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河西走廊西部玉米机械粒收质量影响因素分析
1
作者 申晓花 牛天文 +2 位作者 赵淏楠 李文君 侯梁宇 《北方农业学报》 2025年第1期10-16,共7页
【目的】提高玉米收获质量,推广玉米机械粒收技术在河西走廊西部的应用。【方法】2023年在甘肃省酒泉市下河清农场设置10组不同玉米品种的大田试验,采用同一台机械收获,收获后进行取样并测定籽粒含水率、籽粒破碎率、杂质率、田间损失... 【目的】提高玉米收获质量,推广玉米机械粒收技术在河西走廊西部的应用。【方法】2023年在甘肃省酒泉市下河清农场设置10组不同玉米品种的大田试验,采用同一台机械收获,收获后进行取样并测定籽粒含水率、籽粒破碎率、杂质率、田间损失率等粒收质量指标。【结果】各参试品种收获时籽粒含水率均值为26.25%,变幅为17.80%~33.10%;籽粒破碎率均值为8.13%,变幅为2.96%~19.80%;杂质率均值为0.86%,变幅为0.02%~3.26%;田间损失率均值为3.58%,变幅为3.51%~3.64%。籽粒破碎率与籽粒含水率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P<0.01),拟合方程为y=-0.466 1e0.1002x(R^(2)=0.405 7),当籽粒含水率为17.10%时,籽粒破碎率最低;杂质率与籽粒含水率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P<0.01),拟合方程为y=0.001 5e0.217 7x(R^(2)=0.454 7),当籽粒含水率为16.40%时,杂质率最低;田间损失率与籽粒含水率呈负相关关系,拟合方程为y=1E-06x^(4)-0.000 3x^(3)+0.015 3x^(2)-0.324 0x+5.928 2(R^(2)=0.299 2),当籽粒含水率为20.20%时,田间损失率最低。【结论】收获时籽粒含水率偏高是影响河西走廊西部地区玉米机械粒收质量的主要因素,通过选择适宜品种、科学安排收获时间可以提高河西走廊西部地区玉米机械粒收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西走廊西部地区 玉米 机械粒收 收获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CTIVE DEFORMATION STYLE IN SOUTH-EASTERN AND NORTH MARGINS OF TIBETAN PLATEAU 被引量:1
2
作者 Wang Yang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2000年第S1期267-267,共1页
In south\|eastern margin of Tibetan plateau, the Western Yunnan area of China, the NNW\|striking faults are dominant active structures. Their dextral strike\|slips cause conjugate slips along NE\|striking faults, and ... In south\|eastern margin of Tibetan plateau, the Western Yunnan area of China, the NNW\|striking faults are dominant active structures. Their dextral strike\|slips cause conjugate slips along NE\|striking faults, and these left shears induce blocks’ clockwise rotations along vertical axes. For example, Simao Block in the south part of Western Yunnan is bounded by Red River Fault (east), Lancang—Gengma Fault (west), Nandinghe Fault (north), and Dian Bien Phu Fault (south); and the right shears of Red River Fault and Lancang—Gengma Fault induced conjugate left shear along Nandinghe Fault and Dian Bien Phu Fault, and laters’ sinistral slips caused clockwise rotation of the Block. This rotation has been proved by geodetic measurements (Jiang, et al., 1993) and palaeomagnetic measurement (Wu, et al., 1987). In Pu’er area, which is located in the central part of Simao Block, several small\|scale blocks are clockwise rotated by sinistral shears of NE\|striking faults (Wang Yang, 1996). Block rotation along vertical axis is main active deformation style in Western Yunna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lock rotation TIBETAN plateau western YUNNAN QILIAN Mts.—hexi corrido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河西走廊盆地西段玉门断裂晚新生代的活动特征 被引量:9
3
作者 陈柏林 王春宇 宫玉良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0期1709-1719,共11页
玉门断裂中段地表地貌陡坎明显,主断裂直接出露地表,使前新生代地层或早新生代地层与晚新生代松散沉积物呈断裂接触,说明玉门断裂中段形成早、活动时间长、位移幅度大,从而在冰沟口一带形成宽度超过200m的巨大破碎带。玉门断裂西段新构... 玉门断裂中段地表地貌陡坎明显,主断裂直接出露地表,使前新生代地层或早新生代地层与晚新生代松散沉积物呈断裂接触,说明玉门断裂中段形成早、活动时间长、位移幅度大,从而在冰沟口一带形成宽度超过200m的巨大破碎带。玉门断裂西段新构造活动表现的最大特点是地表较少见及主断裂的出露,以隐伏断裂为主。在地表常见有由新近系地层组成的不对称褶皱构造,属于与逆冲断裂密切相关的、也是正在变形的"活动背斜"。这说明玉门活动断裂西段形成时间较晚、活动时间短、活动位移幅度比较小。玉门断裂的活动性质以粘滑变形为主,次为蠕滑变形。玉门断裂是全新世活动断裂,最近2次新构造活动发生在距今7.4ka和3.2ka的全新世中期和晚期。该断裂也是现代发震断裂,,其西端深部的扩展破裂引发2002年的5.9级玉门地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新世 分段性特点 活动背斜 玉门断裂 河西走廊西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疏勒河下游安西古沼泽全新世沉积物粒度特征及其古气候环境意义 被引量:16
4
作者 郑国璋 岳乐平 +2 位作者 何军锋 王建新 张玉玲 《沉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733-739,共7页
通过对安西古沼泽沉积物沉积特征分析,粒度特征分析,孢粉分析并结合年代学资料,研究了安西古沼泽全新世古沼泽进退演化过程、疏勒河中下游河川径流量的变化及河西走廊西部地区古气候环境变化特征。研究结果表明:晚更新世末至全新世... 通过对安西古沼泽沉积物沉积特征分析,粒度特征分析,孢粉分析并结合年代学资料,研究了安西古沼泽全新世古沼泽进退演化过程、疏勒河中下游河川径流量的变化及河西走廊西部地区古气候环境变化特征。研究结果表明:晚更新世末至全新世河西走廊西部地区气候总体趋于暖湿,但气候冷干-暖湿波动频繁交替。安西古沼泽全新世沉积物4个粒度旋回:①366~328cm,328~294cm;②294~240cm,240~206cm;③206~196cm,196~148cm;④148~54cm,54~0cm,可能代表河西走廊西部地区晚更新世末至全新世以来4个气候冷干-暖湿波动周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粒度特征 古气候环境 安西古沼泽 河西走廊西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祁连山北缘—河西走廊西段晚新生代逆冲推覆断裂发育模式 被引量:15
5
作者 陈柏林 王春宇 +1 位作者 崔玲玲 刘建民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260-277,共18页
祁连山北缘—河西走廊西段地处青藏高原东北缘,是我国新构造活动最强烈的地区之一。通过野外对研究区主要活动断裂的调查研究、结合年代学测试和综合分析,认为祁连山北缘—河西走廊西段地区的旱峡—大黄沟断裂、玉门断裂、新民堡断裂和... 祁连山北缘—河西走廊西段地处青藏高原东北缘,是我国新构造活动最强烈的地区之一。通过野外对研究区主要活动断裂的调查研究、结合年代学测试和综合分析,认为祁连山北缘—河西走廊西段地区的旱峡—大黄沟断裂、玉门断裂、新民堡断裂和阴洼山断裂都是晚更新世至全新世活动断裂。旱峡—大黄沟断裂形成于中新世晚期,一直活动至今;玉门断裂形成于上新世早期,在距今7.6ka左右和3.2ka左右发生过2次强烈的新构造活动(古地震),也是2002年玉门地震的发震断裂;阴洼山断裂形成于上新世晚期(3.0Ma左右),在距今19.9~21.0ka、8.6~10.0ka、4.1~5.0ka发生过3次强烈的新构造活动,也可能是1785年惠民堡(现新民堡)地震的发震断裂;但是位于近盆地中心的新民堡断裂形成时代明显晚的多,起始于中更新世晚期(0.17Ma左右),在距今28.3ka、4.4ka和1.2ka左右发生过强烈的3次新构造活动。在运动形式上,上述4条断裂均为自南南西向北北东的逆冲推覆。在变形性质上,新民堡断裂以非地震性的蠕滑为主,其他3条断裂主要为地震性的粘滑变形。在祁连山北缘—河西走廊西段的北北东剖面上,逆冲推覆断裂表现为前展-后展复合发育模式,即形成时代最新的是位于酒西盆地中心的新民堡断裂,在酒西盆地中心以南部分的剖面中断裂发育为前展式,由祁连山腹地向河西走廊盆地中心断裂形成时代越来越新,而酒西盆地中心以北部分的剖面中断裂发育为后展式,即从盆地中心到盆地北缘断裂形成时代越来越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活动断裂 晚新生代 逆冲推覆 发育模式 祁连山北缘—河西走廊西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河西走廊西段南北向左行逆冲活动断裂的发现及其意义 被引量:4
6
作者 陈柏林 王春宇 崔玲玲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7期937-945,共9页
在河西走廊西段酒西盆地中心偏北部的阴洼山西侧发现了南北走向的阴洼山西缘左行逆冲断裂。该断裂长约4km,近南北走向,倾向东,倾角中等,是发育于北西向阴洼山右行逆冲断裂近北西端部附近的一条次级活动断裂。沿该断裂奥陶系灰绿色浅变... 在河西走廊西段酒西盆地中心偏北部的阴洼山西侧发现了南北走向的阴洼山西缘左行逆冲断裂。该断裂长约4km,近南北走向,倾向东,倾角中等,是发育于北西向阴洼山右行逆冲断裂近北西端部附近的一条次级活动断裂。沿该断裂奥陶系灰绿色浅变质砂岩逆冲于白垩系紫红色砂砾岩、新近系橘红色泥岩和晚第四纪上更新世末期松散坡积层(热释光年龄10.3ka)之上。在剖面上断裂表现为自东向西的逆冲作用,其最新一次新构造活动时间在全新世中晚期(距今3~5ka)。在平面上该断裂断错自东向西从阴洼山山体流水流向西侧低丘斜坡戈壁地带的小冲沟致使冲沟呈"S"形拐折,反映出断裂具有明显的左行走滑。该断裂沿断层面的左行斜冲总位移达3000m,其中垂向位移为1800m左右,与阴洼山断裂垂向位移及阴洼山隆升幅度相当。该断裂的形成是阴洼山断裂右行逆冲活动所引起的局部构造应力场作用的结果,也对阴洼山断裂右行逆冲所形成的巨大位移在短距离内起到了消减和平衡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新世构造活动 南北向 左行逆冲 阴洼山西缘断裂 河西走廊西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祁连山-河西走廊西段强震复发概率模型及强震潜势评估 被引量:1
7
作者 庞炜 谢超 +2 位作者 李瑞莎 张佩 路珍 《震灾防御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272-282,共11页
祁连山-河西走廊西段构造区发育多条重要活动断裂,多年来已积累较丰富的古地震研究的成果。本文在前人研究基础上,结合历史地震数据等,从定量化强震复发间隔T与平均复发间隔T_(a)入手,将其比值(T/T_(a))进行数学处理,借鉴NB模型的思路,... 祁连山-河西走廊西段构造区发育多条重要活动断裂,多年来已积累较丰富的古地震研究的成果。本文在前人研究基础上,结合历史地震数据等,从定量化强震复发间隔T与平均复发间隔T_(a)入手,将其比值(T/T_(a))进行数学处理,借鉴NB模型的思路,建立祁连山-河西走廊西段构造区模型,进而对强震潜势进行评估。结果表明:祁连山-河西走廊西段构造区内未来可能的强震发生地点是榆木山北缘断裂芦泉河-九个泉段和榆木山东缘断裂梨园河口-黑河口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祁连山-河西走廊西段 强震 概率分布 T/T_(a)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水西调根本解决河西走廊资源性缺水的战略对策——阻止民勤成为第二个罗布泊
8
作者 陈传友 胡长顺 姚治君 《南水北调与水利科技》 CAS CSCD 2005年第1期25-27,共3页
河西走廊是我国西部一块重要战略要地。解决水问题成为当地生产中的重中之重。通过研究,拟通过南水西调全面解决河西走廊地区的用水问题。方案引水近到河西,如有必要远可入新疆,亦可为现有西线补水。取水尽量减少或降低高坝大库,利用水... 河西走廊是我国西部一块重要战略要地。解决水问题成为当地生产中的重中之重。通过研究,拟通过南水西调全面解决河西走廊地区的用水问题。方案引水近到河西,如有必要远可入新疆,亦可为现有西线补水。取水尽量减少或降低高坝大库,利用水流特点调水,充分发挥水流的作用,保证发电供水。从而改善北方电力结构,节省煤炭,改善大气环境,有利生态环境改良。由于水流走线高,可大面积植树造林,严防沙漠南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水西调 河西走廊 资源性缺水 战略对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河西走廊西端花海断裂晚第四纪活动特征 被引量:1
9
作者 哈广浩 朱孟浩 +1 位作者 闵伟 任治坤 《地震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592-604,共13页
花海断裂是位于河西走廊西端阿尔金断裂系北侧花海盆地内的一条活动断裂,对该断裂活动性的认识不仅有助于评估该区的地震危险性,而且对深入理解青藏高原向北扩展过程中块体相互作用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遥感解译与地震地质调查表明,花... 花海断裂是位于河西走廊西端阿尔金断裂系北侧花海盆地内的一条活动断裂,对该断裂活动性的认识不仅有助于评估该区的地震危险性,而且对深入理解青藏高原向北扩展过程中块体相互作用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遥感解译与地震地质调查表明,花海断裂仅局限于花海盆地内,长度约25 km。断裂走向NNW,南端起自花海镇以南,向北经小泉、大泉、双泉子后穿过山水河,向北逐渐消失在北山山前大型冲积扇前。地貌上,花海断裂南部表现为线性延伸的断层陡坎,北段构成了风成砂丘与冲洪积扇的界线。在断裂北段跨断层陡坎进行了探槽开挖,探槽揭露和光释光年代学测试结果表明,该断裂最新一次古地震事件的时间距今约5万年,全新世以来没有明显的活动迹象,为晚更新世活动断裂。结合陡坎位错分析,花海断裂晚第四纪以来垂直滑动速率小于0.03 mm/a。区域大地构造动力学背景分析表明,花海断裂是在青藏高原向北扩展作用下盆地内形成的次一级活动断裂,是高原外围块体对青藏高原向外扩展的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西走廊西端 青藏高原东北缘 花海断裂 活动断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河西走廊西部近41年5—9月降水特征分析 被引量:5
10
作者 李健 陈丽娜 +1 位作者 陶生才 张文军 《湖北农业科学》 2020年第9期60-64,共5页
利用位于河西走廊西部的酒泉市7个国家自动气象站1976—2016年5—9月逐日20:00—20:00降水资料,运用统计学方法,研究酒泉市降水雨日、雨量以及极端降水事件的时空分布特征和变化趋势。结果表明,酒泉市小雨雨日最多,占总雨日的82.1%,5—... 利用位于河西走廊西部的酒泉市7个国家自动气象站1976—2016年5—9月逐日20:00—20:00降水资料,运用统计学方法,研究酒泉市降水雨日、雨量以及极端降水事件的时空分布特征和变化趋势。结果表明,酒泉市小雨雨日最多,占总雨日的82.1%,5—9月雨量将近1/3是由小雨提供的,2/3是由中雨以上的降水提供的。各级雨日(量)的空间分布特点是,最多的是肃北,最少的是敦煌,近41年酒泉极端降水事件绝对强度较小,相对强度较大,暴雨事件频次没有显著的线性趋势,稳定维持在0.1次/年左右,但其年际和年代际波动十分明显,无暴雨事件的时间分布较为分散,在每个年代都有出现,另外在2011—2016年8—9月没有极端降水事件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雨日 分级降水 有效降水 极端降水 河西走廊西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