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2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Effects of Wind Turbines Equipped with Doubly-fed Induction Generators on Distance Protection 被引量:1
1
作者 Hossein Kazemi KAREGAR Maryam KHODDAM 《电力系统自动化》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8期128-131,共4页
Nowadays wind energy is the fastest growing renewable energy resource in the world.The problems of integrating wind farms are caused by changes of wind speed during a day.Moreover,the behaviors of wind turbines equipp... Nowadays wind energy is the fastest growing renewable energy resource in the world.The problems of integrating wind farms are caused by changes of wind speed during a day.Moreover,the behaviors of wind turbines equipped with doubly-fed induction generators differ fundamentally from synchronous generators.Therefore,more considerations are needed to analyze the performances of the distance protection relays.The protection of a wind farm with distance relay is inspected.By changing the conditions of the wind farm,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distance relay are studi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距离保护 双馈异步发电机 风力发电机组 配备 可再生能源资源 双馈感应发电机 距离继电器 同步发电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拓展等效开环过程的多DFIG风电场振荡模态交互路径分析
2
作者 叶剑桥 李生虎 +1 位作者 齐楠 陶帝文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973-985,I0014,共14页
随着风电规模扩大,风电场内部振荡风险加剧。现有振荡建模常把风电场等值为单台机组,忽略由风电机组间动态交互引发的振荡问题;现有振荡研究方法难以解释风电机组间交互作用过程。该文提出拓展等效开环传递过程(extended effective open... 随着风电规模扩大,风电场内部振荡风险加剧。现有振荡建模常把风电场等值为单台机组,忽略由风电机组间动态交互引发的振荡问题;现有振荡研究方法难以解释风电机组间交互作用过程。该文提出拓展等效开环传递过程(extended effective open-loop process,EEOP),以分析多双馈感应发电机(doubly-fed induction generator,DFIG)风电场振荡模态的交互路径。首先,建立频域下多DFIG风电场传递函数矩阵反馈连接模型。基于DFIG两输入两输出特性重新划分传递函数矩阵,拓展EOP理论。推导多DFIG风电场等效开环传递函数,得到多DFIG间交互作用的解析表达以绘制交互路径,揭示多DFIG间的振荡传递过程和耦合关系。然后,基于2-范数和广义奈奎斯特理论,提出量化交互路径增益及其对风电场振荡特性影响的评估指标。最后,仿真分析风速、控制参数对交互作用的影响,验证交互路径和评估指标的正确性和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电场 振荡 交互路径 拓展等效开环过程(EEOP) 广义奈奎斯特 双馈感应发电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Impact Analyses of Wind Farm on Performances of Transmission Line Relay Protection 被引量:3
3
作者 Wang, Jin Zhang, Baohui 《电力系统自动化》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8期148-153,共6页
A simulation system for power grid with concentrated large-scale wind farm integration is established based on the electro-magnetic transient model of wind turbine equipped with doubly-fed induction generator (DFIG),w... A simulation system for power grid with concentrated large-scale wind farm integration is established based on the electro-magnetic transient model of wind turbine equipped with doubly-fed induction generator (DFIG),which is built by real-time digital simulator (RTDS).Using the hardware communication interface of RTDS,a closed-loop testing experiment is accomplished to study the impacts of large-scale wind farms on the existing relay protection devices for wind farm outgoing transmission line.This paper points out problems existing in current relay protection devices as follows:fault phase selector can select unwanted phase due to the changes of fault features caused by special network connection of wind farms;blocking condition for distance protections needs to be re-examined due to the weak power-feed characteristics of wind farms;and power frequency parameter based relay protection devices cannot accurately operate due to the special transient voltage and current characteristics of wind farms during fault period.Results lay the foundation for improving the performances of the existing relay protection device and developing new principle relay protec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继电保护装置 大型风电场 保护性能 输电线路 双馈风力发电机 双馈感应发电机 实时数字仿真 线路保护装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DFIG风电场并网引发多机电力系统次同步振荡开环模式分析方法 被引量:10
4
作者 陈晨 杜文娟 王海风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4期4064-4073,共10页
针对双馈感应发电机(doubly-fed induction generator,DFIG)风电场并网引发电力系统次同步振荡问题,基于开环模式谐振理论,提出一种研究多机电力系统中风电场并网引发次同步振荡的开环模式分析方法。当DFIG风电场的开环次同步振荡模... 针对双馈感应发电机(doubly-fed induction generator,DFIG)风电场并网引发电力系统次同步振荡问题,基于开环模式谐振理论,提出一种研究多机电力系统中风电场并网引发次同步振荡的开环模式分析方法。当DFIG风电场的开环次同步振荡模式与其余电力系统的开环次同步振荡模式相近时,由于发生开环模式谐振,相应的两个闭环次同步模式中的一个的模式阻尼会降低。该开环模式分析方法可以辨识相近的开环次同步振荡模式,并根据推导出的开环模式指标估计开环模式谐振对系统稳定性的影响。同时,该方法可以有效识别参与开环模式谐振的模式与同步机、并网风电场之间的相关性,进而通过采取措施,消除DFIG风电场并网引发系统发生次同步振荡的风险。该文通过改进IEEE第一标准测试系统和多机算例系统,验证了开环模式分析方法的正确性和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馈风机 多风电场 次同步振荡模式 同步发电机扭振动态 模式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DFIG无功/电压控制影响机电振荡模式的近似判定指标 被引量:9
5
作者 杜文娟 陈骁 +5 位作者 王海风 宋云亭 王青 丁剑 陈得治 魏巍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720-726,共7页
并网风电场无功控制可以采用定无功功率或定端电压控制,其对电力系统小干扰功角稳定性的影响不同。该文针对等效为单台双馈感应发电机(doubly fed induction generator,DFIG)的风电场,提出了一种可以判定风电场采用定无功功率还是定端... 并网风电场无功控制可以采用定无功功率或定端电压控制,其对电力系统小干扰功角稳定性的影响不同。该文针对等效为单台双馈感应发电机(doubly fed induction generator,DFIG)的风电场,提出了一种可以判定风电场采用定无功功率还是定端电压控制更加有利于电力系统小干扰功角稳定性的近似计算指标。指标的计算不需要获知风电场动态模型(包括定无功功率和定端电压控制器)的参数。这样,在规划风电场并网时,提出的指标可以指导其无功控制方式的选择,以使其更加有利于电力系统小干扰功角稳定性。文中给出了基于模式控制理论推导判定指标的详细过程,并通过一个算例电力系统,演示和验证了判定指标正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电场规划 双馈感应风机(dfig) 电力系统小干扰稳定性 机电振荡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于DFIG风电场接入电网的固态变压器控制策略 被引量:4
6
作者 李程 廖勇 《电源学报》 CSCD 2014年第6期101-107,120,共8页
通过对电网故障情况下DFIG定、转子电压、电流过渡过程机理的分析,提出了通过控制固态变压器(SST)风场侧换流器电压的下降和故障切除时电压上升的斜率,来抑制电网故障过程中因电网电压突变而使双馈发电机的电压、电流以及转矩产生的冲... 通过对电网故障情况下DFIG定、转子电压、电流过渡过程机理的分析,提出了通过控制固态变压器(SST)风场侧换流器电压的下降和故障切除时电压上升的斜率,来抑制电网故障过程中因电网电压突变而使双馈发电机的电压、电流以及转矩产生的冲击。分析了通过SST控制风场侧电压下降斜率与能量传递、SST直流链等效电容容值的关系,同时也分析了电网故障过程中,风场侧电压与电网电压跌落的关系。最后建立了双馈风力发电机、SST及其控制系统的模型,并针对电网三相短路故障进行了仿真计算,进一步验证了所提控制策略的正确性和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态变压器 双馈风力发电机 风场侧换流器 三相短路故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云模型的DFIG型风电场动态电压等值方法 被引量:22
7
作者 周明 葛江北 李庚银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1097-1105,共9页
几起大的风电场连锁切机事故分析表明风电场动态电压失稳是导致这类事件的共同原因,而现有关于风电场等值和建模的研究极少涉及风电场动态电压过程。以风电场动态电压为切入点,考虑风电机组的低电压穿越特性、无功补偿情况、风机出力随... 几起大的风电场连锁切机事故分析表明风电场动态电压失稳是导致这类事件的共同原因,而现有关于风电场等值和建模的研究极少涉及风电场动态电压过程。以风电场动态电压为切入点,考虑风电机组的低电压穿越特性、无功补偿情况、风机出力随机性、风电场集电系统以及外部故障的随机性,借助能很好描述随机性和模糊性的云模型,提出基于云模型的风电场动态电压等值方法。建立基于云模型的风电机组分群指标,采用k-means聚类算法对风电场进行聚类等值,提出适合风电场动态电压等值的集电系统链式重构方法。将所建立的风电场动态电压等值模型应用于分析风电场连锁脱网事故,结果表明,所建等值模型能够很好地反映风电机组的连锁脱网动态过程,也为进一步分析含大型风电场的电力系统动态稳定提供模型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电场 双馈感应发电机 云模型 动态电压过程 时空特性 集电系统重构 连锁脱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计及低电压穿越及故障全过程动态的双馈风电场等值方法 被引量:4
8
作者 周海强 崔晓丹 +3 位作者 许剑冰 曹博源 高超 陈志昊 《电力系统自动化》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216-225,共10页
在分析双馈感应发电机(DFIG)故障各阶段动态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计及低电压穿越控制的双馈风电场等值方法。首先,讨论了低电压穿越控制策略,给出了含双馈风电场的电力系统故障稳态潮流计算方法。在考虑电压暂态过程的条件下,分析了外部... 在分析双馈感应发电机(DFIG)故障各阶段动态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计及低电压穿越控制的双馈风电场等值方法。首先,讨论了低电压穿越控制策略,给出了含双馈风电场的电力系统故障稳态潮流计算方法。在考虑电压暂态过程的条件下,分析了外部系统短路故障后DFIG转子电流的变化机理,指出电压跌落深度及风电功率是影响短路电流的主要因素,可根据动作分界线判断撬棒是否动作。然后,根据初始风速及撬棒状态将风电场中的DFIG分为3群,并对等值DFIG及集电网络进行聚合。为提高等值模型在恢复阶段的精度,根据故障稳态电压对双馈风电场功率恢复曲线进行预估,并在此基础上对等值DFIG恢复速率进行分段修正。最后,对含双馈风电场的算例系统进行了等值计算。仿真结果表明,等值模型较好地保持了原系统在故障各阶段的动态,在保持较高精度的前提下有效简化了系统,提高了计算速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馈感应发电机 风电场 低电压穿越 电力潮流 撬棒 动态等值 等值模型 功率恢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含双馈机组风电场备用电缆位置和容量优化方法 被引量:2
9
作者 李生虎 李璐璐 +1 位作者 陶帝文 丁禛 《电网技术》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125-1132,共8页
链状结构风电场中电缆故障后,故障串部分风电机组将被迫停运。在两串末端增加备用电缆,可以为故障下游风电机组提供输电通道,但对非故障串电缆容量要求较大,利用率低。文章提出一种备用电缆位置和容量优化方法。首先定义最小路矩阵,评... 链状结构风电场中电缆故障后,故障串部分风电机组将被迫停运。在两串末端增加备用电缆,可以为故障下游风电机组提供输电通道,但对非故障串电缆容量要求较大,利用率低。文章提出一种备用电缆位置和容量优化方法。首先定义最小路矩阵,评估随机风速/电缆故障时风电场输出。根据备用电缆位置对风电场分区。提出有限容量模型解决故障串输电优先性顺序,以确定备用电缆最佳位置。然后引入双馈感应发电机(doubly-fed induction generator,DFIG)稳态约束,采用主从分裂算法,求解风电场潮流。以利用率和成本为目标,提出备用电缆容量的优化模型。最后给出算例分析结果,验证所提方法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电场 备用电缆 位置选择 容量优化 双馈感应发电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适用于全故障类型的双馈风电场送出线负序电流纵联保护方案 被引量:1
10
作者 岳清 束洪春 +3 位作者 孙士云 冯海洋 张丕豪 陈有为 《太阳能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214-225,共12页
随着双馈风电机组(DFIG)并网容量的增加,给风电场送出线继电保护的整定带来新的挑战,保护动作性能下降甚至会出现拒动和误动的风险。为此,首先分析双馈风电机组负序电流分量特征;然后进一步分析风电场经交、直流并网时交流送出线两侧电... 随着双馈风电机组(DFIG)并网容量的增加,给风电场送出线继电保护的整定带来新的挑战,保护动作性能下降甚至会出现拒动和误动的风险。为此,首先分析双馈风电机组负序电流分量特征;然后进一步分析风电场经交、直流并网时交流送出线两侧电流的特征差异,提出一种适用于双馈风电场送出线的负序电流分量纵联保护新方法。该方法利用双馈风电场送出线两侧负序电流的幅值比和相位差构成保护动作判据,同时,利用数据延时在对称故障下构造出负序分量,使其能适用于风电场送出线的各种故障类型,且具有灵敏度高、耐受过渡电阻能力强等优点。最后,在Matlab/Simulink和PSCAD/EMTDC中搭建双馈风电机组电磁暂态仿真模型,仿真分析保护方案在交直流送出线上的适应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力发电 风电场 线路保护 纵联保护 负序分量 双馈风电机组 撬棒保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风电场群的无功电压协调控制策略 被引量:82
11
作者 陈惠粉 乔颖 +1 位作者 鲁宗相 闵勇 《电力系统自动化》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8期78-83,共6页
现有风电场无功电压控制模式仅考虑单个风电场的无功平衡,无法兼顾大型风电基地的电压综合控制需求。文中提出了风电场群的无功电压协调控制思路,以风电场群的汇集站为电压中枢点,以各风电场升压变压器的高压侧电压为约束,协调各风电场... 现有风电场无功电压控制模式仅考虑单个风电场的无功平衡,无法兼顾大型风电基地的电压综合控制需求。文中提出了风电场群的无功电压协调控制思路,以风电场群的汇集站为电压中枢点,以各风电场升压变压器的高压侧电压为约束,协调各风电场的无功调节装置动作。协调控制策略以多目标的优化模型为基础,应用遗传算法求解。对典型风电场群汇入系统的仿真分析表明,协调控制策略在提高电网的安全性和经济性方面较传统的各风电场单独控制策略具有较大的优越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电场群 笼型机风电场 双馈机风电场 无功电压协调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馈型风电机群近满载工况下连锁脱网事件分析 被引量:50
12
作者 穆钢 王健 +3 位作者 严干贵 崔杨 黄亚峰 安军 《电力系统自动化》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2期35-40,共6页
对一个双馈型风电机群在近满载状态下发生的连锁脱网事件进行了分析,揭示了这类风电机群连锁脱网的机理,分析了风电机组运行状态、电网电压陷落扰动、风电机组Crowbar保护定值等因素在连锁脱网中的作用,提出了降低此类连锁脱网风险的技... 对一个双馈型风电机群在近满载状态下发生的连锁脱网事件进行了分析,揭示了这类风电机群连锁脱网的机理,分析了风电机组运行状态、电网电压陷落扰动、风电机组Crowbar保护定值等因素在连锁脱网中的作用,提出了降低此类连锁脱网风险的技术措施建议。仿真结果说明了分析方法和抑制措施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馈感应发电机 风电场 连锁脱网 Crowbar保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规模双馈风电场次同步谐振的分析与抑制 被引量:112
13
作者 王亮 谢小荣 +3 位作者 姜齐荣 刘辉 董晓亮 李雨 《电力系统自动化》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2期26-31,共6页
已有的运行经验表明,风电场接入含有固定串补的系统时,存在诱发次同步谐振(SSR)的风险。因此,有必要对风电场发生SSR现象的机理做深入分析,以便提出相应的抑制措施。文中首先根据国内某地区风电场的实际参数建立了应用于SSR分析的等值模... 已有的运行经验表明,风电场接入含有固定串补的系统时,存在诱发次同步谐振(SSR)的风险。因此,有必要对风电场发生SSR现象的机理做深入分析,以便提出相应的抑制措施。文中首先根据国内某地区风电场的实际参数建立了应用于SSR分析的等值模型,通过仿真呈现了该模型发生SSR的情形;然后,利用特征值法分析了风速、并网风力发电机台数以及双馈感应发电机(DFIG)控制参数等对系统SSR频率和阻尼特性的影响;并进一步推导了等值模型用于SSR分析的等效电路,详细分析了风速、发电机台数和DFIG控制参数等影响SSR特性的机理;综合所有的分析指出,风电场的SSR现象与轴系扭振无关,是一种特殊的电气谐振。最后,提出了抑制风电场SSR的方案,并通过仿真和特征值分析进行了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次同步谐振 感应发电机效应 风电场 固定串补 双馈感应发电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馈风电场无功电压协调控制策略 被引量:72
14
作者 杨硕 王伟胜 +2 位作者 刘纯 黄越辉 许晓艳 《电力系统自动化》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2期1-6,共6页
针对大型风电场并网运行的电压稳定问题,研究了双馈风电场内多无功源在时间尺度上的动态响应配合和空间粒度上的物理分布特性,提出了一种综合考虑升压站集中动态无功补偿设备和双馈风电机组的无功电压协调控制策略。该策略以在线实时监... 针对大型风电场并网运行的电压稳定问题,研究了双馈风电场内多无功源在时间尺度上的动态响应配合和空间粒度上的物理分布特性,提出了一种综合考虑升压站集中动态无功补偿设备和双馈风电机组的无功电压协调控制策略。该策略以在线实时监控数据为基础,采用基于过滤集合的原对偶内点法求解风电场无功电压多目标优化控制模型,能够在满足公共接入点电压控制指令的同时,使得集中动态补偿设备无功裕度更大,馈线上各风电机组的机端电压裕度更均衡。对中国北方某风电场的仿真计算验证了所提控制策略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馈感应发电机 风电场 无功电压控制 多目标优化 内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风电系统动态电压稳定的分岔分析 被引量:13
15
作者 许珊珊 汤放奇 +1 位作者 周任军 马新惠 《电网技术》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67-71,共5页
为研究接入风电场的电力系统的风电场注入功率和负荷节点无功功率这2个参数独立及共同作用对系统动态电压稳定的影响,针对接入加入动态负荷模型的异步机风电场和双馈机风电场的单机无穷大系统,分别进行了单参数和双参数分岔分析。分析... 为研究接入风电场的电力系统的风电场注入功率和负荷节点无功功率这2个参数独立及共同作用对系统动态电压稳定的影响,针对接入加入动态负荷模型的异步机风电场和双馈机风电场的单机无穷大系统,分别进行了单参数和双参数分岔分析。分析结果表明,双参数分岔分析相对单参数分岔分析更能揭示系统参数对电压稳定的影响。同一系统结构和参数下,2种系统中当注入功率持续增大时,无功负荷过重会极大降低系统的稳定裕度;当注入功率保持恒定时,无功负荷的变化不影响系统稳定;通过风电场注入功率与无功负荷的协调运作,避开注入功率持续增大时无功负荷重载情况,系统可运行到效率最高;双馈电机风电系统稳定性高于异步电机风电系统,且双馈电机风电系统能得到更准确的系统稳定裕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异步风电系统 双馈风电系统 电压稳定 动态负 荷模型 单参数分岔 双参数分岔 分岔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风电场接入对电力系统阻尼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33
16
作者 陈树勇 常晓鹏 +1 位作者 孙华东 曾令全 《电网技术》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1570-1577,共8页
推导了适用于小干扰稳定性分析的双馈感应风电机组(doubly-fed induction generator,DFIG)的数学模型,研究了PSD-BPA中双馈感应风电机组的模型。在PSD-BPA中搭建了包含双馈感应风电机组的IEEE30节点系统,采用特征值分析法详细研究了不... 推导了适用于小干扰稳定性分析的双馈感应风电机组(doubly-fed induction generator,DFIG)的数学模型,研究了PSD-BPA中双馈感应风电机组的模型。在PSD-BPA中搭建了包含双馈感应风电机组的IEEE30节点系统,采用特征值分析法详细研究了不同风电穿透率下的双馈感应风电机组接入后对电力系统阻尼特性的影响。理论分析和仿真结果表明:双馈感应风电机组接入后系统的阻尼特性得到了一定的改善,但当系统中风电穿透率较高时,系统阻尼有变弱的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电场 双馈感应风电机组 阻尼特性 特征值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采用变速恒频机组的风电场并网问题研究综述(英文) 被引量:34
17
作者 孙元章 林今 +1 位作者 李国杰 黎雄 《电力系统自动化》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75-80,共6页
随着风电技术以及电力电子技术的不断进步,越来越多采用变速恒频机组的风电场被接入电网。变速恒频机组相对于传统的恒速恒频机组,在电机结构和控制机理上更为先进,能够实现更为灵活的电网接入。虽然变速恒频机组在一定程度上增强了电... 随着风电技术以及电力电子技术的不断进步,越来越多采用变速恒频机组的风电场被接入电网。变速恒频机组相对于传统的恒速恒频机组,在电机结构和控制机理上更为先进,能够实现更为灵活的电网接入。虽然变速恒频机组在一定程度上增强了电力系统的稳定性,但一些新问题也随之而来,例如先进的控制器显著增加了系统的复杂性、风机的功率变换器发出谐波电流降低了系统的电能质量等。此外,如何通过给变速恒频机组增加附加控制器,实现其与传输系统及储能系统的协调控制,以改善系统性能,也是当今学术界的一个重要课题。文中对上述这些采用变速恒频机组的风电场并网问题的最新研究成果进行了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电场 双馈机组 直驱机组 变速恒频机组 控制模式 储能系统 机组协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采用双馈机组的风电场无功功率控制技术 被引量:49
18
作者 秦涛 吕跃刚 徐大平 《电网技术》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105-110,共6页
通过对双馈异步发电机的无功功率极限和定子输出无功功率对电机损耗影响的详细分析,提出了双馈机组无功功率参考值的2种确定方法。在此基础上,采用发电机并联的方式,构建了精确的风电场模型,并给出了风电场的无功功率分配方案。最后对一... 通过对双馈异步发电机的无功功率极限和定子输出无功功率对电机损耗影响的详细分析,提出了双馈机组无功功率参考值的2种确定方法。在此基础上,采用发电机并联的方式,构建了精确的风电场模型,并给出了风电场的无功功率分配方案。最后对一台1.5MW的商用双馈机组和由4台机组组成的6MW风电场进行了仿真分析。仿真结果验证了理论分析和所提策略的正确性和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力发电 双馈异步发电机 风电场 无功功率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静止同步补偿器的风电场无功电压控制策略 被引量:104
19
作者 王成福 梁军 +1 位作者 张利 韩学山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5期23-28,共6页
双馈感应风力发电机(doubly fed induction generator,DFIG)的无功输出随着有功功率的变动而存在波动性,并且在有功输出处于一定范围时需要吸收无功功率。对此,在分析其P-Q关系的基础上,引入静止同步补偿器,提出抑制无功功率波动、保证... 双馈感应风力发电机(doubly fed induction generator,DFIG)的无功输出随着有功功率的变动而存在波动性,并且在有功输出处于一定范围时需要吸收无功功率。对此,在分析其P-Q关系的基础上,引入静止同步补偿器,提出抑制无功功率波动、保证风电有功输出的无功控制策略,并据此建立了无功实时控制系统。该控制系统具有运行方式灵活、无功响应快速等特点,可扩大风电场的无功运行范围,提升调节品质,提高并网点与电网的电压水平,有效地解决DFIG无功输出存在波动性及一定条件下吸收无功的不足。实际算例仿真表明,所提控制策略是可行、有效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力系统 双馈感应发电机 静止同步补偿器 风电场 并网点 无功功率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馈风电场抑制系统次同步振荡分析及控制策略 被引量:49
20
作者 李辉 陈耀君 +5 位作者 赵斌 杨超 胡姚刚 刘盛权 杨东 梁媛媛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7期1613-1620,共8页
为挖掘大容量风电场参与系统次同步振荡的抑制能力,提出双馈风电场抑制系统次同步振荡的机理研究及其附加阻尼控制策略对比分析。首先,建立汽轮发电机轴系多质量块的数学模型,引入风场输出功率与汽轮发电机转速之间的传递函数,推导了双... 为挖掘大容量风电场参与系统次同步振荡的抑制能力,提出双馈风电场抑制系统次同步振荡的机理研究及其附加阻尼控制策略对比分析。首先,建立汽轮发电机轴系多质量块的数学模型,引入风场输出功率与汽轮发电机转速之间的传递函数,推导了双馈风电场有功功率和无功功率调节对系统阻尼系数的表达式,并分析提供正阻尼的范围。其次,基于汽轮发电机转速信号以及系统正阻尼条件,对比例积分微分相位补偿控制环节及其参数进行优化,分别研究基于双馈风电场有功功率或无功功率环的附加阻尼优化控制策略。最后,以含双馈风电场的IEEE第一标准测试系统为例,对基于有功功率和无功功率附加阻尼优化控制策略的次同步振荡效果进行比较。理论分析和时域仿真结果表明,推导的基于风电场有功功率和无功功率的阻尼系数表达式可有效分析双馈风电场对系统次同步振荡的作用机理,且基于风电场的有功功率或无功功率附加阻尼优化控制策略都能在全次同步频段内提供有效正阻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馈风电场 次同步振荡 附加阻尼控制 相位补偿 参数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