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54篇文章
< 1 2 1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调和平均合成的风能质量指数构建方法
1
作者 莫丰源 肖钊 +2 位作者 邓杰文 赵前程 向德 《新能源进展》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89-96,共8页
风况变化过程的复杂性和多变性给风能质量评估带来了巨大的挑战。为解决这一问题,构建了风能指标评估和评分体系,提出了一种能全面反映风能质量的综合指数合成方法。首先,基于湍流强度、风切变、风转向和风功率密度四项指标,建立相应的... 风况变化过程的复杂性和多变性给风能质量评估带来了巨大的挑战。为解决这一问题,构建了风能指标评估和评分体系,提出了一种能全面反映风能质量的综合指数合成方法。首先,基于湍流强度、风切变、风转向和风功率密度四项指标,建立相应的评分体系。其次,通过线性插值为各指标分配分数,得到分数矩阵。再次,采用调和平均合成方法计算风能质量指数。该方法的计算结果能够全面反映风能质量,避免了现有分析的限制。最后,将风能质量指数与发电性能指数相结合进行验证。结果表明,对于同一风力发电机,风能质量指数和发电性能指数的变化趋势线的皮尔逊相关系数为0.606。对于不同风力发电机,风能质量指数的平均值和发电性能指数的平均值排序结果一致,即发电性能指数随着风能质量指数的变化而变化。因此,该方法能够有效评估风能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能质量指数 发电性能指数 风力发电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SCADA参量耦合网络变分图自编码的风电机组异常检测方法
2
作者 刘小峰 李俊锋 柏林 《太阳能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567-576,共10页
利用风电机组数据采集与监控系统(SCADA)数据监测参量本身数值信息及其相互间的耦合关联性,提出基于多参量耦合关系变分图自编码的风电机组异常检测方法。该方法利用时间序列自适应符号传递熵构建SCADA数据的参量耦合关系网络,设计变分... 利用风电机组数据采集与监控系统(SCADA)数据监测参量本身数值信息及其相互间的耦合关联性,提出基于多参量耦合关系变分图自编码的风电机组异常检测方法。该方法利用时间序列自适应符号传递熵构建SCADA数据的参量耦合关系网络,设计变分图自编码再编码模型对参量耦合关系网络进行编码重构。结合SCADA参量耦合关系网络的编码重构误差构建风电机组的健康状态评估指标,采用支持向量回归的迭代更新法,对机组实时健康阈值进行自适应设置。两个风场的风力发电机组SCADA数据分析结果表明:该文方法充分利用了SCADA数据本身的数值信息及耦合关系结构信息,有效提高了风电机组异常状态检测的准确性及对环境工况的鲁棒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电机组 多参量耦合 变分图自编码 健康指数 异常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耦合协调视角下中国能源经济指数演变与预测
3
作者 唐葆君 王崇州 +2 位作者 许沛昀 吴郧 邹颖 《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6,共6页
在宏观经济新常态下,能源行业作为国民经济关键支柱,面临重大转型挑战与机遇。基于CEEP中国能源经济指数测度方法,结合耦合协调度模型,考察能源行业在宏观经济、政策支持、行业供需、行业高质量、股票指数和财务绩效六大维度的协调程度... 在宏观经济新常态下,能源行业作为国民经济关键支柱,面临重大转型挑战与机遇。基于CEEP中国能源经济指数测度方法,结合耦合协调度模型,考察能源行业在宏观经济、政策支持、行业供需、行业高质量、股票指数和财务绩效六大维度的协调程度及其对能源经济的促进作用。同时,分析内外部不确定性因素及其影响机制,运用情景预测方法,系统评估和预测能源行业经济发展趋势。研究表明,能源经济在宏观经济调整期发挥了稳定作用,在经济下行和外部冲击时,其发展协调度有效支持了宏观经济稳定发展。风电、光伏行业各维度协调发展显著促进了经济高效增长;传统化石能源行业面临发展瓶颈,亟需技术突破和政策支持;生物质能与水力发电行业因政策支持和协调度提升形成较强发展潜力。研究结果助力政策制定者把握行业发展态势,为投资者和能源企业制定科学合理的发展策略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能源经济指数 耦合协调度 碳减排 能源转型 风光发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峡水库对局地气候的影响研究
4
作者 杜碧莹 王文婷 +1 位作者 杨阳 郑影华 《水资源与水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08-115,124,共9页
三峡大坝及其水库建设改变了当地的下垫面状况和水循环过程,进而影响区域的干湿特征。为探究三峡水库对局地气候的影响,采用三峡库区及外围缓冲区共36个气象站点1971—2019年的观测数据,结合干燥度指数(AI)、Penman-Monteith蒸散模型,以... 三峡大坝及其水库建设改变了当地的下垫面状况和水循环过程,进而影响区域的干湿特征。为探究三峡水库对局地气候的影响,采用三峡库区及外围缓冲区共36个气象站点1971—2019年的观测数据,结合干燥度指数(AI)、Penman-Monteith蒸散模型,以及Mann-Kendall检验和气候倾向率等方法,定量分析该地区49 a间的干湿变化,并聚焦水库建成前后的差异及成因。结果表明:1971—2019年间,三峡地区经历了从湿润向干燥的转变,主要是由年参考作物蒸散量(ET 0)变化所致;区域内平均AI呈下降趋势,显著下降站点占比25%(p<0.05),ET 0趋于上升,显著上升站点占比36.1%;风速和相对湿度变化对ET 0变化的贡献率最高,二者的共同作用驱动全区平均ET 0呈上升趋势;2003年水库建成前后,ET 0由下降趋势转为上升趋势,导致AI由上升趋势转为下降趋势,而ET 0转变受相对湿度和风速变化的控制:成库前风速呈下降趋势,相对湿度呈上升趋势;成库后风速趋于上升,相对湿度趋于下降。该结论有助于理解三峡工程对区域气候的长期影响,以及大型水库蓄水与气候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候干湿变化 干燥度指数 蒸散量 风速 相对湿度 三峡水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计及风速波动的分散式双馈风电集群动态等值建模
5
作者 陈巨龙 杨婕睿 +2 位作者 李震 张兆丰 邹德虎 《电网与清洁能源》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124-129,138,共7页
在研究分散式双馈风电集群出力的波动性对电力系统的影响时,由于集群内机组数量多、模型阶数高,需要对风电集群建立动态等值模型。提出一种针对风速波动的分散式风电集群动态等值方法。观察单台风力发电机特性,从而选取4个特征观测量;... 在研究分散式双馈风电集群出力的波动性对电力系统的影响时,由于集群内机组数量多、模型阶数高,需要对风电集群建立动态等值模型。提出一种针对风速波动的分散式风电集群动态等值方法。观察单台风力发电机特性,从而选取4个特征观测量;提出风速波动场景下的多步分群法,通过动态仿真获取典型风速处观测量数据并作为分群指标,进而采用层次聚类法进行分群;给出等值模型参数计算方法。在仿真平台上对所提方法进行验证,仿真结果表明:利用所提方法建立的等值模型与详细模型具有一致的动态响应,并且模型阶数大大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馈风电 分散式风电 动态等值 风速波动 分群指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上风光联合火电机组的综合性能优化配置方法
6
作者 唐炜洁 王海涛 +3 位作者 王新超 夏盼盼 吴子瞻 潘蕾 《汽轮机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73-80,共8页
为提高沿海地区燃煤机组与海上风电光伏耦合运行的综合性能,提出了一种考虑机组动态特性影响的风光容量配置方法和针对风光不确定性的随机优化调度方法。首先,引入动态跟踪频域指标和AHP-熵权法构造综合性能评价指标,基于风力、光伏发... 为提高沿海地区燃煤机组与海上风电光伏耦合运行的综合性能,提出了一种考虑机组动态特性影响的风光容量配置方法和针对风光不确定性的随机优化调度方法。首先,引入动态跟踪频域指标和AHP-熵权法构造综合性能评价指标,基于风力、光伏发电和超临界燃煤机组的特性建模,优化配置系统可消纳的风光容量,并分析不同储能容量对弃风弃光率的影响。其次,为获得与系统动态运行最匹配的优化调度结果,建立包含动态频域跟踪指标的机会约束规划模型,并转化为混合整数线性规划问题求解不确定风光出力下的优化调度方案。各季度的典型日调度算例表明系统的动态响应能力得到了有效提升,尤其在秋季动态指标下降了3%。尽管考虑动态特性导致春季和冬季的经济成本略有上升,但秋季降低了2%,整体实现了经济性与动态性能的良好平衡。研究结果为燃煤机组耦合高比例可再生能源的运行优化提供了有效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上风光火储系统 动态频域跟踪指标 随机优化调度 容量配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乌兰察布市草原景区旅游气候舒适度评价 被引量:3
7
作者 陈海英 安莉娟 +4 位作者 代海燕 李瑞青 李多 李忆平 皇彦 《草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2181-2189,共9页
为全面了解草原地区旅游气象环境和气候资源状况,基于乌兰察布市草原景区常规气象观测站点资料,在温湿指数、风寒指数、着衣指数基础上构建旅游气候舒适度评价模型,计算逐年各旬旅游气候舒适度指数,划分草原景区旅游气候舒适度等级,分... 为全面了解草原地区旅游气象环境和气候资源状况,基于乌兰察布市草原景区常规气象观测站点资料,在温湿指数、风寒指数、着衣指数基础上构建旅游气候舒适度评价模型,计算逐年各旬旅游气候舒适度指数,划分草原景区旅游气候舒适度等级,分析草原景区旅游气候适宜性分布特征。研究表明,温湿指数、风寒指数5月中下旬至9月中下旬均表现为舒适等级,着衣指数6月-8月表现为舒适等级;乌兰察布市草原景区舒适期主要分布在5月中旬至9月上旬,而辉腾锡勒草原旅游区舒适期仅在6月-8月,舒适期最短;夏季旅游舒适度高,为舒适期,冬季舒适度低,为不舒适期。全年旅游气候舒适度呈现倒“U”型,7月中旬至8月中旬期间北部比南部气候更舒适,更适宜避暑旅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温湿指数 风寒指数 着衣指数 气候舒适度 乌兰察布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风电场功率预测的研究进展及发展趋势 被引量:3
8
作者 李根银 郁冶 +4 位作者 王异成 何嘉桦 王强 罗坤 樊建人 《排灌机械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778-784,817,共8页
风电场功率预测可以有效地帮助平衡系统电力供应和负荷需求,从而降低风电功率波动性和不确定性对电力系统稳定性的影响.随着风电接入电力系统比例的增加,如何准确地预测风电场发电功率成为一大难点,将影响风电场并网运行.由此,系统总结... 风电场功率预测可以有效地帮助平衡系统电力供应和负荷需求,从而降低风电功率波动性和不确定性对电力系统稳定性的影响.随着风电接入电力系统比例的增加,如何准确地预测风电场发电功率成为一大难点,将影响风电场并网运行.由此,系统总结了近些年来国内外学者在风电场功率预测方面的研究进展.首先,以预测时间尺度、预测物理量、预测原理、预测特点为分类标准,对多种风电场功率预测方法进行了分类梳理,总结了各类预测方法的研究情况,阐述了其特点及应用场景,为预测模型的选择提供了参考.之后,从单点预测、概率预测、预测曲线的角度总结了预测效果的评价指标,并就评价指标的选择给出建议.最后,总结了当前风电场功率预测全过程遇到的影响预测准确性、实用性的关键因素,提出了未来风电场功率预测可能的发展趋势,为准确预测风电场功率及电网的稳定并网运行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电场 功率预测 评价指标 研究进展 发展趋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陆复杂风电场风速垂直外推模型研究 被引量:1
9
作者 胡锐 武书洲 +1 位作者 李永华 乔加飞 《中国电力》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232-239,共8页
陆上风能资源评估中风电机组的轮毂高度大于测风塔高度,忽略大气稳定度影响与地表粗糙度变化,风切变指数受地面地形和地貌因素的影响,且在外推到轮毂高度处时,风速难以精确预测。综合考虑了Monin Obukhov相似理论与动力学粗糙度最小二... 陆上风能资源评估中风电机组的轮毂高度大于测风塔高度,忽略大气稳定度影响与地表粗糙度变化,风切变指数受地面地形和地貌因素的影响,且在外推到轮毂高度处时,风速难以精确预测。综合考虑了Monin Obukhov相似理论与动力学粗糙度最小二乘法计算模型,建立一种基于大气热稳定性在中性条件下的拟合方法。首先,评估了风切变指数在不同地点的空间分布和与大气稳定度变化之间的相关影响;其次,以2个不同地貌下陆上风电场的实测数据为基础,与常用的综合切变外推轮毂高度风速的计算方案相比较,结果表明:风切变指数日变化与大气稳定性日变化存在一定的相关性,新型外推风速模型计算方法能更加准确地评估目标高度风速的垂直分布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能 大气稳定度 风切变指数 幂律公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风力发电参与调频市场的机制优化及收益研究
10
作者 刘秋华 方正聪 郑亚先 《南方电网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69-76,共8页
随着风力发电并网容量日益增加,传统能源提供的调频容量已无法满足系统调频需求,目前政策允许风电参与系统调频,但现有调频辅助服务机制无法有效衡量风电参与调频的真实容量,对系统安全稳定运行带来了严峻挑战。在现有调频辅助服务机制... 随着风力发电并网容量日益增加,传统能源提供的调频容量已无法满足系统调频需求,目前政策允许风电参与系统调频,但现有调频辅助服务机制无法有效衡量风电参与调频的真实容量,对系统安全稳定运行带来了严峻挑战。在现有调频辅助服务机制基础上,引入风电调频可信度指标及综合调频性能指标对调频市场主体报价进行调整以衡量风电参与调频的真实容量,同时优化现有调频辅助服务机制的补偿细则。针对上述优化部分,建立风电参与调频市场的出清模型。算例结果表明,优化后的机制能够有效衡量风电提供的真实调频容量,促使优质的调频资源优先出清,同时风电可提高调频可信度指标及综合调频性能指标以获得较高的调频收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力发电 调频辅助服务 风电调频 可信度指标 综合调频 出清模型 电力市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鹤滩水电站峡谷地形区的风特征研究
11
作者 尹晔 白爱娟 +2 位作者 刘炙明 张敏 白锦丰 《热带气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78-188,共11页
位居世界第二大的白鹤滩水电站地处金沙江下游峡谷区,频繁的大风给水电站建设和运行带来了严重影响。掌握水电站坝区大风变化规律,评估峡谷地形对风速的作用,有利于基于周围风场监测和预警峡谷区大风。根据水电站及周边观测资料,对坝区... 位居世界第二大的白鹤滩水电站地处金沙江下游峡谷区,频繁的大风给水电站建设和运行带来了严重影响。掌握水电站坝区大风变化规律,评估峡谷地形对风速的作用,有利于基于周围风场监测和预警峡谷区大风。根据水电站及周边观测资料,对坝区风的变化特征和峡谷地形作用进行了分析。(1)峡谷区最高频率的风向和最大平均风速的风向均为顺着峡谷的偏南风或偏北风,且偏北风频率达55%以上,峡谷锁定了流经气流。(2)坝区大风多发生在干季11月—次年5月,且夜间至清晨大风频率比日间高。干季峡谷风效应强,尤其在19时—次日08时。雨季峡谷风效应降低,局地山谷风增强,表现为山风比谷风持续时间长,08时和18时是山风和谷风交替时间。对应干季和夜晚大风频繁,说明峡谷风效应是影响大风的关键因子。(3)通过狭管效应分析马脖子和葫芦口大桥两个站之间的风速关系,表明峡谷地形使马脖子站风速加强为葫芦口大桥站的1.27倍。利用多种拟合方法建立的两站风速关系表明,当葫芦口大桥站为5 m·s^(-1)以下低风速,各方法都难以拟合峡谷区的风速,当风速在5.0~11.5 m·s^(-1)时,狭管效应对风速拟合最优,准确率超过70%,对11.5 m·s^(-1)以上强风速,多项式拟合效果较优,准确率接近6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鹤滩水电站 大风天气 峡谷风指数 狭管效应 山谷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上油气平台不稳定电源与储能联合配置优化策略 被引量:3
12
作者 胡长斌 刘超 +1 位作者 罗珊娜 冯海波 《中国海上油气》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43-155,共13页
针对海上油气平台集群接入不稳定电源与储能的联合配置问题,结合海上风电、光伏特点及已有的拓扑结构,提出了三阶段风机/光伏/储能阶段式联合配置策略,介绍嵌入潮流计算的阶段式粒子群算法。第一阶段通过LightGBM网络预测模型得到风机... 针对海上油气平台集群接入不稳定电源与储能的联合配置问题,结合海上风电、光伏特点及已有的拓扑结构,提出了三阶段风机/光伏/储能阶段式联合配置策略,介绍嵌入潮流计算的阶段式粒子群算法。第一阶段通过LightGBM网络预测模型得到风机光伏的时序预测发电功率,再以投资建设经济性和潮流稳定性为目标优化每个节点的风机/光伏容量;第二阶段针对不稳定电源配置后的配电网,提出了基于电压和损耗灵敏度为指标的集群划分方法,将配电网集群划分为若干个子集群;第三阶段根据划分后的子集群,以储能容量、配电网损耗和节点电压波动为目标为每个子集群内配置储能。以渤海油田某10 kV实际油气平台配电网为例,设立燃气机出力功率自定义和经济性自定义两种方案来验证联合配置优化决策的合理性。结果表明,两种配置策略都可以有效地提升海上油气平台配电网的潮流稳定性,提高新能源的渗透率。本文研究验证了海上分散式风机/光伏发电工程的可行性,有利于实现未来海上油气平台的“零碳”建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上油气平台 风电 光伏 储能 优化策略 子集群划分 灵敏度指标 零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风电场站等值模型综合评价体系 被引量:1
13
作者 王晗玥 付乐融 +3 位作者 刘星 井航 冯谟可 许建中 《电力自动化设备》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271-277,共7页
为实现多类风电场站等值模型综合评价,搭建全拓扑详细模型作为基准模型,通过集电网络等值与风电机组聚合分别得到单机等值模型、馈线等值模型2个评价对象。提出基于改进层次分析的等值模型综合评价体系,包含多工况的时空层面评价指标。... 为实现多类风电场站等值模型综合评价,搭建全拓扑详细模型作为基准模型,通过集电网络等值与风电机组聚合分别得到单机等值模型、馈线等值模型2个评价对象。提出基于改进层次分析的等值模型综合评价体系,包含多工况的时空层面评价指标。针对所提评价指标,在PSCAD/EMTDC环境中对3个模型展开仿真测试,给出2个等值模型的综合评价结果:在对仿真速度要求不高时,馈线等值模型评价综合值更高,具备多种问题分析能力,普适性更好。所提综合评价体系从仿真层面出发,实现了对风电场站等值模型包括稳态运行点、小干扰、暂态运行条件、集电网络空间体征、仿真速度多项指标的全方位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电场站 等值模型 层次分析 评价指标 综合评价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970—2022年九江市寒露风灾害变化趋势研究
14
作者 周妍 储笑涵 吴昊 《江西农业学报》 CAS 2024年第2期84-89,共6页
为提升九江市水稻寒露风防灾减灾的科学水平,利用九江市内9个国家气象观测站1970—2022年的气象数据计算寒露风指数,以寒露风指数为统计标准对九江市寒露风的变化趋势进行分析,最后基于均生函数对未来10年九江市寒露风指数进行了预测。... 为提升九江市水稻寒露风防灾减灾的科学水平,利用九江市内9个国家气象观测站1970—2022年的气象数据计算寒露风指数,以寒露风指数为统计标准对九江市寒露风的变化趋势进行分析,最后基于均生函数对未来10年九江市寒露风指数进行了预测。结果表明:寒露风指数的高值区主要集中在九江市西部的修水和武宁站、北部的瑞昌站和中部的德安站,其中20世纪80年代为1970—2022年各年代际的最高值;武宁、瑞昌和永修3站的寒露风指数随时间推移呈现出显著的递减趋势,下降速度分别为3.58/10 a、3.13/10 a和2.32/10 a;武宁站寒露风指数的突变年份为1994年,瑞昌和修水站的出现在2010年前后,其他站点的出现在2020年;未来10年九江市的寒露风指数可能会出现1~2个极小值,出现时间集中在2025—2028年,其中北部的瑞昌和湖口站、中部的德安站、西部的修水站寒露风指数的预测数值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寒露风指数 九江市 趋势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流域风光水电出力互补特性 被引量:3
15
作者 李昕阳 刘为锋 +3 位作者 郭旭宁 李云玲 朱非林 钟平安 《浙江大学学报(工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505-1515,共11页
定量评估风光水能源出力互补特性对风光水电站规模布局以及互补优化调度具有重要意义,现有互补特性评价指标仅适用于评价两能源互补特性.为此建立适合三能源互补特性评价的指标体系,结合历史气象资料,探明雅砻江流域风光水电出力长期互... 定量评估风光水能源出力互补特性对风光水电站规模布局以及互补优化调度具有重要意义,现有互补特性评价指标仅适用于评价两能源互补特性.为此建立适合三能源互补特性评价的指标体系,结合历史气象资料,探明雅砻江流域风光水电出力长期互补特性.针对风光水电出力受气象条件的显著影响和短期互补特性的复杂性,结合机器学习理论,提出风光水电出力短期典型日智能筛选模型,剖析不同时间计算步长对风光水电出力互补特性评价结果的差异.计算结果表明,长期尺度风光能源出力对水电能源呈现电量补偿特性,使水电能源的发电效益提高3%;短期尺度水电能源出力对风光能源出力具有较好的电力补偿效益,水电补偿后风光弃电率减小了18个百分点,出力短缺率减小了28个百分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光水电出力 互补性分析 三能源互补性指标 机器学习 雅砻江流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风廓线雷达产品的冰雹过程分析
16
作者 李源 杨哲 +2 位作者 徐文隆 吕林静 陈胜远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24年第8期187-191,共5页
利用贵州省威宁县气象局的风廓线雷达基础数据及其二次开发产品、雨量站和MICAPS的实况数据,对2019年6月11日发生在威宁本站的一次冰雹大风天气过程进行综合分析。结果表明:水平廓线产品可反映出冷暖平流的时空变化及垂直分布,更早探测... 利用贵州省威宁县气象局的风廓线雷达基础数据及其二次开发产品、雨量站和MICAPS的实况数据,对2019年6月11日发生在威宁本站的一次冰雹大风天气过程进行综合分析。结果表明:水平廓线产品可反映出冷暖平流的时空变化及垂直分布,更早探测冷空气入侵、风场切变情况及低空急流强度;大气折射率结构常数和垂直速度可以指示降水的发生、持续时间及降水强度情况;强降水发生前有较强风垂直切变,降水过程中风垂直切变值整体大于0.2 s^(-1),风垂直切变的增强会引起垂直速度和地面大风的增大;若以大于15 dBZ和小于10 dBZ为降水的起止标志,风廓线雷达反射率因子较其他产品可以更清晰地指示降水的开始和结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冰雹 风廓线 雷达产品 低空急流 垂直速度 风垂直切变 大气折射率结构常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风电消纳和热舒适度弹性的蓄热电采暖双层优化配置 被引量:2
17
作者 祝东 陈武晖 +2 位作者 郭小龙 印欣 刘德福 《电网技术》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4514-4523,I0033,共11页
蓄热电采暖因其用电时段可调、运行经济灵活,已经成为西北地区冬季取暖期重要的灵活性调节资源。合理地规划蓄热电采暖容量可以有效提高风电消纳水平,提升系统的运行经济性。为此,该文提出一种考虑热舒适度弹性和提升风电消纳的蓄热电... 蓄热电采暖因其用电时段可调、运行经济灵活,已经成为西北地区冬季取暖期重要的灵活性调节资源。合理地规划蓄热电采暖容量可以有效提高风电消纳水平,提升系统的运行经济性。为此,该文提出一种考虑热舒适度弹性和提升风电消纳的蓄热电采暖双层优化配置方法。通过引入热感觉平均标度预测(predicted mean vote,PMV)指标来量化用户的热舒适度,根据热舒适度弹性的限定范围确立热平衡区间约束。在分别分析系统风电消纳以及热舒适度弹性对蓄热电采暖容量配置的影响的基础上,建立兼顾风电消纳和热舒适度弹性的蓄热电采暖双层优化配置模型。上层以风电供热系统年化总成本最小为目标,下层以系统典型日运行成本最小为目标,通过上下层迭代求解蓄热电采暖最优容量配置以及系统运行方案。最后,基于实际算例验证了所提的蓄热电采暖配置方法可在保证供暖舒适度的基础上提升风电消纳水平和系统整体经济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蓄热电采暖 风电消纳 热舒适度 平均标度预测指标 双层规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浪对海-气界面的气体交换速率及CO_(2)通量的影响
18
作者 李明勤 刘敏 赵栋梁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10-24,共15页
基于前人的实验室和外海观测数据,提出以波龄和风海雷诺数为变量的双参数CO_(2)气体交换速率公式。该公式可以很好地协调实验室和外海观测数据,同时考虑施密特数指数n的变化对气体交换速率和CO_(2)通量的影响。在此基础上,计算了1990—2... 基于前人的实验室和外海观测数据,提出以波龄和风海雷诺数为变量的双参数CO_(2)气体交换速率公式。该公式可以很好地协调实验室和外海观测数据,同时考虑施密特数指数n的变化对气体交换速率和CO_(2)通量的影响。在此基础上,计算了1990—2019年的全球海-气界面的气体交换速率和CO_(2)通量。研究发现,指数n变化和波浪效应分别使海-气CO_(2)通量减小和增大,两者具有抵消效应。指数n变化使气体交换速率在低纬度海域增大2.3%,在高纬度海域减少6.1%,导致2010年海洋吸收CO_(2)减少4.2%;波浪效应使得赤道海域和北半球(南半球)西风带海域的气体交换速率分别增大0.2%和16.2%(18.7%),导致2010年海洋吸收CO_(2)增强21.8%。新公式得到的1990—2019年的CO_(2)年平均净通量为-2.09 Pg/a。传统上忽略指数n变化和波浪效应以估算的CO_(2)气体交换速率和CO_(2)通量并没有使估算值更加远离真实值,而是由于两种效应的相互抵消,使得传统的结果会接近真实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体交换速率 风速 海浪 施密特指数 CO_(2)通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沙坡头自然保护区不同固沙技术生态效益监测评价
19
作者 王文帆 许浩 +3 位作者 秦伟春 张波 刘荣国 孙向波 《宁夏农林科技》 2024年第2期32-36,40,共6页
【目的】为了深入了解设置沙障后不同固沙条件下植被物种组成、多样性的变化规律。【方法】以扎设草方格、尼龙网格、草绳方格固沙的沙地植被恢复技术示范区为研究对象,分析不同固沙模式对土壤风蚀、水分和电导率以及草本植物群落组成... 【目的】为了深入了解设置沙障后不同固沙条件下植被物种组成、多样性的变化规律。【方法】以扎设草方格、尼龙网格、草绳方格固沙的沙地植被恢复技术示范区为研究对象,分析不同固沙模式对土壤风蚀、水分和电导率以及草本植物群落组成的影响,总结不同固沙模式对沙地植被恢复区的土壤风蚀、水分和电导率及植物多样性指数的影响规律。【结果】结果表明,①从总风蚀速率来看,流动沙丘风沙活动最强,为0.15 cm·d^(-1),且以沉积为主;草方格沙丘风沙活动最弱,为0.04 cm·d^(-1);土壤风蚀的总风蚀速率较流动沙丘减小0.11 cm·d^(-1)。沙丘风蚀与沉积的净变化速率在草方格沙丘最小,为-0.04 cm·d^(-1);流动沙丘最为剧烈,为0.15 cm·d^(-1);土壤风蚀的净变化速率较流动沙丘减小0.19 cm·d^(-1)。②流动沙丘和尼龙网格沙丘在不同土层深度的土壤水分和电导率无明显变化(P>0.05);草绳方格沙丘土壤水分含量由大到小依次为表层、深60 cm、深40 cm(P<0.05),不同土层深度电导率差异不显著(P>0.05);草方格沙丘土壤电导率由大到小依次为表层、深60 cm、深40 cm(P<0.05),土层深度对水分含量的影响较小(P>0.05)。③不同固沙模式对多度和物种数无显著影响(P>0.05)。不同固沙模式中,草本植被多样性指数无显著差异(P>0.05),表现较为一致的趋势;草方格沙丘的香浓-威纳指数、均匀度指数、物种数均最高,分别为0.93、0.57和1.80。【结论】综合分析表明,草方格固沙模式下植被恢复效果较好,对土壤水分和电导率影响较小;草绳方格固沙对土壤水分和电导率的影响较大。建议在后续沙地生态修复时,以草方格固沙为主,草绳方格为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沙模式 土壤风蚀 水分 电导率 多样性指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多评估指标体系的抽蓄-风-光-火容量配置优化研究
20
作者 刘瞳昌 马云华 +4 位作者 闫明 翟鹏 蔡卫江 曾茂森 陈帝伊 《水电能源科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213-217,共5页
自2020年提出“双碳”目标以来,以风能和光能为主体的多能源发电基地建设发展尤为突出,风光由于自身出力的随机性和波动性,在多能源基地规划建设时需要配备一定装机的水电、储能或火电作为调节能源来平滑风光的输出功率。基于青海地区... 自2020年提出“双碳”目标以来,以风能和光能为主体的多能源发电基地建设发展尤为突出,风光由于自身出力的随机性和波动性,在多能源基地规划建设时需要配备一定装机的水电、储能或火电作为调节能源来平滑风光的输出功率。基于青海地区采集的风光数据,利用GAMS软件搭建了以系统运行成本最小为目标的抽蓄-风-光-火的优化调度模型,然后从稳定性、互补性、经济性三个方面提出了相关评价指标体系,并基于此进行容量配置方案的优化,最后利用几种典型的出力情景验证了该模型的有效性和配置方案合理性,为多能源发电基地的调度运行和容量配置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能源联合发电 抽蓄-风-光-火 容量配置优化 MINLP 评估指标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