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49篇文章
< 1 2 8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Study on Transpiration and Stomatal Conductance Characteristics of C3 and C4 Plant 被引量:1
1
作者 MENG Jinghui LU Yuanchang +1 位作者 Ronald Kohne LIU Gang 《Journal of Northeast Agricultural University(English Edition)》 CAS 2009年第4期1-8,共8页
The transpiration experiment was done under greenhouse conditions with a C3 plant sweet pepper (Capsicum annuum Linn.) and two C4 plants, sorghum (Sorghum bicolor L.Moench) and maize (Zea mays Linn.). Three spec... The transpiration experiment was done under greenhouse conditions with a C3 plant sweet pepper (Capsicum annuum Linn.) and two C4 plants, sorghum (Sorghum bicolor L.Moench) and maize (Zea mays Linn.). Three species were irrigated with three different water treatment levels of 100%, 66% and 33% which gave a comparison of tolerance and adaptation to irrigation and two different levels of water stress. The measurements of transpiration rate and stomatal conductance were done between 8.00 a.m. and 16.00 p.m. with measurements about each 1.5 h with an infrared gas analyzer.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Z. mays probably due to a higher leaf area had very low values and was significantly different (LSD pairwise comparison) from C. annuum and S. bicolor. The hypotheses that C4 plants and C3 plants have different transpiration rates and stomatal conductance could not be shown with the results. However, the hypotheses that for the same species, the highest values in transpiration rate and stomatal conductance were with the 100% irrigation treatment and the lowest values were with the 33% irrigation treatment could be accepted due to the results of this tria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ranspiration rate stomatal conductance water stres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Governing Equation and Mathematical Simulation on Ablation and Transpiration Control
2
作者 Yang Xueshi and Gao Wei Beijing Institute of Electromechanic System Engineering, P.O. Box 3924, Beijing 100854, ChinaYuan Zhaoding Institute of Computer Application and Simulation Technology, Beijing 100854Xu YanhouDepartment of Modem Mechanics,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of China, Hefei 230026 《Journal of Systems Engineering and Electronics》 SCIE EI CSCD 1992年第3期44-58,共15页
This paper represents a physical model of two -dimensional transpiration cooling control system with surface heating and ablating. The governing equation is derived and the third boundary conditions are given. They co... This paper represents a physical model of two -dimensional transpiration cooling control system with surface heating and ablating. The governing equation is derived and the third boundary conditions are given. They constitute a two -dimensional variable -domain distributed parameter control system in which the control parameter appears in both the governing equation and the boundary conditions. Applying time semi-step alternating direction method to difference this mathematical model, the tridiagonal difference equations are obtained. For a flying shell of electromagnetic railgun, the mathematical simulation results agree with the realistic physical process, and the control parameter not only can control the temperature of heat shield, but also can control the boundary motion effectivel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ranspiration Variable-boundary Heat transfer Mathematical simulatio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he Analysis and Numerical Simulation of Dynamical Functions of the Transpiration Cooling Control System with Surface Ablation
3
作者 Xu Yanhou Wu Guangyu(Department of Modern Mechanics,University of Science & Technology of China, Hefei, 230026)Gong Guanghui(Graduate School of USTC, Beijing, 100039)Yang Xueshi(P.O.Box 142-206, Beijing, 100854) 《Journal of Systems Engineering and Electronics》 SCIE EI CSCD 1994年第1期44-52,共9页
This problem is a nonlinear control system with variable-domain distributed parameter. In this paper, the numerical simulation of the dynamic functions has been carried out by transforming this problem to a fixed-dom... This problem is a nonlinear control system with variable-domain distributed parameter. In this paper, the numerical simulation of the dynamic functions has been carried out by transforming this problem to a fixed-domain initial-boundary value problem, and the numerical results are obtained: (1) Thedistribution of temperature rises, the ablation amount and velocity of the thermal shield vary with the time; (2) The maximum ablating velocity, the time of the ablation beginning and ending related to thetranspiration quantity. This method succeeds in overcoming the difficulty brought up by variable domain.On the other hand, the critical transpiration quantity for the surface to start ablating, the maximum ablating velocity and time of the ablation ending are obtained theoreticall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blation transpiration cooling Variable domain Distributed parameter control NumericalSimulatio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温合金丝网编织定向发汗冷却技术
4
作者 梁俊龙 黄鋆 《火箭推进》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280-287,共8页
定向发汗冷却技术的优势在于从结构上增大热结构与冷却剂的换热面积,极大地利用了发汗冷却剂的物理热沉及化学热沉,实现了较小的冷却剂量防护较大的热结构面积。高温合金丝网编织定向发汗冷却技术融合了液/气膜冷却和流体介质的对流换... 定向发汗冷却技术的优势在于从结构上增大热结构与冷却剂的换热面积,极大地利用了发汗冷却剂的物理热沉及化学热沉,实现了较小的冷却剂量防护较大的热结构面积。高温合金丝网编织定向发汗冷却技术融合了液/气膜冷却和流体介质的对流换热技术,对于提高冷却剂的利用率,提升发动机性能具有很大的现实意义。从高热流定向发汗冷却数值仿真、冷态条件下定向发汗冷却材料定向角和发汗量测试、高温裂解态燃料发汗量测试及燃料与发汗面板相容性、高温合金丝网编织定向发汗冷却材料发动机热试考核研究这4个方面论述了高温合金丝网编织定向发汗冷却技术研究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温合金 丝网编织 定向发汗冷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河北滨海盐碱地雨养旱作紫花苜蓿蒸散特性及其影响因子
5
作者 张立锋 谢楠 +11 位作者 崔素倩 孙国通 冯伟 石嘉琦 潘璇 智健飞 秦文利 李建明 张洪发 李亚楠 刘振宇 刘忠宽 《草地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575-585,共11页
河北省滨海盐碱地土地利用率和产出效益较低,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 L.)因其耐盐碱、耐瘠薄的特点,在该地区被广泛种植,种植面积近7万hm^(2)。为研究该地区紫花苜蓿的蒸散特征及环境因子影响,并为其水分管理提供科学依据,本研究利用S... 河北省滨海盐碱地土地利用率和产出效益较低,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 L.)因其耐盐碱、耐瘠薄的特点,在该地区被广泛种植,种植面积近7万hm^(2)。为研究该地区紫花苜蓿的蒸散特征及环境因子影响,并为其水分管理提供科学依据,本研究利用Shuttleworth-Wallace模型对国家牧草产业技术体系沧州综合试验站内的紫花苜蓿人工草地蒸散年际变化进行了定量研究。结果显示,2021至2023年间,紫花苜蓿年蒸散量分别为609.9,644.3和678.5 mm,在第二茬和第三茬生长期日均蒸散量最高,而第三茬总蒸散量最大,蒸腾量分别占蒸散量的79.8%,80.6%与80.6%。蒸散与土壤蒸发的变化主要受净辐射、空气温度和叶面积指数的影响,蒸腾则对净辐射、饱和水汽压差和叶面积指数的变化反应敏感。研究表明,该地区降水量基本满足苜蓿生长需求,但在前两茬生长期仍存在水分缺口,因此需加强这一时期的水分管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滨海盐碱地 雨养旱作 紫花苜蓿 蒸发 蒸腾 Shuttleworth-Wallace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EA-BiLSTM-SCSO的多步逐小时参考作物蒸腾量预测方法 被引量:1
6
作者 谢伟明 张钟莉莉 +3 位作者 陶建平 曲明山 魏一博 张石锐 《节水灌溉》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57-63,70,共8页
在农业水资源管理领域,参考作物蒸腾量的精确预测对灌溉水高效利用至关重要。当前逐日预测方法未能充分利用日内动态变化信息,限制了预测准确性。为解决该问题,研究提出了一种基于外部注意力机制(EA)的双向长短时记忆网络(BiLSTM)模型,... 在农业水资源管理领域,参考作物蒸腾量的精确预测对灌溉水高效利用至关重要。当前逐日预测方法未能充分利用日内动态变化信息,限制了预测准确性。为解决该问题,研究提出了一种基于外部注意力机制(EA)的双向长短时记忆网络(BiLSTM)模型,使用沙猫群算法(SCSO)优化模型超参数,实现逐小时参考作物蒸腾量预测。首先利用SCSO方法对EA-BiLSTM模型进行优化,优化后的算法在70个epoch后收敛,平均R^(2)升至0.750;进而通过特征相关性分析,将模型输入的特征数据由10个减少为历史ET0、太阳辐射、空气温度、空气湿度和最大风速5个。以北京市昌平区的国家精准农业研究示范基地大田种植区ET0预测为例进行了方法验证,在对未来第7小时的预测中,R^(2)从0.619提高到0.644,获得了更好的预测效果;最后通过对模型可解释性分析证实,历史ET0对预测的贡献最高,贡献率达到了0.043,其次是空气湿度和总辐射。与DT(决策树)、Lasso(最小绝对收缩和选择算法)、LMP(多层感知机)、CNN(卷积神经网络)等预测方法的对比结果表明,采用EA-BiLSTM-SCSO的预测结果在MAE和MSE指标上均获得了最低的误差值,在R^(2)指标上,EA-BiLSTM-SCSO模型平均达到0.722较CNN模型提升了12.6%。研究验证了深度学习与特征工程在提高作物参考蒸腾量逐小时预测精度方面的优势。该方法在智慧灌溉中用于估算作物的水分需求,能够实现对未来灌溉的精准预测,从而制定合理的灌溉计划,提高灌溉水利用效率,进行有效的灌溉用水调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iLSTM 外部注意力机制 沙猫群优化算法 逐小时参考作物蒸腾量预测 模型可解释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坝上地区不同退化程度小叶杨蒸腾特征及其对气象因子的响应
7
作者 黄羡 余新晓 +1 位作者 贾国栋 孙立博 《水土保持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247-255,共9页
[目的]探讨坝上地区不同退化程度小叶杨蒸腾特征及其对气象因子的响应。[方法]以坝上地区不同退化程度小叶杨(Populus simonii)为研究对象,利用热扩散式边材液流探针技术对不同退化程度小叶杨的树干液流进行监测,并同步监测光合有效辐射... [目的]探讨坝上地区不同退化程度小叶杨蒸腾特征及其对气象因子的响应。[方法]以坝上地区不同退化程度小叶杨(Populus simonii)为研究对象,利用热扩散式边材液流探针技术对不同退化程度小叶杨的树干液流进行监测,并同步监测光合有效辐射(PAR)、降雨量(P)、气温(T)、风速(W)、饱和水汽压差(VPD)和相对湿度(RH)等气象因子,研究不同退化程度小叶杨蒸腾耗水规律及其与气象因子的关系。[结果]1)不同退化程度小叶杨生长季蒸腾速率呈昼高夜低的单峰型变化趋势,且未退化和轻度退化小叶杨启动时间早于中度退化和重度退化小叶杨,未退化小叶杨生长季蒸腾速率峰值显著高于其他3种退化小叶杨。2)不同退化程度小叶杨生长季日耗水量表现出先增大后减小的季节变化趋势,日耗水量大小总体表现为未退化>轻度退化>中度退化>重度退化。未退化小叶杨日耗水量峰值为(197.19±38.99)L,分别是轻度退化(82.43±5.30)L、中度退化(60.06±6.79)L、重度退化小叶杨(51.02±7.00)L的2.4、3.3、3.9倍。退化使得小叶杨生长季缩短,中度退化和重度退化小叶杨生长季为5—9月。3)不同退化程度小叶杨生长季蒸腾速率和日耗水量与光合有效辐射、风速、气温、饱和水汽压差和相对湿度呈极显著相关(p<0.01),未退化和轻度退化小叶杨生长季日耗水量与降雨量显著负相关。不同退化程度小叶杨生长季晴天蒸腾速率与日耗水量对气象因子的响应存在差异,多气象因子共同控制小叶杨蒸腾速率与日耗水量。[结论]研究成果可为水分平衡下坝上地区小叶杨人工林生态需水估算和林分合理密度选择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叶杨 退化程度 蒸腾耗水 气象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六盘山不同坡向华北落叶松林分蒸腾对环境因子的响应
8
作者 杨世纪 万艳芳 +5 位作者 白雨诗 王冬梅 于澎涛 王彦辉 王巍樾 陈瑜佳 《林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08-120,共13页
【目的】在作为我国黄土高原重要水源地宁夏六盘山的半干旱区,定量研究华北落叶松人工林蒸腾对气象条件、土壤水分、林冠结构的响应规律及其坡向差异,为该区域林水协调管理提供理论依据。【方法】2023年5—10月,在叠叠沟小流域西北坡NW5... 【目的】在作为我国黄土高原重要水源地宁夏六盘山的半干旱区,定量研究华北落叶松人工林蒸腾对气象条件、土壤水分、林冠结构的响应规律及其坡向差异,为该区域林水协调管理提供理论依据。【方法】2023年5—10月,在叠叠沟小流域西北坡NW50°、正北坡N0°、东北坡NE30°的典型坡面中部,各设置1块20m×20m华北落叶松人工林固定样地,连续监测树干液流密度、气象因子(表示为日潜在蒸散量PET)和0~60cm土层含水量(表示为相对土壤含水量REW),并定期监测林冠层叶面积指数(LAI),分析不同坡向林分蒸腾对PET、REW和LAI的响应。【结果】1)2023年生长季(5—10月),正北坡林分日均蒸腾量最大(0.93mm·d^(-1)),比西北坡(0.59mm·d^(-1))和东北坡(0.73 mm·d^(-1))分别高0.34、0.20 mm·d^(-1);在干旱期(REW<0.45)的林分蒸腾各坡向间较接近且差异不显著(P>0.05)。2)林分日蒸腾量随REW和LAI增加呈先快速上升后缓慢上升并渐趋稳定的变化,可用指数函数描述;随PET增加呈先快速上升后缓慢上升并在达到某峰值后略微下降的变化,可用二项式函数描述。3)林分日蒸腾量对PET的响应在非干旱期(REW>0.45)显著强于干旱期(REW<0.45),表现为林分蒸腾量随PET增加的增长速率在非干旱期大于干旱期,且阴坡林分的增长速率明显高于半阴坡林分;而干旱期林分蒸腾量受到土壤水分的限制,表现为林分蒸腾随REW增加呈快速增加趋势,且半阴坡的增长速率明显高于阴坡,即半阴坡林分蒸腾对土壤干旱的响应比阴坡林分更敏感。基于各因子对林分蒸腾影响的贡献率分析,发现REW是导致干旱期林分蒸腾差异的主导因素,平均贡献率为10.21%,且在半阴坡样地的抑制效果最明显(11.8%);在非干旱期,LAI是导致林分蒸腾差异的主导因素,偏离正北方向越大时LAI抑制林分蒸腾效果越弱。【结论】在持续土壤干旱期,华北落叶松林分蒸腾受到土壤干旱的明显抑制,其中土壤水分相对较好的阴坡林分的蒸腾受到的土壤干旱限制作用低于半阴坡林分。在未来森林管理中,考虑到干旱事件会越来越频繁和严重,应根据不同坡向进行管理。本研究结果可为制定具有气候变化适应性的林水协调管理方案提供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北落叶松 林分蒸腾 坡向 干旱 土壤水分 潜在蒸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雷州半岛粗皮桉蒸腾耗水特征及其预测模型构建
9
作者 刘宇升 杜阿朋 +4 位作者 曹昊阳 许宇星 竹万宽 黄润霞 王志超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53-62,共10页
【目的】正确认识粗皮桉林分的蒸腾耗水特征,明确环境和林分结构变化对其蒸腾的影响,建立蒸腾多因素集成模型,为桉树产业的可持续经营管理和水资源高效利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雷州半岛地区12年生的粗皮桉为研究对象,采用热扩散探... 【目的】正确认识粗皮桉林分的蒸腾耗水特征,明确环境和林分结构变化对其蒸腾的影响,建立蒸腾多因素集成模型,为桉树产业的可持续经营管理和水资源高效利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雷州半岛地区12年生的粗皮桉为研究对象,采用热扩散探针技术连续监测其液流速率,并通过尺度转换,探讨粗皮桉林分日蒸腾耗水的季节变化特征,同时采用回归分析,明确潜在蒸散(ET_(P))、土壤含水量(C_(SW))和叶面积指数(I_(LA))与林分日蒸腾耗水量(Q_(d))的独立关系,并利用连乘方程形式构建了Q_(d)的多因素集成模型。【结果】①粗皮桉林分的年蒸腾耗水量为743.4 mm,Q_(d)呈先增大后减小的季节变化趋势,雨季(5-10月)蒸腾耗水量为456.5 mm,占年蒸腾耗水量的61.41%,但仅占同期降雨量的34.95%,旱季该比例增加到105.01%。②Q_(d)随ET_(P)呈凸抛物线函数增长,而随I_(LA)和C_(SW)均呈饱和指数函数增长,且均存在阈值效应。③Q_(d)与ET_(P)、C_(SW)和I_(LA)耦合得到的多因素集成模型可解释粗皮桉高度分散Q_(d)的87%以上,拟合精度较单因素显著提高。【结论】雨季虽是粗皮桉蒸腾耗水的主要时期,但旱季的林水矛盾更为突出,因此应加强粗皮桉旱季的水分管理;此外,粗皮桉的多因素集成模型不但拟合精度更高,还可用于预测因粗皮桉生长和林分管理措施引起的冠层结构变化后的蒸腾量,评估未来全球气候变化对粗皮桉林分蒸腾的影响,应用前景更为广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粗皮桉 蒸腾耗水 潜在蒸散 土壤含水量 叶面积指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宁夏引黄灌区玉米吸收水分溯源及水分利用效率研究 被引量:1
10
作者 王雨欣 毛舒月 +4 位作者 马国荣 马永成 庄淏然 许德浩 冯克鹏 《节水灌溉》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9-20,共12页
研究干旱区作物水分供应与利用效率问题对优化农田灌溉制度和提升水资源的高效利用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宁夏青铜峡引黄灌区玉米为研究对象,采用稳定氢氧同位素技术定量化追踪大气降水、土壤水和玉米木质部水的同位素特征,综合运用直接... 研究干旱区作物水分供应与利用效率问题对优化农田灌溉制度和提升水资源的高效利用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宁夏青铜峡引黄灌区玉米为研究对象,采用稳定氢氧同位素技术定量化追踪大气降水、土壤水和玉米木质部水的同位素特征,综合运用直接对比法、MixSIAR模型和蒸散分离技术,深入剖析了玉米在其生育期内的主要吸水深度、各阶段的相对贡献率以及水分利用效率(WUE)及其受环境因素的影响。结果表明:玉米主要吸收0~30 cm的浅层土壤水分,其在不同生育阶段的平均贡献率分别为:44.10%(出苗期)、35.44%(拔节期)、41.54%(抽穗期)、41.66%(灌浆期)和48.10%(成熟期);在整个生育期,WUE呈现波动上升趋势,受到饱和水汽压差、土壤温度和空气温度等环境因素的显著影响。结果揭示了该地区玉米生长发育过程中,对浅层土壤水分的高度依赖性和随着生育期发展水分利用效率显著提升的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氢氧稳定同位素 蒸散分离 TG模型 总初级生产力 作物蒸腾 根系水分来源 吸水深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春季冻害对六盘山区辽东栎林水分利用的影响
11
作者 王语冰 于澎涛 +3 位作者 魏江生 刘兵兵 牛佳乐 乌艺恒 《生态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4期6961-6972,共12页
探讨春季冻害对生长季内辽东栎林水分利用的影响,为理清区域森林生态系统对极端气候变化的反应提供重要理论依据。通过利用热扩散探针技术对六盘山区辽东栎天然林发生春季冻害年生长季(2023年5—9月)树干液流速率进行连续观测,并同步监... 探讨春季冻害对生长季内辽东栎林水分利用的影响,为理清区域森林生态系统对极端气候变化的反应提供重要理论依据。通过利用热扩散探针技术对六盘山区辽东栎天然林发生春季冻害年生长季(2023年5—9月)树干液流速率进行连续观测,并同步监测气温、相对湿度等气象因子以及叶面积指数(LAI),分析春季冻害对辽东栎林水分利用的影响。结果表明:冻害发生后,受害样地LAI由1.57骤降至0,叶片全部受损,对LAI的影响长达32 d,致使LAI损失54.31%。就单株蒸腾(TS)而言,冻害后受害样地优势木TS损失量最多(4.55 L/d),被压木最少(1.37 L/d);较未受害样地相比,受害样地标准化单株蒸腾损失量同样表现为优势木损失最大(0.27),被压木最小(0.08)。对于林分蒸腾(T),受害样地冻害影响期远低于冻害前期(减幅80.44%)与未受害样地同期(相差0.53),此外,回归分析表明受害样地冻害影响期T与潜在蒸散的关系最差(R^(2)=0.44),低于其他时期(冻害前期R^(2)=0.48、正常期R^(2)=0.82)及未受害样地整个生长季(R^(2)=0.70)。总体来看,春季冻害导致了辽东栎林LAI及蒸腾耗水的降低,使得辽东栎林水分利用能力显著下降,其中优势木受冻害影响最大,被压木最小。研究结果不仅可为其他树种的冻害研究提供借鉴,而且能辅助深化认识极端气候对森林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春季冻害 辽东栎林 叶面积指数 蒸腾 水分利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宁市主要湿地挺水植物光合与蒸腾作用的时空变化和影响因素研究
12
作者 张春娜 刘志锋 +2 位作者 左晔 张凤娇 毛旭锋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07-216,共10页
挺水植物作为城市湿地植被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光合作用能够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同时通过蒸腾作用调节湿度,对于提升高原旱区城市居民福祉具有重要作用.本文聚焦西宁市城市湿地中的芦苇(Phragmites australis)和香蒲(Typha orientali... 挺水植物作为城市湿地植被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光合作用能够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同时通过蒸腾作用调节湿度,对于提升高原旱区城市居民福祉具有重要作用.本文聚焦西宁市城市湿地中的芦苇(Phragmites australis)和香蒲(Typha orientalis)2种主要挺水植物,通过在不同地点、不同时段测定芦苇和香蒲的生理指标和环境参数,分析其时空变化特征及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1)时间上,净光合速率日变化为多峰型,香蒲(14.72μmol·m^(-2)·s^(-1))高于芦苇(8.46μmol·m^(-2)·s^(-1));芦苇蒸腾速率为单峰型,香蒲为双峰型,香蒲(7.68 mmol·m^(-2)·s^(-1))高于芦苇(3.90mmol·m^(-2)·s^(-1));水分利用效率日变化为单峰型,芦苇(2.34μmol·mmol^(-1))高于香蒲(2.03μmol·mmol^(-1)).2)空间上,芦苇和香蒲净光合速率表现入水口高于出水口的特征;芦苇入水口蒸腾速率高于出水口,香蒲出水口蒸腾速率高于入水口;芦苇入水口水分利用效率低于出水口,香蒲水分利用效率没有明显空间差异.3)光合有效辐射、水汽压差、大气温度和水质是影响挺水植物光合与蒸腾作用时空变化的重要因素.4)香蒲固碳释氧量和增湿能力均高于芦苇.研究结果为评估和提升西宁市湿地的生态系统服务提供了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原城市 城市湿地 挺水植物 光合作用 蒸腾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涡度协方差技术的白洋淀湿地蒸散速率研究
13
作者 杨磊 蒋小伟 +5 位作者 张志远 韩鹏飞 欧阳恺皋 高冰 张源 李海涛 《湖泊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024-1034,共11页
水面蒸发和植被蒸腾是湿地水平衡的关键要素,如何定量湿地的植被蒸腾速率是水文学领域的难题。本研究采用涡度协方差系统获得的白洋淀典型区域2022年芦苇生长季(4—10月)蒸散速率(ET)为6.75 mm/d,显著大于参考作物蒸散速率(ET_(0))(5.06... 水面蒸发和植被蒸腾是湿地水平衡的关键要素,如何定量湿地的植被蒸腾速率是水文学领域的难题。本研究采用涡度协方差系统获得的白洋淀典型区域2022年芦苇生长季(4—10月)蒸散速率(ET)为6.75 mm/d,显著大于参考作物蒸散速率(ET_(0))(5.06 mm/d)。结合蒸发池获得的无植被区水面蒸发速率(E_(w))均值(3.22 mm/d)和遥感方法识别的植被覆盖率(65%)等信息,计算发现植被覆盖区蒸散速率(ET_(c))均值为8.65 mm/d,是E_(w)均值的2.7倍。由于植被覆盖区蒸散主要由植被蒸腾控制,ET_(c)在月尺度与对应观测范围的NDVI呈线性关系,指示与植被生长阶段密切相关。在生长季前期(4月1日—5月18日),ET_(c)由4.19 mm/d逐渐增大至9.76 mm/d,均值为6.86 mm/d,对应作物系数(K_(c),ET_(c)与ET_(0)的比值)为1.01;在快速生长阶段(5月19日—6月24日),ET_(c)介于9.88~13.00 mm/d之间,均值为11.73 mm/d,对应K_(c)为1.77;在成熟阶段(6月25日—9月30日),ET_(c)介于8.19~9.95 mm/d之间,均值为9.19 mm/d,对应K_(c)为1.74;而在衰老阶段(10月1日—10月31日),ET_(c)由8.16 mm/d快速减小到3.58 mm/d,均值为5.66 mm/d,对应K_(c)为1.80。本研究获得的ET_(c)及K_(c)可为白洋淀水量平衡分析和雄安新区水资源安全保障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被蒸腾 水面蒸发 涡度协方差系统 作物系数 水平衡 白洋淀 雄安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针阔叶树蒸腾耗水特性及单位面积耗水量估算
14
作者 张禹 赵雯昊 +3 位作者 乔沈启 王亚童 李会平 刘炳响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12-119,共8页
为探究针阔叶树种单木蒸腾耗水规律,以河北省雄安新区主要造林树种针叶树油松和阔叶树楸树作为研究对象,运用热扩散式探针法(TDP)对油松(Pinus tabuliformis)、楸树(Catalpa bungei)的树干液流速率进行监测,并调查样木的冠幅、胸径、冠... 为探究针阔叶树种单木蒸腾耗水规律,以河北省雄安新区主要造林树种针叶树油松和阔叶树楸树作为研究对象,运用热扩散式探针法(TDP)对油松(Pinus tabuliformis)、楸树(Catalpa bungei)的树干液流速率进行监测,并调查样木的冠幅、胸径、冠高和冠幅投影面积等林木因子,分析林木耗水量与林木因子的相关性,将实测的林木因子与耗水量拟合,建立不同林木因子与林木耗水量方程。结果表明:(1)不同冠幅投影面积的油松和楸树的液流速率及耗水日变化过程均呈昼高夜低的单峰型曲线;两个树种整体表现为冠幅投影面积越大,液流速率和耗水量越高,楸树的时均耗水量和日累计耗水量均高于油松。(2)两个树种的耗水量均与冠幅投影面积、冠幅、胸径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P<0.01);冠幅投影面积与日累计耗水量具有较高的相关性与较好的拟合效果,两树种的日累计耗水与冠幅投影面积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773、0.901,确定系数(R~2)分别为0.596、0.811;油松和楸树平均单位冠幅投影面积日累计耗水量分别为0.290 6、0.302 3 kg·m^(-2)·d^(-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松 楸树 液流速率 蒸腾耗水量 无人机技术 冠幅投影面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宁夏六盘山半湿润区华北落叶松人工林蒸腾特征及其影响因子
15
作者 刘璇 郭建斌 +2 位作者 付高冉 韩炎穆 于澎涛 《西北林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9-19,共11页
林分蒸腾是森林生态系统中水循环的重要环节,占森林总蒸散量的40%~70%,直接影响着区域小气候及下游用水安全。预测变化环境下的林分蒸腾量(T),分析林分蒸腾的影响因子及其对这些因子的响应,对于森林水分调控和林水综合管理有着重要意义... 林分蒸腾是森林生态系统中水循环的重要环节,占森林总蒸散量的40%~70%,直接影响着区域小气候及下游用水安全。预测变化环境下的林分蒸腾量(T),分析林分蒸腾的影响因子及其对这些因子的响应,对于森林水分调控和林水综合管理有着重要意义。于2019年生长季(5-10月),在宁夏六盘山半湿润区香水河流域,选取1块林龄38 a、林分密度为746株/hm^(2)、平均胸径19.94 cm、平均树高17.54 m的华北落叶松纯林,通过观测其树干液流,经尺度上推得到林分蒸腾量,并对生长季内的潜在蒸散量(ET_(o))、土壤水分相对可利用度(RSWC)以及冠层叶面积指数(LAI)进行监测。研究表明,生长季内林分蒸腾变化范围为0.031~1.191 mm/d,呈现出先增后减的波动趋势,平均值为0.572 mm/d。利用外包线法确定的林分蒸腾单因素响应规律表明,T与ET_(o)之间为二次函数关系,阈值为1.191;T与RSWC之间为饱和指数函数关系,阈值为1.094;T与LAI之间为线性增长关系。基于单因素响应函数研究,进一步构建了T的多因素耦合模型,且得到了良好的拟合效果(R^(2)=0.85,NSE=0.83,P<0.01)。通过T模型计算各主要影响因素的贡献率发现,无雨日ET_(o)是T变化的主要贡献因素(13.35%),LAI次之(-4.63%),RSWC最小(-0.03%);有雨日LAI是T变化的主要贡献因素(6.95%),RSWC次之(0.05%),ET_(o)最小(-23.60%)。对T随各主要因素动态变化的研究表明,在高ET_(o)、RSWC和LAI水平下,T的变化幅度最大。研究确定了T对潜在蒸散量、土壤水分相对可利用度的单因素响应关系以及T与叶面积指数的关系,并构建了多因素T模型,可用于评估和预测林分蒸腾量,量化各因素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林分蒸腾 华北落叶松 潜在蒸散量 土壤水分相对可利用度 叶面积指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敦煌常见优势植物气体交换日变化比较
16
作者 王耀龙 宋梦奇 +4 位作者 倪铭遥 金永增 李永华 姚斌 朱金雷 《温带林业研究》 2025年第3期26-32,共7页
【目的】本文聚焦极干旱区常见优势植物个体光合、蒸腾日变化特征,揭示敦煌盆地不同海拔梯度上3种植物对极端环境的适应策略,为敦煌盆地的生态保护与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于2024年7—8月在敦煌西土沟流域沿1050 m~2300 m海... 【目的】本文聚焦极干旱区常见优势植物个体光合、蒸腾日变化特征,揭示敦煌盆地不同海拔梯度上3种植物对极端环境的适应策略,为敦煌盆地的生态保护与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于2024年7—8月在敦煌西土沟流域沿1050 m~2300 m海拔梯度设置5个样地,选择骆驼刺(1050 m)、沙拐枣(1150 m、1400 m)、红砂(1700 m、2300 m)等常见优势植物,运用LI-6400+同化箱光合测定系统测定个体光合和蒸腾速率,并同步测量环境因子,分析了植物单位叶(光合器官)面积气体交换日变化特征及其与环境因子的耦合关系。【结果】三种极干旱区典型植物的光合速率日变化均呈现“双峰”型,而蒸腾速率日变化均为“单峰”型。三种植物光合速率和蒸腾速率随温度及饱和水汽压差先升后降,随CO_(2)浓度变化复杂,随光合有效辐射先降后升。水分利用效率随温度和光合有效辐射升高而下降。其中骆驼刺和沙拐枣在38℃出现光合速率的骤降现象。【结论】3种荒漠植物光合日变化均为“双峰”型,蒸腾日变化均为“单峰”型,二者并不同步。在应对高温、干旱的严酷环境条件,骆驼刺、沙拐枣与红砂等具有明显不同的环境适应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合 蒸腾 水分利用效率 同化箱 敦煌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沙柳人工林液流速率对土壤供水状况的响应及其影响因素
17
作者 孙凯 刘文娟 +4 位作者 裴志永 张世纪 朱心宇 陈宏伟 杨建军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63-174,共12页
【目的】研究沙柳Salix psammophila不同径级枝条的液流速率动态变化规律,探究沙柳在生长季降雨影响下响应土壤水势和气象因子的用水控制策略,旨在为理解沙生灌木在季节性干旱下的耗水特征提供理论参考。【方法】在库布齐沙漠沙柳国家... 【目的】研究沙柳Salix psammophila不同径级枝条的液流速率动态变化规律,探究沙柳在生长季降雨影响下响应土壤水势和气象因子的用水控制策略,旨在为理解沙生灌木在季节性干旱下的耗水特征提供理论参考。【方法】在库布齐沙漠沙柳国家种质资源库选择3株样树的12根枝条(包括6~8、8~10、10~12和>12 mm共4个径级),于2023年5—10月采用包裹式植物液流计连续监测沙柳液流变化,并同步监测土壤水势与降雨量、气温、空气相对湿度等气象因子,采用主成分分析法与逐步线性回归法分析降雨前后液流对主要气象因子和不同土层土壤水势的响应。【结果】(1)生长季内,5—8月各径级沙柳液流速率日变化呈“单峰”或“双峰”型曲线,而9—10月易出现“U”字型曲线,且液流速率起变时间逐渐推迟。(2)径级较小沙柳液流速率与20和40 cm土层水势显著强正相关(P<0.05),且受40 cm土层水势的直接作用较大;径级较大沙柳与60和80 cm土层水势显著强正相关(P<0.05),受80 cm土层水势直接作用较大。(3)当降雨量大于10 mm时,各径级沙柳液流速率呈“多峰”型曲线,且日累计液流量下降。降雨前土壤温度、饱和水汽压差、空气相对湿度和气温对液流变化累计贡献率达71%,降雨后10与20 cm土层水势对液流变化累计贡献率达63%。【结论】沙柳液流速率的瞬时变动和总体水平分别受气象因子和土壤供水的影响,表明季节性干旱下沙柳短期和长期液流特征对环境因子具有不同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沙柳人工林 液流 蒸腾 降雨 土壤水势 径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叶面积指数耦合STEMMUS模型的果园土壤水热特征
18
作者 杨雨萌 高晓东 +1 位作者 邵晓亚 杨敏 《水土保持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316-325,337,共11页
[目的]叶面积指数(leaf area index, LAI)作为生态系统水循环过程模拟研究的关键参数,其快速动态模拟可解决土壤水-汽-热-气耦合模型STEMMUS(simultaneous transfer of energy, mass and momentum in unsaturated soil)只能使用固定或实... [目的]叶面积指数(leaf area index, LAI)作为生态系统水循环过程模拟研究的关键参数,其快速动态模拟可解决土壤水-汽-热-气耦合模型STEMMUS(simultaneous transfer of energy, mass and momentum in unsaturated soil)只能使用固定或实测LAI作为输入参数的局限性。[方法]将EPIC模型中的“植物叶面积发育子模块”与STEMMUS模型耦合,采用2019年和2020年子洲县山地苹果试验示范基地苹果生长条件下实测的果树蒸腾、土壤水分和土壤温度数据对模型进行率定与验证,以评估耦合模型在黄土高原的适用性。[结果]通过优化植物生长参数,耦合叶面积发育子模块后的STEMMUS模型对苹果树蒸腾耗水过程的模拟精度显著提高,率定年和验证年的归一化均方根误差(NRMSE)和平均绝对误差(MAE)分别从原模型的40.2%、61.9%和0.52、0.64 mm/d降低到耦合模型的30.0%、33.2%和0.42、0.38 mm/d。同时,耦合模型可较好地模拟苹果园的土壤水热动态过程,在率定期和验证期模拟土壤水分体积分数和土壤温度的NRMSE分别为1.4%~32.9%和2.9%~9.5%,MAE分别为0.13~4.26 cm^(3)/cm^(3)、0.34~1.49℃。[结论]模拟值与实测值吻合度较高,表明耦合模型可准确描述黄土高原苹果园果树叶面积动态生长和生态水文过程,研究结果可为黄土区果园生态水文过程的研究提供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叶面积指数 STEMMUS 果树蒸腾 土壤水热 黄土高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叶面喷施抗蒸腾剂对猕猴桃开花坐果期高温干旱胁迫的缓解效果研究
19
作者 马红叶 黄伟 +6 位作者 罗孝明 张荣全 杨仕品 李荣飞 乔荣 李飞 万明长 《贵州农业科学》 2025年第6期59-71,共13页
【目的】探明成膜型抗蒸腾剂在缓解猕猴桃开花坐果期高温干旱胁迫中的作用机制,以及对其光合特性、抗氧化生理与果实品质的综合影响,为抗蒸腾剂在果树逆境中的推广应用提供参考。【方法】以红阳猕猴桃为试材,以清水为对照(CK),设置6.67 ... 【目的】探明成膜型抗蒸腾剂在缓解猕猴桃开花坐果期高温干旱胁迫中的作用机制,以及对其光合特性、抗氧化生理与果实品质的综合影响,为抗蒸腾剂在果树逆境中的推广应用提供参考。【方法】以红阳猕猴桃为试材,以清水为对照(CK),设置6.67 mL/L(低浓度,编号SR150)、10.00 mL/L(中浓度,编号SR100)、20.00 mL/L(高浓度,编号SR50)3个浓度“神润”抗蒸腾剂处理,在盛花期前2 d(3月30日)首次叶面喷施,同步监测光合作用和生理指标及气孔形态特征;在谢花后7 d(4月13日)二次叶面喷施,分析植株生长发育情况;在采收期(8月30日)检测果实品质。【结果】抗蒸腾剂显著抑制猕猴桃叶片气孔长度、宽度及气孔张开长度、宽度。施用后2~11 d,SR100、SR150气孔导度分别较CK显著降低21.48%~42.29%、18.00%~55.59%,蒸腾速率分别显著降低(SR100施用后5 d除外)27.59%~48.24%、31.46%~45.54%,净光合速率分别显著降低5.76%~17.83%、11.22%~20.55%,而SR50维持与CK相当的净光合速率水平。猕猴桃叶面喷施抗蒸腾剂有助于提升花期叶片含水量,以SR50效果最显著。抗氧化酶活性呈浓度-时间双重响应特征,在施用后5 d,SR50过氧化氢酶(CAT)活性较CK显著升高94.44%,在试验期间显著降低猕猴桃叶片MDA、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含量,提升猕猴桃抗高温干旱能力。在植株生长和果实品质方面,抗蒸腾剂可提升坐果期叶片含水量,以SR100、SR50效果最好,对植株生长及果实品质影响不显著,对提高坐果率有正向作用。【结论】盛花期前喷施20.00 mL/L“神润”抗蒸腾剂可显著降低红阳猕猴桃叶片气孔张开宽度、长度,维持较高净光合速率,降低蒸腾速率,减少水分散失,提升叶片含水量,实现光合效率与蒸腾耗水的动态平衡,并通过增强抗氧化代谢降低猕猴桃叶片MDA、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含量,缓解高温干旱对猕猴桃的胁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蒸腾剂 猕猴桃 高温干旱 逆境胁迫 光合特性 气孔形态特征 抗氧化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速喷管发汗冷却性能预测及优化方法研究
20
作者 缪俊杰 汪东 +2 位作者 蔡伊雯 尹超 范育新 《推进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254-263,共10页
为实现超声速喷管发汗冷却性能的快速优化设计,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卷积神经网络的超声速喷管发汗冷却性能预测及优化方法。根据CFD仿真数据库,构建基于卷积神经网络的超声速喷管壁面压力、温度分布预测模型,并结合优化算法对其发汗冷却... 为实现超声速喷管发汗冷却性能的快速优化设计,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卷积神经网络的超声速喷管发汗冷却性能预测及优化方法。根据CFD仿真数据库,构建基于卷积神经网络的超声速喷管壁面压力、温度分布预测模型,并结合优化算法对其发汗冷却性能进行优化。研究结果表明:基于先验的预测模型(PBPM)框架的卷积神经网络,构建的超声速喷管壁面压力、温度分布预测模型具有较高的精度(平均预测误差≯1%)和预测效率(相比传统CFD方法加速2~3个量级);注入率对壁面最大温度、综合冷却效率和轴向推力的影响程度均最大,轴向推力受材料孔隙率的影响次之,而壁面最大温度和综合冷却效率则受冷却总温的影响次之;结合喷管壁面压力、温度预测模型和混合优化算法对超声速喷管发汗冷却性能进行多目标优化,可使得综合冷却效率由0.9117提升至0.9934(相对增加8.96%),同时轴向推力由40714N提高至41374N(相对增加1.62%),能在满足材料限温的要求下实现超声速喷管发汗冷却效率和轴向推力的双向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速喷管 发汗冷却 卷积神经网络 性能预测 多目标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