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喷气燃料润滑性的评定 被引量:5
1
作者 陶志平 张翠君 单国忠 《润滑与密封》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30-132,共3页
采用ASTMD5001 90a和SH/T0073两种方法对我国 3号喷气燃料的润滑性进行评定, 同时评定了进口JetA 1喷气燃料的磨痕宽度 (WSD值)。结果表明, 我国成品 3号喷气燃料的润滑性优于进口JetA 1喷气燃料。进一步分析了WSD值与Km值两者存在线性... 采用ASTMD5001 90a和SH/T0073两种方法对我国 3号喷气燃料的润滑性进行评定, 同时评定了进口JetA 1喷气燃料的磨痕宽度 (WSD值)。结果表明, 我国成品 3号喷气燃料的润滑性优于进口JetA 1喷气燃料。进一步分析了WSD值与Km值两者存在线性关系, 当WSD为 0 65mm和 0 79mm时, Km值分别为 126和 9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喷气燃料 润滑性 评定 ASTM 线性关系 SH M值 分析 方法 中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物柴油的成分对提高超低硫柴油润滑性影响的研究 被引量:7
2
作者 沈本贤 林宝华 赵基钢 《石油炼制与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39-42,共4页
以玉米油、向日葵油、橄榄油为原料制备的生物柴油掺入到加氢裂化柴油中,生物柴油掺入量为0.5%以上,可使加氢裂化柴油磨痕直径小于460μm。以生物柴油中几种典型成分油酸甲酯、亚油酸甲酯、油酸、丙三醇、甘油单油酸酯及其复配为添加物... 以玉米油、向日葵油、橄榄油为原料制备的生物柴油掺入到加氢裂化柴油中,生物柴油掺入量为0.5%以上,可使加氢裂化柴油磨痕直径小于460μm。以生物柴油中几种典型成分油酸甲酯、亚油酸甲酯、油酸、丙三醇、甘油单油酸酯及其复配为添加物,考察了其对加氢裂化柴油润滑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生物柴油的主要成分油酸甲酯、亚油酸甲酯对加氢裂化柴油的抗磨性能远不如生物柴油效果明显,微量的油酸、甘油单油酸酯等极性杂质对提高加氢裂化柴油的润滑性效果显著。生物柴油掺入加氢裂化柴油中,起关键作用的不是脂肪酸单酯类混合物,而是生物柴油中的极少量游离脂肪酸、丙三醇以及部分参加反应的单酰甘油、二酰甘油和未参加反应的残留物三酰甘油等极性杂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柴油 高频往复机 加氢裂化 润滑性 磨痕直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蓖麻油酸合成的低酸值加氢裂化柴油抗磨添加剂润滑效果研究 被引量:15
3
作者 林宝华 沈本贤 赵基钢 《石油炼制与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7期36-39,共4页
以高频往复试验机(HFRR)评价柴油润滑性能,考察了碳数为18的不同羧酸对加氢裂化柴油润滑性的影响。合成了蓖麻油酸单酯类化合物,测定了它们的酸值,并考察其对加氢裂化柴油润滑性改进的效果。通过优化蓖麻油酸丙三醇单酯与蓖麻油酸复配... 以高频往复试验机(HFRR)评价柴油润滑性能,考察了碳数为18的不同羧酸对加氢裂化柴油润滑性的影响。合成了蓖麻油酸单酯类化合物,测定了它们的酸值,并考察其对加氢裂化柴油润滑性改进的效果。通过优化蓖麻油酸丙三醇单酯与蓖麻油酸复配的比例,制备了加氢裂化柴油的抗磨添加剂。试验结果表明,在相同添加量条件下,制备的抗磨添加剂对加氢裂化柴油的润滑性改进效果略优于国外抗磨剂,而制备的抗磨添加剂酸值约为国外抗磨剂的一半,在加剂量为200~500μg/g的条件下,不影响加氢裂化柴油的基本物化性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蓖麻油酸 加氢裂化 柴油 润滑性 磨痕直径 抗磨添加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环烷酸的结构分析及对燃料润滑性的影响 被引量:6
4
作者 陈国需 李进 +1 位作者 胡泽祥 陶志平 《石油学报(石油加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326-333,共8页
采用IR、NMR和ESI(-)/MS对环烷酸添加剂的结构进行表征,并在实验室对环烷酸进行分割得到改进型环烷酸,采用高频往复试验机考察了环烷酸和改进型环烷酸对超低硫柴油燃料润滑性能的影响,探讨了环烷酸的抗磨机理。结果表明,环烷酸主要以五... 采用IR、NMR和ESI(-)/MS对环烷酸添加剂的结构进行表征,并在实验室对环烷酸进行分割得到改进型环烷酸,采用高频往复试验机考察了环烷酸和改进型环烷酸对超低硫柴油燃料润滑性能的影响,探讨了环烷酸的抗磨机理。结果表明,环烷酸主要以五元和六元环结构的环烷酸组成,芳环含量极少,纯度较高;环烷酸中的烷基链异构程度较高,羧基碳的含量约为6.85%(质量分数);环烷酸以一、二环环烷酸为主,脂肪酸、三环环烷酸、四环环烷酸、芳环羧酸的含量都很低。在满足柴油润滑性要求的前提下,改进型环烷酸比未改进环烷酸的添加量减少了25%(质量分数),对超低硫柴油燃料润滑性能的提高明显优于未改进环烷酸。空白油样的试球磨斑表面未发现氧元素,而含改进型环烷酸油样的试球磨斑表面氧元素的质量分数比含未改进环烷酸油样的高29.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低硫燃料 抗磨剂 环烷酸 磨斑直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低硫加氢柴油润滑性能的预测模型 被引量:6
5
作者 林宝华 沈本贤 赵基钢 《华东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516-520,共5页
以高频往复试验机(HFRR)评价柴油润滑性能。在分析加氢精制、中压加氢改质和高压加氢裂化生产的低硫和超低硫柴油馏分理化性质的基础上,探讨了柴油的理化性质与润滑性能的关系;采用逐步线性回归的方法,建立了每克柴油中硫少于200μg的... 以高频往复试验机(HFRR)评价柴油润滑性能。在分析加氢精制、中压加氢改质和高压加氢裂化生产的低硫和超低硫柴油馏分理化性质的基础上,探讨了柴油的理化性质与润滑性能的关系;采用逐步线性回归的方法,建立了每克柴油中硫少于200μg的加氢柴油润滑性能预测模型,预测值与实测值的相对误差在7%以内。从模型方程的系数来看,黏度高、氮含量高、而环烷烃含量低的超低硫加氢柴油的润滑性能相对要好。该预测模型能较好地预测超低硫柴油和加氢精制柴油的润滑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低硫柴油 逐步线性回归 磨痕直径 预测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清净剂对含ZDDP/MoDTC的基础油清净性及抗磨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3
6
作者 王稳 李国良 +1 位作者 刘宏亮 王建锋 《石油炼制与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9期28-33,共6页
为了考察清净剂对含二烷基二硫代磷酸锌(ZDDP)和二硫代氨基甲酸钼(MoDTC)组合抗磨减摩剂的基础油的影响,将高碱值合成磺酸钙(T106D)、高碱值合成磺酸镁(T107)、高碱值硫化烷基酚钙(T115B)作为清净剂分别按一种或几种添加到含复配ZDDP/Mo... 为了考察清净剂对含二烷基二硫代磷酸锌(ZDDP)和二硫代氨基甲酸钼(MoDTC)组合抗磨减摩剂的基础油的影响,将高碱值合成磺酸钙(T106D)、高碱值合成磺酸镁(T107)、高碱值硫化烷基酚钙(T115B)作为清净剂分别按一种或几种添加到含复配ZDDP/MoDTC的基础油中,对油样进行曲轴箱模拟试验和四球机抗磨试验,并采用高倍扫描电镜(SEM)对油样试验件的钢球表面形貌进行表征。结果表明:曲轴箱模拟试验时间越长,清净剂对基础油的成焦抑制差异越明显,同时添加3种清净剂时ZDDP/MoDTC复配基础油具有最好的清净性,其中含有T107的基础油具有更低的成焦倾向;曲轴箱模拟试验后的油品进行四球机抗磨试验表明,3种清净剂对ZDDP/MoDTC复配基础油抗磨性能影响较小,引起抗磨性能变化的主要原因是MoDTC经高温后的稳定性下降;SEM对钢球表面形貌表征结果表明,清净剂会减弱ZDDP/MoDTC复配基础油对钢球试验件摩擦副表面的润滑修复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烷基二硫代磷酸锌 二硫代氨基甲酸钼 基础油 清净剂 磨斑直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铜和二氧化锆纳米微粒添加剂对锂基脂摩擦学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1
7
作者 夏新涛 张永振 +1 位作者 陈士超 张林 《轴承》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41-44,共4页
选取纳米微粒Cu和ZrO2作为Ⅳ型锂基脂添加剂进行摩擦磨损试验,以探讨Ⅳ型锂基脂的摩擦学性能。研究发现:纳米微粒Cu作为Ⅳ型锂基脂添加剂会增大摩擦系数;纳米微粒ZrO2作为Ⅳ型锂基脂添加剂在质量分数为0.25%和0.5%时可以使摩擦系数减少... 选取纳米微粒Cu和ZrO2作为Ⅳ型锂基脂添加剂进行摩擦磨损试验,以探讨Ⅳ型锂基脂的摩擦学性能。研究发现:纳米微粒Cu作为Ⅳ型锂基脂添加剂会增大摩擦系数;纳米微粒ZrO2作为Ⅳ型锂基脂添加剂在质量分数为0.25%和0.5%时可以使摩擦系数减少30%以上;纳米微粒Cu和ZrO2作为添加剂都具有抗磨作用,尤其是ω(Cu)=0.5%,ω(ZrO2)=0.25%和0.5%时达到最佳效果,磨斑直径分别可以减小37.2%,48.8%和46.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锂基脂 纳米微粒 添加剂 摩擦系数 磨斑直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环烷酸在超低硫喷气燃料中的摩擦学性能 被引量:2
8
作者 胡泽祥 丁德盤 +1 位作者 梁立波 李进 《润滑与密封》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2期115-120,共6页
采用高频往复试验机(HFRR)考察环烷酸用作喷气燃料抗磨剂在柴油机上使用时的摩擦学性能,采用纳米三维仪、SEM扫描电镜及EDS能谱对试验球磨斑表面形貌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在HFRR试验中,随着环烷酸添加量的增加,磨斑直径和摩擦因数曲线开... 采用高频往复试验机(HFRR)考察环烷酸用作喷气燃料抗磨剂在柴油机上使用时的摩擦学性能,采用纳米三维仪、SEM扫描电镜及EDS能谱对试验球磨斑表面形貌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在HFRR试验中,随着环烷酸添加量的增加,磨斑直径和摩擦因数曲线开始时迅速减小,随后缓慢减小,当环烷酸质量浓度在80 mg/L以上时能够满足喷气燃料在柴油发动机上对润滑性的使用需求;随着环烷酸添加量的增加,试验球磨痕表面粗糙度下降;在喷气燃料中添加环烷酸后磨痕表面的O元素明显增加,说明环烷酸在摩擦化学作用下与金属基体发生了化学吸附,起到了抗磨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烷酸 润滑改进剂 喷气燃料 摩擦学性能 磨斑直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含超细镍/铋复合粉体磺酸钙基润滑脂的摩擦学性能研究
9
作者 华娇 赵芳霞 +1 位作者 王林燕 王志愿 《石油炼制与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80-84,共5页
为了提高磺酸钙基润滑脂的摩擦性能,采用四球试验机研究了含超细镍粉、镍/铋复合粉体的磺酸钙基润滑脂在不同载荷下的摩擦磨损性能,并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能谱分析(EDS)、透射电子显微镜(TEM)等手段分析了磨斑形貌及其表面组成,... 为了提高磺酸钙基润滑脂的摩擦性能,采用四球试验机研究了含超细镍粉、镍/铋复合粉体的磺酸钙基润滑脂在不同载荷下的摩擦磨损性能,并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能谱分析(EDS)、透射电子显微镜(TEM)等手段分析了磨斑形貌及其表面组成,初步探索其抗磨减摩机理。实验结果表明:随镍粉添加量的增大,润滑脂摩擦系数和磨斑直径均先减小后增大,当镍粉添加量(w)为2.0%时,润滑脂摩擦性能最佳;随镍/铋质量比的增大和镍/铋复合粉体总添加量的增大,润滑脂的摩擦系数先减小后增大,而磨斑直径变化不明显;当镍/铋总添加量(w)为2.0%、镍/铋质量比为1∶2时,润滑脂的摩擦系数和磨斑直径最小,分别较基础脂减小了34.2%和4.2%,减摩性能改善明显,但其抗磨性能变化不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磺酸钙基润滑脂 超细镍粉 超细铋粉 摩擦系数磨斑直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油酸甘油酯的合成及对柴油润滑性能评价 被引量:5
10
作者 纪小峰 李善建 +1 位作者 李丛妮 李谦定 《应用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593-597,共5页
采用硼酸保护法,以中间体硼酸双甘油酯和油酸为反应物,在负载型固体酸催化剂,氮气保护,二甲苯为携水剂的条件下合成了单油酸甘油酯。考察了物质的量比、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和催化剂用量对反应产率的影响,并评价了其抗磨性能。结果表明,... 采用硼酸保护法,以中间体硼酸双甘油酯和油酸为反应物,在负载型固体酸催化剂,氮气保护,二甲苯为携水剂的条件下合成了单油酸甘油酯。考察了物质的量比、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和催化剂用量对反应产率的影响,并评价了其抗磨性能。结果表明,合成单油酸甘油酯的最佳工艺条件为:中间体硼酸双甘油酯与油酸物质的量比为1∶1.5,反应温度为170℃,反应时间为4 h,催化剂用量为油酸质量的3%。在该条件下,酯化率可以达到86%以上。采用高频往复试验机测试了单油酸甘油酯的抗磨性能,在加入量为190μg/g时,可使钢球的磨斑直径从610.90μm降低为395.20μ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油酸甘油酯 合成 高频往复式机 磨斑直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曳引电梯磁流制动器的磁流变液摩擦学性能分析 被引量:3
11
作者 陈郴 李雨铮 +2 位作者 黄惠 陈凯峰 陈淑梅 《重庆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131-140,共10页
由于磁流变液存在颗粒自磨损以及颗粒与磁流变制动器工作壁面的摩擦问题,会影响电梯磁流变制动器的制动效果,因此对磁流变液的摩擦学性能进行分析非常关键。通过以石墨、油脂作为添加剂,制备4种硅油基磁流变液。利用四球摩擦试验机模拟... 由于磁流变液存在颗粒自磨损以及颗粒与磁流变制动器工作壁面的摩擦问题,会影响电梯磁流变制动器的制动效果,因此对磁流变液的摩擦学性能进行分析非常关键。通过以石墨、油脂作为添加剂,制备4种硅油基磁流变液。利用四球摩擦试验机模拟磁流变液在电梯传动装置中的运行工况,记录摩擦系数的变化,并用影像显微镜观察和测量磨斑大小。通过流变仪测量磁流变液在摩擦实验前后流变性能的变化,分析磁流变液在装置中的摩擦磨损对其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添加剂在一定程度上对磁流变液具有减摩作用,摩擦后的流变性能均有所增大;所配制的编号3磁流变液具有低零场黏度、高磁致剪切应力、较好的稳定性,是适用于曳引电梯磁流变制动器中的磁流变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梯 石墨 油脂 磁流变液 摩擦系数 磨斑直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甲酯型生物柴油对超低硫柴油润滑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6
12
作者 张雁玲 凌凤香 +2 位作者 雒亚东 王家兴 张会成 《中国油脂》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9期71-75,80,共6页
利用气质联用仪及红外光谱仪分析甲酯型生物柴油的组成与结构,采用高频往复试验机法(HFRR)考察蓖麻籽油生物柴油、菜籽油生物柴油及玉米油生物柴油对超低硫柴油润滑性的改善作用,并用测量显微镜分析试验球及试验片的磨斑形貌。结果表明... 利用气质联用仪及红外光谱仪分析甲酯型生物柴油的组成与结构,采用高频往复试验机法(HFRR)考察蓖麻籽油生物柴油、菜籽油生物柴油及玉米油生物柴油对超低硫柴油润滑性的改善作用,并用测量显微镜分析试验球及试验片的磨斑形貌。结果表明:蓖麻籽油生物柴油组成特殊,主要为蓖麻油酸甲酯,与其他几种甲酯型生物柴油相比,除了含有酯基和双键官能团外,还含有羟基官能团;蓖麻籽油生物柴油对超低硫柴油润滑性的改善效果最佳,适宜添加量为0. 5%;菜籽油生物柴油及玉米油生物柴油的添加量需达到0. 7%才能使超低硫柴油润滑性磨斑直径降到460μm以下,满足GB 19147—2016标准要求;当蓖麻籽油生物柴油、菜籽油生物柴油及玉米油生物柴油添加量在0. 3%~1. 0%范围时,随着甲酯型生物柴油添加量的不断增大,润滑性磨斑直径、表面划痕及深度不断减小,平均摩擦系数降低,平均成膜率不断增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脂肪酸甲酯 超低硫柴油 润滑性 磨斑直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桐子生物柴油在氧化期间的特性分析 被引量:5
13
作者 刘作文 李法社 +3 位作者 申加旭 申逸骋 王华各 赵第宏 《中国粮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66-69,81,共5页
本研究通过Rancimat法加速氧化实验进行生物柴油氧化特性研究,并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GC-MS)分析氧化期间的成分组成变化。研究结果表明:在小桐子生物柴油的加速氧化期间主要是含碳碳双键的脂肪酸甲酯被氧化,氧化期间会有醛、酮、... 本研究通过Rancimat法加速氧化实验进行生物柴油氧化特性研究,并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GC-MS)分析氧化期间的成分组成变化。研究结果表明:在小桐子生物柴油的加速氧化期间主要是含碳碳双键的脂肪酸甲酯被氧化,氧化期间会有醛、酮、分子质量较高的含氧化合物及其可溶性聚合物生成;小桐子生物柴油的氧化使其C和H的含量降低导致热值降低12.8%;小桐子生物柴油的氧化产物使其润滑性能变差,磨斑直径增加幅度较大,从184.14μm增至441.86μm;小桐子生物柴油的密度和运动黏度伴随着氧化分别增加3.3%和20.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柴油 氧化期间 密度 运动黏度 热值 磨斑直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油性剂对钢丝拉拔液性能影响的研究 被引量:1
14
作者 闫思梦 张少丹 +2 位作者 杨旺 许永清 赵雄燕 《应用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1096-1098,1102,共4页
研究了不同油性剂对钢丝拉拔液耐磨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当以甘油/十二醇或甘油/辛基十二醇作为拉拔液的油性剂时,随着长碳链醇所占比例的增加,磨斑直径逐渐减小且十二醇的耐磨效果要优于辛基十二醇;当油酸/蓖麻油酸或油酸/磺化蓖麻油... 研究了不同油性剂对钢丝拉拔液耐磨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当以甘油/十二醇或甘油/辛基十二醇作为拉拔液的油性剂时,随着长碳链醇所占比例的增加,磨斑直径逐渐减小且十二醇的耐磨效果要优于辛基十二醇;当油酸/蓖麻油酸或油酸/磺化蓖麻油作为油性剂时,随长磨时间的增加,磺化蓖麻油的耐磨性能则更加优异;在以硬脂酸或硬脂酸钠作为油性剂的拉拔液体系中,硬脂酸钠的耐磨性能要优于硬脂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汽车钢帘线 钢丝拉拔液 油性剂 磨斑直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石墨烯对蓖麻油润滑性能影响的试验研究 被引量:9
15
作者 王宏跃 钱善华 +1 位作者 黄传辉 赵永武 《润滑与密封》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0期48-52,共5页
新型碳纳米材料石墨烯(Gr)作为添加剂在矿物油中已有广泛的应用研究,但是在植物油中应用研究相对较少。以植物油蓖麻油作为润滑基础油,油酸修饰的石墨烯(mGr)作为添加剂,配制不同质量分数mGr的混合蓖麻油,在四球摩擦试验机上开展混合蓖... 新型碳纳米材料石墨烯(Gr)作为添加剂在矿物油中已有广泛的应用研究,但是在植物油中应用研究相对较少。以植物油蓖麻油作为润滑基础油,油酸修饰的石墨烯(mGr)作为添加剂,配制不同质量分数mGr的混合蓖麻油,在四球摩擦试验机上开展混合蓖麻油的润滑性能研究,讨论mGr和蓖麻油相互作用的机制。试验结果发现,功能团修饰后的mGr能够改善蓖麻油润滑性能,含质量分数0.002%mGr的混合蓖麻油润滑下的磨斑直径和平均摩擦因数最低,比纯蓖麻油润滑分别减小14.8%和23.7%,其对应的钢球表面磨损程度最轻;mGr在试验初始阶段与蓖麻油的协同润滑作用不明显,而在中后阶段能改善蓖麻油的润滑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蓖麻油 石墨烯 磨斑直径 表面形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聚酸抗磨剂对航空煤油润滑性的影响 被引量:1
16
作者 张雁玲 王姝凡 +3 位作者 王宜迪 杨卫亚 李澜鹏 曹长海 《中国油脂》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63-68,共6页
为考察二聚酸抗磨剂对加氢精制航空煤油润滑性的改善作用,同时验证不同二聚酸抗磨剂的改善效果,分别采用桐油、棉籽油及妥尔油酸为原料进行了二聚酸的合成与精制,利用液相色谱仪、红外光谱仪、核磁共振波谱仪等验证了桐油基、棉籽油基... 为考察二聚酸抗磨剂对加氢精制航空煤油润滑性的改善作用,同时验证不同二聚酸抗磨剂的改善效果,分别采用桐油、棉籽油及妥尔油酸为原料进行了二聚酸的合成与精制,利用液相色谱仪、红外光谱仪、核磁共振波谱仪等验证了桐油基、棉籽油基及妥尔油酸基二聚酸的分子结构,采用球柱润滑性评定仪(BOCLE)法和高频往复试验机(HFRR)法考察了3种不同原料来源的二聚酸对航空煤油润滑性的改善作用,用显微镜分析试验球的磨痕形貌,并提出抗磨机制。结果表明:随着二聚酸添加量的不断增大,磨痕直径、表面划痕及深度不断减小;在BOCLE法中,当二聚酸添加量为20 mg/L时,3种二聚酸均可使航空煤油润滑性磨痕直径从0.92 mm降到0.65 mm以下,满足GB 6537—2018《3号喷气燃料》要求;在HFRR法中,当二聚酸添加量为50 mg/L时,3种二聚酸均可使润滑性磨痕直径降到550μm以下,平均摩擦系数降到0.265以下,平均成膜率达到24%以上,且平均摩擦系数和平均成膜率的变化规律与二聚酸对航空煤油润滑性改善规律一致;制备的二聚酸均具有长碳链和羧基官能团,羧基通过强电负性吸附在金属表面,羧基之间的氢键以及非极性端通过范德华力等使二聚酸分子形成平行分子簇,进而在金属表面形成有效的润滑膜,阻止两摩擦副之间发生直接接触与摩擦。综上,3种二聚酸的润滑能力相当,均显示出良好的润滑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聚酸 航空煤油 润滑性 磨痕直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汽车钢帘线用拉丝液耐磨性能的研究
17
作者 闫思梦 张少丹 +3 位作者 周尧 许永清 杨旺 赵雄燕 《应用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90-92,共3页
研究了不同油性剂、极压剂和缓蚀剂对汽车钢帘线用拉丝液耐磨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醇类油性剂润滑效果最好,含氮类极压剂的耐磨性能更好,乙二胺四乙酸二钠作为缓蚀剂的效果好于乙二胺。
关键词 汽车钢帘线 拉丝液 耐磨性能 磨斑直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