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04篇文章
< 1 2 1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WHAT IS AFTER WATER FLOODING IN DAQING OILFIELD 被引量:3
1
作者 WANG De-min LIAO Guang-zhi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CAS CSCD 2001年第2期9-13,共5页
Many EOR methods have been tested after water flooding in Daqing Oilfield.CO\-2,natural gas, micellar, microbial, steam, polymer and ASP flooding have been tested in the lab and field (some field tests have been perfo... Many EOR methods have been tested after water flooding in Daqing Oilfield.CO\-2,natural gas, micellar, microbial, steam, polymer and ASP flooding have been tested in the lab and field (some field tests have been performed). Most of the results are good. CO\-2,natural gas,micellar are not suitable to be used in Daqing Oilfield. Polymer flooding of pilots and industrial scale have been successful. The results of polymer flooding are related closely to the injection parameters and injection methods. The incremental oil production are 100 to 140 tons of oil per ton of polymer injected. The oil recovery increased 10% to 14%OOIP. ASP flooding is successful. The cost of chemicals per barrel of incremental oil is $4 0 to $6 2.The incremental recovery is 18% to 20% OOIP over water floodin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庆油田 提高原油采收率技术综述 王德民 廖广态 大庆油田 原油 采收率 化学驱油 混相驱油 驱油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SP复合驱油体系瞬时界面张力的研究 被引量:32
2
作者 牟建海 李干佐 +2 位作者 李英 曹绪龙 曾胜文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11期1776-1780,共5页
以胜利油田孤岛试验区原油为油相, 用正交试验筛选了碱/天然混合羧酸盐/聚合物驱油体系, 讨论了各组分对ASP复合驱油体系油水瞬时界面张力的影响, 并探讨了各组分间的相互作用机理及其在油水界面的吸附机理.
关键词 驱油剂 表面活性剂 聚合物 复合驱油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SP体系在大庆二类油层中的色谱分离现象及其对采收率的影响 被引量:10
3
作者 郝宏达 侯吉瑞 +4 位作者 赵凤兰 刘刚 吴晨宇 王凤刚 郭福广 《油田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119-122,127,共5页
ASP体系在二类油层中运移不同距离时,体系的黏度和及其与原油间的界面张力等均会发生变化。本实验采用不同长度的人造岩心(10、20、30、60和80 cm)来模拟ASP体系在油藏中的运移距离,通过测定各组实验产出液的黏度及其与原油间界面张力,... ASP体系在二类油层中运移不同距离时,体系的黏度和及其与原油间的界面张力等均会发生变化。本实验采用不同长度的人造岩心(10、20、30、60和80 cm)来模拟ASP体系在油藏中的运移距离,通过测定各组实验产出液的黏度及其与原油间界面张力,分析ASP体系运移不同距离时体系性能的变化及其对采收率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随着ASP驱油剂运移距离的增大,复合驱采收率逐渐降低,且在近井地带附近采收率降低的幅度较大。复合驱采收率受复合体系的黏度和其与原油界面张力影响,在0~30 cm运移范围内,由于超低界面张力和较强流度控制能力的综合作用,驱油剂在油藏中的波及体积和驱油效率较大,复合驱采收率和最终采收率较高;当运移距离大于30 cm时,由于界面张力值迅速升高,其对采收率的贡献较小,此时体系的黏度在驱油过程中起着主导作用;复合驱采收率随着驱油剂相对注入量的增大而增加,适当地增大ASP驱油剂的相对注入量可有效的提高大庆二类油层的采收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类油层 三元复合驱 黏度 界面张力 采收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家堡海上油田开发早期ASP三元复合驱注入参数优选 被引量:6
4
作者 王健 彭小容 +1 位作者 黄云 王贺林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108-110,共3页
关家堡海上油田已经完成了井网部署,即将投入商业开发。为了达到高速高效开发的目的,通过室内实验研究了注水开发初期实施ASP三元复合驱的可行性,对比了复合驱“早期—低浓度—大段塞”、“中期—中浓度—中段塞”和“晚期—高浓度—小... 关家堡海上油田已经完成了井网部署,即将投入商业开发。为了达到高速高效开发的目的,通过室内实验研究了注水开发初期实施ASP三元复合驱的可行性,对比了复合驱“早期—低浓度—大段塞”、“中期—中浓度—中段塞”和“晚期—高浓度—小段塞”3种注入方式下的驱油效果。研究结果表明,在关家堡海上油田推荐使用“早期—低浓度—大段塞”方式,即开发初期就实施复合驱,ASP三元复合驱体系为600mg/L聚合物、0.3%表面活性剂和1.2%碳酸钠,段塞尺寸为0.50倍孔隙体积。该研究成果对于关家堡油田的高速高效开发具有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上油田 三元复合驱 配方 注入参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SP体系与大港和大庆原油的乳化特性研究 被引量:18
5
作者 张立娟 岳湘安 郭振杰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74-76,共3页
为了更为真实地反映化学驱中ASP三元复合体系与原油在地下的乳化过程,以大港和大庆原油为例,采用多测点长岩心,研究了不同碱用量条件下,NaOH/石油磺酸盐/部分水解聚丙烯酰胺三元复合体系在驱替过程中与原油的乳化特性。结果表明,ASP三... 为了更为真实地反映化学驱中ASP三元复合体系与原油在地下的乳化过程,以大港和大庆原油为例,采用多测点长岩心,研究了不同碱用量条件下,NaOH/石油磺酸盐/部分水解聚丙烯酰胺三元复合体系在驱替过程中与原油的乳化特性。结果表明,ASP三元复合体系以油藏中的平均流速(约1m/d)驱替大港原油和大庆原油,在运移数厘米距离内就发生了乳化作用。ASP体系乳化原油的难易程度、乳化量及形成乳状液的稳定性与原油酸值、原油粘度和碱用量密切相关。碱用量越高,乳化量越大,乳状液越稳定。与高酸值、高粘度的大港原油相比,ASP体系与低酸值、低粘度的大庆原油易于发生乳化,但形成的乳状液稳定性较弱,乳化量较小。此外,实验结果还表明,乳化对提高采收率和采油速度有较大的贡献,乳化能力较好的体系,采油速度和采收率相对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学驱 多孔介质 乳状液 乳化 采收率 三元复合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碱ASP三元复合驱技术的适用界限分析 被引量:23
6
作者 侯吉瑞 刘中春 +1 位作者 岳湘安 杨锦宗 《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46-49,共4页
针对大庆油田三元复合驱的油层条件 ,利用渗透率变异系数为 0 .72的三层非均质模型进行了驱油物理模拟实验 ,系统地研究了碱及聚合物浓度对ASP驱采收率的影响 ,并利用加隔层模型和合注分采方式 ,研究了碱浓度对启动中、低渗透层的影响... 针对大庆油田三元复合驱的油层条件 ,利用渗透率变异系数为 0 .72的三层非均质模型进行了驱油物理模拟实验 ,系统地研究了碱及聚合物浓度对ASP驱采收率的影响 ,并利用加隔层模型和合注分采方式 ,研究了碱浓度对启动中、低渗透层的影响。结果表明 ,低碱ASP驱在提高体系粘度的同时也造成界面张力升高 ,因而有其适用界限。在给定的非均质油层条件下 ,ASP驱存在一个临界粘度 ,只有达到临界粘度后 ,采收率才随界面张力的降低而升高 ,即界面张力发挥作用的前提是充分扩大波及体积。若为追求高粘度而过于降低碱量或取消碱 ,也会因洗油效率下降而影响采收率。低碱ASP驱可以保证体系足够的粘度 ,更有效地启动中、低渗透层 ,即使界面张力仅达到1 0 - 2 mN/m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碱 asp 三元复合驱 非均质油藏 低碱复合驱 临界粘度 界面张力 适用界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适用于纯梁原油的天然混合羧酸盐ASP体系 被引量:3
7
作者 李干佐 顾强 +9 位作者 毛宏志 郑立强 尹春红 赵平溪 刘希华 王云亭 李长彬 封伟强 任丽 肖英玉 《油田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4期350-352,363,共4页
胜利纯梁采油厂原油含蜡量高 ,凝固点高 ,地层渗透率低 ,粘土含量多 ,而且对碱敏感性高。以天然混合羧酸盐为主 ,通过正交实验设计和界面张力最低值测定获得针对纯梁采油厂的最佳三元复合驱配方 ,界面张力最低值为 5 .2× 10 -4 mN/... 胜利纯梁采油厂原油含蜡量高 ,凝固点高 ,地层渗透率低 ,粘土含量多 ,而且对碱敏感性高。以天然混合羧酸盐为主 ,通过正交实验设计和界面张力最低值测定获得针对纯梁采油厂的最佳三元复合驱配方 ,界面张力最低值为 5 .2× 10 -4 mN/m ,对此配方进行了室内模拟驱油实验研究 ,采收率提高达 14.6 %— 16 .7%OOIP。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然混合羧酸盐 asp驱油体系 原油 配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适用于大庆油田的天然混合羧酸盐ASP驱油体系 被引量:11
8
作者 李干佐 陶诚 +3 位作者 顾强 徐桂英 田根林 胡雅礽 《油田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4期341-344,392,共5页
针对酸值为0.1 mg KOH/g 的大庆原油,通过相态研究和界面张力测定进行配方初选,通过稳定性测定进行配方调整,得到了以天然混合羧酸盐SDC为表面活性剂的ASP三元复合驱油体系:1 .2% 复碱( 质量比1∶1 的Na... 针对酸值为0.1 mg KOH/g 的大庆原油,通过相态研究和界面张力测定进行配方初选,通过稳定性测定进行配方调整,得到了以天然混合羧酸盐SDC为表面活性剂的ASP三元复合驱油体系:1 .2% 复碱( 质量比1∶1 的Na2CO3 + NaHCO3)+ 0.6% SDC5+ 0 .5% 植物胶( 苎麻胶) + 0 .16% HPAM( BP7) 。此体系与大庆原油间的最低瞬时界面张力为5 .93 ×10- 4 mN/m 。在室内用两种填砂管模型进行驱油实验,得到的采收率为18 .8 % 和19.1 % ( OOIP),注入1 g SCD5 驱出原油138.3 m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合羧酸盐 asp 驱油体系 复合驱油 化学驱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SP三元复合驱对三类储层物性特征的影响规律——基于神经网络模型 被引量:3
9
作者 张晓芹 舒政 +1 位作者 梁旭伟 叶仲斌 《油田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108-111,118,共5页
碱-表面活性剂-聚合物(ASP)三元复合驱能够有效提高原油采收率,明确ASP三元复合驱体系对储层物性特征的影响规律,有助于该技术在三类储层的推广运用。通过测定三类储层岩心在弱碱ASP三元复合驱前后的孔隙度、渗透率以及孔隙分布参数,定... 碱-表面活性剂-聚合物(ASP)三元复合驱能够有效提高原油采收率,明确ASP三元复合驱体系对储层物性特征的影响规律,有助于该技术在三类储层的推广运用。通过测定三类储层岩心在弱碱ASP三元复合驱前后的孔隙度、渗透率以及孔隙分布参数,定性分析了ASP三元复合驱对储层物性的影响规律;在实验基础上利用神经网络模型建立了ASP三元复合驱储层物性变化预测模型,实现了对三类储层在ASP三元复合驱过程中物性变化的定量表征。研究结果表明,弱碱ASP三元复合驱后储层物性按ⅢA、ⅢB和ⅢC的顺序逐渐变差,弱碱ASP三元复合驱在注入早期对物性较好的储层具有改善作用,而对物性差的储层将很快发生储层伤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类储层 asp三元复合驱 物性特征 储层伤害 神经网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克拉玛依油田ASP驱工业扩大试验廉价配方研究 被引量:16
10
作者 王雨 乔琦 +1 位作者 董玲 雷小疆 《油田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3期247-250,共4页
针对克拉玛依油田七东一区流体及储层特点,进行了三元复合驱工业扩大试验用廉价配方的研究工作。通过碱、表面活性剂和聚丙烯酰胺的筛选,确定廉价配方为0 .3 % K P S2 + 1 .4 % Na2 C O3 + 0 .14 % H ... 针对克拉玛依油田七东一区流体及储层特点,进行了三元复合驱工业扩大试验用廉价配方的研究工作。通过碱、表面活性剂和聚丙烯酰胺的筛选,确定廉价配方为0 .3 % K P S2 + 1 .4 % Na2 C O3 + 0 .14 % H P A M,此配方可使油水界面张力降低到10 - 4 m N/ m ,抗稀释性和抗 Ca2 + 能力强,在室内物模驱油评价中提高采收率超过20 % O O I P,化学剂费用比先导试验用的降低25 % 以上。指出了该配方在七东一区进行工业扩大试验的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sp 三元复合驱油 配方 驱油剂 工业扩大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油田污水电渗析处理后浓水ASP体系的配制 被引量:1
11
作者 康万利 牛井冈 +2 位作者 贾红兵 孟令伟 王克亮(审稿) 《大庆石油学院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26-29,144-145,共4页
利用电渗析装置处理油田污水,产出了V(淡水):V(浓水)=1:1的淡水和浓水,配制了污水和浓水ASP体系溶液,绘制了2个ASP体系界面张力活性图.结果表明:与污水ASP体系相比,浓水ASP体系达到超低界面张力时,NaOH的质量分数大幅下移... 利用电渗析装置处理油田污水,产出了V(淡水):V(浓水)=1:1的淡水和浓水,配制了污水和浓水ASP体系溶液,绘制了2个ASP体系界面张力活性图.结果表明:与污水ASP体系相比,浓水ASP体系达到超低界面张力时,NaOH的质量分数大幅下移并且变宽(从污水ASP体系的0.70%~1.25%变为0.40%~1.00%),而表面活性剂质量分数范围略有缩小(从污水ASP体系的0.05%~0.40%变为0.10%~0.40%),Na2CO3不适合与ORS-41复配浓水ASP体系;在保持表面活性剂和聚合物质量分数与现场污水ASP体系配方(1350mg/L聚合物+0.3%ORS-41+1.0%NaOH)相同的情况下,浓水低碱(较低NaOH质量分数)ASP体系的NaOH用量比污水ASP体系的NaOH用量降低了0.4%,从而既减小了碱垢给ASP体系带来的不利影响,又充分利用了电渗析处理后的大量浓水;对比了2个ASP体系的流变曲线,发现浓水低碱ASP体系黏度略高于污水ASP体系的黏度;浓水低碱ASP体系采收率也能超过20%,具有良好的驱油效果.也能驱替各种残余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田污水 电渗析 浓水 浓水低碱asp体系 微观驱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流动注射法快速测定ASP驱油田产出水中的碳酸钠 被引量:1
12
作者 聂小斌 陈权生 +2 位作者 高晓勇 蒋生祥 陈立仁 《油气采收率技术》 CSCD 1997年第4期25-28,共4页
该文提出了用流动注射法(FIA)测定ASP驱油田产出水中的碳酸钠浓度的方法。该方法基于间硝基苯酚与碳酸钠作用后呈现黄色的反应特征,采用分光光度法,利用流动注射在线分析的特点,高效、快速地对ASP驱油田产出水中的碳酸钠... 该文提出了用流动注射法(FIA)测定ASP驱油田产出水中的碳酸钠浓度的方法。该方法基于间硝基苯酚与碳酸钠作用后呈现黄色的反应特征,采用分光光度法,利用流动注射在线分析的特点,高效、快速地对ASP驱油田产出水中的碳酸钠进行测定。实践证明:FIA方法测定油田产出水中的碳酸钠具有快速(每小时100个样次)、准确、抗干扰性好的特点,比较适合ASP驱现场分析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动注射法 asp驱油 油田 碳酸钠 油层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SP驱油过程中碱对油层伤害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2
13
作者 韩炜 程鹏燕 +1 位作者 王双德 张卫帼 《油田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3期248-252,共5页
研究了碱/表面活性剂/聚合物复合驱油过程中Na2CO3引起的油层伤害及预防油层伤害的方法。结果表明,在克拉玛依二中试验区,碱液伤害油层的主要原因是Na2CO3溶液引起地层微粒及粘土运移;碱垢产生的油层伤害是次要的。采... 研究了碱/表面活性剂/聚合物复合驱油过程中Na2CO3引起的油层伤害及预防油层伤害的方法。结果表明,在克拉玛依二中试验区,碱液伤害油层的主要原因是Na2CO3溶液引起地层微粒及粘土运移;碱垢产生的油层伤害是次要的。采用KCl作粘土稳定剂并配合适当的KCl注入工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层伤害 表面活性剂 聚合物 复合驱油 油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SP驱模拟采出液动力学稳定性机理研究 被引量:1
14
作者 单秀华 翟克平 《日用化学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299-303,308,共6页
根据油田现场提供采出液中驱油剂质量浓度变化范围,室内配制ASP驱模拟采出液,从宏观角度监测了ASP驱采出液中驱油剂类型和质量浓度变化对体系脱水率、背散射光和稳定性表征值(TSI值)的影响,同时测定了采出液的流变性和界面膜强度,从微... 根据油田现场提供采出液中驱油剂质量浓度变化范围,室内配制ASP驱模拟采出液,从宏观角度监测了ASP驱采出液中驱油剂类型和质量浓度变化对体系脱水率、背散射光和稳定性表征值(TSI值)的影响,同时测定了采出液的流变性和界面膜强度,从微观角度分析了模拟采出液的动力学稳定机理。结果表明,脱水率和TSI值对ASP采出液稳定性的影响规律一致。使用TURBISCAN稳定性分析仪对采出液体系进行扫描测定,得到了乳状液失稳过程的动态实时变化;随着碱质量浓度的增大,界面黏弹性先增大后减小,碱对体系黏性影响较小,界面膜强度先增强后变弱,采出液稳定性先变好后变差,当碱质量浓度为900 mg/L时采出液最稳定;随着表面活性剂质量浓度的增大界面膜弹性增大,黏性变化不大,界面膜强度增加,采出液稳定性增加;随着聚合物质量浓度的增大,油/水界面黏弹性增大、界面膜强度增加,采出液稳定性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sp W/O乳状液 脱水率 稳定性 黏弹性 界面膜强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ASP的洪水调度系统设计与实现 被引量:3
15
作者 黄坤 胡小睿 文宁 《计算机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0期205-206,共2页
利用ASP技术开发了一个基于Web的水库洪水调度系统。介绍了该系统的功能、运行环境、设计方法和解决的主要问题。该系统针对水库洪水调度系统数据的特点,综合运用了面向对象方法和快速原型方法进行系统的设计。
关键词 asp 洪水调度 WEB 数据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位滴定分析ASP驱采出液中表面活性剂浓度 被引量:3
16
作者 沈少春 李应成 +3 位作者 沙鸥 George J.Hirasaki Maura Puerto Clarence A.Miller 《石油与天然气化工》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86-90,共5页
以十二烷基磺酸钠为例,考察了利用电位滴定方法分析ASP三元复合驱采出液中表面活性剂浓度时,pH值、盐度、聚合物含量、石油酸皂浓度等因素对分析结果的影响,研究出因石油酸皂和聚合物的存在导致结果偏高的消除方法,并对方法的检出限进... 以十二烷基磺酸钠为例,考察了利用电位滴定方法分析ASP三元复合驱采出液中表面活性剂浓度时,pH值、盐度、聚合物含量、石油酸皂浓度等因素对分析结果的影响,研究出因石油酸皂和聚合物的存在导致结果偏高的消除方法,并对方法的检出限进行研究。该方法为ASP三元驱中十二烷基磺酸钠类阴离子表面活性剂浓度的分析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键词电位滴定法 asp三元驱 十二烷基磺酸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SP三元复合驱油体系在长岩心中的运移规律 被引量:3
17
作者 毕艳昌 孙灵辉 +3 位作者 萧汉敏 顾兆斌 赵红运 岳青 《日用化学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2期790-794,共5页
为研究大庆油田ASP(碱、表面活性剂、聚合物)三元复合驱油体系在地层中的运移规律,制备了渗透率为479 mD,长度为6 m的填砂管模型,根据现场提供的复合体系配方在45℃环境下进行恒温驱替,分析采出液的化学剂浓度、黏度、界面张力的变化。... 为研究大庆油田ASP(碱、表面活性剂、聚合物)三元复合驱油体系在地层中的运移规律,制备了渗透率为479 mD,长度为6 m的填砂管模型,根据现场提供的复合体系配方在45℃环境下进行恒温驱替,分析采出液的化学剂浓度、黏度、界面张力的变化。结果表明,在三元驱阶段,复合体系的注入程度越高,含水率越低,采收率越高,ASP注入开始1.5 PV后复合体系驱油效果彻底失效。复合体系的化学剂浓度和黏度的损失程度为黏度(6倍)>表面活性剂(4倍)>聚合物(3倍)>碱(2倍),由于黏度的损失过大,复合体系在后1/12井距失去了控制流度比的作用。碱的存在使得超低界面张力(0.001 mN/m)可以维持前1/2井距,低界面张力(0.01 mN/m)可以维持后1/2井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元复合驱 表面活性剂 长岩心模型 化学剂浓度 运移规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SP三元复合体系在非超低界面张力下的乳化性能及其对提高采收率的影响 被引量:11
18
作者 尚丹森 侯吉瑞 《油田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322-327,共6页
为明确碱-表面活性剂-聚合物(ASP)三元复合体系在非超低界面张力下的乳化作用及其对提高采收率的影响,以综合乳化性能指数Ie为指标,评价了5种表面活性剂的乳化性能,筛选出了一种界面张力非超低但乳化性能优良的体系,并通过平面径向流模... 为明确碱-表面活性剂-聚合物(ASP)三元复合体系在非超低界面张力下的乳化作用及其对提高采收率的影响,以综合乳化性能指数Ie为指标,评价了5种表面活性剂的乳化性能,筛选出了一种界面张力非超低但乳化性能优良的体系,并通过平面径向流模型驱油实验研究了该体系的驱油效果。研究结果表明:所考察表面活性剂的综合乳化性能Ie由强到弱依次为OP-10、HABS(重烷基苯磺酸盐)、BS-12(十二烷基二甲基胺乙内酯)、AES(脂肪醇聚氧乙烯醚硫酸钠)和OP-4;碱质量分数为0.3%时,ASP三元复合体系综合乳化性能最优。优选的乳化性能优良的非超低界面张力ASP三元复合体系配方为:Na OH质量分数0.3%、表面活性剂(60%OP-10+40%HABS)的质量分数0.3%、聚合物(部分水解聚丙烯酰胺,相对分子量2000×104)质量浓度1500 mg/L,该体系的黏度为42.9 m Pa·s(45℃、转速6 r/min),与模拟油间的界面张力为0.0415 m N/m,综合乳化性能Ie为0.688,在驱油过程中能够扩大波及体积且可提高波及范围内的驱油效率,提高采收率效果不亚于常规超低界面张力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sp元复合体系 乳化性能 界面张力 三元复合驱 提高采收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SP复合驱串联喷嘴流场分析及级数优选 被引量:1
19
作者 陈鑫初 吴阚 +3 位作者 李海成 高光磊 唐俊东 梁福民 《石油机械》 2015年第12期100-103,共4页
串联多级大直径喷嘴结构可对ASP复合溶液分子链进行逐级剪切,达到控制压力损失的目的。利用Fluent流体数值计算软件对不同级数串联喷嘴过流通道的速度分布、压力分布、视黏度分布及平均应变率进行了数值模拟,分析了各级喷嘴的剪切效果... 串联多级大直径喷嘴结构可对ASP复合溶液分子链进行逐级剪切,达到控制压力损失的目的。利用Fluent流体数值计算软件对不同级数串联喷嘴过流通道的速度分布、压力分布、视黏度分布及平均应变率进行了数值模拟,分析了各级喷嘴的剪切效果。分析结果表明,相同喷嘴直径条件下,喷嘴级数越多,ASP复合溶液的压力损失和视黏度损失越大;3级喷嘴的剪切效果与3级以上喷嘴产生的剪切效果相差不大,3级喷嘴串联为最优组合;多级较大直径喷嘴串联剪切效果优于单级小直径喷嘴剪切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sp复合驱 串联多级 喷嘴 压力损失 视黏度 应变率 复合溶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弱碱ASP在Ⅲ类油层中长距离运移的采收率效果评价
20
作者 陈宇光 侯吉瑞 +1 位作者 尚丹森 方舟 《石油与天然气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72-76,共5页
为了评价弱碱三元复合驱(ASP)在Ⅲ类油层长距离运移过程中提高采收率效果及影响因素,采用自主设计制造的30m填砂长管物理模型进行弱碱三元复合体系驱油实验,对实验的驱油动态、黏度变化、界面张力变化、残余油分布规律进行研究。结果表... 为了评价弱碱三元复合驱(ASP)在Ⅲ类油层长距离运移过程中提高采收率效果及影响因素,采用自主设计制造的30m填砂长管物理模型进行弱碱三元复合体系驱油实验,对实验的驱油动态、黏度变化、界面张力变化、残余油分布规律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在平均渗透率为105.94×10^-3μm^2的Ⅲ类油层中的填砂物理模型中,弱碱三元复合驱能有效地注入到地层中,提高采收率幅度比水驱采收率高17.06%;黏度在近井地带提高采收率效果最好;弱碱三元复合体系的超低界面张力在地层中仅仅维持8.9m;地层近井地带残余油较少,残余油在地层中深部区域大量聚集,这与弱碱三元复合体系在地层的黏度和界面张力变化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弱碱三元复合驱 Ⅲ类油层 长距离运移 提高采收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