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3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生物酶定向作用于红砂岩土的高效粒径范围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关宏信 郑天一 +4 位作者 张海翔 杨飞 杨海荣 潘旺 李慧丽 《硅酸盐通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378-387,共10页
为了更高效地提升生物酶对红砂岩土的固化效果,本文优化了室内试验的制件过程,即将红砂岩土筛分出目标粒径范围,并将生物酶定向作用于目标粒径范围(P≤2.36、P 2.36~4.75、P≥4.75)的红砂岩土体,对生物酶水泥复合固化红砂岩土试件进行... 为了更高效地提升生物酶对红砂岩土的固化效果,本文优化了室内试验的制件过程,即将红砂岩土筛分出目标粒径范围,并将生物酶定向作用于目标粒径范围(P≤2.36、P 2.36~4.75、P≥4.75)的红砂岩土体,对生物酶水泥复合固化红砂岩土试件进行了无侧限抗压强度、静态压缩弹性模量、劈裂强度和抗冲刷性能试验。此外,为进一步研究生物酶固化作用的影响因素,对粒径0.075 mm以下颗粒质量占粒径2.36 mm及以下颗粒总质量不同比例的土体开展了SEM表征,结果表明,粒径2.36 mm以下是生物酶水泥复合固化红砂岩的高效粒径范围,与常规掺入生物酶的制件工艺相比,生物酶定向作用于红砂岩土的高效粒径范围可以进一步提升试件的无侧限抗压强度、劈裂强度以及静态压缩弹性模量,并大幅降低冲刷引起的质量损失。微观试验结果表明,黏土物质含量会显著影响生物酶固化效果,且0.075 mm以下土体占比对土体表面形貌影响明显,建议将生物酶应用于固化红砂岩土时改进其施工工艺,使生物酶只用于粒径2.36 mm以下土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酶 红砂岩土 底基层 粒径范围 施工工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改进灰狼算法优化BP神经网络的RSS指纹定位
2
作者 刘伟 李艾龙 +1 位作者 李卓 王智豪 《电子测量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4期162-175,共14页
室内定位技术,特别是基于接收信号强度(RSSI)的指纹定位方法,因其成本低廉、设备支持广泛、易于部署、计算开销小等特点,受到了广泛关注。为了增强RSSI与实际物理距离之间的映射关系并提高测距精度,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改进灰狼优化(IGWO... 室内定位技术,特别是基于接收信号强度(RSSI)的指纹定位方法,因其成本低廉、设备支持广泛、易于部署、计算开销小等特点,受到了广泛关注。为了增强RSSI与实际物理距离之间的映射关系并提高测距精度,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改进灰狼优化(IGWO)算法与反向传播神经网络(BPNN)结合的RSSI测距算法。与遗传算法(GA)、粒子群算法(PSO)和经典灰狼优化算法(GWO)相比,改进的GWO算法在定位精度和全局搜索能力方面具有显著优势。通过实验,本文提出的IGWO算法在均方根误差RMSE上相比GWO算法、GA算法、PSO算法分别减少了21.3%、15.7%、14.6%,IGWO算法表现出了较好的定位性能,在精度和性能上均优于传统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室内定位 RSSI测距 BP神经网络 灰狼算法 粒子群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磁性颗粒对复合生物脱氮体系启动过程的影响
3
作者 玄思奇 张帅 +3 位作者 张凤军 张栋 孙绍芳 王嘉斌 《济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541-547,共7页
为了探究生物脱氮体系启动过程中投加磁性颗粒的作用,构建2个生物脱氮反应器R_(1)、R_(2),其中反应器R_(2)中磁性颗粒添加量为30 g/L;第1阶段进水中含氨氮和亚硝态氮,接种反硝化污泥,第2阶段进水中含氨氮,接种硝化污泥,对比研究磁性颗... 为了探究生物脱氮体系启动过程中投加磁性颗粒的作用,构建2个生物脱氮反应器R_(1)、R_(2),其中反应器R_(2)中磁性颗粒添加量为30 g/L;第1阶段进水中含氨氮和亚硝态氮,接种反硝化污泥,第2阶段进水中含氨氮,接种硝化污泥,对比研究磁性颗粒对复合脱氮体系启动过程的影响,通过对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分析探究磁性颗粒的作用机制。结果表明:2个反应器均能成功启动,反应器R_(1)、R_(2)在第1阶段均能发生以厌氧氨氧化为主的反应,并且反应器R_(2)中厌氧氨氧化反应占比更大;第2阶段在低溶解氧作用下形成厌氧氨氧化、短程硝化反硝化共存的复合生物脱氮体系,反应器R_(2)的总氮去除率更高;与接种污泥样品相比,反应器R_(1)、R_(2)的第1阶段厌氧氨氧化菌丰度均增大,反应器R_(2)中厌氧氨氧化菌Candidatus_Kuenenia丰度提升较明显,反应器R_(2)在第2阶段对亚硝酸盐氧化菌和亚硝酸菌Nitrosomonas具有抑制作用,陶厄式菌Thauera和热单胞菌Thermomonas丰度提升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脱氮工艺 磁性颗粒 厌氧氨氧化 短程硝化反硝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氢等离子体加载的脉冲功率同步放大与质子加速技术
4
作者 马腾飞 张婕 +6 位作者 张文宇 叶思隽 魏强 肖堃 潘静 张程 袁军 《强激光与粒子束》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59-165,共7页
为有效解决驱动粒子反应需要的强电磁脉冲功率问题,在压电陶瓷堆脉冲功率源基础上研究了一种新型的基于氢等离子体加载和波粒共振机制的脉冲功率同步放大技术,其放大机理为:一是氢分子成键轨道比反键轨道能量低,在电离过程中会释放内能... 为有效解决驱动粒子反应需要的强电磁脉冲功率问题,在压电陶瓷堆脉冲功率源基础上研究了一种新型的基于氢等离子体加载和波粒共振机制的脉冲功率同步放大技术,其放大机理为:一是氢分子成键轨道比反键轨道能量低,在电离过程中会释放内能促进脉冲功率驱动的电离过程高效发生;二是氢原子电离后,电磁场与电离后形成的电子发生波粒共振,电子能量被同步转换为电磁场能量。波粒共振放大后获得更强的电磁脉冲能量,其作用到螺旋电极上可形成球形电磁场,并具有极高的加速梯度,可对氢原子高效电离后产生的大量质子进行近距加速。本文通过实验测试和仿真分析对上述理论进行了有效证明,该项研究有望为强电磁脉冲驱动的小型化、低成本质子发生器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氢等离子体 脉冲功率放大 质子近距加速 波粒共振 球形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图像分析的掘进工作面粉尘颗粒检测方法 被引量:2
5
作者 龚晓燕 冯浩 +6 位作者 付浩然 陈龙 常虎强 刘壮壮 贺子纶 裴晓泽 薛河 《工矿自动化》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55-62,77,共9页
基于光散射原理测定粉尘质量浓度只能定时定点手动检测,实时性差,且只能检测出粉尘质量浓度,并不能给出粒径分布范围。目前基于图像分析的粉尘颗粒检测研究主要是针对粉尘质量浓度或粒径分布进行单方面研究,并不能实现粉尘质量浓度和粒... 基于光散射原理测定粉尘质量浓度只能定时定点手动检测,实时性差,且只能检测出粉尘质量浓度,并不能给出粒径分布范围。目前基于图像分析的粉尘颗粒检测研究主要是针对粉尘质量浓度或粒径分布进行单方面研究,并不能实现粉尘质量浓度和粒径分布范围的同时检测。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图像分析的掘进工作面粉尘颗粒检测方法,探究图像特征与粉尘质量浓度、粒径分布间的关系。通过粉尘样本收集及图像采集装置,采集粉尘颗粒图像并获取采集图像时的粉尘质量浓度。编写粉尘样本图像处理算法,提取图像的灰度特征、纹理特征、几何特征相关参数。对提取的图像特征与实测粉尘质量浓度进行相关性分析,选取相关性较大的图像特征作为参数建立回归数学模型。提取粉尘颗粒对象像素点个数,结合转换系数,基于几何当量等效面积径计算粉尘粒径大小及分布范围。实验结果表明:实测粉尘质量浓度与建立的图像特征多元非线性回归模型数学模型计算值间的平均相对误差为12.37%,标准实测粒径与几何当量等效面积径得到的粒径分布间的最大相对误差为8.63%,平均相对误差为6.37%,验证了基于图像特征的粉尘质量浓度回归数学模型和基于几何当量等效面积径分布数学模型的准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掘进工作面 粉尘质量浓度 粉尘粒径分布范围 图像分析 几何当量等效面积径 皮尔逊相关系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概率论的高边坡爆破振动安全预测及控制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李启月 李丽 +2 位作者 黄海仙 肖宇航 魏新傲 《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12-18,共7页
为最大程度地削弱高边坡爆破振动对自身及周边构(建)筑物造成的影响,必须准确及时地预测及控制高边坡爆破振动。选取高程差修正后的经验公式作为质点峰值振动速度预测模型,利用最小二乘法原理求解预测模型参数K,α,β。考虑到爆破振动... 为最大程度地削弱高边坡爆破振动对自身及周边构(建)筑物造成的影响,必须准确及时地预测及控制高边坡爆破振动。选取高程差修正后的经验公式作为质点峰值振动速度预测模型,利用最小二乘法原理求解预测模型参数K,α,β。考虑到爆破振动的随机性,假设实测质点峰值振速服从正态分布,将其分布函数标准正态化,最后引入概率论中置信度的概念,建立爆破振动安全水平、最大单段安全药量与安全范围预测及控制模型,并在工程实例中应用。研究结果表明:基于概率论得到的爆破振动预测及控制模型的预测结果可靠性更高。研究结果可为该模型在类似工程爆破振动安全控制中的应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边坡爆破 质点峰值振动速度预测模型 概率论 安全范围预测及控制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粒子均衡的移动传感器网络覆盖控制研究 被引量:9
7
作者 张洪德 石为人 +1 位作者 杨磊 王楷 《仪器仪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1049-1057,共9页
现代仪器正在向着网络化和智能化方向发展,传感器网络则是具体体现之一,各个传感器测量的数据可以通过网络以单跳或多跳方式传送到控制节点,从而实现网络化的智能测量。传感器网络中各节点能否覆盖全区域,直接决定了测量结果是否为全样... 现代仪器正在向着网络化和智能化方向发展,传感器网络则是具体体现之一,各个传感器测量的数据可以通过网络以单跳或多跳方式传送到控制节点,从而实现网络化的智能测量。传感器网络中各节点能否覆盖全区域,直接决定了测量结果是否为全样本覆盖集。本文在经典的虚拟力算法思想基础上,研究了基于粒子均衡的移动传感器网络覆盖控制性能,具体针对同构节点、异构节点、非规则区域等各种应用场合进行了分析和算法改进,利用仿真实验的方法验证了其性能。仿真实验证明,该算法对于同构节点和非规则区域均可以取得较好的覆盖效果和网络生命周期;对于异构网络则需要进行适当调整,将邻居区域的概念由同构节点网络中的两倍于感知范围扩展为最大的联合感知范围,使得节点在其邻居节点范围内能够维护最低限度的通信链路,就可以使其远离邻居节点,从达到预期的网络性能。同时研究了在实际应用中算法的鲁棒性,主要针对在部分节点丧失通信能力以及节点丧失移动能力时算法的性能,实验表明仍能表现出较好的网络覆盖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移动传感器网络 粒子均衡 感知范围 通信范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于动态光散射颗粒测量的迭代CONTIN算法 被引量:25
8
作者 喻雷寿 杨冠玲 +1 位作者 何振江 李仪芳 《光电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8期64-69,共6页
恰当地调整动态光散射颗粒测量反演算法的反演范围,使之趋近真实颗粒分布范围是改善反演结果的主要途径之一。目前通用的CONTIN算法尚没有自动调整反演范围的能力,反演质量还有待提高。因此,提出了一种自动调整反演范围的迭代CONTIN算法... 恰当地调整动态光散射颗粒测量反演算法的反演范围,使之趋近真实颗粒分布范围是改善反演结果的主要途径之一。目前通用的CONTIN算法尚没有自动调整反演范围的能力,反演质量还有待提高。因此,提出了一种自动调整反演范围的迭代CONTIN算法,并通过动态光散射数值模拟分析,比较了在无噪声和多种噪声水平影响下CONTIN算法和迭代CONTIN算法对单分散和双分散颗粒系的反演结果。研究表明,迭代CONTIN算法与CONTIN算法相比,在反演分布峰值位置、峰宽度、峰对称性、双峰识别能力以及抗噪声干扰等方面都具有明显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态光散射 颗粒测量 算法 反演范围 CONTI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空气悬浮颗粒物粒径分布及质量浓度一体化测量系统的研制 被引量:6
9
作者 邹丽新 季晶晶 +1 位作者 朱桂荣 汤荣生 《传感技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8期1788-1792,共5页
检测空气中悬浮颗粒物的粒径分布及浓度是当前环境保护部门的重要工作,这两个参数直接反映了当前空气的质量.论文介绍的一体化测量系统,能对采样的气体同时进行粒径分布和悬浮颗粒物质量浓度的测量.由于是对同一气体同时进行测量,因此... 检测空气中悬浮颗粒物的粒径分布及浓度是当前环境保护部门的重要工作,这两个参数直接反映了当前空气的质量.论文介绍的一体化测量系统,能对采样的气体同时进行粒径分布和悬浮颗粒物质量浓度的测量.由于是对同一气体同时进行测量,因此能准确反映被测区域的空气质量,并且给测量带来方便.实测表明:使用本测量系统的测量结果与用传统的单功能测量仪器测量的结果差别不超过±5%.这种测量方法目前在国内尚未见报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悬浮颗粒物 粒径分布 质量浓度 测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介质球间非限制料层夹持形态研究 被引量:6
10
作者 毛亚郎 孙毅 +1 位作者 计时鸣 单继宏 《中国机械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3期3212-3215,共4页
颗粒的球磨粉碎以介质球间非限制料层破碎为主,料层的夹持特性与颗粒破碎密切相关。通过石英颗粒料层挤压实验和离散元仿真发现,介质球径和颗粒粒度对夹持料层厚度存在显著的影响:介质球径小则料层薄、颗粒粒度小则料层厚。通过对实验... 颗粒的球磨粉碎以介质球间非限制料层破碎为主,料层的夹持特性与颗粒破碎密切相关。通过石英颗粒料层挤压实验和离散元仿真发现,介质球径和颗粒粒度对夹持料层厚度存在显著的影响:介质球径小则料层薄、颗粒粒度小则料层厚。通过对实验数据的回归分析,构建了石英颗粒的夹持料层高度计算模型;依据料层高度与料层自锁条件给出了料层夹持范围计算公式,计算模型和公式与料层挤压实验结果符合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夹持料层高度 夹持范围 球径 颗粒粒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随移动窗推进的带电粒子束团长程传输模拟分析 被引量:5
11
作者 郝建红 王希 +4 位作者 张芳 赵强 薛碧曦 范杰清 董志伟 《国防科技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168-174,共7页
直接采用粒子模拟方法较难实现带电粒子束团千米量级的长程传输模拟,针对此问题以静电模型为基础,引入移动窗技术,使百米量级的粒子传输窗口与束团同步推进运动,建立了带电粒子束团的长程传输模型。将模拟得到的带电粒子束团径向膨胀特... 直接采用粒子模拟方法较难实现带电粒子束团千米量级的长程传输模拟,针对此问题以静电模型为基础,引入移动窗技术,使百米量级的粒子传输窗口与束团同步推进运动,建立了带电粒子束团的长程传输模型。将模拟得到的带电粒子束团径向膨胀特性同包络方程的计算结果进行对比,两者吻合较好,证明了在带电粒子束团长程传输模拟研究中结合移动窗技术的可行性及所建模型的合理性。利用此模型分析了100 MeV相对论电子束团的长程传输过程,发现传输过程中束团的自生电场和磁场在径向上呈高度对称分布,轴向上则呈轻微前冲分布;同时,束团内部粒子的轴向速度分布也会发生变化。利用此模型分析了听语音聊科研与作者互动100 MeV电子束团的长程传输过程及其内部参数和自生场量的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带电粒子束团 长程传输 移动窗技术 粒子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炸药驱动惰性颗粒运动过程数值模拟研究 被引量:5
12
作者 王仲琦 陈翰 +1 位作者 刘意 郭彦懿 《兵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S1期112-117,共6页
利用炸药将细小惰性金属颗粒抛洒并形成具有大动能的金属颗粒群是一种特殊的毁伤模式。在装药及其作用机理研究中,对颗粒运动过程和抛洒范围等重要参数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主要对炸药驱动直径710μm的球形钨颗粒的运动过程进行了的数... 利用炸药将细小惰性金属颗粒抛洒并形成具有大动能的金属颗粒群是一种特殊的毁伤模式。在装药及其作用机理研究中,对颗粒运动过程和抛洒范围等重要参数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主要对炸药驱动直径710μm的球形钨颗粒的运动过程进行了的数值模拟研究。通过模拟得出了颗粒的抛洒初速。基于对不同装药比及颗粒层数等情况的模拟分析,讨论了装药比对颗粒初速的影响,以及不同颗粒层间颗粒运动的差异。最后基于颗粒在空气中的运动模型,分析了颗粒的抛洒范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爆炸力学 球形惰性颗粒 颗粒群 数值模拟 抛洒距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海瓦里关大气中多环芳烃的研究 被引量:13
13
作者 成海容 张干 +3 位作者 刘向 李军 祁士华 赵玉成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646-649,共4页
2005年4月2日-5月23日,对瓦里关大气中的气相和颗粒相多环芳烃(PAHs)进行了连续观测.结果表明,总PAHs浓度为7.43-29.96ng/m^3,气相PAHs的浓度为7.01-26.10ng/m^3,颗粒相PAHs的浓度为0.28—7.84ng/m^3,气相中PAHs占总浓度... 2005年4月2日-5月23日,对瓦里关大气中的气相和颗粒相多环芳烃(PAHs)进行了连续观测.结果表明,总PAHs浓度为7.43-29.96ng/m^3,气相PAHs的浓度为7.01-26.10ng/m^3,颗粒相PAHs的浓度为0.28—7.84ng/m^3,气相中PAHs占总浓度的66.5%。98.8%.气粒分配系数(Kp)与过冷饱和蒸汽压(PL^0)呈良好相关性(R^2=0.67—0.92).斜率(mr)均>-1.瓦里关大气中PAHs的浓度受温度、风速、大气逆温层,大气长距离迁移等因素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环芳烃 瓦里关 分布特征 气-粒分配 长距离迁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PS-SMPS-WPS对南京夏季气溶胶数浓度的对比观测 被引量:17
14
作者 王飞 朱彬 +1 位作者 康汉清 高晋徽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9期1416-1423,共8页
为了对比3321型空气动力学粒径谱仪(APS)、3081/3085型气溶胶粒径谱仪(SMPS)和宽范围粒径谱仪(WPS)对气溶胶数浓度的观测性能,于2010年夏季在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校内使用上述三台仪器进行了同步观测.将得到的数据进行对比,并结... 为了对比3321型空气动力学粒径谱仪(APS)、3081/3085型气溶胶粒径谱仪(SMPS)和宽范围粒径谱仪(WPS)对气溶胶数浓度的观测性能,于2010年夏季在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校内使用上述三台仪器进行了同步观测.将得到的数据进行对比,并结合校内自动气象站的气象资料对O.01~10μm气溶胶粒子的数浓度、日变化规律及谱分布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3台仪器在总体数浓度变化趋势上表现出较好的一致性,但相同粒径段的粒子浓度NsMPs〉Nwps〉NAPS-SMPS比WPS尺度分辨率高,粒径范围在O.02-0.2μm时,SMPS与WPS相关性较好;APS测量气溶胶数浓度谱的连续性较WPS好.3种仪器在观测日变化趋势上都表现出双峰型,但SMPS的峰值浓度和出现峰值的粒径范围均高于或大于WPS.各类气象条件及降水对仪器间的测量误差影响不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PS SMPS WPS 气溶胶数浓度 谱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编队内协同超视距空战目标分配模型研究 被引量:22
15
作者 肖冰松 方洋旺 +2 位作者 许蕴山 张平 王鹏 《系统工程与电子技术》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7期1476-1479,共4页
为解决当前目标分配计算量大、难以实时计算的问题,提出了一种针对编队内飞机协同超视距空战的目标分配新模型。该模型根据现代空战以中远距拦射为主要作战任务、编队内飞机之间的距离很小的特点,忽略编队内飞机之间相对目标的距离差异... 为解决当前目标分配计算量大、难以实时计算的问题,提出了一种针对编队内飞机协同超视距空战的目标分配新模型。该模型根据现代空战以中远距拦射为主要作战任务、编队内飞机之间的距离很小的特点,忽略编队内飞机之间相对目标的距离差异,从武器类型的角度建立,从而减小问题解的规模。对某作战想定采用粒子群优化算法对一般目标分配模型和新模型进行了分析比较,结果表明该模型具有计算量小、求解速度快的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武器-目标分配 超视距 协同空战 编队 粒子群优化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鲁棒高效的移动机器人定位方法 被引量:15
16
作者 方正 佟国峰 徐心和 《自动化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48-53,共6页
利用基于自适应粒子滤波与地图匹配方法实现了机器人的自定位.提出了一种采用距离相似性度量以及几何相似性度量的二次更新方法,对常规的基于激光测距仪的粒子滤波定位方法进行了改进,既增强了系统的鲁棒性,又提高了系统的计算效率.仿... 利用基于自适应粒子滤波与地图匹配方法实现了机器人的自定位.提出了一种采用距离相似性度量以及几何相似性度量的二次更新方法,对常规的基于激光测距仪的粒子滤波定位方法进行了改进,既增强了系统的鲁棒性,又提高了系统的计算效率.仿真结果表明,移动机器人利用该定位方法可以在室内环境中利用自然特征进行鲁棒高效的自定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适应粒子滤波 地图匹配 激光测距仪 自定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粒子滤波的机器人定位及动态目标跟踪 被引量:11
17
作者 赵璇 何波 +2 位作者 吉德志 于青 张洁 《系统仿真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3期6490-6493,6497,共5页
提出了一种基于粒子滤波的动态跟踪算法,解决了传统SLAM理论在处理动态目标时误差不断累加的问题。通过分析移动机器人和激光测距仪,里程计的原理,建立了机器人的运动和观测模型。将数据关联的方法用于动态环境中则提高了系统的稳定性... 提出了一种基于粒子滤波的动态跟踪算法,解决了传统SLAM理论在处理动态目标时误差不断累加的问题。通过分析移动机器人和激光测距仪,里程计的原理,建立了机器人的运动和观测模型。将数据关联的方法用于动态环境中则提高了系统的稳定性和定位的精度。仿真结果表明此算法能够比较精确地估计出机器人的位姿以及动态目标在地图中的位置,为开展将静态与动态相结合的定位与地图构建的研究提供了一种可行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移动机器人 动态目标跟踪 激光测距仪 粒子滤波器 数据关联 仿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落球冲击破碎下的非限制料层夹持形态 被引量:4
18
作者 毛亚郎 孙毅 +2 位作者 计时鸣 单继宏 金晓航 《中国机械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168-172,共5页
为提高球磨粉碎的效率,构建了球形介质对非限制料层的冲击粉碎模型,开展了落球冲击破碎下的料层夹持形态研究。通过石英砂料层的落球冲击破碎实验,分析了初始料层厚度、落球冲击能量、冲击速度、落球大小以及料层颗粒大小对料层夹持形... 为提高球磨粉碎的效率,构建了球形介质对非限制料层的冲击粉碎模型,开展了落球冲击破碎下的料层夹持形态研究。通过石英砂料层的落球冲击破碎实验,分析了初始料层厚度、落球冲击能量、冲击速度、落球大小以及料层颗粒大小对料层夹持形态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夹持颗粒完全破碎时,料层夹持厚度为2层颗粒的堆叠厚度情况下,夹持范围受落球大小和夹持角度的影响较大。根据夹持角度与安息角的关联性,建立了料层夹持半径与落球大小、安息角的数学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落球冲击 非限制料层 夹持厚度 夹持范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可见-红外波段光全散射法颗粒粒径测量范围的研究 被引量:9
19
作者 孙晓刚 唐红 戴景民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2期2793-2798,共6页
在光全散射法颗粒粒径测量中,采用独立模式算法在可见-红外波段对粒径测量范围进行了深入的研究。通过对多种R-R分布函数反演结果进行分析,比较,以确定光全散射法颗粒粒径测量范围。同时在消光系数计算中,采用修正的消光系数代替原始的... 在光全散射法颗粒粒径测量中,采用独立模式算法在可见-红外波段对粒径测量范围进行了深入的研究。通过对多种R-R分布函数反演结果进行分析,比较,以确定光全散射法颗粒粒径测量范围。同时在消光系数计算中,采用修正的消光系数代替原始的消光系数,以便得到更准确的粒径测量范围。仿真计算结果表明,在可见-红外光谱区,相对折射率m=1.235时的粒径测量范围为0.05-18μm。在此区域内测量粒径分布,反演结果与真值基本吻合。随着颗粒相对折射率、波长范围的变化,粒径测量范围也随之发生改变。采用限制最小二乘算法能够最大限度地克服随机噪声对测量结果的影响,使测量的精度和可靠性明显提高。对测量的消光值加入±1%随机噪声时,颗粒粒径分布的反演均能得到满意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全散射法 粒径测量范围 可见-红外波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河口磷酸盐缓冲机制的探讨 Ⅲ.磷酸盐交叉缓冲图及“稳定pH范围” 被引量:15
20
作者 石晓勇 史致丽 《海洋与湖沼》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4期441-447,共7页
于 1 994年 5月— 1 995年 6月在实验室进行了不同磷酸盐浓度、pH条件下的悬浮物吸附解吸模拟实验 ,对黄河口磷酸盐的缓冲机制进行了探讨。黄河口悬浮物对磷酸盐的吸附量 (解吸量 )随磷酸盐浓度的增大而增大 (减小 ) ,零平衡时磷酸盐浓... 于 1 994年 5月— 1 995年 6月在实验室进行了不同磷酸盐浓度、pH条件下的悬浮物吸附解吸模拟实验 ,对黄河口磷酸盐的缓冲机制进行了探讨。黄河口悬浮物对磷酸盐的吸附量 (解吸量 )随磷酸盐浓度的增大而增大 (减小 ) ,零平衡时磷酸盐浓度 (EPC0 )值在 0 .4— 1 .3μmol/dm3之间 ,且随温度的升高和悬浮物粒度的增大而略有减小。黄河口悬浮物的线性吸附系数 (K)在 0 .0 3— 0 .40dm3/g之间 ,且随温度的升高呈线性关系增加 ,随悬浮物粒度的减小呈指数形式增加。盐度对EPC0 和K基本没有影响。在pH对黄河口悬浮物吸附和解吸磷酸盐的影响实验中 ,首次发现在pH约为 7.7— 9.3范围内存在“稳定pH范围” ,在此范围内悬浮物对磷酸盐的吸附量和解吸量不随水体pH值发生变化。此范围的大小和位置随实验条件不同而略有变化 ,稳定pH范围随温度的上升有所减小且左移 (pH减小方向 ) ,随着悬浮物粒度的增大稳定pH范围有所增大且右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磷酸盐 黄河口 缓冲 悬浮物颗粒 稳定pH范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