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电机散热中毛细芯热管等效导热系数演变规律实验研究
1
作者 李雪强 赵萧涵 +3 位作者 张钟垚 刘圣春 张成明 李佳欣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847-853,共7页
为推动毛细芯热管在电机中的应用并提供理论参考和数据支撑,本文通过实验研究了加热功率、运行角度以及风速对毛细芯热管等效导热系数的影响。结果表明,热管正常运行过程中,加热功率对热管等效导热系数影响不大。不同运行角度下的热管... 为推动毛细芯热管在电机中的应用并提供理论参考和数据支撑,本文通过实验研究了加热功率、运行角度以及风速对毛细芯热管等效导热系数的影响。结果表明,热管正常运行过程中,加热功率对热管等效导热系数影响不大。不同运行角度下的热管等效导热系数也存在一定的差异,在10 W加热功率下,等效导热系数的差异最高可达25%。当风速增大时,热管的等效导热系数呈现出减小的趋势,这种现象对高加热功率下的热管运行尤为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机冷却 毛细芯热管 等效导热系数 温差 风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自汲水蒸发冷却器及其关键材料制备
2
作者 徐鹏 张悦 +1 位作者 穆昕 赛家宁 《流体机械》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7,81,共8页
针对蒸发冷却机组高效紧凑化需求,提出一种小型自汲水间接蒸发冷却器结构,并对关键湿面材料的制备和性能进行试验研究。PAN-SiO_(2)导湿纤维采用静电纺丝工艺制造,在20%浓度前驱体溶液中添加SiO_(2)驻极体,使其综合性能达到最优,其中,... 针对蒸发冷却机组高效紧凑化需求,提出一种小型自汲水间接蒸发冷却器结构,并对关键湿面材料的制备和性能进行试验研究。PAN-SiO_(2)导湿纤维采用静电纺丝工艺制造,在20%浓度前驱体溶液中添加SiO_(2)驻极体,使其综合性能达到最优,其中,芯吸速率相比普通腈纶材料提高了250%,湿扩散速率提高了569%,蒸发速率提高了129%。在标准焓差室环境下,通过试验研究了样机性能及入口参数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进口干、湿球温度为40,21.8℃,风速为1.0 m/s时,湿球效率达到82.6%,能效比达到10.1;通过新型材料自汲补水的结构,取代了常规间接蒸发冷却设备中的重要耗能水泵设备,在保证制冷效率的前提下大大降低了机组能耗,可为蒸发冷却机组小型化探索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蒸发冷却器 自汲水 静电纺丝 驻极体 芯吸 导湿纤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仿松球效应传热导湿功能服装的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胡亦雯 唐虹 《针织工业》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90-94,共5页
松球叶片随空气湿度变化而自动张开—闭合,这一效应可用于传热导湿功能服装的研发中。文章首先从松球效应截面的微观角度分析松球效应机理,并介绍松球仿生的相关材料、功能面料和服装的发展历程,然后从仿松球效应功能服装的面料研发、... 松球叶片随空气湿度变化而自动张开—闭合,这一效应可用于传热导湿功能服装的研发中。文章首先从松球效应截面的微观角度分析松球效应机理,并介绍松球仿生的相关材料、功能面料和服装的发展历程,然后从仿松球效应功能服装的面料研发、服装制作和服装评价的角度,分别阐述仿松球效应功能服装的面料研制(面料结构和耐用性)、仿松球叶片和服装的人体工效学设计以及现阶段可行的面料和服装的评价方式,并针对现有仿生服装的不足提出了创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仿松球效应 传热导湿功能服装 热湿舒适性 仿生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织物结构对吸湿快干面料导湿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33
4
作者 张红霞 刘芙蓉 +1 位作者 王静 祝成炎 《纺织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31-33,38,共4页
为开发符合市场需求的吸湿快干涤纶织物,以国产吸湿快干低弹网络涤丝为原料,试制了具有不同密度和不同组织结构的系列织物,并采用毛细效应和水滴扩散试验测试其吸湿导湿性能,探讨了影响织物吸湿导湿性能的因素。分析表明织物的吸湿导湿... 为开发符合市场需求的吸湿快干涤纶织物,以国产吸湿快干低弹网络涤丝为原料,试制了具有不同密度和不同组织结构的系列织物,并采用毛细效应和水滴扩散试验测试其吸湿导湿性能,探讨了影响织物吸湿导湿性能的因素。分析表明织物的吸湿导湿性与织物组织结构、密度及经纬纱交织频率等有着密切的关系。纬密过高或过低、交织频率较大的平纹组织与交织频率较小的16枚缎纹组织均不利于导湿性能的提高。当经纬密度分别为64、40根/cm、组织为5枚缎纹或4枚斜纹时,织物的吸湿导湿性能较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吸湿导湿 毛细效应 扩散性能 织物组织 密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蜂窝状微孔结构纤维的表面结构及导湿机理 被引量:6
5
作者 卢跃华 刘芙蓉 +1 位作者 董洋 祝成炎 《丝绸》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26-29,共4页
以蜂窝状微孔结构纤维为原料,研究蜂窝状微孔结构纤维的表面形态和微孔特征。利用扫描电镜,拍摄了纤维不同放大倍数的SEM照片。通过对纤维表面的微孔进行观察与分析,发现大多数纤维表面存在线形微孔,其中有部分微孔接近椭圆形。由于蜂... 以蜂窝状微孔结构纤维为原料,研究蜂窝状微孔结构纤维的表面形态和微孔特征。利用扫描电镜,拍摄了纤维不同放大倍数的SEM照片。通过对纤维表面的微孔进行观察与分析,发现大多数纤维表面存在线形微孔,其中有部分微孔接近椭圆形。由于蜂窝状微孔的分布符合有孔隙纱线的导湿模型,因此,用此类纤维织成的织物具有良好的导湿性,同时也具有很好的快干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纤维 微孔结构 表面形态 SEM 导湿 毛细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适度局部水分胁迫提高玉米根系吸水能力 被引量:17
6
作者 牛晓丽 胡田田 +5 位作者 刘亭亭 吴雪 冯璞玉 刘杰 李康 张富仓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2期80-86,共7页
局部根区灌溉可以刺激灌水区根系吸水的补偿效应。为了揭示局部灌溉条件下玉米根系补偿效应的动态变化及其影响因素,以聚乙二醇6000(polyethylene glycol 6000,PEG-6000)营养液的渗透势模拟水分胁迫,采用分根技术,通过水培试验模... 局部根区灌溉可以刺激灌水区根系吸水的补偿效应。为了揭示局部灌溉条件下玉米根系补偿效应的动态变化及其影响因素,以聚乙二醇6000(polyethylene glycol 6000,PEG-6000)营养液的渗透势模拟水分胁迫,采用分根技术,通过水培试验模拟局部根区水分胁迫,设置3个水分胁迫程度处理(-0.2、-0.4、-0.6 MPa)和1个对照处理(无营养液),于处理后0、0.25、0.5、1、3、5、7、9 d连续动态监测各根区根系的生长及导水率。结果表明,局部根区受中度及其以下(≥-0.6 MPa)经水分胁迫0.25 d内,所有处理胁迫区根系总导水率和单位根长导水率均与非胁迫区和对照无显著差异(P>0.05)。胁迫持续时间超过0.25 d,胁迫区根系总导水率和单位根长导水率均显著小于非胁迫区(P<0.05),降低程度随水分胁迫程度而增大,各处理间胁迫区根系总导水率的差异随胁迫持续时间延长也逐渐增大。对于非胁迫区,轻度胁迫(-0.2 MPa)持续0.5 d,单位根长导水率较对照高10.11%(P<0.05),1~9 d与对照持平;-0.4 MPa胁迫持续9 d,单位根长导水率为25.08×10^-11 m^2/(MPa·s),显著高于对照(P<0.05);中度胁迫(-0.6 MPa)持续0.5~3 d单位根长导水率显著小于对照(P<0.05),较对照低19.05%~40.11%,5 d后与对照持平。说明局部根区水分胁迫能有效刺激非胁迫区根系吸水的补偿效应,这种补偿作用在局部水分胁迫0.5 d时就已发生,受到局部水分胁迫程度和持续时间的影响,且根系吸水补偿效应的临界胁迫程度为≥-0.4 MPa。该研究可为更好的发挥局部灌溉在农业节水中的作用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灌溉 水分 作物 局部水分胁迫程度 根系导水率 根系补偿效应 玉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涤棉比例对吸湿快干织物导湿性的影响 被引量:5
7
作者 张红霞 刘芙蓉 +2 位作者 金艳 祝成炎 贺荣 《丝绸》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39-41,共3页
为了研究Cooltech吸湿快干低弹网络涤丝和棉纱交织时其搭配比例对织物性能的影响,以Cooltech吸湿快干低弹网络涤丝作为经纱,改变纬纱中涤棉投纬比例和改变纬纱细度,获得两大系列的织物试样,通过毛细效应和水滴扩散试验测试其吸湿导湿性... 为了研究Cooltech吸湿快干低弹网络涤丝和棉纱交织时其搭配比例对织物性能的影响,以Cooltech吸湿快干低弹网络涤丝作为经纱,改变纬纱中涤棉投纬比例和改变纬纱细度,获得两大系列的织物试样,通过毛细效应和水滴扩散试验测试其吸湿导湿性,并探讨影响织物吸湿导湿性能的因素,试验结果表明:Cooltech的毛细效应和水滴扩散性都比棉好,在Cooltech与棉交织的织物中,织物的吸湿导湿性能随着棉比例的增加而呈线性下降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涤棉混纺织物 吸湿导湿性 毛细效应 扩散性能 交织比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纯丙纶针织物导湿性的影响因素探讨 被引量:5
8
作者 张佩华 邱佩芬 +1 位作者 潘伯荣 孙惠芬 《中国纺织大学学报》 CSCD 1995年第1期1-6,共6页
本文分析了丙纶丝芯吸效应的形成机理,并从理论和实验两方面探讨了纯丙纶针织物导湿性的影响因素。
关键词 丙纶 针织物 芯吸效应 导湿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粮食的导电浴盆效应与新型水分检测方法研究 被引量:29
9
作者 滕召胜 周光俊 童调生 《中国粮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1期59-62,共4页
研究了粮食的导电理论,发现了粮食在无线电频率范围内的导电浴盆效应,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种新的水分快速检测方法,研制了相应的仪器,解决了长期以来粮食收购现场水分快速、准确测量的难题。
关键词 粮食 导电浴盆效应 水分 快速检测 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计及热效应和湿分扩散的耦合黏弹性本构方程 被引量:2
10
作者 王珺 杨帆 陈大鹏 《力学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735-742,共8页
高聚物在电子和航空等领域得到广泛运用,由于高聚物的亲水性,常常发生由于湿热引起的结构失效甚至材料的断裂.近年来,有实验显示,高聚物中的湿热效应及其力学反响是相互影响的,同时,考虑到高聚物的黏弹性,发展新的包含湿热效应的黏弹性... 高聚物在电子和航空等领域得到广泛运用,由于高聚物的亲水性,常常发生由于湿热引起的结构失效甚至材料的断裂.近年来,有实验显示,高聚物中的湿热效应及其力学反响是相互影响的,同时,考虑到高聚物的黏弹性,发展新的包含湿热效应的黏弹性本构方程来描述该问题是必要的.本文基于不可逆热力学的基本原理,运用连续介质力学的方法,通过引入内变量表示高聚物的黏性效应,基于 Helmholtz自由能导出一种热、湿分和黏弹性力学性质三场耦合的本构关系和系统控制方程,对实际的分析应用有较强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效应 湿分扩散 耦合效应 本构方程 黏弹性 高聚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热探针法测试颗粒多孔材料有效热导率的研究 被引量:6
11
作者 马爱纯 蔡澄汉 +1 位作者 周天 李力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259-266,共8页
为研究颗粒多孔材料有效热导率与粒径、孔隙率和含水率之间的关系,制备不同粒径、孔隙率和含水率的碳化硅、石英砂和工程砂颗粒,搭建基于热探针法原理的颗粒多孔材料有效热导率测试平台。采用标准甘油对测试系统进行标定,分别对干燥(两... 为研究颗粒多孔材料有效热导率与粒径、孔隙率和含水率之间的关系,制备不同粒径、孔隙率和含水率的碳化硅、石英砂和工程砂颗粒,搭建基于热探针法原理的颗粒多孔材料有效热导率测试平台。采用标准甘油对测试系统进行标定,分别对干燥(两相)与含湿(三相)的待测试样进行实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甘油热导率的测试结果误差在1.2%以内;碳化硅、石英砂和工程砂这3种颗粒多孔材料的两相有效热导率受孔隙率影响较大,均随孔隙率增大而减小,受粒径影响较小,它们的两相有效热导率的预测误差均小于3%;三相有效热导率均随含水率增加而增大,当含水率超过15%时增速均趋缓,且均随孔隙率增加而减小,当孔隙率增至一定程度时,有效热导率降幅逐渐减小,其预测误差均在5.2%以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探针法 有效热导率 颗粒多孔材料 孔隙率 含水率 粒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导湿凉感织物结构设计与性能测试 被引量:12
12
作者 王雪 李娜娜 +2 位作者 徐密 崔霞 安健全 《针织工业》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16-16,17-20,共5页
为解决常规凉感纤维不吸水,难以导出汗液,进而造成织物表面不干爽、不能持久凉爽的问题,利用润湿梯度及异型纤维的差动毛细效应,通过调整纬编间隔织物表层、中间层、里层的纱线配置,赋予织物接触凉感和导湿性能。并测试纤维的微观形貌... 为解决常规凉感纤维不吸水,难以导出汗液,进而造成织物表面不干爽、不能持久凉爽的问题,利用润湿梯度及异型纤维的差动毛细效应,通过调整纬编间隔织物表层、中间层、里层的纱线配置,赋予织物接触凉感和导湿性能。并测试纤维的微观形貌以及织物的接触瞬间凉感、透湿性能、导湿性能、透气性能等。结果表明,织物表层采用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纤维,里层采用竹纤维,中间连接层采用十字形截面的涤纶纤维,所制备织物的导湿及凉感性能更优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纬编间隔织物 导湿性能 凉感功能 透湿性能 接触瞬间凉感 润湿梯度 差动毛细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油脂的导电特性与新型水分快速检测方法 被引量:1
13
作者 滕召胜 郁文贤 夏胜平 《国防科技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1999年第3期46-49,共4页
研究了油脂在无线电频率范围内的导电特性,发现了油脂的导电浴盆效应,提出了一种新的油脂水分快速检测方法,研制了相应的仪器。仪器已在我国粮油行业推广使用,解决了长期以来油脂现场水分快速、准确测量的难题。
关键词 油脂 水分快速检测 水分测定 导电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蔬菜种子水分快速测定仪的研究 被引量:8
14
作者 滕召胜 叶传剑 王大故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1期90-94,共5页
水分快速测定是蔬菜种子行业亟待解决的问题。该文在研究蔬菜种子的阻抗—频率特性和阻抗—水分特性的基础上,发现了蔬菜种子在无线电频域内的导电浴盆效应,提出了一种新的蔬菜种子水分快速测定方法,设计了宜于蔬菜种子水分快速检测... 水分快速测定是蔬菜种子行业亟待解决的问题。该文在研究蔬菜种子的阻抗—频率特性和阻抗—水分特性的基础上,发现了蔬菜种子在无线电频域内的导电浴盆效应,提出了一种新的蔬菜种子水分快速测定方法,设计了宜于蔬菜种子水分快速检测的撮铲式水分测定仪器。实际应用表明,仪器的测量范围5%~20%,测量误差≤0.5%,重复性优于0.2%,可满足蔬菜种子的水分检测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蔬菜种子 水分快速测定 阻抗 导电浴盆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丙棉机织物湿传递性能的探讨 被引量:2
15
作者 荆妙蕾 《天津纺织工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1998年第4期100-103,共4页
文通过对丙棉机织物的吸湿性和导湿性的实验测试,分析了纯丙纶织物、棉织物、丙棉交织物及双层织物的湿传递性能,为丙棉机织物的推广应用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
关键词 丙棉机织物 吸湿性 导湿性 芯吸效应 湿传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叶形涤纶织物的吸湿性能 被引量:4
16
作者 李翠芳 刘红茹 +2 位作者 张玉芳 傅吉全 王锐 《纺织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22-26,共5页
为研究分析异形涤纶织物的吸湿性能,选取三叶形涤纶织物和普通涤纶织物,采用自制的实验装置,模拟不同温度、湿度条件,测定三叶形涤纶织物和普通涤纶织物的吸湿特性和芯吸效应。分析环境温度、湿度对织物吸湿性能的影响;探讨织物的经纬... 为研究分析异形涤纶织物的吸湿性能,选取三叶形涤纶织物和普通涤纶织物,采用自制的实验装置,模拟不同温度、湿度条件,测定三叶形涤纶织物和普通涤纶织物的吸湿特性和芯吸效应。分析环境温度、湿度对织物吸湿性能的影响;探讨织物的经纬向芯吸高度及芯吸速率。结果表明:织物的含水率随温度升高而减小,随湿度增大而增大;三叶形涤纶织物的吸湿速率和平衡含水率都比普通涤纶织物大,特别是低温高湿情况下优势更明显;三叶形涤纶织物的液态水传递性能优于普通涤纶织物,芯吸速率比普通涤纶织物高,经向织物芯吸能力优于纬向织物芯吸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叶形涤纶 吸湿 吸湿速率 芯吸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涤纶机织物单向导湿性能评价方法 被引量:2
17
作者 马晨 金肖克 +1 位作者 唐纱丽 祝成炎 《现代纺织技术》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131-138,共8页
基于单向导湿机理设计并试织了以涤纶纤维为原料的单向导湿机织物,根据纤维材料、经纬纱线分布等影响因素的分析提出了一种适用于涤纶机织物的单向导湿性能评价方法。通过对织物经、纬原料毛细效应高度以及不同种类纤维在织物中的分布... 基于单向导湿机理设计并试织了以涤纶纤维为原料的单向导湿机织物,根据纤维材料、经纬纱线分布等影响因素的分析提出了一种适用于涤纶机织物的单向导湿性能评价方法。通过对织物经、纬原料毛细效应高度以及不同种类纤维在织物中的分布情况进行测量计算,得到可以反映单层机织物单向导湿能力的单向导湿系数U值。U值越小,织物单向导湿能力越强。经线性回归分析与相关系数计算,U值大小与试样单向导湿性能强弱匹配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织物 单向导湿 毛细效应 纤维分布 评价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吸湿凉爽功能针织物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6
18
作者 钱娟 谢婷 张佩华 《针织工业》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1-6,共6页
吸湿凉爽功能纺织品是夏季服用面料开发热点之一。通过文献梳理与分析,从针织物吸湿导湿原理、针织物中的差动毛细效应、针织物的热传递性能以及织物与皮肤接触方式4方面,分析并总结了针织物凉爽功能实现原理,提出吸湿凉爽功能针织物的... 吸湿凉爽功能纺织品是夏季服用面料开发热点之一。通过文献梳理与分析,从针织物吸湿导湿原理、针织物中的差动毛细效应、针织物的热传递性能以及织物与皮肤接触方式4方面,分析并总结了针织物凉爽功能实现原理,提出吸湿凉爽功能针织物的功能实现要从优化纱线及织物内部的毛细孔隙、构建传湿梯度、改变皮肤与织物接触等方面着手。同时,针对吸湿凉爽功能针织物的功能测试与表征方法进行总结,为进一步设计和研发吸湿凉爽功能产品提供基础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吸湿凉爽 功能纺织品 吸湿导湿原理 差动毛细效应 热传递性能 功能测试及表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麻赛尔功能织物紧度对吸湿导湿性能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4
19
作者 万殊姝 沈兰萍 王艳庚 《现代纺织技术》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57-62,共6页
为开发吸湿导湿功能织物,并探究紧度对织物吸湿和导湿性能的影响,制备了5种紧度的麻赛尔/Coolmax/棉混纺交织物。分别测试5种织物的吸水率、滴水扩散时间、芯吸高度、湿阻和液态水分管理等指标,通过分析对比数据,得出性能较好时的织物... 为开发吸湿导湿功能织物,并探究紧度对织物吸湿和导湿性能的影响,制备了5种紧度的麻赛尔/Coolmax/棉混纺交织物。分别测试5种织物的吸水率、滴水扩散时间、芯吸高度、湿阻和液态水分管理等指标,通过分析对比数据,得出性能较好时的织物紧度。结果表明:紧度对织物吸湿和导湿性能有明显影响。当混纺交织物总紧度为75.25%~77.50%时,吸湿性最好;当经、纬向紧度分别为55%、45%时,传导液态水的能力最好;织物的经、纬向紧度越小时,织物传导气态水的能力更好。开发的5种麻赛尔/Coolmax/棉混纺交织物吸湿导湿两面异性效果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织物紧度 麻赛尔纤维 COOLMAX纤维 吸湿排汗 毛细管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编单向导湿织物设计与结构优化 被引量:4
20
作者 尹昂 丛洪莲 《纺织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86-91,共6页
为探究经编结构和原料配置对织物单向导湿性能的影响,对织物各梳栉的调整、原料的配置和织物结构进行选择。设计8个样品,通过对其水分管理性能研究对比后发现,内层纱线和外层纱线线密度差异越大,织物的单向导湿性能就越好。在原料配置方... 为探究经编结构和原料配置对织物单向导湿性能的影响,对织物各梳栉的调整、原料的配置和织物结构进行选择。设计8个样品,通过对其水分管理性能研究对比后发现,内层纱线和外层纱线线密度差异越大,织物的单向导湿性能就越好。在原料配置方面,内侧选用5.6 tex(14 f)涤纶低弹丝,外侧选用8.3 tex(288 f)的涤纶低弹丝具有最佳的水分管理性能;而内层选用5.6 tex(14 f)的涤纶低弹丝,外层选用9.7 tex的棉纱具有较高的润湿时间和吸收率,但其内外层润湿时间差、最大润湿半径和扩散速度较低,会影响面料对人体的穿着舒适度。在结构方面,外层采用经绒组织,内层采用编链,其整体水分管理性能要优于内层采用经缎组织,且织物内层纱线垫纱成圈织针数越少有利于增强单向导湿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编 单向导湿 原料配置 织物结构 差动毛细效应 针织物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