相成;统筹治田和治沙,避免出现各自为战;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治理与改善民生相结合,通过产业绿色转型提升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水林田湖草沙 系统治理 水资源 防风固沙 高质量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动巡航草方格固沙机结构设计分析及试验 被引量:6
3
作者 王红军 廖滔 +3 位作者 张嘉谋 林子钧 尤德安 彭志锋 《农机化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92-98,共7页
针对荒漠化治理对草方格固沙机的需求,提出了一种集底盘、开沟机构、草箱机构、插草机构、覆压沙机构、播种及洒水机构、升降机构与一体的多功能草方格固沙机。分析了“T+一”式草方格种植模式的优势,提出了自动巡航草方格固沙机整体结... 针对荒漠化治理对草方格固沙机的需求,提出了一种集底盘、开沟机构、草箱机构、插草机构、覆压沙机构、播种及洒水机构、升降机构与一体的多功能草方格固沙机。分析了“T+一”式草方格种植模式的优势,提出了自动巡航草方格固沙机整体结构方案,并对开沟机构、草箱机构、插草机构、覆压沙机构、播种及洒水机构、升降机构等关键组件的功能和结构进行了详细分析。应用三维建模软件建立虚拟机构模型,对推草和插草机构进行了运动仿真分析,并对整机进行了作业性能试验。结果表明:各机构构件间无干涉,构件运动仿真轨迹符合功能要求,杆件尺寸参数设计合理,机器作业效率高,可有效保证草方格铺设的准确性和有效性,满足机械化固沙的要求,具有良好的通用性和适应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沙漠治理 草方格固沙机 防风固沙 自动巡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海湖克土沙地沙棘林的防风固沙机制与效益 被引量:19
4
作者 吴汪洋 张登山 +3 位作者 田丽慧 魏殿生 赵超 贾飞飞 《干旱区地理》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777-785,共9页
沙棘造林是青海湖克土沙地主要治沙措施,通过改变风速廓线垂向风速增加幅度、增加地表粗糙度和改变风沙流结构的机制实现沙棘林的防风固沙效益。根据2010-2012年连续3 a的沙棘沙丘与流动沙丘的春季风沙观测和植被调查,沙棘沙丘的风速廓... 沙棘造林是青海湖克土沙地主要治沙措施,通过改变风速廓线垂向风速增加幅度、增加地表粗糙度和改变风沙流结构的机制实现沙棘林的防风固沙效益。根据2010-2012年连续3 a的沙棘沙丘与流动沙丘的春季风沙观测和植被调查,沙棘沙丘的风速廓线对数递增规律、输沙量和沙粒粒径的指数递减规律均被破坏;2012年沙棘沙丘在1 m高度以下的防风作用增加到22.75%,总体固沙效益较2010年增加近10%;同时,沙棘林的防风固沙效益随着风速增大而减弱,随植株高度与冠幅增加而增强。综合风沙防护机制与效益,沙棘造林技术在克土沙地以及整个高寒沙地生态治理中极具推广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沙棘造林 防风固沙 风速增加幅度 风沙流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风速流场分析的乌兰布和沙漠绿洲防护林防风效果研究 被引量:9
5
作者 包岩峰 郝玉光 +3 位作者 赵英铭 辛智鸣 董雪 李永华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8期122-131,共10页
【目的】基于风速流场分析方法对比乌兰布和沙漠绿洲5种典型配置结构防护林的防风效果,通过量化不同林网内的风速流场分布特征,分析各林网内的风速统计参数,进一步优化防护林配置结构,以期为干旱区绿洲防护林建设提供理论依据和参考模... 【目的】基于风速流场分析方法对比乌兰布和沙漠绿洲5种典型配置结构防护林的防风效果,通过量化不同林网内的风速流场分布特征,分析各林网内的风速统计参数,进一步优化防护林配置结构,以期为干旱区绿洲防护林建设提供理论依据和参考模板。【方法】在乌兰布和沙漠磴口绿洲防护林中,选取5种不同配置结构林带的防护林林网为研究对象(紧密型乔木林网1,疏透度为0.13;疏密型乔木林网2,疏透度为0.24;疏透型乔灌混交林网3,疏透度为0.27;通风型乔木林网4,疏透度为0.39;疏透型乔木林网5,疏透度为0.27),在林网内采集多点同步风速数据信息,结合地学和统计学分析方法,分析不同林网内的风速流场特征、风速分布统计参数和防风效能等。【结果】研究表明5种防护林林网其防风效能范围各不相同,林网1为65%~95%,林网2为67%~85%,林网3为46%~82%,林网4为44%~67%,林网5为56%~72%。其中2行乔木构成的疏密型林网2防风效能在67%以上,具有较高的防风效益和节约水土资源优势;由2行乔木2行灌木混交林带构成的林网3,当防风效能为60%时,其防护面积是2行纯乔木林带(林网4)的2.47倍,具有较好的防护效益和应用推广前景。【结论】乌兰布和沙漠绿洲中由2行乔木构成的疏密型林网和"窄林带,小网格"配置的乔灌混合林网均发挥了较好的防风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防风固沙林 防护林结构与模式 风速流场 防风效能 防护面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沿海防护林防风固沙效益动态监测技术研究 被引量:8
6
作者 陈国荣 刘健 +1 位作者 余坤勇 许章华 《福建林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231-236,共6页
以《福建省沙化监测实施方案》沙化等级划分和沙化监测结果为依据,通过分析、提炼影响沿海防护林防风固沙的主要因素,建立沿海防护林防风固沙效益模型。选择福建省漳浦县作为研究区域,以研究区2个年度的TM/ETM遥感影像序列及防风固沙效... 以《福建省沙化监测实施方案》沙化等级划分和沙化监测结果为依据,通过分析、提炼影响沿海防护林防风固沙的主要因素,建立沿海防护林防风固沙效益模型。选择福建省漳浦县作为研究区域,以研究区2个年度的TM/ETM遥感影像序列及防风固沙效益模型为基础开展了漳浦县沿海防护林防风固沙效益动态监测研究。研究表明,监测模型与沙化监测结果间的相关系数为0.909,模型监测精度为77.82%。研究区非沙化、轻度及中度以上级别土地的面积在1988年分别为25440.01、24386.12、8644.24hm2,而在2003年分别为46950.26、10779.54、740.57hm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沿海防护林 防风固沙 遥感 监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和田地区绿洲外围防护林体系的防风阻沙效益 被引量:11
7
作者 毛东雷 雷加强 +1 位作者 曾凡江 李生宇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48-54,共7页
通过对2010年和2011年和田地区策勒县、皮山县、和田县吉亚乡3个绿洲外围靠近沙漠边缘的防护林防风阻沙效益进行野外实地调查及对防护林内小气象站和配套积沙仪定点观测数据分析,发现和田地区绿洲外围防护林体系树种较单一,由于垦荒天... 通过对2010年和2011年和田地区策勒县、皮山县、和田县吉亚乡3个绿洲外围靠近沙漠边缘的防护林防风阻沙效益进行野外实地调查及对防护林内小气象站和配套积沙仪定点观测数据分析,发现和田地区绿洲外围防护林体系树种较单一,由于垦荒天然防护林面积在日益缩小,导致新的幼小新疆杨防护林防风阻沙效果不是很理想;在相同的水分灌溉条件下,沙拐枣防护林生长较新疆杨、梭梭、柽柳防护林成活率高,并且生长迅速,需水量少,且疏透度较小,防风阻沙效果更为理想。为有效提高和田地区绿洲外围防护林防护效益,应合理垦荒保护好绿洲-沙漠过渡带的天然植被,从流沙前沿至绿洲内部合理设计天然草灌带-人工防护林带-农田小方格防护网,防护林树种的选择不仅需考虑其耐水性、疏透度,还应适当考虑防护林经济效益。通过对和田县吉亚乡防护林示范区BSNE积沙仪不同高度水平输沙量、输沙率及其粒度样分析,表明从流沙前沿进入防护林内不同高度的输沙量都有很大程度的降低,并且风蚀沙粒平均粒径变细,随高度增加输沙沙粒分选性变差,峰态变窄,引起新开垦农田地表风蚀沙粒主要为极细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防护林 防风 阻沙 和田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乌兰布和沙漠东北缘防护林体系建设对风沙灾害性天气影响的数量化研究 被引量:6
8
作者 郝玉光 丁国栋 +2 位作者 张景波 曹锦华 周建中 《中国水土保持科学》 CSCD 2004年第1期79-82,共4页
在收集整理磴口县 1970— 2 0 0 0年风沙天气资料和 1977— 2 0 0 0年防护林建设相关资料的基础上 ,按照“三北”防护林工程建设的年限划分标准 ,将上述 31年风沙天气资料划分为 4个阶段 ,分别为建设工程前 8年、一期工程 8年、二期工程... 在收集整理磴口县 1970— 2 0 0 0年风沙天气资料和 1977— 2 0 0 0年防护林建设相关资料的基础上 ,按照“三北”防护林工程建设的年限划分标准 ,将上述 31年风沙天气资料划分为 4个阶段 ,分别为建设工程前 8年、一期工程 8年、二期工程 10年和三期工程 5年。对不同阶段的风沙天气资料进行方差分析和F检验 ,证明 4个阶段的数据有极显著的差异 ;对扬沙日数和沙尘暴日数与大风日数比值的分析 ,充分显示出乌兰布和沙漠东北缘 4个阶段防护林体系生态防护作用存在着较大的差异 ,说明整体防护功能在不断提高。回归分析表明 ,风沙天气指标 (年均大风日数、扬沙日数和沙尘暴日数 )与防护林指标 (防护林面积、防护林林木蓄积量 )存在着显著的线性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乌兰布 沙漠 东北缘地区 防护林体系建设 风沙 灾害性天气 数量化 区域环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固沙林庇护区内降尘特征的初步观测 被引量:5
9
作者 张华 何红 +1 位作者 李锋瑞 Yasuhito Shirato 《干旱区地理》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56-160,共5页
采用野外定位实测法,连续两年对科尔沁沙地24龄人工固沙杨树(Populussimonii)林庇护区内4~6月份及强沙尘暴事件中的降尘特征进行了观测研究。结果表明:(1)林地庇护区内4、5月份的降尘量较多,分别为273和437kg/hm2,6月份的降尘量较少,为... 采用野外定位实测法,连续两年对科尔沁沙地24龄人工固沙杨树(Populussimonii)林庇护区内4~6月份及强沙尘暴事件中的降尘特征进行了观测研究。结果表明:(1)林地庇护区内4、5月份的降尘量较多,分别为273和437kg/hm2,6月份的降尘量较少,为171kg/hm2。(2)林地中央的滞尘效应在风蚀季节和强沙尘暴天气过程中十分显著。(3)林地庇护区内的降尘中粒径<0.02mm颗粒含量占60.7%,降尘中的全C、全N和速效P含量分别高达1.676%、0.163%和210.66mg/kg,这对风沙土表层土壤的细化和养分的积累具有重要的生态学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征 固沙林 强沙尘暴 科尔沁沙地 生态学意义 观测研究 天气过程 滞尘效应 颗粒含量 表层土壤 6月份 降尘量 实测法 林地 5月份 速效P 风沙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嫩江沙地人工防风固沙林立地质量变化研究 被引量:5
10
作者 孟祥楠 赵雨森 +2 位作者 杨俊 韩春华 孔祥飞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27-29,34,共4页
对嫩江沙地不同发育阶段的小黑杨人工防风固沙林土壤水分、土壤理化性质进行了测定与分析。结果表明:随着种植年限的增长,小黑杨人工防风固沙林土壤的立地质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土壤容重降低,孔隙度增加,土壤的持水能力和土壤肥力都有... 对嫩江沙地不同发育阶段的小黑杨人工防风固沙林土壤水分、土壤理化性质进行了测定与分析。结果表明:随着种植年限的增长,小黑杨人工防风固沙林土壤的立地质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土壤容重降低,孔隙度增加,土壤的持水能力和土壤肥力都有所提高,土壤理化性质均得到不同程度的改善。随着人工防风固沙林的建立,土壤水分呈下降的趋势,成为嫩江沙地植被恢复和人工固沙林群落稳定发展的一个重要的限制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嫩江沙地 防风固沙林 立地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寒绿洲防护林体系防风阻沙效应研究 被引量:5
11
作者 张克斌 李瑞 王百田 《中国水土保持科学》 CSCD 2007年第1期31-34,43,共5页
以典型高寒人工绿洲—香日德绿洲为研究对象,对防护林现状进行实地调查,同时实测绿洲不同部位(外围、边缘和内部)和不同季节的多日大风风速及绿洲外围天然灌木林阻沙效应。在此基础上,对绿洲防护林体系的防风固沙效应进行分析。结果表明... 以典型高寒人工绿洲—香日德绿洲为研究对象,对防护林现状进行实地调查,同时实测绿洲不同部位(外围、边缘和内部)和不同季节的多日大风风速及绿洲外围天然灌木林阻沙效应。在此基础上,对绿洲防护林体系的防风固沙效应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香日德绿洲防护林体系防风效应显著,边缘风速降低约1/3,内部风速降低1/2以上,总体防风度60.44%;外围天然灌木林阻沙效应也十分显著,灌木冠幅和阻沙量之间呈线性相关,在0.01水平上呈极显著相关,相关系数达0.7823;灌木高度在0.01水平上也和阻沙量之间呈线性相关,相关系数为0.608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寒绿洲 防护林体系 防风阻沙效应 香日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涪江流域江岸防护林带淤沙固岸效果的研究 被引量:1
12
作者 侯广维 潘志仁 +3 位作者 郑季方 蒲亚云 李德模 蔡克谦 《四川林业科技》 北大核心 1991年第2期20-27,共8页
在涪江中下游典型江岸营造1000亩淤沙林带,江岸防护林系统经1988年洪水淹后林带内淤积泥沙,在1981年特大洪灾冲成裸露的卵石滩上重新淤地300亩,现已在林间点种农作物;在凸岸营造的淤沙林带,一次洪水淹没后,淤泥沙普遍在20cm以上;凸岸林... 在涪江中下游典型江岸营造1000亩淤沙林带,江岸防护林系统经1988年洪水淹后林带内淤积泥沙,在1981年特大洪灾冲成裸露的卵石滩上重新淤地300亩,现已在林间点种农作物;在凸岸营造的淤沙林带,一次洪水淹没后,淤泥沙普遍在20cm以上;凸岸林带内淤沙与乔木胸高断面积成正相关,数学模型:Y=0.0448+0.8558X(Y:淤沙厚度,X:胸高断面积)。当胸径达8cm时,测定单株树干对洪水阻力为6kg,全部冲成倒伏状。凹岸营造固岸林带后,一次洪水淘深河床20cm;固岸林生物工程组合乔草型林网结构与防洪堤水利工程配套后,造成堤与林带区域淤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涪江流域 防护林带 淤沙 固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仿真固沙灌木林与塑料网方格沙障防风固沙效能比较 被引量:4
13
作者 王多泽 袁宏波 +4 位作者 郭春秀 徐先英 刘虎俊 李学敏 刘开琳 《防护林科技》 2014年第11期6-10,共5页
干旱区的水资源限制了植物治沙应用范围,将仿真固沙灌木加入退化梭梭林,比较仿真固沙灌木+梭梭的灌木林与塑料网方格沙障防风固沙效能,为仿真固沙灌木应用提供参考。在野外相同条件下观测比较仿真固沙灌木林与塑料网方格沙障内风速... 干旱区的水资源限制了植物治沙应用范围,将仿真固沙灌木加入退化梭梭林,比较仿真固沙灌木+梭梭的灌木林与塑料网方格沙障防风固沙效能,为仿真固沙灌木应用提供参考。在野外相同条件下观测比较仿真固沙灌木林与塑料网方格沙障内风速,结果显示:仿真固沙灌木+梭梭灌木林的风速削减率与塑料网方格沙障的差异不显著;随着风速增大,仿真固沙灌木降低风速率与塑料网方格沙障降低风速率差异变小;在风速为8.1~8.9 m s-1时,仿真固沙灌木降低风速率达塑料方格沙障的80%;仿真固沙灌木+梭梭灌木林的输沙率随高度变化为指数递减,是裸沙地的35%;仿真固沙灌木林的建立不受气候条件影响,可重复应用,与灌木搭配可增强防风固沙效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仿真固沙灌木林 塑料网方格沙障 风速削减率 输沙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塔克拉玛干西南缘风沙前沿防护林对条田的防护作用 被引量:2
14
作者 喀哈尔·扎依木 买尔旦·阿不都·卡德 +1 位作者 杨公新 蔡凯旭 《水土保持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19-24,共6页
[目的]研究不同疏透度防护林对塔克拉玛干沙漠绿洲边缘条田的防风效能,为当地网格条田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指导。[方法]选取塔克拉玛干南缘县城——新疆叶城县恰其库木管理区城郊防护林为研究对象,通过野外实地观测,对比研究不同疏透度... [目的]研究不同疏透度防护林对塔克拉玛干沙漠绿洲边缘条田的防风效能,为当地网格条田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指导。[方法]选取塔克拉玛干南缘县城——新疆叶城县恰其库木管理区城郊防护林为研究对象,通过野外实地观测,对比研究不同疏透度防护林对塔克拉玛干沙漠绿洲边缘条田的防风效能。[结果]①叶城县恰其库区防护林内条田里离防护林10—15 m范围是防风效果最佳区域,可种植防风能力较差农作物。②3种结构防护林总体而言,防护林1.5 m高处防风效能最佳,2 m处防风效能最低。本研究区条田内,种植生长期总株高小于1.5 m以下的农作物,可有效避免风害导致的损失。③疏透结构林带固沙效率最佳,通风结构次之,紧密结构林带固沙效率最差,其固沙效率排列顺序为:58.39%>57.99%>36.29%。[结论]要发挥防护林的固沙作用,林带疏透度应控制在疏透结构为宜,可以使其达到较好的防风效果。疏透结构防护林周围的条田内可种植抗沙能力较弱农作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条田防护林 防风固沙效益 塔克拉玛干沙漠 土壤风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风沙危害区生态经济型林业建设问题研究
15
作者 王辉 徐向宏 《生态经济》 1996年第2期28-32,共5页
风沙危害是影响河西走廊农业生产的主要自然灾害。治理风沙危害的主要措施是营造防护林体系。本文就该区林业建设体系如何从生态保护型向生态经济型发展和转化问题进行了探讨,并研究提出了几点发展对策和林种、树种配置模式。
关键词 风沙危害 防护林体系 林业 生态经济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毛乌素沙地植被恢复措施 被引量:7
16
作者 李维 张强 《林业调查规划》 2007年第5期76-78,共3页
毛乌素是我国较大的沙区之一。针对毛乌素沙区不同沙地类型及特点,提出了采取封育、固沙造林、飞播、营建防风阻沙林等几种植被恢复技术措施。
关键词 毛乌素沙地 植被恢复 封育 固沙造林 飞播 防风阻沙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吉兰泰盐湖防风固沙林体系土壤理化性状特征 被引量:7
17
作者 管雪薇 汪季 +1 位作者 丁延龙 刘湘杰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114-120,共7页
以吉兰泰盐湖防风固沙林体系为对象,通过测定不同部位土壤理化性状,评估该防风固沙林体系防沙治沙效益,并可为干旱区植被恢复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1)吉兰泰盐湖防风固沙林带营建35年后,在林带拦截风蚀物质和植被改良共同作用下,原... 以吉兰泰盐湖防风固沙林体系为对象,通过测定不同部位土壤理化性状,评估该防风固沙林体系防沙治沙效益,并可为干旱区植被恢复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1)吉兰泰盐湖防风固沙林带营建35年后,在林带拦截风蚀物质和植被改良共同作用下,原有流沙质地发生了明显改变。与流动沙垄相比,防护林带土壤细砂及粉粒含量显著增加,其增幅分别为30.55%,500.00%,粗砂含量与流动沙垄相比减少27.00%。(2)防护林带内土壤有机质、速效氮及全氮含量最高,分别是流动沙垄的252%,665%,1 466%;全磷各样地差异不明显,盐湖湖心土壤速效磷和速效钾含量最高,分别为流动沙垄的276%和202%;过渡带白刺灌丛样地土壤全钾含量最高,为流动沙垄的153%。总体上各养分含量与中砂、细砂、极细砂和粉粒呈现显著正相关关系。(3)土壤有机质、全氮和钾素能够综合反映防护林体系土壤质量改良效果,且防护林带土壤综合养分最高。在历经35年发展后,防护林带土壤速效氮、全氮和有机质含量分别增加204.20%,90.63%,94.11%,说明防风固沙林体系对土壤具有明显的改良作用。研究成果可为评价吉兰泰盐湖防风固沙林体系防护效益提供数据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防风固沙林体系 防风固沙 土壤理化性状 吉兰泰盐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固沙剂性能及环保材料发展现状与趋势 被引量:4
18
作者 包志鑫 袁立敏 +1 位作者 贾瑞庭 胡志健 《内蒙古林业科技》 2022年第3期54-58,共5页
固沙材料是化学固沙措施的核心,伴随材料学科的快速发展,固沙材料变得丰富,具有抗风蚀、保持水分、促进植物生长等多功能一体的固沙材料成为研究热点。本文介绍了固沙剂固沙、保水、促进植物生长等功能,并探讨了固沙剂与环境的互馈效应... 固沙材料是化学固沙措施的核心,伴随材料学科的快速发展,固沙材料变得丰富,具有抗风蚀、保持水分、促进植物生长等多功能一体的固沙材料成为研究热点。本文介绍了固沙剂固沙、保水、促进植物生长等功能,并探讨了固沙剂与环境的互馈效应,以探究固沙剂固沙效果长效性。并针对一些固沙剂含有重金属离子及有毒有害成分,存在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综述了新型的多种环境友好型固沙剂,如亚麻型植物胶、沙蒿胶、聚氨酯固沙剂等,并对此类固沙材料自身的稳定性以及应用发展进行了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学固沙 抗风蚀 保水性 植物生长 稳定性 环保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平潭海岛防护林的减灾稳产效益 被引量:2
19
作者 卢成林 陈昌茂 杨业武 《福建林学院学报》 CSCD 1992年第1期121-124,共4页
本文报导了平潭县营造海岛防护林、经济林的成功经验,详述了海岛防护林在防风固沙、经受台风袭击中所发挥的防护作用及其所带来的经济效益。
关键词 海岛防护林 防风固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配置锦鸡儿防风固沙林土壤物理性质研究 被引量:3
20
作者 夏志光 《防护林科技》 2016年第9期1-3,共3页
采用环刀法和烘干法对科尔沁沙地不同配置模式锦鸡儿防风固沙林土壤物理性质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各配置模式容重均小于对照地,〉5-20cm尤为明显;不同配置模式土壤饱和持水量比对照地有较大提高;不同配置模式孔隙度均比对照地有较大改... 采用环刀法和烘干法对科尔沁沙地不同配置模式锦鸡儿防风固沙林土壤物理性质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各配置模式容重均小于对照地,〉5-20cm尤为明显;不同配置模式土壤饱和持水量比对照地有较大提高;不同配置模式孔隙度均比对照地有较大改善,毛管孔隙度尤为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尔沁沙地 锦鸡儿 防风固沙林 土壤 物理性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