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63篇文章
< 1 2 1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三进一回Y型通风下瓦斯动态演化规律及风量二次规划研究
1
作者 梁运培 郭亚博 +4 位作者 李全贵 孙万杰 李赏 郑梦浩 王程成 《矿业安全与环保》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56-64,共9页
为了研究三进一回Y型通风工作面及采空区瓦斯的动态演化规律,探索进风巷风量最优配比,以山西某矿31002工作面为研究对象建立多孔介质模型,基于Fluent实现工作面及采空区的瓦斯流场数值模拟。分析了三进一回Y型通风瓦斯流场中瓦斯浓度、... 为了研究三进一回Y型通风工作面及采空区瓦斯的动态演化规律,探索进风巷风量最优配比,以山西某矿31002工作面为研究对象建立多孔介质模型,基于Fluent实现工作面及采空区的瓦斯流场数值模拟。分析了三进一回Y型通风瓦斯流场中瓦斯浓度、气体压力、风流的基本分布规律,以及3条进风巷不同风量配比下瓦斯浓度的演化规律。通过模拟生成30组样本数据,拟合后生成风量与上隅角瓦斯浓度之间的多元非线性回归函数关系式,根据数值模拟的先验规律对目标函数进行二次规划求解,最终得到最优的风量配比。研究表明:进风巷2、3位置接近,靠近工作面区域会出现涡流,在一定程度上会导致瓦斯富集;当进风巷1的风量大于其余2条进风巷风量之和时,瓦斯富集区域主要集中于沿工作面长度约90 m处至上隅角区域,采空区靠近工作面处瓦斯浓度富集区域为90~220 m,改变进风巷2、3之间的风量配比后瓦斯浓度平均下降约0.19%;目标函数在先验规律约束下,得出3条进风巷最优风量配比为1.08∶1.23∶1.23。研究结果为工作面瓦斯超限治理、矿井瓦斯灾害防治提供了理论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Y型通风 最优风量配比 上隅角 瓦斯流场 瓦斯超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浅埋盾构不同掘进角度端头土压力统一解
2
作者 肖尊群 邓名慧 +3 位作者 郑俊杰 王慧 许彩云 罗科奇 《哈尔滨工程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1892-1901,共10页
为实现不同掘进角度下盾构端头土压力的统一解,基于极限平衡理论,本文建立3种掘进方向的端头平均土压力三维曲面滑块模型,隧道两腰所在水平面为滑裂面起始位置,隧道两腰以下滑块的几何尺寸与盾构掘进方向建立关系。对盾构拱顶上、下土... 为实现不同掘进角度下盾构端头土压力的统一解,基于极限平衡理论,本文建立3种掘进方向的端头平均土压力三维曲面滑块模型,隧道两腰所在水平面为滑裂面起始位置,隧道两腰以下滑块的几何尺寸与盾构掘进方向建立关系。对盾构拱顶上、下土体分别进行受力分析,建立平衡方程,得到考虑掘进方向的端头平均土压力的统一解。通过与现有水平盾构端头土压力的研究成果对比,验证了研究思路与所建模型的合理性。盾构端头土压力与掘进角度、深径比和土体抗剪强度指标密切相关。一定埋深条件下,不同抗剪强度指标对端头土压力的影响程度不同,且满足一定掘进角度和抗剪强度指标时,端头土压力都会消失,此时盾构端头土体自然稳定。研究结果为实现不同掘进角度下盾构端头土压力的统一解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极限平衡 端头土压力 三维曲面滑块 平衡方程 掘进角度 深径比 埋深 统一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绿肥作物周年搭配种植下土壤微生物养分限制与土壤质量指数 被引量:2
3
作者 张钦 姚单君 +5 位作者 廖恒 况胜剑 梁燕菲 曹卫东 朱青 秦松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77-88,共12页
【目的】绿肥作物种类多,对土壤理化性状和微生物活性的影响存在差异。我们从土壤微生物代谢与养分限制的角度探讨周年覆盖不同绿肥作物对土壤质量的影响,以期为周年覆盖绿肥的土壤生态效应提供理论依据,为果园、休耕地、撂荒地等空间... 【目的】绿肥作物种类多,对土壤理化性状和微生物活性的影响存在差异。我们从土壤微生物代谢与养分限制的角度探讨周年覆盖不同绿肥作物对土壤质量的影响,以期为周年覆盖绿肥的土壤生态效应提供理论依据,为果园、休耕地、撂荒地等空间闲置性土地的绿肥应用提供技术支撑。【方法】3年连续田间定位试验在贵州省农业科学院土壤肥料研究所进行,设置4个冬季和夏季绿肥组合处理:二月兰-小葵子(O-G)、二月兰-饭豆(O-P)、箭筈豌豆-小葵子(V-G)、箭筈豌豆-饭豆(V-P)。在第3年冬季绿肥盛花期采集0—20 cm耕层土样,测定土壤胞外酶活性、土壤微生物量碳(MBC)、氮(MBN)、磷(MBP)含量,以及土壤pH及全量氮磷含量,计算土壤胞外酶化学计量比,并分析各土壤因子对土壤质量指数的贡献。【结果】不同绿肥作物轮作模式下土壤的pH、全氮(TN)、MBN、MBP、β-葡萄糖苷酶(BG)和酸性磷酸酶(ACP)活性差异显著。基于土壤胞外酶化学计量特征,所有处理受土壤微生物碳限制和磷限制,碳限制差异不显著,以O-G处理土壤的磷限制最低,较V-P处理低2%(P<0.05)。土壤pH、有效磷(AP)、可溶性有机碳(DOC)是驱动土壤胞外酶活性和微生物养分限制变化的关键因子,pH对土壤胞外酶活性有显著负效应,土壤全量碳、氮、磷含量对土壤胞外酶活性有显著正效应,对微生物碳限制有显著负效应。土壤胞外酶活性对微生物碳利用效率有显著正效应,主要受ACP活性调控。【结论】不同冬季与夏季绿肥作物组合覆盖的土壤,其pH值、全氮、微生物量氮、微生物量磷、β-葡萄糖苷酶活性、酸性磷酸酶活性具有显著差异,冬季绿肥对土壤微生物磷限制、土壤微生物碳利用效率产生显著影响,冬季绿肥与夏季绿肥的交互效应对土壤质量指数具有显著影响。箭筈豌豆-小葵子(V-G)处理的土壤微生物代谢受磷限制较小,且土壤微生物碳利用率和土壤质量指数最高,最利于调节微生物代谢,维持生态功能,提高土壤质量指数,可优选为土壤快速培肥的绿肥组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冬季夏季绿肥组合 土壤胞外酶活性计量比 养分限制 微生物碳利用率 土壤质量指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分布式调相机的电压支撑型新能源场站构建方案——(一)机理分析 被引量:2
4
作者 梁倍华 谢欢 +3 位作者 赵天骐 梁浩 郝婧 辛焕海 《电力系统自动化》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1期159-167,共9页
新能源场站配置分布式调相机可以有效提高短路比指标和系统送出能力,然而调相机控制特性对于电压支撑能力及电网强度的影响和量化评估目前较少有研究涉及。文中首先阐明了场站需要具备的全过程电压支撑功能需求,并基于频域指标对比分析... 新能源场站配置分布式调相机可以有效提高短路比指标和系统送出能力,然而调相机控制特性对于电压支撑能力及电网强度的影响和量化评估目前较少有研究涉及。文中首先阐明了场站需要具备的全过程电压支撑功能需求,并基于频域指标对比分析了调相机在电压控制和无功外环级联控制2种策略下的电压支撑能力差异,揭示了无功外环的引入将导致调相机低频段特性转变为电流源特性,降低了故障清除后系统动态调节过程中的电压支撑能力。然后,提出了调相机接入新能源场站的全过程短路比指标,其物理意义为电压灵敏度,能够有效表征不同控制策略对于多时间尺度电压稳定性的影响,阐明了以调相机次暂态电抗参数计算运行极限的适应性。最后,通过实时数字仿真系统(RTDS)硬件在环仿真验证了分析结论的正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能源场站 调相机 电压支撑 电压稳定性 短路比 多时间尺度 运行极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硅对磷限制下紫花苜蓿生理生态及氮磷化学计量的影响
5
作者 李俊霖 宋婵 +5 位作者 钱程 赵欣 胡雅飞 刘大林 王琳 李新娥 《中国草地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11,共11页
施用外源硅肥对很多禾本科植物生长有积极作用,但对豆科植物缺磷的缓解作用和机制研究较少。本研究以豆科牧草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 L.)为对象进行盆栽试验,设置2个营养处理,即营养均衡和磷限制,以及3个硅酸钾(K_(2)SiO_(3))添加浓... 施用外源硅肥对很多禾本科植物生长有积极作用,但对豆科植物缺磷的缓解作用和机制研究较少。本研究以豆科牧草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 L.)为对象进行盆栽试验,设置2个营养处理,即营养均衡和磷限制,以及3个硅酸钾(K_(2)SiO_(3))添加浓度,即0 mmol/L、1 mmol/L、2 mmol/L,旨在研究硅添加对磷限制下紫花苜蓿生长特征、光合特性以及氮、磷元素吸收和化学计量特征(N∶P)的影响。结果表明:相对于营养均衡条件,磷限制显著降低了苜蓿生物量、株高、光合速率、气孔导度、蒸腾速率、光合水分利用效率和地上部磷含量,提高了地上部N∶P,尤其在不添加硅的情况下;添加硅显著提高了磷限制时植物生物量、株高、光合速率、气孔导度、蒸腾速率和地上部磷含量,但营养均衡条件下添加硅降低了气孔导度,对其他指标无显著影响。相关性分析表明,磷限制条件下,紫花苜蓿地上部硅含量与磷含量呈显著正相关,与N∶P呈显著负相关,而在营养均衡条件下,相关性不显著。因此,硅添加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豆科植物紫花苜蓿的磷限制,并揭示了通过化学计量学调节体内营养使其趋向内稳态的相关机制,在土壤磷素缺乏的背景下为硅在紫花苜蓿栽培利用提供科学指导和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磷限制 紫花苜蓿 硅添加 氮磷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短柄乌头传粉限制的季节内动态变化对性分配的影响
6
作者 胡莉娟 刘妍弟 杨雅 《西部林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61-65,共5页
植物交配环境假说认为:花粉在不同花之间传递的概率变化会影响花对雌性和雄性功能的分配。为了解植物的性分配在传粉昆虫不稳定的高山环境中如何变化,以雄先熟的高山植物短柄乌头为对象,通过不同时期野外采样和实验并在室内统计花药数... 植物交配环境假说认为:花粉在不同花之间传递的概率变化会影响花对雌性和雄性功能的分配。为了解植物的性分配在传粉昆虫不稳定的高山环境中如何变化,以雄先熟的高山植物短柄乌头为对象,通过不同时期野外采样和实验并在室内统计花药数量、花粉数量、胚珠数量和种子数量,揭示了总状花序上不同开花时间花的性分配和传粉限制,以期在高山环境中验证交配环境假说对植物性分配的预测。结果显示:从短柄乌头总状花序的基部花到顶部花,花药数量呈增加的趋势,胚珠数量、花粉数量和花粉胚珠比例呈现逐渐降低的趋势,这与交配环境假说预测的雄先熟植物晚期开放花的花粉胚珠比例增加的趋势相反;传粉限制水平呈现增加的趋势。短柄乌头总状花序顶部花的胚珠和花粉数量降低与总状花序结构顶部花的资源减少有关,而高山环境中季节内传粉限制的动态变化会模糊交配环境假说对雄先熟植物晚期花偏雄的预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雄先熟植物 高山植物 短柄乌头 花期性分配 花粉胚珠比例 花粉限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近远场结合的微结构调制像差仿真
7
作者 鲍帅 高志山 +5 位作者 霍霄 刘秋言 乔文佑 杨文卓 袁群 郭珍艳 《光学精密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716-727,共12页
基于光学成像原理的低相干显微干涉能够有效重建微结构表面的三维形貌,然而在测量高深宽比结构底部形貌的过程中探测光会受到结构调制产生波前畸变,导致测量失败。通过仿真计算能够得到微结构的像差调制规律,为其像差校正和补偿提供先... 基于光学成像原理的低相干显微干涉能够有效重建微结构表面的三维形貌,然而在测量高深宽比结构底部形貌的过程中探测光会受到结构调制产生波前畸变,导致测量失败。通过仿真计算能够得到微结构的像差调制规律,为其像差校正和补偿提供先验值。基于矢量衍射的电磁仿真方法能够准确地描述高深宽比微结构带来的复杂非线性调制,但此类方法数据量大、计算效率低,难以建立有效的三维仿真模型。针对该问题,提出一种近远场结合的像差仿真方法,以提高仿真的计算效率。采用基于全波模拟的时域有限差分法计算三维仿真中高深宽比微结构对探测光场的调制过程,得到经微结构调制后的探测光的近场分布,再通过带限缩放角谱法将探测光的近场分布传递至远场,实现调制像差的计算。通过实验装置测量了不同样品的调制像差验证了本文方法的准确性,同时仿真结果表明,在同等仿真精度下本文所提方法使计算速度提高了1倍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相干显微干涉 样品调制像差 时域有限差分 带限缩放角谱 高深宽比微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石质山地不同植被恢复方式下的酶化学计量特征
8
作者 张琳婧 张宇恬 +3 位作者 史珑燕 孟董悦 徐天懂 关庆伟 《森林与环境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347-357,共11页
为明晰石质山地不同植被恢复方式对土壤酶化学计量特征的影响,探究人工林土壤微生物资源限制状况,以徐州赵疃林场石质山地2012年恢复的栾树、青桐、黄连木、五角枫人工林为研究对象,测定了0~10、10~20 cm土层的β-葡萄糖苷酶(BG)、亮氨... 为明晰石质山地不同植被恢复方式对土壤酶化学计量特征的影响,探究人工林土壤微生物资源限制状况,以徐州赵疃林场石质山地2012年恢复的栾树、青桐、黄连木、五角枫人工林为研究对象,测定了0~10、10~20 cm土层的β-葡萄糖苷酶(BG)、亮氨酸氨基肽酶(LAP)、N-乙酰-β-D-葡萄糖苷酶(NAG)、碱性磷酸酶(ALP)活性以及土壤性质、细根特征等环境因子,计算了酶化学计量比,并对酶化学计量比与环境因子进行了冗余分析。结果表明:在不同植被恢复方式下,BG活性存在显著差异(P<0.05),NAG、LAP、ALP活性存在极显著差异(P<0.01)。BG、ALP活性在两土层均为黄连木人工林显著高于栾树人工林(P<0.05),NAG、LAP活性在0~10 cm土层均为栾树人工林显著高于其他人工林(P<0.05)。在不同植被恢复方式下,酶化学计量比均存在极显著差异(P<0.01),在两土层中,碳氮酶活性比均为栾树人工林最小,氮磷酶活性比均为栾树人工林最大,碳磷酶活性比在0~10 cm土层中为五角枫人工林最小,10~20 cm土层则为青桐人工林最小;不同土层间仅碳磷酶活性比未存在显著差异。冗余分析表明,土壤全氮含量、土壤碳磷比、细根全磷含量、细根全碳含量等是酶化学计量比变化的主要驱动因子。栾树人工林土壤全氮含量较低、速效磷含量较高,导致土壤微生物主要受氮限制;青桐、黄连木、五角枫人工林较高的土壤全氮含量及较低的细根全磷含量使得微生物主要受碳、磷限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酶化学计量比 微生物资源限制 石质山地 植被恢复 酶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脲酶诱导碳酸钙加固库区岸坡低液限黏土试验研究
9
作者 于凡 赵卫全 +2 位作者 安裕民 耿会岭 赵永刚 《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学报(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216-225,233,共11页
由于库区水位周期性涨落,岸坡土体经常受到水的浸泡、冲刷和侵蚀,严重影响库区岸坡的稳定性。脲酶诱导碳酸钙沉淀(EICP)可以改善土体的物理力学性质。为探究EICP技术在库区岸坡加固方面的应用,以亳州调蓄水库岸坡低液限黏土为研究对象,... 由于库区水位周期性涨落,岸坡土体经常受到水的浸泡、冲刷和侵蚀,严重影响库区岸坡的稳定性。脲酶诱导碳酸钙沉淀(EICP)可以改善土体的物理力学性质。为探究EICP技术在库区岸坡加固方面的应用,以亳州调蓄水库岸坡低液限黏土为研究对象,开展胶结液浓度配比、无侧限抗压强度及直剪试验,得出了考虑“钙源沉淀系数γ”“尿素水解系数β”及碳酸钙沉淀的胶结液浓度优化配比,探究了EICP加固低液限黏土的单轴抗压特性和破坏模式以及抗剪力学特性。结果表明,脲酶浓度为100 g L时,同一胶结液浓度配比下,氯化钙浓度阈值为1.5 mol L,高于该浓度阈值时,对脲酶催化反应速率影响较大,碳酸钙沉淀量增速减缓。胶结液浓度配比为1∶1,氯化钙浓度为1.5 mol L时,氯化钙和尿素利用效率均较高,且碳酸钙沉淀量较多,“钙源沉淀系数γ”“尿素水解系数β”均为1.64。EICP能够改善低液限黏土的力学特性,相较于素土,EICP加固后无侧限抗压强度提升1.9倍,其破坏模式为剪切破坏。EICP加固后黏聚力、内摩擦角分别增长约51.61%、4.67%。研究结果可为库区生态岸坡的建设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脲酶诱导碳酸钙 库区岸坡 低液限黏土 胶结液浓度配比 力学特性 钙源沉淀系数 尿素水解系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负压条件下氢气的爆炸极限及最大爆炸压力研究
10
作者 王旭明 潘玉蕊 +2 位作者 张秋玲 许映杰 胡鑫 《安全与环境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718-1723,共6页
氢气在实际应用中存在着许多负压场景,确定负压工况下的燃爆参数是对氢气进行科学评估和有效防控的首要前提。采用高精度配气及爆炸压力采集系统研究氢气在负压场景下的燃爆特性,明确氢气的爆炸上限、爆炸下限、临界爆炸压力、最大爆炸... 氢气在实际应用中存在着许多负压场景,确定负压工况下的燃爆参数是对氢气进行科学评估和有效防控的首要前提。采用高精度配气及爆炸压力采集系统研究氢气在负压场景下的燃爆特性,明确氢气的爆炸上限、爆炸下限、临界爆炸压力、最大爆炸压力、最大爆炸升压比等燃爆参数;并通过Python中的Matplotlib等软件库对试验数据进行拟合,分析压力对氢气燃爆参数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室温、空气条件下,初始压力从100 k Pa降至3.5 k Pa的过程中,爆炸范围不断缩小,特别是从初始压力低于10 k Pa开始,爆炸范围缩小速度明显增加,该现象与分子间距受压力影响的变化趋势存在强关联;当初始压力低至3.72 k Pa时,爆炸上、下限重合在12.58%体积分数的位置,该压力称为临界爆炸压力,低于该压力时体系将失去爆炸性;一般认为最大爆炸压力通常在理论当量体积分数29.6%附近取得,试验发现此规律仅适用于初始压力大≥5 k Pa的场景,当初始压力<5 k Pa时,理论当量体积分数将随着压力的减小而发生改变,逐渐偏离至体积分数10%~15%;最大爆炸升压比会随着初始压力的减小而降低,从常规的7.30降低至4.63,特别是在初始压力<5 k Pa的体系中,该比值大幅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全工程 氢气 负压 临界爆炸压力 爆炸极限 最大爆炸压力 爆炸升压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信噪比约束的可调节振幅补偿算子反Q滤波方法
11
作者 田广 赵岩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351-1360,共10页
高分辨率是地震数据处理的目标之一,反Q滤波是实现地震数据高分辨率的常用方法。当地震数据信噪比较低时,传统的稳定反Q滤波方法将增强噪声能量。本文基于自适应增益限反Q滤波方法提出一种信噪比约束下的可调节振幅补偿算子反Q滤波方法... 高分辨率是地震数据处理的目标之一,反Q滤波是实现地震数据高分辨率的常用方法。当地震数据信噪比较低时,传统的稳定反Q滤波方法将增强噪声能量。本文基于自适应增益限反Q滤波方法提出一种信噪比约束下的可调节振幅补偿算子反Q滤波方法。该方法提出了一种新的振幅补偿算子,通过计算地震数据的信噪比得到有效频带的截止频率,实现振幅补偿算子根据地震数据自身特征动态调整;通过引入动态可调的振幅补偿曲线进一步压制高频噪声能量。理论合成数据和实际地震数据测试结果表明:本文方法很好地补偿了振幅,提高了地震数据分辨率;相较于传统的稳定反Q滤波方法和自适应增益限反Q滤波方法,本文方法抑制噪声能量增强的能力更优,处理结果信噪比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Q滤波 时变增益限制 高分辨率 高信噪比 地震衰减 衰减补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改进负序电压外环的SOP不对称故障电压支撑方案
12
作者 王旭泽 陈武 +1 位作者 赵海熙 陈实 《电力工程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23-32,70,共11页
柔性软开关(soft open point, SOP)能够实现配电网的柔性互联与潮流的动态调节,从而优化配电资源的配置与调度。换流器可以在故障时输出正负序电流来提供电压支撑并提高自身的故障穿越能力,从而改善不对称接地故障的负载电压。然而采用... 柔性软开关(soft open point, SOP)能够实现配电网的柔性互联与潮流的动态调节,从而优化配电资源的配置与调度。换流器可以在故障时输出正负序电流来提供电压支撑并提高自身的故障穿越能力,从而改善不对称接地故障的负载电压。然而采用开环计算的方案易受实际工况影响,采用传统负序电压闭环的支撑效果较差。因此文中在传统负序电压外环的基础上进行改进,控制负序电流的幅值以抑制负序电压,控制负序电流的相位以优化抑制效果。为提高逆变器容量利用率并限制有功波动,文中提出正负序电流限幅的综合方案,并通过PSCAD仿真软件依据实际配电网参数搭建短路工况进行仿真。结果验证该控制策略可以有效改善故障时的电压表现,提高逆变器低压穿越能力,具有更高的实际可应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对称接地故障 柔性软开关(SOP) 正负序电压支撑 电压外环 线路阻抗比 有功波动限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行车性能的大跨度公路悬索桥挠跨比限值研究
13
作者 张太科 柳文策 +2 位作者 郭峰超 陈上有 王茂强 《振动与冲击》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5期11-18,共8页
为了得到大跨度公路工程挠跨比的合理限值,以国内某在建大跨度公路悬索桥作为研究对象。首先,通过有限元方法对不同构件的结构刚度及重力刚度进行敏感性分析,确立了刚度调控方法;其次,将行车安全性及舒适性作为评判指标,调整刚度大小进... 为了得到大跨度公路工程挠跨比的合理限值,以国内某在建大跨度公路悬索桥作为研究对象。首先,通过有限元方法对不同构件的结构刚度及重力刚度进行敏感性分析,确立了刚度调控方法;其次,将行车安全性及舒适性作为评判指标,调整刚度大小进行多工况车-桥分析,获取行车安全性及舒适性超出限值的刚度取值范围;最后,缩减刚度的折减幅度,直至行车安全性及舒适性结果达到限值,通过反推得到基于行车性能的主梁挠跨比限值。研究结果表明:大跨度公路悬索桥竖向结构刚度主要由主梁及主缆控制,横向结构刚度主要由主梁及桥塔控制;折减主梁和主缆的结构及重力刚度均会对总体刚度产生较明显的影响,但影响程度不同;大跨度公路悬索桥在满足行车安全性及舒适性的条件下主梁的竖向和横向挠跨比限值分别约为1/150、1/8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跨度公路悬索桥 挠跨比限值 刚度调控 行车安全性 行车舒适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海市金山城区和工业区绿化树种叶片碳氮磷化学计量特征
14
作者 钱军 杨瑞卿 《上海农业学报》 2025年第1期43-49,共7页
以上海市金山城区和工业区5种常见绿化树种为研究对象,比较城区和工业区5个树种叶片碳(C)、氮(N)、磷(P)含量及其化学计量比,分析植物叶片C、N、P含量及其化学计量比差异的影响因子,评价其养分状况,为金山城区和工业区绿化植物的养护管... 以上海市金山城区和工业区5种常见绿化树种为研究对象,比较城区和工业区5个树种叶片碳(C)、氮(N)、磷(P)含量及其化学计量比,分析植物叶片C、N、P含量及其化学计量比差异的影响因子,评价其养分状况,为金山城区和工业区绿化植物的养护管理提供科学指导。结果表明:树种是影响叶片C、N、P含量及其化学计量比的主要因子,树种和区位对植物C、N、P含量及其化学计量比的交互作用不显著(P> 0.05);金山区桂花对N和P的相对利用效率较好;城区和工业区5个树种生长主要受N限制。园林绿化管理时应施加氮肥,以缓解植物生长受到的养分限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学计量比 养分限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est study of high liquid limit clay modified by quick lime used as sub-grade material 被引量:3
15
作者 张文慧 席文勇 +1 位作者 王保田 洪宝宁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2008年第S2期126-130,共5页
Through laboratory test, the relationships among change of compactibility, liquid/plastic limit, free swell, swell ratio without load, california bearing ratio (CBR) and soakage (after being soaked in water), and mix-... Through laboratory test, the relationships among change of compactibility, liquid/plastic limit, free swell, swell ratio without load, california bearing ratio (CBR) and soakage (after being soaked in water), and mix-ratio of quick lime and time were studied. The results show that optimum water content, plastic limit and CBR of high liquid limit clay improved by quick lime increase with the increase of mix-ratio of quick lime, while the maximum dry density, liquid limit, plasticity index, soakage (after being immersed in water), free swell, and swell ratio without load decrease with the increase of mix-ratio of quick lime. Plastic limit of high liquid clay improved by quick lime gradually increases with time, while the liquid limit, plasticity index, free swell and swell ratio without load gradually decrease with time. When the mix-ratio of quick lime exceeds 2%, after 14 d, swell ratio without load of the improved clay is zero, its free swell is about 30% of that of untreated soil, and its plasticity index is less than 26 for sub-grade material, satisfying the requirement by 'Specifications for Design of Highway Subgrad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igh liquid limit CLAY quick LIME PLASTICITY index california bearing ratio (CBR) soakage EXPANSIBILITY
在线阅读 下载PDF
Joint member angle limits of composite beams and CFT square columns 被引量:2
16
作者 LEE Seung-Jo LEE Kang-Guk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2013年第1期199-206,共8页
This work aims to understan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member angle limit and the energy ratio for 24 test samples of composite beams and CFT square steel tube columns. This work also compares the formula applicabi... This work aims to understan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member angle limit and the energy ratio for 24 test samples of composite beams and CFT square steel tube columns. This work also compares the formula applicability for member angle limit with the previous test result to provide the basic data for the design of composite beam-CFT column. The evaluation of the member angle limit was performed with concrete compressive strength (fC =22.16 MPa, 30.49 MPa), breadth-to-thickness ratio (B/t=25.0, 33.3, 43.5), and axial capacity ratio (N/N0=0, 0.3, 0.4, 0.5) as the main variables of the test samples. For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member angle limit (Ru) and the energy ratio (ES/EC ), the test result shows that the energy ratio becomes lower as the axial capacity ratio and the breadth-to-thickness ratio increase. The energy ratio is lower for the Type B test sample compared with that of Types A and C. For the formula suggested by SATO, the test samples are distributed evenly for comparison between test values and the member angle limit; however, other formulas indicate a deviation. Specifically, for the comparison between R u,cal and R u (Test), Maeda's formula shows severe devia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quare steel tube axial capacity ratio member angle limit breadth-to-thickness ratio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光伏发电系统容配比与功率限值整定方法 被引量:2
17
作者 张波 高远 +2 位作者 王磊 李铁成 胡雪凯 《太阳能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532-539,共8页
为在保证系统可靠运行的前提下实现光伏发电系统发电量最大化,提出一种以光伏发电系统度电成本为目标的容配比与变功率限值整定方法,分析容配比和变功率限值对光伏逆变器可靠性以及系统发电量的影响规律,建立考虑功率器件寿命的光伏发... 为在保证系统可靠运行的前提下实现光伏发电系统发电量最大化,提出一种以光伏发电系统度电成本为目标的容配比与变功率限值整定方法,分析容配比和变功率限值对光伏逆变器可靠性以及系统发电量的影响规律,建立考虑功率器件寿命的光伏发电系统容配比与功率限值参数优化整定模型,并利用启发式算法进行模型求解。最后,不同纬度地区的算例分析结果验证所提整定方法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伏发电系统 启发式算法 可靠性 容配比 功率限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软下硬复合地层盾构隧道开挖面稳定性分析 被引量:2
18
作者 叶友林 刘晓龙 +2 位作者 牛奔 周广宇 徐春一 《沈阳工业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848-854,共7页
针对上软下硬复合地层条件下盾构隧道开挖面的稳定性问题,依托深惠城际2标实际工况,分析不同软硬比及土体参数对开挖面极限支护压力的影响。利用颗粒流数值模拟分析土体的失稳模式,借助极限分析法建立符合开挖面失稳轮廓的理论计算模型... 针对上软下硬复合地层条件下盾构隧道开挖面的稳定性问题,依托深惠城际2标实际工况,分析不同软硬比及土体参数对开挖面极限支护压力的影响。利用颗粒流数值模拟分析土体的失稳模式,借助极限分析法建立符合开挖面失稳轮廓的理论计算模型,将理论计算结果与既往文献及实际工程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当隧道开挖面主动失稳时,变形主要集中在软土层,硬岩层的变形较少;随着开挖面软硬比的增大,隧道开挖面的极限支护压力也增大;开挖面的极限支护压力与隧道埋深比无关,与土体内摩擦角成反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盾构隧道 离散元 上软下硬复合地层 极限分析法 开挖面稳定性 埋深比 内摩擦角 软硬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硬化历史的圆筒形件二次拉深极限拉深比的解析模型
19
作者 董文正 李书伦 +1 位作者 王镇柱 林启权 《塑性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83-90,共8页
以圆筒形件二次拉深成形为例,基于主应力法和板料弯曲理论,考虑材料硬化历史、壁厚比t_(min)/t_(max)、凹模圆角半径和摩擦因数的影响,建立了一种预测圆筒形件二次拉深极限拉深比的解析模型,并对SUS304不锈钢板料进行了拉深试验验证。... 以圆筒形件二次拉深成形为例,基于主应力法和板料弯曲理论,考虑材料硬化历史、壁厚比t_(min)/t_(max)、凹模圆角半径和摩擦因数的影响,建立了一种预测圆筒形件二次拉深极限拉深比的解析模型,并对SUS304不锈钢板料进行了拉深试验验证。结果表明:解析模型的预测值与试验结果吻合较好;考虑硬化历史的解析模型与未考虑硬化历史的模型相比二次拉深极限拉深比相差约10%;摩擦因数、凹模圆角半径对二次拉深极限拉深比有显著影响,摩擦因数越大,二次拉深极限拉深比越小;凹模圆角半径越大,二次拉深极限拉深比越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次拉深 极限拉深比 主应力法 硬化历史 解析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合空间索对大跨度铁路悬索桥横向刚度影响的研究
20
作者 向活跃 陶宇 +2 位作者 汪镇 钟进坤 李永乐 《振动与冲击》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148-154,164,共8页
为提升大跨度铁路悬索桥的横向刚度,提出一种由主、副斜拉索组成的复合空间索结构。然后,基于材料有效利用率和静力分析,对复合空间索的直径、主斜拉索在加劲梁和地表的锚点位置、副斜拉索的数量等参数进行了优化。最后,采用风-车-桥耦... 为提升大跨度铁路悬索桥的横向刚度,提出一种由主、副斜拉索组成的复合空间索结构。然后,基于材料有效利用率和静力分析,对复合空间索的直径、主斜拉索在加劲梁和地表的锚点位置、副斜拉索的数量等参数进行了优化。最后,采用风-车-桥耦合振动分析法,基于行车性能得到了桥梁横向挠跨比限值,分析了主、副斜拉索对横向挠跨比限值提升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基于材料有效利用率,主斜拉索与加劲梁的锚点位置宜设在1/4主跨附近,且主斜拉索的地表锚点、加劲梁锚点与桥塔的垂直距离相等时最优,每组复合空间索中副斜拉索设置1根即可;在复合空间索的最优布置形式下,桥梁横向挠跨比可降低14.18%,横向挠跨比限值可提升16.7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空间索 铁路悬索桥 风-车-桥系统 横向挠跨比 横向挠跨比限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