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993篇文章
< 1 2 20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Effect of Hot Processing Technology on Mechanical Properties and Structure of Interface of Ti/Steel Composite Sheet 被引量:6
1
作者 关尚哲 刘润生 +1 位作者 范江峰 王小兵 《稀有金属快报》 CSCD 2005年第11期25-30,共6页
研究了热加工工艺对钛-钢复合板界面力学性能和显微组织的影响。测试了在A,B,C,D4种温度下热轧复合板界面的力学性能,用金相显微镜及扫描电镜观察了界面显微组织并分析了界面的成分。结果表明,在A,B2种温度下轧制的钛-钢复合板界... 研究了热加工工艺对钛-钢复合板界面力学性能和显微组织的影响。测试了在A,B,C,D4种温度下热轧复合板界面的力学性能,用金相显微镜及扫描电镜观察了界面显微组织并分析了界面的成分。结果表明,在A,B2种温度下轧制的钛-钢复合板界面机械性能良好,延伸率高,其剪切强度不但可保持坯料原有的水平,甚至还略有增加。在C,D2种温度下轧制的钛-钢复合板界面机械性能相对较低,延伸率较高,但剪切强度要比爆炸复合坯料低,尤其是D加热温度,轧制后界面剪切强度急剧下降。热轧的终轧温度也是影响钛-钢复合板界面结合性能的重要因素。在低于相转变温度的合适温区热轧,且终轧温度合适,获得的钛-钢复合板结合界面无爆炸波纹,没有污染,生产的脆性化合物极细小,组织类同于钛材完全退火的等轴组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钛-钢复合板 热加工工艺 力学性能 金属间化合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Failure mechanism of bolting support and high-strength bolt-grouting technology for deep and soft surrounding rock with high stress 被引量:18
2
作者 李术才 王洪涛 +5 位作者 王琦 江贝 王富奇 郭念波 刘文江 任尧喜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CSCD 2016年第2期440-448,共9页
In deep underground mining, the surrounding rocks are very soft with high stress. Their deformation and destruction are serious, and frequent failures occur on the bolt support. The failure mechanism of bolt support i... In deep underground mining, the surrounding rocks are very soft with high stress. Their deformation and destruction are serious, and frequent failures occur on the bolt support. The failure mechanism of bolt support is proposed to solve these problems. A calculation theory is established on the bond strength of the interface between the anchoring agent and surrounding rocks. An analysis is made on the influence law of different mechanical parameters of surrounding rocks on the interfacial bond strength. Based on the research, a new high-strength bolt-grouting technology is developed and applied on site. Besides, some helpful engineering suggestions and measures are proposed. The research shows that the serious deformation and failure, and the lower bond strength are the major factors causing frequent failures of bolt support. So, the bolt could not give full play to its supporting potential. It is also shown that as the integrity, strength, interface dilatancy and stress of surrounding rocks are improved, the bond strength will increase. So, the anchoring force on surrounding rocks can be effectively improved by employing an anchoring agent with high sand content, mechanical anchoring means, or grouting reinforcement. The new technology has advantages in a high strength, imposing pre-tightening force, and giving full play to the bolt supporting potential. Hence, it can improve the control effect on surrounding rocks. All these could be helpful references for the design of bolt support in deep underground min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igh stress soft rock bolting support interface dilation failure mechanism high strength bolt-grouting technology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he Development Mechanism and the Technical Characteristics of the Modern Cutting Technology
3
作者 Zhao Bingzhen 《工具技术》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10-12,共3页
The development mechanism and mode and the new technical characteristics of the modern cutting technology are studied and analyzed. It is presented that to speed up the development of cutting technology and fully use ... The development mechanism and mode and the new technical characteristics of the modern cutting technology are studied and analyzed. It is presented that to speed up the development of cutting technology and fully use the good-quality technical resource of cutting tool have the significant meaning for construction of powerful manufacturing industry of Chin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械加工 切割 技术发展 技术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 review on polishing technology of large area free-standing CVD diamond films 被引量:1
4
作者 ZHANG Pingwei TONG Tingting LI Yifeng 《金刚石与磨料磨具工程》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53-61,共9页
Recently,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chemical vapor deposition(CVD)technology,large area free-standing CVD diamond films have been produced successfully.However,the coarse grain size on the surface and the non-unifo... Recently,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chemical vapor deposition(CVD)technology,large area free-standing CVD diamond films have been produced successfully.However,the coarse grain size on the surface and the non-uniform thickness of unprocessed CVD diamond films make it difficult to meet the application requirement.The current study evaluates several existing polishing methods for CVD diamond films,including mechanical polishing,chemical mechanical polishing and tribochemical polishing technolog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arge area FREE-STANDING CVD DIAMOND FILMS mechanICAL POLISHING chemical mechanICAL POLISHING tribochemical POLISHING technology
在线阅读 下载PDF
Fracture evolution and localization effect of damage in rock based on wave velocity imaging technology 被引量:4
5
作者 ZHANG Yan-bo YAO Xu-long +5 位作者 LIANG Peng WANG Ke-xue SUN Lin TIAN Bao-zhu LIU Xiang-xin WANG Shan-yong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CSCD 2021年第9期2752-2769,共18页
By utilizing wave velocity imaging technology,the uniaxial multi-stage loading test was conducted on siltstone to attain wave velocity imagings during rock fracture.Based on the time series parameters of acoustic emis... By utilizing wave velocity imaging technology,the uniaxial multi-stage loading test was conducted on siltstone to attain wave velocity imagings during rock fracture.Based on the time series parameters of acoustic emissions(AE),joint respons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velocity field and AE during rock fracture were analyzed.Moreover,the localization effect of damage during rock fracture was explored by applying wave velocity imagings.The experimental result showed that the wave velocity imagings enable three-dimensional(3-D)visualization of the extent and spatial position of damage to the rock.A damaged zone has a low wave velocity and a zone where the low wave velocity is concentrated tends to correspond to a severely damaged zone.AE parameters and wave velocity imagings depict the changes in activity of cracks during rock fracture from temporal and spatial perspectives,respectively:the activity of cracks is strengthened,and the rate of AE events increases during rock fracture;correspondingly,the low-velocity zones are gradually aggregated and their area gradually increases.From the wave velocity imagings,the damaged zones in rock were divided into an initially damaged zone,a progressively damaged zone,and a fractured zone.During rock fracture,the progressively damaged zone and the fractured zone both develop around the initially damaged zone,showing a typical localization effect of the damage.By capturing the spatial development trends of the progressively damaged zone and fractured zone in wave velocity imagings,the development of microfractures can be predicted,exerting practical significance for determining the position of the main fractur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ock mechanics acoustic emission(AE) wave velocity imaging technology tempo-spatial evolution characteristics localization effect of damage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丘陵山地水稻机械化技术研究现状与展望 被引量:6
6
作者 赵春江 马晨 +1 位作者 李瑾 王小萌 《农业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11,共11页
作为丘陵山地种植历史最久、种植面积最广、产量最高的农作物,水稻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的提升对于推进整个丘陵山地农业机械化全程全面高质量发展意义重大。该文以丘陵山地水稻机械化关键技术为“切口”,在梳理国内丘陵山地的特征与丘... 作为丘陵山地种植历史最久、种植面积最广、产量最高的农作物,水稻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的提升对于推进整个丘陵山地农业机械化全程全面高质量发展意义重大。该文以丘陵山地水稻机械化关键技术为“切口”,在梳理国内丘陵山地的特征与丘陵山地水稻机械化发展现状的基础上,围绕水稻耕、种、收等主要环节的生产机械化开展技术前沿与态势分析,剖析国内外水稻机械化技术装备研发差距,提出不同环节下国内丘陵山地水稻机械化发展面临的挑战,并展望未来丘陵山地水稻机械化发展态势,以期为推动水稻全程全域生产机械化水平提升、补齐丘陵山地农机化发展短板、建设现代农业强国提供新思路、新方向。研究表明:1)2022年国内丘陵山地水稻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为80.8%,并且在不同的环节间、地区间发展不平衡不充分;2)与先进国家相比,国内的水稻耕种收机械研发与应用起步较晚、基础不牢、产品的综合性能不高,特别是针对丘陵山地的轻量、高效、高稳定性的水稻耕种收机械相对匮乏,发动机高功率低排放设计制造技术、刀具抗损降耗优化设计技术、车架轻量化设计技术等关键技术仍有待进一步攻克;3)轻量化、智能化、绿色化等是未来国内丘陵山地水稻生产作业装备发展方向与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丘陵山地 水稻机械化 关键技术 主要挑战 未来趋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加快建设优势学科的多维思考 被引量:4
7
作者 王战军 王洪才 +2 位作者 陈亮 王智超 吴南中 《高校教育管理》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22,共22页
学科是人才培养、科技创新和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载体。进入新发展阶段,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以改革创新为驱动,加快建设一批中国特色、世界一流的优势学科,是扎实迈进高等教育强... 学科是人才培养、科技创新和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载体。进入新发展阶段,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以改革创新为驱动,加快建设一批中国特色、世界一流的优势学科,是扎实迈进高等教育强国的重要举措。优势学科概念内涵、文化背景、精神追求、建设路径等方面均体现着高质量发展阶段加快建设高等教育强国的战略布局。为此,在厘清优势学科的内涵、特征及生成机制的前提下,我们应从价值逻辑、经济逻辑、实践逻辑、政策逻辑等维度进一步探明优势学科建设的逻辑向度,在此基础上,以完善顶层设计为引领力,以善用数字技术为牵引力,可持续推进优势学科高质量建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优势学科 改革创新 生成机制 逻辑向度 数字技术 高等教育强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煤矿深部巷道碎胀大变形灾害控制及大变形灾变环境下TBM快速成巷技术 被引量:3
8
作者 刘泉声 刘滨 +14 位作者 唐彬 康永水 卢海峰 朱元广 黄兴 潘玉丛 邓鹏海 孙磊 唐永志 卢兴利 张程远 余宏淦 李培涛 雷一鸣 贾浩男 《煤炭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24-244,共21页
随着浅部煤炭资源逐步枯竭,煤炭开采不断向深部发展,我国东部矿区和中西部部分矿区已经进入深部开采阶段。然而,由于深部岩体的高地应力环境及采掘过程的强扰动效应,深部巷道大变形灾害频发,严重制约了深部煤炭资源的安全高效开发。如... 随着浅部煤炭资源逐步枯竭,煤炭开采不断向深部发展,我国东部矿区和中西部部分矿区已经进入深部开采阶段。然而,由于深部岩体的高地应力环境及采掘过程的强扰动效应,深部巷道大变形灾害频发,严重制约了深部煤炭资源的安全高效开发。如何有效控制巷道围岩稳定及提升掘进效率已成为深部煤炭开发面临的重大技术挑战,主要体现在:对深部巷道米级大变形灾变的机理认识尚不清晰;缺乏适用于深部巷道大变形灾害控制的理论与技术;缺乏适应大变形灾变环境的快速成巷技术。针对以上问题,围绕中东部典型矿区深部巷道米级大变形灾变机理、深部巷道大变形灾害控制理论及技术体系、大变形灾变环境下的快速成巷技术等方面展开了系统研究,取得了以下进展:提出了深部巷道围岩应力场和变形破裂导致的围岩结构扰动演化过程的探测表征方法,发展了深部巷道大变形灾变过程模拟分析的FDEM方法,揭示了深部巷道米级大变形灾害孕育形成的破裂碎胀-大位移运动机理;提出了由“应力恢复、围岩增强、固结修复、应力转移-承载圈控制”四项控制原理构成的深部围岩稳定性分步联合控制理论,建立了精准介入围岩结构与扰动应力场演化过程、多重手段分步协同的灾害控制理论与技术体系;研发出深部巷道大变形灾变环境下TBM安全高效掘进关键技术,发展了TBM掘进过程挤压变形卡机灾害预测控制方法,建立了深部煤系地层TBM系统适应性设计理论与评价决策体系。研究成果实现了典型矿区深部巷道碎胀大变形灾害的有效控制和安全高效掘进,解决了深部矿井采掘接替的技术难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矿深部巷道 碎胀大变形灾害 灾变机理 控制理论与技术 TBM快速成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科技创新产业创新深度融合:关系、模式与机制 被引量:4
9
作者 王伟光 白雪飞 《河南社会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74-82,共9页
加速推进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的深度融合,不仅是抢抓全球科技变革与竞争主动权的需要,更是现代化经济体系发展和产业自主安全的内在需要。包含基础研究、战略研发、绿色创新、制度创新等多维度效能释放的科技创新,与产业内、产业间变革... 加速推进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的深度融合,不仅是抢抓全球科技变革与竞争主动权的需要,更是现代化经济体系发展和产业自主安全的内在需要。包含基础研究、战略研发、绿色创新、制度创新等多维度效能释放的科技创新,与产业内、产业间变革和重组为特点的产业创新共同演进,是新质生产力孕育发展的重要动力。源头供给牵引、场景需求引致、创新集聚平台诱发等,是科技创新、产业创新深度融合的基本模式,在实践中呈现出多样化发展态势。强化原创性颠覆性技术研发机制、优化战略性技术创新组织机制、深化重大科技成果转化机制、完善创新人才育引成长机制是推动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的重要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技创新 产业创新 新质生产力 基本模式 保障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技术推进产教深度融合的作用机理与创新路径 被引量:8
10
作者 景安磊 朱元嘉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38-44,共7页
数字技术是开辟产教融合新赛道和塑造产教融合新优势的重要突破口。数字技术可以通过拓宽应用场景、链接政校企多方主体、促进资源优化配置、创新融合发展模式等,有效推进产教融合的广度、协同度、精度和深度。我国在数字技术推进产教... 数字技术是开辟产教融合新赛道和塑造产教融合新优势的重要突破口。数字技术可以通过拓宽应用场景、链接政校企多方主体、促进资源优化配置、创新融合发展模式等,有效推进产教融合的广度、协同度、精度和深度。我国在数字技术推进产教深度融合的进程中,仍面临数字应用场景不足、数字主体联动不够、数字资源配置匮乏、数字融合模式待突破的现实挑战。深入实施国家教育数字化战略,充分发挥数字技术推进产教深度融合的作用,需要拓宽数字场景,实现建设应用智能化更迭;统筹数字主体,推动要素力量协同化发展;加大优化数字资源供给,促进成果创造性转化;创新产教融合数字模式,打造多元化发展引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技术 产教深度融合 作用机理 创新路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社区公共体育服务智慧化转型的动力构成、现实挑战与发展路径 被引量:1
11
作者 李芃松 朱焱 赵阳 《沈阳体育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72-79,共8页
社区公共体育服务智慧化转型是满足城市居民多元化体育健身需求的重要举措。本文运用文献资料与逻辑推理等研究方法,探讨社区公共体育服务智慧化转型的动力构成、现实挑战与发展路径。研究认为,社区公共体育服务智慧化转型的动力由国家... 社区公共体育服务智慧化转型是满足城市居民多元化体育健身需求的重要举措。本文运用文献资料与逻辑推理等研究方法,探讨社区公共体育服务智慧化转型的动力构成、现实挑战与发展路径。研究认为,社区公共体育服务智慧化转型的动力由国家政策导向、科学技术赋能、社会发展需求所产生的外源动力与社区管理效能提升、服务体验升级、组织模式变革所形成的内生动力协同联动构成。社区公共体育服务智慧化转型政策执行的传导性不足、数字技术赋能的适配性矛盾、需求升级与服务供给错位、协同治理的制度缺失等问题形成系统梗阻,给社区公共体育服务智慧化转型带来严峻挑战。据此提出发展路径:完善政策协同执行体系,强化智慧化转型导向力;优化技术转型应用结构,释放数字赋能驱动力;建立供需精准匹配模式,提升社区服务响应力;健全协同治理制度框架,增强转型发展保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区公共体育服务 智慧化转型 动力机制 数字技术 协同治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兴领域军民两用技术转移机制、趋势与障碍因子研究 被引量:2
12
作者 田庆锋 沈伟康 +2 位作者 李瑶 曾紫韬 方聪聪 《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74-187,共14页
新兴领域军民两用技术的高效转移是形成新域新质作战力量的关键驱动力。通过提炼新兴领域军民两用技术转移的内涵和形成机制,以2015—2021年间145家新兴领域军民融合企业作为研究样本,采用退火算法优化投影寻踪模型及高斯核密度估计分... 新兴领域军民两用技术的高效转移是形成新域新质作战力量的关键驱动力。通过提炼新兴领域军民两用技术转移的内涵和形成机制,以2015—2021年间145家新兴领域军民融合企业作为研究样本,采用退火算法优化投影寻踪模型及高斯核密度估计分析其演化趋势,通过ICTM分析框架诊断其障碍因子。结果表明:新兴领域军民两用技术的转移通过双螺旋耦合机制和相对技术势差流向机制得以实现;新兴领域技术转移水平呈现上升趋势,存在能力跃迁现象,但不同战区间转移水平差距逐渐扩大,形成明显的“梯型效应”。研究还发现,新兴领域技术转移意愿、军民融合理念、技术要素流动性、保密机制和中介能力是影响新兴领域军民两用技术转移的关键障碍因子。本研究结果丰富了技术转移相关理论,为新兴领域军民融合发展提供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兴领域 军民两用技术 转移机制 转移趋势 障碍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等教育视域下教育科技人才体制机制一体改革的意旨、困境与突破 被引量:6
13
作者 张志勇 何赵颖 《中国电化教育》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4-20,共7页
教育、科技、人才是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推进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建设,必须加快教育科技人才体制机制一体改革,为新质生产力培育新质劳动者,实现人才自主培养和科技自立自强。高等教育视域下推进教育科技... 教育、科技、人才是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推进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建设,必须加快教育科技人才体制机制一体改革,为新质生产力培育新质劳动者,实现人才自主培养和科技自立自强。高等教育视域下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体制机制一体改革尚面临诸多困境和挑战,主要表现:高等教育布局、结构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不匹配;高校办学模式与人才培养模式变革滞后;高质量科技创新成果转化不力;企业的技术创新主体作用发挥不够。该文建议从五个方面进行突破,优化高等教育区域布局;提升高等教育层次结构;推进人才培养模式改革;驱动高校科技创新体制改革;构建高校人才培养、科技创新良好政策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等教育 教育科技人才 体制机制 人才培养 新质生产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速铁路接触网融冰机理及关键技术:系统性综述 被引量:1
14
作者 吴广宁 王敏 +2 位作者 郭裕钧 肖嵩 张血琴 《铁道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40-53,共14页
随着高速铁路快速发展,一些新的线路将延伸至线路易覆冰区。电气化铁路接触网覆冰会引发绝缘子冰闪、导线舞动、受电弓取流异常、弓网电弧等安全问题,甚至导致断线、倒杆倒塔等重大事故,造成经济损失。接触网频繁发生的覆冰事故严重影... 随着高速铁路快速发展,一些新的线路将延伸至线路易覆冰区。电气化铁路接触网覆冰会引发绝缘子冰闪、导线舞动、受电弓取流异常、弓网电弧等安全问题,甚至导致断线、倒杆倒塔等重大事故,造成经济损失。接触网频繁发生的覆冰事故严重影响高速铁路运行速度与安全,解决接触网覆冰问题愈发迫切,接触网防冰、除冰问题将成为铁路安全稳定运营的关键技术之一。目前,热力融冰技术以其方便快捷、融冰效率高、可大规模除冰等优点在解决接触网覆冰问题中获得越来越广泛的应用。简述接触网结构与覆冰特点,说明接触网与输电线路覆冰的不同之处。调研目前接触网交直流融冰技术及其应用情况,阐明接触网热力融冰过程中电-热传播机理,为今后提出更具实用性的高速铁路除冰技术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接触网 除冰技术 热力融冰 电-热传播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DSACNet:改进YOLOX的雾天条件下道路缺陷检测 被引量:1
15
作者 陈里里 蒋晓红 +1 位作者 张杰 丁怡文 《重庆交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53-60,共8页
针对在雾天条件下道路图像质量被破坏,使得检测困难的问题,提出了改进YOLOX的检测算法DSACNet。DSACNet采用YOLOX作为检测模块,设计了一个类似编码-解码(encoder-decoder)的重构模块,利用特征重构模块与检测网络共享重构网络产生的干净... 针对在雾天条件下道路图像质量被破坏,使得检测困难的问题,提出了改进YOLOX的检测算法DSACNet。DSACNet采用YOLOX作为检测模块,设计了一个类似编码-解码(encoder-decoder)的重构模块,利用特征重构模块与检测网络共享重构网络产生的干净特征,使检测网络能够更好地学习到雾天图像中的隐藏特征,从而帮助DSACNet提高在恶劣天气条件下的检测能力;引入了自注意力机制、自校准卷积来提高特征提取能力,加入focal loss解决目标检测任务中正负样本之间的不平衡问题。结果表明:提出的DSACNet采用端对端的训练方式能够同时执行雾天图像恢复和目标检测,并采用联合优化的策略将二者进行联合,让目标检测网络能够获得恢复网络探索的隐藏特征,更利于雾天情况下的道路缺陷检测;相较于原始模型YOLOX,平均精度均值达到93.5%,提高了14%,并且优于其他主流的目标检测算法,满足了道路表面缺陷检测对精度的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路工程 计算机技术 道路缺陷检测 自注意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VR技术在农业机械化专业课程思政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1
16
作者 郭丽峰 刘宏新 +2 位作者 刘钗 公维佳 尚家杰 《智慧农业导刊》 2025年第6期115-118,123,共5页
农业机械化专业课程在人才培养中具有重要作用,但传统教学受限于设备昂贵、实践机会不足,影响学生实践能力和综合素养。课程思政作为高等教育改革方向,需要融入家国情怀、社会责任感和创新精神。该研究探讨VR技术在农业机械化专业课程... 农业机械化专业课程在人才培养中具有重要作用,但传统教学受限于设备昂贵、实践机会不足,影响学生实践能力和综合素养。课程思政作为高等教育改革方向,需要融入家国情怀、社会责任感和创新精神。该研究探讨VR技术在农业机械化专业课程中的应用,通过虚拟仿真农机博览馆、翻转课堂、远程实验等,探索课程思政的融合路径。采用对比实验、问卷调查等方法,评估VR教学模式的效果。结果表明,VR教学能提升学生学习兴趣,使其深入理解农业现代化发展与国家战略,增强社会责任感和工匠精神。相比传统教学,VR技术提供沉浸式交互体验,更有助于课程思政目标的实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VR技术 农业机械化专业 课程思政 虚拟仿真 教学改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数字技术的实践教学协同育人平台构建与应用
17
作者 丁乔 王亚飞 +2 位作者 韩峰 李茂盛 陈景皓 《机械设计》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199-204,共6页
针对当前应用型高校《机械制图》实践教学中存在的实践教学内容对培养学生数字时代的核心竞争力不强、教学方法对学时减少的理论教学效果支撑力度不足、教学模式与当今具有较多信息技术的学生匹配不够等问题,以“学生中心、成果导向、... 针对当前应用型高校《机械制图》实践教学中存在的实践教学内容对培养学生数字时代的核心竞争力不强、教学方法对学时减少的理论教学效果支撑力度不足、教学模式与当今具有较多信息技术的学生匹配不够等问题,以“学生中心、成果导向、强应用、重创新”为理念,将数字技术与课程内容深度融合,反向设计“三位一体”的实践教学目标。面向专业和产出,建设“五位一体”实践教学协同育人平台,重构基于数字技术分析的、综合创新型的实践教学内容,实施线上线下、课内课外、虚拟实体及理论实践“四结合”实训模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提高学生图学思维能力,提升工程素养,促成课程目标的达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技术 机械制图 实践教学 协同育人 课程建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定制化机械产品设计中二次开发技术的应用现状及其展望
18
作者 付雷杰 王建伟 +3 位作者 白瑀 姚慧 左鹏军 曹岩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2637-2653,共17页
设计周期是影响定制化机械产品开发的关键因素之一,应用二次开发技术是提高定制化产品开发效率的有效方法。为使二次开发技术更好地在定制化机械产品设计平台开发应用中高质量发展,在分析定制化产品生产发展历程与基于参数化设计的定制... 设计周期是影响定制化机械产品开发的关键因素之一,应用二次开发技术是提高定制化产品开发效率的有效方法。为使二次开发技术更好地在定制化机械产品设计平台开发应用中高质量发展,在分析定制化产品生产发展历程与基于参数化设计的定制化产品设计方法的基础上,简要介绍二次开发关键技术研究进展。从不同角度分析了定制化机械产品设计中二次开发技术的研究与应用现状,总结存在的问题。最后,结合人工智能、协同设计、云技术、数字孪生等技术,对未来二次开发技术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并阐述国产化开发平台的重要性,为定制化机械产品设计中二次开发技术的应用与进一步发展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定制化机械产品 二次开发 参数化设计 技术集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改进EMD的断路器机械振动信号去噪处理方法
19
作者 周光祥 李鹏 王宽田 《机械设计与制造》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368-373,共6页
为有效诊断断路器故障,保障机械安全稳定运行,提出了基于改进EMD的断路器机械振动信号去噪方法。使用基于ARM与FPGA的机械振动信号采集技术,获取断路器机械振动信号。利用EMD算法,将采集到的断路器机械振动信号分解为各个尺度的机械振... 为有效诊断断路器故障,保障机械安全稳定运行,提出了基于改进EMD的断路器机械振动信号去噪方法。使用基于ARM与FPGA的机械振动信号采集技术,获取断路器机械振动信号。利用EMD算法,将采集到的断路器机械振动信号分解为各个尺度的机械振动信号IMF分量与趋势项。对EMD噪声去除方法加以改进,应用交叉证认方法,获取机械振动信号IMF分量中的噪声和信号的主导分量。求解各分量阈值,并应用小波阈值方法去除机械振动信号中的噪声主导分量,获取有用振动信息。经各分量重构处理后,得到去除噪声的断路器机械振动信号。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的断路器机械振动信号去噪效果较好,能够有效提高断路器机械故障诊断的准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PGA技术 ARM技术 改进EMD算法 断路器 机械振动信号 信号去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经济影响城乡经济融合的传导机制与空间效应研究
20
作者 杨永生 雷洪博 李明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93-105,共13页
充分释放数字经济的赋能效应,对推进我国城乡经济融合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文章基于2011~2022年30个省域面板数据,考察数字经济影响城乡经济融合的传导机制与空间效应,对实现城乡经济融合的路径进行探索。研究结果表明:数字经济对城乡经... 充分释放数字经济的赋能效应,对推进我国城乡经济融合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文章基于2011~2022年30个省域面板数据,考察数字经济影响城乡经济融合的传导机制与空间效应,对实现城乡经济融合的路径进行探索。研究结果表明:数字经济对城乡经济融合具有显著的正向促进作用;农村人力资本与农业科技创新在数字经济对城乡经济融合的影响过程中具有显著的正向调节作用;我国东北部地区数字经济对城乡经济融合的作用不显著,东部、中部、西部地区作用明显;数字经济对城乡经济融合存在显著“边际效应递增”的促进作用,政府治理能力调节了这一作用;数字经济对邻近地区城乡经济融合具有显著的溢出效应,并且其作用高于对本地城乡经济融合发展的影响程度。基于此,政府应不断加强数字基础设施建设,拓宽农村人力资本提升渠道、加大农业科技创新投入、扎实提升政府治理能力,释放数字经济发展潜力,助推城乡经济融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经济 经济融合 科技创新 空间效应 传导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0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