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590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汽车用前保险杠注塑参数田口试验及试验验证 被引量:3
1
作者 黄可 邹华杰 +1 位作者 钱子龙 李兵兵 《塑料工业》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90-96,共7页
为了获得低翘曲量的汽车用前保险杠制品,对制品浇口充填方案进行可行性验证。经验证,聚合物链不会断裂,材料不会降解,优化后浇口成型方案合理。选取熔体温度(H)、注射压力(I)、模具表面温度(J)、“辅助流道”直径(K)、浇口宽度(L)、冷... 为了获得低翘曲量的汽车用前保险杠制品,对制品浇口充填方案进行可行性验证。经验证,聚合物链不会断裂,材料不会降解,优化后浇口成型方案合理。选取熔体温度(H)、注射压力(I)、模具表面温度(J)、“辅助流道”直径(K)、浇口宽度(L)、冷却时间(M),为研究对象,构建6因素5水平25次田口试验,当H为225℃,I为60 MPa,J为75℃,K为10 mm,L为20 mm,M为40 s(第6组工艺参数)时,最大翘曲量(20.10 mm)最小。通过极差分析,获得各因素各水平与最大翘曲量的关联,熔体温度、注射压力、“辅助流道”直径,对最大翘曲量的影响起到决定性作用;冷却时间,对最大翘曲量的影响作用不大;浇口宽度及模具表面温度,对最大翘曲量的影响最弱。在H为225℃,I为60 MPa,J为75℃,K为12 mm,L为32 mm,M为30 s参数下最大翘曲量较第6组工艺参数下的最大翘曲量,降低了30.3%。经试验验证,成型后的制品表面光泽均匀,没有出现烧焦、困气、熔接痕等缺陷,成型状态优良,保险杠两端与模具贴合良好,没有发现翘曲现象,验证了工艺参数的准确性,佐证了Moldflow 2024模流数值软件分析的科学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保险杠 熔体温度 注射压力 模具表面温度 “辅助流道”直径 浇口宽度 冷却时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钢-UHPC组合梁负弯矩区抗裂性能试验研究 被引量:2
2
作者 李立峰 彭浩 +2 位作者 邹德强 黄心仪 李凌霄 《建筑科学与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5-25,共11页
为解决钢-混凝土组合连续梁负弯矩区桥面板的开裂问题,提出了采用超高性能混凝土(UHPC)代替负弯矩区桥面板的部分普通混凝土(NC),利用UHPC超高的力学性能解决负弯矩区桥面板的开裂问题,对其抗裂性能进行研究;设计并完成了3片钢-UHPC组... 为解决钢-混凝土组合连续梁负弯矩区桥面板的开裂问题,提出了采用超高性能混凝土(UHPC)代替负弯矩区桥面板的部分普通混凝土(NC),利用UHPC超高的力学性能解决负弯矩区桥面板的开裂问题,对其抗裂性能进行研究;设计并完成了3片钢-UHPC组合梁负弯矩区抗裂试验,获得开裂荷载、跨中位移、裂缝宽度和应变等试验数据。结合国内外裂缝宽度计算公式,提出了简易的适用于钢-UHPC组合梁的桥面板裂缝宽度计算公式,并根据已有钢-UHPC组合梁文献的裂缝宽度试验数据,验证了提出的桥面板裂缝宽度计算公式的可靠性和适用性。结果表明:UHPC能提高组合梁负弯矩区的开裂荷载,具有抑制桥面板裂缝发展的能力,能明显提高桥面板负弯矩区的抗裂性能,有效解决负弯矩区桥面板的开裂问题;根据试验结果计算的名义应力均大于工程实际设计值,负弯矩区采用UHPC代替NC的结构具有优异的抗裂性能;建议组合梁负弯矩区UHPC纵向铺设长度宜为0.2L~0.25L(L为计算跨径),铺设厚度宜为60~70 m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钢-UHPC组合梁 负弯矩区 抗裂性能 裂缝宽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横流超限情况下桥下净空宽度校核方法探讨
3
作者 许光祥 陈沁芷 +2 位作者 李帆 周千凯 王多银 《重庆交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7,共7页
横流超过0.8 m/s限制的跨通航河流大桥净空宽度,内河通航标准只有定性的规定,没有给出确切的校核方法。以桃源二线船闸工程中的重建沅水大桥右汊通航孔为例,对横流超限桥梁净空宽度校核方法进行了探索。提出横流超限后,可以采用航道宽... 横流超过0.8 m/s限制的跨通航河流大桥净空宽度,内河通航标准只有定性的规定,没有给出确切的校核方法。以桃源二线船闸工程中的重建沅水大桥右汊通航孔为例,对横流超限桥梁净空宽度校核方法进行了探索。提出横流超限后,可以采用航道宽度校核、桥轴线旋转使横流不超限后的投影净宽校核、通航孔是否一孔跨过通航水域校核等三重校核的方式进行论证。应用1∶100正态河工模型测试的桥区试验资料,采用数值矢量图的方式展现流向、横流的分布及其不利测点,对重建桃源沅水大桥右汊通航孔进行了净空宽度论证和校核,结果表明三重校核方式较适合于横流超限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桥梁工程 横流超限 净空宽度 数值矢量图 投影净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真空中温度对柔性环滚动载流摩擦性能的影响
4
作者 宋晨飞 王炳辉 +2 位作者 刘自立 侯欣宾 张永振 《中国空间科学技术(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5-32,共8页
由内滚道、外滚道和柔性环构成的载流摩擦副是空间旋转电传输机构的导电核心部件。为研究真空温度对柔性环传输性能的影响,在1×10^(-3)Pa真空、-30℃~120℃温度范围内开展了柔性环滚动载流摩擦磨损试验。随着温度由-30℃增加至120... 由内滚道、外滚道和柔性环构成的载流摩擦副是空间旋转电传输机构的导电核心部件。为研究真空温度对柔性环传输性能的影响,在1×10^(-3)Pa真空、-30℃~120℃温度范围内开展了柔性环滚动载流摩擦磨损试验。随着温度由-30℃增加至120℃,稳态平均摩擦力从3.96 N降低到1.48 N,预紧力从6.8 N下降至5.9 N,平均接触电阻和磨损量并无明显变化。微观形貌显示磨痕宽度从47.37μm增加至66.71μm,磨损区域粗糙度从0.45μm下降至0.25μm。材料高温软化引起的摩擦区域挤压变形是磨痕宽化的主要原因,材料软化及其诱导的磨痕宽化导致柔性环预紧力衰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温度 磨损宽度 滚动载流摩擦 软化 真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梁柱节点弯剪型可更换耗能件抗震性能数值分析
5
作者 梁刚 陈江 +1 位作者 李淑敏 卢俊龙 《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73-182,共10页
带可更换耗能件的梁柱节点具有震后修复方便、经济等优势,针对一种构造简单、施工方便,耗能能力稳定和拉压力学性能一致的弯剪型可更换耗能件,建立了该类耗能件的精细化有限元模型,分析了其破坏模式、滞回曲线、骨架曲线以及应力分布状... 带可更换耗能件的梁柱节点具有震后修复方便、经济等优势,针对一种构造简单、施工方便,耗能能力稳定和拉压力学性能一致的弯剪型可更换耗能件,建立了该类耗能件的精细化有限元模型,分析了其破坏模式、滞回曲线、骨架曲线以及应力分布状态,考虑可更换耗能件肢柱高宽比、宽厚比以及耗能区整体长细比等参数影响,系统探讨了其对耗能件骨架曲线、刚度以及等效黏滞阻尼系数等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当耗能件肢柱高宽比大于4.0时,肢柱易产生屈曲行为,建议肢柱高宽比阈值为1.3~4.0;随着耗能肢柱宽厚比的增加,试件的初始刚度和承载力均呈现降低趋势,建议肢柱宽厚比不宜大于2.5;当耗能区长细比较大时,其面外稳定性降低,耗能能力减弱,建议削弱区长细比不超过48;当肢柱高宽比小于1.0、大于2.5时,弯剪型耗能件屈服强度理论预测值与有限元计算值误差较大,后者分别比前者高约35%和32%,需对理论强度预测模型进一步研究,以提高其预测精度。研究成果可为该类弯剪型耗能件抗震设计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带缝钢板阻尼器 有限元分析 滞回行为 高宽比 宽厚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磁耦合多频谐振式无线电能传输系统设计 被引量:1
6
作者 胡波 王汉卿 +1 位作者 李江南 李锐华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4-30,共7页
为了适应多频多负载无线供电应用场景,提出了一种单发射双接收磁耦合多频谐振式无线电能传输系统设计方案。首先,基于互感理论和耦合模理论,建立了单发射双接收无线电能传输系统等效电路模型;其次,通过分析脉宽调制对系统无线电能传输... 为了适应多频多负载无线供电应用场景,提出了一种单发射双接收磁耦合多频谐振式无线电能传输系统设计方案。首先,基于互感理论和耦合模理论,建立了单发射双接收无线电能传输系统等效电路模型;其次,通过分析脉宽调制对系统无线电能传输特性的影响规律,提出了一种基于单极性控制的多频复合脉宽调制策略;然后,针对单发射双接收磁耦合多频谐振式无线电能传输系统,设计了一种基于圆角矩形的同轴异侧单发射双接收平面螺旋形磁耦合线圈及相应的高频控制电路和谐振补偿电路;最后,搭建系统样机进行实验测试。测试结果表明,该系统能够同时实现多个磁耦合谐振频率无线电能的有效传输,验证了系统设计方案的可行性及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线电能传输 单发射多接收 脉宽调制 磁耦合多频谐振 实验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负弯矩作用下部分充填式窄幅钢箱-UHPC组合梁刚度分析 被引量:1
7
作者 莫时旭 柴龙杰 +2 位作者 郑艳 黄意均 檀新宁 《河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64-175,共12页
目的为研究负弯矩作用下部分充填式窄幅钢箱-UHPC(ultra-high performance concrete,UHPC)组合梁的抗弯性能,采用反向集中力对9根不同参数的试验梁进行静载试验。方法研究部分充填式窄幅钢箱-UHPC组合梁在反向集中力作用下的受力过程、... 目的为研究负弯矩作用下部分充填式窄幅钢箱-UHPC(ultra-high performance concrete,UHPC)组合梁的抗弯性能,采用反向集中力对9根不同参数的试验梁进行静载试验。方法研究部分充填式窄幅钢箱-UHPC组合梁在反向集中力作用下的受力过程、应变行为、刚度和抗裂性,明确各参数在提升试验梁力学性能方面的贡献程度,并将考虑界面滑移和翼板开裂因素的理论挠度与试验结果进行比较和验证。结果部分充填式窄幅钢箱-UHPC组合梁处于整体弹性阶段时刚度最高,翼板开裂后刚度略有下降,钢箱下翼缘局部受压屈服时,跨中翼板上形成多条贯通裂缝,极限承载力阶段,承载力未明显下降。与部分充填式窄幅钢箱-NC(ordinary concrete,NC)组合梁和窄幅钢箱-UHPC组合梁相比,随着钢纤维掺量、配筋率和相对充填高度增加,部分充填式窄幅钢箱-UHPC组合梁的极限承载力、正常使用和承载能力极限状态的最大刚度分别提高57%,25%,21%,裂缝宽度为0.05,0.10,0.20 mm时,对应的最大荷载分别提高155%,266%,100%。结论部分充填式窄幅钢箱-UHPC组合梁刚度大,抗裂性能好,承载力高。现行规范计算负弯矩作用下组合梁挠度过于保守,考虑负弯矩作用下组合梁滑移影响的有效惯性矩法计算试验梁挠度较为准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部分充填式窄幅钢箱-UHPC组合梁 超高性能混凝土 负弯矩 极限承载力 裂缝宽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藏高原东北部一次层状云云滴谱宽度的飞机观测研究
8
作者 王研峰 奚立宗 +2 位作者 刘莹 庞朝云 李宝梓 《大气科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653-662,共10页
云滴谱离散度是量化云微物理过程的参数之一,对气溶胶-云-降水过程研究至关重要。利用2022年4月27日在青藏高原东北部的飞行探测资料,分析了云内微物理量和云滴谱宽度分布特征。结果表明:1)低层夹卷作用和活化过程较弱导致此次过冷层状... 云滴谱离散度是量化云微物理过程的参数之一,对气溶胶-云-降水过程研究至关重要。利用2022年4月27日在青藏高原东北部的飞行探测资料,分析了云内微物理量和云滴谱宽度分布特征。结果表明:1)低层夹卷作用和活化过程较弱导致此次过冷层状云云滴谱宽度在云低层较大;中层大量气溶胶活化过程导致云滴竞争水汽限制了云滴尺度增长,云滴谱宽度减小;上层云滴凝结增长过程导致云滴谱宽度变小。2)当云中液态含水量和云滴数浓度分别低于0.025 g·m^(-3)和30个·cm^(-3)的阈值时,云滴谱离散度值分散(0.30~0.85);高于阈值时,云滴谱离散度减小并收敛在很小范围变化(0.3~0.5)。3)相对于云滴谱标准差,气溶胶变化对云滴平均半径的影响主导了气溶胶浓度与云滴谱离散度负相关程度。4)云雨自动转化率与云滴谱离散度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说明云滴谱离散度越大,云水向雨水转化效率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过冷层状云 云滴谱宽度 气溶胶浓度 飞机观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发性骨髓瘤患者免疫状态及外周血RDW-SD、sFLCR、sBCMA水平变化与预后的关系 被引量:1
9
作者 沈娟 王勇 +1 位作者 王秋萍 凌晨 《实用医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1161-1166,共6页
目的探讨多发性骨髓瘤(MM)患者免疫状态及检测外周血红细胞分布宽度标准差(RDW-SD)、血清游离轻链κ/λ比值(sFLCR)、可溶性B细胞成熟抗原(sBCMA)水平变化与预后的关系,为该病的病情判断和预后评估提供参考。方法选取医院2019年7月至202... 目的探讨多发性骨髓瘤(MM)患者免疫状态及检测外周血红细胞分布宽度标准差(RDW-SD)、血清游离轻链κ/λ比值(sFLCR)、可溶性B细胞成熟抗原(sBCMA)水平变化与预后的关系,为该病的病情判断和预后评估提供参考。方法选取医院2019年7月至2021年7月收治的MM患者182例作为观察组,所选患者均随访3年,随访期间失访6例,最终纳入176例进行研究,将最终纳入的176例患者根据预后情况分为预后不良组(53例)和预后良好组(123例),另外随机选取于我院同期接受健康体检的健康志愿者50名作为对照组。比较观察组和对照组免疫状态,分析MM患者预后不良的单因素,予以Cox回归分析MM患者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将预后良好组纳入阴性,预后不良组纳入阳性,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外周血RDW-SD、血清sFLCR、sBCMA单独及联合检测对MM患者预后不良的预测价值,获取曲线下面积(AUC),最佳截断值的确定依据约登指数最大的原则,联合检测的预测价值分析通过拟合方程进行。结果观察组外周血辅助性T细胞17(Th17)、血小板/淋巴细胞比值(PLR)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外周血调节性T细胞(Treg)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预后不良组外周血RDW-SD及血清sBCMA水平高于预后良好组(P<0.05),血清sFLCR水平低于预后良好组(P<0.05)。Cox回归分析显示,外周血RDW-SD水平(HR=1.091,95%CI:1.027~1.159)、血清sFLCR水平(HR=1.095,95%CI:1.035~1.159)、血清s BCMA水平(HR=1.088,95%CI:1.016~1.165)均是MM患者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ROC分析显示,外周血RDW-SD、血清sFLCR、sBCMA联合检测预测MM患者预后不良的AUC值为0.880,高于三者单一检测(0.805、0.786、0.780,P<0.05),敏感度、特异度分别为94.34%、68.29%。结论MM患者存在免疫状态异常现象,且患者发生预后不良与外周血RDW-SD及血清sBCMA水平和血清sFLCR水平有关,外周血RDW-SD、血清sFLCR、sBCMA联合检测预测MM患者预后不良更具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发性骨髓瘤 免疫状态 红细胞分布宽度标准差 血清游离轻链κ/λ比值 可溶性B细胞成熟抗原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穿越软弱破碎带隧道稳定性分析
10
作者 包龙生 王选晗 +2 位作者 刘衎 刘博 赵国庆 《沈阳建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523-532,共10页
研究不同产状因素软弱破碎带下隧道施工时围岩的变形规律、受力情况及稳定性,为该类隧道工程提供数据支撑和参考。利用Midas GTS NX有限元软件,根据不同的软弱破碎带产状因素(倾向、走向、宽度)建立多种数值模型,研究不同产状软弱破碎... 研究不同产状因素软弱破碎带下隧道施工时围岩的变形规律、受力情况及稳定性,为该类隧道工程提供数据支撑和参考。利用Midas GTS NX有限元软件,根据不同的软弱破碎带产状因素(倾向、走向、宽度)建立多种数值模型,研究不同产状软弱破碎带作用下施工时隧道结构的变形规律。不同产状因素的软弱破碎带作用下,围岩竖向、水平位移均呈现出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位移在破碎带中心达到最大值,并逐渐向两侧减小,整体呈“正态分布”,位移突变量基本是破碎带宽度的2~3倍。保持隧道行进方向与软弱破碎带正交,可有效提升隧道结构稳定性,同一监测断面的各个测点接触压力由大至小依次为拱脚、边墙、拱肩、拱顶、仰拱,可见拱脚至边墙区域为支护结构的薄弱部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软弱破碎带 隧道稳定性 数值模拟 倾向 走向 宽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免耕播种机勒洛三角形镇压轮设计与试验
11
作者 赵淑红 田哲名 +3 位作者 刘佳明 赵国鹏 袁溢文 杨悦乾 《农机化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30-137,共8页
针对免耕播种机镇压轮在地表有残茬时,作业阻力大、作业后种沟土壤平整度差的问题,设计了一种勒洛三角形刚性镇压轮。以镇压轮的定宽高度和宽度为试验因素,以工作阻力、土壤平整度、土壤下陷量为指标,采用中心复合表面试验设计(Central ... 针对免耕播种机镇压轮在地表有残茬时,作业阻力大、作业后种沟土壤平整度差的问题,设计了一种勒洛三角形刚性镇压轮。以镇压轮的定宽高度和宽度为试验因素,以工作阻力、土壤平整度、土壤下陷量为指标,采用中心复合表面试验设计(Central Composite Face-centered design, CCF)进行离散元仿真优化试验。对试验数据进行分析并得出回归模型,获得镇压轮最优结构参数。仿真结果表明:镇压轮定宽高度为274.75 mm、宽度为78.49 mm时,作业性能最优;此时,工作阻力为32.73 N、种沟土壤平整度为2.64 mm、土壤下陷量为14.25 mm。与传统镇压轮进行田间对比试验,结果表明:勒洛三角形镇压轮作业后,土壤密度为1.16 g/cm^(3),满足农作物生长所需条件;勒洛三角形镇压轮作业阻力比传统镇压轮减少9.1%、地表平整度提高15.3%。该研究为免耕播种机镇压轮的设计提供新的思路和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免耕播种机 镇压轮 勒洛三角形 离散元 平整度 定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变区间宽度广义预测控制的供热机组灵活协调控制策略
12
作者 王玮 谢欣言 +2 位作者 蔚伟 胡勇 曾德良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3期5173-5184,I0020,共13页
充分利用热网蓄热实施供热抽汽调节是提升供热机组(cogeneration,combined heat and power,CHP)自动发电控制(automatic generation control,AGC)调节性能的有效方案,为克服供热抽汽调节对机组热负荷的影响,提出一种基于变区间广义预测... 充分利用热网蓄热实施供热抽汽调节是提升供热机组(cogeneration,combined heat and power,CHP)自动发电控制(automatic generation control,AGC)调节性能的有效方案,为克服供热抽汽调节对机组热负荷的影响,提出一种基于变区间广义预测控制的供热机组灵活协调控制策略,该策略通过引入热负荷柔性区间控制,实现了基于电负荷快速响应和热负荷自适应恢复的电热协同优化。首先,通过模型仿真数据建立了直流炉供热机组的受控自回归积分滑动平均(controlled auto-regressive integrated moving average,CARIMA)模型;进一步,引入了双曲正切函数,设计了基于机组电热负荷的动态区间优化函数,并采用粒子群算法寻优确定被控量权重系数,构建了基于热负荷柔性区间控制的滚动优化目标;采用带遗忘因子的递推最小二乘法算法进行预测模型在线辨识实现反馈校正,与所设计的滚动优化目标,协调配合求取最优控制律。仿真结果表明,所提出的控制策略在保障热负荷供应的同时,使机组AGC综合指标提升了62%,满足电网的调峰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供热机组(CHP) 广义预测控制 变区间宽度 灵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能源汽车用防擦条翘曲量田口试验及验证 被引量:1
13
作者 黄可 邹华杰 +3 位作者 许喆 许晨晨 强宇汉 陈国翔 《工程塑料应用》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27-132,159,共7页
对某型号新能源汽车前防擦条进行结构分析,根据熔体流长比采用3浇口充填方案,通过Moldflow 2024模流分析软件获得了浇口最佳位置及其充填区域,同时进行了其他成型方案设计,发现利用软件推荐工艺参数成型的制品最大翘曲量达到17.16 mm。... 对某型号新能源汽车前防擦条进行结构分析,根据熔体流长比采用3浇口充填方案,通过Moldflow 2024模流分析软件获得了浇口最佳位置及其充填区域,同时进行了其他成型方案设计,发现利用软件推荐工艺参数成型的制品最大翘曲量达到17.16 mm。以获得较低翘曲量的制品为研究目标,构建8因素3水平田口试验。利用翘曲量平均值分析及极差分析,获得各因素及各水平对制品翘曲量的定量影响,得到了最优工艺参数组合,发现在该组合下成型的制品最大翘曲量较推荐工艺参数下制品最大翘曲量降低了37.94%。根据最优工艺参数组合,设置熔体温度为235℃、注射压力为110 MPa、A′处浇口宽度为50 mm、B′处浇口宽度为50 mm、C′处浇口宽度为40 mm、定模水路直径为18 mm、动模水路直径为12 mm、隔水管直径为18 mm,通过实际注塑进行试验验证,发现成型后的制品没有发生明显翘曲,验证了田口试验方法及结果的准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防擦条 熔体温度 注射压力 浇口宽度 定模水路直径 动模水路直径 隔水管直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TPB推进剂的宽温抗高过载性能
14
作者 李猛 李智慧 苗应刚 《火炸药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382-391,I0004,共11页
为考察HTPB推进剂的宽温域抗高过载性能,基于一维应力波传播和加载理论开发了用于推进剂高过载加载的试验系统,实现了单脉冲加载推进剂试样过载幅值和脉宽的理论设计,并结合波形整形技术实现了高过载应力波的精确控制;开展了HTPB推进剂... 为考察HTPB推进剂的宽温域抗高过载性能,基于一维应力波传播和加载理论开发了用于推进剂高过载加载的试验系统,实现了单脉冲加载推进剂试样过载幅值和脉宽的理论设计,并结合波形整形技术实现了高过载应力波的精确控制;开展了HTPB推进剂在不同温度(-50、-20、0、25和70℃)、不同过载幅值(12000、16000 g)和不同加载脉宽(100、200、300μs)下的系列试验,结合μCT试验结果和有限元方法分析了HTPB推进剂在上述加载条件下的损伤响应特征。结果表明,相同高过载幅值和脉宽加载条件下,随着温度降低,应力水平提高;相同高过载幅值和温度的条件下,随着脉宽增加,应力水平也提高;推进剂在高低温下的应力分布呈现较为统一的规律,其最大应力均发生在载荷爬升段的终点时刻附近,且均在药条底端发生应力集中;将随应变率和温度变化的抗压强度作为强度判据,通过应力场、应变率场和温度的耦合分析,该推进剂试样在16000 g过载、5种不同温度和3种不同脉宽下均能保证其完整性;同时,μCT试验结果表明,温度的升高会抑制损伤特征的形成,而加载脉宽的增加则会促进损伤特征的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材料力学 HTPB推进剂 高过载 温度 应变率 脉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汶水河流域滨水缓冲带安全宽度规划研究
15
作者 秦志强 邹晔 +3 位作者 郭人泰 郭刘鹏 王超 薛良方 《环境污染与防治》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35-41,47,I0002,I0003,共10页
基于SWAT模型建立了汶水河流域非点源污染模型,估算了流域内污染物负荷,利用经验公式预测了径流通过滨水缓冲带边界时的污染物浓度,通过相关性分析识别了决定该河段滨水缓冲带最小安全宽度的关键变量。结果表明:1)SWAT模型适合进行径流... 基于SWAT模型建立了汶水河流域非点源污染模型,估算了流域内污染物负荷,利用经验公式预测了径流通过滨水缓冲带边界时的污染物浓度,通过相关性分析识别了决定该河段滨水缓冲带最小安全宽度的关键变量。结果表明:1)SWAT模型适合进行径流、总氮(TN)和总磷(TP)模拟。2)地表径流中TN和TP负荷由上游至下游呈增加趋势。3)滨水缓冲带安全宽度受到连接度、坡度、耕地面积和人口密度的影响。上、中、下游滨水缓冲带应各自维持77.90、33.37、60.65 m的安全宽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点源污染 SWAT模型 滨水缓冲带 安全宽度 径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临界CO_(2)复合压裂页岩裂缝扩展及增渗机理
16
作者 蔡灿 冯彪 +2 位作者 陈浩 张烈辉 杨显鹏 《天然气工业》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104-113,共10页
超临界CO_(2)复合压裂采用超临界CO_(2)作为前置液,胍胶压裂液作为携砂液,现场试验已初步验证了该技术的有效性。然而,超临界CO_(2)复合压裂过程中,两阶段流体如何协同作用影响着最终的裂缝形态及导流能力,对此仍缺乏系统深入的实验研... 超临界CO_(2)复合压裂采用超临界CO_(2)作为前置液,胍胶压裂液作为携砂液,现场试验已初步验证了该技术的有效性。然而,超临界CO_(2)复合压裂过程中,两阶段流体如何协同作用影响着最终的裂缝形态及导流能力,对此仍缺乏系统深入的实验研究和认识。为了深入认识超临界CO_(2)复合压裂机理,采用室内三轴压裂实验方法,系统对比了胍胶压裂、超临界CO_(2)压裂、超临界CO_(2)复合压裂3种方式的裂缝扩展形态特征,定量表征了裂缝宽度、复杂度和渗透率等关键参数,从实验室角度揭示了复合压裂的缝网复杂度增强和增渗机理。研究结果表明:①超临界CO_(2)压裂比胍胶压裂更容易连通层理等不连续面,形成更多分支裂缝,产生更为复杂的裂缝形貌;②随着层理倾角的增加,超临界CO_(2)复合压裂更容易形成复杂的裂缝网络,在层理倾角为90°时,复合压裂可广泛连通岩石中层理和天然裂缝,增加改造体积;③超临界CO_(2)复合压裂中,胍胶压裂可以显著增加超临界CO_(2)压裂阶段裂缝的复杂度(增加33.6%)和宽度(增加7.08倍),并使渗透率提升一个数量级。结论认为,该研究结果揭示了超临界CO_(2)复合压裂两阶段流体的前置造缝、缝网扩展及协同增渗机制,可为页岩气、煤层气、致密气等非常规储层的高效压裂改造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临界二氧化碳 压裂 页岩 裂缝扩展 裂缝宽度 渗透率 增渗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剥蚀区影响下大巷布置优化及煤柱稳定性研究
17
作者 解盘石 张波 +5 位作者 黄宝发 张浩 路贝 雷二辉 王茜 刘鑫 《采矿与岩层控制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66-182,共17页
为研究浅埋煤层在剥蚀区影响下大巷布置优化及煤柱稳定性,以瑶渠煤矿西采区回风大巷为研究对象,采用理论分析、数值模拟和现场工程验证等方法,研究了剥蚀区影响下巷道变形破坏特征与能量演化规律,分析了在偏应力屈服准则和能量判据下不... 为研究浅埋煤层在剥蚀区影响下大巷布置优化及煤柱稳定性,以瑶渠煤矿西采区回风大巷为研究对象,采用理论分析、数值模拟和现场工程验证等方法,研究了剥蚀区影响下巷道变形破坏特征与能量演化规律,分析了在偏应力屈服准则和能量判据下不同尺寸煤柱的破坏情况,确定了巷道布置优化后合理的煤柱尺寸。结果表明:剥蚀区会使围岩应力增加、应变能积聚,致使巷道围岩变形破坏加剧,坚硬岩层受扰动时应变能变化较小,但不会隔断能量的传递,而较软煤岩体中会产生较大的应变能改变。巷道布置优化后,掘进过程中煤柱内偏应力与应变能呈先递增再稳定最后递减趋势,巷间煤柱小于9 m时,煤柱内偏应力与能量曲线均呈“钟形”分布,且均大于屈服破坏的极限值;煤柱宽度为10~13 m时,偏应力与能量曲线转变为“马鞍形”,煤柱内部小于屈服极限区域逐渐增加,承载能力逐步提高;煤柱宽度大于13 m时,回风大巷与剥蚀区距离过近,其间煤体在剥蚀区和回风大巷双重应力和能量叠加下产生失稳破坏。最后,综合确定煤柱合理尺寸范围为10~12 m,考虑保持煤柱稳定性同时减小剥蚀区的影响,采用10 m煤柱进行工程实践,监测结果表明巷道整体变形量较小,围岩稳定性控制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剥蚀区 巷道布置优化 煤柱宽度 偏应力 应变能演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数字图像相关的PMMA有限宽板圆孔应力集中研究
18
作者 刘雯雯 王得志 +1 位作者 段琨煜 王志 《工程塑料应用》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77-84,101,共9页
有机玻璃[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因其优异的性能在许多领域都得到广泛应用,以其为原材料的开孔构件会因孔边应力集中而导致结构的强度降低甚至失效。目前对于无限大板下圆孔应力集中的理论分析已经成熟,但对于有限宽板,由于自由边界... 有机玻璃[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因其优异的性能在许多领域都得到广泛应用,以其为原材料的开孔构件会因孔边应力集中而导致结构的强度降低甚至失效。目前对于无限大板下圆孔应力集中的理论分析已经成熟,但对于有限宽板,由于自由边界和有限区域的存在,仍难以对圆孔孔边的应力分布进行精确计算。为了探究带孔PMMA有限宽板的孔边应力集中规律,针对PMMA材料,通过数字图像相关(DIC)对有限宽板下不同直径的圆孔孔边应力集中分布规律进行研究,实验结果表明:在固定板宽的情况下,随着孔径的增加,孔边最大应力集中系数提高,但圆孔远端应力低于板件所受平均应力,从而出现孔边应力趋于线性分布的现象。结合应力流原理对该现象进行了分析,并基于实验数据对有限宽板修正解进行验证,确定了有限宽板修正解的适用范围为:孔径/板宽之比Q≤0.3。考虑到离面位移对2D-DIC测量小变形的应变带来的误差,结合孔边区域应变电测法与2D-DIC对比试验结果,提出了一种依据离面影响因数来确定取值范围的方法,从而获得准确的应变数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图像相关 聚甲基丙烯酸甲酯 应力集中 圆孔 有限宽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半球谐振陀螺通道误差影响分析与全温补偿方法
19
作者 赵丙权 高方旭 +3 位作者 张勇刚 张海峰 李世杨 周彤 《中国惯性技术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607-614,共8页
为了减小半球谐振陀螺在温度变化过程中增益误差、相位误差、非线性误差等通道误差与陀螺零偏的耦合,提升陀螺全温精度,提出了一种基于Elman神经网络对通道误差补偿的方法。首先,分析了增益误差、相位误差、非线性误差等通道误差对陀螺... 为了减小半球谐振陀螺在温度变化过程中增益误差、相位误差、非线性误差等通道误差与陀螺零偏的耦合,提升陀螺全温精度,提出了一种基于Elman神经网络对通道误差补偿的方法。首先,分析了增益误差、相位误差、非线性误差等通道误差对陀螺输出的影响机理,其次,建立了基于Elman神经网络的补偿模型。最后通过实验对建立的模型进行了验证。实验结果表明,由于辨识并补偿了耦合在陀螺阻尼不均中的通道误差,零偏在全温过程中的变化量减小,非线性得到改善,陀螺的全温精度由0.1132(°)/h提升至0.012(°)/h。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半球谐振陀螺 全角模式 通道误差 零偏稳定性 温度补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DME判决与信噪比之间的关系
20
作者 胡铁乔 吴浩东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5期6389-6396,共8页
信号在传输过程中会有噪声信号的加入,导致信号的幅值发生变化,从而对接收灵敏度造成影响。为了研究噪声与灵敏度之间的关系,采用两种信噪比计算方法,并通过对信号进行数字滤波、脉冲峰值提取和半幅点计算处理,进而完成DME(distance mea... 信号在传输过程中会有噪声信号的加入,导致信号的幅值发生变化,从而对接收灵敏度造成影响。为了研究噪声与灵敏度之间的关系,采用两种信噪比计算方法,并通过对信号进行数字滤波、脉冲峰值提取和半幅点计算处理,进而完成DME(distance measuring equipment)信号的判决与灵敏度计算,并基于此分析DME判决与信噪比大小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在信噪比较小且信号强度足够小时,DME判决的准确性受噪声信号影响较大,从而会导致测距精度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信噪比 半幅检测 矩形判决 DME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