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1篇文章
< 1 2 1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应急电源车派遣联合网络重构的电网故障预案
1
作者 谢敏 谢宇星 +4 位作者 董凯元 卢燕旋 张世平 宁楠 刘明波 《电网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3031-3041,I0109-I0114,共17页
在电网故障预案中,考虑应急电源车派遣与网络重构进行联合优化对故障进行恢复,可以防止失电孤电网的形成并大幅减少故障电网的停电成本。针对主配网故障,提出了应急电源车派遣联合网络重构的电网故障预案。首先,提出路径权值的概念并改... 在电网故障预案中,考虑应急电源车派遣与网络重构进行联合优化对故障进行恢复,可以防止失电孤电网的形成并大幅减少故障电网的停电成本。针对主配网故障,提出了应急电源车派遣联合网络重构的电网故障预案。首先,提出路径权值的概念并改进Dijkstra算法构建最短路径权值矩阵,建立电力-交通网耦合模型。其次,对应急电源车派遣成本和网络重构成本进行量化,提出应急电源车派遣模型和网络重构模型。然后,基于电力-交通网耦合模型与故障恢复元件模型,考虑主配网协同优化,以网损、购电成本、停电成本、应急电源车派遣成本、网络重构成本为优化目标,提出了应急电源车派遣联合网络重构的电网故障预案模型。最后,通过算例分析进行验证,结果表明,联合应急电源车派遣和网络重构的电网故障预案对不同电网故障场景均有显著的恢复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故障预案 应急电源车派遣 网络重构 联合优化 主配协同 最短路径权值矩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双中心MRI-DWI的深度学习模型预测急性缺血性卒中静脉溶栓治疗的预后价值 被引量:1
2
作者 杨欢 王文希 +3 位作者 张军 于洋 王占秋 吴磊 《磁共振成像》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95-103,共9页
目的构建基于MRI扩散加权成像(diffusion-weighted imaging,DWI)的深度学习模型,讨论其对急性缺血性卒中静脉溶栓治疗患者90天预后的预测价值。材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了2家医院进行静脉溶栓治疗的677名急性缺血性卒中(acute ischemic str... 目的构建基于MRI扩散加权成像(diffusion-weighted imaging,DWI)的深度学习模型,讨论其对急性缺血性卒中静脉溶栓治疗患者90天预后的预测价值。材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了2家医院进行静脉溶栓治疗的677名急性缺血性卒中(acute ischemic stroke,AIS)患者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通过影像储存和传输系统(picture archiving and communication systems,PACS)收集患者MRI-DWI图像,使用深度神经网络提取患者图像特征。我们将数据集1(医院1)随机分为训练集(70%)和测试集(30%),建立基于临床特征(模型A)和MRI-DWI影像组学特征(模型B)的传统机器学习模型,基于MRI-DWI深度学习特征的深度学习模型(模型C)以及结合临床特征和深度学习特征的组合模型(模型D),预测AIS患者接受静脉溶栓治疗后90天预后[通过评估改良Rankin评分(modified Rankin Scale,mRS),评分<2分表示预后良好]。数据集2(医院2)用于外部验证。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及其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curve,AUC)评估模型的预测性能。为了比较不同模型的AUC值差异是否有统计学意义,进一步采用DeLong检验进行统计分析,评估各模型之间AUC差异的显著性。结果基于临床特征和DWI-MRI影像组学特征的机器学习模型A和模型B以及深度学习模型C的AUC分别为0.705[95%置信区间(confidence interval,CI):0.613~0.792]、0.846(95%CI:0.777~0.906)和0.877(95%CI:0.811~0.934)。结合临床和深度学习特征的组合模型D在预测AIS患者静脉溶栓后90天预后方面表现出显著优势,其AUC值为0.930(95%CI:0.890~0.963)。此外,深度学习模型在外部验证数据集中同样显示出良好的性能,模型C和模型D的AUC分别为0.887(95%CI:0.798~0.960)和0.947(95%CI:0.891~0.984)。结论基于MRI-DWI的影像组学特征在预测接受静脉溶栓治疗的AIS患者的90天预后中发挥重要作用。深度学习方法在AIS溶栓治疗预后的预测模型中优于传统机器学习方法。结合临床特征和MRI-DWI特征的深度学习模型可为临床个性化评估AIS患者预后及制订治疗方案提供有力工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缺血性卒中 预后模型 机器学习 深度学习 影像组学 磁共振成像 扩散加权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DWI联合3D-ASL检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缺血半暗带
3
作者 曹爽 柳琦 +1 位作者 赵亚娥 徐长青 《中国医学计算机成像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8-13,共6页
目的:探讨弥散加权成像(DWI)联合磁共振三维动脉自旋标记(3D-ASL)灌注成像检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患者缺血半暗带(IP)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将2020年8月—2024年8月间本院收治的87例AIS患者(均完成磁共振DWI和3D-ASL灌注成像检查)纳... 目的:探讨弥散加权成像(DWI)联合磁共振三维动脉自旋标记(3D-ASL)灌注成像检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患者缺血半暗带(IP)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将2020年8月—2024年8月间本院收治的87例AIS患者(均完成磁共振DWI和3D-ASL灌注成像检查)纳入回顾性分析.将3D-ASL影像显示的灌注异常区面积减去DWI影像显示的异常信号区面积定义为IP区,统计两种方法结合对AIS患者IP的检出情况.比较患者脑梗死核心区、IP区与健侧镜像区表观弥散系数(ADC)与脑血流量(CBF)的差异.采用北美症状性颈动脉内膜切除试验狭窄分级法(North American Symtomatic Carotid Endarterectomy Trail,NASCET)对患者颈内动脉分支血管狭窄情况进行分级.结果:87例AIS患者中,DWI均检出脑梗死灶,3D-ASL灌注成像检出75例灌注异常,其中61例灌注异常面积>DWI显示的梗死面积(即存在IP区),两者联合对IP的检出率为70.11%(61/87).与健侧镜像区比较,IP区和梗死核心区的ADC与CBF值均降低,且梗死核心区最低(P<0.05).检测出IP区的61例AIS患者,其血管狭窄程度以0级(闭塞)、1级(局部闭塞)为主;余未检出IP区的灌注异常患者则以3级血管狭窄(狭窄<50%)为主.结论:DWI联合磁共振3D-ASL灌注成像能够帮助判断IP的存在及其位置,对指导治疗有一定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 弥散加权成像 缺血半暗带 血管狭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磁敏感血管征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疾病中的研究进展
4
作者 耿悦 陈雨昂 +2 位作者 张蜜 李俊晨 谈炎欢 《磁共振成像》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98-203,共6页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是当前全球范围内的公共问题,具有高致残率和致死率,在我国已成为首要死亡原因,且中青年发病率逐年攀升。该疾病的最主要病因是血栓形成导致的血管闭塞,因此血栓的早期发现和成分预测对临床治疗策略的选择至关重要。磁...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是当前全球范围内的公共问题,具有高致残率和致死率,在我国已成为首要死亡原因,且中青年发病率逐年攀升。该疾病的最主要病因是血栓形成导致的血管闭塞,因此血栓的早期发现和成分预测对临床治疗策略的选择至关重要。磁敏感加权成像的磁敏感血管征对动脉内血栓具有高度的敏感性和特异性,但并非所有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病例都会显示。现有研究尚未系统阐明磁敏感血管征的形成机制及其临床应用差异的原因,导致其诊断价值未被充分挖掘。本文就磁敏感血管征的形成原理以及其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应用进展(包括显示责任血管内血栓、判断卒中亚型及预后评估)予以梳理,分析当前挑战并提出未来发展方向,旨在为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诊疗方案提供借鉴。本文认为,未来研究需结合血栓生物标志物与磁敏感加权成像技术,建立磁敏感血管征显示的预测模型,并建议临床诊疗中整合多模态影像参数优化血栓特征分析,从而制订个体化再通治疗策略,最终提升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精准诊疗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 磁共振成像 磁敏感加权成像 磁敏感血管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体重调整腰围指数与新发脑卒中的关系:一项追踪10年的研究
5
作者 曹睿 张越洋 +2 位作者 李沛东 缪莹 万沁 《中国医学前沿杂志(电子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49-55,共7页
目的通过队列研究探寻中国四川省泸州地区人群中新型肥胖指标体重调整腰围指数(weight-adjusted waist index,WWI)与新发脑卒中之间的关系。方法本研究为一项前瞻性队列研究。纳入2011年参与中国心脏代谢疾病及肿瘤队列研究的流行病学... 目的通过队列研究探寻中国四川省泸州地区人群中新型肥胖指标体重调整腰围指数(weight-adjusted waist index,WWI)与新发脑卒中之间的关系。方法本研究为一项前瞻性队列研究。纳入2011年参与中国心脏代谢疾病及肿瘤队列研究的流行病学调查研究的四川省泸州地区人群4172例,进行了10年随访。采用了多变量逻辑回归模型、广义相加模型回归和平滑曲线拟合、同时使用线性回归模型计算阈值效应。比较了WWI相较于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BMI)、腰围(waist circumference,WC)对预测新发脑卒中的优势。结果所有参与者的WWI平均值为(10.97±3.10)cm/√kg。在受到完全校正的模型中,更高的WWI与新发脑卒中具有相关性(OR=1.056,95%CI:1.020~1.094)。即WWI每增加一个单位,脑卒中发生风险就会增加5.6%。在45岁及以上人群中,最高四分位数的参与者比最低四分位数参与者患脑卒中风险高84%。与WC、BMI在非线性关系上相比,WWI预测脑卒中能力更强。结论在四川省泸州地区45岁及以上的成年人中,WWI与患新发脑卒中的高风险呈正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体重调整腰围指数 肥胖 前瞻性队列研究 中国心脏代谢疾病及肿瘤队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MRI灌注成像的全脑及局部影像组学特征预测急性脑卒中预后的研究
6
作者 周啸虎 彭明洋 +3 位作者 王同兴 陈国中 殷信道 任军 《磁共振成像》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98-102,135,共6页
目的探讨MR灌注加权成像(perfusion weighted imaging,PWI)的局部特征和全脑特征在急性脑卒中血管内治疗后预后中的价值。材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在我院就诊的180例急性脑卒中患者的PWI图像。采用ITK-SNAP软件勾画Tmax图的灌注异常感兴趣... 目的探讨MR灌注加权成像(perfusion weighted imaging,PWI)的局部特征和全脑特征在急性脑卒中血管内治疗后预后中的价值。材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在我院就诊的180例急性脑卒中患者的PWI图像。采用ITK-SNAP软件勾画Tmax图的灌注异常感兴趣区,应用SPM软件自动分割Tmax图全脑区。应用AK软件分别提取局部和全脑特征并降维,通过支持向量机分类器构建急性脑卒中预后模型并寻找最优预测模型。结果经最小绝对收缩和选择算子(least absolute shrinkage and selection operator,LASSO)降维后与预后最相关的局部特征为6个、全脑特征为5个、联合局部和全脑的特征为10个。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基于局部和全脑特征构建的急性脑卒中预后预测模型的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curve,AUC)为0.900,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82.3%、89.1%,明显优于局部特征模型(AUC=0.706;Z=-3.248;P=0.001)和全脑特征模型(AUC=0.711;Z=-3.393;P<0.001)。结论联合局部和全脑的PWI特征可更为准确地预测急性脑卒中患者预后,为临床早期干预提供个性化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卒中 预后 灌注加权成像 磁共振成像 影像组学 机器学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缺血性卒中磁敏感血管征影响因素及临床应用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7
作者 阿娜古丽·阿不拉尼压孜 吴晓欣 +2 位作者 李骄星 李竹浩 盛文利 《中国卒中杂志》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077-1085,共9页
治疗时间窗内静脉溶栓及血管内治疗因可以降低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死亡率和致残率,是各国急性缺血性卒中指南推荐的Ⅰa级证据,但可能会引起血管再通失败和较严重的并发症。磁敏感血管征是T2*WI或SWI上,责任血管走行区域出现的低信号血管... 治疗时间窗内静脉溶栓及血管内治疗因可以降低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死亡率和致残率,是各国急性缺血性卒中指南推荐的Ⅰa级证据,但可能会引起血管再通失败和较严重的并发症。磁敏感血管征是T2*WI或SWI上,责任血管走行区域出现的低信号血管影。这种成像可以反映含铁血黄素含量,对血栓高度敏感。因此,磁敏感血管征可用于推测急性缺血性卒中亚型、血栓负荷、症状发作时间,以及与血管成功再通相关的因素。这有助于指导缺血性卒中超急性期治疗方案的选择,评估疗效和减少不良预后的发生。由于磁敏感血管征的影响因素较多,其临床应用一直存在争议。本文对磁敏感血管征的影响因素,如症状发作时间、卒中亚型、血栓位置、MRI扫描仪和磁敏感血管征临床应用予以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缺血性卒中 超急性期治疗 磁敏感加权成像 磁敏感血管征 血管再通 影响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突出的皮质静脉-磁敏感加权评分和分级与高海拔地区缺血性脑卒中出血转化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1
8
作者 李宝娜 杨晓莉 张庆欣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942-947,共6页
目的在用突出的皮质静脉-磁敏感加权成像(prominent cortical vein-susceptibility weightedimaging,PCV-SWI)评分和PCV分级分别评价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cute ischemic stroke,AIS)患者侧支循环,分析这两个影像学特征指标与出血转化(hemo... 目的在用突出的皮质静脉-磁敏感加权成像(prominent cortical vein-susceptibility weightedimaging,PCV-SWI)评分和PCV分级分别评价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cute ischemic stroke,AIS)患者侧支循环,分析这两个影像学特征指标与出血转化(hemorrhagic transformation,HT)之间的关系。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22年12月青海省人民医院收治的AIS患者68例,所有患者行头颅多模态MRI扫描,观察并分析其侧支循环,侧支循环用PCV-SWI评分和PCV分级进行评估,2周内复查头颅MRI,根据有无HT分为HT组39例和非HT组29例。分析侧支循环与HT之间的关系。结果HT组PVC 3级比例高于非HT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在68例AIS患者中,PCV-SWI(0~7分)32例和非PCV-SWI(8~10分)36例,在PCV-SWI患者中发生HT 27例,而在非PCV-SWI患者发生HT 12例,HT组PCV-SWI比例高于非HT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PCV-SWI者代表更广泛的PCV,HT在PCV-SWI患者中的比例为69.23%,在非PCV-SWI患者中的比例为30.77%。在68例AIS患者中,弥散加权成像-Alberta卒中项目早期CT评分(diffusion weighted imaging-Alberta stroke program early CT score,DWI-ASPECTS)≤7分61例,DWI-ASPECTS>7分7例,HT组DWI-ASPECTS≤7分比例高于非HT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97.44%vs 79.31%,P<0.05)。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PCV分级、入院10~14 d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评分是HT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OR=2.128,95%CI:1.200~3.774,P=0.010;OR=1.308,95%CI:1.057~1.620,P=0.014),DWI-ASPECTS是HT发生的保护因素(OR=0.646,95%CI:0.442~0.945,P=0.024)。结论DWI-ASPECTS、PCV分级、入院10~14 d NIHSS评分是高海拔地区AIS患者HT发生的独立预测因素。临床上进一步进行影像学的PCV征象及梗死面积评价,有助于HT发生的早期预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卒中 侧支循环 数据相关性 出血转化 皮质静脉-磁敏感加权成像评分 皮质静脉分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组合赋权法分析后续回击对线路反击跳闸影响研究
9
作者 甘艳 柳双 +3 位作者 肖劲松 顾德文 汪旸 杜志叶 《电测与仪表》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70-75,共6页
为探究后续回击对500 kV输电线路反击跳闸率的影响,文章统计出后续回击的次数及雷电流幅值的分布规律。通过组合赋权法分析了不含后续回击的首次回击、含后续回击的首次回击及后续回击的次数和雷电流幅值对线路反击跳闸的影响。根据后... 为探究后续回击对500 kV输电线路反击跳闸率的影响,文章统计出后续回击的次数及雷电流幅值的分布规律。通过组合赋权法分析了不含后续回击的首次回击、含后续回击的首次回击及后续回击的次数和雷电流幅值对线路反击跳闸的影响。根据后续回击次数与雷电流幅值在反击跳闸的影响比重,确定后续回击次数是线路反击跳闸的主要影响因素。根据组合赋权法分析结果,提出了一种考虑后续回击的反击闪络模型,通过ATP-EMTP模型分析后续回击对反击耐雷水平的影响。仿真结果可知:首次回击未跳闸时,考虑后续回击线路的反击耐雷水平会降低,降低程度与导线工频电压周期有关,平均降低原反击耐雷水平的36.4%。仿真结果和理论分析结果一致,可为输电线路运维和防雷设计提供有效的理论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续回击 组合赋权法 反击跳闸 ATP-EMTP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SL联合SWI在亚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出血转化及预后评估中的应用 被引量:3
10
作者 张爱娟 魏恒乐 +3 位作者 张宏 徐晨辉 洪汛宁 鲁珊珊 《放射学实践》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852-858,共7页
目的:采用动脉自旋标记(ASL)和磁敏感加权成像(SWI)观察亚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梗死区高灌注与出血转化(HT)的相关性以及对90天预后的影响。方法:纳入95例亚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入院后采用抗血小板聚集药物(单抗或双抗)治疗,于症状发作后3~... 目的:采用动脉自旋标记(ASL)和磁敏感加权成像(SWI)观察亚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梗死区高灌注与出血转化(HT)的相关性以及对90天预后的影响。方法:纳入95例亚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入院后采用抗血小板聚集药物(单抗或双抗)治疗,于症状发作后3~7天内行多序列MRI检查(T_(1)WI、T_(2)WI、DWI、MRA、ASL、SWI)。收集和评估临床因素,包括人口统计学、危险因素、卒中特征等。根据ASL梗死区灌注情况分为高灌注和非高灌注,高灌注定义为梗死区脑血流量增加≥对侧的130%。根据SWI序列评估梗死区有无HT,并进一步将HT分为出血性梗死(HI)及脑实质出血(PH)。预后良好定义为90天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0~2分。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Mann-Whitney U检验、χ^(2)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法比较HT组和无HT组各临床因素及影像特征的差异,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明确影响HT的独立因素,进一步探讨梗死区高灌注与HT及90天临床结局的相关性。结果:HT组40例,无HT组55例,HT组患者的入院NIHSS评分更高、梗死体积更大、梗死区高灌注比例更多(P均<0.05)。梗死区高灌注是HT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OR=8.162,P=0.001),但80%的HT表现为HI。90天预后良好组57例,预后不良组38例,预后良好组患者的入院及出院NIHSS评分更低、梗死体积更小、梗死区高灌注比例更多(P均<0.05),而HT在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亚急性期缺血性卒中梗死区高灌注与患者90天良好预后相关,但同时高灌注是HT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虽然大部分表现为HI,临床仍需严格管理血压,以减少PH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自旋标记 高灌注 磁敏感加权成像 亚急性期缺血性脑卒中 出血转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减重结合功能性电刺激对脑卒中患者下肢运动功能的疗效 被引量:1
11
作者 熊杏秀 张正辉 +4 位作者 邓春燕 李云波 陈镇鹏 李元杰 宋景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554-559,共6页
目的观察减重结合功能性电刺激对脑卒中患者下肢运动功能的疗效。方法2023年1月至2024年2月,选择佛山市禅城区人民医院康复医院住院脑卒中患者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n=30)和观察组(n=30)。对照组接受常规康复,观察组增加天轨系统减重结... 目的观察减重结合功能性电刺激对脑卒中患者下肢运动功能的疗效。方法2023年1月至2024年2月,选择佛山市禅城区人民医院康复医院住院脑卒中患者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n=30)和观察组(n=30)。对照组接受常规康复,观察组增加天轨系统减重结合功能性电刺激,共3周。治疗前后采用平衡评定与训练仪、Berg平衡量表(BBS)、FMA评定量表下肢部分(FMA-LE)、Holden步行功能分级(FAC)进行评定。结果治疗后,两组X轴轨迹长、动摇平均速度、动摇总轨迹长、Y轴轨迹长、单位面积轨迹长、BBS评分、FMA-LE评分、FAC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改善(|t|>4.809,P<0.001)。除X轴轨迹长和动摇平均速度外,其他指标观察组均优于对照组(|t|>2.268,P<0.05)。结论增加减重结合功能性电刺激能更有效改善脑卒中患者的下肢运动功能、平衡功能和步行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减重训练 功能性电刺激 下肢 运动 平衡 步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稳定分支的变权网络最优路径算法 被引量:10
12
作者 林澜 闫春钢 +1 位作者 辛肖刚 蒋昌俊 《电子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7期1222-1225,共4页
有向网络的最短路问题在交通、通讯系统的最优传输路径中有重要应用.在通常的模型中,每条弧的权是给定的.但在实际问题中,弧的权会发生变化,例如在交通拥堵时运行时间会变长.如果当权发生变化时,要重新调用最短路算法,则浪费计算时间.... 有向网络的最短路问题在交通、通讯系统的最优传输路径中有重要应用.在通常的模型中,每条弧的权是给定的.但在实际问题中,弧的权会发生变化,例如在交通拥堵时运行时间会变长.如果当权发生变化时,要重新调用最短路算法,则浪费计算时间.本文提出最短路稳定性的概念,给出了关于最短路长度稳定、最优解稳定与稳定分支的命题与理论证明,在此基础上给出一种新的变权网络最短路径算法,利用权发生变化前的信息,减少计算量,提高计算效率.通过模拟实验验证了该算法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优化 最短路 变权 算法 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克拉美丽气田火山岩岩性测井识别技术研究 被引量:18
13
作者 张兆辉 陈华勇 +2 位作者 高艳玲 于红果 杜社宽 《石油物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764-770,共7页
准确、有效的岩性识别是火山岩油气藏勘探评价的关键。以克拉美丽气田石炭系火山岩为例,在薄片鉴定和岩心分析基础上,应用常规测井曲线建立岩性识别图版,发现岩性之间存在严重交叉和重叠现象,影响岩性识别的准确性。为了修正直接图版法... 准确、有效的岩性识别是火山岩油气藏勘探评价的关键。以克拉美丽气田石炭系火山岩为例,在薄片鉴定和岩心分析基础上,应用常规测井曲线建立岩性识别图版,发现岩性之间存在严重交叉和重叠现象,影响岩性识别的准确性。为了修正直接图版法的识别误差,采用对应分析法分析测井响应与岩性的相关性,发现自然伽马、补偿中子、地层真电阻率曲线对岩性最为敏感,进一步计算出各曲线点到各岩性点的距离,并以距离的倒数作为权重系数对岩性识别图版进行校正,最后采用最短欧氏距离归属法识别火山岩岩性。将识别结果与有薄片鉴定岩性的6口井累计2 240m井段进行对比,岩性解释符合率达89.2%,取得了良好的应用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火山岩 岩性识别 加权校正 最短欧氏距离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磁共振弥散成像对超急性中风患者诊断的价值 被引量:31
14
作者 蔡葵 陈涓 +6 位作者 陈敏 王文超 尹晶晶 张晨 王占立 周诚 李果珍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7期543-546,共4页
目的 评价磁共振弥散成像 (MRIDWI)对超急性中风患者 (发病后 6小时内 )影像学诊断的价值。方法 分析比较了早期的MRI DWI和常规MRI。结果 MRI DWI提示中风的 15例患者最终临床均诊断为急性中风 ,而常规MRI为 3例 (DWI的敏感性 10 0 ... 目的 评价磁共振弥散成像 (MRIDWI)对超急性中风患者 (发病后 6小时内 )影像学诊断的价值。方法 分析比较了早期的MRI DWI和常规MRI。结果 MRI DWI提示中风的 15例患者最终临床均诊断为急性中风 ,而常规MRI为 3例 (DWI的敏感性 10 0 % ,特异性 10 0 % ) ,常规MRI敏感性 2 0 % ,特异性 10 0 % ,病变组织对比度(CNR)的百分比DWI为 77% ,常规MRIT2 WI为 9 8%。结论 MRI DWI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共振弥散成像 超急性中风 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图论的快速FCM图像分割算法 被引量:9
15
作者 龚劬 廖武忠 +1 位作者 卢力 余维 《计算机工程》 CAS CSCD 2012年第8期192-194,197,共4页
研究基于图论的最短路径算法与加权直方图方法,结合快速模糊聚类思想,提出一种改进的快速模糊C-均值(FCM)图像分割算法。利用最短路径算法对图像进行初始化处理,使处理后的灰度值准确反映邻域像素对原像素的影响。通过加权直方图改变灰... 研究基于图论的最短路径算法与加权直方图方法,结合快速模糊聚类思想,提出一种改进的快速模糊C-均值(FCM)图像分割算法。利用最短路径算法对图像进行初始化处理,使处理后的灰度值准确反映邻域像素对原像素的影响。通过加权直方图改变灰度变化剧烈区域像元在图像分割中的影响程度,并自适应寻找初始聚类中心。实验结果表明,该算法能快速准确地分割图像,具有较强的抗噪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最短路径 加权直方图 模糊聚类 邻域信息 邻域像素 抗噪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带限制条件的多权最短路径近似算法 被引量:7
16
作者 戴树贵 孙强 潘荫荣 《计算机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7期88-91,共4页
带限制条件的多权最短路径问题具有广泛的用途。该文针对有向图,给出了一个带一个限制条件的多权最短路径的近似算法并且分析了它的时间复杂度。
关键词 最短路径 评价函数 时间复杂度 空间复杂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探讨不同时间窗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机械取栓术后预后的差异 被引量:19
17
作者 王薇 赵静 +3 位作者 彭明洋 谢光辉 殷信道 张艳 《磁共振成像》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39-43,共5页
目的旨在探讨在同样存在扩散加权成像(diffusion-weighted imaging,DWI)-灌注加权成像(perfusion-weighted imaging,PWI)不匹配的前提下,不同时间窗的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行机械取栓术后预后的差异。材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接受机械取... 目的旨在探讨在同样存在扩散加权成像(diffusion-weighted imaging,DWI)-灌注加权成像(perfusion-weighted imaging,PWI)不匹配的前提下,不同时间窗的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行机械取栓术后预后的差异。材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接受机械取栓治疗的急性脑卒中患者200例。所有患者发病时间均为24 h内,且均于治疗前及治疗后接受MRI检查。血管再通程度采用mTICI分级评估。收集所有患者的DWI体积、PWI灌注异常体积、3个月功能预后(mRS评分)及一般临床资料等。根据时间窗中位数将患者分为早期时间窗组和晚期时间窗组。应用统计学方法分析不同时间窗的卒中患者预后差异。结果根据时间窗中位数将患者分为早期时间窗组(≤300 min;118例)和晚期时间窗组(>300 min;82例),两组间治疗前DWI梗死体积和DWI-PWI不匹配体积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然而,与晚期时间窗组相比,早期时间窗组治疗后DWI梗死体积增长较小[11 mL(1~45 mL)与29 mL(3~87 mL)]、3个月良好功能预后比例较高(62.71%与39.0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371,P=0.027;χ^(~2)=10.898,P=0.001)。多元逻辑回归分析显示血管再通程度、(OR 3.75;95%CI:1.43~10.86;P=0.008)、治疗后DWI梗死体积增长(OR 0.73;95%CI:0.58~0.95;P=0.017)、时间窗(OR 0.41;95%CI:0.11~0.79;P=0.005)为预测卒中预后的独立预测因子。结论DWI-PWI不匹配卒中患者的临床预后存在时间依赖性,早期时间窗、血管完全再通和治疗后较小的DWI梗死体积增长有利于卒中的良好功能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扩散加权成像 灌注加权成像 预后 时间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自适应遗传算法的OSPF链路权重优化 被引量:3
18
作者 孙钦东 张德运 +1 位作者 孙朝晖 张晓桐 《计算机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17-18,78,共3页
在综合考虑链路利用率、链路流量与剩余带宽的基础上,提出了OSPF链路权重优化目标函数,建立了优化数学模型,并设计了自适应遗传算法对其进行求解。实验结果显示提出的优化目标函数在满足给定流量要求的前提下,可以减少链路上的总流量;... 在综合考虑链路利用率、链路流量与剩余带宽的基础上,提出了OSPF链路权重优化目标函数,建立了优化数学模型,并设计了自适应遗传算法对其进行求解。实验结果显示提出的优化目标函数在满足给定流量要求的前提下,可以减少链路上的总流量;在网络流量较大时,能够均衡网络内负载分布,提高网络总吞吐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OSPF 权重 最短路径 自适应遗传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减重步行训练对脑卒中患者步行功能改善的作用 被引量:29
19
作者 伍少玲 马超 +1 位作者 曾海辉 麦明泉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0期908-911,共4页
目的:观察不同减重量步行训练(BWSTT)和传统神经发育疗法对脑卒中后患者的步行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60例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30%BWS组、0%BWS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0例。入组后,30%BWS组患者予30%初始减重量加电动跑台,0%BWS组患者予无减... 目的:观察不同减重量步行训练(BWSTT)和传统神经发育疗法对脑卒中后患者的步行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60例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30%BWS组、0%BWS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0例。入组后,30%BWS组患者予30%初始减重量加电动跑台,0%BWS组患者予无减重量加电动跑台,对照组予传统神经发育疗法训练;每次30min,每天1次,每周5d,连续4周。应用Berg平衡量表(BBS)、功能性步行分级(FAC)、Tinetti步态评测表、步速和步长、步行距离评估患者治疗前后的步行功能。结果:三组患者治疗前BBS、FAC、Tinetti、步速和步长、步行距离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治疗后,30%BWS组和0%BWS组患者BBS、FAC、Tinetti、步速和步长、步行距离均明显改善,分别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且30%BWS组上述指标改善情况优于0%BWS组(P<0.05);对照组患者BBS、FAC和步行距离分别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0%BWS组患者BBS、步速和步行距离的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减重加电动跑台条件下,改善患者步态和步行能力的效果最佳,无减重加电动跑台次之,传统神经发育疗法的效果较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减重步行训练 脑卒中 步行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缺血性小卒中患者1年卒中复发的相关因素分析——来自中国颅内动脉粥样硬化研究的数据 被引量:13
20
作者 李菁晶 鞠奕 +3 位作者 王春雪 潘岳松 刘丽萍 王拥军 《中国卒中杂志》 2015年第8期643-649,共7页
目的通过分析急性期缺血性小卒中患者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弥散加权成像(diffusion weighted imaging,DWI)的病灶模式及磁共振血管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angiography,MRA)/增强磁共振血管成像(contrast... 目的通过分析急性期缺血性小卒中患者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弥散加权成像(diffusion weighted imaging,DWI)的病灶模式及磁共振血管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angiography,MRA)/增强磁共振血管成像(contrast enhanced magnetic resonance angiography,CE-MRA)反映的大血管病变情况,结合临床信息,探讨对小卒中1年卒中复发有较强预测作用的评价指标。方法以中国颅内动脉粥样硬化研究(Chinese Intra Cranial Atherosclerosis Study,CICAS)数据库中的患者资料为数据来源,纳入发病7 d内、病前改良Rankin量表(modified Rankin Scale,m RS)评分≤2分、脑部MRI-DWI发现新梗死病灶、入院时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评分〈4分的缺血性卒中患者;收集患者的基线信息和影像信息所示不同病变模式及大血管病变情况,以单变量分析和多变量分析确定小卒中后1年卒中复发的预测因素。结果本研究最终纳入843例缺血性小卒中患者,平均年龄(61.67±11.04)岁。1年累计卒中复发率4.39%。1年预后的Cox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75岁[风险比(hazard ratio,HR)3.18,95%可信区间(confidence interval,CI)1.140~7.211,P=0.006)],症状相关性动脉闭塞(HR 2.35,95%CI 1.094~5.030,P=0.029),多发非症状相关性动脉狭窄(HR 2.74,95%CI 1.311~5.730,P=0.007),多发皮层、皮层下和(或)深部白质梗死(HR 2.06,95%CI 1.006~4.229,P=0.048)是1年卒中复发的独立预测因子。结论急性缺血性小卒中患者影像学检查对于判断预后有重要意义,DWI所示多发皮层、皮层下和(或)深部白质病变、多发颅内外动脉狭窄是小卒中1年卒中复发的独立预测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卒中 缺血性 小卒中 弥散加权成像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