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3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Prediction of wax precipitation region in wellbore during deep water oil well testing 被引量:1
1
作者 GAO Yonghai LIU Kai +4 位作者 ZHAO Xinxin LI Hao CUI Yanchun XIN Guizhen SUN Baojiang 《Petroleum Exploration and Development》 2018年第2期351-357,共7页
During deep water oil well testing, the low temperature environment is easy to cause wax precipitation, which affects the normal operation of the test and increases operating costs and risks. Therefore, a numerical me... During deep water oil well testing, the low temperature environment is easy to cause wax precipitation, which affects the normal operation of the test and increases operating costs and risks. Therefore, a numerical method for predicting the wax precipitation region in oil strings was proposed based on the temperature and pressure fields of deep water test string and the wax precipitation calculation model. And the factors affecting the wax precipitation region were analyzed.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wax precipitation region decreases with the increase of production rate, and increases with the decrease of geothermal gradient, increase of water depth and drop of water-cut of produced fluid, and increases slightly with the increase of formation pressure. Due to the effect of temperature and pressure fields, wax precipitation region is large in test strings at the beginning of well production. Wax precipitation region gradually increases with the increase of shut-in time. These conclusions can guide wax prevention during the testing of deep water oil well, to ensure the success of the tes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eep water OIL and gas development OIL well testing wellbore WAX PRECIPITATION temperature FIELD pressure FIELD WAX PRECIPITATION region PREDICTIO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pplication of a Method for Calculating the Organic Carbon Content by Well Logs to Faulted Basins
2
作者 SunJianping LiuLuofu +2 位作者 PangXiongqi GongGuangsheng LiFengjun 《Petroleum Science》 SCIE CAS CSCD 2005年第2期76-81,共6页
The source rock model used in this project was developed by French Petroleum Research Institute. The total organic carbon content was estimated primarily and directly by using continuous conventional logging curves (s... The source rock model used in this project was developed by French Petroleum Research Institute. The total organic carbon content was estimated primarily and directly by using continuous conventional logging curves (such as sonic and resistivity curves), which are calibrated through the laboratory analysis data of organic carbon of cores, cuttings or sidewall cores. Regional evaluations have been carried out in downwarping basins abroad. The Haila′er Basin is a faulted basin and the evaluation of such a basin is a new subject. On the basis of a regional evaluation method for the downwarping basins, a new method suitable to faulted basins was developed. The effect is satisfactory when this new method is applied to the Wu′erxun Sag and the Bei′er Sa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aila′er Basin Wu′erxun and Bei′er sags well logs organic carbon content regional evaluation contour map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Well-posedness of the time-varying linear electromagnetic initial-boundary value proble
3
作者 谢莉 雷银照 《Chinese Physics B》 SCIE EI CAS CSCD 2007年第9期2523-2536,共14页
The well-posedness of the initial-boundary value problem of the time-varying linear electromagnetic field in a multi-medium region is investigated. Function spaces are defined, with Faraday's law of electromagnetic i... The well-posedness of the initial-boundary value problem of the time-varying linear electromagnetic field in a multi-medium region is investigated. Function spaces are defined, with Faraday's law of electromagnetic induction and the initial-boundary conditions considered as constraints. Gauss's formula applied to a multi-medium region is used to derive the energy-estimating inequality. After converting the initial-boundary conditions into homogeneous ones and analysing the characteristics of an operator introduced according to the total current law, the existence, uniqueness and stability of the weak solution to the initial-boundary value problem of the time-varying linear electromagnetic field are prov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well-POSEDNESS initial-boundary value problem multi-medium region Maxwell's equation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顺北超深断溶体储层典型试井曲线特征及类别
4
作者 张宁 李宗宇 +2 位作者 张云 聂仁仕 李景舜 《西南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15-122,共8页
顺北地区超深断溶体储层主要发育有裂缝及片状洞穴,采用可横向穿越缝洞储集体的水平井进行开发,其试井曲线形态特征复杂多变。依据井筒和表皮效应结束后的中期试井曲线的典型特征,将顺北地区实测试井曲线分成了3个大类。该3大类试井曲... 顺北地区超深断溶体储层主要发育有裂缝及片状洞穴,采用可横向穿越缝洞储集体的水平井进行开发,其试井曲线形态特征复杂多变。依据井筒和表皮效应结束后的中期试井曲线的典型特征,将顺北地区实测试井曲线分成了3个大类。该3大类试井曲线特征直接反映了井与缝洞储集体的不同接触关系。再根据后期的试井形态特征,将顺北地区实测试井曲线细分成了9个亚类,不同的亚类试井曲线特征明显不同,是井外围缝洞发育状况变化的试井曲线响应。最后,提出了与试井曲线特征相对应的3大类9个亚类的试井解释评价物理模型。本文研究成果可用于指导顺北地区的试井分析与试井研究工作,亦可为其他深层断溶体储层的试井研究提供借鉴与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顺北地区 深层油气藏 断溶体 洞穴 试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煤矿井上下联合抽采瓦斯关键技术研究及应用 被引量:1
5
作者 杨献伟 郭寿松 付军辉 《煤炭技术》 CAS 2024年第1期143-147,共5页
为解决煤矿井下压裂增透效果较差难以高效抽采瓦斯的问题,提出了煤矿井上下联合抽采瓦斯的模式,建立了基于地面井与井下钻孔抽采的方法;利用地面老井和井下钻孔通道,形成了一套长距离、多拐弯、大排量及可携砂的地面压裂井下对接技术。... 为解决煤矿井下压裂增透效果较差难以高效抽采瓦斯的问题,提出了煤矿井上下联合抽采瓦斯的模式,建立了基于地面井与井下钻孔抽采的方法;利用地面老井和井下钻孔通道,形成了一套长距离、多拐弯、大排量及可携砂的地面压裂井下对接技术。获得了水力压裂裂缝破裂扩展规律,给出了不同条件下煤层水力压裂裂缝形态,得到了压裂半径理论计算公式。提出了井上下联合地面井位置优选原则,给出了基于井上下联合的水力压裂设计方案。在寺河矿开展了井上下联合2个压裂孔的增透抽采试验,试验结果表明:1#压裂孔累积抽采量为50.31万m^(3),2#压裂孔的顺层考察孔2和顺层考察孔3抽采瓦斯纯量分别为238.35万m^(3)和129.29万m^(3),压裂孔及对比考察孔抽采效果分别提高6.34倍、43.8倍及31.37倍,压裂后平均抽采量比原始钻孔提高33.14倍,压裂后煤层具有较好的增透抽采效果。实现了井上下联合抽采瓦斯,对于同类型的矿井具有较好的指导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井上下联合 水力压裂 区域增透 瓦斯抽采 压裂半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域文化传承下的综合康养社区规划与适老居住建筑设计教学探讨
6
作者 刘九菊 李国鹏 +1 位作者 李世芬 曲艺 《建筑与文化》 2024年第5期11-12,共2页
建筑学住宅设计及住区规划课程以“适老与更新——既有建筑改造前提下的综合康养社区规划与适老居住建筑设计”为主题,赛教结合,通过实地调研、定性、定量分析等环节,尝试引导学生关注社会、人文、环境。课程强化问题导向,并将社区规划... 建筑学住宅设计及住区规划课程以“适老与更新——既有建筑改造前提下的综合康养社区规划与适老居住建筑设计”为主题,赛教结合,通过实地调研、定性、定量分析等环节,尝试引导学生关注社会、人文、环境。课程强化问题导向,并将社区规划与居住建筑设计与所属地域文化相融合,以培养学生规划与建筑设计中的适老化设计能力。该探索可以为建筑设计教学改革尝试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综合康养社区 适老居住建筑 地域文化传承 建筑设计教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石化集团川渝地区井控技术现状及展望 被引量:2
7
作者 李真祥 朱弘 《钻采工艺》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29-34,共6页
四川盆地及其周缘是中国石化勘探开发的重要领域,向深层、超深层进军是一个重要的发展方向。从普光到元坝再到通南巴、川南深层是近年来勘探发展的主线,地层压力从70 MPa(普光、元坝)到100 MPa(普光外围、通南巴长兴组以上地层)再到150 ... 四川盆地及其周缘是中国石化勘探开发的重要领域,向深层、超深层进军是一个重要的发展方向。从普光到元坝再到通南巴、川南深层是近年来勘探发展的主线,地层压力从70 MPa(普光、元坝)到100 MPa(普光外围、通南巴长兴组以上地层)再到150 MPa(元坝和通南巴深层),超深层钻井和油气测试技术面临严峻的挑战,井控安全风险大。气藏具有“超深、超高温、高压、高含硫、高产”特征,工程地质环境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原有的井控设备已经难以完全满足生产需要,有必要进行专题攻关。中国石化集团通过长期科研技术攻关与推广应用,在超深井钻井、超深层页岩气井压裂、断缝体安全钻进等井控安全领域积累了大量宝贵经验,技术水平和设备保障能力大幅提升,为“深地工程”的顺利实施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川渝地区 井控 中国石化 超深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土丘陵沟壑区村庄生态系统服务对人类福祉的影响机理——以陕西省米脂县为例 被引量:2
8
作者 刘迪 陈海 +2 位作者 王麒菲 张杰 石金鑫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69-78,共10页
[目的]在生态脆弱区,探究村庄生态系统服务对人类福祉的影响机理,为推动区域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方法]以黄土丘陵沟壑区陕西省米脂县为例,基于生物物理指标、人类需求理论分别评估村庄服务与福祉,分析了两者的空间分布。基于结构方程... [目的]在生态脆弱区,探究村庄生态系统服务对人类福祉的影响机理,为推动区域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方法]以黄土丘陵沟壑区陕西省米脂县为例,基于生物物理指标、人类需求理论分别评估村庄服务与福祉,分析了两者的空间分布。基于结构方程模型揭示了村庄禀赋视角下村庄服务对福祉的影响机理。[结果](1)作物和肉类空间分布相近,水果供给呈集中分布;高土壤保持村庄分布于南部丘陵,水源涵养和生境质量均西部高于东部;景观美学东部高于西部,高休闲娱乐村庄集中于城镇区。(2)村庄各需求、福祉空间分布差异较大。高福祉村庄包括川道村、多数乡镇中心村、乡村振兴示范村;低福祉村庄主要位于东西部丘陵,需政府重点关注。(3)村庄服务对福祉产生正向影响,作物、肉类、水源涵养是影响村庄福祉的关键服务。村庄禀赋对服务、福祉产生正向影响,且村庄禀赋通过提高村庄ES间接改善村庄福祉水平。高程是关键的自然禀赋,非文盲率和老龄化率是关键的社会禀赋;距县城距离是关键的区位禀赋。[结论]村庄服务与福祉空间差异明显,禀赋—服务—福祉的影响路径显著。依据空间差异与路径差异施策,是提升生态系统服务福祉贡献的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系统服务 人类福祉 空间分异 影响机理 黄土丘陵沟壑区 陕西省米脂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位离层水害突水危险性区域预测方法
9
作者 秦庆举 刘梦楠 +4 位作者 孔英权 周宇 刘文武 韩昌民 乔伟 《煤炭科学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368-381,共14页
以黄陇煤田招贤煤矿为例,提出了一种考虑主观决策、客观统计和变权理论修正的离层水害区域危险性预测方法。选取煤层厚度、含水层渗透系数、含水层厚度、含水层单位涌水量、含水层距煤层距离、含水层水头高度、构造、近场顶板岩层泥岩... 以黄陇煤田招贤煤矿为例,提出了一种考虑主观决策、客观统计和变权理论修正的离层水害区域危险性预测方法。选取煤层厚度、含水层渗透系数、含水层厚度、含水层单位涌水量、含水层距煤层距离、含水层水头高度、构造、近场顶板岩层泥岩累计厚度等8个主要因素,在层次分析法(AHP)和熵权法(EWM)的基础上,使用变权法(VWM)对常权值修正,建立了招贤一采区离层突水危险性评价数学模型,得到开采前一采区离层突水危险性综合评价指标。结合招贤工程地质条件,采用地面抽排孔控制离层致灾水源。结果表明:提出的基于AHP-EWM-VWM的高位离层突水区域危险性预测方法可以较为准确地定位突水高风险区,综合权重评价结果表明,降低含水层水位高度是防控离层水害的关键措施;实际开展的地面抽排孔抽水有效降低了采区离层突水风险,证明研究对侏罗系煤田离层水害有效防治具有良好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位离层 突水因素 层次分析-熵权-变权法 水害预测 群孔抽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山西晋中地区地下水取水井空间分布特征分析
10
作者 吴伟伟 孟佩 《水资源开发与管理》 2024年第1期8-14,29,共8页
为实现水资源统一管理、合理开发利用地下水资源,对晋中地区地下水取水井进行了调查研究,并通过规模、用途、密度、地形地貌、地下水类型、行政区划、水资源分区七大类分类分析了空间分布特征。结果表明,晋中取水井以规模以上机电井为主... 为实现水资源统一管理、合理开发利用地下水资源,对晋中地区地下水取水井进行了调查研究,并通过规模、用途、密度、地形地貌、地下水类型、行政区划、水资源分区七大类分类分析了空间分布特征。结果表明,晋中取水井以规模以上机电井为主,开采深度以100(含)~200m为主,成井时间以1991—2022年为主,整体属低密度区,但平川区规模以上机电井密度较高,存在取水井空间分布不平衡、开采深度较深、平川区超采、超采和潜力并存等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下水取水井 规模以上机电井 规模以下机电井 人力井 空间分布 晋中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川东地区生物礁测井预测方法研究 被引量:21
11
作者 任兴国 罗利 +1 位作者 姚声贤 张树东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1期41-43,共3页
通过测井及地质资料分析,发现川东地区三叠系飞仙关组底部的泥岩纯度及厚度与下伏二叠系长兴组是否发育生物礁有密切联系,其原因是存在长兴组生物礁的地点为局部正地形,处于相对高能沉积环境,导致泥岩沉积少且不纯,因而可以根据飞仙关... 通过测井及地质资料分析,发现川东地区三叠系飞仙关组底部的泥岩纯度及厚度与下伏二叠系长兴组是否发育生物礁有密切联系,其原因是存在长兴组生物礁的地点为局部正地形,处于相对高能沉积环境,导致泥岩沉积少且不纯,因而可以根据飞仙关组底部沉积物的岩石类型和厚度来预测长兴组生物礁纵向分布。将单井测井解释的生物礁与组合式地震成像测井(CSI)资料异常区对比,根据CSI测井资料异常可预测生物礁的横向展布,并对云安14井生物礁分布作了预测。在五百梯构造长兴组生物礁体分布研究中,用地层倾角矢量点的红模式预测生物礁的主体方位,用CSI测井资料和克里金技术恢复其形态,据此预报天东71井、天东72井、天东76井在长兴组将钻遇生物礁。五百梯构造目前仅天东72井钻入长兴组,证实该井点处存在长兴组生物礁,表明多种测井方法相结合研究生物礁的横向展布及规模是可行的,CSI测井技术有明显优势。图3表2(邹冬平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礁 测井 油气勘探 预测方法 气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渗透压裂井非对称区域三线性渗流模型 被引量:4
12
作者 贾永禄 邓祺 +2 位作者 聂仁仕 蔡明金 王一丞 《西南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95-102,共8页
建立了低渗透压裂井非对称区域三线性渗流模型,与传统的理想对称区域模型相比,新模型考虑了更为复杂的模型条件——考虑启动压力梯度和各种非对称边界组合的影响。利用拉普拉斯变换对模型进行了求解,得到了井底压力在拉普拉斯空间的表达... 建立了低渗透压裂井非对称区域三线性渗流模型,与传统的理想对称区域模型相比,新模型考虑了更为复杂的模型条件——考虑启动压力梯度和各种非对称边界组合的影响。利用拉普拉斯变换对模型进行了求解,得到了井底压力在拉普拉斯空间的表达式,再利用数值反演,获得了试井分析样版曲线。新模型试井样版曲线与传统模型明显不同:考虑启动压力梯度的压力及压力导数曲线后期呈上升趋势,启动压力梯度越大,曲线上升时间越早、上升位置越高;非对称区域边界条数以及边界与压裂裂缝的相对位置(垂直或平行)对试井曲线有显著的影响,边界条数越多,上翘幅度越大;相同情况下(边界类型和无因次边界距离相同)不同位置(垂直或平行)的边界反映在曲线上存在明显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压裂井 启动压力梯度 非对称区域 试井 样版曲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轮古西地区碳酸盐岩油藏特征与失利井研究 被引量:16
13
作者 孟书翠 朱光有 +2 位作者 金强 张水昌 胡剑风 《西南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27-35,共9页
以塔里木盆地塔北地区轮南西部奥陶系碳酸盐岩潜山风化壳油藏为例,通过对工区20多口探井的地质、测井资料以及地球化学分析化验资料的系统分析,研究了轮南西部轮古西地区碳酸盐岩油藏特点、成藏特征以及勘探失利原因。认为轮古西地区奥... 以塔里木盆地塔北地区轮南西部奥陶系碳酸盐岩潜山风化壳油藏为例,通过对工区20多口探井的地质、测井资料以及地球化学分析化验资料的系统分析,研究了轮南西部轮古西地区碳酸盐岩油藏特点、成藏特征以及勘探失利原因。认为轮古西地区奥陶系鹰山组为主要含油层系,油气分布在风化壳面以下180m范围内,以晶间孔、粒内溶蚀孔以及各种构造缝和溶蚀缝为主要储集空间;晚海西期油气充注成藏,之后经历构造抬升,油气遭受强烈生物降解,原油具有高密度、高黏度、高沥青质、高蜡、高含硫、低饱芳比的特征;钻探失利的主要原因可归结为碳酸盐岩储层强烈的非均质性、圈闭的落实程度差、岩溶缝洞体系内复杂的油水分布关系、地震资料解释精度低等。古地貌、岩溶储层、断层是油气富集的主控因素,在深大断裂带附近,古岩溶、裂缝与溶洞发育区,油气产能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酸盐岩 油气成藏 储层非均质性 失利井 轮古西 塔里木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安塞油田坪桥水平井区储层精细描述 被引量:9
14
作者 李恕军 吴胜和 《西安石油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2000年第4期8-12,共5页
安塞油田坪桥水平井区长 6 1 1 小层为典型特低渗储层 ,主要沉积类型为三角洲前缘分流河道和分流间微相 ,通过对取心井的岩电关系分析 ,建立了岩石相测井解释模型 .在储层特征分析基础上 ,对水平井区长 6 1 1 小层完成了三维储层建模 ,... 安塞油田坪桥水平井区长 6 1 1 小层为典型特低渗储层 ,主要沉积类型为三角洲前缘分流河道和分流间微相 ,通过对取心井的岩电关系分析 ,建立了岩石相测井解释模型 .在储层特征分析基础上 ,对水平井区长 6 1 1 小层完成了三维储层建模 ,内容包括井模型研究、三维构造建模、三维流动单元建模及三维岩石物理参数建模 .该区特低渗储层呈“叠合状”和“离散状”分布模式 ,所建三维流动单元模型及三维储层参数模型较客观地反映了地下储层特征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塞油田 水平井区 地质建模储层描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清香型烤烟新品种(系)生产试验 被引量:3
15
作者 廖晓萍 徐辰生 肖鹏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0X期11-14,共4页
通过对CB-1、F1-35、9804等3个清香型烤烟品种的对比试验,结果表明:9804整体表现最为稳定,F1-35经济性状表现最优;F1-35和9804烘烤性均优于CB-1,9804和F1-35均较耐肥,高施肥水平下的综合表现优于中、低施肥水平.
关键词 烤烟 清香型 良种区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淮海井灌区可持续发展的思考 被引量:6
16
作者 刘丽艳 李远华 吴玉芹 《中国农村水利水电》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2期1-3,共3页
黄淮海流域水土资源组合的严重错位使该区实现以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支撑农业及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的目标面临严峻挑战。分析了黄淮海井灌区在国家粮食安全中的地位和作用 ,讨论了目前井灌区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所面临的严峻形势 ,针对制... 黄淮海流域水土资源组合的严重错位使该区实现以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支撑农业及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的目标面临严峻挑战。分析了黄淮海井灌区在国家粮食安全中的地位和作用 ,讨论了目前井灌区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所面临的严峻形势 ,针对制约井灌区可持续发展的主要问题 ,提出了井灌区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对策和保障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淮海流域 井灌区 可持续发展 水资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庆长垣油田密井网区井震结合储层描述方法 被引量:5
17
作者 蔡东梅 韩阳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148-153,共6页
大庆长垣油田在纵向上存在河道砂体井网控制程度低、井间砂体预测及组合精度不高等问题。应用三维地震储层预测成果和密井网资料,在萨中油田北一区断东萨葡高油层采用井震结合的储层精细描述方法实现了由"沉积模式指导"的定... 大庆长垣油田在纵向上存在河道砂体井网控制程度低、井间砂体预测及组合精度不高等问题。应用三维地震储层预测成果和密井网资料,在萨中油田北一区断东萨葡高油层采用井震结合的储层精细描述方法实现了由"沉积模式指导"的定性描述到"地震趋势引导"的半定量描述河道砂。结果表明:井震结合后河道砂体的井间预测精度明显提高,河道边界及平面走向预测结果更加接近地下实际,对油田开发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密井网区 储层精细描述 地震趋势引导 河道砂体展布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点地质统计学在储层相建模中的应用 被引量:8
18
作者 刘超 谢传礼 +1 位作者 Yannick Tepinhi 汪磊 《断块油气田》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760-764,共5页
针对渤南油田五六区沙三段4砂组2小层(Es342)储层砂体形态弯曲、分叉、砂体规模与展布变化大的特点,利用多点地质统计学建模法对研究层位进行沉积微相模拟。在该区密集井网区精细地层研究的基础上,统计扇三角洲前缘水下分流河道与河口... 针对渤南油田五六区沙三段4砂组2小层(Es342)储层砂体形态弯曲、分叉、砂体规模与展布变化大的特点,利用多点地质统计学建模法对研究层位进行沉积微相模拟。在该区密集井网区精细地层研究的基础上,统计扇三角洲前缘水下分流河道与河口坝砂体长、宽定量数据,结合储层地质知识库的研究,确立不同微相的平面形态与空间组合特征,依此建立定量训练图像。在此基础上,利用SNESIM算法对研究区扇三角洲前缘进行沉积微相模拟。模拟结果表明,利用多点地质统计方法,能够很好地模拟出扇三角洲前缘水下分流河道与河口坝的空间形态特征,得到符合地质意义的沉积微相模型。研究区密集井网的定量研究和训练图像的建立,可以丰富地质知识库,为类似地区利用多点地质统计学进行储层相建模时训练图像的建立提供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点地质统计学 训练图像 密井网区 储层地质知识库 扇三角洲前缘 渤南油田五六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冷水灌溉对水稻的不利影响及现有的防治措施 被引量:5
19
作者 门宝辉 梁川 +1 位作者 付强 刘庆华 《农业系统科学与综合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146-148,共3页
针对建三江地区井灌水稻的现状 ,介绍了冷水灌溉对水稻的不利影响 ,希望通过水利措施来提高冷水入田前的水温 ,以防止井灌水稻区冷水害的发生 ,对促进黑龙江省井灌水稻的发展和农业向质量效益型方向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同时还介绍... 针对建三江地区井灌水稻的现状 ,介绍了冷水灌溉对水稻的不利影响 ,希望通过水利措施来提高冷水入田前的水温 ,以防止井灌水稻区冷水害的发生 ,对促进黑龙江省井灌水稻的发展和农业向质量效益型方向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同时还介绍了现有的冷水增温措施 ,供井灌水稻区生产实践参考。图 4 ,参 1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冷水灌溉 水稻 不利影响 防治措施 井灌水稻区 水利措施 冷水害 质量效益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集二矿1号煤层220106工作面底板灰岩地面超前区域探查治理及效果评价 被引量:16
20
作者 许超 《中国矿业》 2021年第4期120-127,133,共9页
淮南煤田是典型的华北型煤田,中煤新集能源股份有限公司新集二矿位于淮南煤田的南部,该矿区山西组1号煤层处于"高水压薄阻水层"环境,开采过程中受下伏高压灰岩岩溶承压水的威胁,加之矿区独特的地理构造位置,形成了叠加大规模... 淮南煤田是典型的华北型煤田,中煤新集能源股份有限公司新集二矿位于淮南煤田的南部,该矿区山西组1号煤层处于"高水压薄阻水层"环境,开采过程中受下伏高压灰岩岩溶承压水的威胁,加之矿区独特的地理构造位置,形成了叠加大规模逆冲断层的多种垂向隐伏构造格局,因受煤系地层上覆巨厚推覆体片麻岩和寒武系高屏蔽及地表水体的影响,地面三维地震勘探效果不佳,难以查明1号煤层组至底板灰岩强含水层的垂向导(含)水通道,因此上述因素的叠加加剧了煤炭资源安全开采的水害威胁,提升了采煤事故发生概率。矿方结合采掘规划,严格按照相关要求,对受高压奥灰水威胁的1号煤层220106工作面开展了地面超前区域探查治理工程,以期采用多分支水平定向井工艺,在工作面内区域探查隐伏导水构造,并通过高压水泥注浆的方式进行封堵,达到工作面安全掘进与回采的目的。本文重点对新集二矿1号煤层220106工作面底板灰岩地面超前区域探查治理工程及其效果进行评价,可为该工作面的掘进与回采提供依据,为本区类似工程的开展提供参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淮南煤田 华北型煤田 岩溶承压水 隐伏构造 多分支水平定向井 区域探查治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